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棋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棋文化,培养学生对历史悠久的棋文化的热爱之情。
2.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设计、制作立体的棋子。
3.提高学生对立体造型的感受、设计和表现能力。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弈棋是一项有对弈双方进行智力竞赛的体育项目之一,它比智力、比战术、比意志。棋的变化复杂、趣味浓厚,工作和学习之余参加棋类活动,不仅能丰富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锻炼思维能力,培养机智沉着、灵活应变的意志品质。对于孩子来说,手举棋子双方对弈,不仅可以愉悦身心,而且是一项开发智力的有益活动。学过棋的孩子与未学过棋的孩子在智商、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等4个方面的差别很明显,其中注意力与观察力方面的进步犹为明显。棋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围棋、军棋、跳棋等很多种,其中尤以中国象棋和围棋最为普及。
本课主要意图是让学生较充分地感受棋文化以及棋子造型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发现不同时期棋子的造型变化及棋子不同角色的个性化表现,有意识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棋子角色进行造型设计表现与应用,用充满想象力的独特的造型和色彩展现棋子的美。
教材展示了不同时期的弈棋图和立体造型的棋子,如唐朝绢画、汉朝弈棋俑、宋朝的象棋棋子以及现代的立体象棋棋子等等。还展示了现代游戏棋以启发学生产生更多的设计表现方式,尽情地表现自己设计的棋子造型。
本课为设计·应用类型的课,安排2课时完成,有着不同的侧重点。第1课时主要了解棋文化和棋子的制作工艺,并设计自己喜爱的棋子造型;第2课时完成棋子制作,并运用于下棋的游戏中,体验下棋的乐趣。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做好相互间的衔接。
2.重点、难点。
重点:对棋子立体造型的观察、设计与表现。
难点:对棋子不同角色特征的把握与表现。
●方案一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陶泥或橡皮泥、水粉颜料、雕刻工具等,收集有关棋文化相关资料
(教师)课件、各种棋的图片资料、范作、各种制作工具和材料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检查、了解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集中学生注意力。
2.感受与想象。
(1)听:金戈铁马、杀声震天的战场录音。听懂了吗?这些声音表现了什么样的场景?
(2)忆:谈谈你印象中的战争。
(3)看:课件呈现古代战场上的将帅、兵卒、车马炮等,与你记忆中的是否一样?
(4)想:你还看到过哪些战争场景?引导学生讨论补充。
3.思考与表现。
(1)棋子有哪些主要特征?
看:教师课前收集的各种棋子的图片。
(2)尝试表现:按自己的意愿做出棋子的造型。
(3)课件展示不同时期棋子的造型,通过对比让学生说出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及传承关系。感受棋子的文化魅力。
(4)欣赏大师及同龄人的作品,分析不同材料、不同的表现方法。
如:用哪些主要材料来制造棋子的?还可以用什么材料?用什么方法?你能创造新的方法吗?
4.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表现独一无二的棋子。
5.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辅导要点:(1)棋子整体造型的设计与把握;(2)表现方法;(3)个性体现。
6.展示学生作业,把学生的作业组合成一幅大棋盘。请学生选出最独特最美的造型,谈谈自己的感受,并请小作者谈谈创作思路,再让同学互评,教师小结。
7.课后延伸:你还能用其他方法表现棋子吗?请同学们课外再去搜寻相关资料。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泥巴或橡皮泥、水粉颜料、雕刻工具等,准备多种棋盘
(教师)课件、各种棋盘资料、范作、各种制作工具和材料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检查、了解课前准备情况,安定学生情绪。
2.欣赏与感受。
(1)看:课件呈现学生自己制作的各种不同造型的棋子。让学生感受成功。
看懂了吗?这些棋子分别表现了什么角色?
(2)忆:谈谈你对棋子制作的印象。
(3)听:听一听小作者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
对你有什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与尝试修改自己的棋子。
3.游戏与体验。
(1)你会下棋吗?
欣赏汉代弈棋俑。引导学生明白下棋必须遵守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2)课件展示不同棋盘。
通过对比说出它们之间的不同以及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感受棋文化魅力。
(3)谁愿意和老师杀上一盘?激发学生下棋的兴趣。
(4)尝试游戏:同学之间结对厮杀。要求: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文明下棋。
4.课堂小结:赢棋在于专注、动脑,创造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5.课后延伸:举行棋赛,展示学生制作的棋具等。
●方案二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泥巴或橡皮泥、水粉颜料、雕刻工具等,收集有关棋文化资料
(教师)尽可能收集各种棋的图片资料、范作、各种制作工具和材料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检查课前准备情况,安定学生情绪。
2.揭题。
这是什么?出示棋子。揭示课题:《自制棋子》
3.引导思考。
(1)你喜欢下棋吗?喜欢下哪种棋?
