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育才中学2016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宁夏育才中学2016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附解析)》 共有 1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宁夏育才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西方传统哲学家认为,活得丰富和活得正确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追求。说一个人活得丰富,是说这个人阅历丰富,在生活经验方面有深厚的积累;说一个人活得正确,是说这个人的生活符合一个原则或标准。“正确”这个词预设了原则,隐含了标准。它们处于他的实践生活之外,否则就不能成为原则或标准。正确与否是由外在于自己的标准来决定的。‎ 希腊哲学家有这样的思路:只要我们还沉浸在经验世界中,还受着感性经验、情感欲望的支配,我们就无从懂得如何正确地生活。只有符合理性所发现或发明的普遍原则的生活才是正确的生活,才能为生活找到一个可靠的根基。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种意义上的活得正确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奢望。用一种凌驾于具体生活之上的普遍原则来指导人们如何生活,这条路注定是无法走通的,我们只能从我们的生活之中而不是生活之外,去寻找生活的意义和正确的标准。‎ 在儿时的心目中,凡事总有个对错。后来发现事情并不那么简单,生活中充满了太多的灰色的模糊地带,常常面临着两难,没有一个大写的原则,能真正为我们指点迷津。我们必须也只能在具体的境况中,自己为自己做出选择,并承担选择的责任。‎ 不容讳言,活得越丰富,昭示着跟头摔得越多,痛苦也越多。这正是许多人向往活得正确的原因之一。但这里有两点值得一说:第一,痛苦和快乐一样,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一环。当下的痛苦构成了整个生命的一个层面,生命由此而厚重,让人回味无穷。第二,没有痛苦的生活也就没有快乐的感受。当痛苦、挫折消失了的时候,也正是空虚和无聊开始的时候。人的生命意义,就是在克服生活障碍中显示出来的。‎ 一个因害怕犯错误而在生活面前停滞不前的人,既丧失了自我也丧失了世界。人是活在不同的世界中的,生活的丰富造就了世界的丰富。世界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随着我们和它打交道的深入、广泛,它向我们敞开了不同内容。世界是什么,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取决于我们和它交往的程度。敢于生活,敢于追求丰富的生活,才能拥有一个丰富的世界。‎ 但说活得丰富比活得正确更重要是不是意味着活得正确与不正确无关紧要呢?‎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不可能接受怎么都行。每一个社会,都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一套价值观、思维方式等,这是一套正确生活的标准。但这套标准是可以改变也一定在改变着的。既然它是生活的产物,那么随着生活的展开,它必定会不断地被人们修改着。我们每个人的每个行动,都在为什么是正确什么是不正确进行着注释,正是在我们的有声和无声的赞同、反对中,正确性的标准或得到延续或被修正。‎ 一个成熟社会的成熟公民,应该秉持这样一种生活态度:一方面是对既有规则的遵守,不因为它缺乏先验的特性就减弱对它的权威性的尊重;另一方面是对它的反讽或批判,在生活中保持一种怀疑的精神,一旦具有充分的理由,就敢于对它加以否定或修改。‎ 总之,不论是正确性标准的形成,还是正确性标准的修正,都离不开生活实践的丰富性。‎ ‎1.下列关于“活得丰富”和“活得正确”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活得丰富”对于西方传统哲学家来说,是指这个人有丰富的阅历,在生活经验方面有深厚的积累。‎ B.“活得正确”对于西方传统哲学家来说,是说这个人的生活符合一个外在于生活实践的原则或标准。‎ C.“活得正确”是“活得丰富”的前提,只有活得正确,生活才能丰富而多彩。‎ D.“活得丰富”要求我们在生活中保持一种反讽或批判的态度,敢于对现存标准加以否定或修改。‎ ‎2.以下说法不能支持“活得丰富比活得正确更重要”的一项是 A.追求一种具体生活之上的普遍原则很容易,所以很多人选择“活得正确”而放弃“活得丰富”。‎ B.痛苦和快乐一样,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无痛苦便无所谓快乐,无快乐也就无所谓痛苦。‎ C.生活中充满了灰色的模糊地带,常令人面临两难境地,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原则能真正为我们指点迷津。‎ D.不论是正确性标准的形成,还是正确性标准的修正,都离不开生活实践的丰富性,二者密切相关。‎ ‎3.下列说法,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用一种符合理性所发现或发明的普遍原则指导的生活才是正确的生活,才能为生活找到一个可靠根基。‎ B.“活得丰富”和“活得正确”有主次之分,前者容易追求到,后者不易追求到,所以说前者重要。‎ C.成熟社会的成熟公民不必刻意选择生活,“活得丰富”与“活得正确”是自然而然形成的结果。‎ D.