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 答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选择题1-6题、13-15题涂在卡上。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 必考题(45分)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人类文明的第一行脚印,是踩在湿漉漉的河边的。通过逐水而居,原始人获得了一种简朴然而充满希望的生活和初级生产方式,并对河流产生了亲和、依赖和畏惧,推动了人类想象力和终极观念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人类早期文明又称大河文明。在黄河、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恒河、印度河流域,通过洪水周期性泛滥和引水灌溉,形成了最早的农业,并诞生了与之适应的科学技术、政治文化和社会分工。而且,通过河流,纷争不已的部落和相互隔膜的族群获得一种标志性的文化认同,产生了一种后来被称为民族凝聚力的文化倾向。在此基础上演化和提升的民族精神,形成现代民族国家的本土文化品格和深层意识形态;反过来,这些源于河流或在河流背景下生成的认同和倾向又进一步赋予河流以一种崇高品格,使河流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和传统文化的载体。河流的文化生命就这样产生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国战场上,国都沦陷,山河破碎,一曲悲愤雄浑的《保卫黄河》,却成为连接重庆和延安、前线与后方的共同旋律,成为超越所有党派的精神旗帜,动员起抗日救国的巨大力量。改革开放新时期,黄河作为民族摇篮,为成千上万的海外华人寻根问祖、顶礼膜拜提供了可知可感的实体和空间,成为凝聚民心、引领民气的“精神图腾”。 河流文化生命在于它的超越性。你可以通过河流的故事触摸一段历史,一个族群;你也可以通过历史的故事复活一条河流,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你甚至可以通过知识、经验和想象把河流和历史抽象成一种符号,赋予它更加丰富和充满变数的内涵。这时,河流文化生命就由超越性而获得了一种稳定的虚拟性,是各民族发生、成长和可持续繁衍的文化资源。在地球景观中,没有什么比河流更神奇、微妙和难以穷尽的了。河流是最具运动性、可视性和永恒美学价值的自然景观。有声有色、奔腾不息的河流焕发了所有大地景观的活力,激发了人类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自然情怀,产生了独特的河流美学,掀开了地球自然和生物史诗中瑰丽、壮美和绵长的诗意篇章。从中国的《诗经》《黄河大合唱》、俄罗斯的《伏尔加船夫曲》到美国的《老人河》,河流成为文学和文艺创作的源泉。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音乐和诗歌。不能想象没有河流滋润的人类情感和文学作品,就像不能想象没有文学和音乐伴随的河流一样。浩荡的巨川,湍急的洪水,柔美的溪流,神奇的峡谷,作为历史文化的空间载体,艺术创作的永恒母题,想象力的起点和极致,作为人与宿命搏斗的见证,在人文史上具有经久不衰的原初价值。河流不仅仅是经济资源、战略资源,还是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是全人类亟待保护的珍贵的自然遗产。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不仅仅是经济的可持续性,还必然意味着河流以及河流审美和文化价值的可持续性。 (节选自《河流的文化生命》一书)1.下列关于“河流文化生命”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河流与人类文明有着密切关联,正是河流使原始人类获得了简朴的生活和初级的生产方式。 B.人类早期四大文明的形成,都与大河有关,因此可以说大河文明就是人类早期文明的代称。C.河流的活动和人类对它的利用,形成了最早的农业,和与之适应的科技、政治文化和社会分工。D.源于河流或以河流为背景所生成的文化认同和文化倾向,使得河流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民族凝聚力基础上演化和提升的民族精神,形成了现代民族国家本土文化品格和深层意识形态。B.河流承载着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和民族的历史息息相关,也是一个民族可持续繁衍的文化资源。C.《保卫黄河》超越了党派和地域,在抗日战争和改革开放时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D.