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二中高三历史期末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注意事项:请从下列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鲁武公九年,鲁武公带着大儿子姬括、小儿子姬戏到镐京去朝拜周宣王。周宣王很喜欢儿子姬戏,就要鲁武公立姬戏为嗣君,做鲁武公的接班人。结果鲁武公按周宣王命令立姬戏为嗣君,即鲁懿公。材料反映出
A.当时宗法制已经很难实行
B.姬括成为当时鲁国的小宗
C.周宣王在诸侯中的威信将会更高
D.统治者的个人好恶是西周时期立嗣君的主要标准
2.“元代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材料反映了:
A.元代行省划分依据是山川便利
B.元代行省使地方割据有良好的地理条件
C.元代行省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作者对元代的行省划分依据持批判态度
3.当梭伦改革实行后,“穷人……只能作为公民大会的成员或作为陪审员来参与国政。但这两种权利,尤其是后一种权利,到后来却证明是非常重要的,绝大多数的争执最后都要经过这些陪审员来解决,包括高级官吏解决的案件,他们就渐渐成为法律和城邦的真正主人。”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平民成为城邦的最高统治者 B.赋予了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C.贵族在政权中已无足轻重 D.雅典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公民民主制度
4.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中对婚姻的定义是“男女之间的结合,是终身的结合,是人法和神法的结合”,这就改变了罗马法中原有的“允许离婚,且不需要什么特别理由和手续”的现状。这一变化说明
A.罗马法注重保护妇女权益 B.婚姻制度逐渐走向世俗化
C.私有财产受到罗马法保护 D.基督教丰富了罗马法内容
12
5.《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中说道“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其中“政治制度的改变”是指
A.启蒙运动 B.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世界市场的形成
6.“路径依赖”是指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路径依赖在社会演进过程中的作用有好有坏,下列史实能体现路径依赖及其积极作用的是
A.英国承宪章精神和平渐进改良政治 B.义和团“扶清灭洋”抗击外来侵略
C.洋务派“中体西用”发起洋务运动 D.法国发扬传统轰轰烈烈闹革命
7.晚清朝臣和士大夫联名上书反对议和说“赔款、割地的各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据此可知,这些反对者
A.顽固地坚守传统政治体制 B.“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
C.对19世纪末的时局认识较清 D.深刻揭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
8.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18世纪末叶以后,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西方文明赢得世界……是依靠它运用有组织的暴力优势,这在……两个强势文明的猛烈撞击中表现得尤为充分。”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
A.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中华文明的手段比较单一
B.“文明的撞击”是指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碰撞
C.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和扩张是近代中华文明压力的来源
D.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给中国既带来了压力也带来了动力
9.孙中山在《制定建国大纲宣言》中说:“民国试观元年临时约法颁布以后,反革命势力不惟不因以消灭,反得凭藉之以肆其恶,终且临时约法而毁之,而大多数人民对于临时约法,初未曾计及于本身利害何若,闻有毁法者不加怒,闻有护法者亦不加喜。”由材料可知,孙中山认为
A.《约法》未能体现资产阶级意愿 B.资产阶级革命时机未成熟
C.三民主义思想不符合当时的国情 D.《约法》被毁有其必然因素
10.谐剧是四川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以下谐剧片段讽刺的是
说命苦,真命苦,遇到中国讲民主。
他说:你是民,我是主。我怎样说,你怎样做。
是壮丁,去当兵,拿起枪杆给我拼。
做买卖,算商界,爱国捐款(注:主要是军费摊派)由我派!
