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版美术教案第一册
加入VIP免费下载

岭南版美术教案第一册

ID:35799

大小:73.45 KB

页数:32页

时间:2020-1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岭南版第一册 岭南版美术教案(第一册)    第1课 《美妙的小世界》 单元主题 走进大自然 单元重点 微观与宏观体验美的乐趣 课题名称 美妙的小世界岭南版美术教案第一册 教学准备 欣赏图片、单色画笔岭南版美术教案第一册 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 作业内容 画画自己身边的小世界 课时建议 1—2课时 知识重点 感知自然中的色彩、花纹、形状 注意事项 培养大胆发言,大胆作画的习惯 技能要求 用线条自由表现细节形象 单元概述 岭南版美术教案第一册本单元的教学理念主要是激发儿童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美 术学习兴趣,从微观 与宏观不同角度,引导儿童在多试点的美术探秘活动中,科学的观察、比较、 体验、描述身边的自然美和艺术美,初步感悟“美无处不在”的道理。本单元 由《美妙的小世界》和《神奇的大世界》两课组成,两课关系是欣赏对比的一 种递进关系。 一、教材分析: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也是儿童进入美术学习的起点。本课一开始就以“美与自 然”为主题。从动态的视觉感知活动切入,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多视点的美 术探秘情境,去关注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从而能初步感悟到:“美”是无所 不在的,“秒”在如何去发现美、创造美。这是本课课题的深刻内涵之一。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自然美的感知活动和情感美的表达活动,引导 儿童“观赏自然和美术作品的形与色,用简短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见 《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本课选择自然界中的小生物、小动物作为观赏对象,引导儿童科学地学习“观 察与欣赏”、“想象与评述”的方法,此为本课重点;借助科学手段从微观角 度观察小世界,并进行欣赏。评述,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应及时提供多种视觉 造型语汇给学生作评述参考,如“色彩、花纹、形状、外形、形态、鲜艳、生 动、美丽、奇特、画面……”。 总之,本课从自然科学与人文内涵的文化底蕴,到生态式的审美观念及自由式 的作业呈观方式,均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活动空间,教师可酌情抓住学 生的多个兴趣点,循序渐进的开展若干个美术探秘活动,也可以分小组选择教 材内容进行合作式探究与交流发展的活动。本课教学可视条件在室内或室外进 行。 美术探秘活动设计: 探秘1——它是谁 “走近些”——猜猜小圆圈里有什么?(花海中的一朵花……) “再走近些”——猜猜大圆周里有什么?(花瓣、花蕊、小昆虫……) 说一说——我发现了什么?(美丽的鲜花,勤劳的密封……真美妙!) 探秘2——他们在干什么? 假设与联想——扒开身边草地、拨开地上落叶,细看书上、石头,你会发 现很多忙碌的小生物,他们是谁?在干什么? 观察与欣赏——小蜜蜂、小蚂蚁的外形,花纹、色彩、动态怎么样? 联想与表达——小生物的名字与故事。 探秘3——它们有什么特征? 找一找——春夏秋冬的色彩有哪几种。 说一说——不同季节的小生物在干什么? 议一议、画一画——逆向选择什么季节的色彩和什么工具,画什么小生物? 探秘4——这是什么? 观赏显微镜、放大镜下的物象——这是什么? 说一说——奇怪的形状、奇妙的组合、绚丽的色彩。 想一想——这些形状、色彩、花纹、动态都像什么呢? 探秘5——画家祥和小朋友说什么? 说说——我看到了什么?(花叶、昆虫) 猜猜——画面给我的感受是什么?(春、夏、秋、冬,奇妙、生动) 找找——画家用什么色彩表现小世界?(绿、黄……、田园一角) 想想——画家想告诉我什么呢?(美是到处都有的。就看你会不会发现) 学学——我喜欢想画家学什么?(学画大自然中的小世界。) 教学环节 “教”的过程 “学”的过程 过程调控 课前准备 欣赏图片,放大镜 小画片,画纸,画笔 教师指导资 料收集 课  堂  导  入 1、创设自然环境:树林,草丛,花丛,池塘……    设问:小朋友在寻找什么?(探秘1) 2、创设由远而近的情境。    设问:你发现了什么?(探秘2) 3、板书课题。 1、观察与思考,集体回答…… 2、小组议论:发现了勤劳的小蜜蜂、团结一致的小蚂蚁。 3、思考与自由发言:   我认为“小世界”有些什么?什么是“美”?什么是“妙”? ·设置悬念,吸 引学习兴趣。 ·重点引导对形 与色的注意。 ·教师不作结论。 转入下一个环 课  堂  发  展 1、观察比较四季图片 设问:你能寻找哪几种不同的色彩(探秘3) 2、设问:用放大镜、显微镜又能看到什么?(探秘4) 3、导赏大师与儿童作品。 设问:上述图片中那些地方使你产生“可爱、生动、神奇、惊喜、美丽、很小、奇怪”的感觉?(探秘5) 1、语言评述季节特征 2、思考想像:用词组描述科技手段带来哪些冲击力强的视觉感受。   小组派代表对自选图片进行讨论与评述:   美(形态、色彩、花纹) 妙(动态、花纹、生活……) 3、动手表达:怎样学习画家表现小世界 ·鼓励学 生大胆发言, 提出见解,教 师不作任何裁判。 ·引导学生抓 住自己感兴趣的 细节,进行视觉 语汇描述。 反  思   评  价 提供反思的内容:   1、小组收集( )份资料   2、我能观察,发现()种小生物   3、我能用()描述小世界的美的形态、色彩、花纹   我学会关注() 1、联想与表达   每人画一种小生物,合作创作小生物世界:临摹与变化——全临摹或举临摹《显微镜下的肥皂泡》 2、各组组长组织反思评价:可以自由选择其中集体进行评价。 自评,他评鼓励、 自信 提示学生注意: 美无所不在,但 要画出细节 课后 延伸 举办墙报,展示全班作品 思考:保护身边环境,怎样从我做起。    预计效果 活动过程令学生兴奋。 作业效果有差异,不必苛求。    二、教学活动过程: 教学方法: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活动方式:小组合作探究式。 教学模式:以问题情境与美术探秘活动贯穿全课。 教学后记:低年级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论,持续性注意力比较弱,教师注意抓 住学生的兴趣点,以激发他们关注大自然和追求美的情感表达;绘画引导单色勾 线为主,可诱导学生更多的关注事物细节的描述,并尽量画面画满。 第2课《神奇的大世界》 一丶教材分析 本课试图在让学生了解、认识自己知道或仍未知道“神奇景象”的基础上,激起他们探究自然世界的兴趣和欲望。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画一画,来探秘、表现自己对自然世界的认识与感受。 素材和资料的收集是本课拓宽学生对神奇大自然了解、认识思维空间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在授课前要更多地引导和准备多种素材,特别是有关国内外的《国家地理杂志》、《人与自然》等方面的资料,教师通过筛选,有针对性、有效地引导、激发学生走进神奇的大世界,从而表现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 二、教学目的 1、  引导学生自主阅览所收集和提供的图片资料; 2、  能说一说自己对这些资料、图片的感受; 3、  掌握用色彩或黑白表现图形的方式方法; 4、  从小培养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学习欣赏资料、图片;构思、构图、表现的基本方法。 四、教学难点及处理方法 怎样引导学生把激发起来的感受转化为画面可视而生动的图形。 处理难点的设想∶    1、指导学生学会自主欣赏资料、图片;2、引导他们把自己对所看到、听到、想到的感受用绘画表现出来的基本方式;3、鼓励学生不要机械地照资料、图片进行临慕,要画得与图片、资料和别人不一样,这样更具有创意。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方法设计种种 1、  直观法-----通过播放课件或多媒体等素材资料,引导学生直接进入课堂教学情境; 2、  讲故事、表演导入法-----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故事或儿歌等引入,再展开师生扮演角色(包括哑剧)等方法,激发学生了解、探究的兴趣。 