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8-2019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

ID:371243

大小:16.38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一、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义重情深的恩赐  从维熙  ①炎夏七月,年过八旬的我,冒着似火炎阳,从北京飞往汉水之畔的襄阳;后又从襄阳乘大巴寻觅汉水之源,远行至陕南的汉中和安康。一周的行程虽然大汗淋漓,但“南水北调”的人文情怀,却给我留下无尽的情思。  ②归来后,还演绎了一曲连我自己都难以相信的“童话”,那就是我锈迹斑斑的牙齿,昔日刷牙都无法让它由黑变白——回到京城,面对镜子,我惊愕地叫了一声:“啊!五十八年吸烟历史、凝固在牙齿上的黑黄斑痕,怎么一下子变白了?”静思之后,答案终于浮出水面:那就是“南水北调”的汉江之水,对我的恩赐……  ③到了襄阳,让我勃然心动的是这座城市的风情:一条清波碧浪的汉水,从美丽的城市中间穿行而过;南边是城,北边还是城。抵达入住的南湖宾馆,打开水龙头洗脸时,发现这里的水,比北京的水清亮许多。因而当天下午在“人文汉水襄阳笔会”启动仪式上,我倾吐出初识襄阳的感受:我和湖北的缘分很深,去过武汉等多个城市。这些城市都曾给我人文启迪——但让我一见钟情的,却是大美的襄阳。当天晚上,我和文友们登上一叶小舟在汉江上夜游,两岸灯火映照下的古城亭台和现代楼阁相辉映的画面,让我当真产生了相见恨晚的痴醉之感。  ④正是出于这种痴爱在内心的穿梭,一种忧郁之情突然从心底升腾而起。来襄阳之前,我读到过如是一条新闻,今年襄阳雨水偏少,水位下降致使江中鱼类繁殖率下跌,这对襄阳人民的生活来说,已然是个负面信号。汉江今年本身就水脉欠缺,还要为更为缺水的北方“补血”,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不是自残之举吗?  ⑤两天后,我们登上了丹江口水库大坝。当文友们纷纷拍照时,我却避开众人,想找个地方尝上一口水库的水。  ⑥无计可施之际,只好向讲解员求救。她问我喝过“农夫山泉”没有,我说喝过。她说部分瓶装水就是从库区深水岩洞中灌的。我十分惊愕,讲解员为我压惊说:“经过专家检验,库边之水因与堤岸相接,属二类净水;库心的水,仍为一类最佳水质——这种优良水质,已经连续保持六年了。”接着,她对我谈起襄阳和当地为了保护丹江口水质,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从2003年起,在总干渠两侧先后关停并转了三百多家冶炼和造纸企业,现在水源保护圈高达三千多平方公里。  ⑦归来途中,赵丽宏等几个年轻的文友,正在讲述着他们的汉水情话:他们居然穿上泳装,表演了一场泅渡汉水之举。我想参与到车上的欢声笑语之中——但到底年纪老了,没有高声说话的底气,因而只能对身旁的文友低声抒发我对汉水的情怀:“我不会游泳,但也尝到了汉水之美味,在南湖宾馆我尝了几口自来水,这不算新奇——新奇的是,采风团只有我喝到了汉江的圣水。”  ⑧“圣水?你不是说梦话吧?”身旁的文友不解地询问我。  ⑨ 我诙谐而幽默地说:“汉江圣水偏爱老人。为了照顾采风团里年纪最大的我,当地专门开来一辆车,送我提前到了山上的鹿门寺。这儿是唐朝诗翁孟浩然少年读书之地,曾给后人留下《春晓》名诗。能到他的故土,寻觅他的形影,内心十分激动……”  ⑩ “你喝了那儿的水了?”文友问我。  ⑪“让你猜着了,我喝了鹿门寺的水!”  ⑫他说:“那也不能称其水为圣水呀?”  ⑬“你听我说下去嘛。进了这个寺院,正好碰上一位僧人,用一只水桶在岩洞口提水。我向那位老僧说想喝上一口你打上来的水。老僧绽露出一丝笑意,但并没答应我的要求,而是用手指了指岩洞旁悬挂的另一只小小水罐,让我自己动手舀水。我拿起水罐从岩洞里舀上水来,一扬脖子喝了下去:你想,千年前的诗圣孟浩然,在这儿耕读挥墨多年,一定喝过这洞中之水;现在寺院的僧侣们,又用其水制其禅食,称其为圣水,不是挺合适的吗?”  ⑭友人笑了,说了一句文学行话:“你真富有文人的想象力……”  ⑮水——又是水。不管是南湖宾馆还是鹿门寺的水,其根脉都离不开浩浩荡荡的汉水,因而我深感不虚此行。我深知水对中华民族的分量,它是流淌于一个国家体内的血液。作为一个国人理应关注水情,如今许多省份都在闹水荒,没有想到的是,汉水是这么义重情深,将远行一千多公里,向贫血北方输血。  ⑯直到两天后,长途行车返回襄阳——我可是一个抚摸过整条汉江的文化水痴。因而在与襄阳的告别晚餐上,八十一岁的我连连高歌,以抒发一个文人难以忘却的汉水情怀……  (选文有改动)  1.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义重情深的恩赐”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①汉水义重情深恩赐于自己,使锈迹斑斑的牙齿变白;②汉水义重情恩赐于北方人民,为缺水的省份送去一江清水;③本已缺水的襄阳等水源地节水、护水,为北方“输血”供水,义重情深。  解析:本题考查文意的梳理和归纳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理解“义重情深的恩赐”的意思,从文意可知,这“义重情深的恩赐”来自汉水。所以在读文章时,就要关注和此相关的内容,然后概括作答。  2.文章线索有着串联全文、贯通文脉的作用。本文有两条线索,请说说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  答案:明线是作者(一周)的行踪;暗线是“南水北调”的人文情怀(或“作者对汉水的感激之情”)。  