河流激发了人类的想象力和自然情怀,滋润着人类的情感,成为文艺创作的源泉,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流作为人类想象力的起点和极致,是艺术创作的永恒母题,在人文史上具有经久不衰的原初价值。B.我们可以通过河流触摸历史,把河流和历史抽象成一种符号,赋予河流更加丰富和充满变数的内涵。C.河流不仅焕发了所有大地景观的活力,而且还是重要的经济资源、战略资源和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D.河流是人类珍贵的人文遗产,河流审美和文化价值的可持续性,也意味着一个社会的经济可持续性。二. 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李贤,字原德,邓人。宣德八年成进士。景泰二年二月上正本十策,帝善之,命翰林写置左右,备省览。寻又陈车战火器之利,帝颇采纳。因陈边备废弛状,于谦请下其章厉诸将。转吏部,采古二十二君行事可法者,曰《鉴古录》,上之。英宗复位,进尚书。贤气度端凝,奏对皆中机宜,帝深眷之。山东饥,发帑振不足,召徐有贞及贤议,有贞谓颁振多中饱。贤曰:“虑中饱而不贷,坐视民死,是因噎废食也。”遂命增银。帝忧军官支俸多,岁入不给。贤请汰老弱于外,则费省而人不觉,帝深纳焉。时岁有边警,天下大水,江南北尤甚。贤外筹边计,内请宽百姓,罢一切征求。帝用其言,四方得苏息。七年二月,空中有声,帝欲禳之。贤言君不恤民,天下怨叛,厥有鼓妖。因请行宽恤之政,又请罢江南织造,清锦衣狱,帝难之。贤执争数四,同列皆惧。贤退曰:“大臣当知无不言,可卷舌偷位耶?”曹钦之反也,击贤东朝房,逼草奏释己罪。赖王翱救,乃免。贤密疏请擒贼党。得疏,帝大喜。裹伤入见,慰劳之。贤因言,贼既诛,急宜诏天下停不急务,而求直言以通闭塞。帝从之。门达方用事,锦衣官校恣横为剧患。贤累请禁止,帝召达诫谕之。达怙宠益骄,贤乘间复具陈达罪,帝复召戒达。达衔次骨,因袁彬狱陷贤,贤几不免。帝不豫,卧文华殿。会有间东宫于帝者,帝颇惑之,密告贤。贤顿首伏地曰:“此大事,愿陛下三思。”帝曰:“然则必传位太子乎?”贤又顿首曰:“宗社幸甚。”帝起,立召太子至,谗竟不行。宪宗即位,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是年春,日黯无光,贤言:“天时未和,由阴气太盛。自宣德至天顺间,选宫人太多,浣衣局没官妇女愁怨尤甚,宜放还其家。”帝从之,中外欣悦。五月大雨雹,大风飘瓦,拔郊坛树。贤言:“天威可畏,陛下当凛然加省,无狎左右近幸,崇信老成,共图国是。”成化二年冬卒,年五十九。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四》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采古二十二君行事可法者 法:仿效。B.虑中饱而不贷 贷:给予。C.贤乘间复具陈达罪 具:提供。 D.达衔次骨,因袁彬狱陷贤 衔:怀恨。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贤忠诚耿直的一组是(3分) ( )①贤气度端凝,奏对皆中机宜 ②坐视民死,是因噎废食也 ③帝用其言,四方得苏息 ④贤执争数四,同列皆惧 ⑤贤累请禁止,帝召达诫谕之 ⑥天时未和,由阴气太盛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贤忠诚能干,很受皇帝信任。景泰年间上书言事,颇被采纳;英宗复位以后,也很听从他的意见;宪宗即位后,他照样得到了重用。B.李贤善于进谏,他常借天象劝谏皇帝改正错误。天空发声而皇帝想禳灾时,日黯无光时,五月大雹大风时,他都借机指出皇帝的错误。C.李贤富有同情心。山东发生饥荒时,他反对徐有贞的说法,坚决请求放赈;他同情宫女疾苦,请求皇帝放回浣衣局中那些没官妇女。 D.李贤曾两次遭遇危险。曹钦谋反时,李贤被逼迫起草了赦免曹钦的奏章;门达因李贤进谏而借袁彬的案件陷害他,贤几乎不免于难。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因请行宽恤之政,又请罢江南织造,清锦衣狱,帝难之。
(2)陛下当凛然加省,无狎左右近幸,崇信老成,共图国是。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武威①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② 岑参片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 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 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注】①武威:即凉州(边塞)。诗人所在地。②晋昌:即瓜州。
8. “边柳挂乡愁”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最生动传神?请赏析。(5分)
