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版美术教案(三年级)三年级美术(上)中国优秀工艺美术作品(美术欣赏)教学目标:通过欣赏中国优秀工艺美术作品,感受到祖国传统艺术的历史悠久和伟大成就,从艺术美的熏陶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课前准备:选择有中国优秀工艺美术作品的大挂历或图版。用录像拍摄或转录有关展示中国优秀工艺美术作品的资料。教学过程:一、介绍什么是“工艺美术”。二、介绍关于青铜器和青铜艺术。三、欣赏《长信宫灯》。四、《莲鹤方壶》的欣赏。五、欣赏其他种类工艺品。美与生活、农民画(美术欣赏)岭南版美术教案(三年级)教学目标:通过欣赏本课题的图版和美术作品,感受生活与美息息相关,以及农民画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审美情趣。课前准备:收集展示日常生活用品、家居陈设等内容的大挂历图版。大幅农民画图版或用幻灯片翻拍优秀农民画的图片。教学过程:学生自由欣赏。提示:课本上的农民画中的内容你可曾见过?在日常生活用品中,哪一件最美?欣赏农民画。欣赏课本上的五组日常生活用品,体会美与生活的关系。原色和间色(色彩画)岭南版美术教案(三年级)教学目标:通过对“原色和间色”色彩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觉力,并能运用原色来混合成间色。作业要求: 认识并熟记原色、间色、色相,以及用两个不同色相的原色混合产生一个间色的知识,并作红十蓝=紫,蓝十黄=绿,黄十红=橙的混色练习各一幅,如课内未能完成,可在课外继续完成。课前准备:一、上学期色彩练习优秀作业若干幅;二、最好能选择一两幅克利、马蒂斯、毕加索等现代艺术大师的色彩作品和自然景色、生活物象的色彩照片 (挑选原色、间色相对明显的),充实欣赏和学习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出示上学期色彩练习的优秀作业,复习旧知识。从课本中的艺术作品照片和课前准备的自然景色、生活物象的色彩照片的观赏引入新课。二、提问:1、什么是原色?什么是间色?2、课本中的上图三原色运用于雕塑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3、课本中的下图三幅画各以哪些原色和间色为主画成?看了这三类色彩你可联想到生活中的什么事物?三、演示讲解原色产生间色的原理。两种不同色相的原色调合可得到另一种不同的颜色:红与黄调合得到橙色、黄与蓝调合得到绿色、红与蓝调合得到紫色。在色彩学里,称“橙、绿、紫”为间色。四、把有“亲缘”关系的色彩配置在一起会出现什么效果?把不同色相的两个原色和由他们混合成的间色配置在一起,是会得到一种和谐的色彩效果。如课本右下图克利的作品,以红黄原色和由其调合产生的间色橙重复排列在一起。使人感到具有热烈、光明、暖和的色彩效果;又如以蓝、黄原色及其调合产生的间色绿重复排列在一起,可得到春天的清新,以及安定平和的色彩效果;以红、蓝原色及其调合所得的间色紫重复排列在一起则可得到沉着、贾重的色彩感觉。有意识地启发学生从不同的原色和间色的配置所产生不同的色彩效果与生活中某些事物的色彩联系起来,加以想象,为学习“色彩的个性”、“色彩的语言”作好准备,使学生初步感觉到色彩具有无比丰富的表现力。五、学生练习。练习用两种色相不同的原色调出一种间色,以此为一组,作重复排列练习。可学习课本中克利作品的方格式重复排列法,也可用学生作品申的任意几何形透叠排列法做作业。六、讲评:重在色彩配置的和谐。复色(色彩画)岭南版美术教案(三年级)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认识产生复色的原理,并能混合出复色。使学生初步了解色彩具有丰富的艺术语言和学习运用复色以丰富画面的技能。作业要求:画一幅有多种复色的画,画的表现形式不限,可以是任意形的、格子形式的……课前准备:画一幅:原色+间色+复色的示意图。再另选一幅复色效果明显的日用品的彩照或绘画作品可表现某一类动物群的各种动态(例如课本中的学生作品:群猴图、熊猫图)。本课的记忆画以表现动物为主,可配一些有关的景物:树木、想象中的动物房子等。先以线条画出动物的形、神、态,再配上原色、间色、复色等颜色。四、学生作业:选择自己记忆中最可爱的动物,画出来。讲评:“谁画的最可爱”,师生共议。课题:难忘的旅游风光 (记忆画)岭南版美术教案(三年级)教材分析: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美丽国家,有着众多环境优美的旅游风光点。