2014—2015学年七年级语文学期期中素质测试试卷语文的功底来自积累。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我们应时时不忘积累。一、积累与运用(30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嫉妒( jí ) 深邃( suì ) 污秽( huì ) 九曲连环( qū ) B.彷徨(páng ) 讪笑( shàn) 滑稽( jì ) 鲜为人知( xiǎn)C.哺育( bǔ ) 惩罚(chěng) 菜畦( qí ) 人迹罕至( hǎn )D.炽痛( chì ) 脑髓( suǐ ) 磐石( pán ) 一拍即合( jì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奔驰 筹划 幽寂 鞠躬尽粹B.屏嶂 谰语 诧异 荒草萋萋C.署名 斑斓 徒劳 妇孺皆知D.仰慕 狂澜 怪诞 无瑕顾及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B.他将在楼梯口捡到的五十元钱交给了老师,这种拾金不昧的行为真是可歌可泣。 C.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这也是无悔的选择。D.日本非法侵占我国钓鱼岛,消息传来,大家无不义愤填膺。4.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1)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 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我挨打了。(2)把中原大地, 成南北两面。(3)左拉爬了六层的楼梯累得呼呼直喘,一进来就 在一把沙发上。(4)我 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A.抄 劈 歪 无时无刻 B. 抓 劈 坐 每时每刻C.拿 分 歪 每时每刻 D. 拾 分 坐 无时无刻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同学们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B.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的原因,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 C.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语文。 D.几个学校的学生代表就举行“诵读经典”活动提出了很好的意见。6.下列句中只用到一种描写方法的一项是( )(2分)A.“好,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他说,虽然严肃,但脸上浮现出善良的微笑。B.一只骇人的大猎狗跑来紧紧地站在他的身边,它的舌头从嘴里伸出很长,眼睛发出丑恶而可怕的光。C.爸爸哑着嗓子,拉起我的手笑笑说:“我怎么能够去?”D.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凯以及救济的文化药方”,句中“ 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是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军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的士兵胜利归来。C.“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这句话用扬子江黄河比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用“浊流滚滚,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这些比喻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D. 《邓稼先》一课中既写邓稼先,又写到奥本海默,这是一种对比的写法,这样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8.名著阅读积累。(5分) 《童年》是苏联作家 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另两部分别是 、 ),它讲述的是 (主人公)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 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9.按要求默写诗句(11分)(1)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 。(2) ,关山度若飞。(3) ,明月来相照。(4)《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清朗秀美夜色的诗句是: , 。 (5)许多成语都源于古文,请你写出“扑朔迷离”在《木兰诗》中的原句 ,________________ 。 (6)思乡怀亲是诗歌永恒的主题。“愿驰千里足, ”是代父从军的木兰对家园生活的眷念; “ ,何人不起故园情”是李白随笛声荡漾而起的满腹乡思; “马上相逢无纸笔, ”是岑参走马相逢而牵动的故园乡情。