9.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⑴ ,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赤壁赋》)⑵淇水汤汤, 。(《诗经》)⑶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离骚》)⑷西当太白有鸟道, 。(《蜀道难》)⑸ ,凝绝不通声暂歇。(《琵琶行》)⑹若夫乘天地之正,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先在答题纸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 — (4)题。(25分)汽车等待的时候 【美】欧•亨利 黄昏刚降临,穿灰色衣服的姑娘又来到那个安静的公园的偏僻角落。她坐在长椅上看书,一张大网眼的面纱罩住了她的头巾帽和安详恬静的眼睛。昨天同一时间她就来过,还有前天;了解这个情况的年轻人在附近徘徊。 翻页时,姑娘的书从手上滑下,在椅子上一磕,足足滚落一码远。年轻人迫不及待地扑到书上,带着公园里和公共场合盛行一时的风度——彬彬有礼地献殷勤,把书还给它的主人,用悦耳迷人的声调冒险说了句不相干的关于天气的话。姑娘从容不迫地打量着他,瞅着他整洁平凡的衣服和他没什么特殊表情的容貌。“你高兴的话不妨坐下,”她说,声音低沉爽朗,“光线太暗了,看书不合适。我宁愿聊聊天。” “你可知道,”他说道,“我很久没有看到像你这样了不起的姑娘啦!昨天我就注意到了你。美丽的小妞?” “不论你是谁,”姑娘冷冰冰地说,“你必须记住我是个上等女人。我可以原谅你刚才说的话,我请你坐下,如果这一请却招来了你的‘小妞’,那就算我没请过。” “我衷心请你原谅。”年轻人央求说。 “换个话题吧。现在谈谈这条小路上来来往往的人吧,他们去向何方?为什么匆忙?他们幸福吗?” “看看他们确实很有意思,”他顺着她的话说,“这是生活的美妙戏剧。有的去吃晚饭,有的去其他地方。真猜不透他们的身世。” 姑娘说:“我不那样好奇。我坐在这儿是因为只有这儿,我才能接近人类伟大、共同、搏动的心脏。我生活中的地位使我永远感不到这种搏动。你猜得出我为什么跟你聊天吗——贵姓?” “帕肯斯塔格。”年轻人回答。接着,他急切地期待她自报姓氏。 “不能说,”姑娘举起一根纤细的手指,微微一笑,“一说你就知道我的身份了,不让自己的姓名出现在报刊上简直不可能。这张面纱和女仆的帽子掩盖了我的真面目。我跟你说话,是因为我想和一个没有被可鄙的财富和虚伪的社会地位所玷污的人谈话。哦!你不知道我多么厌倦——钱!钱!钱!欢乐、珠宝、旅行、交际,各式各样的奢华叫我腻味透顶。” “我总是想,”年轻人吞吞吐吐地试探说,“钱准是个好东西。” “够生活得舒舒服服就行啦。当你有了几百万时,”她做了一个无奈的手势,“叫人生厌的是那种单调。开车兜风,宴会,看戏,舞会,晚餐,一切都镀上了财富的奢靡色彩。有时候,香槟酒杯里冰块的叮当声就几乎让我发疯。” “你是干哪一行的,帕肯斯塔格先生?”她问道。 “我,”帕金斯达克先生宣称,“在饭馆里干活。” 姑娘稍稍一震。“不是侍者吧?”她问。 “我是出纳员,就在——”他们面前正对着公园的街上有一块耀眼的“饭店”灯光招牌——“那家饭馆。” “你怎么不上班呢?’’她问道。 “我值夜班,”年轻人回答,“再过一小时才上班。可不可以跟你再会面?” “很难说。也许——不过我可能不再发奇想了。现在得赶快走啦,还有一个宴会。你来这里时也许注意到公园前面拐角的地方有一辆汽车,白色车身的。” “红轮子的那辆吗?”年轻人皱着眉头沉思地说。 “对。我总是坐那辆车。皮埃尔在车里等我,他以为我在广场对面的百货大楼买东西。想想这种连自己的司机都不得不欺骗的生活,多么不自由。再见。” “现在天黑了,”帕肯斯塔格先生说,“公园里都是些粗鲁的人。可不可以陪你——” “假如你尊重我的愿望,”始娘坚决地说,“你就等我离开后,在椅子上坐十分钟。再见。” 她在薄暮中迅速而端庄地离开了。年轻人看着她优美的身形走到公园边上的人行道,走向停着那辆汽车的拐角。他不怀好意、毫不犹豫借着公园里的树木的掩护,沿着与她平行的路线,牢牢盯着她。姑娘走到拐角的地方,看了看那辆汽车,然后走过汽车,朝街对面走去,走进了那家有耀眼招牌的饭馆,走到里面某个隐蔽的角落,取下帽子和面纱,坐到出纳员的位置。 年轻人沿着人行道慢慢往回走。在转角上,他脚下碰到了一本小小的平装书,他认出是姑娘刚才看的书,漫不经心地捡起来,看到书名是《新天方夜谭》,仍旧把书扔在草地上,疑了片刻。然后他跨进那辆等着的汽车,往座垫上一靠,简单地对司机说:“俱乐部,昂里。” (据王永年译文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 年轻人不经意流露出轻佻的态度,不怀好意地跟踪那个姑娘,坐汽车到俱乐部等,说明他属于内心空虚、无所事事的富裕阶层。B. 穿灰色衣服的姑娘听到那个年轻人说在饭馆干活,神色略有变化,知道年轻人说了谎话,却不戳穿,可以看出她宽容而有教养。 C. 天黑了,为了姑娘安全,年轻人提出护送,却被姑娘坚决拒绝,主要是因为她厌倦单调不自由的生活,同时也希望自己的愿望被尊重。D. 两个人在谈话中都极力掩盖自己的身份,又巧合地指向了对方的身份,结局是各自回归真实的社会角色,这使小说具有很强的讽刺效果。E. 小说构思巧妙,对两个人的身份一直秘而不宣,在情节发展中也未曾透露一点情况,结尾却峰回路转,使读者在惊愕之余,不禁拍案叫绝。 (2)小说中穿灰色衣服的姑娘是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两次写到姑娘读书,作者这样安排有哪些作用?(6分)