外出旅游观赏风光是儿童们感到最开心快乐的事情,每个儿童都曾或远或近地游览过祖国的美丽风光,在影视、图片、邮票上也欣赏过祖国著名的风光,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美好记忆。因此教学这一课学生是有形象基础的。本课向学生介绍了祖国四个旅游风光点的实景照片:万里长城、福建泉州开元寺古塔、广东肇庆七星岩、海南省天涯海角,加上学生的作品《乐山大佛》、《古塔留影》,足以帮助学生唤起描绘祖国风光的强烈欲望。教师还可以根据本地区的一些景点加以补充,在画风光点时常常会出现古建筑物,古建筑物的结构与装饰比较复杂,教师在启发学生作画时要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因为不少学生面对复杂的结构不知如何下笔。教师应该以简明的线条,向学生演示出古建筑的结构及画法。由于旅游点场景大风物多,教师要在构图、选景方面向学生作分析辅导。如课本上的“万里长城”,以长城为中心向上延伸,天空及两旁的树木显得次要;学生作品“乐山大佛”,突出地把大佛像画在中央,佛像身上的人起到对比突出高大佛像的作用。要引导学生善于抓住旅游地点最有特色的景物,然后添加人和物,表现出景色迷人,人被景色陶醉的难忘境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旅游风光记忆画,促进学生记忆、创作的思维能力,提高凭记忆作画的水平。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作业要求:选择一处难忘的旅游风光点,把有特色的风光画出来。课前准备:1、准备一些名胜风景挂历、幻灯片、旅游风光明信片和录像带。2、布置学生看看自己旅游留影的照片,以帮助记忆。教学过程:一、欣赏:放映风光录像带或出示风光图片,指导学生欣赏。漫谈各自旅游观感。二、讲新课:阅读课本,教师导讲,从欣赏学生作品,启发学生进行作画的构思。三、讲解画法:引导学生记忆已学过的建筑物、树木、人物动态的画法。讲解处理主次关系,先画出旅游点一处主要景色,然后添加环境物和人物。四、学生作业:1、指导起稿: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旅游体验,选择最有特色的景物,确定位置,再以简单的线条画出景物形象。主要的景物应作较精细的描写 (具体细致刻画它的形状特征)。2、完善画稿、上色:在画好主要景物后,教师可分别以几幅作品为例指导学生添加丰富画面,烘托主题的背景物和人物。最后配上几种颜色突出主体,并能表现季节特征。五、讲评:评价作业的长处短处后,教师总结指出,祖国壮美的河山,为画家喜爱的题材,常常通过描绘秀丽景色,抒发自我的爱国情思。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多作这方面的练习。课题:做一只漂亮的纸杯(制作)岭南版美术教案(三年级)教学目标:通过纸杯模型的制作,使学生学习从平面到立体的造型设计和美化装饰日用品的方法。作业要求:用硬纸设计制作一只杯子,要求美观牢固。课前准备: 1、范品、演示制法的用品。2、学生带备铅笔、小剪刀、小圆规、16开大小的白厚纸一张、水粉颜料、浆糊或胶水 (胶纸也可)。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曾制作过奖杯、头饰,学习过设计装饰立体物品的方法。今天,我们要学习用一张平面的纸制作成一件能立起来的立体日用物——漂亮的纸杯,教师出示“纸杯”范品。讲授新课:1、让学生翻开课本欣赏学生作品。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纸杯的制作步骤图。从平面的纸变成一只立体的纸杯,配上漂亮的色彩装饰图案,便成了一件既美观又实用的纸杯模型。纸杯的制作其实并不复杂,请看老师的演示。2、演示制法:先让学生观看课本第10页右下图的做法过程示意图,然后由教师在堂上演示:(1)将白板纸设计成扇形,剪下(可用圆规画)。(2)在扇形纸面上设计漂亮的图案花纹,并用颜色绘制。课本里左下图展示了四件同学设计的图案,可作参考。所设计的图案要能连接 (可参考课本左下图的两种形式的花纹,构想格式),图案可用动物、植物、花卉、几何形为资料作连续纹样,设色要鲜艳丰富,灵活地运用原色、间色和复色。三、学生作业:本课完成杯身的形状、装饰的设计制作。在白板纸上分别以9cm、3cm为半径作一同心圆,割取其半圆即成扇形,然后在上面画二方连续纹样,涂上颜色,最后粘合成杯身,余下的工作在第二节课继续完成。第二节一、检查学生用品及第一节制作杯身的情况。二、继续作业,师生共同进行:1、在白板纸上作两个直径为7一7.5cm的圆形,剪下作纸杯底板用,并在一个圆面上以6cm为直径作一圆形,在此圆的外围设计纸杯底座的图案花纹,填上颜色。2、将画上图案的圆形杯底中直径为6cm的圆挖去(与杯脚一样大),把扇形的杯身连接好,装上有纹样的杯底、贴牢,再贴杯底的第二块圆形纸板,封平即成纸杯。