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中考化学复习冲刺专题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套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化学复习冲刺专题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套

ID:387137

大小:2.45 MB

页数:160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化学复习冲刺专题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套 (含 12 个单元专题和 2 套综合试题) 2018-2019 学年人教版初中化学冲刺复习专题 1《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 15 小题) 1.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可能是浓盐酸,有同学提出打开瓶塞观察。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猜想假设 B. 收集证据 C. 设计实验 D. 得出结论 2.2010 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的精彩表演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焰火表演 B. 霓虹灯表演 C. 音乐喷泉 D. 气球升空 3.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A. 发光发热    B. 有颜色的变化 C. 有其他物质生成 D. 有气体、沉淀产生 4.以下是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的实验步骤,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步骤二的实验目的是为了证明氮气不助燃、二氧化碳也不助燃 B. 步骤三的实验目的是为了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多于吸入的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 C. 步骤四的实验目的是为了证明空气中含有大量水蒸气 D. 步骤二中可以将燃着的木条替换为带火星的木条 5.若在试管中加入 2~3 mL 液体再加热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①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②在试管中加入 2~3 mL 液体 ③用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④将试剂瓶的瓶盖盖好,放回原处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④① C. ②④③① D. ④③②① 6.下列行为中,没有违背实验室规则的是( ) A. 进入实验室就可以随便做实验 B. 把实验剩余的药品带出实验室 C. 把反应后的药品倒入指定的废液缸 D. 实验结束时,未整理仪器就离开实验室 7.下列叙述中,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A. 无色无味 B. 常温下为气态 C. 能支持燃烧 D. 液氧为淡蓝色 8.实验桌上有一包黑色粉末,为验证该粉末是否为铁粉,有同学提出将磁铁放在黑色粉末上方。这属于科 学探究中的( ) A. 猜想假设 B. 收集证据 C. 设计实验 D. 得出结论 9.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操作中,为防止引起火灾而进行的是( ) A. 用完酒精灯后,要盖紧灯帽 B. 使用酒精灯时,要先检查灯芯是否平整 C. 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D. 使用酒精灯时,灯帽拿下后正放在桌面上 10.从人体呼出的气体可以使(  ) ①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③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A. ①③ B. ② C. ①② D. ③ 11.下列有关纸的性质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 A. 白色B. 难溶于水 C. 可燃性 D. 易撕碎 12.下列从“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 B. 用小刀可将石蜡切下,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 C. 蜡烛火焰被吹灭,说明温度降低了 D. 将干冷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无色液滴出现,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13.在化学实验中,必须遵守实验规则,下列做法违背实验室规则的是( ) A. 实验前检查仪器和用品是否齐全 B. 取用后剩余的药品要放回原来的试剂瓶中,避免浪费 C. 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D. 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需征得老师同意后再进行操作 14.把一根火柴梗平插在酒精灯的灯焰内,待约 1 s 后取出来,可以观察到火柴梗最先炭化的部分是在灯焰 的( ) A. 外焰    B. 内焰    C. 焰心 D. 中上部 15.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是( ) ①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②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被加热的液体 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⑤加热时没有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⑥没有进行预热 A. ①③⑤⑥ B. ②④C. ②③⑥ D. ③④⑤ 二、填空题(共 3 小题) 16.煤气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燃料,它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 气味的有毒气体,为了防止煤气中毒,人们有意在煤气里加入少量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醚。当 煤气泄露时,人们可以根据硫醚的气味觉察到煤气的泄露,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在标准状况下,一氧化碳 难溶于水,密度为 1.25g/L,比空气的密度略小。一氧化碳有毒,因为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 体缺氧。一氧化碳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根据阅读回答: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 17.1806 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中得到一种新的金属,他对新金属做了如下实验:取一块金 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这一小块金属投入水中,它浮在水面上,并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放出气体。 此金属在水面上急速转动,发出嘶嘶声,并立刻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过一会儿小球逐渐变小, 最后完全消失。 请你阅读后归纳出这种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说明反应中是否有能量变化。 (1)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量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2015 年 4 月 13 日,西昌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堆放在仓库中浓度为 21%的过氧乙酸消毒液发生泄漏。 经查阅资料可知:过氧乙酸(化学式为 C2H4O3)是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乙醇等,易 挥发,与其他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温度稍高即分解为乙酸、氧气。请回答过氧乙酸的物理性质有: _____________(写出两条即可)。 三、实验与探究(共 3 小题) 19.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小刚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请你和小刚一起探究下列问题:(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瓶内的植物进行________作用,对实验产 生干扰。 (2)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会_______(选填“左移”“右移”或“不动”)。揭去广口瓶 外的黑纸,观察到广口瓶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表是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表: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成分的含量的不同,其主 要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 请依据图示将主要实验操作步骤及验证依据填入下表中: 21.小明同学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成分的差异,进行的实验如下:他用玻璃管向盛满水的集气瓶中 吹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将另一集气瓶充满新鲜的空气,将两根燃着的小木条,分别移到两 只集气瓶瓶口处,移开玻璃片,将小木条慢慢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1)人呼出的气体中除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外,还含有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2 )小明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伸入盛有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小木条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一点即可)。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科学探究中的过程为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打开瓶塞观察属于科学探究中 的设计实验。 2.【答案】A 【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反之,则是物理变化。焰火表演时会发生燃烧,生成新物质,属化学变化;霓虹灯表演是在灯中充入了稀 有气体,无新物质生成,属物理变化;音乐喷泉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气球升空没有产生新物质 属物理变化。 3.【答案】C 【解析】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通常伴随的现象是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 生成沉淀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有上述现象发生,不一定就是化 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发光发热就是物理变化的过程;在一定条件下,氧气变成淡蓝色的液态氧也是物理变 化。我们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应抓住它的本质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4.【答案】B 【解析】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汽,人体呼出气体中和空气中的 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汽含量不同;氮气的含量基本不变,因为人体没有吸收氮气;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 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据 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A.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旺,步骤二: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呼出的气体 的样品中,是为了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多于呼出气体的氧气含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步骤三:向一瓶空气样品和一瓶呼出气体的样品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 澄清石灰水,是为了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多于吸入的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水蒸气遇冷能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步骤四: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或镜片,对其中一块哈气,是为了证 明呼出气体中含有水蒸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D.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呼出气体中均会熄灭,步骤二中不能将燃着的木条替换为带火星的木条,故选项说法错误。 5.【答案】C 【解析】若在试管中加入 2~3 mL 液体再加热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首先在试管中加入 2~3 mL 液体,将 试剂瓶的瓶盖盖好,放回原处,用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所以答案应选 C。 6.【答案】C 【解析】A.实验开始前,认真听老师讲解,检查仪器,药品是否齐全,避免实验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故 错误;B.实验过程中,剩余的药品要放到指定的容器中,带出实验室是错误的;C.把反应后的药品倒入老 师指定的废液缸,是正确的;D.实验结束时,要整理好仪器再离开实验室,而未整理仪器就离开实验室的 做法是违背实验室规则的。故答案应选 C。 7.【答案】C 【解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 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 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8.【答案】C 【解析】实验桌上有一包黑色粉末,为验证该粉末是否为铁粉,有同学提出将磁铁放在黑色粉末上方。这 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 故选择 C。 9.【答案】C 【解析】使用酒精灯的操作中,为防止引起火灾,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绝对禁止用燃烧 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个酒精灯。所以答案应选 C。 10.【答案】B 【解析】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气,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 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 ①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较少,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②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③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较少,不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故只有②说法正确。 11.【答案】C 【解析】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纸的颜色、溶解性、易撕碎均属于 物理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是需要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 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12.【答案】D 【解析】石蜡能浮于水面,则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故 A 正确;石蜡能用小刀切割,则说明石蜡 的硬度小,故 B 正确;因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与氧气接触,则蜡烛被吹灭,则说明温度降低了, 故 C 正确;用干冷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滴生成,只能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水,而不能 确定生成二氧化碳,故 D 错误。 13.【答案】B 【解析】在化学实验中,必须遵守实验规则。违背实验规则就会出现安全事故,实验前要检查仪器用品, 实验后,要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需征得老师同意后再进行操作。故 A、C、D 的做法均符合实验室规则;实验中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要放到指定的容器中。 故答案应选 B。 14.【答案】A 【解析】酒精灯的灯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外焰温度最高。把一根火柴梗平插在酒精灯的灯焰内,待 约 1 s 后取出来,可以观察到火柴梗最先炭化的部分是在灯焰的外焰。所以答案应选 A。 15.【答案】C 【解析】】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是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加热时试 管底部触及灯芯,没有进行预热。所以答案应选 C。 16.