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ID:332808

大小:34.2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积累与运用(23分)1.根据课文内容,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8分)(1)                    ,将以遗兮远者。(屈原《湘夫人》)(2)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3)________________ ,惟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4)________________,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5)野哭千家闻战伐,________________。(杜甫《阁夜》)(6)                        ,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7)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8)女娲炼石补天处,                        。(李贺《李凭箜篌引》)2. 文学常识填空(3分)(1)屈原,名    ,《    》收集战国时代屈原、宋玉和汉代贾谊等人的诗赋。(2)盛唐诗歌中,杜甫把个人的遭际和时代的不幸、民众的疾苦紧密联系在一起,描绘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他的诗被称作“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睡觉:              (2)与佳期兮夕张                   期:                (3)足之所履               履:                (4)骓不逝兮可奈何            逝:                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A.技盖至此乎?          B.田父绐曰“左”。C.善刀而藏之。            D.骑皆伏曰:“如大王言。”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A.项王军壁垓下        B.项王乃复引兵而东C.直夜溃围南出       D.马童面之,指王翳曰6.下列各项中,划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期山东为三处         B.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C.汉军皆披靡         D.视为止,行为迟7.对下列各句句式特点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①稍饰以楼观亭榭    ②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③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⑤技经肯綮之未尝         ⑥骑能属者百余人 A.①④/②⑤/③⑥            B.①/②/④⑤/③⑥C.①/②④/③⑥/⑤           D.①④/②/③⑥/⑤课内外古诗文阅读(36分)(一)阅读杜甫的《蜀相》,完成8~9题。(4分)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 B.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莺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 C.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天下计”见匡时雄略,“老臣心”、“身先死”显报国忠诚。 D.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寄托了诗人忧心忧国、痛感济世无人的哀伤。9.诗歌颈联描写刘备有何作用?(2分)答:                                                                          (二)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0~11题。(6分)鹧 鸪 天     (魏 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10.综观全词,试分析“心事”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答:                                                                            11.下阕写“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该处景物描写在全词中有何作用?试具体分析。(4分)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3题。