以上各步骤,教师的演示与学生的制作应同步,即:每演示一步骤,学生即制作实践一步。三、小结:选出较好的及有毛病的作业约10件对比讲评,总结制作及装饰经验,为学习下面的制作课打下基础。课题:笔筒 (制作)教材分析:笔筒是人们常用的文具,让学生学习以纸材设计制作笔筒造型,以提高他们的设计识和创造能力,锻炼他们的制作技能。本课的笔筒制作是组合性的。课本中的生作品展示了方形和圆形两种笔筒,较之前课的纸杯制作增加了难度。笔筒的制作是“零件”的组合,既要求学生先有整体设计,构想各个零件的大小、形状,最后把制作的各部分零件组装成一个整体模型。这样设计图要求计算和外形准确,教学时应严格要求,使学生逐步提高设计制作技能。本课重点是整体造型构思 (分别由几部组合而成)—制作—组合的三个过程。教师必须作好必要的准备,并较详尽地演示这个过程的方法。教学目标:通过纸笔筒造型的制作,培养学生的设计及精工制作的能力。作业要求:制作一个形体优美的纸笔筒。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方形或圆形的废包装盒(如牙膏包装纸盒),并拆开研究其展开的图形,领悟盒子设计成型的过程。为制作笔筒作积极的准备。2、准备好白板纸、胶水、颜色、尺、剪子及小刀等用品。3、教师备好演示用的材料及剪制好的模板。教学过程:第一节一、让学生观赏课本中的学生作品“笔筒”,指定几名学生说说笔筒的形状和功能。二、教师对课本上的学生作品作简要而又生动的介绍。逐个分析笔筒的形状及组合特点、色彩图案的美化作用。三、讲解设计制作方法:制作笔筒前首先考虑要制作的整体形状及辅助部分的功能等。可先画出整体造型设计草图,参考课本右下的制作步骤图,首先按设计意图运用尺、圆规等制图工具画好平面展开图,注意方形笔筒的四个(两组相对等同)立面的设计。主体设计后,还须要设计好小的附件。(讲解时教师出示各种图样、零件,边讲边演示。)四、学生作业:根据整体设计,画各部件的展开图,按图剪折并粘合成笔筒 “零件”,待第二节组装。第二节在第一节课粘合好的“零件”上,画上装饰纹样。二、设色涂色。课本中有同一方形笔筒的两种装饰方法,可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图案并设色。设色方法有两种:其一是以两种复色色彩配置,要讲究明度的差别,形成淡雅的色彩美;其二是涂上对比强烈的原色、间色,形成鲜艳活泼的美。如以线条装饰,则要注意线的疏密粗细排列的形式美,不宜变化太多,多了会显得杂乱。三、组装粘合完成。四、讲评。作业完成后,由每个学习小组的组长选出各组的2一3个佳作,集中一起由老师评介小结。课题:纸制手提袋 (制作)岭南版美术教案(三年级)教材分析:手提袋是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的日用品,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市场的繁荣对手提袋的造型美要求更高了。用纸制作手提袋,是简易的实用工艺,再加上绘画装饰,就更美观了。制作手提袋主要分两大工序,一是折叠粘合成袋,二是美化装饰。优美的装饰,对手提袋的艺术价值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是教学的重点。教学时应鼓励学生精心设计,把手提袋制作得更漂亮。现时的手提袋图案设计形式多样、丰富多采,大致有以下的分类:(1)童趣、民间情趣类。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动画形象作装饰。(2)广告类。随着当今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购物时赠送手提袋已是常见的事情,商店及生产厂家不忘利用手提袋作广告宣传,这类用作广告的手提袋,一般都绘上设计精致的商标及产品图样,艺术性地配上精练的广告语及拼音文字。不少广告手提袋不失为形式感强的现代艺术品。(3)摄影图片类。现代的手提袋有不少选用了摄影作品作装饰图案,人们在使用手提袋时也欣赏到一幅摄影艺术作品。商业性手提袋的制作材料一般有纸质及胶质两类。在指导学生欣赏手提袋品种时,应全面向学生介绍以上三类不同的装饰图案,但在教学中要重点弓导学生学习第一类,即适合儿童特点的童趣、民间情趣类的绘制方法。教学目标:一、使学生从制作手提袋的实践中学习准确地掌握裁、折、粘等纸工制作技巧。二、运用已掌握的图案技能装饰手提袋。作业要求:用较厚的画纸,制作实用手提袋一个,加上图案装饰,使其取得美观实用的效果。课前准备:一、发动每个学生收集一个包装用的手提袋带回学校,由老师选择分类后,供大家欣赏。二、准备两个手提袋。以一个现成的纸质手提袋成品为范品,把另一个小心拆开用于演示折制过程(也可用画纸制折好一个,用于示范)。