【答案】(1)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密度为 1.25g/L,比空 气的密度略小; (2)毒性 可燃性 【解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 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 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没 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密度为 1.25g/L,比空气的密度略小;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毒,因为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一氧化碳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 氧化碳。 17.【答案】(1)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熔点低、密度比水小;(2)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放出气 体,放出热量;(3)反应中放出热量 【解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密度、 硬度、溶解性、挥发性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是有银白 色金属光泽、质软、熔点低、密度比水小;金属钠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放出气体,并立刻熔化成一个闪 亮的银白色小球,说明金属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是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放出气体, 放出热量; 18.【答案】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易溶于乙醇、易挥发(写出两条即可) 【解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 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该材料描述过氧乙酸的无色、 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易溶于乙醇、易挥发等均属于物理性质。 19.【答案】(1)光合 (2)左移 石灰水变浑浊 植物呼吸作用消耗了广口瓶中的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二氧化碳被石灰水吸收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小于大气压 【解析】(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可使瓶内的植物因接触不到阳光而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以免对实验产生干扰。 (2) 由于植物呼吸作用消耗了广口瓶中的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被石灰水吸收使瓶内气体 减少,压强小于大气压。所以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会左移。瓶内产生了二氧化 碳,使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 20.【答案】A 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另收集两瓶空气 B 将澄清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 石灰水浑浊程度的不同 C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 木条燃烧情况的不同 D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 玻璃片上水雾的不同 【解析】A 可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另收集两瓶空气以进行对比实验。 B 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可以将澄清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会观察到石灰水浑浊程度的不同。 C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所以可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会观察到木条燃 烧情况的不同。 D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时,由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较多,所以玻璃片会出现水雾, 而另一片上不出现。 21.【答案】(1)氮气 (2)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低 【解析】解答这类题目时应注意明确实验设计的内容。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又不参与呼吸作用,因此 呼出的气体中还含有较多的氮气;小明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伸入盛有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小木条先 熄灭,其原因可能是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低。 2018-2019 学年人教版初中化学冲刺复习专题 2《我们周围的空气》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 15 小题) 1.下列做法不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的是( ) A. 露天焚烧秸秆 B. 用煤作燃料 C. 汽车排放尾气 D. 用氢气作燃料 2.化学上研究任何一种物质的性质,都必须取用纯净物。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不锈钢 B. 干冰 C. 碘酒 D. 石灰石 3.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 ) A. 1:5B. 5:1 C. 4:5 D. 4:1 4.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 )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5.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可以看作纯净物的是( ) A. 蒸馏水 B. 酱油 C. 橙汁 D. 奶茶 6.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低钠盐;奶粉 B. 大理石;鸡蛋壳 C. 矿泉水;生理盐水 D. 氧气;二氧化碳 7.下列关于氮气用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制成各种电光源 B. 食品防腐 C. 医疗冷冻麻醉 D. 制化肥的重要原料 8.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A. 氧气 B. 氮气 C. 水蒸气 D. 二氧化碳 9.生活中离不开水,下列各种“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自来水 B. 蒸馏水 C. 蓝墨水 D. 矿泉水 10.“低碳生活”是指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要求减少生活作息时间所消耗的能量,从而降低碳 的排放。下列活动不符合“低碳生活”的是( ) A. 短时间不使用电脑,将其转为休眠模式 B. 讲究卫生,尽量多用一次性餐具 C. 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或骑自行车 D. 开发回收利用二氧化碳的新技术 11.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空气中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A. 氮气 B. 氧气 C. 稀有气体 D. 二氧化碳 12.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最适宜选用的可燃物是( ) A. 红磷 B. 硫磺 C. 木炭 D. 蜡烛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B. 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占 21%,氮气占 78% C. 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空气 D. 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它是由空气一种成分组成 1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二氧化碳 B. 雪碧饮料 C. 洁净的空气 D. 生理盐水 15.下列变化中与空气的成分无关的是( ) A. 敞口放置的石灰水表面出现白膜B. 敞口 放置的氨水变少 C. 酥脆的饼干变软 D. 白磷的自燃 二、填空题(共 3 小题) 16.小明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实验时,取下橡胶塞,点燃红磷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旋紧橡胶塞,这时看到的现象是,该反应的 文字表达式为。 (2)小明又设计了如图 B 所示的改进装置(提示:白磷和红磷的燃烧现象相同),其优点是(只需写 1 点)。 从理论上分析,玻璃管内液面最终将上升至处(填“1”、“2”、“3”或“4”),但实测结果液面往往偏低,其可 能原因是(写出 2 条)。 (3)从课本镁条燃烧实验小明得到启发,于是他用镁代替红磷,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气瓶,实验完毕,冷 却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远大于总容积的 1/5。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可能原因是。 17.如图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该实验可以证明空气是__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实验时要不断的缓慢的交替推动两注射器内的活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 利 用 该 装 置 进 行 实 验 后 , 如 果 两 位 同 学 的 实 验 结 果 差 别 较 大 , 你 认 为 可 能 的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 18.现有下列物质:①二氧化碳 ②氧气 ③氦气 ④ 氢气 ⑤ 氮气,请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可代替氢气作为探空气球的气体是__________;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_______________-;可以燃烧 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可以充入食品包装袋内的保护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使澄清的石灰 水变浑浊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露天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物;用煤作燃料会产生二氧化硫,造成酸雨; 汽车排放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会污染空气;氢气燃烧生成的是水,无污染。故选 D。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理解。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纯净物是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不锈钢是铁的合金,属混合物;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属纯净物;碘酒是碘 溶于酒精形成的,属混合物;石灰石的主成分的碳酸钙,属混合物。故答案应选 B。 3.【答案】D 【解析】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78%,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21%,故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 4:1.所 以答案应选 D。 4.【答案】B 【解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共占 1%。因此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所以答案应选 B。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理解。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纯净物是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蒸馏水中只有水一种物质,所以属于纯净物;酱油、橙汁、奶茶中含有的物质 都不止一种,所以属于混合物。故答案应选 A。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理解。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纯净物是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氧气、二氧化碳分别都只含有一种物质,所以属于纯净物;而低钠盐、奶粉 、 大理石、鸡蛋壳、矿泉水、生理盐水含有的物质都不止一种,所以属于混合物。故答案应选 D。 7.【答案】A 【解析】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且很难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液态氮气汽化会带走大量的热,氮肥中含 有氮元素,所以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医疗冷冻麻醉、制化肥的原料。但氮气不会像稀有气体那样通电后 会呈现不同颜色,所以不能制成电光源。所以答案应选 A。8.【答案】B 【解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 78%,氧气占 21%,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答案应选 B。 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理解。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纯净物是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蒸馏水中只有水一种物质,所以属于纯净物;而自来水、蓝墨水、矿泉水含有 的物质都不止一种,所以属于混合物。故答案应选 B。 10.【答案】B 【解析】使用一次性餐具会导致森林减少,不符合低碳生活。故选 B。 11.【答案】B 【解析】空气中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的气体是氧气,所以答案应选 B。 12.【答案】B 【解析】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最适宜选用的可燃物要能在空气中燃烧,且不生成新的 气体。而硫磺、木炭、蜡烛均有气体生成。故答案应选 A。 13.【答案】A 【解析】在通常情况下,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故 A 正确;空气的成分按体 积计算,大约是:氮气 78%,氧气 21%,则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占 21%,氮气占 78%是错误的;在通常状况 下,无色、无味的气体不一定是空气,如氧气也是无色无味的,故 C 错误;空气不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它 是由多种成分组成,故 D 错误。所以答案应选择 A。 1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理解。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纯净物是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二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雪碧饮料中含有碳酸、水等物质, 属于混合物;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属于混合物;生理盐水中含有水和氯 化钠,属于混合物。故答案应选 A。 15.【答案】B 【解析】敞口放置的石灰水表面出现白膜,说明空气含有二氧化碳;敞口放置的氨水变少,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与空气的成分无关;酥脆的饼干变软,说明空气含有水;白磷的自燃,说明空气含有氧气。故答 案应选 B 16.【答案】(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2)不污染空气(或操作简便或实验误差小) 1 白磷的量不足,没有冷却到室温就观察 (3)除氧气外,镁还能与空气中的其他气体反应 【解析】(1)红磷燃烧的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2)小明又设计了如上图 B 所示的改进装置,直接通过加热铜丝,进而点燃装置内的白磷,使得整个实 验过程都在密闭的装置内进行,故优点是:不污染空气(或操作简便或实验误差小),从理论上分析,由 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5,故玻璃管内液面最终将上升至 1 处,但实测结果液面往往偏低,其可能原 因是白磷的量不足或没有冷却到室温就观察。 (3)他用镁代替红磷,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气瓶,实验完毕,冷却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远大于总容积 的 1/5。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可能原因是:除氧气外,镁还能与空气中的其他气体反应 17.【答案】(1)混合物;(2)使铜丝充分与氧气接触,氧气反应完全;(3)铜丝的量不足 【解析】用上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该实验细铜丝燃烧,会消耗掉氧气,而燃烧后还有气体剩余, 能说明空气的成分并不全是氧气,还会有其他气体成分,但其他气体成分的确切组成并不清楚,可以证明 空气是混合物。实验时要不断的缓慢的交替推动两注射器内的活塞的原因是使铜丝充分与氧气接触,氧气 反应完全,实验更加准确。利用该装置进行实验后,如果两位同学的实验结果差别较大,可能的原因是铜 丝的量不足、装置的气密性不好等。 18.【答案】③ ② ④ ⑤ ①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的考查。