3、  形象导入(课件中的形象设计)法------以学生喜欢的小动物或人物的形象为引子,有针对性地介绍或说明神奇世界中符合他们年龄特征欣赏、表现的资料和知识等,以引起学生的创作热情。 4、  5、6、…… (二)师生互动过程 1、  欣赏过程要穿插能让学生思考、语言表述等交互过程; 2、  欣赏时要与学生的记忆、默记环节相联系。如观赏资料、图片后能否用记忆等游戏、表演形式,让学生说一说、记一记刚才所看过的资料图片中的形象等过程; 3、  教师的示范如何表现神奇的大世界的方法。做到既有引导、示范,技能技巧的表现方式方法,又能使学生的自主、创新思维不被示范所约束。 (三)学生作业过程 1、  学生作业前的欣赏过程中,要适当引导和强调画面的位置安排,即必要的构思、构图方面的知识,这样有利于学生以后的设计学习和绘画表现。 2、  在作业过程中,对画面构思、构图、内容做得比较好的学生作业进行适当表扬时,特别要鼓励和强调其他学生,要根据自己的感受来创造不同于别人的画面,以避免向被表扬作业靠拢或摹仿,失去个性与独特创意的倾向。 (四)作业评价过程 1、  要引导学生学习评价自己作业或别人作业的方法; 2、  说出自己心中想到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实活实说; 3、  评价既可以评课堂作业,也可以评课前、作业过程中、课后自己的想法、感受和自己或别人的表现等情景; 4、  教师评价尽量用个人的看法,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自主想法,以便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的学习评价环境。 教学后记: 欣赏评述是本课的重点,在上课时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大世界的形与色,并感知大世界的神奇、壮观的美。此外,教师在示范表现神奇的大世界时,要多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去表现画面,而不是模仿老师的范例。 第3课:手拉手,找朋友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熟悉和了解美术的表现形式,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新的思维加深对美术的新认识。    能力目标 观察和发现各种工具的使用方式,培养爱护学习用具的良好行为习惯。引发对各种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其 它 开阔视野,拓宽想象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教 学 策 略 教学重点 培养对美术学习的新兴趣。 教学难点 观察各种工具和材料使用方式,引发对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教法选择 课件演示、实物观察、师生共议、自己评价 学法指导 1、说;大家议、个别说、教师说、大家议。 2、观察、引导、欣赏、发现、再说。 3、评价 课堂组织 形式 以班级为整体,小组合作,个人参与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 教具媒体 组合应用 素材库、实物、图片、评价表 课前准备 教具 课件、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实物    学具 学生自己最满意的美术作品,现有的工具材料。        教    学   过    程 一、回顾学前绘画经验 引语:今天我们要在课堂上找朋友,这个朋友是谁,我先不告诉您们,上完课你们就知道了。 请大家想一想下列的问题,小组讨论,代表回答,要求回答时要完整。 1、你在画画的时候用过那些工具,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它叫什么名字?怎样使用,能出示你的作品向大家展示吗? 2、你见过那些绘画工具,请你介绍一下,你在那里见到的?你认为它们能用来干什么? 3、你最想拥有的美术用品有那些?为什么? 师小结:在绘画过程中,工具和材料是很重要的,它就象一个好助手能帮助你实现你的绘画愿望。 二、引导观察  思考  发现新的工具和材料 课件展示: 1、  欣赏中国画、书法作品。 2、欣赏油画作品。 3、欣赏水粉、水彩画作品。 4、欣赏版画作品。 5、欣赏儿童画作品。 师:欣赏了这些画,大家能猜出这些画是用什么工具和材料来完成的吗? 生自由议论。 6、课件再次展示(结合作品进行展示),目的是让学生感悟工具和材料的不同魅力,引发学生明白工具和材料的重要,以便今后在美术课的课前准备能有所重视。 大家现在可以猜出我们要找的朋友是谁了吗? 7、怎样爱护这些工具和材料。 第4课《圆圆、方方和尖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j了解、掌握用几何形进行概括的方法;k运用这一方法认识、观察 表现各种事物和人物。 2、能力目标:j拓展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创新意识;k初步体验运用几何形造 型的乐趣;l发展学生运用几何形这一绘画语言进行表现的能力,学习更好的用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3、其它: 教学重点:学习用简单的几何形观察世界、认识世界、表现世界。 教学难点:用方形、圆形、三角形组成美好画面,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策略: 1、教法指导:采用故事、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直观感觉和记 忆、想象综合运用,加深学生对圆形、方形、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 2、学法指导:通过触觉、视觉等直观感觉,探索总结出运用几何形认识世界、表现物体的方法及规律。 3、课堂作业形式:个人独立完成或合作均可。 4、教具媒体运用:实物、范画、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讨论、思索: 1、故事引入:从前有三个小朋友,它们的名字叫圆圆、方方和尖尖,有一天,它们发生了争吵,都说自己的本领大、朋友多,圆圆说:“我的本领可大了,圆形的物体可多了:太阳是圆的,星球是圆的,皮球是圆的……”;方方说:“我的本领也不小,而且我的朋友也很多,你们看:电视机、房子、盒子……;尖尖说::“我的本领也不马虎,你们看:山峰、火箭是尖的…… 2、提问,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回答:小朋友,想一想:1、“它们谁的本领最大呢?”2、“它们的用处都很大吧?”3、“你也来帮圆圆、方方、尖尖找找朋友,好吗?” 二、 游戏、感受: 游戏1、感觉——用三个袋子装着三种不同形状:三角形、方形、圆形,请学生摸一摸,分辨形状,并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 游戏2、找朋友——出现包含三种形状的图片(可以是照片,也可以是图画),请学生从上面找出各种形状。 三、 认识、理解: 1、游戏3:对比找不同——用实物照片和用几何形概括了的图画进行对比,让学生找出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学习用几何形来概括和理解大自然中的各种形状,便于掌握简单、概括的绘画语言)。 2、欣赏大师绘画作品和学生的绘画作品,看看画面上是怎么用几何形状表现主题的、表达思想的。 四、 练习、探索: 1、动动脑、动动手:老师准备好多个三角形、方形和圆形,请同学们摆一摆,摆出各种画面:如:三角形、方形可以组成房子;几个圆形可以组成动物,圆形、方形、三角形可以组成人物…… 2、请学生根据刚才自己的认识、实践和自己的构思——用“方方、圆圆和尖尖”创作出美丽的画面。 五、 小结、评价: 1、比一比: 看谁说出的方方、圆圆、尖尖最多?;看谁创造出的几何形物品最多?;谁画出的用几何形组成的画面,谁最美? 3、讲评形式:师评、自评、他评结合。 [作业要求:] 1、看谁创造出的几何形物品最多?2、谁画出的用几何形组成的画面,谁最美? [教学建议:] 1、教学中加强直观感觉、感受,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作激情,可以让学生通过身体、肢体语言这种表现形式更好的体验学习。 2、可采用同一物体不同表现形式的比较法(例如:建筑可以有方形、圆形、三角形等造型……),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拓宽学生知识面。 