三、准备制作手提袋的用物和工具。第一节:纸、剪刀、绳、胶水、铅笔。第二节:让学生带上旧挂历、旧画报、水粉色、彩色水笔、剪贴画用具等。www.anxue.com教案多多教学过程:第一节一、阐明课题:出示手提袋说明手提袋在日常生活及商品经济中应用的广泛性。阐述“教材分析”中所归纳的三类手提袋。二、讲新课:指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图片,说明手提袋的共同特征:袋口、袋身(包括装饰图)、提手。三、制作方法:讲授用纸折叠和粘贴袋子的过程,引导学生看懂课本所示制作步骤的图意。教师逐步示范,难点在袋底的折叠上,应多次演示,让学生看懂。折叠好后粘贴牢固,穿上提手绳子,完成制作。四、学生制作:完成手提袋的折制成型。五、布置学生于下一节课带备绘画装饰或剪贴装饰所需的用具。第二节一、教师以实物为例,讲述对手提袋进行图案装饰的设计。图案装饰的方法。手提袋的美化装饰应以简练大方、主题突出为原则,因手提袋使用的是一件流动的艺术展览品,如内容过于繁杂细腻,便达不到宣传效果。课本中的学生作品都是以单个 (人物或动物等)物象为题材的。具体的形式可用剪贴 (如课本中的机器人)、剪纸 (如课本中的民间纹样),也可是绘画的。在设计图案之前,应考虑为手提袋涂上一种底色,给它绘制或贴制什么图案。在装饰图案绘(剪)制好后可加上一些装饰线和与用途有关的文字,加强主题的宣传效果和装饰特点。二、继续作业:学生为手提袋作装饰。穿上手提绳子,完成制作。三、讲评:在手提袋内放上几本书,学生提着慢步走经过讲台,看谁制作的手提袋实用美观,共同评议。课题:精美的礼品盒 (制作)教材分析:每逢佳节或友人生日,礼品盒就会派上用场。精美的礼品盒子不但是包装礼品用的盒子,它本身就可独立成为一件桌面上的小工艺品。由于有了前三课的制作经验,礼品盒的制作并不难,课本中的右下图为礼品盒的平面展示图,指导学生按图样 (以画大格放大的方法)放大画在卡纸上,剪下来再粘成方形盒子便可。礼品盒的装演是教学重点。一个设计精美、色彩悦目的礼品盒,可把一件普通的礼品,装饰得更华贵而有意义。在教学中,应从图案的设计到色彩的运用详尽地向学生讲解。本课通过学习制作和装饰礼品盒,使学生学会以实用美观的原则进行制作 (礼品盒的设计应从礼品的体积来考虑),把图案画法运用到礼品盒的装演上去,制作出精美的礼品盒来。教学目标:教学生学习以优美的图案、高雅的色彩制作精美的礼品盒。作业要求:用白纸板制作一个礼品盒,要运用色彩图案纹样,或用其他材料作精美的装饰。课前准备:一 、教师收集不同的礼品盒实物 (可向有礼品盒的学生借用),以供课堂示范。二、按课本所示的礼品盒展开图剪制好一份,以作演示用。三、学生准备卡纸、直尺、剪刀及胶水。教学过程:第一节一、引入新课:教师出示课前所搜集的礼品盒 (实物),说明礼品盒的作用、意义。讲新课:指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礼品盒,看懂制作图。三、讲授制作方法:(讲演结合)1、按课本第14页右下图样放大,用铅笔轻轻画在卡纸上。放大方法:是在卡纸上画出四行,每行三个共12个等大的方格,然后按格画出图样。2、按图的实线剪去多余部分,先用小刀轻划折线,然后折成平行六面体的纸盒。3、对盒子进行粘贴,接口牢固、成型(指导学生观察课本图片)。4、加上提手或蝴蝶结。四、介绍礼品盒的精美装演,要求学生看懂课本所示各图,并谈谈自己对装演的打算。五、学生作业。指导学生按课本图样放大在作业纸上,并剪制贴好成六面体的纸盒。第二节一、检查作业:学生把前课制作的纸盒置于桌上,教师作全面检查。二、讲授装演方法:礼品盒的装演,目的在于使礼品更显贵重情深。要起到这一作用,对盒子用精美的图案装饰显得尤为重要。装饰方法可在礼品盒的五个面 (底面可不装饰,绘上连续的或单独的纹样,涂上鲜明大方的色彩 (可具体运用本年度学习的色彩知识),力求达到美观、贵重的装饰效果。在盒面上绘制图案纹样的方法,可将盒子展开在平面上彩绘,也可在粘成盒子后再画上去,前一种方法便于绘制。三、学生作业:教师及时表扬、鼓励,使学生做得更精美。四、讲评。课题:童帽 (写生画)教材分析:帽子是人们用于御寒、防雨、遮阳和装饰自己的生活用品。冬天里,人们戴的帽子是用布、毛料等质材制成的;夏天的帽子多是以草、布,及胶质材料制成。童帽是专为儿童制造的帽子,除了具有御寒、抗阳光、装饰作用外,还具有形状有趣、款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特点。童帽虽小,但造型美观,款式多样,令儿童感觉新奇可爱,能吸引儿童观察,激发其表现它的欲望,是适合小学中年级写生教学用的对象物。教师应按照写生教学的要求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抓住有特色的细节,把童帽的形状、结构较精细地描画出来。