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用口排列(设计) 一课时
教材分析
《用口排列》(设计),从课题可看到排列”是本课的重点。用口排列本教材的范图有五幅,右上角是美国画家瓦尔特·麦勒斯的作品,左上图是排列方法的步骤图,这两幅范图是本课讲授的“正文”。教材下方三幅小学生的作品是起启示、激励作用,用口排列同时也补足“排列”的多种例子,说明掌握排列的方法,便可以设计出很多很多好看的图案。
本课的重点是“排列”,从范图排列的形式可以看到与平面图案的排列完全不同,是平面构成的一种基本方法,可通过谈话法引导学生从瓦尔特·麦勒斯的作品寻找排列方法的规律。教师归纳出排列的方法:1.形状相同大小不同;2.形状相同方向不同;3.形状相同正负不同。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观赏学生作品,从中还可以找出一条排列的方法:“形状不相同”。以上几种排列方法,综合运用,便可以设计出好看、新颖的图案来。
接着解决教材中的难点——排列的设计。这一步要看图讲解(排列的方法图)加上教师的示范,难点也就解决了。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最简单的构成排列方法,并能用口 排列出好看的图案。
2.培养学生初步的设计意识与创造能力。
作业要求
本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最初步的设计意识,它体现在创造能力,即在作业上表现出独特的、新颖的、与众不同的排列设计。作业上如果出现雷同的现象,说明了学生不理解排列的方法,不动脑或设计意识差;另一方面也说明教师在教学上讲不透,没有达到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一、范图若干幅;
二、演示排列方法的用品:方格底纸、剪好大小不等的口 、浆糊、图钉、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出示范图,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1.欣赏:指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美国画家的作品,小学生的作品。问:这些作品都是用什么形象画成的?为什么这样好看?
2.讲解课文:A.理解课文内容,B.分析课文中的范图,找出排列的方法:形状相同大小不同,形状相同方向不同,形状相同正负不同,形状不同大小方向都不同。
3.演示排列的方法:边讲边演示。
A.在底纸上先画一个大方格,再在大方格内分为若干个相等的小方格。
B.确定用一种或几种几何形排列,按自己的设计把色纸剪成大小不同的几何形若
干。
C.运用刚才学过的排列方法,把几何形排列在方格纸上,注意排列的图案是不是好看。
D.逐个粘贴:拿一个贴一个,末粘贴的不要移动。要贴得整齐、洁净。
小结:提问学生“排列的方法,设计的步骤”。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学生作业:用口 设计排列一幅自己喜欢的图案。教师强调“自己”设计,不能雷同。
四、学生练习,教师辅导,重在启发、鼓励。
五、讲评:通过对有独立设计能力的优秀作业评讲,再一次把排列方法让学生习,
使之达到巩固。
教学建议
一、学生对本课的排列方法是第一次接触,因在幼儿园或学前班已有平面图案的学习,故此教师的讲解、演示、辅导要特别注意弄清构成排列的方法。
二、不同大小的“口 ”形,一年级
的学生能否剪好?教师若在课前统一为学生准备,便可以保证“排列设计”训练。有格底纸与浆糊由教师统一发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