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试题(含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试题(含解析)

ID:336225

大小:35.74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2014—201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试题注意事项: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作答时,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只交答卷纸。 一、人物传记阅读(9分)                              晚清学人杨守敬杨守敬 (1839 一 1915) ,湖北宜都人。少年时代聪明好学,刻苦用功。青年时代有两件事对他影响很大: 19 岁时,听谭大勋讲授汪中的《述学》,开始接触乾嘉考据之学; 20 岁那年,偶然得见清人六严缩摹的《舆地图》。便借来临摹,这成为他研究历史地理学的开端。杨守敬曾经热衷科举, 25 岁起先后六次赴京参加会试。虽然名落孙山,但因此结识了许多名流学人,大大拓展了学术视野。 42 岁时,他作为清政府外交官的随员前往日本,这成为他学术生涯的转折点。在日本四年,他搜访阙佚,爬罗剔抉.收集到我国大量的古籍珍本,并将它们影印摹刻为《留真谱》。日本人森立之所撰的《清客笔话》,翔实记载了他在日本访书之事,杨守敬自己也写了《日本访书志》。清政府出使日本大臣黎庶昌也搜集了许多稀见珍本和国内久已绝迹的古籍残本,与杨守敬志趣相投。因此:当黎庶昌有了编纂《古逸丛书》的设想时,立即决定请他主持校勘。《古逸丛书》在日本刊印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还擅长书法,对书法理论也很有研究,在日本影响巨大。被尊为“日本书道现代化之父”。从日本回国的第二年,年已 48 岁的杨守敬第七次参加会试,仍以失败告终,从此绝意科举,专注学问。杨守敬博览群书,潜心研究,在舆地、版本、目录、金石、小学、经学、辑佚等学术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留下的著作就有 83 种。在杨守敬的学术研究中,舆地学的成就最为突出。他编撰了舆地学著作 20 多种,这些论著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地理学的各个方面,充分展示了他的杰出才华。杨守敬的学术代表作是完成于 1904 年的《水经注疏》。明清以来,《水经注》研究成果很多。杨守敬的这部著作具有全面总结的性质。他对《水经注》中所记裁的 1200 多条水道进行了详尽的考证;对征引的故实都一一注明出处;对清代学者全祖望、戴震等人的校释也多有订正。杨守敬既有坚实的考据学基础,又运用了当时地理学的新知识,所以在《水经注》研究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杨守敬还编制了古今对照的《水经注图》,图文互证,相得益彰。1.下列关于杨守敬日本之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杨守敬的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研究影响很大,他被尊为“日本书道现代化之父”。B .杨守敬在日本访书之事被日本人森立之记载在《清客笔话》中。C .杨守敬校勘《古逸丛书》,体现了他在版本、目录等方面的学术造诣。D .杨守敬搜访阙佚.收集到我国的古籍珍本《留真谱》,并将它影印摹刻。2.下列有关杨守敬舆地学研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杨守敬的《水经注疏》.是在全面总结明清两代《水经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的。B .运用当时地理学的新知识,是杨守敬《水经注》研究取得成功的基础。C .在杨守敬留下的 83 种著作中.有一部分是中国传统地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D .杨守敬对《水经注》记载的 1200 多条水道进行了详尽考证,还编制了《水经注图》。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杨守敬取得多方面学术成就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自幼聪明好学,刻苦用功,博览群书,为他的成功奠定了基础。B.他既有考据学的基础,又能吸收新知识;并能吸收前人研究成果而不盲从。C.杨守敬广泛交游,视野开阔,结识名流学人,游学日本,多方涉猎。D.杨守敬喜好考据学,执著于理想,不为功名所动,绝意科举,专注学问,参考答案:1、 D 【解析】这道题目关注的是杨守敬日本之行,文章在第二段对此进行了详尽的解说,而 ABC 三项的表述在这段中都可以找到,只有 D 项属于表述错误,原文说的是“他搜访阙佚,爬罗剔抉.收集到我国大量的古籍珍本,并将它们影印摹刻为《留真谱》。”而不是“收集到我国的古籍珍本《留真谱》,并将它影印摹刻。”2、C  【解析】这道题目关注的是杨守敬舆地学研究,文章主要的有效信息在第三四段,而 ABD 项的说法都可以找到,只有 C 项表述和原文不一样,原文说的是:“他编撰了舆地学著作 20 多种,这些论著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地理学的各个方面。”