教学目标:通过画童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抓住对象特征作细致表现的方法。作业要求:以线条画或色彩画较仔细地画一顶童帽的写生画。课前准备:I、教师准备一顶童帽画一幅帽子的结构图。2、布置学生自带一顶有特点的童帽到校上课,作观赏及写生之用。教学过程:一、 讲新课:1、 教师把学生带来的帽子择优陈列在讲台或黑板上,共同评价,哪顶帽子美。2、 指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图例,读课文,评议 “学生作品”。二、讲述帽子的大致结构。帽子的结构分帽盖与帽檐两大部分。帽盖有圆柱体、半球体两类;帽檐有鸭舌檐与全檐之分。三、画法示范:出示童帽及范画,在黑板演示画法。然后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较细致地观察一顶童帽。先从整体上观察童帽的大体形状及特点,再细致观察其材料的纹理(编织纹理及粗布织纹)和小部件的构造(帽绳、装饰造型带、帽上的图案等)。四、学生作业。摆好帽子,对着它观察描绘。注意引导学生从大的形开始,并精细、真实地描绘各部分的特征及纹理图案。五、讲评。根据教学目标,做恰当的评价。课题:小火车 (记忆画)教材分析:本课中的小火车是游乐场的,没有游乐场而又靠近火车站、铁路的地方,可以用铁道上的各种火车为表现对象,如:货车、客车、电气机车、蒸气机车、内燃机车等。真实的火车是重要的交通工具,沿着铁轨飞跑,为人类服务;游乐场的小火车,则为人们带来了欢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兴趣选择绘画对象。(没有见过游乐场的火车及真实火车的学生,就要靠教师收集有关的图片进行教学了。)火车的车头,尤其是蒸气机车的车头吸引着儿童的注意力,因火车的车头结构新奇复杂,车轮大小不一,轮子多,拉着一节节串联起来的长长的车厢很能吸弓好奇心十足的儿童,教师应抓住这一现象,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及表现这一“画眼”的重点部分。学生作画时能画一列直线行驶着的火车就行了。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更愿画拐弯行驶中的火车或两列形状不一的火车,应多鼓励。本课以线条画形式画记忆中的一列火车。课本中的学生作业对火车的头、厢、轮、窗的描写较精细,显示了小作者们仔细观察、形象记忆和描写的能力。教师应在学生作业前指导学生观察(实物或玩具、照片)理解,这样才能凭记忆倒出生动而有趣的画作来。教学目标:指导学生了解火车的结构及外形特征,并能凭记忆以线条细致地画出一列小火车。作业要求:画出小火车的结构外形特征和相关的环境,构图要饱满。课前准备:准备火车的图片或各种火车玩具。教学过程:一、介绍火车。出示火车图片和玩具,结合课本的图片,从火车的形状 (对比汽车)、种类、用途各方面作简略介绍。二、欣赏课本中的学生作品,进一步了解火车的形体结构特征,教师演示火车的大致结构画法:火车基本上是由一个个长方形的车头、车厢,加上一个个紧挨在一起的圆形的车轮及直线的铁轨组成,画出大体形状,接着对火车头及车厢的结构,要进一步观看图片,作深入的了解,并作细致的描画,火车便画出来了。三、启发学生构思:本课作业要求绘画出一列火车,画面应以车头及几节车厢为主体,配画铁轨和适当的环境。至于画什么类型的火车及配上什么环境,可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观察的印象自由选择。教师可请3至4个同学描述一下他们将要绘画的设想。四、学生作业:教师在学生画出火车大致形体时,提醒学生注意画出火车结构的细节(尤其对火车头的描写要细致),写线要大胆、细心。课题:儿童乐园 (记忆画) 教材分析:儿童乐园是儿童假日活动的好去处。为学生逐步学会从生活中选择素材,表现出己的感受,从而培养其对美术创作的爱好。课本把记忆画选材定于“儿童乐园”,就是要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深感兴趣的生活中把看到的、做过的,凭记忆和想象描绘出来。乐园里的项目丰富多采,同一“儿童乐园”的课题可画出许多不同的画面构图,这是本课的特点,教师必须善于引导学生从丰富多采的题材中选择出印象最深的一项活动为“画眼”,表现自己的感受。课本里运用儿童乐园的三幅照片、三幅生作品再现生活,开启思路,为学生作记忆画提供参考,以提高表现能力。对于绘画力不高的学生,应设法减少难度,不必要求画得太繁杂,以鼓励学生的表现欲望。可能有些学生还不曾亲自到过“儿童乐园”。教师应鼓励他们回忆影视、照片中所见过的乐园景象,把自己记忆中的印象和想象画出来。