由于氦气密度较小, 则可代替氢气作为探空气球的气体是氢气;由于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氧气; 氢气具有可燃性,所以可以燃烧的气体是氢气;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充入食品包装袋内的保 护气是氮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所以答案分别为 ③ ② ④ ⑤ ① 。 2018-2019 学年人教版初中化学冲刺复习专题 3《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 15 小题) 1.下列事实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是( )A. 墙内开花墙外香 B. 空气受热体积膨胀 C. 氧气加压降温形成液氧 D. 1 体积酒精和 1 体积水混合小于 2 体积 2.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下列对于元素周期表的使用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查阅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 确定元素的种类 C. 利用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任意组合成我们希望得到的新物质 D. 利用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找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及元素名称 3.图示为 R 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 为 11 B. 决定 R 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 C. R 易失电子 D. R 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 R- 4.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 金刚石 B. 氯化钠 C. 干冰 D. 铁 5.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面从该图获取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 )A. 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 24 个电子 B. 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52 C. 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D.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52.00g 6.硅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硅的元素符号是( ) A. He B. P C. Si D. Al 7.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钠原子的是 ( ) A. B. C. D. 8.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碘、钙”应理解为( ) A. 分子 B. 原子C. 离子 D. 元素 9.下列元素名称与其对应的元素符号完全正确的是( ) A. 氯 cl B. 氖 Na C. 镁 Mg D. 铜 Ca 10.紫薯中含有被誉为“抗癌大王”的硒元素。已知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34,中子数为 44,则硒原子的核外 电子数为(  ) A. 10 B. 44 C. 34 D. 78 11. 下 列 结 构 示 意 图 表 示 元 素 周 期 表 中 位 于 同 一 横 行 且 都 不 显 电 性 的 粒 子 是 ( )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2.凉开水不宜养鱼,其主要原因是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有( ) A. 水分子 B. 氧原子C. 氧元素 D. 氧分子 13.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下图表示( 表示汞原子, 表示氧原子)。根据图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 的是( ) A. 氧化汞受热时能分解成汞和氧气 B.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C.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 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14.关于原子的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是实心球体 B. 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 原子只由质子和电子构成 D. 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15.“21 金维他”中含有各种维生素和铁、钾、钙、锌等多种成分,这里的铁、钾、钙是指( ) A. 单质 B. 元素 C. 分子 D. 原子二、填空题(共 3 小题) 16.《庄子》中有个成语:相濡以沫,说明再少的水也能解渴,甚至只剩 1 个水分子了,也还具备水的化学 性质。如果将 1 个水分子(H2O)拆开成 2 个氢原子(H)和一个氧原子(O),则化学性质完全变化了, 根本就不是水了;氧气(O2)能供我们呼吸,我们需要的是氧分子(O2);但是如果将氧分子(O2)都拆开 变成一个一个的氧原子(O),不但不能供人呼吸了,甚至对我们人体有极大的破坏作用。 因此我们说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17.已知一个碳 12 原子的质量为 n kg,一个 A 原子的质量为 m kg,则 A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 18.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属于阳离子的是(填序号,下同)_________; (2)属于原子的是_________; (3)核外电子数相同的是_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共 2 小题) 19.实验探究 (1)实验方法:如图所示:在 A 烧杯中盛有浓氨水,在盛有 20mL 水的 B 烧杯中加入 5~6 滴酚酞溶液, 从 B 烧杯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 AB 两个小烧杯。 (2)实验现象:①过一会儿,观察到的现象:试管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B 烧杯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讨论交流: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看法:往装有酚酞溶液的试管中加浓氨水这样操作的 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实验探究: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如下图所示,玻璃管左、右两端分 别放有脱脂棉,注射器中分别装有浓盐酸和浓氨水。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NH3)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 氯化氢气体(HCl)能发生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铵固体。两个注射器同时向脱脂棉靠近里边的部位注入等 体积的液体,过一会,先在 A 处产生大量白烟,然后白烟逐渐充满整个试管。 根据现象回答问题: (1)A 处形成白烟是因为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同学认为先在 A 处产生白烟是因为氯化氢分子比氨气分子运动速度__________,已知一个氯化氢 分子的质量要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所以可以说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其质量成__________比。(填正或 反)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而空气受热体积膨胀,氧气加压降温形成液氧,1 体积 酒精和体积水混合小于 2 体积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所以答案选 A。 2.【答案】C 【解析】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使用元素周期表可以查阅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 量,确定元素的种类,以及利用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找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及元素名称,但是我们 不能利用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任意组合成我们希望得到的新物质。故选 C。 3.【答案】D 【解析】在该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电子数,x 为 11,决定 R 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并且 R 易 失电子,形成 R+,D 选项错误。 4.【答案】C 【解析】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A 是由碳原子构成的;B 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C 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D 是由铁原子构成。故选 C。 5.【答案】A 【解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 24 个电子,原子序数为 24,属于 金属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 52.00。所以应选 A 项。 6.【答案】C 【解析】硅元素的元素符号为 Si,故选 C。 7.【答案】A 【解析】A 表示的是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是一种原子,并且 A 中质子数为 11,为钠原子,答案 选 A。 8.【答案】D 【解析】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碘、钙”应理解为元素,故选 D 9.【答案】C【解析】氯元素符号为 Cl,氖元素符号为 Ne,镁元素符号为 Mg,铜元素符号为 Cu,故选 C。 10.【答案】C 【解析】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答案选 C。 11.【答案】A 【解析】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横行的且都不显电性的粒子是同一周期的原子。在原子结构中,质子数= 电子数,从而不显电性,从结构示意图可看出,①②④都不显电性,且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①和② 原子核外只有 2 个电子层,处在第二周期,④原子核外有 3 个电子层,处在第三周期,表示元素周期表中 位于同一横行且都不显电性的粒子是①和②。故答案选 A。 12.【答案】D 【解析】鱼儿呼吸需要氧气,而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凉开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 氧原子构成的;凉开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烧开后,其中溶解的氧气会大量逸出,凉开水不宜 养鱼,其主要原因是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有氧气或者氧分子。故答案应选 D。 13.【答案】D 【解析】从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图中可以看出,生成的汞是由大量的汞原子构成的,所以选项 D 错误。 14.【答案】D 【解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核外电子在很大的空间内运动,所以 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原子不是实心的球体,有复杂的结构;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构成原子的粒子有 质子、中子和电子;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答案选 D。 15.【答案】B 【解析】这里的铁、钾、钙是指元素,故选 B 16.【答案】分子 【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17.【答案】12m/n 【解析】化学上规定,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 12 原子质量的 1/12 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 所得的比。从题中可以得出 A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2m/n。18.【答案】(1)B;(2)C;(3)BCD 【解析】在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若质子数=电子数,为原子;若质子数>电子数,为阳离子;若质子数X;②Z+H2SO4===ZSO4 +H2↑,可判断 Z>H;③X+ 2YNO3===2Y+X(NO3)2,可判断 X>Y。综上分析,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Z>X>Y。故选 B。 7.【答案】B 【解析】铜能加工成铜箔,是利用了铜的延展性。故选 B。 8.【答案】C 【解析】大力开发新能源,合理使用化石燃料。故选 C。 9.【答案】C 【解析】①镁比铝更易点燃,因为镁比铝活泼;②铝比锌更耐腐蚀,因为铝表面会生成一层致密而坚固 的氧化膜;③波尔多液不宜用铁质容器盛放,因为铁比铜活泼,会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④只有活动性比氢强的金属,才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越活泼,反应越快,所以实验室选择产生氢气速率适中的锌来制 取氢气。故选 C。 10.【答案】D 【解析】A 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固体质量逐渐减小;B 项,有催化剂的过氧化氢分解速度快;C 项, 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 2∶1;D 正确。故选 D。 11.【答案】C 【解析】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A 项,丙烷燃 烧化学方程式为 C3H8+5O2 3CO2+4H2O;B 项,铝的冶炼化学方程式为 2Al2O3 4Al+3O2↑;C 项, 湿 法 炼 铜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Fe+CuSO4===Cu+FeSO4 ;D 项 ,Cl - 的 检 验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AgNO3 + NaCl===AgCl↓+NaNO3。故选 C。 12.【答案】B 【解析】在活动性顺序中,锌的位于铁和铜的前面,因此,如果加入的锌足量的话,能将铜和铁都置换出 来。根据向滤渣中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可知,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和铁,可能含有锌,C 正确;滤液中一定存 在 Zn2+,A 正确;根据三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及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 固体质量减小,因此 D 正确;向混合溶液中加入 Zn 时,Zn 先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反应完后再与硫酸 亚铁反应,因为滤渣中一定有铁,因此滤液中一定没有硫酸铜,即滤液一定不是蓝色的,B 错误。 13.【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操作流程和金属的化学性质等知识。铜、金和银在空气中灼烧时,生成氧化铜和氧化银, 硝酸和两者反应,残渣中主要是金属金;得到的溶液中主要是硝酸铜和硝酸银,要分别得到铜和银,故此 可先加金属铜置换出银,然后再用金属铁置换出铜,选 B。 14.【答案】D 【解析】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 D。 15.【答案】B 【解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边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他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A 项,汞> 银,可发生置换反应;B 项,铜铁,可发生置换反应;D 项,铁>铜, 可发生置换反应。故选 B。16.【答案】(1)C(或 H2) (2)石灰水变浑浊 (3)燃烧多余的 CO(或消除 CO 对空气的污染)  (4)在右端导气管口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气体,移近火焰,若发出轻微的爆鸣声,证明空气已经排尽 (5)促 使反应更加剧烈,并获得更多的热量 【解析】(1)除 CO 外,具有还原性的物质还有 C(或 H2)等,也可以还原 Fe2O3。(2)在高温条件下,一氧化 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3)由于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能污染空气。 所以,右边导气管口放置点燃的酒精灯的目的是燃烧多余的 CO。(4)如果装置中的空气已排尽,装置内就 是纯净的一氧化碳,检验的方法是:在右端导气管口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气体,移近火焰,若发出轻微的 爆鸣声,证明空气已经排尽。(5)炼钢是进一步除去炼出的铁中的杂质的过程,利用的是氧气与杂质金属反 应。因为杂质含量本来就不多,所以如果采用空气的话,氧气含量只有不到五分之一,与杂质金属接触的 几率更小了,不利于除杂,空气中还含有一部分杂质气体很难从钢水中除去。同时由于氧气与杂质反应剧 烈放热,为反应进行提供了热量,便于达到熔点,提高钢材坚韧度等指标。综合以上论述,在炼钢的过程 中用纯氧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促使反应更加剧烈,并获得更多的热量。 17.【答案】(1)② ① (2)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3)N2 +4 (4)使生铁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降低生铁中碳含量 延展 (5)Fe2O3+3H2SO4===Fe2(SO4)3+3H2O 【解析】(1)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观察可知② 属于置换反应;高炉炼铁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所以原理是①。