二、现代文阅读(25分)(一) 漫云女子不英雄陈家萍秋瑾的世界里,薄凉却不乏温暖。1907年7月13日,军队荷枪实弹包围大通学堂之时,山阴县令李钟岳在现场,向士兵大呼:“但加逮捕,弗许伤害。” 秋瑾被捕后,李钟岳不肯刑讯逼供,只是让秋瑾自己写供词,于是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这七字传世的绝命诗。 《民国文献合集•秋瑾篇》载,7月15日子夜,李钟岳提审秋瑾,告之“事已至此,余位卑言轻,愧无力成全,然汝死非我意,幸亮之也”。当场“泪随声堕”,身边吏役皆“相顾恻然”。秋瑾提出了三个要求:一请作书别亲友,一临刑不能脱衣带,一不得枭首示众。李答应了后两件。有兵士欲拽秋瑾前行,秋瑾杏眼圆睁,斥道:“吾固能行,何掖为?”及至轩亭口,秋瑾立定,对刽子手从容笑道:“且住,容我一望,有无亲友来别我?”乃张目四顾,复闭目曰:“可矣。”遂就义。县官监斩毕,在肩舆中痛哭以归,路人为之泣下。 秋瑾高贵的头颅搁在刽子手的刀下之前,向着世界最后的一瞥,那种目光,一定是母性的,柔情的。 她的心中,一定满溢着基督式的悲悯。 “琴瑟异趣,伉俪不甚相得”,倘若得遇知己,秋瑾血液里铁马冰河的浓度是否得以稀释?这种畅想,令人心惊。革命前的秋瑾,冷下心肠,与夫儿划清界限;为了引领女同胞走向高处,她抵制脂粉、嗜着男装……而在生命的倒计时,她恢复成儿女情长的女人本色,作书别亲友,秋瑾的亲情含量从未因革命而锐减;临刑不脱衣带,可见,她的性别意识,并未完全泯灭在男性化的着装与行动中,从头至尾,她都是一个女人,一位美丽的、高贵的女性……热血,女性,且美丽、年轻、富有才华,为革命献身,这是传奇。秋瑾的血,牵动着古老民族的神经末梢。秋瑾之死,激怒了中国人,引起公愤民怨。秋瑾的 “秋风秋雨”检验了中国人的良知底线——哀惋和抗争声充斥报端。 在万马齐喑的旧中国,秋瑾以殷红的血,触痛了麻木的国人,让最无情的人也恻隐,让有良知的人愤慨。她的血,没有白流。10.给下面的加粗字注音。(4分) 着男装( ) 泯灭( ) 殷红( ) 愤慨( )11.联系全文,说说秋瑾的从容就义表现出她怎样的性格特征。(2分)
12.文章反复交代山阴县令李钟岳“泪随声堕”“痛哭”,有何作用?(2分)
13.在生命的倒计时,秋瑾为什么恢复成儿女情长的女人本色?(用原句回答)(2分)
14.下列对秋瑾诗句“秋风秋雨愁煞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 )(2分)A.这一诗句写出秋瑾被捕时的情景:绵绵秋雨,伴着寒冷的秋风,在秋风秋雨之中,心情 更是惆怅哀凉。 B.这一诗句揭露了反动派不择手段,大肆屠杀进步人士,整个社会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令人窒息。C.这一诗句充分表达了秋瑾对封建黑暗统治的不满,对吃人礼教的反抗,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D.这一诗句表达出一位女革命家忧国忧民、壮志未酬、面对死亡的悲愤心情。
(二) 佛 心张丽钧初秋时节,我与几个新结识的朋友一道从成都乘车去游览峨眉山。 我们乘坐的是一辆小面包车,一路上大家尽情欢笑。有一个叫叶子的小女孩,很快就成了车上的中心人物。5岁的叶子居然可以声情并茂地背诵李清照的《声声慢》。背诵完毕,掌声雷动,妈妈便又让她背诵苏轼的《赤壁怀古》,但叶子说:“我没情绪背这首词。”大家哄笑起来。妈妈再强求,叶子便斜睨着妈妈说:“唉,你真不懂得孩子的心!”妈妈和整车的人都笑翻了,但叶子不笑,很忧郁地看着车窗外面。 过了一会儿,叶子蹭到司机 跟前,小声问他:“叔叔,后面那个小猴是你的吗?”大家见她这样问,便都回头去 看——在后面的一边,悬着一只小布猴,两条长长的手臂淘气地勾在窗框边上,身体随着车身的晃动来回摆个不停。司机说:“喜欢吗?喜欢就送给你啦!”叶子听了,连忙摆手说:“叔叔,我没有想要你的小猴子,我只是想动动它。”司机笑笑说:“动吧,我批准了。”叶子走到后窗边,爬上座位,摘下小猴,让它“坐”在了后排的椅背上,然后,舒了口气跟旁边的人说:“好了,换个姿势,它就不累了。” 安顿好了小布猴,叶子又蹭到司机跟前,疑惑地指着汽车挡风玻璃上的一片片斑迹说:“叔叔,你的汽车玻璃脏了!”司机说那不是脏,是车开得太快,一些飞行的小昆虫撞死在了玻璃上面。叶子“啊”了一声,伸长了脖子去看那昆虫究竟是怎样“殉难”的。这时,一个小蚂蚱样的东西,“咚”一下撞在了玻璃上面,飞行 的生命,顿时变成了一摊红红黄黄的污迹。叶子看呆了。她带着哭腔央求司机说:“叔叔,你慢点开好吗?别撞死这么多的虫子!我们晚一点到峨眉山没有关系的。” 临近中午的时候,我们到了峨眉山报国寺下面的停车场。大家徒步往寺院的方向走。初秋的天气,依然酷热难当,知了在树上声嘶力竭地叫个不停。这时候,我们当中有一位老先生不解地问导游:“这地上怎么这么多一截截的电线呀?”导游笑着说:“您再仔细看看那是电线吗?那是晒死的蚯蚓!蚯蚓爬到水泥路面上来,这么毒的太阳,还不很快就给晒成‘电线’啦!”大家听罢笑起来。过了一会儿,突然听到落在队伍后面的叶子尖声哭叫,大家纷纷跑过去,惊问原委。叶子妈妈说:“叶子在路上看到一条蚯蚓,怕它晒死,就勇敢地捏起了它,把它扔进了草地里。但不知怎么的,扔完了就吓哭了———哭成这样!” 到了报国寺,我没去礼佛,而一颗虔敬的心,不由朝向了小小的叶子。一路上,她让我通过她明亮的眼睛,看到了尘世间最真的温情和最美的怜爱:让一只布猴坐得更舒服一些,让布制的心脏也感觉到人寰的温暖;给小虫子一个放心飞行的空间,让它们无忧无虑地做完一个纯真的梦;把迷路的蚯蚓送回家,就算害怕了,也要在害怕来临之前完成自己必然的壮举……佛,把一颗大慈大悲的心安放在了一个小小的胸腔里面,让它带动起原本冷漠麻木的心生动地飞翔。愚钝的人终于明了,在这个物质的世界上,并非只有“到达”才算得上真正的到达,途程遥迢,但到达的意义无处不在。终极的眼神,将神韵赋予了沿途的每一汪清泉每一方湖泊。15.请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2分)A.当妈妈让叶子背诵苏轼的《赤壁怀古》时,她说“我没情绪背这首词”,“唉,你真不懂得孩子的心!”是为了引大家发笑,驱除旅途的劳累。B.别人都笑翻了,叶子却“忧郁地看着车窗外面”,是因为叶子在想怎样让小布猴坐得更舒服一些。C.叶子捏起蚯蚓,把它扔进草地里,扔完了就吓哭了,她怕自己不小心把蚯蚓摔死。D.到了报国寺,别的人都去礼佛,我没有去,因为我已经从叶子身上读懂了佛心的真正的含义,没有必要去礼那种空洞无物的偶像了。16.作者笔下的叶子是个有“佛心”的孩子。它的“佛心”表现在哪几件事上?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3分)
