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六单元》复习测试 新人教版【重点难点提示】重点、难点提示1.欣赏、背诵名家诗词,陶冶自己的精神情操。2.品味、积累名篇名句,提高文学鉴赏能 力。3.初步领会诗歌托物言志的特点和比兴手法的运用。考点指要1.感受诗词中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2.品味诗词凝炼、生动、含蓄的语言,从中受到感染。3.学习在写人、记事中抒情,写出真情实感。【典型热点考题】例1 诵读《沁园春 雪》,完成后边四题练习1.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大河:____________(2)折腰:____________(3)风骚:____________2.“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两句词,从空间上讲,“长城内外”是从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大河上下”是自____________向____ ________。3.词的上阕描写了壮丽的雪景,既有静景,又有动景。其中静景有____________,动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三句词是对历代帝王功过的评述,你认为毛泽东对哪个英雄人物的批评更严厉一些?他批评古代帝王的不足,目的是什么?解:这是关于《沁园春 雪》一词的综合性阅读理解题,包括词语的理解和词的结构分析,以及对词的写作目的等方面的综合考察。解答理解性阅读题,一定要明确“原文说了什么”。为此要把握好原文,即能准确表述原文的写作意图、思想倾向、感情基调、思路结构、语句含义等。因此,这类阅读测试的答案,必须忠实于原文,还原于作者,立足主旨不离其宗, 放眼全篇照应前后,梳理脉络,举纲张目,综合概括,整体把握。第1题词语理解,要注意它在文中的特定含义,而不能离开语境作泛泛的解释。(1)大河,指黄河,词人写作本词的时候,正率部队驻扎在一个距黄河不到半天路程的小山村。黄河是孕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2)折腰,不是一般的鞠躬行礼,文中有称颂、赞美的意思,它形象地写出了每一个英雄人物奋斗的动机和奋斗的姿态。(3)风骚,原为《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也可指《诗经》和《楚辞》。词中用文学才华概括广义的文化。第2题是结合地理知识,从空间上认识长城和大河的位置。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它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保护中原地区,防止外族入侵的军事设施,以南为内,以北为外。大河即黄河,发源于我国青海省 境内,自西向东,广袤千里,一直流入大海,故上为西,下为东。第3题区分写景的类型。上阕描写北方壮丽的雪景图,表现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既有动景,又有静景。前三句是概括描写北国的壮丽雪景。“千里冰封”写辽阔的大地被坚冰封冻;“万里雪飘”写万里长空雪花飞舞。“冰封”是静态,“雪飘”是动态,一静一动,静穆而又生动。中间七句由“望”字领起,具体描写北国风光。其中静景有“长城”、“大河”。“长城内外,惟余莽莽”,从视觉角度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丰富的直觉,气象奇伟而雄浑;“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写出了变化之快、寒威之烈。这些静态的描写,使北国壮丽的雪景更加形象、具体,显示了词人博大宽阔的胸怀,雄伟旷达的气魄,热爱华夏大地的深情。动景有“群山”、“高原”。“山舞银蛇”,写群山蜿蜒起伏,像银蛇一样在舞动;“原驰蜡象”,写高原上的丘陵连绵不断,像一只只白象在奔驰;“欲与天公试比高”,雪天云低,山天相接,群山高原等好像要和老天比一比高低。“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前者舒展柔美,后者奔腾壮烈,引发读者的丰富而美好的联想。“舞”“驰”两个动词,对群山在冰雪中延伸无尽,高原在冰雪中起伏向前的情状作了生动的描写。山原本是静物,这里却化静为动,写出了北方冰雪世界中群山与高原形象的雄伟。第4题重在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略输文采”:“略”是略微的意思,“输”是差的意思,“文采”指在文化方面的才华与成就。意思是说秦始皇赢政、汉武帝刘彻在文治方面略嫌不足。“稍逊风骚”:“稍”是稍微的意思,“逊”是差的意思,“风骚”亦指文化方面的才华和成就。意思是说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在文治方面也稍微差一些。“只识弯弓射大雕”:“ 只识”是只知道之意,“弯弓射大雕”指武力。意思是说成吉思汗只注重武功,而忽视文治,用“一代天骄”欲抑先扬。由此可见,对成吉思汗的批评更为严厉一些。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有所作为的杰出帝王的代表,精选他们,典型地概括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评古是为了论今。