(2)粉碎固体是为了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 加快反应速率。(3)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氧气参加反应,剩余主要气体就是氮气,化学式为 N2; 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计算出硅的化合价为+4 价。(4)高炉炼铁的产物是生铁 ——铁和碳的合金,用纯氧是为了增大氧气浓度,使碳变为二氧化碳,降低生铁中的含碳量。将钢锭轧成 钢板,体现了金属的延展性。(5)稀硫酸除锈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H2SO4===Fe2(SO4)3+3H2O。 18.【答案】(1)铁 Fe+CuSO4===Cu+FeSO4 (2)除去铜中混有的铁 【解析】(1)在不引入新杂质的前提下,要想回收金属铜,需要加入的过量金属铁,发生的反应是 Fe+ CuSO4===Cu+FeSO4。 (2)由于加入的铁是过量的,所以得到的金属混合物中有铜和铁,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除去这些铁。19.【答案】(1)A 和 C (2)铜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3)不能判断 只能判断出镁>铁>铜>银,锌>铜,而无法确定锌与镁和铁的活动性顺序 (4)Fe+CuSO4===Cu+FeSO4 【解析】(1)只有氢之前的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才会产生气泡,所以有气泡生成的是 A 和 C。(2)F 试管中可以 看到铜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3)A 可判断:铁>氢。B 可判断:铜氢。D 可判断:铁>铜。E 可判断:锌>铜。F 可判断:铜>银。综上分析,不能判断五种金属的活动性, 只能判断出镁>铁>铜>银,锌>铜,而无法确定锌与镁和铁的活动性顺序。(4)D 试管的化学方程式为 Fe+ CuSO4===Cu+FeSO4。 20.【答案】(1)Zn+H2SO4===ZnSO4+H2↑ 使样品中的锌完全反应 (2)过滤 (3)乙 (4)AC 【解析】(1)由于铜排在了氢的后面,所以与酸不反应,反应物是锌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 H2SO4===ZnSO4+H2↑;实验过程中须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体,目的是使样品中的锌完全反应。(2)从 铜和硫酸锌溶液的混合物中得到铜,先进行过滤,得到带有硫酸锌溶液的铜,再进行洗涤除去表面的硫酸 锌,再进行干燥除去水即可称量。(3)根据加入稀硫酸的量进行计算需要知道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而题 中没有告知。(4)由于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时,放出热量,如果没等冷却到室温,根据热涨冷缩 的原理可知进入量筒中水偏多,所以误认为得到的氢气多,再就是数据处理时,未排除加入稀硫酸所占的 体积,计算的结果就偏大。 21.【答案】(1)Mg+H2SO4===MgSO4+H2↑ (2)不能 (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否 因为残留的氢气体积 等于从试管中排出的空气体积,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5)未冷却至室温就记录量气管中液面位置 【解析】(1)镁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H2SO4===MgSO4+H2↑。 (2)因为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 0.1 g,所以不能称量 0.030 g 镁带样品。 (3)涉及气体的实验体系,在装药品进行实验之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在同温同压下,不同气体混合后体积等于混合前各气体体积之和,所以反应前试管内是空气,反应后是 氢气,体积是相等的,所以不影响实验结果。 (5)根据第⑦步中待冷却至室温后,再次记录量气管中液面位置,如果不冷却到室温,就会产生误差,因为 镁与硫酸反应时会放出热量。22.【答案】解: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为 1 000 t×80%=800 t 设可炼出铁的质量为 x =x=560 t 生铁的质量为 560 t÷96%≈583 t 答:可以炼出生铁的质量为 583 t。 【解析】首先要找到有关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 Fe2O3+3CO 2Fe+3CO2)、已知量(即 1 000 t、80%、 96%)、未知量(生铁的质量);然后,要弄清楚不纯物质与纯物质之间的联系(即赤铁矿~氧化铁~铁~生 铁);最后,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23.【答案】解:生铁中铁的质量为 63 t×96%=60.48 t 炼出的铁的质量为 60.48 t÷(1-10%)=67.2 t 设需要氧化铁的质量为 x = 解得 x=96 t 铁矿石的质量为 96 t÷(1-20%)=120 t 答:需要含杂质 20%的赤铁矿石的质量是 120 t。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求解,要注意用的是纯净物的质量。 24.【答案】解:氧化铁的质量为 1 000 t×80%=800 t设炼出纯铁的质量为 x = 解得 x=560 t 生铁的质量为 560 t÷(1-4%)≈583 t 答:理论上可以冶炼出含铁 96%的生铁 583 t。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求解,要注意用的是纯净物的质量。 2018-2019 学年人教版初中化学冲刺复习专题 9《溶液》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 15 小题) 1.高氯酸钾(KClO4)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其溶解度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B. 20 ℃时,将 2 g 高氯酸钾溶液于 98 g 水可配制 2%的溶液 C. 60 ℃时,高氯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7.3% D. 80 ℃的高氯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 40 ℃有结晶现象 2.a、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a、b 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 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t2℃时,将 a、b 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 t1℃,所得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提纯 a 中混有少量的 b,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3.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 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固体溶质的溶解度 C. 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D. 配制氢氧化钠溶液时,必须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4.如图是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c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B. 在 t2℃时,a、b 两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a 的饱和溶液从 t2℃降温至 t1℃时仍为饱和溶液 D.t1℃时,a 的饱和溶液 60 g 中含有溶剂 50 g 5.化学中常常出现“1+1≠2”的有趣现象,但也有例外。你认为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符合“1+1=2”的事实 是(  ) A. 1 L 水与 1 L 酒精混合后体积等于 2 L B. 1 g 锌粒与 1 g 20%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为 2 g C. 1 g 10%的稀硫酸加入 1 g 水后溶液变为 2 gD. 20 ℃,1 g 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 1 g 硝酸钾固体能得到 2 g 硝酸钾溶液 6.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水才可以作溶剂 B. 一瓶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都相同 C.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D. 凡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7.某温度下,一只烧杯中盛有 20 g 水,放入 2 g 熟石灰并搅拌,有白色固体沉淀到烧杯底部,则对于烧杯 中的上层清液,说法错误的是(  ) A. 是无色溶液 B. 是不饱和溶液 C. 是碱性溶液 D. 是饱和溶液 8.实验室用硝酸钾固体配制 100.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3.0%的硝酸钾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 50 mL 量筒量水 B. 将固体放于托盘天平的右盘称取 C. 将固体直接投人量筒中溶解 D. 将配好的溶液装人贴有标签(如图)的试剂瓶中,塞好瓶塞 9.在一个大萝卜中挖一个大孔,向其中注入一定量的饱和食盐水,过一段时间后将里面的食盐水倒出,再 往倒出的食盐水中加入少量食盐晶体。则食盐水的质量会(  ) A. 不变,因为倒出的食盐水还是饱和的 B. 增加,倒出的食盐水还是饱和的,但加入了食盐,故溶液的质量增加C. 增加,倒出的食盐水不饱和了,加入的食盐会溶解一部分 D. 减少,因为有一部分食盐变成晶体析出 10.某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20%,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4 B. 溶剂质量∶溶液质量=4∶5 C.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5 D. 100 g 水中含有 20 g 氯化钠 11.下图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在冬天气温为 5 ℃时配制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在夏天气温为 38 ℃时 (水的蒸发忽略不计),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 溶液变浑浊 B. 溶液变为不饱和 C. 溶液质量变小 D. 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12.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2℃时,甲、乙两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B.t3℃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都蒸发掉 10 g 水,析出甲的晶体质量比析出乙的晶体质量大C.t1℃时,把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剂质量不一定变 D. 若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13.溶液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物质。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的上层浓度小,下层浓度大 B. 溶液蒸干后,均能得到固体溶质 C. 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时,溶液为纯净物 D. 物质在溶解得到溶液的过程中,通常有放热或吸热的现象出现 14.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浓度越大,则化学反应速率越快,现有 5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30%的硫酸溶液与 过量的锌粉反应,为了减缓反应速率,而又不影响生成 H2 的总质量,可向该硫酸中加入适量的(  ) A. 碳酸钾溶液 B. 稀盐酸 C. 氧化铁 D. 水 15.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0%,加入 50 g 水后变为 10%,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 A. 50 g B. 10 g C. 100 g D. 40 g 二、填空题(共 3 小题) 16.将一瓶 80 g 10%的 NaCl 溶液分为 2 等份,每份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若将其中的一份溶 质质量分数减少一半,应加水________g;若将另一份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加入 NaCl ________ g。 17.如图为 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A、B、C 析出晶体时均不含结晶水),根据曲线图回答 下列题。(1)t1℃时,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________。 (2)若将 M 点处 C 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选择的方法是________(填序号)。 ①降低温度 ②增加溶质 ③蒸发溶剂 (3)t2℃时,将等质量的 A、B、C 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 t3℃,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忽略水的挥 发)________。 18.如图是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当温度为 t2℃时,将 30 g a 物质放入 50 g 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 (2)将 t2℃时,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________。 三、计算题(共 3 小题) 19.20 g 含杂质(杂质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锌样品,与一定质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质量 为 80.5 g,同时生成氢气 0.4 g。试计算: (1)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2)完全反应后生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保留到 0.01%)。 20.化学兴趣小组取 26 g 石灰石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放在烧杯中,向其中加入 90 g 稀盐酸, 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 105 g,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一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取 13.25 g 碳酸钠样 品(杂质既不溶于酸也不溶于水)放入烧杯中,加入 95.8 g 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向其中加入稀盐酸,测得反 应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当加入 212 g 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加入 106 g 稀盐酸(即 A 点)时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A 项,根据图表可知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错误;B 项,20 ℃时,高氯酸钾 的溶解度为 1.68 g,所以 20 ℃时,将 2 g 高氯酸钾溶液于 98 g 水,高氯酸钾有剩余,不可配制 2%的溶液, 错误;C 项,60 ℃时,高氯酸钾的溶解度为 7.3 g,60 ℃时,高氯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6.8%, 错误;D 项,根据图表可知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 80 ℃的高氯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 40 ℃有结晶现象,正确。 2.【答案】C 【解析】A 项,t1℃时,a、b 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二者溶解度相等,正确;B 项,由图可知:a 物 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正确;C 项,t2℃时,将 a、b 两 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 t1℃,a 析出晶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小,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减 小,而 b 溶解度变大,溶液中溶质、溶剂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与降温前相等;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 ×100%,即溶解度大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大,而降温后 a 的溶解度大于降温前 b 的溶解 度,故所得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a>b,故错误;D 项,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 物质的溶 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提纯 a 中混有少量的 b,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正确。 3.【答案】D 【解析】A 项,水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不是溶液;B 项,搅拌只能加快物质的溶解速率;C 项, 同一温度、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D 项,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和潮解性, 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4.