(2)下棋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锻炼思维能力,培养顽强沉着、机智勇敢的意志品质……)
(3)你印象中的棋有哪些棋子组成?
使学生认识将帅、兵卒、车马炮和棋盘等。
(4)你知道棋的来历吗?引导学生感受棋文化。
4.引导探究。
(1)书上的棋子在造型上有哪些特点?
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大胆地说出棋子的造型、色彩特征等。
(2)让学生尝试制作自己喜欢的棋子。相互评点、交流感受。
(3)欣赏大师及同龄人的作品,分析不同材料及不同的表现方法。
5.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表现独一无二的棋子。
6.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辅导要点:(1)棋子的整体造型;(2)表现方法;(3)个性体现。
7.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谈谈自己的创作思路,再让同学评议,教师小结。
8.延伸部分: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表现棋子吗?请同学们课后继续尝试。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泥巴或橡皮泥、水粉颜料、雕刻工具等,收集各种棋盘
(教师)尽可能收集各种棋及相关的图片资料、各种制作工具和材料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检查课前收集情况,安定学生情绪。
2.相互欣赏。
把学生优秀作品予以展示,共同探讨成败得失。
3.相互介绍。
让学生出示自己带来的棋,介绍下棋的技法。
4.引导游戏。
(1)你会下棋吗?你了解下棋的规则吗?怎样才能做到既快乐又文明?
(2)同桌相互比赛,再比出小组冠军,接着比出班冠军。
(3)班冠军与老师进行比赛,将气氛推向高潮。
5.小结延伸。
(1)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感受,选出最好的棋的设计,并大胆地提出修改建议。
(2)鼓励学生课后再去尝试制作自己喜欢的棋。
课外资料
1.中国象棋的起源。
(1)起源于传说时代的神农氏。“神农以日用星辰为象, 唐相国牛僧孺用车、马、士、卒加代之为机矣”。
(2)起源于传说时代的黄帝。象戏,戏兵戏也,黄帝之 战驱猛兽以为阵;象,兽之雄也,故戏兵以象名之。
(3)起源于战国之时。“盖战国用兵,故时人用战争之象为棋势也”。等等。
历史证明,象棋是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创造的成果,它深深地扎根在劳动人民之中,有着广泛的流传。
2.围棋的起源。
我国最早关于围棋起源的传说恐怕是“尧舜以棋教子”的故事了吧。 其实,尧、舜之说只是编织的美妙传说。 湖南省湘阴县挖掘出一座唐代古墓,随葬品里有围棋盘一件,大小呈正方形,纵横各15道。 在内蒙发掘的一座辽代古墓里,挖出围棋方桌,高10厘米,边长40厘米,桌上画有长宽各30厘米的围棋盘。棋盘纵横各13道,布有黑子71枚,白子73枚,共142枚。另有黑子8枚,白子3枚空放着。想必墓主生前好弈,舍不下一盘残局,带到九泉之下琢磨去了。 这只是众多考古发现中的2件古物,但足以说明:围棋在原始社会时,已具雏形。纵横交错的棋盘图形已经基本形成。 其次,从出土棋盘的纵横10、13、15道……直至今天通用的19道线的发展过程看,围棋不可能是某一个人某一天里突然创造出的奇迹,而是经过了由简单到复杂,棋子由少到多,着法由单一到多样的发展变化过程,时间跨越数千年,集聚了无数围棋爱好者的智慧和经验,最后形成今天这种规模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围棋的创造者,是我国广大的劳动群众。
3.国际象棋的起源与发展。
国际象棋是一项有对弈双方进行智力竞赛的体育项目之一。比赛双方各持有16枚棋子,置于画有64个方格的棋盘上。双方轮流移动棋子,即卒、骑士、主教、城堡、王后和国王。最后的目标在于虏获对方的国王。
多数学者认为,今天的国际象棋起源于古代印度北方,后传到波斯,国际象棋的名称就来自波斯文shah(即“国王”的意思)。
国际象棋与中国象棋以及其他许多游戏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棋类艺术起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是经过提炼和升华的一种艺术。正如文字、诗歌、音乐、舞蹈、绘画,无不源于生产劳动。而在许许多多棋类艺术中,唯有这两个棋种最接近社会的人文环境和反映当时的社会状态,它几乎是人类社会状态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