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直线比例尺。 2.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3.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4.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5.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6.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重点: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 2.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 3.根据不同实际情况需要选择不同地图
难点:比例尺大小的判断
教学准备:
南昌市地区地图、中国地图、直尺、圆规、米尺、画有校园平面图的小黑板,计算机课件及地图册中的各种地图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这是一幅我们学校的校园平面图,谁能辨别出它们都是校园的什么教学设施?(操场、篮球场、食堂、教室,办公大楼等)请找到我们教室所在的位置?请两位同学上来,用直尺测量一下这张图上我们教室的长和宽。请另两位同学用米尺测量我们教室的实际长度和宽度。
活动:请大家一起计算:算一算缩小后画在纸上的距离是教室实际距离多少分之一,也就是计算一下图上的1厘米代表了实际的几米。这个数值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比例尺。
引出比例尺的概念及公式。
用公式表示就是: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
板书:第三节 地图 §1地图的基本要素 1.比例尺
提问:比例尺有几种表示呢?地图上的比例尺用文字表示?用数字写出来?直线式?(由学生回答)
打开地图册,任选三幅图,请三位同学,分别用文字式、数字式和直线式表示比例尺。
板书:文字式、数字式、直线式
提问:比例尺有什么用呢?
学生活动:书本第13页图1.22台湾图,用尺量“高雄”到“台北”的图上的直线距离,再换算两地的实际距离。
小结:根据比例尺,在地图上量出两地的距离,可换算两地的实际距离。
提问:如何辨别比例尺的大小呢?
比较“台湾省地图”和“世界地图”,两幅图的图幅大小相同,在那些方面的表现不同?
2.活动:比较下列三种比例尺的大小。
1/10000,1/10000000,1/100000000000
比较“台湾省地图”和“世界地围”内容的详细程度。
(小结):通过两幅图的比较,我们可以更进一步认识比例尺的特性:
(1)比例尺是一个分式。分子为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即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大,比值愈小,即比例尺愈小。
(2)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小,反映的内容愈详细,则比例尺愈大;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愈大,反映的内容愈简单,则比例尺愈小。
小结:地图的比例尺一方面反映地图表示的地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程度,另一方面可以用来量算距离。
讲解:在校园的平面图上,我们教室的位置在哪儿?在校门的什么方向?有几条路可以到达?哪条路最近?
让学生到讲台前指图回答,教师给与指导订正。
板书:2.地图上的方向
引入一般地图的定向方法,
无指向标的地图,面对地图,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基础上,确定出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的方向。
举例:一张南昌市地图,八一广场位于南昌十六中的什么方位?
板书:无指向标的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那么有指向标的地图呢?
板书: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讲解: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线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举例:教科书第14页“地图上的方向”。
板书: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总结:经纬网定向方法最为精确,是今后学习地理课和实际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讲解:地图是表示地理事物的,由于空间的限制,必须把它们缩成符号,所以,看懂地图首先要熟悉图例和注记。
板书:3.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
活动1:阅读第14页有关内容,然后打开地图册,找出图中用图例表示的地理事物。
活动2:教科书第15页“活动”。
活动3:要求,每位同学按顺序画出你家的平面图。
活动4:假如你家来了客人,你要做一个导游,陪同他们到你生活的城市参观游览,景点有八一广场、中山路、八一起义纪念馆、滕王阁、八一大桥、绳金塔等旅游点。
把学生分为五组,每组拿到一份本市交通地图,以一位同学的家为起点,请画一幅旅游路线示意图,并注出主要的大街,重要建筑物和你们所到的地方。
活动5:画一条从你家到学校的路线图,要求绘出你所走的街道的名字,上下车的(包括转乘车)的车名和站名。绘出方向标,说明学校位于你家的什么方位?
第二课时
导入: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我们要通过地形图来反映这些内容。
板书:二、地形图的判读
过渡: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可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看它只不过4000多米高,这是为什么?
