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2016年高二下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带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许昌市2016年高二下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带答案)》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许昌市三校联考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第 I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学之用 曹雅欣 儒学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颇为波折,由民间学派上升为官方指定学说,由一家之学完善为社会主流思想,后又经“五四”时期以来的西化思潮与批孔运动冲击,渐渐式微至人们心目中的腐朽旧说。但是,儒家思想长久以来被认作中国社会的官方正统学说,是有其充分必要性的,也是经过了历史严苛的检验。‎ 从个人层面看,儒家学术理论,是一种最容易去践行的人生指导。儒家提出的理想虽高远,但实践方法十分朴素,所谓“道不远人”是也。比如对于“爱”的践行,墨家的“兼爱”观,认为爱无等差,博爱天下应当等而视之。然而这种理想虽然高尚,在实际生活中却难以实现。相比之下,儒家告诉人们“泛爱众,而亲仁”,使人能够照着入手去做,儒家的爱有等差,正是说明了一种美好理论的可操作性。而儒家的“八条目” 更是具体,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步步地设定出了内修己身、外治家国的步骤和方法。可以说,儒家学说,真正实现了以文化人的教化作用,是中国君子养成的成功学典籍。 从社会层面看,儒家是一种提倡入世的、有为的、积极投身社会的思想,与道家的清静无为、与佛家的看破红尘相比,儒家提倡“学而优则仕”,鼓励莘莘学子报效祖国、服务社会、贡献自我,可以说,儒家从创立之初,就始终在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这种人才,是“常以天下为己任”的,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 就拿中国本土文化中最具影响力的儒道两家对照来说:道家像是天空中的翱翔者,而儒家像是大地上的苦行者;道家崇尚个体意志、追求超脱世外,儒家推崇集体精神、担负家国天下。所以儒家知识分子是为构建仁爱社会、和谐社会、礼乐社会、大同社会而奔走呼号的行者。他们践行着“知其不可而为之” 的社会理想,虽“人不堪其忧”,但是“不改其乐”。 从历史阶段上看,儒家学说,是一种适于治世的、成就盛世的、稳定社会的、化成天下的思想理论。我们回看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就会发现:每当一个朝代进入到稳定时期、盛世时期,国家一定会重新强调以儒治国、以文治国,这是经过多次实际检验的历史发展规律,就连那些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中央政权,如元朝、清朝,经过一段时期的文化冲突和思想碰撞,最后也不得不回归到儒家治国方略。儒家文化在个人层面提倡君子风范、在社会层面提倡纲常伦理、在国家层面提倡仁政爱民和为政以德、在国际层面提倡天下一家和仁者无敌,它是一种进取型、维稳型、秩序型、中和型的文化,特别适用于个人的平稳上升、社会的稳步发展、国家的安定和谐、世界的和合万邦。 当今,我们的国家经过政权稳定、经济发展,也进入到了文化复兴的发展时期,面临着文化繁荣的时代命题。此时,儒家文化中的优秀部分、精华部分、具有时代意义的经典部分,也随历史规律又一次苏醒在我们的社会中,它以古为今用的智慧传承,滋养着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比如,我们现在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既承袭着儒家学说的智慧基础,‎ 又融入了社会主义的时代需求,是一种涵古纳今、承前启后的价值导向,也是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今天的一份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 (选自《论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大会上讲话》,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儒家学说”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儒家提出的理想虽然高远,但实践方法很朴素,既适合现实又可操作,较之墨家容易践行。