教学后记:这一课让学生感知圆形、方形、三角形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基本形,学生通过欣赏复杂的物象,从而理解复杂的物体都是有三种基本的形组合或变化而成的。学生通过学习能用线描的方法表现圆形、方形和三角形的物象。 第5课 请你认识我 教学目标:学会观察,通过看、说、想、画表达自己。 认识自我、认识同学、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教学重点:学会发现、联想、表现所想。 教学难点:发现认识自己方法,准确介绍自己,表现自己。 课前准备:师:课件(图片、画像)           生:纸、彩笔、彩纸。 作业要求:画一张彩色画片,让学生认识你。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1、  出示范画——美术老师自己的画像 师:请同学们说出这是谁,你知道是谁画的吗?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作的欲望) 生:是美术老师。 师:像吗?为什么?说出教师的特征。(从年龄、头型、脸型、发型、五官) 师:老师用画自己的方式把自己介绍给小朋友认识。小朋友想不想把你自己也介绍给同学们和老师呢? 生: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请你认识我”。 (二)   发现方法 1、  观察、思考 师:同学们想怎样把自己介绍给小朋友? 生:画自己,告诉姓名、喜欢什么?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书上小朋友是如何介绍自己? 生:用名字、自画像。 师:小朋友动脑筋想想还有其他的方法介绍自己吗?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生:英文名字、属性、喜欢的事、身体特征 师:你们想的真好,又有特别、独特的见解,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同学的自我介绍,小朋友想不想认识他们。 师:出示画片资料:①各类同学的自画像②名人的自画像③以名字、人的特征表现自己④喜爱的事。(感染学生,通过多种方法介绍自己,让学生有中亲切感,让学生互相认识,互相吸引,很容易记住同学外形特征) (三)   表现自己 师:同学们观察录像,你准备怎样介绍自己(探究学习怎样画出来) 生:先可以拿出小镜子观察自己的长相,也可以姓名的联想。 师:分小组,同桌说出自己的特点,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师:指名汇报,把自己观察的结果告诉同学们。 师:好主意,同学们都把想好怎样动手表现自己,现在就动手介绍自己吧!好吗? (四)   绘画制作表现(方法自选) (五)   介绍自我(推广自己、表达自己、介绍自己) (六)   讲评     通过同学们自己画自己介绍自我,让同学们有一种亲切感,很容易互相认识,同时很容易记住同学的特点,加深印象,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如何表现自己,认识自我。 教学后记:学生刚进校园不久,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并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点、线、色等知识。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工具、材料来设计制作作品。 第6课 变幻的画面 一﹑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二﹑学习课时:1课时 三﹑教具﹑学具 1.教具准备:卡纸、彩笔、小木棒、胶水、双面胶等 2.学具准备:范作﹑画纸﹑剪刀等 四﹑教学设想: 采用了以情景导入和故事发展为主要线索,引导学生观察出变幻造型特征,思考变幻的起因,进入画面构图、润色、美化。鼓励学生互相帮忙和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勇气,通过学生体验游戏,分享乐趣。 五﹑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①运用点、线、色、基本形设计正、反面的物象。            ②知晓图像重叠产生视差的视觉原理。 2.  技能目标:①学会对折、剪、画、粘贴小木棍的制作方法。                ②在欣赏和“玩”中,感受快速转动与画面重叠的现象。    3.审美目标:在欣赏和表演中感受快速转动与画面重叠所带来的美。 六﹑教学重点:正、反面物象的表现。 七﹑教学难点:背景的留白位置与主体的关系;小木棍的粘合要牢固;体验“视觉暂留现象” 解决难点的办法: 1. 由于本课的学习难点是在背景的留白位置与主体衔接正好吻合。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动手能力的有限,先把纸对折,在正面画出主体物,然后用硬的铅笔用力勾画轮廓,使之能够透过反面看见主体轮廓,这样方便处理留白位置。 2.在粘贴小木棍时,在棍头破个小口,插上一张小纸,增大它的粘贴面,就会牢固了。 3.可以按照让学生“玩一玩”、“想一想”、“做一做”的过程,先感受,后给出概念,体会“视觉暂留现象”这一科学现象。 八﹑兴趣点: 欣赏和表演中感受快速转动与画面重叠所带来的美。 九﹑教学过程: (一)导课:(分钟) 1.创设情景:教师请同学讲述一个《孙悟空翻跟斗云》的故事,使课堂活跃起来,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一个疑问:怎样画一个活灵活现的孙大圣。 2.出示教具,导入课题:老师带来了一个“活”的悟空,我请一位同学仔细看看,这个悟空与你想象的更翻跟斗云的悟空有什么不同?在观察它的背面有什么?为什么有个杆子?你能不能快速转动一下,看看有什么效果? 3.同学们相互讨论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4.这就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变幻的画面》。 (二)新授(分钟) 1.  同学们交替玩玩教具,思考变幻画面的效果与转动的快慢有什么关系? 回答:转动的越快,重叠的效果越好,这是一种科学现象,我们把它叫视觉暂留现象,这是因为人的眼睛有一个有趣的特性,就是能够把它看到的东西在视网膜上保留片刻。比如:你对着灯看一眼后,马上闭上眼睛,灯的形象还能在视网膜上保留一点时间,这就叫视觉暂留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现象和视觉暂留有关。例如:在京剧《大闹天宫》里,当孙悟空迅速挥舞金箍棒的时候,金箍棒看上去就像是围绕着演员的一团金光,非常好看,这也是视觉暂留现象。 2. 提问:为什么孙悟空翻跟斗云正好踏在云朵上呢? 回答:位置对好,内容相一致。 老师总结:正、反面的内容要有联系,比如:正面企鹅,反面可以选择冰川;正面机器猫,反面可以选择天空或者房间等等,但我们要注意它们的位置要吻合,不然会使我们作品显得不自然。 3. 出示教具,发散学生思维 这儿有一支老虎,你想把老虎放在什么地方?(森林、笼子)共学生选择,灌输环保意识,引导学生把立意定位于环保,同时取一个非常好的题目《让老虎回家》,观察选择什么工具﹑材料来完成的? 4.播放制作步骤图:、 ①画:正面和反面 ②折:对折 ③插:旋转木杆 ④粘合:正面和反面与木棍粘合牢固   (三)作业布置 ①基本要求:能用点、线、色绘制自己喜爱的形象,并能进行粘合制作小动画。 ②较高要求:能设计制作出主体造型生动、背景相吻合的动画小制作。 ③个性探究:能设计制作外形独特、想象力丰富、对称粘合、转动自如的动画小制作。 (四)巡视辅导 ①根据作业要求巡视2-3遍找出共性的问题进行重点突破(于本课的学习难点是在背景与主体吻合方面。背景留白……) ②对于这种种问题,我采取对于上手快的学生先学会,再让他们一起帮助能力低的部分同学。对于作品的要求不定得太高或过于精细,对孩子们来说大特征大外型能抓住就算很成功了,给予表扬。 (三) 结果(分钟) 1.  作业评述: 展示作品,自我评价:制作是否细致,用了什么方法进行装饰,特别之处,他是怎么想的(提问学生本人)。最后让学生上台表演,用自己的制作表演一个故事。 2.   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折﹑剪﹑画﹑粘贴的方法制作可爱的旋转小动画,运用点﹑线﹑面﹑色装饰美化。在欣赏和评述中也感受到旋转动画的美,制作过程中体会到设计制作的愉悦和与人交往的乐趣。 3.  课后拓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科学现象带来的美,感受快速转动产生的图像重叠现象,欣赏到了有趣的“动感画面”,回家我们再思考还有哪些由于快速移动带来的视觉暂留的现象?