(因为观测的基准面不同,测得的高度就不同)
多媒体演示:课本P16图1.27“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
导读:看图,以海平面为基准面,乙点的高度为500米,甲点的高度1500米,以乙点为基准面则甲点高度只有1000米,1500米为甲点的绝对高度,也叫海拔;1000米为甲点与乙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板书: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讲解:在地图上,必须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用米。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
板书: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甲地海拔──乙地海拔
讲解:地面经过地形测量,测出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注在图上,然后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线,这就是等高线。
补充:我们如果用一个水平面去横截地形,这个水平面与地面的交线就是一条等高线。用不同的海拔的水平面去截地形,就得到不同层次等高线,再将它们转绘到平面图上(实质是垂直投影到平面图上)。
补充:强调一下,必须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起来,最好用平滑的曲线来连接。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这样,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地面的高低情况。
看图:地图册第11页“坡度陡缓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
提问:坡度陡的地方与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的状况有什么不同?
板书:坡度陡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过渡:同理,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从等深线上所标注的深度上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浅。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等高线和等深线,那么由于地表的形态是各有不同,有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不同的地形,等高线表现也不一样。
多媒体演示:《不同的地形等高线表示图》
借助课件,并做一定的讲解。
板书:
不同地形的等高线表示: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凹入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较低部分 陡崖:几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读课本第17页“分层设色地形图”,提问:比较一下这幅地图与我们所讲的等高线地形图有什么不同?
讲解:这幅地图有等高线,但没有海拔高度的注记,它是用不同颜色来反映地势高低的,这种地图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立体感强,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面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看图:课本第17页“分层设色地形图”,讲解:陆地部分,海拔多少?用什么颜色?表示什么地形?
200m以下用绿色,表示平原 200~500用浅绿色,表示盆地 500~1000用浅黄色,表示丘陵 2000~3000用深黄色,表示高原 3000~5000用棕黄色,表示山地
练习活动三:前面我们学习了三类地形图(普通地图、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那么地图有哪些用途呢?
板书:三、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提问:当前,人们的哪些社会活动会用到地图?各需要什么样的地图?(学生阅读课本或讨论得出结论)
(人们外出旅游,需要交通图;要了解一个地区或者国家的地形及河流,需要查找该国地形图。)
板书:1.根据目的,选择地图
提问:下列三位同学各需要选择什么样的地图?请你们出主意。(学生讨论回答)
(1)我们班级准备到郊外的梅岭进行游玩活动,事先需要设计行动方案。
(到郊外的梅岭进行游玩活动需要当地地形图)
(2)印度在2001年12月13日发生议会大厦受袭事件后,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关系日趋紧张,两国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冲突也频频发生。我想知道这两个国家在哪里?
(需要世界政区图)
(3)我们去博物馆参观,博物馆离我家比较远,我得想一想怎样乘车。
(需要交通图)
练习:
阅读南昌市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地图上找到中山路,胜利路,八一起义纪念馆,八一大桥。
(各小组同学找出相互交流。)
(2)从市内到昌北机场,要经过哪几条道路?
(同桌同学合作看图,说出几种乘车方案。)
(3)在地图上标南昌火车站到南昌大学的最短路线。
(2~3名学生合作在图上用铅笔画出。)
讲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你是否知道人们除了利用地图之外,还有哪些技术、手段,能够更加快速和准确地获得有关地表环境状况的信息?
板书:2.地图的发展
讲解:随着电子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地图信息的获取和呈现方式日益多样,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选择和使用地图。例如,利用卫星或者飞机,可以大范围地快速获取地面信息,加工成可识别的图像,不仅可以打印在纸上,而且可直接在屏幕上显示。
课堂小结:选代表总结本节学习内容。
点评:教师教学重点和难点突出,能利用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利用活动课,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如自制学校平面图,南昌市旅游图)。将电子地图,遥感地图引入教学,体现了地图的发展,使学生了解现代技术手段在地理学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