‎ B. 儒家学说是中国培养君子的成功学理论,含有内修己身、外治家国的步骤和方法,以文化人。‎ C. 与佛家看破红尘、道家清净无为相比,儒家敢担当,弘毅远志,具有鲜明的济世功能和特征。‎ D. 儒家从创立之初就以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为目标,号召儒家弟子积极地服务社会,贡献自我。‎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程中,儒家学说几经起落,颇多曲折,从一家学说发展成封建社会官方正统学说。‎ B. 儒家的“仁爱观”是有差别的爱,墨家“兼爱观”是无差别的爱,因而墨家理念更为高明,只是难以实现罢了。‎ C. 回顾中国历史,可发现一条规律:每当一个朝代进入到稳定时期、盛世时期,国家一定会重新强调用儒家思想。‎ D. 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央政权都会自觉或被动地吸收儒家思想的精华,来巩固或加强自己的统治地位。‎ 3. ‎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儒家思想,自从受到“五四”时期西化思潮和批孔运动的冲击后,其在国人心目中就逐渐成了一种腐朽的学说。‎ B. 儒家推崇集体、担负家国,道家崇尚个体、超脱世外,但并不意味着儒家比道家在哲学上境界更高、影响更大。‎ C.“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针对“内修己身”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针对“外治家国”的。‎ 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吸收了儒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又融入了社会主义的时 代需求而形成的一种价值导向。‎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 文言文阅读(19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为其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①江陵府掾曹。‎ 元和初,召为国子博士,迁都官员外郎。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 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乃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乃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②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常以为自魏、晋已还,为文者多拘偶对,而经诰之指归,迁、雄之气格,不复振起矣。故愈所为文,务反近体,抒意立言,自成一家新语。后学之士,取为师法。当时作者甚众,无以过之,故世称“韩文”焉。‎ ‎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注】①量移:唐宋时,被贬边远地区的官员,遇赦酌情移至近处任职。②荣悴:兴衰。‎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B. 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C. 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D. 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是古时对一个人的尊称,“字”一般应该是冠礼时由乡中长老或贵宾所取,‎ 可以与名的意思一致,也可以相关,甚至相反。‎ B. “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C. “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坐”:本义指人的止息方式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跟上。