人们是怎样利用它们,创造出美的形象? 第7课 哈哈镜 笑哈哈 教具准备:学生:彩笔、图画纸           教师:多媒体课件、电脑图片、实物教具 教学目的:·巧妙利用折纸的方法制作出“会变”的画面。          ·利用这张“会变”的画来讲故事(或作游戏活动)。          ·培养学生创作意识和想象力。 教学设计: 一、        引导:       欣赏一节COCO龙带小朋友照哈哈镜的影片片段和一 些小朋友照哈哈镜的图片。 1、 提醒学生在欣赏的时候注意观察镜子里的人物与我们   平时照有什么不同。提问“你们有无照过哈哈镜?跟这些图里的有无不同?” 2、 请同学把观察到镜里倒镜的形象特征描述出来。看谁讲得最好。 3、用实物教具现场变一下给同学们看,边变边讲故事。 二、         设计制作 1、示范一下折法,展示实物作品,对比不同折法,提问“大 家思考还有什么不同的折法?怎样装饰画面更好看?” 2、用折纸添画的办法,做出一张会变化的画。 3、学生制作,老师辅导,提醒同学们不同的折法可以带来不同的变化效果。 4、在添画的时候注意多发挥想象,可以用一个小故事作为 主题进行创作。 三、欣赏评述 让同学到讲台表演,把画变一下给同学们欣赏,给自己作的画编一个小故事,比一比看谁的故事最有趣,谁的画变得最神奇。 ①拿出已经做好的画,讲出它的故事。例如老师所做的两张。一张是一个娃娃的脸,她说她今天去钓鱼了,那么老师问她鱼在哪?她张开嘴巴笑嘻嘻,噢!鱼在她嘴里了。另一张是一个贪吃的小胖妞,吃太多了会怎样呢?啊?把纸拉开,变胖了! ②除了跟实际生活有联系的故事外,你也可以编一个神奇的想象故事。但注意故事要有一定的意义。 ③每组选出几个最踊跃的小朋友带头,最好能带动其它小朋友,让大家都有表演的机会,表演得最好的以小奖品鼓励,不是太好但勇于尝试的也尽量给予一些鼓励夸奖他。 教学后记: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属于设计应用,让学生用折纸添画的方法表现变形夸张的人物和动物。本课第一次接触人物画,所以不强调人物五官的画法或人体比例,只引导学生运用基本形的组合和点、线、色的表现便可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效果良好。 第8课 我 爱 我 家 教学目的:通过对家庭成员的人物绘画,向学生传授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造型技能。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尊敬长辈、团结和睦的美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如何表现出家庭和谐的气氛。 教学难点:如何生动、形象地刻画人物性格特征。 课前准备:1、每个学生准备一张或多全家福的照片、水彩笔、铅笔等。             2、收集有关图片、作品、歌曲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让爱住我家》的音乐,提问:你们联想到什么? 二、讲新课: 1、老师出示全家福的照片,把自己的家庭成员介绍给学生认识,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形象,特别是他们的表情,并告诉学生一家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在做什么,气氛怎么样,总结出照片上反映了全家人的幸福生活,自己很爱家里人,同时说明为什么爱他们,提问:你们爱自己的家里人吗?为什么爱他们? 2、 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给其他同学认识,概括他们外貌特征,并说说自己爱家人的原因。 3、让学生回忆一家人聚在一起经常做什么事情,如吃饭、旅游、逛街购物、过生日会等,当时的情景是怎么样的?他们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4、欣赏图片、学生作品等拓展学生的思维。 5、  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家庭成员画下来,画下自己觉得最开心的一幕,让大家相互分享每个家庭幸福和睦的生活,作业中充分体现这一主题。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播放突出家庭温馨气氛的背景音乐)。 四、组织作品展览,学生相互交流体会,自我评价,教师总结, 五、教师出示几个简易的相框,告诉学生可以课后可继续装饰作品。 教学后记 第9课 快 餐 美 食 店 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橡皮泥的搓、捏、压等基本制作技法;能根据自已的想象大胆制作出各种各样的食物,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制作过程中与同学互相合作;初步了解我国的饮食文化。 教学重点:了解食品的种类,橡皮泥的基本制作技法。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思维,使学生制作出丰富多样的食物。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录像、美食图片、各种颜色的橡皮泥。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吃什么样的食品?鼓励学生说出自已曾吃过的各种各样的食品。(学生回答:蛋糕、鸡腿、汉堡包……)教师总结:食品的种类是丰富多样的,今天我们自已来当回小厨师,做几款自已喜爱的美食。 二、         讲授新课: 1、介绍地方饮食文化: 教师一边播放录像一边讲解,在我国、国外,不同的地方有不同风味的食品,它们的特色风格都各不相同,如天津狗不理包子、北京灌汤小笼包、烧卖、东北水饺、国外的汉堡包、蛋糕、薯条……各种不同风格的食品。 2、总结食品的几种类型: 中餐类:面食、粥米、凉拌类、清炒烹炸…… 西餐类:蛋糕、西饼…… 3、提问学生:怎样制作这些精美的食品?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怎样制作。并让个别学生上讲台示范制作过程,其他的学生指出要修改的地方。 4、教师示范制作橡皮泥食品的基本技法: 搓长条:把小团橡皮泥在手心来回搓,把它搓成长条状。 搓圆球:把小团橡皮泥放在手心,两个手掌夹住不停转动。 压圆饼:把搓好的圆球的从中间对压,再在四周用力均匀地捏好,直至成饼状。 让学生说说自已想做些什么样的食品,一起交流各自的想法,对有独到见解的构思给予一定的鼓励。 三、布置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制作2~3种自已较喜爱的快餐美食,和其他同学的美食组合成美味的快餐,并摆放在不同的碟子里。 四、讲评: 把各种不同风格的学生作业摆在一起,大家互评互议,再一起“品尝”美食。 五、教学后记: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泥塑的基本技能,并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通过美食欣赏和造型活动,了解一些中外美食文化,探究喜欢吃的食物,知道美食与健康成长的关系,感受父母的爱。 学生通过学习能塑造自己喜欢的“食物”。教学效果良好。 第10课生肖动物大聚会 教学目标: 1、了解十二生肖的传说。 2、认知不同动物不同的外形和习性特点。 3、运用点、线、面的要素进行组够、添加自己喜欢的生肖动物。 4、通过讨论、评价的方式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能抓住生肖动物的特点,概括表现。 教学难点:能用多种手法表现生肖动物的外形、花纹、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课前,请同学们听一个小故事。 2、播放录音:十二生肖的故事。 3、故事听完了,请同学们回答两个问题:故事里讲了哪些小动物的故事?这些小动物一起参加什么聚会? 引入课题:“生肖动物大聚会”,并将课题字样贴在黑板 二、学习 1、给生肖排序 现在,我们再给十二生肖按次序的先后排队,请知道这个顺序的同学一起大声说出来! 牛(头上有一对角,身躯较大,鼻孔大。常见有黄牛,水牛,奶牛。) 虎(有很尖利的虎牙,身躯较大,有浓密皮毛,程黄色,上面有黑色条纹,额头有类“王”字条纹。书食肉动物,性格凶猛暴躁。) 兔(长耳朵,三半豁嘴前腿短,后腿长,尾巴短,皮毛常见有白色、黑色,瞳孔有黑色或红色。爱吃胡萝卜、青菜。) 龙(中华民族的图腾,传说中的动物。传说中的龙是多种动物的组合,马或狮的头,鹿的角,蛇的身体,鱼的鳞片,鹰的爪。) 蛇(爬行动物,没有四肢,靠身体的鳞片和地面摩擦行进,身体细长灵活,上面有不同花纹作保护色或用来迷惑猎物,舌头分叉,非常敏感。) 