(11分)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以无厚入有间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B.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C.依乎天理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D.技经肯綮之未尝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13. 翻译下面课内文言文中的句子(9分)(1)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3分)译:                                                                          (2)族庖月更刀,折也。(3分)译:                                                                          (3)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3分)译: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15分)檀道济,高平金乡人也,世居京口。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姊以和谨称。宋武帝建义,道济与兄韶、祗等从平京城,俱参武帝建武将军事。累迁太尉参军,封作唐县男①。 义熙十二年,武帝北伐,道济为前锋,所至望风降服,径进洛阳。议者谓所获俘囚,应悉戮以为京观。道济曰:“伐罪吊人,正在今日。”皆释而遣之。于是中原感悦,归者甚众。长安平,以为琅邪内史。   元嘉八年,到彦之②侵魏,已平河南,复失之。道济都督征讨诸军事,北略地,转战至济上。魏军盛,遂克滑台。道济时与魏军三十余战多捷,军至历城,以资运竭乃还。时人降魏者具说粮食已罄,于是士卒忧惧,莫有固志。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及旦,魏军谓资粮有馀,故不复追,以降者妄,斩以徇。   时道济兵寡弱,军中大惧。道济乃命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外围魏军惧有伏不敢逼乃归。道济虽不克定河南,全军而反,雄名大振。魏甚惮之,图之以禳鬼③。还,进位司空,镇寻阳④。   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时人或目之曰:“安知非司马仲达⑤也。” 文帝寝疾累年,屡经危殆,领军刘湛贪执朝政,虑道济为异说,又彭城王义康亦虑宫车晏驾,道济不复可制。十二年,上疾笃,会魏军南伐,召道济入朝。其妻向氏曰:“夫高世之勋,道家所忌,今无事相召,祸其至矣。”及至,上已间。十三年春,将遣还镇,下渚未发,有似鹪鸟集船悲鸣。会上疾动,义康矫诏召入祖道,收付廷尉,及其子给事黄门侍郎植、司徒从事中郎粲、太子舍人混、征北主簿承伯、秘书郎中尊等八人并诛。时人歌曰:“可怜白浮鸠,枉杀檀江州。”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魏人闻之,皆曰“道济已死,吴子辈不足复惮”。自是频岁南伐,有饮马长江之志。 文帝问殷景仁曰:“谁可继道济 ?”答曰:“道济以累有战功,故致威名,余但未任耳。”帝曰:“不然,昔李广在朝,匈奴不敢南望,后继者复有几人?”二十七年,魏军至瓜步,文帝登石头城望,甚有忧色。叹曰:“若道济在,岂至此!”       (选自《南史•卷十五》,有删节)【注】①作唐县男:作唐,县名;县男,爵号。②到彦之:南朝时宋的将领。③禳鬼:驱除鬼神。④寻阳:地名,即江州。⑤司马仲达:人名,三国时魏国的司马懿。1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伐罪吊人  吊:捆绑,捉拿     B.北略地  略:夺取,攻占 C.斩以徇   徇:巡行示众        D.全军而反  全:保全,使……完整15.下面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3分)A.当年檀道济和他的两个哥哥曾经跟随宋武帝刘裕平定京城,都参与武帝的军事活动,檀道济在军中多次得到提拔封赏。B.武帝攻占洛阳后,檀道济反对屠杀战俘,建议释放俘虏并遣送他们回家。此举深得人心,很多人都愿归降武帝。C.檀道济威名显赫,被权臣刘湛、义康视为心腹之患。义康假托文帝之命召檀道济入朝参加祭祀活动,并借机将其杀害。D.檀道济被收监后,非常气愤,一会就喝掉一斛酒,将头巾扔在地上,并预言:魏人一定会先攻破万里长城,然后长驱直入。16.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道 济 乃命 军 士 悉 甲 身 白 服 乘 舆 徐 出 外 围 魏 军 惧 有 伏 不 敢 逼 乃 归。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 少孤,居丧备礼,奉兄姊以和谨称。(3分) 译:                                      (2) 道济以累有战功,故致威名,余但未任耳。(3分)译:                                     现代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15分)听雨的奢侈①近日夜雨,雨水顺着防盗网上的铁皮一层淌下一层,响声随着雨势,时骤时疏,时轻时重,朦胧之中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美妙情感。