生活中个体的人,追求“活得丰富”并不意味着对“活得正确”的放弃,仍应体现出对既有规则的尊重。‎ ‎【答案】‎ ‎1.C ‎2.A ‎3.D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C项,“前提”说法无中生有。原文的表述是“活得丰富和活得正确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追求”“活得越丰富,昭示着跟头摔得越多,痛苦也越多。这正是许多人向往活得正确的原因之一”,但是这些并没有阐明“谁是前提”的问题。‎ ‎2.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A项,选项表述的是“活得正确”比“活得丰富”更容易,很多人选择前者,与题干“活得丰富比活得正确更重要”无关。‎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原文是“只有……才”,强调了条件的唯一性。B项,“主次之分”无中生有。C项,“不必刻意选择”“自然而然”说法错误,原文的表述是“一个成熟社会的成熟公民,应该秉持这样一种生活态度:一方面是对……另一方面是对……”,这表明了对生活还是有选择的。‎ ‎ ‎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为农。父和,能节食以济饥者。有耕侵其地,割而与之;贳其财者不责偿。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未弥月,河决内黄,水暴至,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人异之。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卒有 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卤掠”。‎ 善以少击众。欲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尝问用兵之术,飞曰:“仁、智、信、勇、严,阙一不可。”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耗敝极矣。”荆湖平,募民营田,又为屯田,岁省漕运之半。帝手书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事赐之。飞跋其后,独指操为奸贼而鄙之,尤桧所恶也。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好贤礼士,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然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4.对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比行百里始奋迅                比:靠近,挨着 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比权量力          比:比较,较量 B.褫鞍甲而不息不汗               息:休息 苏武气绝,半日复息              息:呼气 C.少负气节,沈厚寡言              负:具有,享有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负:违背 D.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         义:仁义,此处为意动用法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义:品德 ‎5.下列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 B.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 C.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 D.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岳飞人品的赞誉。开头在简述其家世之后,说岳飞不仅好学有气节,还是一个有情有义之人,如对教过他的老师周同终生不忘。‎ B.岳飞天生力气大。十几岁时,岳飞就能拉开三百斤的大弓和八石重的硬弩。‎ C.岳飞从严治军,包括严格训练、严肃纪律,士兵即便夺取老百姓的一根麻绳绑草料,也会被立刻斩首。‎ D.在与宋高宗的问答中,岳飞侃侃而谈,通过马的饮食与行走,两相对比,说明“负重致远”之才,必须具备若干要素,即使是良马,太过讲究“精洁”,也会招致灭亡。‎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 ‎(2)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苏武传》)‎ ‎(3)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 ‎【答案】‎ ‎4.B ‎5.C ‎6.D ‎7.(1)韩世忠写书信来告诉(岳飞),岳飞答复说:“都是为了国家,何必分你我呢?”韩世忠赞叹佩服。‎ ‎(2)单于钦佩苏武的气节,早晚派遣人问候苏武,同时逮捕监禁张胜。‎ ‎(3) 汉安帝常听说张衡精通术数方面的学问,就派官府专车,特地征召(张衡)任命他为郎中,两次升迁为太史令。‎ ‎【解析】‎ ‎4.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B项,息:呼气,喘气/呼吸;A项,第一个“比”,等到;C项,第二个“负”,担负,使动用法。