后也指“因……犯罪”,文中即为此意。‎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愈从小失去母亲,跟随父亲和兄长,自幼刻苦读书,后来考中进士,文章得到别人的赏识,终成一代名士。‎ B.韩愈曾上过几千言的奏章,把宫市的弊端毫无保留地讲了出来,皇上不仅不听,反而大为生气,把韩愈贬到边远的阳山做县令,后来才酌情内移到江陵任职。‎ C.元和十二年,韩愈担任裴度的行军司马,因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有功,被朝廷任命为刑部侍郎。韩愈借撰写《平淮西碑》替裴度歌功颂德。‎ D.韩愈性情宽宏通达,与他人交往,不论人家地位如何变化,他总不改变态度。他跟孟郊、张籍的友情,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7.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5分)‎ ‎(2)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乃呼其字。(5分)‎ ‎ ‎ ‎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小寒食舟中作①‎ 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 隐几②萧条戴鹖冠③。春水船如天上坐, 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 片片轻鸥下急湍。云白山青万余里, 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这首诗写于大历五年春诗人淹留潭州时,即诗人去世前半年多。小寒食:寒食节的次日,清明节的前一天。因禁火,所以冷食。 ②隐:倚、靠。隐几,即席地而坐,靠着小桌几。③鹖冠:传说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8. 这首诗的颈联十分精妙,请结合全诗分析。(5分)‎ ‎9. 尾联中“愁看直北是长安”中的“愁”具体有哪些内涵?请结合全诗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孔子认为,一个国家不必担心贫困或人口少,他说:“丘也闻有国有家 者, ,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⑵宋·朱敦颐在《爱莲说》中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孔子表达过类似意思 的句子是:“不曰坚乎, ;不曰白乎, 。”‎ ⑶孔子和学生们谈论各自的志向,他说自己的志向是:“ , ,少 者怀之。”‎ 第II卷 表达题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陈衡哲——一个中国新文学不应该忘记的人 阎纯德 陈衡哲从小在家读书,没有上过小学,她的思想和才华是在家庭环境里熏陶出来的。大约五六岁时,每当舅舅回家省亲,陈衡哲总是天不亮便起身去看舅舅。舅舅在广东省城对欧美文化耳闻目睹,他的思想很新,很佩服西洋的科学和文化,更佩服那些到中国来的有着进步思想的美国女子。他把所看到的西洋医院、学校和各种近代文化生活情形讲给陈衡哲,最后一句话总是:“你是一个有志气的女孩子,你应该努力的去学习西洋的独立的女子。”当时的陈衡哲最易受感动,舅舅最后那句话,往往使她热泪盈眶。她问舅舅:“我怎样学方能像她们呢?”舅舅说:“进学校呀!……” 舅舅还对她说:“一个人必须能胜过他的父母尊长,方是有出息。没有出息的人,才要跟着他父母尊长的脚步走。”陈衡哲回忆说:“这类的话,在当时真可以说是思想革命,它在我心灵上所产生的影响该是怎样的深刻!” ‎ ‎1918年,她在瓦沙女子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后,又进芝加哥大学继续学习。 1920年,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开放大学“女禁”,先打电话给陈衡哲,聘她为教授。这一年,她获硕士学位后,在新文学革命运动的高潮中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 1935年9月,她的丈夫任叔永任四川大学校长,她也同去成都,任该校西洋史教授。‎ 在大学任教期间,陈衡哲曾针对中国当时存在的妇女问题,写了许多文章,从不同方面谈及妇女与政治、社会、家庭和子女教育的问题。在四川大学的时候,她发现有不少女学生是官僚、财阀们的姨太太。