而选项改为了“在杨守敬留下的 83 种著作中.有一部分是中国传统地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 3 、D 【解析】分析成功的原因,主要通读全文,从作者的行文中可以找寻到三方面,分别是良好的精神品质,正确的学习方法,交友,以及对考据的兴趣。D项中杨守敬并非一开始就专注学问绝意科举,而是在第七次会试失败后才全身投入学术中。二、文言阅读(一)课内文言考查(18分)4.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小人之过也必文              B.乡也吾见夫子C.举直错诸枉                  D.久要不忘平生之言A   5.下列加粗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真实、不虚)B.人不厌其言                   (满足)C.天下归仁                     (回归)D.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聪慧)A6. 下列句子与例句加粗字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欲洁其身A、足食,足兵                  B、不仁者远也。C、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D、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A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过而不改,是谓过也。      小人之过也必文B.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割鸡焉用牛刀C.见其二子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D.吾与点也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A8. 、与例句句式相同的项是   (     )例句:君子之至于斯也。A.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B.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C.举伊尹,不仁者远也。           D.博我以文,约我以礼。B9.下列各句中对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离开仁,哪里能够成就君子之名呢?B.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自古人都是要死的,如果百姓不信任政府,那么政府就不可能站得住脚。C.吾末如之何也已矣我也不知道拿他怎么办了。D.多见其不知量也。常常看见他不自量力罢了。    D(二) 课外文言阅读(19分)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拜右拾遗。房琯为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是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辅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栗,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夫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    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有九。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甫自京师宵遁 宵:夜里B.拜右拾遗 拜:授予官职C.严武过之 过:拜访 D.啖牛肉白酒 啖:吃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谒肃宗于彭原 //仲尼岂贤于子乎B.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C.严挺之乃有此儿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D.自棹舟迎甫而还 //非其鬼而祭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虽生于官宦世家,但他仕途不顺,后来因为献赋才侥幸被皇上赏识。B.杜甫因为房琯兵败一事而遭受牵连,被贬到华州做了司功参军。C.杜甫与严武交情甚厚,在言行上常常对严武不讲礼节,十分傲慢。D.晚年的杜甫在颠沛流离中度过,文中对杜甫死的说法值得参考。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                                                     ②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参考答案:10A(宵:名词做状语,在夜里)11.C(两个“乃”都是“竟然”的意思。