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的第一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古代诗文阅读(29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每小题1分)(1)各抱地势, 。(《阿房宫赋》杜牧)(2)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阿房宫赋》杜牧)(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劝学》(4)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5)吾师道也, ?《师说》(6) ,吾未见其明也。《师说》(7)既见复关, 。《氓》(8) ,靡有朝矣。《氓》(二)文言文阅读(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文木先生传(清)程晋芳先生姓吴氏,讳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全椒人。世望族,科第仕宦多显者。先生生而颖异,读书才过目,辄能背诵。稍长,补学官弟子员。袭父祖业,有二万余金。素不习治生,性复豪爽,遇贫即施,偕文士辈往还,饮酒歌呼穷日夜,不数年而产尽矣。安徽巡抚赵公国麟闻其名,招之试,才之,以博学鸿词荐,竟不赴廷试,亦自此不应乡举,而家益以贫。乃移居江城东之大中桥,环堵萧然,拥故书数十册,日夕自娱。窘极,则以书易米。或冬日苦寒,无酒食,邀同好五六人,乘月出城南门,绕城堞行数十里,歌吟啸呼,相与应和。逮明,入水西门,各大笑散去,夜夜如是,为之“暖足”。余族伯祖丽山先生与有姻连,时周之。其学尤精《文选》,诗赋援笔立成,夙构者莫之为胜。辛酉、壬戌间,延至余家,与研诗赋,相赠答,惬意无间。而性不耐久客,不数月,别去。生平见才士,汲引如不及。独嫉时文士如仇,其尤工者,则尤嫉之。余恒以为过,然莫之能禁,缘此,所遇益穷。与余族祖绵庄为至契,绵庄好治经,先生晚年亦好治经,曰:“此人生立命处也。”岁甲戌,与余遇于扬州,知余益贫,执余手以泣曰:“子亦到我地位,此境不易处也,奈何?”余返淮,将解缆,先生登船言别,指新月谓余曰:“与子别,后会不可期。即景悢悢,欲构句相赠,而涩于思,当俟异日耳。”又七日而先生殁矣。先数日,以囊中余钱,召朋友酣饮。醉,辄诵樊川“人生只合扬州死”之句,而竟如所言,异哉!先生所著有《文木山房集》、《诗说》若干卷。又仿唐人小说为《儒林外史》五十卷,穷极文士情态,人争传写之。论曰: 余生平交友,莫贫于敏轩,抵淮访余,检其橐,笔砚都无。余曰:“此吾辈所倚以生,可暂离耶?”敏轩笑曰:“吾胸中自有笔墨,不烦是也。”其流风余韵,足以掩映一时。 (节选自《勉行堂文集》卷六)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素不习治生 治:经营B.辛酉、壬戌间,延至余家 延:推迟C.当俟异日耳 俟:等待D.吾胸中自有笔墨,不烦是也 烦:担心3.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吴敬梓“流风余韵”的一组是( )(3分)①窘极,则以书易米 ②夙构者莫之为胜③饮酒歌呼穷日夜 ④此境不易处也,奈何⑤生平见才士,汲引如不及 ⑥吾胸中自有笔墨,不烦是也A.①④⑥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③⑤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木先生即吴敬梓,本文写他生性聪慧,祖业富裕,为人豪爽,又不愿参加科举以致更加穷困的故事。B.文木先生因不满巡抚推荐自己参加博学鸿词科的考试,竟不去参加廷试,乃至从此终生不应科举。C.吴敬梓非常痛恨写八股文的读书人,但他平生又非常爱才,见到有才能的读书人,就想举荐提携他,唯恐来不及。D.吴敬梓模仿唐人小说创作而成的《儒林外史》,写尽了文士们的性情状貌,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5.将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安徽巡抚赵公国麟闻其名,招之试,才之。(3分)(2)余恒以为过,然莫之能禁。(3分)(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 分)送剑与傅岩叟①辛弃疾莫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仔细看。