(4)小说中的“汽车”在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方面有不同的作用,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4)题。(25分)边疆教育先驱寸树声陆 安民国教育界出过一些知名人士,像陶行知、晏阳初、梁漱溟等。然而在最为偏远、最不引人注目的角落里,也有这样一个热心教育的人士。他就是边疆教育的先驱寸树声。寸树声(1896—1978),字雨洲,云南腾冲县和顺乡人。1911年,寸树声考入大理中学,1915年毕业回乡执教小学堂,1918年赴日本留学,一待就是10多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寸树声回国,在北平大学法商学院执教。他与张友渔、千家驹等人合办《世界论坛》,分析研究时局,力主抗日。后来,又与马叙伦、张友渔、齐燕铭等发起组织“北平文化界救国会”,宣传救亡。关心地处边疆的家乡文化建设,一直是他始终不渝的情怀。他的家乡有建于1928年、占地1392平方米、藏书7万余册、被誉为“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由胡适题写牌匾的和顺图书馆。这座气势非凡的乡村图书馆,是寸树声心仪之地,也是他心中的灯塔。1934年,得知和顺图书馆馆藏图书大增,拟筹建新屋时,寸树声立即提笔写了一封信给家乡的这座图书馆:“我心焦的是图书馆所有的书籍虽然增加,而阅者不增加,……图书馆决不可成为一种‘独善其身’的建筑物,应当利用种种方法引诱乡人来阅览,养成乡人一种进图书馆犹如进茶馆、上烟馆一般踊跃的习惯,只要进图书馆的人增多,那么我们的目的在无形中就算达到增加了。”这些话,今天读来,仍不失其振聋发聩之意义。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北平沦陷,寸树声化装逃往西安,先后在西安联合大学和西北联合大学任教。 1940年,寸树声回到家乡,创办了云南第一所华侨学校——益群中学,同时兼任和顺中心小学校长及和顺图书馆馆长。为了筹集办学经费,他顶着烈日,冒着酷暑,亲赴缅甸募捐,并委托好友吴晗、曹靖华从昆明等地延聘来一大批学有专长、教书育人的名家,深入这座边陲学校,执掌教鞭,培育人才。 在他的心目中,“乡村学校应与社会打成一片”,“乡村学校的教学目的应该是培养在教室里、在图书馆里有优秀知识的学习者,而出了教室、图书馆又是优秀的生产者——一种新型的人才”。今天人们一再倡导的“打破学校与社会之间藩篱”的理念,当时的益群中学已经身体力行了。他十分欣赏斯巴达式的严格训练,认为,“以斯巴达的严格训练对背负着几千年因袭的中国青年是必要的,有益的。”这种教育理念、这种教育思想,在今天看来,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穿透力。就在日军铁蹄声声,逼近腾冲之际,寸树声在他一手缔造的学校里,上了那令人难忘的“最后一课”。学校中依然高扬着中国的国旗,飘逸出琅琅读书之声。一袭素色西装的先生,站在学校礼堂的台子上,神色凝重地给全校同学上了“最后一课”。那永远定格在史册上的“最后一课”,对于寸树声来说,更是刻骨铭心,挥之不去。他在《两年半的乡村工作》中这样描述:“……讲完后,我呆站在讲台上,只觉得鼻酸喉哽,不能再继续下去。台下的女生们已经欷歔地在哭泣着,男生都低垂着头,直立不动。似乎经过了很长时间后,我鼓着勇气说了一声:‘同学们,再见吧!’就踉跄地走下台来了。”然而,他心中始终没有割舍对边疆教育的情怀。腾冲沦陷后,寸树声先后流亡到昆明和重庆。即使在颠沛流离、极为困厄的时候,他也没有忘记学生,在昆明组织成立了“益群校友会”,想方设法关心和帮助学生。1943年5月,他撰写出版了《两年半的乡村工作》一书,总结了乡村建设尤其是创办益群中学的实践经验,系统地阐释了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思想。其挚友徐家瑞评价此书,“情至文生,哀感顽艳,教育理论,以文艺之笔写出,更为动人。” 抗战胜利后,寸树声返回故乡,重新竖起益群中学的金字招牌,益群中学红红火火坚持办了下来。“文革”中,未能幸免,惨遭迫害。1978年因病在昆明溘然长逝。一代教育家寸树声的名字和业绩与故乡的山河同在,永远载入了中国近现代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史册之中。 (选自 《文史春秋》 2012年11期,有删改)(1)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寸树声在求学期间,力主抗日。他先与张友渔、千家驹等人合办《世界论坛》,后来,又与马叙伦等发起组织“北平文化界救国会”,宣传救亡。B.寸树声留日归来后,先执教于北平大学法商学院,北平沦陷,寸树声化装逃往西安,执教于西安联合大学和西北联合大学等高校。