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选择题
1.(2016年河南郑州一模)下列对神经调节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不一定兴奋
B.神经细胞兴奋部位膜两侧电位的逆转是由于K+的大量内流造成的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的电位不一定是外负内正
D.大脑皮层中的高级中枢可以调控脊髓中的低级中枢
2.(2014年江苏卷)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
C.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D.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3.(2016年湖南六校联考)如下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丁区域发生K+外流和Na+内流
B.甲区域与丙区域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
C.乙区域与丁区域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
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4.(2016年云南师大附中月考)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手指接触到针尖而产生痛觉属于非条件反射
B.机体内各种反射活动都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
C.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
D.只有保持完整的反射弧结构才能完成反射活动
5.(2016年安阳模拟)在运动或举重项目中,某运动员腰部受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反射弧的( )(导学号 57130187)
①传入神经 ②传出神经 ③感受器 ④神经中枢 ⑤效应器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⑤
6.(2016年德州二诊)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当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下图1表示该部位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电位差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图1 图2
A.a点时,K+从细胞膜②侧到①侧移动
B.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Ⅱ有关
C.b→c过程中,大量Na+从细胞膜①侧到②侧
D.b点时,细胞膜①侧电位比②侧高
7.右图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在该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
A.与递质结合后,受体被分解
B.膜与膜的融合
C.ATP发生水解,释放能量
D.膜电位的变化
8.将灵敏电流计连接到图1神经纤维和图2突触结构的表面,分别在a、b、c、d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a点离左右两个接点距离相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导学号 57130188)
图1 图2
A.分别刺激a、d点时,指针都偏转1次
B.分别刺激b、c点时,指针都偏转2次
C.由于a点离两个接点距离相等,所以理论上指针不偏转
D.分别刺激a、b、c、d处,指针偏转1次的现象只发生在刺激d点时
9.(2016年江苏南通模拟)关于人脑相关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脑皮层S区受损会患运动性失语症
B.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
C.小脑具有控制生物节律的作用
D.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10.(2015年陕西西安质检)右下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黑点(●)表示神经元胞体,①~⑦表示神经纤维。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大脑也能产生感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导学号 57130189)
A.大脑支配肌肉运动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⑥⑤④
B.肌肉受刺激不由自主收缩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①②③
C.兴奋只能由⑦传递至③而不能由③传递至⑦
D.肌肉受到刺激,大脑产生感觉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④⑤⑥
选择题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非选择题
11.(2014年四川卷)某人行走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抬脚。下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
(1)图示反射弧中,a是____________。当兴奋到达b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____________。当兴奋到达c处时,该结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__________________。
(2)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____________会形成痛觉。此时,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激素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这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
(3)伤害引起的痛觉可通过下丘脑促进垂体释放______________,直接促进________________对水的重吸收。
(4)当细菌感染足部伤口时,机体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______________。未被清除的病原体经过一系列过程,其抗原会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________。
12.(2015年福建福州检测)下面图1为某一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D结构的放大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导学号 57130190)
图1 图2
(1)观察图1可以看出,伸肌可以作为反射弧的________结构,结构D的名称是________。
(2)图2中N的名称是____________,X、Y、Z合称为________。
(3)某种毒素可以使肌肉不能收缩,但不知该毒素的具体作用部位,如果想探究该毒素的作用部位是B、D、E的哪一个(假设该毒素只能使上述的一个部位中毒失效),某科研小组设计了以下探究实验,请完善下列探究内容。
实验原理:(略)
实验材料:电刺激仪一台,电流表,用毒素制剂处理后的图1结构一个。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实验操作