有针对性地批评这些古代帝王的不足,是为了下文更好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俱往矣”一句有力地结束了对历史的回顾,指出历代帝王都已成为过去,“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说能称得上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句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是全词的点睛之笔。例2 比较阅读毛泽东和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完成后边两题卜算子 咏梅 卜算子 咏梅毛泽东 陆 游读陆游的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风雪送春归, 驿外断桥边,飞雪迎春到。 寂寞开无主。已是悬崖百丈冰, 已是黄昏独自愁。犹有花枝俏。 更著风和雨。俏也不争春, 无意苦争春,只把春来报。 一任群芳妒。待到灿花烂漫时, 零落成泥碾作尘,她在丛中笑。 只有香如故。1.两首词都题为“咏梅”,可词中并未见“梅”,你能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是咏梅的?梅花有何特点?2.根据下列两则材料,说说两位词作者在词中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第一首是毛泽东 写于1961年12月的一首词。当时正值国内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的****势力也十分猖獗,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第二首词的作者陆游是著名的爱国词人,生活在日益衰败的南宋时代,他一贯主张抗金收复失地,是坚定的主战派,屡遭主和派的打击,因而情绪愤懑抑郁。解:比较阅读,即把两篇既同又异的作品放在一起阅读比较,同中找异,异中求同。经过阅读比较这一过程,更为清楚地认识比较对象各自的特点,加深对它们的理解。要解答好比较题,关键就在于能否找出比较对象的同中之异或异中之同。第1题,异中求同。两首不同的词,都是咏梅,可词中都未见“梅”字,从何而知是咏梅呢?第一首毛泽东的词,“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一句,联系生活常识,在“悬崖百丈冰”的严冬季节,而“犹有花枝俏”,非梅莫属;且“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四句,更把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特点表露无疑。第二首陆游的词“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两句,也把梅“严冬开放,春天绽绿”的特点与梅花虽落犹香的高尚品格,尽现读者眼前。根据两首词的描写,可知梅花有众多特点:1.不畏严寒;2.不与群芳争春;3.虽零落成泥和尘,也要保留原有香气等高尚品格。第2题,同中求异。从提供的背景材料来看,都是外界环境极其严酷恶劣。但只要结合具体的词作内容,就可以领会词作者的不同情怀。第一则材料介绍了本词的 写作背景,三年自然灾害,****势力如同大自然中的“风雪”与“悬崖百丈冰”的严冬季节,而梅花依然“俏”,体现出当时的新中国没有被困难吓倒,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第二则材料介绍作者陆游的生活和思想状况。陆游笔下的梅花寂寞(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凄凉、饱受摧残(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这里的梅花,象征了屡受排挤打击的主战派,但它却“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从侧面讽刺了群芳。这里把写物与写人交织在一起,表现出陆游性情孤高,决不与争功邀宠、阿谈奉承之徒为伍的高尚品质和不畏谗言、坚贞不屈的诤诤傲骨(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例3 阅读欣赏徐志摩的小诗《偶然》,从以下选项中找出错误的说法偶然徐志摩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不必讶异, 你记得也好,更无须欢喜 最好你忘掉,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诗共两节,上下节形式对称,小巧玲珑,长短句错杂,读起来从容委婉、琅琅上口。B.诗题为“偶然”,这是一个较为抽象的表时间的词语,如果改成“我和你”或“相遇”,会更便于理解,表达效果也会更好。C.“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一句中,“你”“我”因各有自己的方向,在茫茫人海偶尔相会,但却擦肩而过,各奔自己的方向,委婉曲折地传达出诗人遗憾伤感的心情。D.生动逼真的心理刻画也是这首诗的新颖之处,“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正是描画了诗人在记忆与遗忘之间苦苦徘徊的矛盾心情。 解:这是一道现代诗歌赏析题。赏析性阅读,要能领略原文,即能生动地表述原文独到的匠心、精妙的表达;或是能恰当地评价原文的是非得失、优劣雅俗。这就需要具有一定的抽象和概括能力。再加上本道题是以选择题的形式来测试的,这就更增加了答题的难度。