C.寸树声关心家乡文化的建设,支持边区教育。1934年,得知和顺图书馆馆藏图书大增,拟筹建新屋时,寸树声立即捐款并提笔给家乡写了一封信表达自己的观点。D.抗日战争时期,寸树声在家乡创办了第一所华侨学校——益群中学,为了筹集办学经费,他顶着烈日,冒着酷暑,亲赴缅甸募捐。E.这篇文章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用简洁的语言刻画了寸树声求学、教学、办学的经历,真切的体现了作为边疆教育先驱者的风采。(2)1934年寸树声写了一封信给家乡的图书馆,简要分析这个举动的作用?(6分) (3)文中对“最后一课”的描述,用了细节描写,请简要概括这些细节描写的好处?(6分) (4)作为边疆教育先驱,“他心中始终没有割舍对边疆教育的情怀” 体现在全文很多方面,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8分) 第ⅠI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媒体普遍认为,中俄关系已经进入成熟发展期,不会因为国际社会某些人、某些事而发生任何改变,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牢不可破的。B. 在传达上级文件的会议上,与会代表鞭辟入里地学习,吃透了精神,明确了任务,统一了思想,对今后的工作也有了具体的规划。C. 她真是个文学天才,写起文章来兔起鹘落,思如泉涌。D. 新到任的李县长两袖清风,对一些前来送礼的人,他也效仿羊续悬鱼,将他们送来的礼品都摆放在门外。1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巨龙”号潜海成功,对于完善我国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提升我国认识海洋、保护海洋、开发海洋的能力,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B.文字书写时代即将结束,预示着人与字之间最亲密的一种关系已经终结。与此同时,屏幕文化造就了另一种关系的可能性——我们将不再书写文字,而是选择字体。C.据媒体报道,中国将在2014年左右实现月球软着陆探测自动巡视勘查,这为中国深空探测的发展奠定进一步的技术基础。D.面对资源渐趋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局面,要实现中华民族持续发展的目标,我们必须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1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近年来,一系列公益事件的发生,引发了全民对 “正能量”的关注和讨论。“正能量”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 , 。 。 。 , 。①只有多创造多传递“正能量”②每个人的身上有“正能量”,自然也有“负能量”③才能增加人体的正能量④“负能量”如同劣质的汽油,会对社会这辆疾驰的列车造成严重的伤害⑤一个人只有减少不该有的欲望,保持心态的平和,喜乐地生活⑥这辆列车才能安全地驶向远方A. ②①⑥⑤③④ B. ⑤⑥②④①③C. ②⑤③④①⑥ D. ⑤③②④①⑥16. 下面是关于“名人故里之争”评论文章中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写画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字。(5分)在文化遗产开发中出现的严重问题和不良现象包括:打着传承名人文化的旗号争夺名人故里,表面看是为了保护文化遗产,实际上是 ① ,名人故里之争对于中华遗产经济价值的过度追求,已然将文化遗产商品化。兴建假文物,对文化遗产进行不恰当的商业利用和运营,过度的商业炒作和破坏性开发, ② ;盲目举办祭拜活动,缺乏严肃性,造成传统文化内涵被严重扭曲。一些地方肆意炒作负面文化现象、历史人物和文艺形象,产生了 ③ ,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 ② ③ 17. 依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可用“生命”为话题,也可另选话题。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假如生命是一列疾驰而过的火车,快乐和伤悲就是那并行的铁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2010年,92岁高龄的日本著名教育家大田尧在清华大学给中国教育同行作了一个精彩的演讲。他一开头就讲了一个故事:他的一位农民朋友给他切开一个苹果,指着苹果核中的种子说,每颗种子都有自己的设计图,我的工作就是培土、施肥、浇水,使它按照自己的设计图长成一个优质的苹果。只施有机肥料,不用化肥、农药,完全让种子自由发芽、成长。