这使她心头萌发了对四川当局的强烈不满,也更同情那些深受蹂躏、压迫的女性。她在《新新新闻》上发表了一篇揭露四川问题的文章,说做姨太太是女性的耻辱,也是大学教育的破产,号召妇女要争取独立自主。在那个时代,正义和真理总是不幸的。她的文章一经发表,便遭受到四川黑暗势力的围攻,他们用“侮辱四川妇女界”的帽子压她,并要把她“驱逐出境”。最后,陈衡哲怀着满腔的激愤离开四川,回到北平。 ‎ 有人说,陈衡哲自幼富有男子气,直言快语,豪爽不羁。关于她的性格,她曾说过这样的话:“我有些行为,好像是矛盾的,譬如说:喜欢写文章,而怕毛笔字;颇喜饮酒,而最不想干杯;勇于改过,而对原则却不愿牺牲;喜欢朋友,却厌恶应酬。”‎ 陈衡哲作为作家,她的作品并不丰富,只有短篇小说集《小雨点》《西风》及《衡哲散文集》,英文著作几册及其他小册子。 另有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社会科学著作《西洋史》《文艺复兴小史》《欧洲文艺复兴史》等。‎ 陈衡哲以白话从事文学创作,是中国新文学史上最早的作家之一。当文学革命蓬勃兴起的时候,“首先响应拿起笔写小说的作家最先是鲁迅,第二个就是陈衡哲。她是新文学运动第一个女作家。” 实际上,她发表白话小说,比鲁迅还早一年。    ‎ 陈衡哲的创作,基本上不以热烈的感情作渲染,而是能理智地支配自己的情感,她的作品不是自叙传,没有出现旧时代多愁善感的女性的形象,而是取材于广泛的人间,客观地描写一切事物。同时代作家贺玉波评论说:“她的作品是相当成功的,那就是能够利用自然界的景物,写成具有象征意味的作品,并且能够利用难于解决的问题,作成问题小说。从这两点我们可以得知她对于西洋文学是极有心得的。” 对于她的小说,陈敬之也说:“她是一个在技巧上能舍弃第一人称而改用第三人称来描写的女作家,尽管在创作上和其他一般女作家一样,仍然有赖于她的那一股炽烈的感情作为永不枯竭的创作源泉,但她与一般女作家有所不同者,就是她却能进一步地把这一股炽烈的感情,透过严肃的理智,冷静而客观地描写社会和反映人生。所以她不仅能够从各方面找寻写作题材,而不必以身边人物和身边琐事为限;而且还能够以卓越的意境,华丽的词藻,运用她的类似象征派的手法与接近理想主义的作风,借以表现她在文艺创作上的独特风格。”‎ 中国新文学已经跋涉了七十多年。如果我们要建立一座光辉的里程碑,那么这纪念碑上,一定要写下这个曾被人们遗忘的名字——陈衡哲!‎ ‎(节选自《二十世纪中国著名女作家传》)‎ ⑴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 文章前半部分绕开陈衡哲在文学上的贡献而叙述其他内容,可以让读者对她有个全面而真实的认识,也为下文写其创作特点作铺垫。‎ B. 陈衡哲幼年在家读书,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尤其是舅舅的教导和鼓励,使陈衡哲抛弃了不喜欢上学的念头,激发出奋发向学之志。‎ C. 留美期间,陈衡哲在瓦沙女子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后进芝加哥大学深造。1920年应北大校长蔡元培之邀立即回国任北大教授。‎ D. 陈衡哲在任北大、川大教授期间,为争取妇女的独立自主进行了不屈的斗争,但惨遭黑暗势力的镇压,最终被“驱逐出境”。‎ E. 文章最后一段收束全文,作者将浓郁的情感融入简洁的文字中,再次肯定陈衡哲为中国新文学史所做的巨大贡献,升华主题。‎ ⑵请结合前四段内容简要分析陈衡哲是个什么样的人。(6分)‎ ⑶作者为什么认为陈衡哲是“一个中国新文学不应该忘记的人”?请简要分析。(6分)‎ ⑷“一个人必须能胜过他的父母尊长,方是有出息。没有出息的人,才要跟着他父母尊长的脚步走。”你认同这一观点吗?请结合材料谈谈自己的看法。(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没想到,由于楼房的工程质量不过关,结果造成了严重的倒塌事故,死伤惨重,真是祸起萧墙。‎ B. 古人有言,一傅众咻,终归无效,故欲成大器者,必寻佳处,以便专而攻之,耳根清静,身无杂扰,心境澄澈。‎ C. 默哀结束后,藏族自治州许多干部说:“逝者如斯,活着的人应化悲痛为力量,‎ 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搞好灾后重建。”‎ D. 八路军在阻击敌人时打了个大胜仗,村里的老百姓兴高采烈,他们扶老携幼,拥到村口,箪食瓢饮,夹道欢迎八路军战士胜利归来。‎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两会”期间,收入分配、食药品安全、环境保护、教育改革、住房等民生热点 问题成为媒体、报刊和网络热切关注的焦点。‎ B. 一座有历史、有记忆的城市,总会让人对它心生敬仰、梦生依恋。