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三单元综合知识检测 新人教版 温馨提示: 1、测验共10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2、测验的内容难度适中,请同学们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认真审题,仔细作答。 3、书写要工整,卷面要整洁。学校: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基础题(24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 (1)渐近故乡时,天气又yīn huì( )了。 (2)“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我愈加è( )然了。 (3)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bǐ yí( )的神色, (4)我和母亲也都有些wǎng( )然,于是又提起闰土来。 (5)我母亲对我们的ji é jū( )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6)可是每个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zhàn( )桥上去散步。 2、为下列加红字注音。 嗤笑( ) 恣睢( ) 胆怯( ) 给予( ) 3、下列各句中加红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我素(开始)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 B、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起来…… C、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 无缘无故)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D、我们多年聚族而居(同族各家聚在一起居住)的老屋,已经公同卖出别姓了。 4、下列句中的标点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 B、我父亲早已脸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C、杜雍和大叫了一声“我的鸭子!”几乎晕倒在地上。 D、“好吧。”他在心里想,“谁爱怎么读就怎么读,我不管了。” 5、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那涂抹着奶油甜乳和凝聚着紫丁香气息的童年时代____________的梦幻,____________的意识,____________的念头,____________的故事,____________的游戏,____________的举动,都是你未来铸造文学“金蔷薇”的“金粉”。 ①幼稚可笑 ②胡乱编织 ③奇思妙想 ④异想天开 ⑤荒诞无稽 ⑥天真烂漫 A、④②⑥⑤①③ B、③①④⑥②⑤ C、③⑤④②⑥① D、③④⑤②⑥①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们必须提高安全意识,以防止火灾、偷窃等不再发生。 B、我市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规划中能否抓住机遇迅速发展,关键在于加速培养一批各行各业的人才。 C、“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把我国首位航天人员成功送入浩瀚的太空并安全返回,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又一举世瞩目的成就。 D、印尼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据有关人士保守估计,直接损失至少在20亿元以上。 7、下面关于小说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B、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是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 C、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 D、小说的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景物和时代背景。 8、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手法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1)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 (2)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 (3)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3)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A、借喻 明喻 暗喻 明喻 B、暗喻 借喻 明喻 借喻 C、暗喻 明喻 暗喻 借喻 D、借喻 借喻 明喻 明喻
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故乡》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所以作品中的“我”并不是作者,而是小说虚构的人物。 B、鲁讯《自嘲》诗中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两句,是作者品质的真实写照。 C、《孤独之旅》选自《草房子》,是中国当代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作者是曹文轩。 D、《我的叔叔于勒》选自长篇小说集《羊脂 球》,作者莫泊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10、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词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在黑暗中寻觅到的光明,是永远不会黯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贫瘠中创造出的丰饶,是永远不会枯竭的。 11、仔细体会下面一段话,回答下面问题。 你愿意永远盲目地让别人带着你走吗?你愿意永远只做两脚 书柜吗?假如你的答复是___ ___(肯定 否定)的,那么,你万不可忘记带那把钥匙,你得能发问,勤发问。 (1)从括号中选词填在横线上。 (2)如果用一句话替代加红的句子,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脚书柜”比喻
阅读理解题(共36分)(一)阅读《故乡》选文,回答问题 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 ,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我在蒙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1、《故乡》是一篇小说,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 _____,原名__________。 2、这三段文字在内容上主要是写“我”离开故乡时的( ) A、所见所闻 B、心情感受 C、留恋之情 D、离愁别绪 3、结合语境,解释下面“辛苦”的含义。 (1)辛苦展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苦麻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苦恣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我”希望“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是指怎样的生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末又一次提到“眼前展开一片……金黄的圆月”,其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我的叔叔于勒》选文,回答问题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回答道:“两法郎五十生丁。” 