……
如果你要嚷,(你)就是××党。
12
A.晚清时期的君主专制 B.民国初年的军阀割据
C.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 D.国民政府的内战独裁政策
11.19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种“批判”的“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弊端作了广泛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倡导建立一个符合理性和正义要求的新社会,以宣传和示范方法来实现其主张。这种“批判”的“主义”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空想社会主义 D.科学社会主义
12.1919年,美国总统威尔逊说:“莫斯科政体在一切方面都是对美国的否定。”他指的是
A.苏联反对布雷顿森林体系 B.苏联拒绝马歇尔计划
C.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 D.俄国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
13.“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客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这个制度”是指中国的
A.人民大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民主集中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14.2014年2月19日,习近平会见连战时强调:“两岸同胞要齐心协力,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至于两岸之间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我们愿在一个中国框架内,同台湾方面进行平等协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我相信,两岸中国人有智慧找出解决问题的钥匙来。”这充分说明两岸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A.和平、平等、民主协商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尊重台湾同胞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
D.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
15.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制定的会议议程共5项: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权;附属国问题;世界和平和合作的促进。据此可知会议议题侧重于
A.去殖民化 B.政治中立 C.经济独立 D.区域集团化
16.2008年6月以来,联合国安理会多次通过决议,授权有关国家加强合作,进入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打击海盗。2008年12月,经联合国授权和应索马里政府的邀请,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前往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实施护航任务。这表明
①安理会在解决国际争端方面发挥着决定作用
②中国支持联合国按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
③各国的根本利益因共同打击海盗而趋于一致
④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中承担了应尽的责任
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7.美国学者霍尔德里奇在《1945年以来美中关系正常化》中说:“尽管1969年时美国政府的对 华政策还没有完全定型,但构建美、苏、中三角关系的战略思想已经确立。”这段话反映出国 际形势是
12
A.美国利用中国来对抗苏联 B.美苏中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C.美国准备与苏中结成战略同盟 D.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18.2014年3月2日,美国《纽约时报》发表文章称:“冷战”的幽灵卷土重来了。在乌克兰政治危机的激发下,一些保守派人士要求奥巴马总统勇敢面对普京,保持美国之前的总统同斯大林和戈尔巴乔夫等苏联领导人剑拔弩张的伟大传统。“冷战”在现代史上是一个令人不安的名词,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国家利益之争是根本成因 B.“冷战”期间世界没爆发武装冲突
C.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D.期间孕育着结束“冷战”的因素
19.著名史学家王家范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20.钱穆说:“中国以农立国……往往以我日常用品易彼奇珍异玩,徒是引起国内之贫富不均,以及风俗之奢华。而于整个国民生计,无大补益。故对外战争,除防止侵略外,常无所利。”文中认为“常无所利”的根本原因是
A.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发达 B.封建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
C.封建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 D.封建政府重农抑商的政策
21.从《北宋商税情况简表》中不能直接得出的信息有
北宋商税情况简表
年代
年商税额
年代
年商税额
995~998年
400万贯
1064~1068年
846万贯
1004~1008年
450万贯
1077年
879万贯
1058年
700万贯
①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改善 ②抑商政策被废弃
③商税是政府主要收入来源 ④商业经济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2.有古诗这样描述江南养蚕情景:“东风二月暖洋洋,江南处处蚕桑忙。蚕欲温和桑欲干,明如良玉发奇光。缲成万缕千丝长,大筐小筐随络床。美人抽绎沾唾香,一经一纬机杼张。咿咿轧轧谐宫商,花开锦簇成匹量。莫忧八口无餐粮,朝来镇上添远商。”这反映出当时
12
A.南方经济相对落后且与外界隔绝 B.小农家庭经营方式趋向多元
C.耕织结合仍是主要生产方式 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日益明朗
23.南宋《岁时广记·售农用》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上述材料表明
A.宋代草市方便了民众的生活 B.宋代定期举行的草市比较繁华
C.宋代草市已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 D.宋代草市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
24.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它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D.新航路开辟
25.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面表格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B.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C.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D.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已经确立
26.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走遍了全世界的海港码头。到16世纪晚期,他们在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域的战略要地都建立了武装据点”。这些武装据点的建立主要是为了
A.保护商业贸易 B.拓展殖民地 C.传播天主教 D.掠夺工业原料
27.英国为了打败日益发展的竞争对手荷兰,并力求保住开始建立的海上优势和争夺殖民地,曾三次挑起对荷兰的战争,并最终获胜,夺取了海上霸主地位,建立了海权——贸易——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模式。英国对荷兰的胜利主要得益于当时英国
A.社会制度的优越 B.商业贸易的成熟 C.手工业的发达 D.工业革命的成果
28.1768年,英国人安东尼·培根开始从事黑人奴隶贸易。8年后,他已经赚了7.6万英镑,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几年以后,这家铁厂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工业家。这一事例说明
A.当时英国已经建立世界殖民霸权
B.殖民掠夺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
C.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拓展
12
D.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29.《全球通史》中描述:“英国人喜欢印度的经济补充他们自己的经济,而不喜欢印度的经济与他们自己的经济竞争。因而,印度供应原料给英国,作为回报,印度得到制成品和建设项目(如铁路)所需的资本。农民们发现自己正在为国际市场,而不是为自己和邻居而生产。”在这段史实中,我们可以发现
A.这一情况最早形成于新航路开辟后 B.英印之间形成了平等贸易的跨国市场
C.英国经济渗透加剧了印度经济的凋敝 D.英印通过市场经济纽带形成紧密联系
30.西班牙的物价在16世纪中叶开始上涨,17世纪初上涨四倍。英法的物价上涨晚于西班牙五十年,到17世纪中叶达到顶点。中国物价的上涨,比英法又慢一百年。与此直接相关的是[学优高考]
A.工业革命在世界的扩展 B.世界性大国的兴衰更替
C.白银在世界市场的流动 D.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31.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高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这“三次高潮”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不包括( )
A.冲击了封建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B.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准备了阶级基础
C.资产阶级维新和革命思想的传播
D.彻底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32.“大街过三道,物价跳三跳;工资系团雪,攥会就化掉。”这是一首流行于上世纪40年代的民谣。它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抗战造成了人民生活困难