②就像“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一样,古时的雨与今时的雨自然无太大的区别,今时的雨点拍打树叶、细润花草、敲击河滩、筛落水面的声音与古时也决无二致,所不同的只是对雨声的感受会因人因时因境因情而异。例如,同样是春雨,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高兴放声高歌:“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晚唐的李建勋对春雨的感受就要复杂得多:“春霖未免妨游赏,唯到诗家自有情。……闲忆昔年为客处,闷留山馆阻行行。”春雨所引发的是诗人对过往岁月的一种深情的怀念和咀嚼。南宋词人蒋捷写的那首《虞美人•听雨》,对雨从感怀到慨叹,更是把人生的悲凉况味传连至今,简直痛人心髓。③我没有经历过历史上山河破碎、家破人亡那样凄风苦雨的日子,自然也就没有如古人那般“秋来叶上无情雨,白了人头是此声”,对雨声会那么地百感交集和痛彻心髓,可在物质生活匮乏和丰裕时的感受却迥然不同。④回想小时住在乡下,最恼的就是雨天。雷鸣电闪风狂雨骤,令我惶恐万分。因此,每逢雷雨夜,我常龟缩在被窝里,以幼稚的心灵感受大自然的神经,带着惊恐惶惑,迷迷糊糊地进入梦乡。即令是和风细雨,我也不太喜欢。因为我家离学校有好长一段路程。那时,家里穷,没有雨伞,只有一个锅盖大的大竹笠,以它遮阳尚可,遮雨则只遮个头脸.衣裤难免要淋湿。冬春时节,没有雨鞋的我雨天赤脚踩在凉冰冰的地上,更难受!所以那时夜半听到嗒嗒的雨,在我绝不是一首抒情诗,它带给我的是一种湿漉漉的难受和一层苦涩涩的无奈。⑤长大以后,我读了许多书。特别是参加工作后,生活渐渐好起来,渐渐也喜欢起雨来了,不仅喜欢和风细雨,而且更喜欢狂风骤雨。因为此时在我看来,只有雨,没有风,没有雷电,也就缺乏了震撼心灵的力度。别的无庸费言,在中国文学史上,要是只有狂风骤雨,而无雷鸣电,恐怕屈原就写不出那奇谲瑰丽的杰作《天问》。正是大自然的雷电风雨触动了大诗人心灵深处的怨屈、激愤、忧虑、沉痛、苦闷、彷徨、坚贞、无畏……才有了这篇流传千古的杰作。由此我也悟出了后世许多大文学家如莎士比亚、巴金、曹禺等所以喜欢写雷写电写风写雨的真谛。⑥身居闹市多年,已经难得再见山村那种雷鸣电闪的豪雨,除了台风登陆,也少见那种狂风拔树的骤雨和暴雨;水泥屋顶也使夜雨没了那种“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致,因此每逢下雨,我常会因此生出一种遗憾。但我还是喜欢雨,不论是“细声巧作蝇触纸”,还是“大声铿若山落泉”,自是一种难逢的天籁,宁心静气地倾听那淅沥的雨声。对当今污染严重,整日笼罩在电视卡拉OK歌吟声和汽车摩托喧嚣声中的城市人来说,不啻是一种休息,一种调节,一种陶冶,一种享受。那雨声是大自然与你的絮语,它轻轻地搓揉着你的心,消去你因忙忙碌碌争名夺利而生的郁闷和烦乱、疲惫和冷漠,唤醒你回归大自然的亲情,找回你那颗失落的平常心,带给你一份平和的心态,让你变得更加青春妩媚、安详可人,从此迈向生命的圆满。因此,每当久晴不雨时,我就特别盼望着下雨。这时,不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夜晚,听到那呼呼的风声,就好像在倾听大幕揭开的前奏;听到那嗒嗒的雨声,仿佛是在欣赏一首大自然的赞美诗;而此时的闪电犹如闪烁变幻的舞台灯光,隆隆的雷声自然就是高亢激越的黄钟大吕了……⑦如是,我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你也就不会觉得无稽和过分了吧?18.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A.文章描写了作者不同时期不同境况下听雨的感受,表现了作者经历了人生风雨之后的平和安详、回归自然的美好愿望。B.文章由雨夜听雨“朦胧之中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美妙情感”起笔,以“我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落笔点题,首尾照应,浑然一体。C.作者借写听雨的感受,回忆了自己的人生历程,并对人生进行了深刻思考。全文感情基调始终昂扬豪迈,且富于哲理气息和思辩色彩。D.文章写对雨声的不同感受,实际也暗示了生命成熟的过程。人生要永葆青年人的热情、激情,生命才能走向圆满。E.作者把风声比作“大幕揭开的前奏”,把雨声比作“大自然的赞美诗”,把闪电比作“闪烁变幻的舞台灯光”,独特新颖而又贴切传神。19.联系全文,简要概括作者不同时期不同境况下听雨的感受。(3分)答:                                                                          20.从全文看,作者举杜甫、李建勋、蒋捷的例子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起了什么作用?(4分)答:                                                                          21.作者为什么把听雨说成是“一场难得的奢侈”?(3分)答:                                                                          文学名著阅读(10分)22.下列各项中,对《复活》的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5分)A.