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①傅岩叟:稼轩友人(1)诗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3分)答:(2)这首诗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突出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这种手法在此诗中的运用。(3分)答: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5分)A.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用俗语“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来说明荣国府虽然不及从前那样兴盛,但与平常仕宦人家相比,到底气象不同。B.宝玉挨打后,仍记挂着黛玉,拿了两条旧帕让袭人送去。黛玉一见旧帕,先是纳闷,后心领神会,神魂驰荡,于是在那两块旧帕上写了三首诗。C.王夫人拿绣香囊来责问凤姐,凤姐又急又愧。凤姐出主意,以查赌为由暗暗访察,并借此裁减下人,一则防止别的事再发生,二则也可省些用度。D. 芳官等三个原先唱戏的丫头,不愿去做尼姑,但王夫人听了水月庵的智通与地藏庵的圆信的花言巧语,硬是逼迫芳官等三人削发为尼。E.刘姥姥得知贾府的种种变故,再次来到贾府。凤姐叫她把巧姐带了去。刘姥姥说要给巧姐做媒,是乡里有个大财主人家的,凤姐表示答应。8.简答题。(选做一题)(5分)(1)凤姐小产,不能理事。王夫人将家中琐碎之事托给了哪些人管理?探春理事,如何兴利除弊?(2)小丫头告诉宝玉晴雯成了什么神?宝玉是如何祭奠晴雯的?选( )答: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1)下面各项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思认为,每次送肉来都以国君的名义,不是供养君子的方式。B.“廪人继粟,庖人继肉”的意思是:粮仓的小吏不断送粮去,厨师不断送肉去。C.孟子运用正反对比的方法阐述了自已关于如何尊贤的看法。D.孟子认为统治者对待贤人应该像尧对舜那样.派自己的儿子去侍奉他,把女儿嫁给他。(2)下面选段孟子所说的这句话和下面的文字在思想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析。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孟子•公孙丑上》)三、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0~12题。读经典可改变气质①现代社会是多元文化交错的社会,一个人不可能只接受单一的某一种文化,近百年来西方强势文化影响于东方,影响于中国,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也无须拒绝这种影响。只是当我们接受异质文化的时候,应该收拾好自己文化的主体,打点好自己的文化精神,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融解在一起,那才意味着新的文化的诞生。②选择什么书来读,不是毫无讲究。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文化风气的养成而言,无论哪一行业的人,都有一些共同的书需要大家来读一读,这就是本民族的那些文化经典。③我国是世界上主要“文明体国家”之一,文化典籍多。但是作为一般阅读而不是从事专业研究,需要读、应该读、可能读的经典,并不如想象的那样多。哲学,无非是先秦时期的诸子,而且主要是孔子、孟子、老子和庄子,荀子、墨子、韩非子、公孙龙子等,都可以暂时不读,甚至孟子,也不一定全部都读。但汉代的《礼记》里有两篇著作,却不能不读:一是《中庸》,一是《大学》。当然宋明儒的书,还是要读一些的,特别是朱熹、王阳明的著作。朱熹把《大学》《中庸》和《论语》《孟子》合为“四子书”,并精心注释,成为传统社会流传最广的儒家经典。④史学方面,文史从业人员讲究“前四史”,即《史记》、前后《汉书》和《三国志》。一般阅读,光读《史记》就可以。如嫌篇幅大,可选取其中的《传》和《本纪》阅读。文学方面,《诗经》《楚辞》不可不选择一些来读。《楚辞》可选屈原的《离骚》,《诗经》不可忽略《小雅》。另外晋的陶渊明,唐的李白、杜甫的诗,韩愈、柳宗元的古文,宋的苏东坡、黄庭坚、李清照、陆游、辛弃疾,元的关汉卿、王实甫,明的汤显祖及《三国》《水浒》,清的《红楼梦》等,都是不能不读的。汉代王充写的《论衡》,是一部奇特的书,读起来会打开你的思想,而不会被传统所束缚。