A中前一个“于”,在;后一个“于”,比。B中前个“为”是动词,做;后一个“为”是介词,替。D中前一个“而”表承接关系,后一个“而”表转折关系) 12.B(“因为房琯兵败一事而遭受牵连”一说有误,杜甫是在房琯被免职后上书直言,触怒了唐肃宗而被贬到华州做了司功参军) 13.(1)天宝末年,(杜甫)献上三篇《大礼赋》。唐玄宗认为这赋写得很奇妙,就召唤他来考查他的文章,然后授给他京兆府兵曹参军一职。(2)杜甫曾经游览耒阳的岳庙,被洪水阻隔,十多天都得不到食物。 三、名句默写(20分)15补写出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2)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6)人能弘道,非道能弘人。(7)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8)君子之于天下也,无  也(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1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1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4)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1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1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四、小说阅读(15分)经军师徐庶和隐士司马徽的力荐,刘备同关羽、张飞来到隆中,找到了卧龙冈,拜访诸葛亮。没想到诸葛亮一早就出门了。刘备打听先生的去处和归期,童子回答:“先生踪迹不定,也不知归期。”刘备惋惜不已。张飞说:“既然没遇见,就回去吧!”刘备要他们等一会儿,关羽劝道:“不如先回去,以后派人来探听。”刘备听了他的话,带关、张怅然离去。回到新野,过了几天,玄德派人去隆中打听,得到回报:诸葛亮回来了。刘备立即吩咐备马。张飞说:“这么一个村野农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道:“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叫呢?”刘备出门上马,关、张也只好骑马相随。当时正是数九寒天,雪花纷飞。三人冒雪来到卧龙冈。刘备轻扣柴门,开门的童子说,先生正在堂上读书。刘备进屋至中门,只见门上有一副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又看见一少年正在读书,一问才知他是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而诸葛亮因朋友相约,出外闲游了。刘备问:“先生到哪儿闲游了?”诸葛均说:“家兄有时在江湖中驾着小船畅游,有时在山岭上拜访僧道,有时在村落间寻访朋友,有时在神仙住处与隐士弹琴下棋作乐;总之,往来没有谁能预测到,现在也不知在哪里。”刘备无条,只好留下一封信,与关、张怏怏而归。时间过得很快,冬去春来,刘备挑了个好日子,准备二往卧龙冈拜访诸葛亮。关羽、张飞都不高兴。关羽说:“哥哥两次亲自前往拜访,礼节也太过分了。我想诸葛亮只有虚名而无真才实学,所以避而不见。哥哥怎么被他迷到了这种地步呢?”刘备解释说:“过去齐桓公想见东郭野人,五次往返才见到一面,何况我想见的是位大贤呢?”张飞说:“哥哥你不用去了,我用一条麻绳把他捆来就是了!”刘备大声斥责道:“你难道没听过周文王拜访姜子牙的故事吗?周文王尚且如此敬贤,你怎么这样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张飞连忙说道:“既然两位哥哥都去,小弟怎么能落后呢?”刘备这才答应。三人来到隆中,离诸葛亮的草房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刘备走到柴门前,刚一敲门,那童子又出来了。童子说,先生正在午睡。刘备吩咐关张两人在门外等候,自己轻轻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的台阶下,等孔明醒来。关羽、张飞在外站了很久,不见动静。张飞进屋见刘备仍然毕恭毕敬地站在那儿,使十分气愤地说:“这先生也太傲慢了,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关羽再三劝说,才把张飞劝住。刘备仍叫他俩在屋外等候。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才睡醒。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拜见,都没有遇到。”诸葛亮连忙说:“将军光临草舍,没有及时迎接,实在惭愧。”两人礼让一番后,就坐在草堂上,边喝茶边谈论天下大事。刘备听了诸葛亮一番议论后,更是敬佩诸葛亮了。他再三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诸葛亮见他态度十分诚恳,表示“愿效犬马之劳”。第二天,诸葛亮和刘、关、张一起去了新野。