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学期《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 新人教版一、语言积累及运用(36分)(一) 按要求填空(16分)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明作者希望后人能够超越前人的诗句是:
, 。2、《过零丁洋》作者表明誓死不降,流传千古的佳句是
, 。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能表达世人开放乐观、豁达豪放的情怀的是诗句是
, 。4、《山坡羊潼关怀古》主旨句是
, 。
5、《观刈麦》表现劳动环境恶劣的句子
, 。
6、《卜算子咏梅》表作者爱国之心不变的句子
, 。
7、《破阵子》中哪两句与《西江月》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二)根据平时的积累完成下列填空(8分)1、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 , , 。2、 , , , ,曰:“天下无马!”(三)给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戾天( ) 造饮辄醉( ) 箪瓢屡空( ) 骈 死( )踌chú( ) 宫què( ) 性shì( )酒 轩miǎo( )(四)请从下面两篇文章中任选一篇,或归纳主要内容,或谈谈感受。(8分)《墨池记》 《藏书忧》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49分)(一)送东阳马生序(29分)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 解释画线的词语(3分)(1)无从致书以观( ) (2) 益慕圣贤之道( )(3)礼愈至 ( ) (4)腰白玉之环 ( ) (5)持汤沃灌 ( ) (6)被绮绣 ( ) 2、 翻译下面的语句 (4分)(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2)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3)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4)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3、在文中找出 余刻苦勤奋、执着向学、乐以忘忧的事例。对此学习态度你有什么看法?(4分)
4、余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一言,身为当代的中学生你如何看待这种从师尊师的方式?(3分)
5、 用原文回答:(4分) (1)最能表现作者幼年时抄书之苦的句子是什么? (2)作者趋百里之外求学的原因是什么? 6、 作者写自己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3分)
7、 通过本文的阅读,你如何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3分) 8、 学习了本文后,你在学习上得到了怎样的启示?(3分) 9、请写出关于苦读、勤学的名言诗句。(2分)
(二)马说(20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解释划线词(2分)(1)祗辱( ) (2) 食之不能尽其材( ) (3)才美不外见( )(4) 执策而临之( ) 2.用现代汉语译出下列两句话的意思。(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干里也。
(2 )策之 不以其道。 3.千里马有什么特点?(用原文回答)(2分)
4.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原因的是哪句话? (2分)
5.“才美不外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分)
6.第二段哪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的强烈谴责? (2分)
7.找出第三段中的中心句。(2分)
8.文章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而以“千里马”喻指 ,以“伯乐”喻指 ,讽喻和抨击的社会现象是 。(4分)三、课外文言文阅读(5分)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浩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 南郭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为什么要“请为王吹竽”?(1分)
答: 2、 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竿,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1分)
答: 3、 齐泯王听吹竿,喜欢一个一个独奏,南郭处士为什么要逃走? (1分)
答: 4、 南郭处士逃走后,你认为他会去做什么? (2分)
答: 四、古诗积累(10分)从小学到现在,你读过不少古诗了。请你打开记忆的闸门,以“古诗中的 ”为题,围绕你选定的专题,把你所记忆的和积累的相关古诗编写到一起填到下面的表格中。如古诗中的爱国情怀、古诗中的豪言壮志、古诗中的名胜古迹、古诗中的离情别绪、古诗中的春夏秋冬、古诗中的风花雪夜、古诗中的山水风光 ……要说明作者、朝代,并对喜爱的是剧作摘录及加以点评。古诗中的“ ”题目 作者 朝代 诗句摘录 自我点评
参考答案:一、语言积累及运用(一)按要求填空(16分)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4、兴,百姓苦;亡,百姓苦。5、足蒸署土气,背灼炎天光。6、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7、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二)根据平时的积累完成下列填空(8分)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三)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Lì zhé dān pián 躇 阙 嗜 邈(四)请从下面两篇文章中任选一篇,或归纳主要内容,或谈谈感受。(8分)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一)送东阳马生序(29分)1、解释加点的词语(3分)(1)得到(2)更加(3)周到(4)腰佩(5)热水(6)同“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2、翻译下面的语句 (4分)(1)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2)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的机会,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3)前辈德高望重,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 ,他从不把言词和表情放温和些。(4)我却穿这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3、(4分)(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时,“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2)“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因谦恭有理,“卒获有所闻”。(3)从求师就学而历严寒的肉体之痛“足肤皲裂而不知”“四支僵劲不能动”和生活艰苦“緼袍敝衣”却“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来表现的。 这种刻苦向学,乐以忘忧的学习态度在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为学者,必须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耐于艰难困苦的品格。4、(3分)这是中国旧式教育中最普遍的现象。