还有清末民初以来20世纪文史大家的著作,不少都堪称经典,如严复、章太炎、梁启超、蔡元培、王国维、陈寅恪、马一浮等人的书,如果不读,未免太可惜。20世纪学术大师的著作,实际上是通向中国古代经典的桥梁,由他们进入古代经典,也许是“终南捷径”。至于道家,老庄足矣。佛学可读《弘明集》《广弘明集》《出三藏记集》,获得佛学的可靠知识,《坛经》《金刚经》《心经》则能够引导进入佛理的信仰层面。⑤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的这些经典,我想主要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然而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化的过程,它可以不知不觉地改变人的气质。朱熹就说过,读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人变化气质。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变化气质;对社会而言,可以转移风气。 ⑥我们正在进行的现代化进程,同时有一个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的任务,我可以肯定地说,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造成全民族的阅读风气,首先是造成阅读经久不衰的本民族文化经典的风气。10. 下列有关阅读经典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 为了养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文化风气,各行各业都有一些书需要大家来读一读,这些书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经典。B. 作为一般阅读,需要读、应该读、可能读的哲学,无非是先秦时期的孔子、孟子、老子和庄子,当然孟子,也不一定全部都读。《中庸》《大学》却不能不读。C. 一般的人阅读史学作品,只读《史记》就可以了。文学方面,《诗经》《楚辞》一定得选择一些来读,《楚辞》可选择阅读屈原的《离骚》,《诗经》可选择阅读《小雅》。D. 不少清末民初以来的20世纪学术大师们的著作是通向中国古代经典的桥梁,由他们进入古代经典,也许是一种便利的方法。11.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中国的经典作品?请分条概述。(3分) 12. 结合文本,谈谈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应该如何对待多元文化?请作简要评述(3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一15题。大 师聂鑫森上午九点钟的时候,八旬著名山水画家黄云山,正坐在画室的大画案前用紫砂壶啜着茶,目光却移动在一张铺好的四尺宣纸上,于下笔之前,构思着一幅《深山行旅图》。门铃小心翼翼地响了。过了好一阵,门铃再一次响起,透出一种急迫的心情。黄云山重重地放下紫砂壶,他急急地走出画室,穿过客厅,猛一下把门打开了。站在门外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陌生汉子,风尘仆仆,右手提着一个旅行袋,左手拿着一幅折叠着的没有装裱的画。黄云山问:“你找谁?”来人彬彬有礼地向他鞠了一躬,说:“您是笔樵先生吧?”黄云山很意外,来人居然知道他的名字,便点了点头。“笔樵先生,我叫秋小峦,是一个乡村教师。我从外省一个偏远小县来到北京,只是为了了却父亲秋溪谷的一个心愿。他也当了一辈子的乡村教师,也在业余画了一辈子的山水画,对您又极为倾服。不久前因病辞世时嘱咐我:‘无论如何要携画去京请笔樵先生法眼一鉴,看此生努力可否白费,回来后在坟前转告我,我也就可以闭目于九泉之下了。’”秋小峦说得极快,为的是怕耽误黄云山的时间。黄云山有些犹豫,像这样上门求教求画求鉴定的人太多了。他年事已高,实在是没有精力应付了。“笔樵先生,十九年前,也就是1978年,我父亲行将退休,县教育局组织老教师进京参观。他多方打听到您的地址并找到这里来拜访,恰好您外出讲学,便留下一封信交给了尊夫人。”黄云山“呵”了一声,似乎有点印象,又似乎一点印象也没有。他把一只手习惯地扶住门框,依旧没有请客人进屋的意思。“您放心,我不进您的家,只想耽误先生几分钟,请您看一看这张画,我也就可以向死去的父亲作个交代了。”秋小峦的眼圈红了,眼角有泪光闪烁。“好吧。”黄云山为秋小峦的孝心所感动,脸上有了笑意。他接过那张折叠好的画,缓缓地打开,是一幅用积墨法画出的《楚山春寒图》,苍苍茫茫,云烟满纸,繁密处不能多添一笔,却能做到不板、不结、不死;在最浓墨处也能分辨出草、树、石的层次,称得上是大气磅礴,浑厚华滋。