【答案】B 【解析】A 项,由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c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正确;B 项,t2℃时,由于不知 a、b 两溶液是否饱和,故无法比较 a、b 两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错误;C 项,a 的溶解度随着 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 a 的饱和溶液从 t2℃降温至 t1℃时有晶体析出,仍为饱和溶液,正确;D 项,t1℃时, a 的溶解度为 20 g,即 120 g 饱和溶液中含溶剂 100 g,故饱和溶液 60 g 中含有溶剂 50 g,正确。故选 B。 5.【答案】C 【解析】A 项,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1 L 水与 1 L 酒精混合后所得混合液体的体积小于 2 L,错误;B项,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 1 g 锌与 1 g 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 的溶液质量小于 2 g,错误;C 项,1 g 10%的稀硫酸加入 1 g 水后溶液变为 2 g,溶液质量可以相加减,正 确;D 项,向 20 ℃的 1 g 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1 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溶 液的质量不变,仍为 1 g,错误。故选 C。 6.【答案】B 【解析】A 项,水是常见的溶剂,但并不是只有水可作溶剂,如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错误;B 项,溶液 具有均一性、稳定性,一瓶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都相同,正确;C 项,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如氢氧 化钙的饱和溶液就是稀溶液,错误;D 项,无色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但是 纯净物,错误。 7.【答案】B 【解析】有白色固体沉淀到烧杯底部说明有的氢氧化钙并没有溶解,说明已经达到了饱和,对于烧杯中的 上层清液就是指的氢氧化钙溶液,是无色饱和溶液。故选 B。 8.【答案】D 【解析】不能用 50 mL 量筒量水,因为过程中需要的水大约是 97 g;不能将固体放于托盘天平的右盘称 取,因为要按照的原则是左物右码;不将固体直接投入量筒中溶解,因为量筒不能用来当做反应容器;将 配好的溶液装入贴有标签(如图)的试剂瓶中,塞好瓶塞。故选 D。 9.【答案】C 【解析】根据生物知识可知,萝卜的水会向饱和食盐水中渗透,使饱和食盐水变得不饱和了,所以还可以 继续溶解食盐。故选 C。 10.【答案】D 【解析】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现某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20%,即溶质 与溶液的质量比为 1∶5,D 不正确。故选 D。 11.【答案】B 【解析】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冬天气温为 5 ℃时配制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 到夏天气温为 38 ℃时,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中就会有晶体析出,但溶液仍为饱和溶液,由于溶液中有未 溶解的固体因此就会出现浑浊;由于有晶体析出,因此溶液中的溶质减少,从而溶液的质量减少,溶液中 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故答案为 B。12.【答案】A 【解析】从图中可知,在 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若要两种溶液的质量分数相同,就必须是两种溶液 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故 A 是错误的;在 t3℃时,甲的溶解度比乙大,故蒸发相同的溶剂,甲析出的晶 体是更多的,故 B 是正确的;要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除减少溶剂还可以增加溶质等方法,故 C 是正 确的;从图中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在提纯它时应使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故 D 是正确的。 13.【答案】D 【解析】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所以溶液中各部分 成分完全相同,A 错误;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所以蒸干后不一定都能得到固体溶质,B 错误; 溶液的成分包括溶剂和溶质两部分,为混合物,C 错误;物质在溶解得到溶液的过程中,通常有放热或吸 热的现象出现,D 正确。故选 D。 14.【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浓度越大,则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减缓反应速率,而又不影响 生成氢气总质量,要求所加入的物质不能改变溶液中硫酸的质量,可采取减小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 方法。A 项,碳酸钾溶液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水和二氧化碳,使硫酸质量减少,生成氢气的量减少, 错误;B 项,加入稀盐酸,会使溶液中酸性物质的质量增加,生成氢气的量增加,错误;C 项,氧化铁能 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使硫酸质量减少,生成氢气的量减少,错误;D 项,加水稀释,使硫酸的质 量分数减小,减缓了反应速率,生成氢气的量不变,正确。故选 D。 15.【答案】B 【解析】设稀释前溶液的质量为 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x×20%=(x+50 g)×10%,x =50 g。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50 g×20%=10 g。故选 B。 16.【答案】10% 40 5 【解析】溶液具有均一性,因此其中每一份溶液的质量分数和原溶液相同,仍为 10%; 将其中的一份溶质质量分数减少一半,即变为 5%的溶液,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x 40 g×10%=(40 g+x)×5%x=40 g; 将另一份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即变为 20%的溶液,设需要加入氯化钠的质量为 y,=20%,y=5 g。 17.【答案】(1)C (2)②③ (3)B>A=C 【解析】(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 C。(2)若将 M 点处 C 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 溶液,可以选择的方法是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3)t2℃时,等质量的 A、B、C 的饱和溶液中溶 剂质量关系是 B>A=C,都升温到 t3℃,溶剂的质量没有变化,因此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还是 B> A=C。 18.【答案】(1)70 (2)c 【解析】(1)t2℃时,a 物质的溶解度为 40 g,即 t2℃时 100 g 水中最多溶解 40 g a 物质,所以当温度为 t2℃ 时,将 30 g a 物质放入 50 g 水中充分搅拌后,只能溶解 20 g a 物质,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70 g;(2)c 物质的 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而 a、b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将 t2℃时,a、b、c 三种物 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a、b 溶液有晶体析出,而 c 溶液会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是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 不变。 19.【答案】(1)65% (2)40% (3)28.87% 【解析】样品中的锌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可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锌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比 求出锌的质量;反应后的溶液是硫酸锌溶液,利用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溶质硫酸锌的质量; 设样品中锌的质量为 x;生成的硫酸锌的质量为 y;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 z; (1)x=13 g,W= ×100%=65% (2)y=32.2 g,W′= ×100%=40% (3)z=19.6 g,W′= ×100%≈28.87%20.【答案】(1)11 g (2)26.7% 【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反应前的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的,所以二氧化碳 的质量=26+90-105=11 g,反应后的溶质是 CaCl2,而溶液的质量等于 105 g 减去石灰石中的不反应的 杂质的质量,设:石灰石中 CaCO3 质量为 X,生成的 CaCl2 质量为 Y, 列比例式:100∶X=44∶11 g,解得:X=25 g 111∶Y=44∶11 g,解得:Y=27.75 g 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21.【答案】(1)4.4 (2)80% (3)5.6% 【解析】(1)根据图像,可以看出当加入 106 g 稀盐酸的时候,反应就结束,产生气体质量为 4.4 g,所以 当加入 212 g 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质量仍然为 4.4 g。 (2)发生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根据方程式中碳酸钠与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可算出 碳酸钠的质量,进而可以计算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反应后得到的是 NaCl 溶液,所以也可根 据方程式中 NaCl 与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求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解:设碳酸钠的质量为 x,生成的 NaCl 质量为 y 100∶44=x∶4.4 g,x=10.6 g (2)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117∶44=y∶4.4 g,y=11.7 g。又由于反应后溶液质量=10.6 g+95.8 g+106 g-4.4 g=208 g。 (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2018-2019 学年人教版初中化学冲刺复习专题 10《酸和碱》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 15 小题) 1.下图是 x、y、z 三种液体的近似 pH,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x 显酸性 B.y 一定是水 C.z 可能是碳酸钠溶液 D.z 可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2.下列关于中和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纯碱和稀盐酸混合后发生中和反应 B. 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 工厂废水中含有的硫酸可以用氨水中和 D. 中和反应的发生必须借助酸碱指示剂进行判断 3.某中学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监测一次降雨过程中雨水的 pH。取雨水水样,用 pH 计(测 pH 的仪器) 测得数据如下: 小组同学对数据的分析推理错误的是(  ) A. 本次降雨通常会影响作物的生长 B. 在测定期间雨水的酸性逐渐减弱C. 本次降雨对大理石建筑有腐蚀作用 D. 当时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可能超标 4.以下列举的事例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食用馒头可以补充糖类 B. 用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用盐腌制食品 C. 服用大量含碳酸钙的药物来补钙 D. 用甲醛水溶液泡制水产品并出售 5.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 A. 用浓硫酸干燥湿润的氧气 B.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 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D. 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留硫酸 6.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 ①碱的水溶液通常呈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②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 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③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A. 只有① B. ①② C. ①③ D. ①②③ 7.下列不属于盐酸和硫酸共有的化学性质的是(  ) A. 能与碳酸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 B. 能与镁反应生成 H2 C. 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D. 能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有色溶液 8.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 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 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C. 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D. 中和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向酸性土壤里撒熟石灰,可调节土壤的 pH B. 推广加碘盐是为了预防胃酸过多 C. 钢铁在干燥的环境中比在潮湿的环境中更容易被腐蚀 D. 玻璃钢、光导纤维和合成纤维都是有机合成材料 10.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苏打能作发酵粉,是因为小苏打能与面粉反应 B. 洗洁精能洗去碗筷上的油污,是因为油污能溶于洗洁精 C. 浓硫酸可用作干燥剂,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D. 液氧可用于火箭发射,是因为氧气具有可燃性 11.下列物质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能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的是(  ) A. CuO B. Fe(OH)3 C. Fe2O3 D. Na2CO312.化学课上,老师在滤纸上用酚酞溶液画漫画,然后再喷洒某种液体 X,滤纸上立即显示出红色图像, 则 X 可能是(  ) A. 稀盐酸 B. 蒸馏水 C. 石灰水 D. 食盐水 13.常温下,下列物质的水溶液 pH<7 的是(  ) A. CO2 B. KOH C. NH3·H2O D. KCl 14.“雪碧”等碳酸型饮料的 pH 小于 7,晃动后打开瓶盖,其 pH 将(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15.下列食品显碱性的是(  ) A. 醋(pH=2.1) B. 酒(pH=7.0) C. 酱油(pH=4.4) D. 皮蛋(pH=10.1)二、填空题(共 3 小题) 16.氢氧化钠广泛应用于制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工业。 (1)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阳离子的符号是________。 (2)氢氧化钠固体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会________(填“减少”、“不变”、“增加”)。 (3)实验室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其原因是氢氧化钠会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缓慢反应, 产物使瓶口与瓶塞粘合在一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iO2+2NaOH===“X”+H2O,则 X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向久存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适量的氢氧化钙,可以将生成的碳酸钠除去,该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使用 NaOH 时必须十分小心,防止眼睛、皮肤、衣服被它腐蚀。实验时最好戴________。 17.“硝酸”是高中化学将要学习的物质,浓硝酸见光会发生化学变化,其化学方程式为 4HNO3 4NO2↑ + 2H2O+X↑ (1)X 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请在硝酸的化学式中标出氮元素的化合价:HNO3 (3)硝酸具有酸的一些共同性质,是因为它在水溶液中也能解离出________(用化学符号表示)。 18.许多化学反应都伴随着明显的现象。但也有一些观察不到明显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向 FeCl3 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出现的明显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O2 与 NaOH 溶液的反应无明显现象。为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小红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向一 盛满 CO2 气体的锥形瓶中注入一定量的 NaOH 溶液,迅速塞紧橡皮塞(胶塞中插有一下端系小气球的玻璃 管)。