“卡秋莎对掌班瞧瞧,但接着突然把视线移到陪审员那边,停留在聂赫留朵夫身上。她的脸色变得严肃甚至充满恼恨了。她那双恼恨的眼睛有一只斜睨着。这双异样的眼睛对聂赫留朵夫瞧了相当久。”这是在法庭上玛丝洛娃与聂赫留朵夫见面的情景。玛丝洛娃认出了聂赫留朵夫,聂赫留朵夫心情非常复杂。B. 法院开庭审判玛丝洛娃的案件,聂赫留朵夫是以陪审员身份参加陪审的。后来,玛丝洛娃最终被判到西伯利亚服役四年。C. 书记官念完起诉书, 大家都愉快地感到现在就要开始审讯,正义就要伸张了。只有聂赫留朵夫想到十年前他所认识的天真可爱的玛丝洛娃竟会犯下这样的罪行,不由得大惊失色。 D. 聂赫留朵夫一方面把自己土地以极低的租金租给农民,然后又把租金散发给农民。之后他来到彼得堡全力为玛丝洛娃上诉,受到了亲友的赞扬和支持。E. 尽管聂赫留朵夫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玛丝洛娃还是决定跟西蒙松走。但聂赫留朵夫没有痛苦的感觉。他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和牺牲去爱她。23.简答题(5分)“你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玛丝洛娃继续说,迫不及待地把一肚子怨气都发泄出来。“你今世利用我作乐,来世还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我讨厌你,讨厌你那副眼镜,讨厌你这个又肥又丑的嘴脸。走,你给我走!”她霍地站起来,嚷道。 (《复活》第四十八章)什么事使得玛丝洛娃如此气愤?下一次与聂赫留朵夫见面时,玛丝洛娃态度有何改变?答:                                                                          语言运用题(6分)24. 根据律诗的特点,下列空缺处依次应填入的诗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3分)朔漠紫台连雁门,明明妃遗迹傍荒村。黑河滚滚风声疾,_____________ 。 春草有情犹识路, _____________。和亲果使边风静,麟阁何人许并论。①纱窗日落渐黄昏  ②青冢漫漫日色昏  ③关山明月杜鹃魂  ④平沙无处可招魂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孔子对学生说话大都和言悦色,孟子对国王说话却经常疾言厉色,显得很可爱。孟子周游可以说是谋职也可以说是跑官,拔高点说是为了“行道”,不管怎么说都是有求于人,他却仍然用这样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的语气,可见他所说的“浩然之气”是真的。《孟子》有青春气,                。从古人处汲取得少年精神,也是读古书的一种奇缘。(1)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订正。(1分)错别字:     订正:     (2)将下面的句子按正确的顺序填入文中横线处。(2分)①现在读则有对少年的羡叹       ②但有时情景恰恰反转过来③本应是古人为老,我辈为少     ④少年时代读有同怀之感正确的顺序:                 作文(60分)2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一位古人,看到原本完整的庭院内到处都是分隔开的短墙,不禁伤感:“墙到处都是,老死不相往来,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这么支离破碎地散了。”一位诗人,面对一座断壁说:“你的一生,接受了那么多单梯的凭靠;现在你快倒了,你想过那些靠着你的梯子吗?”一个囚徒,望着监狱的高墙,泪流满面:“这墙让我失去了自由,此地决不可再来。”一名学子,望着大学的围墙感动不已:“尽管很多东西都在改变,但这墙没有变,多少年来,它挡住了太多的喧嚣,将我们包裹其中,给我们一种可贵的安全和心灵的纯净。”有人感叹,人心隔堵墙,难辨真与伪;有人沉思,立着是堵墙,推倒成桥梁;有人庆幸,多亏防火墙,病毒少侵临。……墙,普通又不普通。我们的身体、思想、情感,无不与一面墙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请围绕“墙”这一话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⑴角度自选;⑵立意自定;⑶题目自拟;⑷不得抄袭;⑸不少于800字。         2014-2015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   参考答案一、1.(8分)(1)搴汀洲兮杜若(2)吞声踯躅不敢言(3)岩扉松径长寂寥(4)戎马关山北(5)夷歌数处起渔樵(6)垆边人似月(7)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8)石破天惊逗秋雨2. (3分)(1)平;楚辞 (2)诗史3.(1)睡醒(2)约会(3)踩(4)奔驰      4.B  5. C  6.C  7.D(各2分)二、(一)8. B(2分) 9. (2分)作用有二: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暗示自己得不到朝廷的信任和重视,以致壮志难酬。(二)10. 思乡,思亲,想与家人团聚,安享天伦之乐;慨叹年华易逝,人生易老;厌倦仕途与奔波,希望归隐田园。(2分,每点1分)   11.