襄城县便是如此,这里,横卧着一座承载着2000多年厚重历史的古城墙。‎ C. 电视剧《花千骨》里的“杀阡陌”是一个桀骜不驯、破坏力极大却率直坦诚的人,观众面对这类形象时会引起浓厚的兴趣。‎ D. 在2016年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决赛中,中国男队和女队都是在八场一盘未输,全部以3 :0战胜对手,毫无悬念地夺冠。‎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原始儒家的“仁”包含着人道精神, , 。‎ ‎ , , , 。正是以这种交往企求为导向,孔子把广交朋友看成人生最大的快乐,高兴地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①“忠恕”一词本身就寄怀着与人为善的交往企求 ②提倡以与人为善的态度进行友好交往 ③就意味着交往作为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沟通,首先是以对他人的关心、友好与和善为前提的 ④但他强调“忠恕”‎ ⑤孔子在《论语》中虽然没有直接使用“与人为善”的字眼 ⑥他们从这种人道精神出发 ‎ A. ②⑤④①⑥③ B. ⑥②③⑤④① ‎ ‎ C. ②③⑥⑤④① D. ⑥②⑤④③①‎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孔子在多次碰壁之后已知自己的主张、抱负不能实现,‎ ① ,被称为“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有不少隐者,② 。对别人的不理解,③ ,但绝不动摇。‎ ① ‎ ② ‎ ③ ‎ ‎16.下图是2016‎ 荆门国际马拉松赛徽标设计一等奖作品,请仔细观察徽标内容,结合注解,说明徽标的构图及寓意。(6分)‎ ‎ 注:徽标由红、兰、绿、桔色构成。‎ ‎ ‎ ‎ ‎ ‎ ‎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渐突出,有人说,考上大学,不再意味着命运的改变,甚至还在逆向改变着命运。对于很多学生,尤其是大多数农村学生而言,他们的内心不免疑惑:今天,我们为什么上大学?‎ 一位高中生在高考结束后如释重负地叹了一口气:“终于考完了!”他说,“现在大学生什么都不是,不知道考大学干嘛,要不是为了应付父母,我都不想考了。”‎ 在美国康奈尔大学门口写着这样一句话:“走进这里,你会更加博学和智慧;而走出这里,你会对社会和人类更有价值和意义。”‎ ‎“认为教育仅仅是学习知识,”帕卡德教授说,“是一种极其贫乏,没有出息的想法。人们所需要的远远比知识要多,比如勇气、诚实、力量、荣誉感、正义感等等。”‎ 以上几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许昌市三校联考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D (解析:“儒家从创立之初就以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为目标”无依据,原文为“儒家从创立之初,就始终在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培养人才”是客观效果而非主题目标。)‎ ‎2.B (解析:“墨家理念更为高明”于文无据,是主观判断。)‎ ‎3.C (解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错,其中“修身”是针对“内修己身”的。)‎ ‎4.B ‎5.D (文中“坐”的意思是“由于,因为”)‎ ‎6.A(“从小失去母亲,跟随父亲和兄长”说法与原文不符,从父兄即从兄,指堂房亲属堂兄。)‎ ‎7.(1)等到考取进士时,(韩愈)在公卿之间投送自己的文章,曾担任过宰相的郑余庆大力为他传布名声,因此他在当时很出名。(句中“洎”、“延”“由是”为关键词,每个词1分,句意通顺为2分)‎ ‎(2)近日裴锷回京探望父亲,韩愈写了一篇赠序给他送行,(文中)竟称呼裴锷的字。(“省”、“饯”、“乃”为关键词,每个词1分,句意通顺为2分)‎ ‎【参考译文】‎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他)父亲名叫韩仲卿,不做官也不出名。韩愈三岁的时候成了孤儿,被同族的堂兄抚养。韩愈因为自己是孤儿,小时候学习儒家经典很刻苦,不像其他孩子那样需要奖励来督促。等到考取进士时,(韩愈)在公卿之间投送自己的文章,曾担任过宰相的郑余庆大力为他传布名声,因此他在当时很出名。不久韩愈就考中了进士。‎ 宰相董晋出京镇守大梁,征召韩愈做他的巡官。董晋的职员班子撤除后,徐州的张建封又请韩愈去做他的佐官。韩愈说话直爽坦率,不去刻意躲避和忌讳什么,他的品德专一而正派,在为人处世上笨拙。