教学目标:启发学生回忆自己在儿童乐园中最喜爱的活动内容,抓住一个场面表现出来。培养学生选题材作画的能力。作业要求:回忆在儿童乐园里自己所见的或参与的活动的欢乐情景,从中选出自己喜爱的游乐项目,把它画出来。课前准备:收集关于儿童乐园的图片资料。布置学生带备色彩用具。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展示有关儿童乐园的图片,一边欣赏一边漫谈在儿童乐园的多种活动及趣闻乐事,描述新奇的游乐设施。二、 讲授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课本图例。师生进行谈话:(1)17页上左、右及右二等三幅照片的内容是什么?(2)各幅学生作品画的项目是什么?2、启发学生回忆:你们去过儿童乐园吗?玩过什么游乐活动?有何感受?说说你最喜爱的游乐项目,为什么喜爱?3、教师小结:儿童乐园里有各种各样的游乐设施,新奇有趣,真好玩儿!三、布置作业:本课的作业是选画一项游乐项目。游乐园里的游乐项目很多,今天我们以表现其中一项你记忆最深、最有兴趣的项目,把这项游乐活动的设施、环境及人物一一画出来。 本课的作业要求以色彩完成,首先把主体物象的颜色画好,然后再涂上环境色彩。四、学生开始作业。五、讲评。课题:自行车 (写生画)教材分析:儿童喜爱猎奇好动。自行车的奇特构造及可骑动是很吸引儿童去观察和坐骑的。现代的自行车外型构造日新月异:男装车、女装车、变速车、山地车、儿童自行车……众多的型号使儿童觉得新奇有趣。通过教师的生动引导观察,使学生理解它的形状特点及结构关系之后,将使学生兴致勃勃地想运用自己的画笔把它画出来,再加上教师以正确的画法指导,复杂的自行车就会展现在孩子们的画幅中了。教学目标:通过自行车写生,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他们抓住物体的特征精细描写的技能和严谨的学习态度。作业要求:认真观察自行车的外形特征,用线条精细地把它画出来。课前准备:1、 选择两辆特点不一的自行车供写生用。2、 备好写生用的画具:钢笔或铅笔、圆珠笔。教学过程:一、讲述课题及要求。自行车是人们常用的简便交通工具,小型的童车也是小朋友喜爱的活动玩具。自行车虽然零件不少,整体结构骨架虽很简单,但必须理解,理解之后,只要按照课本所示的作画步骤从大体形入手,再把各部分一一画下来,一辆真实的自行车就会出现在你笔下。不信,大家试试看。二、讲述观察方法及作画的步骤。观察一辆自行车先从大的结构骨架特点着眼,用几何形概括其各部分的形状,以便对整辆车有大致的认识 (重点观察车头、三角架、车座、车轮),再仔细了解各部分构造的细节。绘画时也与观察方法一致,先从大的结构画起,再画到细部。(教师在黑板演示画出自行车的基本骨架,再画细部,简要地讲述自行车的写生步骤。)三、学生作业:分别选好位置、角度,开始作画。教师巡视指导,指导学生开个好头,并逐一细致地表现细部。(最好把自行车布置在室外进行写生练习。)四、讲评。课题:二方连续 (剪纸)教材分析:二方连续是图案艺术的一种形式。它是以一个单位纹样,向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连续排列而成的,这是它的规律法则。二方连续的排列形式有散点、直立、斜立、波浪等不同的骨架,具有重复、连续的形式美。二方连续的用途很广,日常生活中,人们广泛应用这种图案纹样作装饰,如建筑物的护栏,仿古建筑物的门棍、柱廊,纺织物的花边,陶瓷器皿的边饰,报刊的题花及边缘的装饰等等。教师可启发学生留意观察。以折叠剪纸方法制作二方连续纹样,应先使学生领会其构成特点,懂得用折、画、剪、贴的方法剪花边是学习二方连续纹样最基本的制作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运用演示教学法,使学生看后对二方连续剪纸的特点及其独特的形式美感一目了然。学生把握规律后,将会创制出优美的二方连续剪纸花边。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有趣的剪纸花边,使学生了解二方连续纹样的构成规律,并认识其实用意义。作业要求:用色纸剪出2一3条不同骨式的,单位纹样重复四次以上的二方连续纹样,并粘贴在画纸上。课前准备:一、准备好二方连续纹样 (剪纸)制作步骤的示范教具。二、收集一些有二方连续纹样装饰的实物 (如书刊、布、日用瓷器等)。三、学生准备色纸、铅笔、小剪刀、胶水 (或浆糊)。教学过程:第一节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剪纸用具,摆放好彩纸、剪刀、胶水 (或浆糊)。二、教学新课,出示范作,并在黑板上以单线画出范效果。如课本右下图克利的作品,以红黄原色和由其调合产生的间色橙重复排列在一起。