然后振荡锥形瓶,会观察到小气球逐渐胀大,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盐酸与 NaOH 溶液的中和反应也无明显现象,为证明二者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在向 NaOH 溶液中滴加 盐酸前,应先向 NaOH 溶液中滴入少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共 3 小题) 19.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表面有________产 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现问题]为了再次观察上述反应现象,小林同学用较长的镁条重做上述实验,但发现了异常现象,试管 中出现了白色沉淀。 [实验验证 1]小林同学针对两次实验的不同,设计对比实验方案,探究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 [得出结论]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________有关。 [追问]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①20 ℃时,100 g 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 54.8 g; ②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氢气; ③氯化银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做出猜想]猜想一:镁;猜想二:氯化镁;猜想三:氢氧化镁,猜想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验证 2]将白色沉淀洗涤干净,分别取少量沉淀于 A、B、C 试管中,进行如表实验:20.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 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的溶液的酸碱性进行了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________性,还可能呈________性。 [实验验证] [分析与思考] (1)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______(填写微粒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亮 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________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然后过滤,把滤 液 倒 入 蒸 发 皿 中 加 热 , 得 到 氯 化 钠 晶 体 , 该 过 程 涉 及 的 化 学 反 应 的 方 程 式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以下方案: 方案一: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方案二: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气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21.在一次化学实验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对两个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一: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哪一种粒子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猜想]可能是水分子、钠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实验] (1)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 2 mL 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溶液不变色; (2)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 2 mL 氯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 2 mL 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用注射器向充满某种气体的软塑料瓶中注入一种液体(如图),振荡,发现塑料瓶变瘪,探究气体 和液体可能是什么物质? [猜想]气体和液体可能是________(写一组即可)。 [实验]用试管取少量实验后塑料瓶中的溶液,加入试剂________,产生相应的现象,其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上述实验完成后,能否验证你的猜想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计算题(共 1 小题) 22.某化学活动小组用稀盐酸对赤铁矿中 Fe2O3 含量进行测定(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且不溶于水),得到一黄色 残液。为防止直接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对其进行了处理,过滤该残液,取 100 g 滤液,向其中不断加入某 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得 实验数据如下表: (资料:FeCl3+3NaOH===Fe(OH)3↓+3NaCl) 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选择合理的数据,计算所加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A 项,溶液的酸碱性与 pH 的关系为,pH 小于 7 显酸性,pH 大于 7 显碱性,等于 7 显中性,正 确;B 项,y 一定是水是错误的叙述,部分盐溶液显中性;C 项,z 可能是碳酸钠是正确的叙述,碳酸钠的 水溶液显碱性;D 项,z 可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正确。 2.【答案】C 【解析】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即中和反应需要满足一是反应物为酸和碱,二是生成物只为 盐和水。 3.【答案】B 【解析】在测定期间雨水的 pH 逐渐减小,酸性逐渐增强,有可能是二氧化氮或者二氧化硫造成的,酸雨 会影响作物生长也会腐蚀大理石建筑。 4.【答案】A 【解析】A 项,馒头中富含有大量的淀粉,淀粉就属于糖类,正确;B 项,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用盐有毒不 能食用,不能用来腌制食品,错误;C 项,补钙要通过食物补充,而不是通过含碳酸钙的药物,错误;D 项,甲醛能使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所以甲醛有毒不能用来浸泡水产品,错误。 5.【答案】A 【解析】用浓硫酸干燥湿润的氧气,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利用酸碱中和反应; 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也是利用弱碱中和胃内的盐酸;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 残留硫酸,也是中和反应的应用。故选 A。 6.【答案】D 【解析】①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例如,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它是盐;②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 素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两种元素,例如碳酸中含有氧元素,但它 不是氧化物;③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石灰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盐)和水, 但不是中和反应;所以类推结果错误的为①②③。 7.【答案】C 【解析】A 项,盐酸和硫酸都能与碳酸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碳,该性质属于盐酸和硫酸共有的化学性质,错误;B 项,盐酸和硫酸都能与镁发生置换反应生成 H2,该性质属于盐酸和硫酸共有的化学性质,错误;C 项,硫酸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盐酸不能与硝酸钡反应,该性质不属于盐酸和硫酸共有的 化学性质,正确;D 项,盐酸和硫酸能与氢氧化铜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有色溶液,该性质属于盐酸和硫酸共 有的化学性质,错误。 8.【答案】B 【解析】A 项,物质按含有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是并列关系,错误;B 项,化合物有 多种元素组成,其中氧化物是含有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的化合物,是包含关系,正确;C 项,纯净物按 元素的含有情况可分为化合物与单质,故是并列关系,错误;D 项,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中的酸与碱生 成盐和水的反应,是包含关系,错误。 9.【答案】A 【解析】A 项,熟石灰是碱性物质,可改良酸性土壤,改变土壤的 pH,正确;B 项,碘元素可以预防甲状 腺肿大,错误;C 项,钢铁生锈的条件是氧气和水并存,因此在潮湿的环境更容易生锈,错误;D 项,玻 璃钢是复合材料,光导纤维是无机非金属材料,错误。 10.【答案】C 【解析】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跟淀粉不反应,A 错误;洗洁精对油污是乳 化作用,B 错误;浓硫酸有很强的吸水性,可做某些其他的干燥剂,C 正确;氧气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D 错误。 11.【答案】D 【解析】A 项,CuO 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所得溶液为蓝色溶液;B 项,Fe(OH)3 能与硫酸反应 生成硫酸铁和水,所得溶液为黄色溶液;C 项,Fe2O3 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所得溶液为黄色溶 液;D 项,碳酸钠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所得溶液为无色溶液。 12.【答案】C 【解析】酚酞遇碱性溶液会变红色,而遇中性物质和酸性物质都不变色,可以据此结合题中所给物质的酸 碱性来解答即可。A 项,稀盐酸呈酸性,不能使酚酞变红,错误;B 项,蒸馏水呈中性,不能使酚酞变红, 错误;C 项,石灰水呈碱性,可以使酚酞变红,正确;D 项,食盐水呈中性,不能使酚酞变红,错误。 13.【答案】A 【解析】物质的水溶液 pH<7,说明溶液显酸性。A 项,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pH<7;B 项,氢氧化钾的水溶液显碱性,pH 大于 7;C 项,氨水的水溶液显碱性,pH 大于 7;D 项,氯化 钾的水溶液显中性,pH 等于 7。故选 A。 14.【答案】A 【解析】碳酸不稳定,晃动后打开瓶盖会有部分分解,酸性减弱,所以 pH 变大。 15.【答案】D 【解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碱性物质的 pH 大于 7。A 项,醋(pH=2.1),pH 小于 7,显酸性,错 误;B 项,酒(pH=7.0),pH 等于 7,显中性,错误;C 项,酱油(pH=4.4),pH 小于 7,显酸性,错误;D 项,皮蛋(pH=10.1),pH 大于 7,显碱性,正确。 16.【答案】(1)Na+ (2)增加 (3)Na2SiO3 (4)Ca(OH)2+Na2CO3===CaCO3↓+2NaOH (5)防护眼镜 【解析】(1)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阳离子是钠离子,其离子符号为 Na+。 (2)氢氧化钠固体露置在空气中易吸收水分发生潮解,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质量会增加。 (3)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iO2+2NaOH===X+H2O,反应物中硅、氧、钠、氢原子个数分别为 1、4、2、 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硅、氧、钠、氢原子个数分别为 0、1、0、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 则每个 X 分子由 1 个硅原子、2 个钠原子和 3 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 X 的化学式为 Na2SiO3。 (4)氢氧化钙与变质生成的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 Na2CO3===CaCO3↓+2NaOH。 (5)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防止眼睛被它腐蚀,实验时最好戴防护眼镜。 17.【答案】(1)O2 (2)  (3)H+ 【解析】本题的知识点是质量守恒定律,所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相同,所以答案是 O2。本题的知 识点是化学式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之和为零,因为氢元素是+1 价,氧元素是—2 价,所以氮元素的化合 价为+5;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是都电离出 H+,所以答案是 H+ 18.【答案】(1)有红褐色的沉淀生成 (2)CO2 与 NaOH 反应,导致锥形瓶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3)无色酚酞溶液(或紫色石蕊溶液或其他酸碱指示剂) 【解析】三氯化铁可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吸收二氧化碳,使得锥形瓶内的气体压强变小,外界大气进入小气球,使其胀大;酸碱中和反应没有 明显现象,可借助酸碱指示剂来判断反应的发生以及进行的程度,如题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 19.【答案】气泡 Mg+H2SO4===MgSO4+H2↑ [得出结论]镁条长度 [做出猜想]Mg+2H2O===Mg(OH)2+H2↑ [实验验证 2]没有气泡产生 消失 不消失 Ag+ 【解析】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溶液和氢气,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 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Mg+H2SO4===MgSO4+H2↑。 [做出猜想]由小林同学的实验,镁条长度越长,产生白色沉淀越多,则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镁 条长度有关。 由题意,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氢气,即镁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氢气,猜想三为氢氧化 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2H2O===Mg(OH)2+H2↑。 [实验验证 2]A 项,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由实验结论,猜想一不正确,但这种白色沉淀能溶 于盐酸,则没有气泡产生,白色沉淀消失。 B 项,20 ℃时,100 g 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 54.8 g,易溶于水,由实验结论,猜想二不正确,则加入足 量水,白色沉淀不消失。 C 项,加入适量稀硝酸,白色沉淀消失,说明白色沉淀能与酸反应;继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出现大量 白色沉淀,说明生成了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次沉淀应为氯化银沉淀,则原白色沉淀中含有的离子是: Mg2+、Ag+。 20.【答案】酸 中 红 酸性或中性 (1)OH- CuCl2(答案合理即可) 2NaOH+CuCl2===Cu(OH)2↓+2NaCl(答案合理即可) (2)产生气泡 Zn+2HCl===ZnCl2+H2↑ 【解析】酸、碱中和反应时有三种可能:①酸和碱恰好中和,pH=7,②酸有剩余,pH7;使溶液呈酸性的离子是 H+,使溶液呈碱性的离子是 OH-;呈酸性的溶液加入活泼金属,可产生氢 气或加入 Na2CO3 溶液可产生 CO2 进行检验。21.【答案】实验一:(2)溶液不变色 (3)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NaOH 溶液中是 OH-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 红色 实验二:CO2 和 NaOH 溶液(合理均可) 盐酸 Na2CO3+2HCl===2NaCl+CO2↑+H2O 不能,因上述实验 只能验证气体可能是 CO2,而不能确定是何碱液 【解析】实验一:(1)蒸馏水中只含有水分子,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说明水分子不能使酚 酞溶液变红。 (2)用试管取约 2 mL 氯化钠溶液,滴入 1~2 滴无色酚酞溶液,会观察到溶液不变色,说明钠离子不能使 酚酞溶液变红。 (3)用试管取约 2 mL 氢氧化钠溶液,滴入 1~2 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会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说明 NaOH 溶液中是 OH-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实验二: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从而造成瓶内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 的作用下塑料瓶变瘪。 取少量实验后塑料瓶中的溶液是碳酸钠溶液,滴加稀盐酸,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 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CO2↑+H2O;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塑料瓶重新鼓起 来。 上述实验完成后,由于只能验证气体可能是 CO2,而不能确定是何碱液,故不能验证猜想说法正确。 22.【答案】设与生成 2.14 g-1.07 g 氢氧化铁所消耗的 20 g 溶液中 NaOH 溶质的质量为 x。 答: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6%。 【解析】从表中加入的氢氧化钠可以看出 40 g 以前没有生成沉淀,是在中和盐酸,140 g 和 160 g 氢氧 化钠都是生成沉淀 5.35 g,由于无法判断是否是 60 g 才开始沉淀,和 140 才完全沉淀,所以不能利用以上数值。但是从 60 到 80,可以判定 20 g 氢氧化钠一定对应 2.14 g-1.07 g 沉淀氢氧化铁沉淀。