‎ ‎5.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根据上下文把握文句的大意,然后根据文言标志,如:虚词、对话标志、对偶、排比、特殊句式等来断句,最后运用排除法,针对选项中不同的断句点分析、排除。“者”表停顿语气,所以其后应该断开,排除A、B、D三项。另外可以根据句式一致“秣不择粟/饮不择泉”,虚词标志“而”来判断。‎ ‎6.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即使是良马,太过讲究‘精洁’,也会招致灭亡”说法有误,原文是“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意思是“这是因为它们度量大却不贪随便之食,精力充沛却不逞一时之勇。它们是跑远路的良驹啊”,这是分析良马的原因,并非是讲究“精洁”招致死亡。‎ ‎7.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实词要字字落实,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译。关键词:(1)谂、复;(2)壮、候问、系;(3)雅、公车特征、再。‎ ‎【备注】参考译文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代务农。其父岳和,常节省粮食周济穷人。乡人耕种侵占他家土地,他便割地让给人家;邻居向他借钱,他从不去强迫人家还债。岳飞出生时,有天鹅般的大鸟,在屋顶上飞过并鸣叫,因此父母便为他取名“岳飞”。岳飞出生不足一月,黄河在内黄这个地方决堤,洪水暴至,岳飞的母亲姚氏抱着岳飞坐进一个大缸,被河水冲到岸边得以活命,乡人都为此感到神奇。年少时的岳飞就有气节,沉默忠厚,很少言语,家里虽穷但他勤奋好学,特别喜欢读《左氏春秋》、孙膑吴起的兵法。天生有惊人的力量,不到二十岁,岳飞就能拉开三百斤的大弓和八石重的硬弩,他向名师周同学习射箭,学到了周同的所有本领,可以左右开弓。周同死后,岳飞每月初一和十五都到周同墓前摆上供品祭奠。岳和认为儿子为人仁义,说:“如果你将来能够为国家效力,应该会为国、为正义而献身吧!”‎ 绍兴七年,岳飞面君,宋高宗从容地问:“你是否得到良马?”岳飞答复说:“我本来有两匹良马。它们每天要吃洁净的草料小豆数斗,要喝清澈的泉水一斛。若不是干净良好的食料或饮料,它们宁可挨饿而不接受。装上鞍甲,骑着它起跑,初时并不是很快,等到跑上百里,才奔驰奋进。从中午跑到黄昏,还可以多跑两百里。此时卸下鞍甲,它既不喘气,也不出汗,展现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这是因为它们度量大却不贪随便之食,精力充沛却不逞一时之勇。它们是跑远路的良驹啊!可是,不幸的是,它们在历次战役中已相继死了。目前我所骑的马就差多了。它每天吃的粮食只有数升,对食料从不挑剔,对饮用的水也不作选择。拉住缰绳还未坐稳,就跳跃起来迅速奔跑,刚刚百里,就力气用尽流汗喘息,几乎像要死了一样。这是因为它度量小,所以摄取的食物虽少却容易饱和,喜爱逞强但却外强而中干。它只是平庸低劣的马而已!”‎ 岳飞十分孝顺,母亲留在黄河以北地区,他派人去探望母亲,并且把母亲迎接归来。他的母亲有很难治愈的疾病,要喂药一定要亲自来。他的母亲过世之后,他不喝水不吃饭三天。他的家里没有姬妾陪侍。吴玠向来佩服岳飞,想要和他结交,便妆扮了有名的女子送给岳飞。岳飞说:“现在皇上到了很晚的时候还因忧心天下而没睡,怎么会是我们当大将的人享受安乐的时候?”岳飞推辞不肯接受,吴玠更加尊敬佩服他了。岳飞年轻时候喜欢大量喝酒,皇帝告诫他说:“你在某天到达河朔的时候,才可以痛快喝酒。”岳飞就再也不喝酒了,皇帝当初想为岳飞建造府邸,岳飞推辞说:“敌人还没有被消灭,凭什么安家立业呢?”有的人问天下什么时候太平,岳飞说:“文臣不吝惜钱,武臣不吝惜死,天下就太平了。”岳飞的部队每次安营扎寨的时候,(他)命令将士急驰下陡坡跳战壕,将士们都穿着厚重的铠甲练习。(岳飞的)儿子岳云曾经练习下陡坡,马失蹄了,(岳飞)愤怒地拿鞭子抽他。兵卒里有人拿百姓一缕麻用来绑草垛,(岳飞)立刻斩首示众。士兵们晚上休息,百姓开了自家的门愿意接纳他们,没有兵卒敢进入。(岳飞部队的)军号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岳飞)擅长用少数人攻击很多人。(他)想要有所举动的时候,就全部招集各个统制来一起谋划,决定了计谋以后再战斗,所以只有胜利没有失败。他突然遇到敌人的时候,就按兵不动。所以敌人说他们是:“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曾经问(他)用兵之术,(他)说:“仁义、智慧、信心、勇气、严格,缺少一样都不可以。”每当调配军粮,(他)一定会皱着眉头说:“东南地区的民力,消耗凋敝得很严重。”荆湖平定,招募农民经营田地,又作为屯田,每年节省一半的漕运。皇帝亲手书写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人的事迹赏赐给他。岳飞在文章后题跋,单单指出曹操是奸贼所以鄙视他,特别被秦桧所讨厌。李宝从楚地来归顺,韩世忠留下他,李宝痛哭着要归顺岳飞,韩世忠写书信来告诉(岳飞),岳飞答复说:“都是为了国家,何必分你我呢?”韩世忠赞叹佩服。岳飞尊重贤能礼遇士人,浏览经史典籍,平时唱唱雅诗,玩玩投壶游戏,谦逊谨慎得像个读书人。岳飞每次辞谢立功后朝廷给他加官时,一定说:“这是将士们贡献的力量,我岳飞又有什么功劳呢?”但是他忠心忧愤,壮怀激烈,发表议论坚持正义,谈论问题都没有给人留余地,终于因为这点惹了祸患。‎ ‎ ‎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问题。‎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李  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8.