解析: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抓住了线索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分析本文的线索,可以从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如“汉水”入手,还可以从本文的标题“义重情深的恩赐”入手进行考虑。  3.请分析开头两段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①开篇点题,点明“我”将开启汉水寻访之旅及汉水的恩赐之意。②总领全文,并引出下文对一周行程的记叙。  解析:文章开头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开篇点题,总领全文;睹物思人,引起下文的回忆;设置悬念,引起读者注意;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为下文做铺垫。解答本题,先要重点关注开头两段中作者流露出的对汉江之水的喜爱、留恋之情;然后联系全文内容,从上述开头文段的作用中筛选答案。  4.结合语境,分析文中第②段加点词语“童话”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答案:“童话”指自己锈迹斑斑的牙齿由黄变白的神奇变化,用“童话”一词既表明了汉江水质的优良,又表达了作者对清澈的汉江水由衷的赞叹(赞美)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在文章中的语境义。解答这类题,先要根据字词所处的语句及前后句子的内容、含意来推断其意义。“童话”本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手法来编写的适合儿童欣赏的故事。在这里指的是发生在“我”身上不可思议的变化。然后联系文章的主题,揣摩“我”对汉江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文末画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①对汉水的喜爱之情;②饮水思源,对襄阳人民奉献精神的感激之情;③对汉水文化的敬仰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解答这类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①标题提示法,通过文章标题,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某种情感;②根据文章首段或尾段进行归纳;③根据文章的关键词句进行概括。通过阅读文章,我们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对汉水及对汉水文化的喜爱和敬仰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最温暖的一片阳光  ①母亲真的老了,有点像孩子般缠人。她每天都会打来电话。她耳朵有点背,电话里声音总是很大。其实母亲也没什么事,只是问我是否安好。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就高兴地把电话挂掉。有时我忙,就会打断她的话,我能听得出那边轻轻的叹息。但母亲还是在每天上午九时左右打过来,正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  ②这一天,母亲又来电话,除了问好外,还告诉我她去采了很多婆婆丁。母亲过去常用婆婆丁做蒸菜,婆婆丁一定要野生的,最好在打春时没有开花前去采,这时的最新鲜。小时候,我很爱吃母亲做的这个菜。我有些担心地告诉母亲,您都八十多岁了,千万不要去采野菜了,我会不放心的。母亲答应得很痛快。  ③第二天正午时分,有人叩门,打开门见是母亲。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我急忙把母亲扶进屋内,埋怨她为什么不打电话告诉我。可母亲不理我的不满,喜滋滋地取出她做的蒸菜,看不出一丝倦意。我见她的手青筋暴露,手上有结痂的血口子,一定是采野菜时留下的。她说,快吃吧,还温和着呢。我怎么也想不到,母亲为了让我吃到她做的菜,竟然沐着风雨去野外,顶着晨星点灶火,用一股爱焰把菜做熟,搭乘公共汽车,颠簸几个小时,给我送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  ④母亲真的老了。眼前的事情她往往记不住,可过去的事情却记得很清晰。母亲也有青春,只是离今天很远。她曾把箱子里保存的一条长裙拿给我看,告诉我她就是穿了这条长裙和父亲在向日葵下相识的。那长裙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洗老。腰弯了,头发白了,白得像天上的一片云。  ⑤母亲生在青川江边,长在稻花乡里。母亲居住的老屋前有一条唱着歌的小溪。每当燕子呢喃着飞来的时候,桃花就开了,开着开着,花就落了,花瓣落在溪水里打着旋流远了,就像流远的岁月。老家的院子里种着两棵杏树,每当圆润的青杏结满枝头的时候,不等熟透,母亲就和小姐妹们采下来吃。那味道酸酸的,就像那时候辛酸的日子。母亲在艰苦的岁月中学会了很多的家务活,有一手好针线,成家后很是勤俭。在那艰苦的日子里,她用那根针缝补着旧衣裳一样的破旧岁月。父母感情很深,生活得很和睦。父亲在知天命之年患了重病,离开了人世。母亲开始独自生活。我担心她孤寂,执意把她接到身边来。她不肯。她说,她能自理,也不想给我们添麻烦。我给她请了保姆,可没几天就被她打发回去了。  ⑥忽然想起,有两天没有接到母亲的电话了。我急忙打电话过去,多次无人接听,我有了不祥之感,乘夜车就往家里赶。