这样做,虽然要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心血,与市场经济不相宜,但是长成的苹果又香又甜。如果施加无机化肥,苹果虽然长得又快又大,却不香甜。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8.作文(60分)[评分细则] 今年一测作文评卷,像高考一样采取分项打分。但是为了便于操作,我们采用分项与分类结合的打分形式,一类卷48分以上,二类卷41-47分,三类卷31-40分,四类卷21-30分,五类卷20分以下。内容项,表达项,特征项各占二十分。一看内容先看立意是否准确;如果准确,结合着内容是否丰富,材料运用是否得当,能否表现中心等可以确定为一类或二类,内容偏离中心的可归入三、四类中。作文材料出自2012年5月2日《中国教育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教育评论:“小学化”违背幼儿成长规律》。这则材料的中心含义是:从农民朋友的角度:苹果(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不能随便去改变它;苹果(孩子)的成长、事物的发展需要适宜的环境。不要求速度(不求快),欲速则不达;不要求规模(不贪多求大),贪多嚼不烂。如《不要揠苗助长》等。从苹果的角度:每颗种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设计图,应该按照自己的“设计图”健康地成长。如《顺其自然》《走自己的路》《遵从自己的本心》《让人才有自由发展的空间》等。从全文的角度:目的明确、方向正确,才能有好的结果。学生只要能从以上角度立意,均“符合题意”,“内容”项可确定为一类或二类。但如果泛泛地谈“坚守本性”“坚守自我”“保持本心”“追求个性”等,虽说也“符合题意”,但如果没有涉及“成长”的内容,作文一般在二类(41-47分)打分,“表达”或“特征”突出,可以上一类(48分以上)。有的同学写《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才会有回报》《付出与收获》,谈“食品安全”,谈“道德与诚信”,谈“得与失”,谈“外表美与心里美”,谈“脚踏实地”,谈“选择”等,虽然也是从材料出发的,但立意的角度与材料的内涵有一定的出入,说明没有理解材料的内涵,属“基本符合题意”(高考:文章只要从材料出发,涉及到材料中的内容,都不要轻易判跑题。),内容项三等(10-6分),作文一般在三类(31-40分)打分,其他项的得分视表达等而定,但不能跨类打分。如“表达”或“特征”突出,最高不超过43分。四类作文:偏离题意,与材料内容与材料含义无关,属另起炉灶,随意发挥,中心不明确或立意不当。二看表达。语言通顺,结构完整,就要从二类卷入手。语言简洁优美或生动形象或富有生活气息或富有感染力,可以在表达上给高分。但不主张只关注语言形式,见到排比比喻就打高分,要看语言自身表情达意的效果。如果有五个病句以上,或者连续出现不同的错别字五个以上,表达上可归入三类卷。如果结构上有重大缺陷,或者字体过于潦草,或者病句多得难以卒读,可以归入四类卷。三看特征。立意深刻,或内容丰富,或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或在构思上有创意,就可以在特征方面打高分。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有一方面即可。特征分一般在内容和表达项的基础上进行浮动,高低一类或同类打分,但不能跨类。注意事项:①明确文体:考生可自由选取文体,一旦选定文体,就要按所选文体作文。②自拟标题:一定要有标题,没有标题扣2分。③字数:不少于800字。400—800之间的,可根据文章分项正常打分,每少50字扣1分;不足400字的,只给总分,不再分项打分。④错别字:每错1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扣满5分为止;标点符号错误较多的(如句号点实点,一逗到底等)酌情扣分,最高扣2分。另外需要强调的是,教育部去年出台的《2012年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务工作规定》规定:“笔试一律用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答卷。”因此,作文中如出现繁体字、甲骨文等,需提交作文复查组,由专家处理。考生作文中如果出现网络词汇,如“有木有”等,应扣1分;如出现“打酱油”“俯卧撑”等,在“表达”项里酌情扣分。审题立意:1.规律:按规律办事,不拔苗助长,不急功近利。2.个性:要尊重个性,让自然发展,不扼杀天性。3.环境:创设好环境,提供佳平台,给发展空间。存在问题:(1)立意偏颇。断章取义,没有整体把握材料寓意。如:勤奋;付出才有回报;得与失;成功来自努力;食品安全。(2)材料冗长。议论文例证时不会概括材料,致使叙述过多,议论太少,说服力不强。(3)结构紊乱。并列式、递进式、对比式和自由式结构,无论运用哪一种,均可。但有的作文结构紊乱,思路不清,令人一头雾水,不知所云。