请你置身词境,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这首词上阕内容。‎ ‎9.下阕“别时容易见时难”化用了哪个诗人的哪句诗?“流水落花春去也”一语双关,试做分析。‎ ‎【答案】‎ ‎8.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帘外,是潺潺不断的冷雨,是寂寞零落的残春。如此凄凉,凄凉如我!我不愿醒,真的不愿醒——只有在睡梦里,我会忘记自己已身为阶下之囚,还能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享受片刻的欢娱。‎ ‎9.化用了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流水落花春去也”是词人感叹自然界水流花落春去,更是暗喻无限江山已如水流花落春去,暗示自己人生将如水流花落春去。‎ ‎【解析】‎ ‎8.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起句写景,帘外,是潺潺不断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残春;“罗衾不耐五更寒”,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梦里”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像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却加倍地感到痛苦。上片用倒叙手法,先写梦醒再写梦中之景,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 ‎9.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别时容易见时难”属于用典,化用了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流水”两句,叹息春归何处。“天上人间”是说相隔遥远,不知其处。这是指春,也兼指人。词人长叹水流花落,春去人逝,也指代故国一去难返,无由相见。‎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            ,           ”盛赞宋武帝刘裕为恢复中原而大举北伐的雄壮和声威,暗示自己杀敌报国的决心。‎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英俊儒雅的形象的两句是“            ,              ”。‎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宋文帝北伐战败,北魏拓跋焘筑行宫之典,讽喻南宋已忘却战败耻辱的两句是“              ,              ”。‎ ‎(4)李清照在《醉花阴》中用“              ,             ”两句写自己赏菊饮酒,实际上是暗写自己无法排遣对丈夫的思念。‎ ‎(5)《琵琶行》中,白居易写自己遭贬竟和琵琶女的遭遇如此相似的两句是“          ,          ”,这两句在全诗可谓画龙点睛之笔。‎ ‎【答案】(1)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2)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3)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4)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5)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理解型的默写,重在理解题干的语境,然后选择合适的语句作答。易错字有:纶、佛狸、鸦。‎ ‎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莫言——不倦的探索者 杨 鸥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又一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莫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听到获奖的消息,我很高兴。但是我觉得获奖并不能代表什么,我认为中国有很多优秀作家,他们的优秀作品也可以被世界认可。接下来我还是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新作品的创作上。”‎ 作品必须写出自己的特色 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隆德说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瑞典文学院还认为,“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莫言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 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莫言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作品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红高粱》被称为一部具有开拓意义的作品,从《红高粱家族》到《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再到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蛙》,莫言的作品在主体意向非常充分的视角下展现了乡土中国的历史和命运。