(4分)①以景写情(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通过山水、残照、归鸦等景物,抒发思乡之情;②烘托气氛,营造出一种清冷而怅然的意境,突出客居他乡的孤寂之情。(三)12.A(2分)13.(9分)(1)现在,我只用精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了,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2)技术一般的厨师每个月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3)我听说汉王用千金、封邑万户悬赏我的脑袋,我送你个人情吧。(四)14.(3分)A(吊:慰问)15.D(檀道济把自己比作是宋国的“万里长城”,并不是指作为战略屏障的长城。)16.道济乃命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外围/魏军惧有伏/不敢逼/乃归。17.(1)(檀道济)小时候就成了孤儿,在守丧期间完全按礼仪行事,侍奉哥哥姐姐因为和顺细心而受到称赞。(3分。注意“备”“奉”“以”“称”等词的翻译)(2)道济因为多次有战功,所以获得了威名,其他的人只是没有被任用罢了。(3分。注意“以”“累”“致”“但”“任”等词的翻译)三、18.(5分)C、D (C项,说“感情基调始终昂扬豪迈”错;D项在作者看来,既要保持青年人的热情、激情,又要有一份平和的心态,生命才能走向圆满。)19.(3分) (1)小时候(或物质生活匮乏时),雨是一种湿漉漉的难受和一层苦涩涩的无奈。(2)长大后(或物质生活丰裕时),听雨是一种心灵的震撼。(3)如今,身居闹市,听雨是一种休息,一种调节,一种陶冶,一种享受。(如答“如今听雨陡生一种静谧、和谐、悠远的情感“亦可) 20.(4分)内容上,(1)强调对雨声的感受会因人因时因境因情而异;(2)丰富了雨(或雨声)的文化内涵。(答对一点即可)结构上,引出下文“我”对雨的好恶,为写对雨的不同感受作铺垫。(意思对即可) 21.(3分)说“难得”是因为客观上。身居闹市,难得再见山村那种雷鸣电闪的豪雨;水泥屋顶使雨声少了美的韵致。说“奢侈”是因为主观上。城市的污染和喧嚣,使人们郁闷烦乱、疲惫冷漠。少了平和安详、回归自然的心境(或答“使人们很难争心静气地倾听雨声”也可) 四、22.(5分)AD(A项:玛丝洛娃没有认出聂赫留朵夫;D项:遭到了亲友的白眼。)23.(5分)聂赫留朵夫请求玛丝洛娃宽恕他,并提出想和她结婚。(2分)玛丝洛娃心平气和地求聂赫留朵夫不再管她(1分),答应去医院做事,表示不再喝酒。(2分)五、24. (3分) D25.(3分)(1)和颜悦色  (2) ④①③②【参考译文】   檀道济,是高平郡金乡县人,世代居住在京口。他小时候就成了孤儿,在守丧期间完全按礼仪行事,侍奉兄姊因为和顺细心而受到称赞。宋武帝创建大义,道济与其兄檀韶、檀祗等跟随平定京城,都参与了武帝建武将军府的军事活动,多次升迁至太尉参军,封为作唐县男。义熙十二年,武帝北伐,道济任前锋,所到之处,望风降服,一直攻进洛阳。议事的人说所获的俘虏,应当全部杀掉将尸体堆作大坟作为炫耀武功的大观。道济说:“讨伐罪人,慰问民众,正是我们今天要做的事情。”于是将俘虏都释放了并发遣回家,因此中原一带的人民感激、喜悦,归顺的人很多。长安平定以后,用他任琅邪内史。元嘉八年,到彦之侵犯魏国,已经平定黄河以南地区,后来又失守了。道济总管征讨的各项军事事务,北上夺取地盘,转战到济水上游地区。那时魏军势力强大,竟然攻克滑台。道济当时与魏军打了三十多仗,多半都获得胜利,军队打到历城后,因为军需物资供应不上才退回。当时投降魏国的人都说官军已经完全没有粮食了,于是士卒忧虑畏惧,没有固守的意志了。道济在夜里吆喝着数筹码量沙子,将剩下的少量的米撤在上面。到天亮时,魏军以为宋军粮食有余,所以不再追;认为投降他们的人胡说八道,于是将他们斩首示众。当时道济的兵力少而弱,军卒非常害怕魏军来追击。道济就命令军士全部穿上铠甲,自己身穿白袍乘着车子,从容不迫地突出包围。魏军害怕有埋伏,不敢逼近,于是(道济)安全撤回。道济虽然不能平定黄河以南地区,但保全了整个军队而回来,还是威名大震。魏国人很害怕他,画了他的像来驱除鬼神。回朝后升任司空,镇守寻阳。道济在前朝就立下了大功,权威和名望都很大,左右亲信都身经百战,几个儿子又有才气,使得朝廷怀疑害怕他。当时有人这样看他,说:“怎么知道他不是司马懿那样的人呢?”文帝多年卧病在床,屡次经过危险期,领军刘湛贪图掌握朝廷政务,担心道济提出不同意见,还有彭城王义康也担心皇帝去世后。道济不再能够被控制。十二年,皇上病重,恰逢魏军南伐,便召道济入朝。其妻向氏说:“高出于世人的功勋,这是道家所忌讳的,现在朝廷没有事却召你去,大概是灾难到了。”道济到达京城时,皇上的病已经好转。十三年春天,即将派遣他回原地镇守,已经离开江渚还没有启程,有一种像是鹪鹑的鸟飞集到船上悲哀地呜叫。恰逢皇上的病又发作了,义康假传诏令召道济入朝参加祭祀活动,逮捕他交付廷尉,然后跟他的儿子给事黄门侍郎檀植、司徒从事中郎檀粲、太子舍人檀混、征北主簿檀承伯、秘书郎中檀尊等八人同时被杀。当时人作歌谣说:“可怜《白浮鸠》,枉杀檀江州。”    道济被逮捕时,怒气冲天,目光像火炬一样,顷刻间就独自喝掉了一坛酒。于是脱下头巾丢到地上,恨恨地说:“你自己毁掉你的万里长城!”魏国人听说这事以后,都说“道济已经死了,吴地的那些小子们不足以再使人害怕了”。从此以后连年南伐,有打到长江的志向。    文帝问殷景仁说:“谁能够接替道济的角色?”景仁回答说:“道济因为多次有战功,所以招来了威名,其它的人只是没有被任用罢了。”皇帝说:“不能这样说。从前李广在朝廷任职.匈奴人不敢南下挑衅,后继者又能有几人?”二十七年,魏军逼近瓜步山,文帝登上石头城眺望,大有忧虑的神色,叹息说:“若是道济还活着,哪里会到这一步!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