B.国民政府发行的是假币
C.国民政府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
D.美国经济侵略造成民族工业破产
33.2015年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人们第一时间获知这一图文消息的主要途径是( )
12
①报刊杂志 ②电影 ③电视 ④互联网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4.据1940年统计,中国平均每74平方公里才有1公里公路;同是国土辽阔的苏联,同年每7.8平方公里即有1公里公路。出现中国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抗日战争的破坏 B.近代中国民生凋敝
C.苏联重视公路建设 D.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制约
35.1982年中共中央第一个“1号文件”,决定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列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①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
②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④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6.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认真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功德,历史上,曾出现的与此理念相悖的是( )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三大改造的进行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37.二战后,欧美“福利国家”制度发展起来。对这一制度认识正确的是( )
A.缓和了社会矛盾 B.消除了阶级差别
C.克服了经济“滞涨” D.削弱了宏观调控
38.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联的历史依次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其中“剥夺年代”是指( )
A.俄国十月革命时期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12
C.新经济政策时期
D.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
39.2010年8月,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损失惨重,中国如需向国际社会寻求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应该向下列哪一国际机构提出申请( )
40.“中国加入世贸,就像一个昏庸短见的守财奴,把自己的清白闺女嫁给了土匪。结果,土匪根本就没有把岳父当人看……还要赔上23000亿美元的嫁妆。”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对外开放政策在今天应当重新审视
B.过分夸大了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
C.中国给“世贸”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是富强之路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共4小题,共40分)
41.(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经济繁荣工商业发达,海外贸易活跃,当然各地移民纷纷前往希腊定居贸易。雅典的上层都是由奴隶主团体掌握实权,他们有雄厚的财力,连国王都必须依靠奴隶主组成的元老院议会的支持才能稳固自己的地位,同时国王无权力没收奴隶主的财产,这有点类似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政体。雅典的民主制,是早期的民主制,所谓的民主大门仅仅是对有钱有权力的社会体面人敞开的。
——任寅虎《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
材料二 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如果不是完全的话)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
——华盛顿1787年给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早期雅典民主制建立的社会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是如何解决独立之初所面临的问题的,并说明中国古代和美国的中央集权制度的不同。(6分)
12
42.(10分)近代以来,大国关系错综复杂,意识形态斗争持续不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尼克松的两段讲话:
1960年11月4日,“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纽约《每日新闻》
1972年,“多年来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
——《尼克松回忆录》节选
材料二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争斗了一个世纪,没有胜利者,都在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社会主义在追求社会公正问题上有探索,资本主义在实现经济效率问题上有成就,两者必须结合,合成一个新东西,才能建成一个现实的、缺陷最少的社会。这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博弈了一个世纪得出来的共同结论。
——辛子陵《20世纪下半叶中美苏三国志》
(1)列举史实说明“近代以来中国既有被美国侵略的痛苦,也有对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效仿;既有与美国的合作又有与美国的对抗。”(6分)
(2)请用史实说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经济上是如何“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4分)
4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央公布总路线,跳上快马坐火箭,新的记录纷纷传,报喜锣鼓敲破天,原子时代搞建设,一天等于二十年。
材料二 右图
(1)指出材料一、二所反应的这两个事件为代表的经济建设失误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后果?(4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70年代,从我国的经济建设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到的经验和教训。(6分)
4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
材料一 “有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拉美国家的实践》
材料二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表
1970年
1992年
32个发展中国家
108美元
279美元
21个发达国家
3129美元
22185美元
(1)根据以上材料,评价材料一的观点。(4分)
(2)你认为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全球化?(6分)
12
高三历史期末试题答案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gkstk.Com]
10
答案
B
C
B
D
B
A
C
A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学优高考]
19
20
答案
C
D
D
B
A
A
D
B
B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gkstk.Com]
30
答案
C
D
B
C
B
A
C
B
D
C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D
C
D
D
B
D
A
D
A
B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41小题10分,42小题10分,43小题10分,44小题10分,共40分。)
41.(10分)(1)背景:工商业发达;奴隶主拥有实权;国王的权利有限。(4分)
(2)方法:实行联邦制。不同:中国,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无独立的权力;美国,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地方有一定的自治权.(6分)
42. (10分)(1)痛苦:八国联军侵华;效仿:建立中华民国;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或共同反法西斯);对抗:抗美援朝。(5分)
(3)转化: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利用了市场调节关系,西方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或罗斯福新政)实行政府干预。(5分)
43. (10分)(1)严重后果: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1959——1961年出现严重经济困难。(4分)
(2)经验教训:要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国民经济要按比例协调发展;发展经济要循序渐进,不能盲目求快;认清主要矛盾,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清国情,实事求是等。(答对四点即可得分)(6分)
12
44. (10分)(1)评价:材料一的观点是错误的,全球化确实加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但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可抗拒的。(4分)
(2)应对:要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抓住机遇,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谋求发展。一方面进行技术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的经济模式,提高自身竞争力,开放市场,融入世界,以迎接挑战。一方面努力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言之成理即可)(6分)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