(4)字数不够。有相当一部分作文字数不够,影响了分数。或写了一半,或结尾残缺,或少了几行不到800字线。(5)错别字多。佳作欣赏:教育不能急于求成当今社会,无论做什么都追求快节奏,如“快餐”“快运”“快拍”等等,人们都把“快”作为效率提高的标志。其实凡事并非完全如此,就像日本教育家大田尧所说,教育就不能急于求成。园丁需尊重种子自己的设计图。每颗种子都有自己的设计图,园丁的工作就是培土、施肥、浇水,使它长成一个优质的果实。苹果前任总裁乔布斯就很幸运,父亲让他自己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未来前进的方向。尽管父亲对机械很感兴趣,很希望乔布斯将来能成为一名机械工程师,但他仍满足了乔布斯的愿望。乔布斯也因此能够凭借自己多电子行业的热爱和睿智的头脑最终实现了“改变世界”的梦想,把电脑和电子产品变得简约化、平民化,让曾经是昂贵稀罕的电子产品变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了继爱迪生之后的有一大发明家。 园丁要让种子自由发芽、成长。成长是种子自己的事,园丁绝不可越俎代庖,否则只会适得其反。风靡全国的杜郎口教学模式,是不断尝试推行新课改、践行学生主体地位的高效课堂模式。这一改革带来可喜变化,变化带来一片欢笑声。课堂上,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声音响亮;热烈讨论,激烈辩论;争问抢答,解决疑难;多种角度,实践创新;笑逐颜开,欢乐课堂。该校的教学质量也有原来的全县倒数上升到名列前茅。杜郎口的老师们深深懂得要让种子自由发芽、成长的道理,自己只是培土、施肥、浇水,做好园丁的分内事就行了。园丁要对种子只施加有机肥料。有机肥是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肥料,它会促进种子的发育成长,结出又香又甜的果实。而无机肥、催化剂等虽会使结出的果实又快又大,却不香甜。而目前,中国教育亟待解决的正是去除无机肥料的问题。“填鸭式教学”“题海战术”“各类补习班”等等充斥着我们的教育。这些虽然看起来“高效”,但并不长远,就像施加无机肥的苹果一样,乍看可喜可贺,实则贻害无穷,弊端将在不远的未来凸显出来。让雄鹰在空中翱翔,才能锻炼出矫健的翅膀;让松鼠在树枝间跳跃,才能造就敏捷的身手;让游鱼在大浪中搏击,才能展现顽强的生命。只有提供宽松的环境,尊重个性,不急于求成,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 成长在自由的蓝天如果说成功是一条远行的航船,那么自由便是那茫茫海面上的灯塔。如果说成功是一只矫健的雄鹰,那么自由便是那振翅高飞的双翼。如果说成功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那么自由便是那披荆斩棘的利剑。自由,是成功者必备的一个因素。思想自由,方可创意无限;行动自由,才能拼搏一战。所以,成功需自由。成功需自由,诗意傲然天地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的狂荡不羁使他难以在官场中生存,终被“赐金放还”。也好,他又重获了自由,自此,他便游山玩水,诗意人生,吟得无数传世佳作,让后人领略了唐诗的大气,一睹诗仙的风采。若他依然被束于宫室之间,敢问哪还有如此这般气势磅礴的佳作呢?成功需自由,才艺叩开大学门。“魔方少年”刘天宇去哈佛大学求学,学生信息表信息一栏写着:爱好魔方。面试官对此颇感兴趣,便问他:“你带魔方了吗?”刘天宇便拿出魔方,面试官将魔方弄得杂乱无章后交给刘天宇,而他仅用了不到40秒便恢复原样。面试官连连称赞,这也助他成功叩开哈佛大学的大门。刘天宇说,他们家非常民主,当刘天宇看到别的孩子忙于竞赛时,他便向父母提出放弃竞赛,培养自己的其他爱好,自由学习。父母同意后,他便广泛培养兴趣爱好,陶冶情操,最终成就了现在多才多艺的他。如果没有因自由而培养出的才能,他还能赢得面试官的赞赏,获得进入哈佛大学的机会,进而走向成功吗?不,不会。成功需自由,轻松开创人生路。面对如今比比皆是的龙凤培养班,神童教育辅导,一个个瘦弱的身躯背负着厚重的书包,一位位神童产生了放弃生命的想法,这是为什么?神童教育到底伤害了谁?试想,若给孩子们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轻松学习,类似的事情还会发生吗?若成功是雄狮,逼迫便是那牢笼,自由便是那广阔无垠的森林。若成功是小溪,逼迫便是那曲折的河岸,自由便是那无垠的大海。若成功是花朵,逼迫便是那酷暑,自由便是那温暖的春天。珍惜自由,让自由使我们成功。 让“种子”自由成长苹果说:“我有自己的种子,请让我自由发芽、成长。”孩子们说:“我有自己的梦想,请让我追寻自己的梦想。”是的,我还是一个孩子,但是我有一个大大的梦想,请父母给我支持,请老师给我鼓励,请社会给我宽容,然作为“种子”的我们自由成长吧!让“种子”自由成长,需要一个宽容的社会环境。“功利”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中国奥运会上有许许多多为国争光的奥运健儿,他们挥洒青春,他们努力,拼搏,奋斗,进取,但结果可能不尽如人意。