观察部位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分别用电刺激Ⅰ与Ⅱ
A与C的电位变化,E的收缩情况
①________
则证明毒素的作用部位是B
分别用电刺激Ⅰ与E
②________
则证明毒素的作用部位是D
分别用电刺激Ⅰ与E
③________
则证明毒素的作用部位是E
第2、3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一、选择题
1.(2016年三门峡二练)根据下图中人体器官模型,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 57130191)
A.如果器官为肝脏,则饭后血糖浓度A处高于B处
B.如果器官为肝脏,则饥饿时血糖浓度A处低于B处
C.如果器官为肾脏,则尿素的浓度A处高于B处
D.如果器官为胰脏,则饭后胰岛素浓度A处高于B处
2.(2016年河南郑州一模)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 )
A.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多
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量增多
D.甲状腺的分泌功能旺盛
3.(2014年上海卷)血浆中的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会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的是( )
A.大量饮水
B.血容量减少
C.食用过咸的菜肴
D.血浆电解质浓度增加
4.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持续时间长
B.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广
C.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就是各种激素
D.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需要体液传送
5.(2016年铁岭一模)现有甲状腺激素、胰岛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五种激素。a、b、c、d、e分别代表其中的一种。右图中除d、e两种激素为拮抗作用之外,其余直接相邻的激素之间在某些生理作用方面均为协同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导学号 57130192)
A.a、c、e分别代表的激素为生长激素、肾上腺素、胰岛素
B.a、b两激素在生长发育方面具有协同作用,a侧重促进生长,b侧重促进发育
C.d激素最主要的作用部位是肝脏
D.切除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后,受影响最小的是激素b、c
6.(2016年南宁十校联考)现有一组对胰岛素不敏感的高血糖小鼠X。为验证阿司匹林能恢复小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小鼠X的血糖浓度恢复正常。现将小鼠X随机均分成若干组,下表表示各组处理方法及实验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1
2
3
4
处理方法
胰岛素
+
-
+
-
阿司匹林
-
+
+
-
生理盐水
-
-
-
+
实验结果(血糖浓度)
高于正常
高于正常
注:对胰岛素不敏感是指注射胰岛素后血糖浓度无明显变化。“+”表示有添加,“-”表示无添加,胰岛素和阿司匹林均用生理盐水配制成。
A.第1、3组的实验结果应分别为:高于正常、正常
B.第4组为对照组,该组实验小鼠应选择血糖浓度正常的个体
C.为了控制无关变量,三种试剂都应通过饲喂的方式添加
D.该实验可以同时证明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7.(2016年甘肃一模)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神经调节的信号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而激素调节仅有化学信号
B.神经调节结果是使效应器作出反应,而激素调节的结果是使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改变,神经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
C.在人与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体液调节起主导作用
D.所有生物都同时存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8.(2016年衡水调研)人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能够随外界温度变化来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假如正常个体处于0 ℃环境中,产热为a1,散热为b1,处于30 ℃的环境中,产热为a2,散热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导学号 57130193)
A.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但冷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B.同30 ℃环境相比,人处于0 ℃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a1>a2,b1乙组小鼠体重增长量+丙组小鼠体重增长量。
预测三:甲组小鼠的体重增长量a2,b1>b2;从30 ℃的环境进入0 ℃的环境,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增强,使代谢旺盛,与30 ℃环境相比,在0 ℃环境中汗腺分泌减少,失水量减少,因此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多;从30 ℃的环境进入0 ℃的环境,皮肤起鸡皮疙瘩的现象属于非条件反射。
9.D
10.C 解析: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会分泌增多;由图可知人体对体温与水平衡的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⑤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在下丘脑合成并由垂体后叶释放。
11.(1)核糖体 GnRH神经元 垂体
(2)减少 通过反馈调节使Kp释放量增加,最终维持较高的雌激素含量
(3)不影响 随着日龄的增加,提高产蛋率的作用逐渐增强
(4)神经—体液
解析:(1)由题干Kp是神经细胞产生的一类多肽类激素可知,其由核糖体合成,其靶器官由图可知应为GnRH神经元,即下丘脑细胞;由器官A产生促性腺激素可知,A为垂体。(2)过程①抑制Kp神经元活动,故Kp释放量减少,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排卵,而过程②能促进下丘脑释放Gn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释放促性腺激素,促进卵巢合成并释放较多的雌激素,从而促进排卵。(3)由图可知,实验组和对照组都在第42天开始产蛋,因此Kp10不影响鹌鹑开始产蛋的日龄;在42~50日内,实验组的产蛋率都高于对照组,且逐渐增加,因此,Kp10在50日龄内能促进鹌鹑的产蛋率,且随着时间的延长,促进作用越强。(4)综合上述分析,Kp10在雌激素的刺激下由神经细胞产生,属于神经调节,而Kp10能调节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进而促进排卵,属于体液调节,故此过程由神经—体液共同调节。
12.(1)③等量的激素溶液X、A mol/L的甲状腺激素溶液、B mol/L的生长激素溶液和生理盐水(顺序不可颠倒) ④每天给四组小鼠称重,记录下体重,并计算各组平均值,分析比较得到体重增长量数据