马身躯较大,头部,颈后。。。。。。 3、将游戏与绘画结合 老师:现在我们的十二生肖要和大家作个游戏。 规则:四人一组,每一组画一种动物,可以按照提供的图片画,也可以发挥想象,小组讨论绘画。看哪个组能在最短时间里最快最好地抓住生肖的特征。 要求:动物外形特点突出; 点、线、面组织合理; 色彩美观,形式多样。 三、学生分组操作,老师随堂辅导。 第11课可 爱 的 小 虫 教学思路:     小虫是低年级学生常常注意的动物,他们对小虫的活动充满很强的好奇和兴趣。充分把握和利用学生这一兴趣点。通过观看有关昆虫的小影片课件,自然的引导学生观察小虫的外形、色彩等的形体特点,了解一些常见昆虫的名称、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展开积极的讨论和思考,始终保持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更强的探索学习兴趣和爱护动物的情感。有了一定的情景感受和情感基础,再过渡到泥塑学习的环节,训练学生用橡皮泥做出不同的昆虫泥塑作品,尝试做泥塑过程中的捏、压、揉、粘、卷等技能,尽情体会玩泥巴这种艺术活动的无穷乐趣。最后通过相互欣赏作品谈感受,提高自己的认识和表现水平。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常见昆虫的外形、色彩、名称、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2.尝试用泥做不同昆虫的泥塑作品,训练做泥塑过程中的捏、压、揉、粘、卷等技能。 3.激发学生更强的探索学习兴趣和爱护动物的情感。 重    点:尝试用泥做不同昆虫的泥塑作品。 难    点:学生评价时描述的多角度。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教师手拿一只蜻蜓模型玩具,在教室里“飞”一圈。 师:在大自然里,只要你留意观察,你就会发现许许多多美丽的小虫。他们有的在空中轻舞飞扬,有的在草丛中悠闲的散步;有的在地洞里忙着搬家,有的却在树叶上沐浴阳光……下面老师就带领同学们走进奇妙的昆虫世界,去看看多姿多彩的小昆虫。 2. 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观看有关昆虫的影片。教师扳书课题。 二、感受 师:你们看了这些美丽的昆虫,你最喜欢那一种昆虫?为什么喜欢呢? 1.学生分别描述一下自己喜欢的昆虫,并说一说喜欢的原因。 2.教师归纳板书:形状、颜色、习性。让学生明白了解的要点。 师:老师这里有很多昆虫,它们马上就要来到你们中间了。请你们互相说一说这种昆虫,讨论完后每组选一名同学来介绍它。 3.教师发给每组学生昆虫的模型或玩具,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来介绍这种昆虫?选一位同学来介绍。 4.      学生介绍完那一种昆虫,教师就在实物投影仪上就出现这一种昆虫形象(橡皮泥塑作品)。请学生看是用什么做成的。 三、表现: 师:这里有一些橡皮泥,我也想来试一试。 1.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做2只昆虫。一边做一边讲故事情节。 师师:捏一块泥巴揉一揉,揉成细条放一边。粘上两个小泥球就成小眼睛,好象还看着我们笑嘻嘻呢。再搓出两个大两个小的泥球,压成圆块成翅膀,粘上花纹更美丽,蝴蝶夸我真能行…… 2、学生分小组进行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师给每组学生发一两片树叶,让学生将“昆虫”摆放在树叶上。) 四、四、评价:     师:  师: 同学们做出了这么多漂亮的小昆虫,你们看,它们正在开联欢会呢。去欣赏一下,他们是谁?美在哪里? 1.将学生的作品摆放在展台上,学生分组欣赏参观。 2.教师随便拿一只“昆虫”放在投影仪上,同学们说一说哪些地方好看。作者自己说一说学会了什么? 师:  这节课你们收获很大,你将如何处理你的小昆虫呢?是送给好朋友,还是放在家作小摆设,或就扔掉呢? 3.引导学生将作品保管好。 第12课  节日的小彩旗 教学目的: 一、教养方面:感受对称与不对称的美感形式,掌握“撕、剪、粘、贴”技能。 二、教育方面: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学会与人合作、共享成果。 三、发展方面:在“摆、拼”活动中,发展设计思维。 教学重点:小彩旗“形与色”的设计与剪裁制作。 教学难点:旗面色彩对比的搭配,运用对称与不对称的形式装饰旗面。 教学准备:制作范例,彩纸、剪刀、胶棒 教学过程: 一、启动主体 播放课件,欣赏不同的彩旗,增加对彩旗的认识 二、尝试与感觉 1. 摸一摸:感觉不同纸材(软、硬、粗糙、光滑------)。 2. 看一看:色彩与挂历纸有什么不同?(单一色彩、丰富色彩。) 3. 撕一撕:哪些纸可以撕?(随意撕一个大的基本形,感觉直线撕、弧线撕、对折撕。) 4. 剪一剪:哪些纸可以剪?(随意剪一个对称的具象形,感觉对称的折剪法。) 5. 比一比:剪与撕的效果。(撕:风格粗犷、自然、生动;剪:边缘光滑、细腻、生动。) 三、发挥主体 1、出示基本形,师示范几种在基本形上加以变化,要学生自己尝试剪一剪。 2、示范制作步骤,要学生摆一摆什么颜色搭配最好看。装饰什么图案? 3、  学生学会做一做:运用“剪、折、粘、贴”的制作技能;运用对称与不对称的设计方法。 三、发展主体 1、运用一连串的小彩旗装扮教室,感受“节日庆典”的气氛。 2、评一评:选出我最喜欢的一面小彩旗进行自评:外形美、色彩美、装饰美;运用点、线、面、色和对称、不对称的审美原则。 教学总结:小节本节课学习情况。 第13课 有趣的吊饰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有趣的吊饰的设计制作,让学生在想一想、画一画,做—做中进行制作活动;使学生在动脑与动手中进行学习活动,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收集资料,并用简单的语言介绍展示自己的资料;在制作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总结方法,使学生更深刻的掌握制作方法,激发了学生的设计制作热情。 通过拼贴游戏的方法简化复杂的造型过程,让低年级的学生能更好地进行造型设计。组织学生“物以致用”美化教室,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 二、教学目的:   1、用彩色纸材,采用画、撕、折、剪、拼贴等方法进行平面造型练习。     2、通过动手与动脑结合,想一想、画一画、做一做的方法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3、举行用吊饰美化教室的活动,使得“物以致用”同时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三、重难点:     1、重点:运用画、撕、折、剪、拼贴等方法进行平面造型设计制作。     2、难点:组织学生用吊饰美化教室,激发学生美化生活。 四、教学用具:         教师:民间饰物及其图片、彩色纸、剪刀,胶水。         学生:画笔、彩色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设计: 内容 途径 时间 目的 欣赏 1、教师出示民间饰物及其图片。 2、学生介绍展示收集的民间饰物资料。 10分钟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启发学生设计思路。 设计制作 1、引导学生制作并请学生总结方法。 2、可用不同的方法制作,并请学生作方法介绍。 20分钟 陪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启发学生有创新设计思维,使学生掌握各种制作方法。 美化教室 分小组,分小组地进行,并评讲布置效果。 10分钟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用直观有趣的民间饰物激发学习乐趣。 1、请学生欣赏民间饰物和图片,引入本课。 2,请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民间饰物资料,并用简短的语言作介绍。重点介绍造型和色彩。 3、教师小结学生的介绍并总结民间饰物;造型夸张、简洁、色彩鲜艳。 (二)进入新课:用组合拼贴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设计制作。 1、教师表扬资料展示充分的学生,并鼓励学生设计夸张简洁的造型 2,教师以一小动物的造型为例,提例一些简单图形,请学生根据写实造型设计夸张见解的造型(见板书) 3、请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设计制作造型,并说一说制作的过程,教师一边完善、总结制作方法: 1)构思形象 2)用画、剪、折、撕等方法得到基本图形。 