赶到家里时,见母亲躺在床上,额头敷着毛巾。邻居大婶告诉我,母亲发了两天烧,烧得重时不断念叨着我的名字。我守候在母亲的床边,用手紧攥着她那像枯枝一样干瘪的手。母亲问我,你知道我最希望的事是什么吗?我摇摇头。她告诉我,最希望的事是让我永远不会老、永远不得病,如果有可能,让她代替我老、代替我生病,她也乐意;就是走了,也不扰动我,一个人悄悄地去找我的父亲。我听着,心被刺痛,泪如泉涌。我把脸紧紧贴在母亲的手上,整个人似乎已经融化了。  ⑦往后的日子里,每天上午九时左右,也就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我都先把电话打给母亲,问候她是否安好。我还会幸福地眯着眼睛,虔诚地半张着嘴,侧着耳朵凝神听母亲讲着过去的故事。这个时候,我真的很温暖。母亲就是给我温暖的那一片阳光……  1.文章以“最温暖的一片阳光”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答案:本文主要讲述了母亲给“我”打电话以及送蒸菜的事情,表达了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以及“我”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激。题目不仅运用象征手法,用“最温暖的一片阳光”象征母亲、母爱,而且与文章结尾相呼应,突出了母爱的伟大。  解析:此题考查对标题的理解、分析能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与文章内容、主旨有着密切关系。因此,解答此题先要概括文意(打电话、送蒸菜)和主旨(赞颂母爱、表达理解与感激);然后结合对全文内容的把握,从语言特点、写作手法、词语运用等角度分析此标题的妙处。作者把“母爱”比作“阳光”,形象生动、含蓄蕴藉,采用了象征手法,突出了母爱如阳光般温暖。  2.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1)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  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  (2)结合语境,赏析第④段中加点的词语。  那长裙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洗老。  答案:(1)这句话运用了外貌描写的手法,写出了母亲着急赶来给“我”送蒸菜时的样子,表现了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2)洗,是“冲洗”的意思,在这里指母亲随着时光的流逝慢慢变老,巧用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岁月的无情以及“我”的伤感。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赏析能力。(1)考查对人物描写方法的判别及对其作用的分析能力。根据“脸上”“头发”可以确定采用的是外貌描写;然后结合前文分析这是母亲在什么情况下的样子,以及母亲给“我”送蒸菜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情感。(2)考查对动词的赏析能力。先理解“洗”字的本义,然后结合语境分析时光如何把母亲“洗”老了,体会“洗”字蕴含了“我”怎样的心绪和情感。  3.请结合第③段内容,谈谈你对画线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的理解。  答案:只要有母亲在,就会有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发生。文中指母亲不顾年老体衰,克服重重困难,采摘野菜并做好美味的蒸菜给“我”送来,令“我”震撼。这句话体现了母爱的伟大,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含意的理解能力。结合第③段内容,分析关键词“奇迹”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进入文中“我”的角色,体会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4.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答案:(示例1)对比的写法。如文章开篇写母亲主动给“我”打电话和结尾“我”主动给母亲打电话形成对比,更好地突出了“我”对母爱的理解与赞美,以及对母亲的感激之情。(示例2)插叙的写法。文章插叙了母亲过去的生活经历,使文章内容充实,使人物形象丰满,突出母亲一生的艰辛,更为真切感人。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构思及写作手法的鉴赏能力。先回顾记叙文常用的构思方法(顺叙、倒叙、插叙等)和记叙文常用的写作手法(对比、以小见大、象征、欲扬先抑、融情于景等);然后细读文章,思考其具体采用了哪种构思方法和写作手法,并从中选取自己最有把握答好的角度,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使用该构思或该手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或突出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情感。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