莫言说:“我一直在写作形式上进行探索和创新,力戒重复,从某种意义上说,作家重复自己比抄袭别人更可耻。”‎ 莫言回顾自己的写作生涯称:“我并非什么了不起的文学天才。和大多数普通文学爱好者一样,我的文学之路也是从阅读和模仿开始的。”他说:“我从1976年当兵正式开始写作,最初都是模仿外国作家的小说。1981年5月,我的小说终于在杂志上第一次发表,这篇小说就受到了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影响。”莫言还承认自己受过福克纳、马尔克斯的影响。‎ 待到写作日趋成熟之后,莫言逐步意识到作品必须写出自己的特色,不能一味跟着西方走,最后还是要回到追求民族化写作上。《檀香刑》《生死疲劳》和《蛙》就是莫言在探索个性写作和民族化写作过程中的产物。‎ 故乡不局限于这片乡土 莫言小说中的很多故事都发生在故乡高密。获奖后莫言表达了对故乡的一往情深:“我的故乡和我的文学是密切相关的。高密有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我从小耳濡目染这些文化元素,当我拿起笔来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这些民间文化元素就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我的小说,也影响甚至决定了我的作品的艺术风格。”‎ 莫言谈到,对于一个作家来讲,故乡是很重要的。1984年上军艺以前,找不到素材来写作,很多时间就是下去体验生活,千方百计找能够让自己感动的故事。到了《透明的红萝卜》阶段之后,一想到过去,想到了童年,就想到了故乡的生活,感觉好像一条河流的闸门被打开,活水源源不断而来。故乡情结、故乡记忆毫无疑问是一个作家的宝库。‎ 现在莫言对小说中的故乡有了新的理解:小说都讲究有故事和典型人物,但写了30年,故事也都写得差不多了,渐渐地你就会有一种能力了,把别人的故事变成你自己的了,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都一样。就像我写高密县,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这片乡土了,它可以作为一种风景,发生在美国的、日本的故事我都可以拿过来用,让它变成发生在高密县,所以乡土也就开阔了。‎ 越是经典越耐得住重读 ‎《纽约时报》著名书评人M.Yhomaslnge在《史诗般的小说,一流的中国作家》中说:“莫言是世界级的作家,可能是鲁迅、老舍以来最有前途的中国作家。”对此,莫言表示,“很多书出版时要引用这段话的时候,我就持反对意见。我觉得抬得太高了,鲁迅、老舍是两座难以逾越的高峰。我认为衡量一个作家才华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一个作家有没有创造一种独特的文体,而鲁迅、老舍都是创造了一种独特文体的作家。鲁迅的文体再放50年依然不会过时,老舍的文体中对北京方言、土语的改造,依然是了不起的。他们的才华是难以超越的。”‎ 莫言作品的语言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他的小说语言,评论家季红真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曾有分析。首先是大量的民间口语进入作品语言;其次融入了在传统的经典典籍《三国演义》、文言文和翻译小说中找来的东西以及从民间戏曲中学来的东西。‎ 谈到阅读,莫言说,现在的书太多了,但是他基本只读经典。“比如说中国几部古典小说,比如说鲁迅、托尔斯泰的作品,我觉得这些书实际上就足够了。我觉得越是经典的书越耐得住重读。”‎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10月13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对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感到非常高兴,但是他又认为获奖并不能代表什么,因为中国还有很多优秀作家的作品没有被世界认可。‎ B.从阅读和模仿开始,在写作形式上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待到写作日趋成熟之后,再追求个性化写作,这是普通文学爱好者的必由之路。‎ C.莫言对故乡的感情是深厚的,而且对故乡和文学有了新的理解,他的写作内容不仅仅局限于高密县这片乡土,而且扩展到国内、国外。‎ D.国外有位评论家说:莫言是鲁迅、老舍以来最有前途的中国作家,也是世界级的作家。莫言反对这个说法,表现了他崇高的精神境界。‎ E.本文多处引用了莫言的原话和他人对莫言的评价,内容丰富,客观真实,富有感染力,也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莫言作品的主要特色和影响。‎ ‎(2)根据文意,请简要分析莫言作品的主要特点。‎ ‎(3)作为作家,莫言有哪些优秀的品格?请简要分析概括。‎ ‎(4)莫言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本土作家,原因有很多,请就你对“阅读与写作”“故乡与文学”“民族与个性”三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答案】(1)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答B、C不给分。