因此在解答前,必须对诗中的意象和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以及诗歌的韵律作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A项是从诗歌的外在形式和音韵两个角度切入的。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也是“新格律诗”的推崇者,他的诗讲求建筑美、音乐美、图画美。“建筑美”就是注重形式的和谐完美。这首诗共两小节,小巧玲珑,形式对称,对此,著名现代诗人卞之琳说:“这首诗在作者诗中是在形式上最完美的一首。”“音乐美”是指音韵和谐,诗意畅达,便于记诵。本诗除了吸取古诗讲求韵律的精华之外,还通过长短句的变化,使诗句从容委婉,读来流畅通达,诗意盎然。C项,“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一句既是叙述两者偶然相逢的情况,也是渲染全诗的伤感氛围,委婉曲折地表达出诗人万分遗憾的心情。当然,因为各人生活阅历不同,大家完全可以有自己的体会和想法,但“你”“我”擦肩而过引起诗人感伤是无须怀疑的。D项抓住了本诗的“眼睛”,“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中“记得”与“忘掉”在语义上显然是相反的,这就充分地体现了诗人的矛盾心理。这是本诗的一大亮点,如果采用直白的说法来表达,如“痛苦”、“矛盾”、“难以言表”等词语,就会让人觉得诗意淡薄,毫无新颖之处。B项是对这首诗的整体感知和理解。标题“偶然”是一个表时间的较为抽象的词语,在这个标题下,诗人写了两件比较实在(具象化)的事情:一是天空里的云偶尔投影在水的波心;二是“你”“我”相逢在海上,而这两件事都是一次“偶然”,这个抽象的诗题便以具体的形象作为载体展现出来;如果用“我和你”、“相逢”之类作标题,虽然未尝不可,但就显得过于实在,落入俗套,改换之间,诗意荡然无存。因此,选项B错了。欣赏现代诗,要先整体感知,再抓住诗眼,深入体验情感,或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诗作有与众不同的理解,但这必须合乎常理,不违公论。例4 理解下列诗句的意思,并体会它们的妙处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2.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3.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解:这是一道名诗名句的品味、欣赏题。解这一类题,一要理解诗句的意思,二要深层次地把握它们的内蕴。中国的古代诗歌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表达相对含蓄,往往托物言志或写景抒情。如何从物和景入手来把握诗词思想内容,是我们鉴赏这类诗歌或名句的关键所在:找出诗句中的形象→确定形象在作品中的特点→思考形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特点→分析诗句的表达技巧。这是解答诗词名句赏析的比较容易掌握的一种方法。第1小题,“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采用叙述和描写两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方法,表现了将士们不辞辛劳到万里之外参加战斗,像飞一样越过关塞和群山的情景。“万里”一词充分体现了征途遥远,将士们历经磨难,“飞”一词又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将士们行军之神速,以及他们意气风发、为了祖国的前途命运而甘愿赴汤蹈火的无畏气概。“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则运用描写充分描摹出了边塞的军旅生活。北方的寒气传来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射在冰冷的铁甲上,诗句中字字透露出北方的酷寒之气,言语之间守边之苦,征战之劳纤毫毕现,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在艺术上独具特色 ;画面辽阔,意境深远;塞外风光生动逼真。第2小题,“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是诗人白居易在《观刈麦》一诗中对刈麦者的心理刻画的诗句: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难道他们真的“不知热”吗?不是,为了抢收,为了活命,再累再热也只有忍着,挺着。这种矛盾的状态是在典型环境中所产生的一种奇特心理,也从侧面暴露了刈麦者的艰难处境。这与诗人另一名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可怜他身上的衣服太单薄,可心里希望天气更寒冷一些,炭才能卖个好价钱)有异曲同工之妙。第3小题,“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边塞诗人岑参描绘的一幅塞外雪景图:好像是吹了一夜的春风,千万棵树上都绽开了雪白的梨花。诗人以春风喻北风,以梨花状雪花,以春的主体感受写冬的客观实景,写出了冬中之春,不但使边塞风光披上一层绮丽的色彩,而且使送别环境充满了盎然的春意。第4小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李商隐《无题》诗的颔联:春蚕吐丝,丝尽而死,蜡炬滴泪,泪尽始干。