当他们失败时,社会应该鼓励他们,一次的失败并不能代表什么,他们努力过,拼搏过,他们承受过非人的挫折,但他们坚持了下来,他们就是最棒的。“唯金牌论”只会让一次的失败改变一生,只会让一颗明珠因一丝灰尘而被尘封。因此,给“种子”以宽容,静待花开。让“种子”自由成长,需要父母、老师的鼓励。一味的批评让我们丧失信心,一味的打击让我们体无完肤,我们需要的是温暖人心的话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家长不能因为一些小错误而彻底否定孩子。华盛顿砍树最终因父亲的宽容而收获了诚实。现实生活中,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奥数班、钢琴班……让孩子丧失了童年。也许孩子最终很优秀,但他们丢失了最重要的东西——幸福与欢乐。家长们,请不要扼杀孩子们的兴趣与爱好,请给孩子们自由选择的空间。让“种子”自由成长,需要孩子们明确自我奋斗的目标。明确前进的方向并选择坚持不懈。现在许多学生不明白自己的内心,只是一味听从父母的安排。这种没有自我意识的表现反而促使家长们热衷于规划孩子的未来。由此可见,“种子”应有自己的规划图。伊夫林•格兰尼作为苏格兰第一个打击乐手,她的成就令人赞叹,但作为一名聋音乐家,她的坚持,她对音乐的热爱更让我们震撼……由此可见,“种子”应找到自己的规划图,并按其自有生长。我是一个苹果种子,我要的是有机肥料,我不用化肥、农药,如果你让我自有发芽、成长,我一定会长成又香又甜的苹果。我是一个孩子,我有属于自己的梦想,我不要被别人的想法左右,如果你给我时间与自有,我一定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 附参考译文:李贤字原德,是邓县人。宣德八年考中进士。景泰二年二月呈上端正国家根本的十条策略,皇帝认为很好,命令翰林写好后,放在自己身边,以备审阅。不久又陈述车战和火器的好处,皇帝很是采纳。就又陈述边疆防务松弛废弃的现状,于谦请求把这奏章下发到各位将领,借以勉励他们。转到吏部任职,采编古代二十二位君主值得学习的事迹,命名为《鉴古录》,呈给皇帝。英宗重新即位后,晋升他担任尚书。李贤气度不凡,端庄凝重。上奏与回答皇帝问话都合乎实际,皇帝深深器重他。山东发生饥荒,拿出国库钱财赈济贫穷,皇帝召见徐有贞和李贤商议这件事,有贞认为颁发救济款会发生很多中饱私囊的事。李贤说:“担心有人中饱私囊就不赈施抚恤,坐看百姓死亡,这是因噎废食啊。”于是皇帝命令增加救灾银两。皇帝忧虑军官支取的俸禄太多,每年的收入不够支出,李贤请求把那些老弱军官从军队中淘汰出去,那么,费用节省了,人们却不会感觉到什么。皇帝深为采纳。当时每年都有边防警报,天下发生水涝灾害,江南江北尤其严重。李贤对外筹画边疆防务,对内请求宽待百姓,停止一切征收活动。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天下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七年二月,天空中发出声音,皇上想要借祈祷消除灾殃,李贤说,人君不怜惜百姓,天下人怨恨,反叛,这才有了发出怪声的不祥之兆。李贤趁机请求施行宽容和怜惜百姓的政治,又请求停止江南织造的事务,清理锦衣卫的案件,皇帝感到为难。李贤再三再四地与皇帝争执,同朝官员都害怕了。李贤退朝后说:“大臣应该知无不言,难道可以卷起舌头不说话,尸位素餐吗?”曹钦谋反的时候,在东朝房殴打李贤,逼他草拟诏书赦免自己的罪过。依靠了王翱的营救,才免于祸患。李贤秘密写奏章请求擒拿贼党。得到奏章,皇帝非常高兴。李贤裹了伤口进见皇帝,皇帝安慰他。李贤趁机说道:贼人被诛杀以后,应该紧急下诏天下,停止一切不急的事情,求取直言来打通闭塞的言路。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门达正掌握着朝政大权,锦衣官校恣意妄为,横行霸道,为祸甚大。李贤多次请求予以制止,皇帝召来门达进行告诫。门达依仗着皇上的恩宠更加骄横,李贤乘着某个时机详细地陈述了门达的罪过,皇帝又一次召见门达告诫,门达对李贤恨之入骨,借袁彬的案子陷害李贤,李贤几乎不免于祸。皇帝身体不舒服,卧病于文华殿。恰逢有人在皇帝门面说东宫太子的坏话,皇帝感到很疑惑,秘密告诉李贤。李贤伏在地上叩头说:“这是大事,希望陛下您三思。”皇帝说:“既然这样,一定要传位给太子吗?”李贤又叩头说:“这样做,宗庙社稷幸甚。”皇帝起来,立刻召太子到来。谗言最终未能被采纳。宪宗即位,提升李贤为少保、华盖殿大学士。这一年春天,太阳黯淡无光,李贤说:“自然运行的时序不和谐,是由于阴气太盛。从宣德年间到天顺年间,选进的宫人太多,浣衣局中被没为官奴的妇女的忧愁怨怒尤其严重,应该放她们回家。”皇帝听从了。天下人都非常高兴。五月,下了大雹子,大风把瓦都刮飞了,把郊坛的树都拔了起来。李贤说:“上天的威怒是值得害怕的,陛下应当感到恐惧而加以反省,不要亲近左右那些被你宠幸的人,要尊崇信任老成的人,共同谋划国家大事。”成化二年冬去世,享年五十九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