后来调他去做四门博士,再后来又调任为监察御史。德宗晚年的时候,朝廷中分了好几派,宰相也不专心于事务。对宫市的弊端,谏官们反复提意见皇帝也不接纳。韩愈曾经上了几千字的奏章极力批判这件事,皇帝不听,反而很生气地把他贬到连州阳山县做县令,后来酌情转到江陵府做掾曹。‎ 元和初年,韩愈被召为国子博士,后来又任命为都官员外郎。韩愈觉得自己很有才,却常被朝廷排挤贬黜,就写了一篇《进学解》表明自己的心志。宫中管事的人看到这篇文章很同情他,因为韩愈很有史学才能,委任他做比部郎中和史馆修撰,编写史书。过了一年,又调任为考功郎中(负责绩效考评的人力资源部官员),知制诰,然后封为中书舍人。不久有不喜欢韩愈的人,翻出他以前的旧事,说韩愈曾经降职到江陵府做掾曹期间,荆南节度使裴均用比较优厚的条件招待韩愈,裴均的儿子裴锷凡俗鄙陋,近日裴锷回京探望父亲,韩愈写了一篇赠序给他送行,(文中)竟称呼裴锷的字。这种言论在朝廷传播开来,因这事韩愈被贬为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相裴度担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任彰义军节度使,请韩愈做他的行军司马。淮西和蔡州这两个地方平定之后,十二月韩愈随裴度返回首都长安,凭借功劳被授予刑部侍郎,于是下诏命韩愈撰写《平淮西碑》,碑文中多处记述裴度的事迹。而当时最早进入蔡州捉拿吴元济的(是李愬),他的功劳最大,李愬为此事生气。李愬的妻子进入皇宫,就(向宪宗)控诉碑文失实,(宪宗)下诏派人磨掉韩愈所写的碑文。宪宗皇帝命令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并刻石。‎ ‎ 韩愈性情宽宏通达,和他人交往,不论人家名位的兴衰,他总不改变态度。他年轻时和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交好。当时这两位名声地位不显扬,韩愈不辞寒暑,在公卿之间称赞推荐他们,其中张籍最终考中进士,在仕途上很顺利。后来韩愈虽然仕途通达,名声显贵,常常在办完公事有空暇的时候,就(跟他们)谈话会餐,论文作诗,和过去一样。但看到那些有权有势的豪门贵族,就像对待奴仆那样,瞪起眼睛不予理睬。对后进之士则诱导激励,拜他为师的人中十有六七吃住在他家里,虽然有时弄得自己早饭也供应不上,却仍然和颜悦色毫不介意。他总是把兴起名教、弘扬奖励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他曾经认为自从魏晋以来,写文章的人大多拘泥于偶句对仗,可是经书典籍的意旨,司马迁、扬雄的文风,不再有振作起来的迹象。所以韩愈写的文章,力求一反近体风格,抒情达意,他自成一家新风。后来的学者,都学习韩愈的文风。当时写文章的人很多,没有能超过他的,所以人们都称赞“韩文”。‎ 8. ‎①颈联写舟中所见江上的景物,远近结合。“娟娟戏蝶”是舟中近景,“片片轻鸥”是舟外远景,写景富于层次。②结构上承上启下。“娟娟戏蝶”承上句“看花”,“闲幔”回应首联中“萧条”,布幔闲卷,舟中寂寥,所以蝴蝶蹁跹,穿空而过;片片白鸥轻快地逐流飞翔,远远离去,引出下文作者困居舟中、空望长安的忧思,过渡自然,使诗歌结构紧凑。③对比反衬。蝶鸥往来自如的景色与年迈多病、困居舟中的作者形成对比,更反衬出诗人的失意和困窘。④对仗工整,并且使用叠音词“娟娟”“片片”,既形象生动,又朗朗上口,富于音乐美。(每点2分,其中手法和分析各1分。答出任意三点可得5分。)‎ 9. ‎①飘泊江湖的羁旅之愁。节日佳辰,作者却身在舟中,淹留潭州,倍觉孤寂无聊。②年迈多病、穷愁潦倒的老病之愁。“隐几”“天上坐”“雾中看”等,可见诗人身体衰迈、老眼昏蒙,暗自伤老。③不为朝廷所用的失意之愁。“鹖冠”突出作者失去官职、不为朝廷所用的身份,身不在官而依然心系国事,这是无能无力的杜甫最为伤情之处。④感叹时局多难的忧国伤时之愁。时局的动荡不安、变乱无常,如同雾里看花,真相难明,而作者心系国家,长安空望,只能徒自伤怀。(每点2分,其中概括和分析各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 ‎10.(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2)磨而不磷 涅而不缁 ‎(3)老者安之,朋友信之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1).答A给3分,答E给2分,答B给1分,答C、D不得分。(B“不喜欢上学”于文无据。C“立即回国”错,原文是“这一年,她获硕士学位后,在新文学革命运动的高潮中回国”。D是在任川大教授期间。)‎ ‎(2).①从小有志气,求进步。陈衡哲五六岁便受舅舅影响,渴望学习西洋的独立女子,成为有出息的人,长大后不断学习深造。②坚持正义和真理,有斗争精神。