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平常事,诗人却以此喻不平常的深挚感情,因而感人至深,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它对仗工整,内蕴深邃,比喻形象贴切,运用谐音(“丝”与“思”谐音),成为表达真挚情爱的信誓,也是用来表明忠于友谊、忠于事业的名言。解题时可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来叙述,不必面面俱到。【单元复习题】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结合词语,读准多音字)分外( ) 荷箪食( ) 成吉思汗( )燕山( ) 的卢( ) 数风流人物( )2.根据拼音写汉字。(正确书写常用汉字)qìn( )园春 妖ráo( )lào( )印 chuī( )烟3.填空。(理解加记忆)(1)《沁园春雪》中“沁园春”是____________,“雪”是____________。这首词的点睛之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惜夏日长。(《观刈麦》)(3)信念是一株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永远站立在/____________。(《信念》)(4)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黄鹤楼》)4.把下列诗句与作者、诗题连接起来。(重视文化知识积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孟郊《游子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王勃《送杜少甫之任蜀州》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杜甫《登高》5.对下面诗句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以语义为单位划分,正确掌握节奏)A.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D.山/不在高,有仙/则名6.根据你所学习的诗歌常识,请为下列一首打乱的诗歌排序____________(诗题为《秋夕》,(只写序号)根据全诗内容和押韵等特点排序A.轻罗小扇扑流萤 B.坐看牵牛织女星C.银烛秋光冷画屏 D.天阶夜色凉如水7.选出句式变换后语气加强的一句( )(通过朗读进行比较)A.他做完了作业。→作业被他做完了。B.这件衣服很便宜。→这件衣服不贵。C.我们应该有远大的理想。→难道我们不应该有远大的理想吗?D.你把钢笔借我用一下。→你把钢笔借我用一下,好吗?8.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先找句子主干有无毛病)A.对于这些形形式式无礼待客的服务人员,难道不应该受到责备吗?B.考试能否取得优异成绩,决定于平时的努力学习。C.中学生是打好知识基础的重要阶段。D.我相信,只要你不断努力,就一定会取得好成绩。9.你在课外阅读中一定积累了不少名言、格言、警句。请在以下三个方面任选两项,分别写出一条名言、格言或警句。(积累固然重要,但分类整理更重要)(1)珍惜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热爱读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珍视友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一)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粗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把词语放在句子中理解)(1)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心忧炭贱愿天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翩翩两骑来是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系向牛头充炭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按要求找出诗句。(判断要准确,理解是关键)描写卖炭翁外貌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卖炭翁矛盾心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诗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如第一部分用大量笔墨描写卖炭翁劳动之艰辛、生活之艰苦、谋求温饱希望之热切;第二部分写卖炭翁劳动成果被掠夺、谋生希望被毁灭,前后形成强烈对比,揭露了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和宫市制度的罪恶,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同情人民的思想倾向。诗中还有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试举出两例,并作分析。(充分认识对比的目的)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暧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1.