3)组合拼贴造型。 (三)学生设计制作:鼓励学生开展思路设计各种造型的作品,贴成一串,成小吊饰。教师随机展示学生作品以激发学生制作的热情。 (四)进行美化教室的活动 1、组织学生分小组布置美化分配的场地,要求小组协作。 2、学生评价所布置效果,教师小结,评出优胜组 (五)延伸教育: 以对教室的美化为例,启发鼓励学生观察自己的周边环境,“物以致用”设计制作装饰品去美化生活。 第14课 多变的纸拉花 一、教材分析 本课由剪、撕、拉、贴为主的综合课。用各种纸片分别剪出各种形态的拉花,突出形态的特点。 学生以前学习过剪纸、折纸,所以一般都能通过自己的意图来剪。学生如果能够抓住形态特点,即是本课的重点。本课的剪拉方法较为简单,难度不大,可以留给学生的想象和表现空间却很大,是剪拉与玩乐融为一体的学习课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愉悦和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让全体学生有兴趣地参与剪、撕、拉等游戏活动,掌握剪纸拉花的方法,并能运用此方法剪出自己喜爱的拉花。 2、学会把握剪拉花的形状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体验学习过程中的剪纸、拉花、游戏、表演的情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剪纸拉花的方法,抓住表现对象特点。 难点:纸拉花特点的表现与装饰。 解决难点的方法: 1、教师展示有创意的剪纸方法,并示范讲述。 2、鼓励与知道自己阅读、学会剪纸拉花的不同方法。 3、教师的启迪与引导。 四、 课前准备: 1、可供学生选择的各种新纸材料。 2、 剪刀、花边刀、胶水、装订机等。 3、 学生的多个预备纸拉花作业。 4、 简单的媒体课件或图片。 五、作业要求: 每位学生用纸片进行剪拉对象,再运用这种方法剪出自己的拉花形象,并且完成其中几个纸拉花,把它们展示出来进行玩游戏。 六、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设计建立在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从学生自己意图剪拉,到发现探究问题的讨论,再到寻求解决的方法,创造剪拉出自己喜爱的表现对象,均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不断地发现。不断地交流,寻找规律,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为了便于学生讨论和活动的开展,可将课桌摆成四个圆圈,学生分四组围坐在周围。客气应制作CAI课件,它既能将各种拉花的形状展现在学生面前,又能直观地分析拉花。 七、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  激趣导入——自学方法——观察分析——指导实践——创新探索——交流评论——游戏活动。 2、  激趣导入这一过程中,教师快速、简单剪拉出一件不同的拉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学生看书上的剪拉示范图,自学剪拉方法,试剪出简单的拉花外形。 3、  让学生说一说老师是怎样剪拉花的,教师帮助学生启发、回忆关键部分。 4、  教师小结,引出课题并板书“多变的纸拉花”。 (二)、课题展开 1、引导与启发。 同学们都见过了日常中的有哪些纸拉花形状,今天老师带了几件纸拉花给同学们参考,同学们想不想看?展示可见,让学生观赏。 2、欣赏与评述。 展示课件内容,欣赏收集到的多种国内外纸拉花的作品图片,并请几位学生找一找课件中的纸拉花作品图片与课本中的哪些作品一样。说一说,你看了这些拉花后有什么感受?你知道这样纸拉花作品是怎样剪出来的吗? 3、操作与示范。 教师直观示范,边折、剪边讲述。对学生不容易理解部分要重点提示和注意。同时,指导学生结合教材图片,寻找规律:折剪纸拉花最要的是把握好层次,花边、装饰的大致比例关系。 请一位学生上台,示范纸拉花折剪要点给其他小朋友看。教师一边辅助,指出要记住的重点和难点。并引入和展示课件中的的制作步骤:看一看,想一想。学一学,折一折,剪一剪,再装饰画一画,拉一拉,玩一玩。 观看课件中其他同学折剪的纸拉花过程,要求运用不同的新纸,既可以色彩搭配,还可以进行细部装饰造型,并提醒学生折好的拉花要拉得出来,可以连起来,这样就和同桌一起玩一玩。要注意保持环境卫生。 4、作业与要求。 运用这种折、剪、拉的方法,自己折出拉花形象,并且完成其中一个拉花的装饰,把大家制作的拉花连在一起玩游戏。 5、辅导与体验。 播放音乐,教师巡视、辅助学生折、剪、拉过程出现的问题,提醒学生剪纸拉花的方法,并掌握时间。对于折、剪、拉速度较快的,表现能力较强的学生,引导其丰富自己的作业内容,并可以自由组合玩一玩剪好的拉花,或者帮一帮动作较慢的同学共同完成作业。 (三)评价展示 1、请几位折、剪、拉花造型比较好的学生上台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其作业让其他同学看一看、评一评。自己评,互相评。并请“小评委”为做得较好的拉花的小朋友发小红花。 2、播放节日音乐,教师引导学生边听音乐边用自己折剪好的拉花表演和游戏,也可以每一小组派一、二名代表上台,并模仿节日表演动作进行表演。 3、教师对本可学习内容作简要点评。 四、课堂拓展 我们知道了本节课的折、剪、拉方法。只要我们多留意周围的日常生活,动一动你的小脑筋,动一动你的小手,本领也会越来越大,能够思考折、剪、拉出更多更好的纸拉花来。 第十五课  漂亮的小彩灯 教学目标: 一、教养方面:让学生知道用各种方造型,理解彩灯的审美性和实用性。 二、教育方面:体难彩灯增添节日气氛的情趣,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发展方面: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纸材的选择,彩灯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难点:镂空的技能;从平面到立体的设计过程;对称的折剪法和留出粘贴接口。 教学准备:各类型彩灯图片、纸材等,挂灯的绳子,彩色水彩笔、胶水、剪刀。 教学过程: 一、启动主体: 1、创设问题情境:如何让一张平面的纸站立起来? 2、小组互相介绍:汇报尝试结果。 3、创设问题情境:老师把小灯光放进圆纸筒内(不透光)问:如何让纸筒透出亮光? 4、小组研究:可以看课本后讨论一下,互相提出解决方法,互相启发。 5、尝试验证:每组选一张纸,选一个好的方法进行镂空设计和制作,体会“剪切不仅可以改变纸材的外形,也可以与折叠结合,产生对称式剪裁”,能设计出具有对称美的彩灯。 6、揭示课题:漂亮的小彩灯 二、发挥主体 1、激发直觉:你喜欢走马灯还是民间瓜灯?为什么?你能说出走马灯由哪几部分组合而成?各部分有哪些形状吗? 2、感知和体验:宫灯给你什么感觉?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 3、探究彩灯的审美情趣:吉祥图案、鲜艳色彩、实用性。 三、发展主体: 1、交流:把自己带回来的彩灯与同学交流,互相启发,体会分享的快乐。 2、构思:选什么材料?怎样折剪才能设计出独特的外形? 3、添加:添加些什么形状可使彩灯外形产生变化? 4、镂空:怎样进行图案设计与镂空,能产生节奏感或对称美? 5、装饰:色彩怎样搭配,点线、面如体表现才好看? 四、评价建议:1、先小组评选,再集体交流2、展示作品,学生互评。 第16课指偶真好玩 教材类型:造型 表现 课时: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设置情境,使学生从有趣的指偶故事表演中,体验到设计活动的乐趣。     2、学生积极探索指偶的绘制,并能借助指偶充分表现爱好与情感。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能乐于表现个性。 教学重点: 1、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拓展学生的丰富想象,使学生能积极地投入设计制作表演活动。 2、通过学习,学生乐于借助指偶表达自己的情感、爱好。 教学难点: 1、使学生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 2、引导学生把联想与制作设计完美结合。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设置情境,激发兴趣与联想。 趣味指偶表演的寓言故事,配上乐曲,但不配词,让学生自编故事情节,并描述故事。 提问:这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谁愿意讲给大家听? 学生描述情节,鼓励对画面仔细观察想象的孩子,鼓励学生对画面提出质疑并相互讨论。 