‎ ‎(2)①从主题看,展现了乡土中国的历史和命运。他的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很多素材来源于他的故乡山东高密县。②从表现手法看,他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且以心理活动描写见长。③语言方面,大量民间口语进入作品,并从经典作品、民间戏曲等中学习语言,使他的文字富有个性。‎ ‎(3)①谦虚,为人低调。尽管作品在世界文坛的影响和声望足以让莫言骄傲,但是他觉得获奖并不能代表什么。②不断学习和创新。在写作形式上进行探索和创新,力戒重复。而且还表示今后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新作品的创作上。③有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忠诚的写作态度。找不到素材来写作,很多时间就是下去体验生活,能沉下心来,千方百计找能够让自己感动的故事。‎ ‎(4)观点一:阅读经典对写作有促进作用。理由:①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模仿的对象,莫言最初写作,都是模仿外国魔幻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 ②优秀作家的作品,是学习的对象,莫言作品的语言,就是从传统的经典《三国演义》和文言文以及翻译小说中学来的。③优秀作家作品 是后来者学习的榜样,如莫言认为鲁迅、老舍创造了独特的文体,他们的作品值得反复阅读。他阅读了福克纳、马尔克斯等人的作品,这奠定了他个性化的创作风格。‎ 观点二:故乡是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故乡和文学关系密切。理由:①故乡的文化元素渗透到作品中。莫言的作品都有他的故乡山东高密东北乡的文化元素,这些文化元素甚至决定了他的作品风格。②故事素材和人物原型离不开故乡的影子。莫言小说中的很多故事都发生在故乡高密,他的作品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③故乡能激发写作灵感。莫言写不出作品时,想到过去,想到故乡,文思如泉涌。‎ 观点三:个性化的民族的作品才是世界的。理由:①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民族特色的作品体现世界文化的多元性。莫言的作品展现的是乡土中国的历史和命运,正是体现了这个特点。②强调本民族的文化心理、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学走向世界文学的一条道路。就像莫言写高密县,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这片乡土了,发生在美国的、日本的故事都可以拿过来用,让它变成发生在高密县,所以乡土也就开阔了。③个性化的民族的作品会成为经典。莫言最初多是模仿,后来他意识到作品要有自己的特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包括个性化的语言。‎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原文说我“和大多数普通文学爱好者一样”的只是“文学之路也是从阅读和模仿开始的”,并没有说是“必由之路”。C项,文中说“对小说中的故乡有了新的理解”,而不是“对故乡和文学有了新的理解”;文中“渐渐地你就会有一种能力了,把别人的故事变成你自己的了,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都一样”,是说莫言把国内、国外的故事变成发生在高密县的故事。D项,文中说“莫言是世界级的作家,可能是鲁迅、老舍以来最有前途的中国作家”,选项将或然变成了必然。‎ ‎(2)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可先通读全文,大体确定答题的区域。原文用了三个小标题,组成三个独立的部分,分别从莫言小说的内容、取材和语言特点三个方面介绍其作品。作答时,根据题目要求加以概括即可。‎ ‎(3)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作答此题可抓住莫言的代表性讲话及作者叙述的内容分析。如,开头写莫言获奖后的态度,“我觉得获奖并不能代表什么”,可见他的谦虚;再如,第一部分,他自己说“一直在写作形式上进行探索和创新”,第二部分写他“找不到素材来写作,很多时间就是下去体验生活”,这体现了他的做事踏实。‎ ‎(4)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紧扣题干要求进行探究,抓住自己最熟悉的一个方面来分析。其次,确立观点后,要结合原文中莫言的创作经历进行分析,不主观附会。最后,要想到,既是要探究,则答案往往是丰富多彩的,只要符合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 ‎ ‎ ‎ 第II卷 四、语言知识基础:共4题 每题1分 共4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他心高气傲,目空一切,总喜欢妄自菲薄,结果可想而知,没有人愿意同他打交道,他成了大海里的一叶孤舟。‎ ‎②一些人在西方文化面前迷失了自我,以为西方的就是现代的,现代的就是科学的,科学的就是正确的,正确的就是唯一的,唯西方马首是瞻,视中国一无是处。‎ ‎③两校篮球友谊比赛正在激烈地进行着,只见一个防守队员快步赶上,抱住对方进攻队员的肩膀,从后面强行掀倒对方,而裁判却对此置若罔闻。‎ ‎④在全国比赛中屡获金奖的四川省杂技团,当仁不让地承担了这次出国演出任务。