所以以此为 计算依据。 2018-2019 学年人教版初中化学冲刺复习专题 11《盐 化肥》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 15 小题) 1.下列物质中常用于保护食物,以免被微生物侵蚀的是(  ) A. 酒精 B. 食盐 C. 醋酸 D. 硝酸钾 2.每年的 6 月 5 日是世界环境日,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 是(  ) A. 用布袋代替塑料袋购物 B. 对垃圾采取分类处理 C. 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D. 多使用含磷洗衣粉 3.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 CO(NH2)2 B. KNO3 C. K2SO4 D. Ca3(PO4)2 4.下列各组物质中,相互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 A. NaHCO3 固体与稀 HCl B. SO3 与 KOH 溶液C. CuSO4 溶液与 MgCl2 溶液 D. Al(OH)3 固体与稀 HNO3 5.将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混合,能发生化学反应,但无明显现象的是(  ) A. NaCl KNO3 B. CuSO4 NaOH C. AgNO3 HCl D. NaOH H2SO4 6.下列实验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操作相同的是(  )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②和④ D. ③和④ 7.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所选试剂均足 量)(  )A. 选项 A B. 选项 B C. 选项 C D. 选项 D 8.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 A. 银和稀盐酸 B. 氢氧化钡溶液和硝酸 C. 铝和稀硫酸 D. 氯化钡溶液和硫酸钠溶液 9.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四种化肥,只知道是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钾、磷矿粉 Ca3(PO4)2。现各取少许进行 鉴别,下列四种物质中能将上述肥料一次性区别开来的一种试剂是(  ) A. 熟石灰 B. 水 C. 稀盐酸 D. 氢氧化钡溶液 10.下列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2H2O 2H2↑+O2↑ B. H2+CuO Cu+H2O C. 3Fe+2O2 Fe3O4 D. AgNO3+NaCl===AgCl↓+NaNO3 11.化肥中的氮肥很多是铵盐。已知氨气通入水中后,其溶液呈碱性。将硫酸铵和氢氧化钙混合后放入试管 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湿润红色石蕊试纸会变蓝色,这是检验铵盐的方法。上述实验 现象说明(  ) A. 铵盐和碱的反应是属于复分解反应类型B. 氨气比空气轻 C. 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就是氨气 D. 铵盐能和碱反应放出氨气 12.水,滋润万物,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为了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B. 生活中可通过煮沸降低水的硬度 C. 冰块与水混合得到混合物 D. 河水经沉淀、过滤处理后得到纯水 13.下列物质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 A. KNO3 B. K2CO3 C. CO(NH2)2 D. NH4NO3 14.化学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洗涤剂能洗掉油污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 B.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属于化合反应 C. 硝酸铵(NH4NO3)能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它是一种氮肥 D. pH<5.6 的雨水属于酸雨 15.化肥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下列化肥属于磷肥的是(  ) A. KNO3 B. NH4Cl C. KCl D. Ca3(PO4)3二、填空题(共 3 小题) 16.如图是小刚同学提纯粗盐(含杂质泥沙),并配置 NaCl 溶液的过程,请回答: (1)步骤①中称取 10.0 g 粗盐,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 20 mL 水的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到粗盐 不再溶解为止,称得剩余粗盐为 2.0 g,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2)步骤③中应该何时停止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计算产率:最终得到 NaCl 晶体 5.6 g,该实验精盐的产率是________; (4)另一组同学的产率比小刚低,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多选)。 A.称量最终的产品时,砝码和药品放反了 B.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就蒸发结晶 C.过滤时未用玻璃棒引流,液体飞溅 D.没有蒸发干,精盐中仍然有水分 17.A、B、C、D 分别是氯化钠、硝酸钡、氢氧化钠和盐酸四种无色溶液中的一种,现用一种无色溶液 X 把 A、B、C、D 一一鉴别了出来,已知 X 是含有镁元素的化合物,鉴别方法见图所示。(所加溶液均过量, 使反应完全) 完成下列问题: (1)确定 A、B、C、D、X 各代表什么物质(用化学式表示):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X________。 (2)写出下列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X 和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 和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食盐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完善实验室除去粗盐中泥沙等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步骤。 ①操作Ⅰ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 ②在蒸发过程中,待______________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 (2)由于粗盐中含有少量 MgCl2、CaCl2、Na2SO4 等杂质,不能满足化工生产的要求,因此必须将粗盐进行 精制。流程如下图。 ①加入稍过量的 Na2CO3 溶液除了能除去粗盐中的 CaCl2 外,它还有一个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通过操作Ⅲ所得滤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3)若有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不饱和溶液 100 kg,要将其变成 20 ℃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以满足 化工生产的需要,可采用的最简便方法是________。(已知: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 g。) 三、计算题(共 1 小题) 19.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 NaCl,小丽同学取该样品 23 g 全部溶解于 150 g 水中,再逐滴加入 160 g 稀盐酸, 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的质量与盐酸的用量关系如图所示。(提示:相关反应为 Na2CO3+2HCl===2NaCl+H2O +CO2↑)计算当恰好完全反应时: (1)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_克。 (2)此时所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 0.1%)。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能够保护食物,以免食物腐败的,是食盐。故选 B。 2.【答案】D 【解析】 3.【答案】B 【解析】A 项,CO(NH2)2 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错误;B 项,KNO3 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 合肥,正确;C 项,K2SO4 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错误;D 项,Ca3(PO4)2 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 错误。故选 B。 4.【答案】C 【解析】A 项,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错误;B 项,三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钾 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错误;C 项,硫酸铜与氯化镁交换成分没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不能反应,正确; D 项,氢氧化铝能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铝和水,错误。 5.【答案】D 【解析】A 项,KNO3、NaCl 相互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反应,错误;B 项, CuSO4、NaOH 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能发生反应,且现象明显,错误;C 项, AgNO3、HCl 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能发生反应,且现象明显,错误;D 项,NaOH、 H2SO4 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硫酸钠和水,能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正确。 6.【答案】B 【解析】玻璃棒在很多操作中被用到,不同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也不相同,如引流,加速溶解,防止液体 飞溅,转移固体等作用。 7.【答案】B 【解析】除杂质题最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时 不能加入新的杂质。木炭粉和 Cu 与盐酸都不反应,无法除去;二氧化碳能用碱溶液吸收,一氧化碳用浓 硫酸干燥即可;CaO 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CaCO3 不溶于水,因此不可以;Na2CO3 与硝酸钙反应生成硝 酸钠,会带入新的杂质,因此不可以。故选 B。8.【答案】A 【解析】从备选项可知,主要是利用酸的性质(①可以和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反应、②和碱发生中和反应、③ 和某些盐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有气体或者沉淀或者水生成)来判断哪些物质能发生反应。 9.【答案】D 【解析】磷矿粉是灰白色的,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钾都是白色的晶体;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后能放 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据此结合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10.【答案】D 【解析】A 项,2H2O 2H2↑+O2↑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错误;B 项,H2+ CuO Cu+H2O 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错误;C 项,3Fe+2O2 Fe3O4 是铁丝和氧气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错误;D 项,AgNO3+ NaCl===AgCl↓+NaNO3 是化合物与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化合物与化合物,则属于复分解反应,正确。 故选 D。 11.【答案】D 【解析】A 项,铵盐和碱的反应是属于复分解反应类型,但是不能通过该实验现象证明,错误;B 项,氨 气比空气轻,但是不能通过该实验现象证明,错误;C 项,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物质不一定是氨气, 因为其他显碱性的物质也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错误;D 项,铵盐能和碱反应放出氨气,正确。故选 D。 12.【答案】B 【解析】A 项,化肥和农药在农业生产上起着重要作用,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是不现实的,错误;B 项, 生活中可通过煮沸降低水的硬度,正确;C 项,冰块是固态的水,冰块与水混合的混合物中只含有一种物 质,属于纯净物,错误;D 项,河水经沉淀、过滤处理后还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等,属于混合物,不是 纯水,错误。故选 B。 13.【答案】A 【解析】A 项,KNO3 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正确;B 项,K2CO3 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 肥,错误;C 项,CO(NH2)2 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错误;D 项,NH4NO3 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错误。故选 A。 14.【答案】B【解析】A 项,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所以洗涤剂能洗掉油污,正确;B 项,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不符合化合反应定义,错误;C 项,硝酸铵(NH4NO3)含有氮元素,所以是一种氮肥,它能促进植物茎、叶 生长茂盛,正确;D 项,酸雨即酸性强于正常雨水的雨,pH 小于 5.6 的雨水就是酸雨,正确。故答案为 B。 15.【答案】D 【解析】考查化学不生活中的化肥相关知识点,A、B 均为氮肥,C 为钾肥,D 为磷肥,故答案选 D。 16.【答案】(1)搅拌 (2)析出大量晶体 (3)70% (4)ABC 【解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1)溶解中使用玻璃棒能起到搅拌的作用,(2)进行蒸发操作时要等析出 大量晶体再停止加热,(3)根据得到精盐的质量可以求出产率,(4)产率是得到精盐的质量除以粗盐的质量, 产率小则是得到精盐的质量小。 17.【答案】(1)HCl Ba(NO3)2 NaCl NaOH MgSO4 (2)MgSO4+Ba(NO3)2===Mg(NO3)2+BaSO4↓ MgSO4+2NaOH===Na2SO4+Mg(OH)2↓ 【解析】镁离子能与氢氧根离子形成白色沉淀;钡离子能与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形成白色沉淀;碳酸 镁和碳酸钡能溶于盐酸,硫酸钡不能溶于盐酸。 18.【答案】(1)①漏斗 ②少量液体剩余(较多晶体析出) (2)① Na2CO3+BaCl2===BaCO3↓+2NaCl ② Na2CO3、NaOH、NaCl (3)加入 22.4 kg 的氯化钠固体 【解析】(1)①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②对溶液进行蒸发时,待少量液体剩余(较 多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如果蒸干,会导致晶体飞溅。 (2)①Na2CO3+BaCl2===BaCO3↓+2NaCl,②过滤后所得溶液中有过量的 Na2CO3、NaOH 和生成的 NaCl; (3)100 kg 10%的氯化钠溶液中,水的质量:100 kg×(1-10%)=90 kg,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36 g, 所以 ,x=32.4 kg。 19.【答案】(1)8.8(2)解:设参加反应的的质量为 x,反应生成的 NaCl 的质量为 y x=21.2 g,y=23.4 g 反应后所得 NaCl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 NaCl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8.4%。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2018-2019 学年人教版初中化学冲刺复习专题 12《化学与生活》测试卷(解析版) 一、单选题(共 15 小题) 1.化学与生活是紧密相关的,下列关于生活化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的小包装食品已被广泛接受,为了防止中秋月饼等富脂食品氧化变质, 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在包装袋中常放入生石灰 B. 现在用的清洁燃料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压缩天然气,另一类为液化石油气,它们属于碳氢化合物 C. 用米汤检验加碘食盐中的碘酸钾(KIO3) D. 保护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应用沸水溶解洗衣粉 2.下列关于人体健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应尽可能多吃含微量元素的营养补剂 B. 食物加入铁强化剂的酱油,有助于防治缺铁性贫血 C. 油脂危害人体健康,应尽量不吃 D. 食用甲醛溶液浸泡保鲜的水产品有利健康3.“吃去健康,吃出营养”是人们普遍的饮食追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过多摄入微量元素不利于健康 B. 糖类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 C. 每天都要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 D. 油脂会使人发胖,故禁食油脂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工业废水要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B. 人体中缺铁元素易得贫血病 C. 变质食品中常含有霉菌毒素,不可食用 D. 石油是可再生能源,可任意利用 5.四名同学的对话,你同意谁的说法(  ) A. 小丽 B. 小明 C. 小刚 D. 小强 6.制作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 不锈钢汤勺B. 