2、讲授新课: (1)设疑问“你们知道,画面中这些好玩的指偶是怎样做的吗?它们有哪些有趣的特点?” 学生分小组讨论,发表意见,并作出本小组的讨论草稿,有不同意见和不同想法的进行当场实践,各小组不断比较改进设计方法,共同参与探讨指偶的基本制作方法。教师指导鼓励大胆设计和有创新思路的学生。 (2)设疑问“大家知道了指偶是怎么做的,怎样让的指偶变得更好玩有趣?”                                                                                                                                                                                  学生再次分小组讨论,给予孩子更多的联想空间,在充满激情的气氛中学生能无拘无束的议论设计心中想要的指偶。教师从指偶的形状、色彩、表情等方面充分启发学生思考。 (3)提出疑问“你们联想的指偶可真不错,你们能做出来吗?能让这好玩的指偶表演有趣节目吗?” 学生根据联想的指偶设计,根据自己的意愿,可以是分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是自己寻找合作的伙伴、可以是独立完成,创编故事情节。 (4)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学生作业不规定内容,由学生自由组合选择,完成创编的内容,教师对学生有疑问的地方给予指导。 (5)学生表演:学生表现,师生共评。 学生把完成的作品,摆上讲台,采用自己乐于方式描述作品。对作品有创意,表述生动有趣的学生给予肯定,并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使其兴趣更高涨。 第17课 我心中的太阳 教学目标: 1、运用线条、色彩表现自己的想象—我的太阳,激发学生大胆想象、涂画兴趣。     2、学习简单表述作品形、色与意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自我评价能力。     3、以喜欢动手涂画为宗旨,激发学生作画兴趣。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请家长说说“我的太阳”,给家长说说“我的太阳”。     舞曲“种太阳”光碟。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歌表演“种太阳”。(情景创设,激发想象)。 播放VCD影碟,教师带领学生边唱边舞,进入愉快的课堂学习之中。师:“小朋友跟老师一起边跳边想歌曲中说些什么?(唱跳两段)。 2、  师:“请小朋友说一说,歌曲中说些什么?”,提请2—3名学生讲述。 3、  教师概括学生表述内容,点题:“小朋友,假如让你种太阳,你想有一个什么样的太阳?                板书:  我心中的太阳 二、新授 1、师:分四人小组各自说说“我(自己)的太阳”。(约3分钟交流讨论,激发想象)。 2、师:“请四人小组的代表说说‘我的太阳’”。提请3位同学讲述。 3、师:“听了小朋友说的‘我的太阳’,各自不同,很有想象力、很有趣。那么,现在请小朋友把自己想象中的太阳画出来。” 4、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作画。个别指导绘画要领:图画大些,不宜太小,用色大胆。 5、  学生完成作业后自己将作业贴在黑板上,相互欣赏、激励。 6、  简单自我评价。教师抽取有代表性的3—5幅作业,通过实物投影放大观赏。师:“请XX同学说说自己的太阳”。教师在学生表述过程中从绘画作业的形、色、意方面因势利导,如:为什么用这种颜色?为什么是这种形状?这些图画表示什么?等等。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表述适时运用优美的语言给予概括,感染鼓励学生。 三、小结:        师:还有许多小朋友的“太阳”画的都很有趣,没有来得急讲给同学们听,下课后互相说说。回家让爸爸妈妈看看,问他们看懂了吗?讲给他们听听。 第18课 月亮的故事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教学将借助有关月亮的传说、故事、童谣、歌曲等,引发学生对月亮的无尽遐想,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创作,尽情表现《月亮的故事》。具体教学环节是: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启发构思、欣赏感受;自主表现、合作表现;交流评述、综合评价。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形、色知识进行自由的、无拘束的表现。 2.激发学生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激励学生成为探索太空的有志者。 教学难点: 激活学生的想象力,画出人和月亮之间的关系、有趣的故事,创作生动活泼的画面。 解决难点的措施: 创设情境,讲月亮的故事,读童谣,看录像,听歌曲,欣赏有关美术作品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看录像,听音乐,创设情境观月亮。 2.讲故事,念童谣,激情涌动想月亮。 二、揭示课题,看课本 读一读:月亮是地球的好朋友、地球的卫星。 月儿在云朵里穿行,她有很多美丽的故事,我们也来说说,好吗? 三、启发构思 调动学生的记忆、想象,分小组议论、交流关于月亮的故事、传说、儿歌、人类登月等。还可让学生上台讲讲人类与月亮之间的关系等。 四、欣赏感受 借助教材中的图片及学生作品,开阔学生的创作思路。同时教师渗透构图、形、色知识教育。 五、创作表现 创作形式:自主方式、合作方式。 可以个人尽情宣泄情感,表现出人和月亮之间的美好关系。也可以几人合作画一幅《月亮的故事》。可采用拟人手法进行表现。 表现方法:可绘画,可剪贴,可手工制作等。 作业要求:发挥想象,大胆表现《月亮的故事》。 六、教与学的评价 从教学目标、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等方面作综合评价。 采用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交流创作感受,评价作业效果。 评价活动还穿插在学生的创作过程中,以激发学生的表现热情。 七、总结回顾 我学会了什么:我能凭想象画一个美丽的月亮。 我能与同学合作画出《月亮的故事》。 第19课雪 孩子 一、教材分析: 1、《雪孩子》是拟人化色彩的童话故事课题,适合低年级,但是,南方出生的孩子,对雪大都没有亲身的经历和体验,印象不深刻,感性认知较模糊,因此需要提供感性认知的材料,提高学生对雪的认知水平。 2、在学生对北方冬季雪的认知体验的基础上,创设情景,以教师引导学生观看雪景,引入主题《雪孩子》舍己救人的感人故事,激发孩子学习《雪孩子》的感人精神,让雪孩子的美好形象深印于孩子心灵,进而激发学生的绘画创作灵感和进行美术造型表现的兴趣和灵感。 二、基本理念 1、通过《雪孩子》舍己救人的感人故事和艺术形象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引导学生在雪孩子的故事情景中感受和体验雪的特性,以及雪孩子由来和艺术形象等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环境、热爱他人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2、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在情景中体验、探索、发现和创造,并通过多维的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互动为主体,借助电教多媒体等手段进行启发、探究等直观教学,让学生全程体验美丽的雪景世界。 学习方法 情景中体验感受美,合作绘画中体验创造美,评价中回味美,师生互动中享受美。 四、设计构想 根据南方深圳沿海移民城市的学生对雪的认知参差不齐的特点,采取情景教学,尝试全程体验的师生互动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促进和发展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五、目标任务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认识雪的特性,体会用不同的绘画造型艺术手段表现“雪”和“雪孩子”的形象,并能用不同的绘画语言创造美丽的雪景世界。 2、过程与方法:结合季节教育,围绕“雪孩子”的故事,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与教学的设计,展开美术教育活动,以小组合作师生互动为主体,运用多种绘画造型工具和语言,尝试实践创作,体验创作活动的乐趣,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操作能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学习态度。