古诗文中,有些诗句 A.以写景为主;B.以抒情为主;C.情景交融。阅读下面诗句,细细品味,判断它属于哪一种?(只写字母)(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出判断)(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 见牛羊。(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对本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准确把握全诗,仔细理解诗句内涵)A.诗歌紧扣题意,以咏雪为经,以送友为纬,编织成一幅景色绮丽、友情浓郁的雪中送别图。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以北风喻春风,以雪花状梨花,以对春的主体感受写冬的客观实景,写出了冬中之春,不但使边塞风光披上一层绮丽的色彩,而且使送别环境充满了盎然的春意,因而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C.“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一句,以新颖巧妙的构思和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边塞风光之奇,给读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D.“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诗人巧妙地以一路风雪写一路送别,使送别增添了许多斑斓色彩与悠悠不尽之情,最后以一路马蹄印作结,诗情格外隽永。(三)守株待兔几米守株待兔的第四天,我凝视远方,开始欣赏云朵的变幻。守株待兔的第十天,我学会分辨小鸟的叫声,嗅闻不同花草的香气。守株待兔的第十七天,我可 以从微风中感觉到蝴蝶的心情。守株待兔的第二十天,一群小兔对我微笑,送我一朵紫色的花,我们闲聊了许久,并互道晚安。1.《守株待兔》这个寓言故事大家都学习过,请先简述故事梗概,再说说它的深刻寓意。(学 会提炼故事的思想精髓)故事梗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刻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品读诗句,适当联想和想像)A.“我”从第四天才开始欣赏云朵的变幻,说明前三天“我”只是在傻傻地“待兔”。B.诗中写到“小鸟的叫声”、“花草的香气”、“蝴蝶的心情”这些自然界的事物,它们的位置可以随意颠倒。C.“第四天”“第十天”“第十七天”“第二十天”这几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展现了作者心理变化的过程。D.“一群小兔对我微笑”,说明“我”已“守”到了“兔”,而这只“兔”便是人与自然界和谐相处。3.对诗歌的理解允许有发散性,大家可以各抒己见,谈谈自己对这篇新“守株待兔”的理解。(学会合作学习)
参考答案一、1.fèn hè hán yān dí shǔ 2.沁 娆 烙 炊3.(1)词牌名 题目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背灼炎大光 力尽不知热 (3)一株坚强的高山柏 坚 实的崖层上 (4)晴川历历汉阳树 烟波江上使人愁5.C(正确节奏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6.从押韵角度看,“屏”、“星”、“萤”韵脚相同,D项应为第三句;从内容上看,C句交代整体氛围,应为第一句,B句点明宫女孤独寂寞的生活,应为第四句,所以四句顺序为CADB。 7.C(主动句、把字句、被字句的语气基本一致;肯定句与否定句语气基本一致;反问句的语气强于肯定句)8.D(A句式杂糅,去掉“对于”;B句前后矛盾,可在“学习”后加“与否”;C句“中学生”与“重要阶段”搭配不当)9.(略)二、(一)1.(1)可叹,可悲(2)希望(3)骑马的人(4)充当,替代2.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3.例1:“衣正单”与“一尺雪”构成对比;分析:突出卖炭翁生活的贫苦。例2:“翩翩两骑”与“牛困人饥”构成对比;分析:突出卖炭翁生活的艰辛。例3:“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绡一丈绫”构成对比;分析:揭露了宫市的罪恶。(二)1.(1)A(2)C(3)A(4)B(5)C2.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以春风喻北风,以梨花状雪花)(三)1.故事梗概:传说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了,他便放下手里的农具在那里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结果却再无所得。深刻寓意:告诉我们不主动地努力,而只存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只能是痴心妄想。2.B(“小鸟的叫声”、“花草的香气”、“蝴蝶的心情”,从表面上看,这些只是自然界的事物,但从深层次理解,它们却是“我”心情由浅入深变化的过程。)3.思路提示:环保意识;生活态度的变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