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第九册美术第二十二课“秋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秋林教学,秋林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线描写生能力和对水分的控制能力,并掌握初步的调色方法。2.提高学生对秋林色彩的观察、感受能力,秋林使学生初步认识色彩的丰富性。3.布置学生观察秋林的特点;4.布置学生带好白纸、硬笔、水彩画具。
四、教学程序
(一)复习引题
1.教师贴出线描淡彩画《静物》的优秀作业,提问复习线描淡彩画的方法步骤。
2.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用线描淡彩描画秋林。(板书课题)
(二)分析画法
1.抓住“秋林”的颜色特点,体现出“秋”字。
(1)回顾第七册所学古诗《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描 写了秋天枫林的颜色。
(2)学生回答自己观察的秋林是什么色彩。
(3)教师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秋林”的照片,让学生更加了解秋林的颜色变化。
2.要体现出“秋林”的“林”的特点。
让学生发言说说“林”的意义。使学生认识到要表现“林”就必须画较多的树,而且画 面要有一定的空间感。
(三)讲授示范·
1.用线条画出“秋林”的布局。
先画近处的树,再画远处的树。
先画树干,再画主枝,最后画树叶。要注意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出不同树叶的特征。
2.用淡彩体现出“秋林”的特色。
重点演示色彩的调配,比如:红加黄得橙色,红加绿色得棕红色等等。并告诉学生别把颜色调得太均匀,免得色彩变化呆板。色彩既要清淡又要富于变化。
3.指导学生看教材第24页,加深学生的理解。
(四)创作练习
1.指导学生欣赏第25页的三幅学生作品,分析它们的特点,增强学生作业的信心。
2.布置作业要求:想象画一幅秋林的线描淡彩画。
3.教师巡视并指导个别差生完成作业。
(五)展示、总结、下课。
深秋到了,树林一般是要多增添一些黄红褐色。在色彩的处理上,可允许适当强化这种感受,突出秋林的色彩特征。教材中的几幅作品就明显地夸张了秋林的色彩。但当学生面对大自然时,实际上的色彩更丰富、更复杂。这就给我们的教学提出了一个两难的问题:如果不重视客观色彩,一味地使用红黄色画树林,既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和理解色彩的魅力,也不能帮助学生掌握色彩的表现技法;另一方面,如只考虑尊重客观色彩,其结果是,学生处于完全被动地摹写色彩而无法完成好作业,且忽略了色彩的多方面的功能。教学中,在强化色彩的季节因素、情感因素的同时让学生认识色彩的丰富性,提高观察、感受色彩并运用色彩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实际指导中,就应让他们掌握调出更多色彩的方法。在调色练习中将使学生在进一步了解浓淡色的基础上,发现色彩的深浅变化和倾向性。这就是在某种色中加入另一色后,必定会使原来的色反映出加入色的深浅和色的倾向。也就能帮助学生在实际作业中画出更丰富一些的色彩,帮助他们去体味大自然的色彩美。
教材列举了三种常见叶丛的画法,初步了解这些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自己观察,画出自己的线条和色彩来。
构图方式:先用色涂染后,再适当勾画几笔线条来表现层林尽染的秋林;右页下图是取树干为主的林中局部,突出前面两棵树,再逐层推远,表达出了密林中秋风落叶的景象;右图则只取三棵簇拥在一起的红叶树,空白处自然让人联想,也不失为一种树林的表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