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雪孩子”舍己救人的感人故事,认识雪的特性,并通过与人合作学习,激发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培养大胆想象、敢于创新描绘美丽的雪景世界的情感。 六、重点突破 体验和认识雪和雪孩子的特性及造型。 七、难点突破 “雪”及“雪孩子”的造型和消失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八、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沿海版教材第1册、彩笔、水粉颜料、彩色卡纸、大张图画纸、剪刀、有关图片和网络课件资源、磁贴、奖品。 2、学具准备:沿海版教材第1册、彩笔、彩色卡纸、剪刀、收集有关资料等。 3、课前准备:学生了解有关雪的知识。 九、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认知体验 (1)屏示:动画片“雪景”,引入主题 教师启谈:寒冷的冬夜,当你进入了甜美的梦乡时,冬姑娘悄悄地提着花篮向人间撒下了洁白的雪花。清晨打开门窗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 屏示:动画片“下雪效果”, (2)屏示:图音并茂的《雪孩子》童话故事; (3)屏展:小组讨论议题; *雪是怎样形成的?雪的形状、颜色是怎样的? *雪孩子是怎样来的?*雪孩子形状、颜色是怎样的? *雪孩子为什么不见了? *你喜欢雪孩子吗?为什么? (3)学生分小组自由讨论以上论题 (二)师生互动、深入体验 1、师引生表述“雪”的特点 (“雪”是银白色的,在阳光下会闪闪发光,形状有粒状的、片状的、六角形的等等,落到地上、房子上、树上是一层层的,落到脸上冰冰的、凉凉的、冷冷的,放在手里很快会融化,踩到厚厚的雪上有时会发出咯吱的声响,雪还可以团成球状,小雪球放到雪地上能越滚越大….) “雪”还可以用来堆雪人、玩雪雕、制作各种艺术品。如:在我国的东北哈尔滨市每逢冬季就举办大型的冰雕艺术展览,冰雕艺术品种、形状琳琅满目、丰富多彩,吸引了中外无数的游客。 2、师引生表述“雪孩子”的由来; 3、师引生议论:“雪孩子”为什么不见了? *生自由表述,发表见解; *师:你们想不想听一听智慧老人的声音? *电脑播放“智慧老人”的录音 4、师引生议论:你喜欢雪孩子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感受和体会。 5、了解“雪”与“雪孩子”的结构形状; (1)、屏示:“雪”与“雪孩子”结构图片 师生议论“雪”与“雪孩子”的结构形状 (2)、学生拼拼、摆摆、画画 2名学生上台在投影仪上用自己喜欢的绘画语言工具为“小雪花”、“雪孩子”造型设计。 6、师引生创作:现在冬天又来了,在银白色雪的世界里,我们又可以与小雪人一起玩了,那么,我们分工合作,创作一幅 “美丽的雪景世界”,和小雪人一起快乐地玩,快乐地唱,快乐地跳吧! (三)实践作业、创作体验 1、学生分组合作画“美丽的雪景世界” 2、每组选代表上黑板合作画“美丽的雪景世界” 3、屏示:作业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色彩画、剪、贴等方法,大胆创作“美丽的雪景世界”; (2)与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完成作品; (3)画出自己对“雪”的认识、感想和希望; (4)对“雪”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5)能大胆创作,画出生动有趣的“美丽的雪景世界” 4、播放情景音乐,学生进入创作 (1)播放《小雪花》或《雪孩子》音乐; (2)师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创作兴趣; (3)电脑屏示:《小雪花》动画背景 5、教师巡视指导并进行个别针对性的记忆和想象。 (四)作品展示、享受体验 1、学生小组展示作品,简谈创作体会; 2、小组交叉参观交流,互相评价作品; 3、评选:(1)演说“棒棒军”; (2)兴趣“棒棒军”; (3)色彩“棒棒军”; (4)创意“棒棒军”; (5)“雪孩子”勇士“棒棒军”; 4、邀请观众、领导、嘉宾为获奖“棒棒军”颁奖; 5、获奖“棒棒军”授奖 (五)携手激励、回味体验 师引学生总结全课,谈谈自己的收获或感受, 回味教学中的全程实践体验,引出:    (1)大自然中的四季都是十分美好的,冬天虽然寒冷,但却能锻炼我们不怕严寒的精神,雪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保护庄稼,杀死病菌,滑雪,堆雪人,打雪仗,玩冰雕等…….因此,我们要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2)从故事中,我们懂得了团结友爱,智慧勇敢,关心自然、关心环境、关心他人的精神。 (六)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师提议:我们重新做个 "雪孩子"吧!(放的音乐)教师,师生在一种欢快的音乐声中按节拍舞蹈,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强化体验) 第20课 遥远的星空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的星空知识。 2. 会用画(或制作)出的各种星球、星星装饰环境。 3.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认识星球,想象表现它们。 教学难点:    对遥远星空的认识、理解。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播放一段有关宇宙、太空的小电影。(或图片) 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段小故事发生在哪里吗?(太空……) 你们还知道宇宙中有什么吗?(太阳、月亮……) 2、对了,在太空中有数不清的星球。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我们便会看到天空中有无数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它们那么小,小朋友,你们知道那是为什么吗? (因为它们离我们太远了……) 3、对,它们离我们确实非常遥远,今天我们就来表现遥远的星空。 4、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认识、了解星球形状。 A、小朋友,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课件出示地球图片) B、其实,宇宙中的星球都是圆球体的,它们在太空中按照自己的轨道有规律地运行。(课件显现宇宙中星球运行图) C、根据课件图让学生认识地球、月亮、太阳、木星、海王星、火星……等星球在太空中的位置、形状及运行轨迹。 2、 启发联想: A、小朋友,你们知道地球上有什么吗? (山、海、河流、陆地……)出示地球仪,简介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含义,不同的线条代表不同的含义。 B、宇宙中有数不清的星球,我们用肉眼是看不清它们的,小朋友,我们现在来想象一下,在你的心中,太空中的星球会是什么样的呢?(指导学生讨论、谈自己的看法。) 3、   如何表现: A、  出示一气球,假如这是我们的星球。 B、  画上我们心中想象的花纹。 C、 课件出示范品,指导学生欣赏各种漂亮的星球。 4、 星空的点缀: A、我们的星球这么美,如果再配上一闪一闪的小星星那就更美了。(教师随即剪出几种不同形状的小星星) B、课件欣赏有各种星球及闪闪星星的太空图。 5、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可分成几人一小组共同完成,有的画星球、有的剪各种星星。 三、游戏表演: 全班同学一起用自己的作品作道具,和老师一同根据歌曲《闪烁的小星星》的节奏来表演。(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空放光明,好象许多小眼睛……) 四、作业评价: 1、各小组相互欣赏各组的作业,以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 2、 共同评选出哪一组的作业最有创意。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