作为大学教授的她多次发表文章反对封建思想,揭露黑暗当局,号召妇女独立自主。③豪爽不羁,个性鲜明。她自幼富有男子气,直言快语,自我矛盾。(每点2分)‎ ‎(3).‎ ‎①以白话从事文学创作,是中国新文学史上最早的作家之一。②关注现实问题,写作取材广泛,能够理智而客观地描写社会和反映人生。③在文艺创作上具有独特风格。比如借鉴西洋文学技法;叙写采用第三人称;意境卓越,词藻华丽,手法类似象征派,作风接近理想主义。(每点2分)‎ ‎(4).答案示例:认同。①这是陈衡哲舅舅的切身体验。陈衡哲舅舅在广东省城对欧美文化耳闻目睹,他的思想很新,这一观点就是他通过实践得出来的人生体验,思想进步,有一定的教育价值。②这一观点对陈衡哲极具影响。正如陈衡哲所言:“这类的话,在当时真可以说是思想革命,它在我心灵上所产生的影响该是那样的深刻!”陈衡哲后来的成功也验证了这话的正确性。③人的成才和社会前进需要不断超越创新。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要有作为,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有所创新。否则,亦步亦趋,就不能超越前人,成为有出息的新人,也就无法推动社会的进步。(观点2分,理由每点2分。持有其他观点,能言之成理也可)‎ ‎12.B(A项,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祸起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误用; B项,一傅众咻: 一个人教导,众人吵闹干扰。比喻做事不能有什么成就。正确。C项,时间就像这奔腾的河水一样,不停地流逝。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D项,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此处应为箪食壶浆。)‎ ‎13.B(A.“媒体”和“报刊”、“网络”之间概念有包含关系,不能并列。B正确。C项结构混乱,应为“这类形象会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D项,成分残缺,应在“战胜对手”后加上“的情况下”。)‎ ‎14.D(见《〈论语〉选读》第40页,第八课课后文章《原始儒家的交往观》第一段)‎ ‎15.①仍然坚定地为之奋斗 ②也都对孔子的行动持否定态度 ③孔子感到悲凉(见《〈论语〉选读》第22页,第四课课后文章《孔子的政治品格》最后一段。答对一处给1分,答对两处给3分,答对三处给5分。要求所填内容前后照应,句子衔接自然。)‎ ‎16.徽标以荆门拼音首写字母“JM”构成,表明这次比赛在荆门举行;“JM”变形为马拉松长跑运动员赛点冲刺时刻,体现体育赛事主题;图上有三位马拉松长跑运动员,三人为众,众多长跑运动员参与赛事,体现了马拉松规模;红、兰、绿、桔等色彩表示生机、活泼、活力、魅力、热烈,寓意国际马拉松特色和体育精神。(要求表达清晰有条理,答出三点可得满分。)‎ ‎17.写作 命题意图: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一个人考上大学即意味着获得了保证生活无忧的“铁饭碗”,农村孩子考上大学更被形容为“鲤鱼跳龙门”;如今,大学生毕业后,却不得不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在很多农村地区,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对中学生及其父母产生了反向示范作用,“读书无用论”占有很大市场。“知识改变命运”,这个广泛宣传并被接受的理念,也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本题意在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上大学”这个问题,在两种思想的碰撞中得出正确的认识,认识大学教育的意义。‎ 写作提示:要求学生能围绕“上大学的意义”或“大学教育”进行思考论证,亮明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境界。‎ 一类立意应考虑到大学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教育能够使我们获得智慧和品质,从而为社会服务,实现自己的价值。‎ 二类立意涉及的仅是上大学能掌握知识、取得学历、找一份更好的工作等内容,没有认识到大学教育对个人和社会有更广泛的好处。‎ ‎ ‎ ‎ ‎ ‎ ‎ ‎ ‎ ‎ ‎ ‎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