使人感到具有热烈、光明、暖和的色彩效果;又如以蓝、黄原色及其调合产生的间色绿重复排列在一起,可得到春天的清新,以及安定平和的色彩效果;以红、蓝原色及其调合所得的间色紫重复排列在一起则可得到沉着、贾重的色彩感觉。有意识地启发学生从不同的原色和间色的配置所产生不同的色彩效果与生活中某些事物的色彩联系起来,加以想象,为学习“色彩的个性”、“色彩的语言”作好准备,使学生初步感觉到色彩具有无比丰富的表现力。五、学生练习。练习用两种感受到二方连续能带来连绵不断的新感受,并认识其形式美。五、讲解剪纸步骤。指导学生看课本的步骤图,理解二方连续纹样的剪纸步骤有折叠、画、剪、贴四步。具体方法由教师示范。1、先把纸裁成条状,对折三四次。注意层数不要过多,以免难剪。2、在折好的纸面用铅笔画上一个简单纹样。注意花纹线要连续,线条不要过细过窄(这一步要使每个学生都看清楚,都理解)。把要剪去的部分,涂上灰色。3、按设计图样剪好。剪时注意不要把连续的地方剪断。六、学生作业:每人试剪一条花边。教师注意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布置第二节美术课要带的用品。第二节一、复习提问:二方连续剪纸是怎样制作的?教师选择几种学生试剪的二方连续纹样进行评议,指出要注意的事项。二、学生继续作剪纸花边练习,要求纹样新颖,每人剪3一4种。三、把剪好的纹样都放在一张自(或彩色)纸上排列好后,用胶水贴好。写上作者姓名,上交教师作小结。课题:二方连续 (图案)教材分析:前一课以剪纸形式学习二方连续,并了解它的构成规律。这一课将学习用绘画方法绘制二方连续,并着色完成,难度大于剪纸,但这种形式用途更广,更具实用意义。课本上介绍了二方连续图案在生活中的应用:中国少数民族服饰上的带状装饰图案、古代陶器上的装饰纹样,都是二方连续图案的应用实例。通过欣赏,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它的用途,以及分析它的构成规律,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设计意识及创造能力。二方连续图案有其特有的规律与形式,基本骨架为:折线式、散点式、波浪式。在课本中有基本骨式图。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作品详细向学生分析构成规律演示设计方法,色彩配置的方法等,都要讲解清楚。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理解二方连续的构成规律及用途,并能设计绘制一幅彩色的二方连续图案。作业要求:每人用颜色绘制一条或两条二方连续纹样图案。画面效果要精细工整。课前准备:学生带备纸、尺子、铅笔、色彩画用具。教师准备范图及有二方连续装饰的实物,纸、颜料。教学过程:第一节一、欣赏:以课本上的图例及准备的实物指导学生欣赏,介绍二方连续在环境布置、建筑设计、书籍报刊、版报宣传、民族服饰、生活用品等方面的广泛用途及意义。二、看课本的骨式图例,讲授二方连续的基本规律及基本骨式:折线式、散点式、波浪式……三、设计方法:l、画一长带状的长方形,把它分成相等的若干格。2、确定骨式设计单位纹样。几何形、点线组合的任意形、动物、花草植物等均可选作资料。在一方格内,设计单位纹样要简练、概括。3、把单位纹样重复排列在骨架内(每一个方格内)。4、设色:在单位纹样内设计色彩。颜色对比要明快、鲜艳,层次要分明。用色不宜多,最好是用较少的颜色取得最佳的效果。5、着色完成。先纹样,后底色或先底色,后纹样均可。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每人绘制一条彩色二方连续图案。本节课完成图稿。第二节一、检查前一节课图稿设计情况。再次强调本课作业要求:骨式明显,花纹简练,色彩鲜明。二、讲述色彩配置的要点:1、复习第四课:《原色、间色》的基本知识及曾经做过的色彩配置作业。2、明确要求学生选用其中的一组色彩作图案用色,完成二方连续彩色图案。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四、总结二方连续的作业情况。请几位同学说说自己及别人的作品的优点,并谈谈学习体会。