‎ ‎⑤他本来只想拍一部短片,后来发现题材太过庞大,于是改头换面,拍了一部长片。‎ ‎⑥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型的家庭关系,常令父亲们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与①句中的“心高气傲,目空一切”语意不符。马首是瞻:原指作战时士卒看主将的马头行事。后比喻服从指挥或依附某人。由②句中“迷失了自我”“视中国一无是处”可知一些人对西方文化的依附态度,符合语境。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似的。指不予理睬。③句应该是批评裁判没有看见,不是没听见,用错语境。当仁不让:碰到应该做的好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托;不谦让。符合④句语境。改头换面:原指人的容貌发生了改变。现多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贬义词,与⑤句感情色彩不符。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与⑥句中的“父亲们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语意相符。‎ ‎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枣阳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穆穆曾侯——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特展”在省博物馆开幕。值得关注的是,一尊刻有“芈”字的青铜鼎首次亮相。‎ B.在2014年索契冬奥会短道速滑比赛男子5000米接力A组决赛中,尽管中国队员在出发后不久便摔倒,但他们成功逆袭,最终如愿问鼎,摘得一枚铜牌。‎ C.猴年春晚可谓星光熠熠,歌手谭维维和她的电声乐队与华阴老腔艺人合作的歌曲《华阴老腔一声喊》酣畅淋漓、荡气回肠,使人们观赏到来自黄土高坡的古老民间艺术的活力。‎ D.国民阅读能力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未来,因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处于发展关键期的国家而言,大力倡导全民阅读,具有更加紧迫和长远的意义。‎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B项,语序不当,把“尽管”放在“中国队员”的后面。C项,搭配不当,“观赏……活力”不搭配,应改为“感受……活力”。D项,句式杂糅,“对于……而言”可改为“对……而言”或者“对于……”。‎ ‎ 14.下列各句中加线词所涉及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②豆蔻梢头二月初           ③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④年近知命,位止方州     ⑤行行向不惑,淹留隧无成 A.③①②④⑤ B.③②①⑤④ C.②④③①⑤ D.②①③⑤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学常识的能力。束发:系结头发成童的年龄,15至20岁。豆蔻:指少女十三四岁。出自杜牧的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加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知命:懂得事物生灭变化都由天命决定的道理。代称五十岁。不惑:意思是遇事能明辨不疑。出自《论语·为政》。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A.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B.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C.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D.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A项,“元嘉草草”中的元嘉是是南朝宋皇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封狼居胥”是指霍去病打败匈奴后“封狼居胥山而还”的事情。C项,季鹰:西晋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为官,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遂弃官南归。D项,树犹如此:据《世说新语·言语 》,桓温北征,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长到几围粗,便感叹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意思是说树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呢!‎ ‎16.阅读下面一段新闻材料,请概括出这则新闻的导语和主体内容。‎ 习近平访英堪称一次“超级国事访问”‎ 中新社伦敦10月15日电,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10月19日至23日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15日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此次国事访问堪称一次“超级国事访问”。