黄云山激动起来,大声说:“恕老朽怠慢,请进!”他们一起走进画室。黄云山问:“除了此画,还有吗?”“旅行袋里还有二十余幅,其他的都在家里。”“待我净了手、焚香,我要好好看看你父亲的大手笔。国有颜回而不知,我深以为耻!”黄云山净了手,又擦拭干净,忙给秋小峦沏上一杯茶,再寻出一个铜香炉,插上一根点着的檀香。满室芬芳。黄云山足足看了两个小时,然后长叹一声,说:“能得积墨妙处的有明末清初的龚贤,现代画家中,就要数黄宾虹和你父亲了。可惜这两位也都先后过世,悲哉!悲哉!从你父亲的用纸上,可看出他生前生活的窘困,而从画面上又看出他的豁达乐观和淡泊名利,我辈惭愧!”他们坐下来亲切地交谈。黄云山问的很细,诸如秋溪谷的身世、师承、生活、读书……秋小峦虔诚地一一回答。黄云山说:“你一定要进京来为你父亲办一个遗作展,他是一个进入美术史的人物,是真正的大师。我给你写几封引荐信,让我的老友们开开眼,别高踞北京以为天下无人。费用、场地、新闻发布会,我们来安排,不用你操心。”然后,他站起来,向秋小峦鞠了一躬,说:“一是谢谢你的孝心,为了尊父的嘱托,不远千里而来;二是请你原谅我的失礼,差点与一位大师的作品失之交臂。”秋小峦忍不住大声恸哭起来。看看壁上的挂钟,十一点了。秋小峦慌忙站起来,揩干泪,说:“笔樵先生,我该走了!”“不忙,在此午餐!”两个月后,“秋溪谷先生遗作展”在北京的美术馆举行,观者如堵,好评如潮。在众多记者和名流参加的学术讨论会上,黄云山真诚地对秋小峦说:“我愿以我平生的一幅得意之作,交换你父亲的任何一幅小品,以便时时展读,与他倾心交谈!”掌声如雷鸣般响起来。 (选自《小说选刊》)13.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小说以“大师”为线索,写了一个已故民间绘画大师被发现,其遗作被推出的过程。B.小说开头写门铃小心翼翼地响起,表现秋小峦拜见黄云山时谨慎礼貌的心理。C.“国有颜回而不知,我深以为耻!”的意思是说,黄云山先生认为,我们国内有一个像颜回一样闻名的大师秋溪谷,他竟然不知道,感到很羞耻。D.小说写黄云山观画时净手焚香的细节,表达他对画作的珍视和对绘画作者的敬重之情。E.小说最突出的特点是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14.结合上下文,请你简要说说“满室芬芳”的意思和作用。(4分)答:15.请简要分析黄云山先生给秋小峦鞠躬后秋小峦恸哭的原因。(6分)答:四、语言文字运用(11分)16.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后面问题。(3分)世界上很难有一种像昆曲这样高雅的艺术, ①却绵延百年而不衰。也很难有一种艺术像昆曲这样,荣 (yīng)②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却无狂喜过望,照旧以简单的形式平淡地生活。文坛巨擘白先勇说:“21世纪的中国人,心灵上总难免有一种文化的失落感,因为我们的文化传统在这个世纪被连根拨起,伤得不轻。”昆曲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以曲词典雅、行腔宛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对于昆曲,我们要认识它,传承它,繁荣它。(1)在①处横线上填一个恰当的成语: (1分)(2)在②处根据拼音写汉字: (1分)(3)第二段加横线的文字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改正:把“ ”字改为“ ”字。(1分)17、仿照下面的示例,续写一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2分)不要怕土地贫瘠,只要你愿耕耘,收获就在金秋;不要怕冰雪寒冷,只要你有热情,春天就会来到; 18、下面四个句子中的三个都有语病,请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3分)①权力部门应当善待媒体,善用媒体,信任媒体,使媒体更好地发挥引导社会热点、通达社情民意、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作用,从而凝聚起公众的力量,推动各项工作上到一个新的台阶。②昨日,“汉语盘点2012”揭晓仪式在京举行,经网民推荐、专家评审、网络票选等环节,“梦”、“钓鱼岛”、“衡”、“选举”最终脱颖而出,分列年度国内字、国内词、国际字、国际词第一。③苹果公司正在设计一种电视,你可以向它喊叫和打手势———而它能听懂你的意思,这一新项目将为苹果与韩国电器巨头三星公司之间的战斗开辟新的战场。