我把五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两法郎 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1、本段写于勒,“我”,“父亲”和“母亲”,各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1)写于勒用__________描写手法。 (2)写“我”主要用______ ____描写手法。 (3)写“父亲”用__________描写手法。(4)写“母亲”用__________描写手法。 2、“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一句属小说中的_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 ) A、渲 染了一种悲哀,阴冷的气氛。 B、衬托了“我们”到达旅游目的地的愉快。 C、衬托了菲利普全家沮丧的心情。 D、衬托了菲利普夫妇沮丧、阴暗的心情。 3、在给于勒十个铜子小费这件事情上,“我”和“母亲”有不同的表现,试作简要评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有一处细节描写:“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请你设想当时“父亲”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试用“父亲”的口吻把它写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99分的苦恼》,回答后面小题 我历尽坎坷,中年才得一女。望着她那越来越像我的小尖鼻子和玲珑的小嘴,我的心头洋溢着得意和欢快。她妈认为孩子比我漂亮,比我聪明,比我有更好的气质,将来会比我更有出息,至于和院子里那些同龄孩子相比,她妈更是自豪,认为没有一个能和她并驾齐驱的。 在这种情感氛围中,我们对孩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这期望几乎成为信仰。可是,等女儿入了小学,一年年往上升,这种 信仰却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打击。最关键的是考试成绩,虽然孩子每次考试都在90分以上,但总不能使她妈满意。在她看来,我们的孩子应该门门都100分才顺理成章,人家的孩子都能考到96、97分,她感到不可理解。孩子每次拿到94、95分回来,她脸上都没有笑容。有时孩子失误,只拿到80几分,于是就有(甲)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每当这时,首当其冲的是孩子,平时各式各样的小毛病,甚至不是毛病的小事都被她妈拿出来数落一番。这时孩子默默 垂泪,可怜巴巴地看着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相救。可是妻子也在看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为她找出更多责备孩子的理由。 夹在两种目光中的我只好装傻。 孩子自然无可奈何,但她妈对孩子的数落却有了发展。原来用的是第二人称单数,“你总是”如何如何不听话,不久就变成“你们总是”如何如何,最后干脆成了“你们两个人”如何如何。这时,我如果分辩两句,其结果“你们”会立即变成“你”。孩子解放了,批判的矛头便立刻转移到我头上,指责我懒散,不爱整洁,待人大大咧咧,买东西又贵又次,等等。怎么办呢?我想最关键的还是要切实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成绩,于是,我开始亲自辅导孩子作业。 皇天不负苦心人,不久后的一天,孩子放学回家,老远就喊着(乙)进门来了:“爸——爸!”我知道这肯定是好消息。 果然带回来一个99分。 我大喜。待她妈下班回来,我努努嘴示意孩子把试卷奉上。 我看到妻子脸上一丝微笑还没来得及闪烁就消失了。她往椅子上一瘫:“我就是弄不明白,你为什么就拿不下这最后1分!” 我大为震惊,本想顶回去:“你上小学考过几个100分?我看连90分都难得。”但是我知道,这样意气用事是绝对愚蠢的,只能破坏孩子成绩提高所带来的良好气氛。这时我想起有种幽默理论说,幽默的要义是缓解冲突,把自己的进攻变成对方 的顿悟甚至享受。 我灵机一动,叹了一口气说:“都是我不好。” 妻子奇怪了:“平时骄傲得不得了,这回怎么谦虚起来了?” 我说:“孩子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不是她不努力,而是她的脑子不好,天生的笨。” 妻子有点不解,我继续说:“天生的笨,是遗传的原因。这有两个可能。第一个是你笨。” “这不可能。” “那就是第二个可能:我笨。” “我 看这样说,还比较恰当。” “但是,这也并不能怪我。想当年,你找对象,满园里拣瓜,拣花了眼;拣了半天,拣了个傻瓜。你不怪自己,还要怪她。” 女儿捂着嘴巴笑了。她妈也忍不住笑了。 1、理清文章思路,把下面各部分内容的话语,分别填人相应的括号内(只填字母)。 A、妈妈不 满意孩子的考试成绩。 B、父母对女儿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C、矛盾暂时得到化解。 D、99分所引起的风波。 开端( ) 发展( ) 高潮( ) 结局( ) 2、文中开头画横线句 子一连用了五个“比”字,目的是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甲)(乙)两处的横线上,分别填人恰当的词语(从括号内选择并打勾)。 A、于是就有(甲) (引发 引起 发生)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B、老远就喊着(乙)(走 冲 迈)进门来了。 4、面对99分,全家人都陷入了苦恼之中。他们各自苦恼的是什么?分别用不超过15个字来简要回答。 孩子苦恼的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妈妈苦恼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苦恼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本文结尾含义和作用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矛盾得到彻底解决,全家皆大欢喜。 B、矛盾未彻底解决,“笑”的背后仍苦恼。 C、语言幽默风趣,让人发出苦涩的笑。 D、言尽而意未尽,留有让人思考的余地。
写作(40分) 跨入青春的门槛,追求远大的理想,走进美丽的家园,享受爱心的阳光,触摸科学与时尚……生活是多么精彩!把“生活因________而精彩”补充完整,以之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基础题 1、(1)阴晦(2)愕(3)鄙夷(4)惘(5)拮据(6)栈 2、chī zì suī qiè yǔ 3、A,解析:“素”的意思应该是“向来”。 4、C,解析:杜雍和大叫了一声“我的鸭子”,几乎晕倒在地上。 5、C,提示:注意修饰语与中心语的搭配。 6、C 7、D 8、D 9、D,解析:《羊脂球》是短篇小说集。 10、简析:这道题考查仿用句式、扩展语句和修辞方法。答案:在狭窄中追求到的辽阔,是永远不会缩小的。 11、(1)否定 (2)如果你不愿意(3)对知识只会死记硬背,不会灵活运用的人阅读理解 (一) 1、呐喊;鲁迅;周树人 2、B 3、(1)奔波、劳碌。(2)辛勤、劳苦。(3)处心积虑,挖空心思。 4、自由幸福平等 5、突出作者对美好新生活的憧憬。 (二) 1、(1)外貌 (2)心理 (3)动作(4) 语言、神态 2、环境描写 D 3、这一细节写出“我”的单纯、善良、富有同情心;而母亲则是尖刻、势利的。 4、略 (三) 1、B A D C 2、母亲对女儿的期望很高 3、(甲):引发 (乙):冲 4、孩子:不被妈妈理解,总受指责。 她妈:女儿不争气,达不到自己要求。 “我”:女儿受委屈,自己左右为难。 5、A(从表面上看,全家都笑了。但实际上矛盾并未彻底解决,随着时间推移,矛盾有新的发展,像“99”分的苦恼还会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