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共2套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本文件来自资料包: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共2套新人教版)》 共有 2 个子文件,压缩包列表如下: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二章 声现象测评(A) ‎ ‎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  )‎ ‎             ‎ A.不能传播声音     B.吸收了声波 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D.使鼓面振动停止了 ‎2.学校在进行紧急疏散演练时,会拉响警报。警报声之所以能传播很远的距离,是因为它的(  )‎ A.音调高 B.响度大 C.音色美 D.节奏快 ‎3.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教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 A.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B.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较低 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4.下列声现象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5.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如图所示,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 B.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 C.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 D.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 ‎6.天坛公园的回音壁如图所示,它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  )‎ 5‎ A.声音的反射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声音的音调不同 D.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7.下列说法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 A.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 B.地震时会产生地震波,这种地震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受灾人员通过呼喊和敲击等方式求救主要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8.每一位市民的文明举止,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开车时不乱鸣笛就是其中之一。道路交通“禁止鸣笛”的标志如图所示,主要目的是控制城市中的噪声污染,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是(  )‎ A.在人耳处 ‎ B.在传播途中 C.在声源处 ‎ D.以上方式都有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9.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    很大;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     不同。 ‎ ‎10.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够传递    ;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 s 后收到回声,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 531 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     m;利用超声波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 ‎ ‎ ‎ ‎ 。 ‎ ‎11.在探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否与空气温度有关的实验中,科学家记录的数据如表:‎ 空气温度t/℃‎ ‎-30‎ ‎15‎ ‎20‎ ‎25‎ ‎100‎ 声音在空气中的 速度v/(m·s-1)‎ ‎313‎ ‎340‎ ‎344‎ ‎346‎ ‎386‎ 5‎ ‎(1)由表中数据可知,空气温度越高,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 ‎ ‎(2)如果利用回声测高山与我们的距离,那么站在同一地点发出声音后到听到回声的时间间隔,冬天比夏天    。 ‎ ‎12.教室的楼道上张贴有如图所示的标志,倡导同学们不要大声喧哗,养成轻声讲话的文明习惯。从声音的特性分析,“大声”和“轻声”均是指声音    的大小;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    处减弱噪声。 ‎ 三、实验探究题(每题12分,共24分)‎ ‎13.某同学在探究音调和响度分别与什么有关系时,做了以下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越   ,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    ,这说明音调是由    决定的。 ‎ ‎(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沿上,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锯条,这时锯条的振幅    (选填“变大”或“变小”),声音的响度    (选填“变大”或“变小”),这说明响度与    有关。当锯条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 ‎ 。 ‎ ‎14.小刚同学学习了声现象后,进行了一些探究:‎ ‎(1)他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桌面上,用一根细线悬挂一个轻质小球贴近闹钟上方的铃铛,小球被弹开。此现象说明               。 ‎ ‎(2)他又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变小,声音小是在描述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当玻璃罩内被抽成真空时,将听不到铃声,说明             。 ‎ ‎(3)小刚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            ;小刚用两个棉球塞住耳朵,此时几乎听不到铃声,这一举措属于             (填减弱噪声的方法)。 ‎ 四、计算题(16分)‎ 5‎ ‎15.某同学在一艘汽艇上遥对一座山崖,他对山崖大喊一声,5 s后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 m/s)。‎ ‎(1)若汽艇静泊在水面上,则他离高崖有多远?‎ ‎(2)若汽艇以10 m/s的速度正对山崖驶去,则他喊时离山崖有多远?‎ 参考答案 第二章测评(A)‎ ‎1.D 解析: 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出声音,手掌按住鼓面,鼓面停止振动,因此鼓声消失。故正确的选项是D。‎ ‎2.B 解析: 影响声音传播距离的是响度,响度大,声音传播得就远。‎ ‎3.B 解析: 体育老师发出指令声音后,由于近处的同学听到的声音响度大,所以听得清楚些;而远处的同学听到的声音响度小,所以听得不清楚。‎ ‎4.D 解析: 选项A、B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选项C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选项D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5.B 解析: 声音是由振动产生,故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比较甲、乙、丙三图可以看出,乐器振动的幅度相同,故发声的响度相同;乐器振动的频率相同,故发声的音调相同;由于波形不相同,故乐器发声的音色不同。‎ ‎6.A 解析: 天坛公园的回音壁,人站在圆形围墙内靠近墙说话,声音经过多次反射,可以在围墙的任何位置听到,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反射造成的音响效果。‎ 5‎ ‎7.C 解析: 地震时的振动会产生次声波,A对;次声波和地震波都属于机械波,都要借助介质传播,B对;地震波是指从震源产生向四处辐射的机械波,它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错;受灾人员通过呼喊和敲击等方式求救主要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D对。‎ ‎8.C 解析: 禁止鸣笛可防止噪声的产生,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9.解析: 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色是指发声体发出声音的品质。“震耳欲聋”是指响度大。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根据不同的乐器发出声音的品质不一样,即音色不同。‎ 答案: 响度 音色 ‎10.答案: 音调 能量 1 531 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地球到月亮之间是真空,所以超声波不能传播 ‎11.解析: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发现:空气的温度越高,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会越大,所以在通过距离相同时,冬天所用的时间会比夏天要长。‎ 答案: (1)越大 (2)长 ‎12.解析: 在此题中的轻声和大声说的是声音的大小,因此指的是响度。图中“请不要大声喧哗”的标志牌,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产生。‎ 答案: 响度 声源 ‎13.解析: (1)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的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得就越快,频率越高,发出的音调就越高,这说明音调是由频率决定的。(2)轻拨锯条时,锯条的振幅小,声音小,即声音的响度小;用力拨锯条时,锯条的振幅大,声音大,即声音的响度大。当锯条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锯条振动的频率会变低,当频率低于20Hz时,人耳就听不到声音了。‎ 答案: (1)高 高 频率 (2)变大 变大 振幅 声音的振动频率低于20 Hz ‎14.答案: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响度 真空不能传声 ‎(3)液体可以传声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15.解析: (1)汽艇到高山的距离s=‎1‎‎2‎vt=340m/s×5s=850m。‎ ‎(2)设他喊时离山崖距离为s',则v艇t+v声t=2s'‎ 汽艇行驶的路程s艇=v艇t=10m/s×5s=50m 声音传播的距离为s声=v声t=340m/s×5s=1700m 则s'=‎1‎‎2‎(s艇+s声)=‎1‎‎2‎×(50m+1700m)=875m。‎ 答案: (1)850 m (2)875 m 5‎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