④中国传统戏曲《钟馗》在唱腔上气宇轩昂与低婉深沉并重,将人鬼两界及人物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序号 修改 19、将下面的长句转换为4个语意连贯的短句。(3分)跨国公司董事会5月18日举行的全体会议,经表决一致同意公司总经理对欧洲分公司经理提出的裁减员工500人的方案的否决。 五、作文(70分)20、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70 分) “正能量”是如今流行的一个热词,它原本是一个物理学的概念,后来引申义为一切给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组织,乃至一个人的内心都各是一座“能量场”,既隐藏着自信、豁达、愉悦、进取等正能量,又暗含着自私、猜疑、沮丧、消沉等负能量。这两种能量,可以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当正能量不断被激发时,负面情绪会逐渐被取代,这个国家、组织和个人的幸福感也会慢慢增加。读了这则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得抄袭。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8分,每小题1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7、BE(B、袭人改晴雯;D、是芳官她们自己闹着要出家当尼姑,王夫人开始不依,后在两尼姑的怂恿下同意了并赏给芳官她们一些衣物。)8、参考《阅读指要》答案(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9、(1)D(孟子取尧尊重舜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统治者应学习尧的态度对待贤士,而不是要照搬他的方法。)(2)下面选段这句话说尊重任用贤能之士,那么天下的士人都会乐意为朝廷效力,上面文字主要谈国君和诸侯尊贤应该采取的方法。两处文字从不同层面体现了孟子所提倡的为政者要尊贤的主张。参考译文:(万章)说:‘‘请问,国君想要供养君子,怎样做可算是(真正的)供养呢?” (孟子)说:“(开始时,)以国君名义送去,他便拱手拜两拜.跪下磕头接受。以后就让粮仓的小吏不断送粮去,厨师不断送肉去。而不必再以国君名义去送。(这样可以免掉烦琐的礼节。)子思认为,那点儿肉,使得自己一次接一次地跪拜行礼.这不是供养君子的恰当做法。尧对于舜,派自己的九个儿子去侍奉他.把两个女儿嫁给他,百官、牛羊、粮食都齐备,在田野中供养他,然后提拔他,让他居于很高的职位,所以说.这是天子诸侯尊敬贤人的正确方法。” 三、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1分)16.(3分)(1)曲高和寡 (有错别字不给分) (2) 膺 (3)“拨”字改为“拔”17、参考:(2分)不要怕人生短暂,只要你肯创造,生命就会不朽。不要怕路途遥远,只要你有意志,天涯就在咫尺。不要怕高山耸峙,只要你肯登攀,峰顶就在眼前。不要怕长夜漫漫,只要你能忍耐,光明就会出现。18、(3分)①把“信任媒体”放在“善待媒体”之前③将“听懂”改为“明白”。④将“气宇轩昂”改为“慷慨激昂”19、(3分)(1)跨国公司欧洲分公司经理提出裁减员工500人的方案; (2)公司总经理否决了此方案;(3)跨国公司董事会5月18日举行全体会议;(4)全体会议经表决一致同意总经理的否决。20、作文【附参考译文】文木先生传先生姓吴,名敬梓,字敏轩,又字文木,全椒人。世代望族,科举及第和做官的大多显赫。先生生性特别聪明,读书才过目,就能背诵。渐渐长大后,补任县学生员。继承父亲的祖业,有二万多金。一向不学如何经营家业,性情又十分豪爽,遇到贫困的就施舍,跟文士们交往,常饮酒高歌穷尽日夜,不到几年家产就耗尽了。安徽巡抚赵国麟听说他的名声,招过去一试,认为他有才,举荐他参加博学鸿词考试,竟然不去参加廷试,也从此不回应乡里的举荐,因而家境也就越发贫困。于是移居江城东边的大中桥,家徒四壁,冷落凄凉,只拥有几十本旧书,日夜自娱自乐。穷困到了极点,就拿书去换米。他治学尤其精通《文选》,诗赋提笔一挥而就,即使那些事先构思的人也没有一个能超过他的。辛酉、壬戌年间,我邀请他到我家,和他一起研讨诗赋,互相赠答,快意无比,亲密无间。然而他生性耐不住长久客居他家,不到几个月,就辞别离去。他平生见到有才能的读书人,就想举荐提携他,唯恐来不及。唯独像仇人一样痛恨那些写八股文的读书人,对那些特别擅长写八股文的人,就特别痛恨。我常常认为这是一种过失,然而又不能制止他。因为这个缘故,他的处境更加穷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