(根据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7、38回改写) 16、刘备三顾茅庐的根本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用诸葛亮《出师表》中的四个字回答)(3分)17、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用词语概括刘备、关羽、张飞的性格特征。(6分)                                                 18、第一段中写童子说:“先生踪迹不定,也不知归期。”联系全文来看,这句话的作用是:(6分)                                                 16、兴复汉室。17、①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有政治抱负。②稳重、顾全大局。③莽撞或鲁莽、直爽。19、①为二顾未见孔明埋下伏笔。②表明诸葛亮具有超凡脱俗 、淡泊名利的品质。③暗示诸葛亮虽然隐居隆中,但关心天下大事。五、语言运用(9)20.下列画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保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我们如果不加强廉政建设,就会祸起萧墙,自己搞垮自己。 B.比赛开始了,远动员们陈力就列,发令枪一响,就箭一般地向前跑去。C.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思想阵营日益巩固,资产阶级思想阵营分崩离析。D.片面追求升学率,只能培养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于国于民都有害处。B. 陈力就列:指贡献出自己的才能去担负职务。陈力,献出才力。就列,归入行列。21.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B.雪莲”牌衬衫无论在款式上、质量上,还是包装上,都可以堪称全国一流。C.天渐渐地黑了下来,外面又刮了风,街上的行人也渐渐稀少了,修伞的心里非常着急。D. 以网络技术为重要支撑的知识经济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加速了社会文明建设D 分析: A搭配不当,“看到”与“乡音”不搭配;B“可以”与“堪称”语意重复,应删去“可以”;C语意不明,“修伞的”可能是“修伞的顾客”也可能是“修伞的师傅”2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假如有人问我语文是什么,我会高兴地告诉他:___________,展开我色彩缤纷的想象;___________,牵动我亲临其境的目光;___________,教会我寓情于物的感观;___________,演绎我字正腔圆的对白___________,美化我独抒性灵的意象。  ①是跌宕起伏的戏剧②是天真无邪的童话③是优雅闲适的散文  ④是情节曲折的小说⑤是意韵深远的诗歌A、④③②①⑤ B、②④③①⑤ C、⑤③①④② D、③①④⑤② B.分析:该语段采用排比、比喻修辞,写出了语文的丰富多样。抓住分号前的“想象”、“目光”、“寓情于物”、“对白”、“意象”几个词语,联系供选句子中各种文学体裁的特点,一一对应,例如“戏剧”的特点就是舞台人物有大量的对白,由此可知①应填入第四处横线上。依次类推,可确定B项正确。 点拔:间隔式排列的短语,一定要将其与已提供的句子中的关键词联系,找出二者的关联之处。六、作文(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谁年轻的时候没有过梦想,谁年少的时候没有过榜样?好的偶像能够成就一代人的志向、理想和美好的精神家园,而不好的偶像则会误人志向、毁人前程。在引导崇拜偶像时,我们要大力呼唤和推出“英雄偶像”,逐渐将那些“反面偶像”逐出舞台。  材料二:影视歌明星,总是引领着一个时代的流行潮流。无论是昙花一现的辉煌还是常青藤般的经久不衰,他们带给人们的震撼与激情,是可以穿透岁月和记忆的。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有过类似的偶像情结,只不过因所处的时代不同,意义与价值观也随之大相径庭。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作文。要求: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此作文题由两则材料构成,即我们平常所说的多材料作文。多材料作文一般由两则或两则以上的材料构成,比单则材料要复杂,不但需要弄清每则材料的大旨,还需要从整体上掌控材料与材料之间的关系。材料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两类:一是几则材料并列,互为补充,对同一问题作多层面的描画与论说;二是对立统一,对同一问题提供相反相成的事例。  仔细阅读这两则材料,我们发现,材料一所表述的内含是:好偶像与坏偶像对于人所起的不同的作用以及如何引导偶像崇拜的问题;材料二所表述的内含则是:每个人成长中都有偶像情结,且这个情结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  通过对这两则材料的分析与对比后,我们可以看出这两则材料都是围绕“偶像”来说的,其内容上互为补充,共同阐述了偶像情结的内涵以及如何崇拜偶像的问题。写作时,我们如能紧扣“偶像”来写,并突出“情结”一词,就会很容易地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来。   [写作提示]   “偶像”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存在,“偶像情结”也是一个既年轻与古老的话题。仔细一想,我们便会发现这个文题所蕴含的思想底蕴与文化内涵极为深远。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信息化与个性化并存的年代,几乎每一个人都会有自我的“择偶”标准,有人敬仰革命领袖毛泽东,有人欣赏文坛巨匠高尔基,有人崇拜篮球之王乔丹,有人迷恋影坛明星刘德华等。选择偶像,关键在于背后的精神风貌与价值取向,这是同学们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具体写作时,我们可以用提供的材料打开自己的思路。比如材料中说“谁年轻的时候没有过梦想,谁年少的时候没有过榜样?“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有过类似的偶像情结”等话语中可以展开联想和想象的双翅,进而在古今中外的现实或文学艺术之中寻找创作的灵感,像屈原、李白、李清照、苏轼、鲁迅、海子以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这些对中国文化或中国历史有着深远影响的作家、学者、英雄豪杰,也可以是艺术世界中的人或物。如维纳斯雕像、《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简爱》中的简爱、《复活》中的玛丝洛娃等,都可以进入到你的视野。这样,写作素材一下子就多了起来。  有了素材之后,我们就要精心构思了——写出亏“我想得出来”的作文。如下面的一些写作角度就比较好:(1)偶像情结折射出时代和大众文化的烙印;(2)偶像崇拜是人们精神的一种寄托;(3)偶像的言行举止会影响一代人或一个时期,不可小视;(4)崇拜偶像不能迷失了自己;(5)偶像能起到榜样的作用,成为偶像,需要巨大的人格魅力;(6)青少年更容易成为偶像的崇拜者,成为偶像也需付出努力和艰辛;(7)偶像是一把双刃剑等。  另外,需要向同学们提醒的一点是,文章表现手法要力求新颖,别具匠心。如果仅仅拘泥于材料中所给的信息,是不大可能写出好文章来的,需要我们思接千载,神游万里!可以用心灵游历的方式寻找偶像,在寻找过程中,表达自己的心得和感受;也可以用偶像独白的形式或“陌生化”手法来揭示“伪偶像”的真实世界等。   [学生佳作]  这,不是错误  安徽省界首市顾集中学刘明明  郑愁予说,我达达的马蹄声是个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我说偶像情结并不是错误,因为每个偶像身上都有值得我们瞩目的闪光点。  在《东风破》中悲伤,在《龙拳》中奋起,并不是所有的潮流都一无是处。有人说,假如老一代艺术家是一颗小恒星,那么哪些新生代充其量是一颗流星,闪亮是刹那间的,过后,只是灰烬。姑且相信这种说法,可流星不也有它的耀眼之处吗?至少,它燃烧过!  不错,无数的男生女生为“超女超男”们疯狂,在大人眼中,这些另类幼稚的小小青年又算个什么?又有什么值得万千年轻人为之东奔西跑?也许他们更以为这无数的痴迷粉丝们只不过是一只只没有头脑的小雀,因为内心空虚和精神无处寄托而去追星。可是他们未曾想到,其实我们也有自己的主张!  难道不是吗?周杰伦会创作,会演戏,会唱歌,有能力有孝心,这样优秀的人谁不鼓欢?把他视为偶像,以此来激励自己,难道有错吗?   更何况,纵观历史,古今中外,哪一个成功者的内心深处没有自己的偶像?  苏轼说,家父就是我的偶像。或许得益于偶像的熏陶,我们才能读到他“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人生豪迈,才能看到他“十年生死两茫茫”的真情忧伤,才能领略到他的豪放与婉约、洒脱与细腻的一个完整的人!  三毛说,曹雪芹是我的偶像。或许正是由于对偶像的崇拜与追逐,才成就了《撒哈拉的故事》,由此我们领略到了一个奇女子在大漠中的奇情故事。   陈景润说,歌德巴赫就是我的偶像。或许缘于偶像的激励,才有了“1+1=2”的完美证明,才有了一代数学鬼才的横空出世。  牛顿说,前人都是我的偶像。正是因为有了前人的知识铺垫,才有了“牛顿定律”的产生,才让我们听到了那句“我之所以看得比别人更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至理名言。   更或者说,苍鹰把蓝天视为偶像,因此才能搏击长空;鱼儿把大海作为偶像,因此才能畅流海洋!  由此看来,偶像情结并非一无是处。或许,正是偶像孝心的感召,让平凡的人群中出现了谢延信;正是偶像拼搏精神的振奋,让我们有了航天英雄杨利伟;正是偶像对人生的执著,NBA赛场上杀出了一个姚明!   偶像情结,好像并无错误!   猎豹把风视为偶像,因此成就了它的风驰之速。   嫩芽把巨树视为偶像,因此成就了它的伟岸身姿。   这,偶像情结,不是错误!   [简评]  这是一篇很有特色的议论文佳作。文章结构层次分明,语言优美。小作者从郑愁予的《错误》谈起,引出自己的观点。行文中对偶像情结进行深入剖析,层层推进,谈崇拜偶像的作用,且广征博引,论据充足,论证有力。结尾采用排比句式结构语言,深化主旨。另外,本文在审题方面做得也很好。小作者抓住了“偶像情结”来谈偶像对于人的作用,特别是第三段“哪一个成功者的内心深处没有自己的偶像”的反问句,既引人深思,又自然地开启了下文。下文中的苏轼、三毛、陈景润的事例无不说明偶像对于人成长的指引作用,这样就鲜明的表现“这,偶像情结,不是错误!”的主题。   [行家走笔]  偶像多元化是历史的进步  文/解玺璋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偶像,每个人也有每个人的偶像,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代还会有不同的偶像。记得我在很小的时候,偶像大约就是小兵张嘎、《鸡毛信》里的海娃,《红孩子》里的儿童团员,崇拜的人物还有李向阳、史更新、肖飞、马英或者杨子荣、许云峰、成岗、江姐、铁道游击队,等等。他们的英雄传奇在我的童年时代曾是一道绚丽的风景,也是我们乐于模仿,甚至梦中仍然念念不忘的内容。如果说这些偶像只是投射了一个孩子的英雄情结的话,那么另有一些英雄模范人物,像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王杰、欧阳海、刘英俊、王铁人、王国福等,则更多地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和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并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时代道德理想的标杆。所以,那时并不用偶像一词,比较多的还是直接称为英雄、模范、典型或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种对于榜样的推崇和迷信,与偶像崇拜或有相似之处,但并不完全一样,区别就在于,偶像崇拜更多地基于个人的心理诉求,而榜样的确立,却只能来自特定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支持。  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以后的变化,首先还是社会核心价值观念的变化。国家的主要任务转向经济建设,知识成为改变命运的关键。于是,知识分子成为人们追捧的新的偶像,陈景润和钱钟书分别代表着两个不同的领域。人们崇拜他们,其实是在崇拜知识。这里或许仍然体现了一种国家政治意志,只不过是从单纯的政治道德完人,变成了知识积累的神话,作为偶像崇拜,它还是被动的,单一的。  当然并不排除有人崇拜张海迪或女排的姑娘们,她们在民众中唤起了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其实,不管你叫他什么,偶像也好,英雄也罢,榜样也行,都是社会价值理想的体现者。  随着上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社会渐露雏形。利益的多元,带来了价值的多元;价值的多元更带来文化的多元。特别是大众流行文化的兴起,明星制的引进,商业价值获得广泛认同,偶像崇拜正在变成一种消费形式。  虽然有人发现了顾准、陈寅恪这样的精神崇拜对象,但已经很难进入社会的主流。事实上,这个时代的偶像崇拜都不可避免地打上了金钱的烙印,就像几十年前的偶像崇拜不可避免地被打上政治烙印一样。一方面商人、老板、企业家成了一些人崇拜的偶像,另一方面文化商人和掮客则试图将一切偶像崇拜都转化为商业价值。  在这里,不仅演艺明星被发现了具有商业潜力,体育明星、新锐作家、时尚选秀、明星学者,同样被发现了具有商业潜力,甚至像杨利伟这样的航天英雄,都无法逃脱被消费的命运。这时的偶像崇拜,已经越来越多地显示出金元崇拜的特征。如果说大众的消费活动创造出一种特殊的文化价值——偶像明星的话,那么对明星的偶像崇拜,又进一步转化为商业利润。  纵观几十年来偶像的变迁,在中国,我们的偶像崇拜经历了两个重要的转变,一个是具有政治诉求的偶像崇拜转变为商业的、世俗的、大众情人式的偶像崇拜;再一个就是偶像崇拜的多样化和多元化,当下几乎不再可能出现为全民崇拜的惟一偶像。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历史的进步,没有人能够阻挡其步伐。   [简评]   这是一篇具有鲜明文体特色的议论文佳作,也是一篇典范的议论文,它写作上主要有如下两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是结构清晰,脉络分明。文章标题“偶像多元化是历史的进步”即是本文的中心论点。文章开头第一段以“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偶像,每个人也有每个人的偶像”来对这一论点进行进一步的诠释,然后联系自己的经历来佐证,表明人的偶像是不断变化的。接着以时间为顺序,联系我国的社会政治生活,来给我们梳理出人们偶像变化的实际情况,这样就事实胜于雄辩地说明了作者所要论述的论点。最后一段,在上文梳理的基础上,作者加以概括、总结和提高,指出偶像崇拜的多样化和多元化是时代的进步,也是历史的进步,这就水到渠成地印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二是语言准确,说服力强。议论文语言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准确,让人无懈可击。本文的论述语言就具有这个特点,很值得我们品味与借鉴。如“记得我在很小的时候,偶像大约就是小兵张嘎、《鸡毛信》里的海娃……”“这里或许仍然体现了一种国家政治意志,只不过是从单纯的政治道德完人,变成了知识积累的神话……”等,这些句子中的“大约”“或许”等词用得相当有分寸、有技巧,既能鲜明地表达作者的观点和看法,又让人感到语言准确、严密,给人以科学、权威的感受,令人信服。  (作者:xx)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