‎ 刘晓明说,国事访问是最高规格的访问,英方将为习主席举行传统盛大的欢迎仪式、国宴和金融城市长晚宴,鸣放103响欢迎礼炮(绿园41响和塔桥62响)。此次访问在规格上超越以往。访问期间,英王室三代众多成员均将参加接待习主席和彭丽媛女士;习主席将在英国议会发表演讲;卡梅伦首相除正式会谈外,将陪同习主席出席多场在伦敦的活动,并一道去曼彻斯特访问。卡梅伦首相还将与夫人萨曼莎邀请习主席夫妇赴乡间别墅契克斯做客。‎ 刘晓明说,这是十年来中国国家主席首次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将为中英关系的发展提供历史性机遇。“我最近广泛接触了英王室、政府、议会、工商、智库、高校和媒体等各界人士,真切地感到英社会各界对习主席此访热切期盼,衷心期望访问能推动中英关系取得更好发展,收获更大成果。”‎ ‎①导语:_____                                ‎ ‎②主体: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答案】①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10月19日至23日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 ‎②此次国事访问规格空前;在伦敦出席活动并与英王室三代及首相卡梅伦会见;还去卡梅伦的乡间别墅做客;期待中英关系有更大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①导语:是新闻的第1段,点明习近平访英的新闻事实,介绍访问的时间、地点、事件等。②主体:是新闻的第2、3段,详细叙述习近平访英的接待规格、接待人员、相关活动及深远发展成果(长远评价)。‎ ‎ 17.下面是电子商务新模式——O2O运作模式图(O2O即Online To Offline,即将线下商务的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在了一起,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请把这个运作模式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答案】电子商务新模式——O2O运作模式就是消费者在商品官方商城了解消费服务并进行线上下单,商城将订单发送给线下实体店,消费者选择最近的实体店提货并体验商家服务,消费结束后通过商城反馈分享消费服务体会。‎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重点考查流程图。分析流程时,注意流程的顺序即箭头指向,以及说明性的文字,重点要找好起点。根据箭头方向可理清顺序:消费者—官方商城—线下实体店,然后根据说明性的语言将消费者的具体行为过程描述出来即可。‎ 五、作文 ‎18.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继续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今圣贤对话的乐趣……‎ 当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开阔、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 读海•做人 海,辽阔无垠。在这无边无际的海面上,有时风平浪静,犹如一位温柔的女子,深蓝的海水好像她深情的眸子,含情脉脉,一切是那么美好;海鸟在海面上鸣歌,悦耳动听;小海龟在沙滩上追逐玩耍,其乐无穷。平静的海,昭示着大自然的和谐。‎ 于是乎,我想到了做人。做人有时也应当心平气和,修身养性。不可不管青红皂白就火冒三丈,百害而无一利。我想凡事都要以平静的心态去面对,以冷静的手段去处理,最终才会皆大欢喜也。‎ 海,辽阔无垠。在这无边无际的海面上,有时也会波浪滔天,好似一位发怒的壮汉,澎湃的海水是他心中汹涌的热血,严肃冷酷。整个气氛也随之激烈起来。狂风席卷海洋,那些弱不禁风的海龟都难以回家了;海鸟却依然在海面上引吭高歌,为这首交响乐伴奏;还有那些屹立在海中的礁石,虽然身躯被猛烈的狂流舔得日益光滑,但它们无怨无悔,因为它们仍能坚定地接受挑战。澎湃的海,表现出大自然的残酷。‎ 于是乎,我想起了做人。做人有时也该严厉风行,这可考验一个人的胆略和能力。若事事都平常对待,草草收兵,这会让人永远知己不知彼,从而鱼目混珠。‎ 海,辽阔无限。但你知道是什么造就它的博大吗?那是因为它能够吸纳众小溪,若它只是故步自封,那它只会成为一顷死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广阔的海,揭示了大自然的奥秘。‎ 于是乎,我想到了做人。人应该有着比海更广阔的胸怀,不致他人于死地;也应当汲纳他人之言,博采众长。所谓“忠言逆耳利于行”。这样,我们自身才会不断完善,充实。‎ 阅读海的过程,也正是人成长的历程。我们应用一生的时间去读海,学海的精神。学它的处变不惊,学它的严厉风行,学它的博大深沉,然后踏踏实实地走自己的路。‎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能力。本题属于材料作文,材料中已经给出了立意的方向“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写作的中心必然是“阅读”,可以写自己的阅读方式,也可以写自己的阅读经历和感受,还可以写阅读过程中自己的思考。‎ ‎ ‎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