课题:有趣的排列 (设计)教材分析:美术教学大纲要求三年级学生能“用各种材料排列、组合拼贴出各种图形”。这是提高学生设计造型能力及丰富的构想力、审美力的有效手段之一。课本由“日常生活里常常可发现有趣的排列现象”,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美、寻找美。课本列举了:管状物、瓦片房顶、地砖、豆子的排列形式,这些排列的“作者”也许无意在设计一件艺术品,但其“无意”的排列却成了有一定规律的艺术图形,具有形式的美。这类排列的“艺术品”在生活中和大自然里还可随时觅见:木材的堆放、山野中丛丛的植物、编织物上的纹理、水果店上堆放和挂着的水果……应让学生在生活中留意观察这种现象,发现形式美的排列现象,丰富生活体验,提高他们对美的认识,并可从中引发丰富的设计构想。在引导学生观赏这些有趣的排列现象的同时,启发其认识“排列”的“有趣”,指导他们从中找出排列方法的一般规律 (即以一种小物件按同方向或不同方向作重复排列),从而拓宽学生图案排列的知识。本课要求学生选用一些平常的小材料,按一定的规律来作排列练习,并粘牢在纸上,成为有趣的美的实物排列画。教学目标:让学生观赏、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有趣的排列现象,找出排列规律,并能按照规律自己设计一个有趣的排列。作业要求:运用各种易得的小物品,设计一件有趣的排列。课前准备:一、教师制作的示范作品,以供学生参考。二、布置学生搜集制作的材料,准备粘贴的用具。制作的材料:火柴枝或牙签、花生壳、小瓶盖、棋子、小木夹、叶子、干花草、豆类、大小钮扣等,小物件数量要多。三、平面构成中简单的重复构成作品几件。教学过程: 第一节一、复习提问:什么叫“二方连续”?教师从二方连续的重复、排列特点讲起,引出“排列”课题。二、讲新课:阅读课本图例,请几位同学学讲讲它们是怎样排列的,从中引导学生找出“排列”的规律:用同类的小物件作同方向或不同方向的排列。生活中有很多物件的排列是很有趣的,具有艺术的形式美感。现代设计常常受到生活现象的启发,设计出很奇趣、新颖的作品。教师讲解时可出示平面构成作品,鼓励学生留意观察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事物和排列现象,发现它们的形式美,开阔设计思路。三、让学生讨论 “有哪些易得的、不花钱的材料适合做排列练习”?四、欣赏课本中的学生作品,讨论 “用你准备的材料,你能排列出与‘学生作品’不雷同的图形来吗”?五、教师出示范品,并在黑板演示几种排列形式 (骨式),并鼓励学生大胆设计。六、学生作业:以带来的材料在白纸(或色纸)上作各种排列的尝试。本节课先不作粘贴,排列好后,让学生互相观摩,看看是否有规律,是否有趣。鼓励学生课后多作几种不同的排列设计。第二节一、小结前课练习情况。提问:“谁又想到新的排列设计?”二、学生继续作排列练习,将一个最好的设计方案定下并粘贴好。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定稿、粘贴。二、 小结,展示部分优秀作品,师生共评。课题:实物镶嵌画 (拼贴画)教材分析:如果说上一课是简单的排列,是纯形式美训练,这一课则是用各种材料排列(镶嵌,在具体形象的画面上的训练。以镶嵌工艺制成的画,别具风格,工艺精致,更具装饰美,在生活中常可见到。如:地砖的拼贴组合成不同的图形,一些街道和建筑物墙上用 “马赛克”镶嵌成的宣传、广告画,西式教堂上的玻璃镶嵌画以及价值昂贵的宝石镶嵌画等等。镶嵌用的材料有很多种,课本中提出选用最易找、最易加工的鸡蛋壳作材料,制作蛋壳镶嵌画,简单而有趣。这种拼贴镶嵌画的画面形象是通过特定材料拼贴而成的,它充分发挥了材料的肌理效果,显示出独特的形式美感。学习镶嵌面,使学生懂得利用材料的色彩、肌理来设计制作出精美的工艺品,并锻炼其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教学目标:欣赏镶嵌画的独特装饰美,学会镶嵌画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作业要求:用蛋壳制作一幅形象单纯、造型简练、色块鲜明的镶嵌画。课前准备:一、布置学生准备蛋壳、底纸 (或底板)、粘胶。二、搜集一些镶嵌画作品或复制品供学生观赏。准备蛋壳、色彩、胶水、镊子等必要的工具材料,供课堂示范用。教学过程:第一节一、欣赏:出示课前准备的镶嵌画作品,结合课本图例引导学生观赏,并向学生介绍镶嵌画的艺术特点及其应用是庞大的工艺美术家族中的一员。着重说明这一画种的艺术趣味在于镶嵌所产生的视觉、肌理效果。二、讲解示范制作步骤:指导学生看课本的制作步骤图,边讲边演示。1、 设计形象,注意画面的形象,造型要简洁;2、 设计色彩,要注意大色块的对比;3、 拼贴。示范拼贴时提醒学生注意轮廓线的粘拼要分明,每小块之间的间隙耍尽可能小。三、学生作业:指导学生构思、设计画面,画出色彩稿 (小小的色块对比效果图),并按设计的色彩把蛋壳等材料涂上色彩。本节完成设计图稿及有关的准备工作,第二节完成镶嵌拼贴。第二节一、检查所带的工具,摆放好。二、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要求学生按色彩稿逐块镶嵌,拼贴要均匀细致,认真完成。三、讲评。展示学生作业,师生欣赏与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