这里包含着尊师重教的积极因素,但也显得过于迂腐,学生完全可以与老师平等交流,各述己见,甚至可以展开激烈的讨论,因为没有圣人,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5、(4分)(1)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2)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6、(3分)作者以自己的刻苦求学而功成名就的事实,来献身说法,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刻苦自勉。揭示了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的道理。7、(3分)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能有影响,但不是绝对的。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主观努在学习上要不畏艰难险阻,才能获得成功。 8、(3分)在学习上要不畏艰难险阻,才能获得成功。9、(2分)名言诗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业精于勤荒于嬉。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 书时。 闻鸡起舞(东晋、祖逖)悬梁刺股(孙敬、苏秦)囊萤映雪、凿壁偷光东周时 代,苏秦读书欲睡锥刺骨。西汉,孙敬昼夜苦读,以绳系头悬屋梁。 西汉,匡衡勤学无烛凿壁偷光读书。 晋朝,车胤(yìn)囊萤读书。(二)马说(20分)1、(2分)(1)只是(2)同“饲”(3)同“现”(4)鞭子2、(4分)(1)况且想和普通马一样都达不到,怎么能让它日行千里呢? (2)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 3、(2分)一食或尽粟一石。4、(2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2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6.(2分)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2分)其真不知马也。 8. (4分)食马者封建社会那些被埋没、被摧残、怀才不遇的贤能志士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统治者不能识别和选拔人才,致使众多有识之士埋没于世。三、课外文言文阅读1、没有做官的读书人(或不会吹竿的读书人);为了生存。评分说明:一问1分。此题2分。2、必三百人吹竽,齐宣王用人失察。 评分说明:意对即可。此题2分。3、南郭处士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吹竽技艺不精(或怕露馅、怕杀头)。 评分说明:言之有理即可。此题2分。4、答案略四、古诗积累(10分)答案略午极初中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检测题
一 、积累与运用(25分)
1、根据提示填空(15分)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蕴涵哲理的诗句:
。
2)《赤壁》中不以成见论英雄,提出异于史家评价的诗句:
。
3)《过零丁洋》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的诗句:
。
4)《水调歌头》表达作者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的美好祝愿的诗句:
。
5)《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点明主旨的诗句: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填写汉字。(10分)
泠泠( ) ( )yuān飞 箪( )瓢 烨( )然 黔( )娄
曳xǐ ( ) ( )zhé尽 jūn( )裂 ( )piǎo碧 骈( )
二、文言文阅读(40分)
(一)仔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0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愠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作者甘愿吃苦的原因是 (原句)(2分)
2、写出作者求师心切的语句是 (原句)
3、写出作者解疑恭敬认真的语句是
4、 解释词语(6分)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援疑质理
卒获有所闻 容臭 无从致书以观
5、文章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和议论,请划出文章中的议论的句子。用“ ”线划出即可。(2分)
6、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或启发?(2分)
7、翻译下列句子(4分)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二)阅读,完成下列问题。(20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 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小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小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 ( 2)水皆缥碧( )
(3)泠泠作响( ) (4)经纶世务者( )
2、翻译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2)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请找出文章里具体描绘 富春江的“异水”“奇山”的句子。(4分)
4、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请找出具体语句来。(4分)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处世思想?(4分)
三、作文(50分)
商人说:“最好的东西是利润。”画家说:“最好的东西是色彩。”囚犯说:“最好的东西是自由。”母亲说:“最好的东西是孩子。”是啊,在这个世界上,我们都喜欢最好的东西。
请以“最好的……”为话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作文。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第四单元测试题答案
一、1、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5)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líng 鸢 dān yè qián 屣 辄 皲 缥 piǎn
二、(一)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俯身倾耳以请
4、借;大;提出;最终,终于;气味,这里指香气;得到。
5、“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6、启示:言之有理即可
7、翻译句子: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多说。
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别人。
( 二)
1、1)左右、上下
2)青白色
3)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4)筹划
2、1)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2)那些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5)作者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地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三.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