17. 文章写叶子,为什么要花较多笔墨写“我们”?请简要分析。(2分)
18. 本文语言极富表现力,请对下面的句子加以赏析。(2分)给小虫子一个放心飞行的空间,让它们无忧无虑地做完一个纯真的梦。
19. 文末说:“在这个物质的世界上,并非只有‘到达’才算的上真正到达,途程遥迢,但到达的意义无处不在。”对这种观点,你是否认同?请简述理由。(4分)三、文言文阅读(15分)【甲】金溪民方 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20.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未尝识书具 (曾经) B.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团结)C. 蒙辞以军中多务 (告辞) D.但当涉猎 (只是)21.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每句只标一处。(2分)(1)余 闻 之 也 久(2)蒙 辞 以 军 中 多 务2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抄在下面,并翻译这句话。(3分)句子:
翻译:
23.出自乙文的两个成语分别是 、 。(2分) 2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叙事采 用了见闻录的方式,第一段“闻”,第二段先“见”后“闻”,这种见闻录的方式还使方仲永与“我”有所联系,富有生活气息,给人以真切之感。. B.甲文中的“书具”是指笔墨纸砚等书写工具;乙文 “治经”中的“经”指《易》《诗》《书》《礼》《春秋》等儒家经典。 C. 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D.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25.这两篇文章都是谈学习的重要性的,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4分)
四、作文(50分)26.任选一题作文(50分)(1)人们往 往喜欢珍藏自己喜爱的东西。大到文物典籍,古玩字画;小如一枚书签,一张照片;细至一个深情的眼神,一个微妙的动作,甚至是曾经的梦想,难忘的挚爱…… 请你以“珍藏 ”为题,写一篇作文。(2)有一位哲人说过,一个人学会了感谢,他就成熟了。在我们的成长经历中,有很多人,很多事,都给了我们帮助、教育和启迪。请以“感谢 ”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1、在横线上补全题目;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答案:1—7 A、C、B、A 、C、D、B 8.高尔基、《在人间》、《我的大学》、阿廖沙、俄罗斯9.(1)相信吧 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2)万里赴戎机 (3)深林人不知 (4)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6)送儿还故乡 此夜曲中闻折柳 凭君传语报平安10.zhuó mǐn yān kǎi 11.英勇无畏、献身革命、视死如归 12.运用侧面描写,烘托秋瑾大无畏、视死如归的 革命精神。 13. 她的性别意识,并未完全泯灭在男性化的着装与行动中,从头至尾,她都是一个女人,一位美丽的、高贵的女性…… 14.A15.D 16.①把挂着的小布猴放在座位上;②让司机把车开慢点,免得撞死小虫子;③ 把快要晒死的蚯蚓放到草地里去。 17.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叶子对小生命的同情和怜爱,表达了叶子纯真善良的心地。18.热爱生活,但缺少慈悲心怀的“我们”既烘托出叶子的童真可爱,突出其对一切生命的关爱之心,又反映出成人慈悲之心的缺失。这样可以丰富文章的内涵,深化文章的主题。(符合大意即可) 19.(1)认同。因为生活中不仅要追求目标的实现,还要关注生活的过程,像叶子那样拥有一颗慈悲的佛心,关心他人和自然,生命的意义才更深刻。(2)不认同。因为追求目标的意义在于“到达”,即“实现”,如果像叶子那样流连于沿途的风景,我们将永远不能“到达”。20.C 21. (1)余闻之也/ 久 (2)蒙/ 辞以军中多务 22.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23.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刮目相看) 24.D 25.参考答案:读书学习大有益处,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升自我,增长知识与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