(2)取40只同种性别的生长状况一致的W品系的幼年小鼠
(3)如下图: (4)拮抗
解析:(1)从预测结果可知,甲组小鼠每天注射的是溶液X,乙组小鼠和丙组小鼠每天分别注射的是A mol/L的甲状腺激素溶液和B mol/L的生长激素溶液,而丁组为对照组,注射的应为生理盐水,且各组注射的溶液体积应相同。该实验的因变量是小鼠体重的变化量,所以每天应称小鼠的重量并记录称重结果。(4)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而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可见两者在血糖调节方面具有拮抗作用。
第4节 免疫调节
1.B
2.D 解析: EBV可被吞噬细胞识别,但是不能被吞噬细胞特异性识别;EBV可以刺激T细胞,促进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淋巴因子不能与该病毒结合;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在淋巴因子的刺激下,B细胞会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少数病原体可直接刺激B细胞,使之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细胞免疫产生的效应T细胞能够识别靶细胞,并与之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3.A 解析: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抗原暴露后与抗体结合。记忆T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够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记忆T细胞不能呈递抗原,也不能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
4.D 解析:骨髓移植后因为要抑制病人的免疫排斥反应,应该适当降低其免疫系统的功能。
5.B 解析:吞噬细胞缺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受损,特异性免疫可以进行,因为部分抗原不一定要通过吞噬细胞暴露,可以直接传递给T、B细胞完成特异性免疫,故A错误;B细胞缺陷小鼠虽无法合成抗体,但可以通过细胞免疫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B正确;T细胞缺陷小鼠体内的抗原呈递作用不能完成,但部分抗原是可以直接传递给B细胞完成体液免疫的,C错误;吞噬细胞对靶细胞没有特异性杀伤作用,D错误。
6.B 解析:初次感染病毒后,干扰素和抗体的量都增加,机体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使疾病痊愈。
7.C
8.B 解析:吞噬细胞具有吞噬功能,但不具特异性,A错误;图中内吞泡和溶酶体融合,将抗原处理成片段,所以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B正确;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呈递给T细胞,C错误;特异性免疫的第一阶段一般都是对抗原的处理、呈递和识别阶段,不仅仅存在于体液免疫,还存在于细胞免疫过程,D错误。
9.D 解析:妇女A感染人乳头瘤状病毒时,抗体产生的量较接种相应疫苗时多,说明其接种疫苗后,体内产生了抗体和记忆细胞,故A正确;B细胞必须接受抗原的刺激才能分化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故B正确;妇女A注射疫苗后,机体内产生了相应的记忆细胞,当感染人乳头瘤状病毒后免疫应答会比较迅速且强烈,故C正确;淋巴因子不能直接攻击靶细胞,故D错误。
10.C 解析:据题意和图示可知,Mcl1蛋白可使调节性T细胞数量增加,Mcl1蛋白活性被抑制可能引起免疫反应过度而损伤自身,进而导致自身免疫病,欲提高器官移植成活率,需要服用免疫抑制剂使T细胞的增殖受阻;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不属于自身免疫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
11.(1)载体 氨基酸
(2)L1蛋白 记忆(B)细胞 吸附宿主细胞
(3)A1
(4)细胞免疫
(5)预防
解析:(1)目的基因(HPV外壳蛋白L1基因)
必须与载体连接后才能导入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和表达,外源基因进入后以受体细胞内的氨基酸为原料翻译出L1蛋白。(2)接种疫苗后,L1蛋白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一旦HPV再次侵入机体,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浆细胞,进而产生大量抗体,抗体与游离的HPV结合,阻止HPV吸附宿主细胞,故注射疫苗的A2组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3)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A1组,两组均接种对照剂,不同的是B1组接种前检出HPV DNA,说明感染HPV是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之一。(4)根据第(2)题,接种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与游离的HPV结合,阻止HPV吸附宿主细胞,但不能明显诱导细胞免疫清除细胞内的HPV。(5)根据表格数据,未感染HPV的个体接种该疫苗可有效降低癌前病变的概率,说明该疫苗可用于宫颈癌的预防。
12.(1)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 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
(2)负反馈(反馈) 自身免疫
(3)体温调节中枢 甲状腺
(4)否 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 效应T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解析:(1)随着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2)甲亢患者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过多,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导致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减少,这种调节为负反馈调节。自身免疫病是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题干中抗体可以结合TSH受体且充当TSH的作用,从而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属于自身免疫病。(3)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通过其调控作用,使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代谢增强,使产热量增加。(4)吞噬细胞依靠溶酶体处理抗原的过程不具有特异性,处理后会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效应T细胞与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从而释放出抗原,再通过体液免疫可以最终杀灭病原体,可见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在抗病毒免疫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