塑料玩具 C. 羊毛围巾 D. 纯棉 T 恤 7.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国》很受观众欢迎,该节目介绍中国的美食及制作方法。“群众利益无小 事,食品安全是大事”,“饮食健康”是人们普遍的生活追求。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食用“加铁酱油”,可以补充铁元素,预防缺铁性贫血 B. 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以防其腐烂 C. 用地沟油炸制油条 D. 在火腿肠中添加工业用盐亚硝酸钠,使其保持肉质鲜美 8.化学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十分密切。下列做法中不会危及人体健康的是(  ) A. 用小苏打做糕点的疏松剂 B. 用过量添加剂增白面粉 C. 用甲醛浸泡海产品保鲜 D. 用工业盐亚硝酸钠腌渍鱼肉 9.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营养素的是(  ) A. 食盐 B. 糖类 C. 脂肪 D. 蛋白质 10.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 A. 葡萄糖 B. 蔗糖 C. 醋酸D. 二氧化碳 11.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霉变食物中大多含有黄曲霉素,绝对不能食用 B. 食用酒精和工业酒精的主要成分相同,都可以饮用 C. 使用含氟牙膏可预防龋齿 D. 蔬菜、水果能提供和补充多种维生素 12.人体健康离不开化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人体血浆正常的 pH 范围在 7.35~7.45 之间 B. 生石灰可以用于做补钙剂 C. 成年人正常情况下,每天约需要摄入食盐 3~5 g 左右 D. 有害物质会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所以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13.化学物质正逐渐改变我们的生活,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为保障食品安全,应杜绝使用食品添加剂 B. 臭氧层可以保护地球生物免受过量紫外线伤害,但近地面过量的臭氧则对人体有害 C. 石油分馏出的成分可以可以用来制造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等 D. 为了可持续发展,我们不仅要善用金属材料和制品,更要有计划地开采金属资源 14.有机化合物的数目异常庞大,远远超过无机化合物。下列有关有机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 B. 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并不都是有机化合物 C. 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也就不同 D. 有机物的数目之所以庞大,是因为组成有机物的元素种类非常多 15.人体缺乏必需的元素易患疾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缺铁易引起贫血B. 缺氟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C. 青少年预防佝偻病,应适量补锌 D. 碘元素摄入量不足易患骨质疏松症 二、填空题(共 3 小题) 16.下表是某食品包装袋上的部分内容。 请回答: (1)配料中主要能提供蛋白质的是________。 (2)柠檬汁中富含维生素 C,缺乏维生素 C 会引起________。 (3)配料中除白砂糖外,主要含有糖类物质的还有________,是人体所需________的主要来源。 (4)各配料中的主要营养物质都属于________(选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17.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鉴别羊毛线和棉线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2)可用________(填名称)来检验大米、面粉等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3)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4)铁元素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食用“加铁酱油”可预防__________。 (5)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将其盖灭的原理是__________。 18.2015 年 11 月,我国首架大型客机 C919(如图)正式下线,实现了我国航空领域的新突破。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示的材料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2)飞机大量使用合金材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的________(填“强”或“弱”)。空气中,铝比铁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化学方程式解释)。 三、计算题(共 2 小题) 19.人体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以体重为 60 kg 的缺钙病人除每天从食物中获取钙之外,还要从药物中补 钙 0.5 g,如医生确定此人每天至少吃“钙中钙”钙片 6.26 g,已知“钙中钙”钙片中有效成分为葡萄糖酸钙 [(C6H11O7)2Ca]。试求此钙片中葡萄糖酸钙的质量分数。 20.某贫血患者,经检验共需补充 1.4 g 铁元素,在服用的药物中相当于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多少克?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A 项,生石灰可做干燥剂,没有抗氧化作用,错误;B 项,压缩天然气(CNG)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液化石油气(LPG)的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的混合物,它们属于碳氢化合物,正确;C 项,加碘食盐中的 碘酸钾(KIO3)遇淀粉不变色,错误;D 项,酶属于蛋白质,在高温下易发生变性,用沸水溶解洗衣粉会降 低洗涤效果,错误。 2.【答案】B 【解析】A 项,根据微量元素的摄入方法考虑;B 项,根据补铁酱油的作用考虑;C 项,根据油脂的作用 考虑;D 项,根据甲醛溶液的特点考虑。 3.【答案】D 【解析】A 项,过多摄入微量元素不利于健康,正确;B 项,糖类是人类能量的重要来源,正确;C 项, 每天都需要一定量的蛋白质,正确;D 项,禁食油脂是错误的叙述。故选 D。 4.【答案】D 【解析】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不会对生命活动造成危害。铁是合成血红蛋白必不可少的成分,缺铁就 会造成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或不能合成。霉菌毒素会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石油是不可再生的能源。 5.【答案】D 【解析】A 项,镁不是微量元素,错误;B 项,油条主要是添加了硫酸铝钾,并不能补充维生素 C,故吃 油条不能防止坏血病,错误;C 项,胃酸的成分里就有盐酸,本身 pH<7,所以并不能通过胃液 pH<7 来 判断身体是否健康,错误;D 项,缺碘或摄入碘过多,都会导致甲状腺肿大,正确。故选 D。 6.【答案】B 【解析】有机合成材料必须具备三个特征:人工合成、有机物、高分子。A 项,不锈钢汤勺是用铝合金制 成的,属于金属材料,错误;B 项,塑料玩具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正确;C 项, 羊毛围巾是用羊毛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错误;D 项,纯棉 T 恤是用棉花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错误。 故选 B。 7.【答案】A 【解析】A 项,人体缺铁会引起缺铁性贫血,正确;B 项,由于甲醛能和蛋白质反应,使蛋白质分解,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质,且甲醛有毒,不能浸泡海产品,错误;C 项,地沟油含有毒素,流向江河会 造成水体营养化,一旦食用,则会破坏白血球和消化道黏膜,引起食物中毒,甚至致癌,错误;D 项,亚 硝酸钠与肉、鱼等食品中的胺类发生反应,形成有强致癌作用的亚硝基化合物,错误。 8.【答案】A 【解析】A 项,小苏打受热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正确,B 项,增白剂一旦进入 人体,就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如果剂量达到一定程度还可能使人体内的细胞发生变异,成为潜在的致癌 隐患,错误,C 项,甲醛有毒,且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不但对人体有害,而且降低了食品的质量,错误, D 项,亚硝酸钠有毒,不能食用,错误。故选 A。 9.【答案】A 【解析】糖类、脂肪、蛋白质属于有机营养素,食盐不是有机营养素。 10.【答案】D 【解析】有机化合物中都含有碳元素,上述四种物质中都含有碳元素,无法区分;由于 CO、CO2、H2CO3 及碳酸盐的组成中尽管含有碳元素,但它们的组成和性质具有无机化合物的特点,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化 合物,所以 CO2 中尽管含有碳元素,但仍是无机化合物。故选 D。 11.【答案】C 【解析】A 项,霉变食物中大多含有黄曲霉素,黄曲霉素有毒,绝对不能食用,正确;B 项,酒精和工业 酒精的主要成分都是乙醇,但工业酒精中含有有毒的甲醇,不能饮用,错误;C 项,氟能防治龋齿,缺乏 易患龋齿,使用含氟牙膏可预防龋齿,正确;D 项,新鲜的水果、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正确。 12.【答案】B 【解析】A 项,人体血浆正常的 pH 范围在 7.35~7.45 之间,正确;B 项,生石灰会与人体胃液中的水发 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此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不能用于补钙剂,错误;C 项,成年人正常情况下,每天 约需要摄入食盐 3~5 g 左右,正确;D 项,有害物质会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所以保护环境就是保护 我们自己,正确。故选 B 13.【答案】A 【解析】A 项,应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而不是杜绝使用,错误;B 项,臭氧层可以保护地球生物免受过 量紫外线伤害,但近地面过量的臭氧则对人体有害,正确;C 项,石油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用来 制造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等,正确;D 项,金属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所以为了可持续发展,我们不仅要善用金属材料和制品,更要有计划地开采金属资源,正确。故选 A。 14.【答案】D 【解析】有机物的数目之所以庞大,是因为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的原因。 15.【答案】A 【解析】A 项,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正确;B 项,氟能防治龋齿,缺乏易患龋 齿,过量会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病,错误;C 项,锌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 不良;钙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钙幼儿和青少年会患佝偻病,青 少年预防佝偻病,应适量补钙,错误;D 项,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错 误。故选 A。 16.【答案】(1)鸡蛋 (2)坏血病 (3)面粉 能量 (4)有机物 【解析】(1)鸡蛋中富含蛋白质,面粉、白砂糖中富含糖类,柠檬汁中富含维生素,植物油中富含油脂。(2) 缺乏维生素 C 易患坏血病。(3)面粉中也富含糖类;糖类物质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4)配料表中的主 要营养物质中都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17.【答案】(1)点燃闻气味 (2)碘液 (3)煮沸 (4)缺铁性贫血 (5)隔绝氧气 【解析】(1)点燃时,羊毛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棉线没有;(2)碘液遇淀粉变蓝;(3)煮沸时,钙、镁离子的 化合物能转化为沉淀,使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降低,降低水的硬度;(4)人体缺铁时易患缺铁性贫血,可 以补充铁预防;(5)可燃物燃烧需要跟氧气充分接触并且温度达到着火点,只要破坏燃烧的任意一个条件就 能达到灭火的目的,油锅着火时,盖上锅盖,能因隔绝氧气而灭火。 18.【答案】(1)铝(或锂、钛) 橡胶 (2)合金具有更高的强度、硬度和更好的抗腐蚀性 (3)强 4Al+3O2===2Al2O3 【解析】(1)图中标示的材料中,铝锂合金和钛合金中含有铝、锂、钛等金属元素;橡胶分为天然橡胶和合 成橡胶,合成橡胶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2)飞机大量使用合金材料原因是合金具有更高的强度、硬度和 更好的抗腐蚀性;(3)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铝的活动性比铁强,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 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 19.【答案】解:葡萄糖酸钙中钙的质量分数: ×100%≈9.3%,该病人从药物中补葡萄糖酸钙的质量:0.5 g÷9.3%≈5.376 g, 此钙片中葡萄糖酸钙的质量分数: ×100%≈85.9%。 答:此钙片中葡萄糖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85.9%。 【解析】欲求此钙片中葡萄糖酸钙的质量分数,须知该病人从药物中补葡萄糖酸钙的质量,可先求出葡萄 糖酸钙中钙的质量分数,又知还要从药物中补钙 0.5 g,即可计算出须知该病人从药物中补葡萄糖酸钙的质 量,进而求出葡萄糖酸钙的质量分数。 20.【答案】解:设补充 1.4 g 铁元素相当于药物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x 克 1.4 g=x× ×100% 解得 x≈6.95 g 答:补充 1.4 g 铁元素相当于服用药物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6.95 g。 【解析】根据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2018-2019 学年人教版初中化学冲刺复习综合测试卷 I 一、单选题(共 15 小题) 1.木炭、氧化铜、铁粉都是黑色粉末,鉴别它们最理想的的试剂是下列物质中的(  ) A. 硫酸铜溶液 B. 水 C. 稀硫酸 D. 氢氧化钠溶液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人体缺少必需的微量元素会得病,因此应该尽可能多吃含有这些元素的营养补剂 B. 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化学元素都是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的 C. 微量元素摄入量不足、过多均不利于人体健康D. 人体中的无机盐主要靠食品添加剂来摄入 3.下列化学符号中的数字“2”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 A. 2Na:“2”表示两个钠元素 B. NO2:“2”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 C. 2OH-:“2”表示两个氢氧根离子 D. O:“ +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 4.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化学问题。试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判断,下列①~④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 ①用苛性钠稀溶液除去炉具上的油污 ②用硫酸制作汽车蓄电池 ③用生石灰降低士壤碱性 ④用多喝食醋的方法缓解胃酸过多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5.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蒸馏 B. 升华 C. 爆炸 D. 燃烧 6.把一根火柴梗平插在酒精灯的灯焰内,待约 1 s 后取出来,可以观察到火柴梗最先炭化的部分是在灯焰的 ( )A. 外焰    B. 内焰    C. 焰心 D. 中上部 7.高氯酸钾(KClO4)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其溶解度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B. 20 ℃时,将 2 g 高氯酸钾溶液于 98 g 水可配制 2%的溶液 C. 60 ℃时,高氯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7.3% D. 80 ℃的高氯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 40 ℃有结晶现象 8.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如下图所示。下图所示的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的是 ( ) 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9.二氧化钛(TiO2)可作水分解的光催化剂,其中氧元素为 -2 价,则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A. +1 B. +2 C. +3 D. +4 10.如表提供的四组物质符合图示,相连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的是(  ) A. 选项 A B. 选项 B C. 选项 C D. 选项 D 11.1998 年 3 月,江苏电视台“大写真”栏目报道:“长江下游,水产资源急剧下降,一些名贵的鱼类濒临绝 种或产量在大幅度减少…”。造成这种后果的无关因素是(  ) A. 前些年违章乱捕 B. 长江汛期水位上升 C. 长江沿岸化工厂污水任意排放 D. 长江沿岸人口增加,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大 1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闻气味 B. 振荡试管 C. 贮存氧气 D. 倾倒液体 13.下图是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时做的五个实验(铁钉在不同环境中),实验一段时间后,得出的结论错误 的是(  ) A. 甲、乙、戊中铁钉生锈快慢的顺序:乙>甲>戊 B. 丙中的铁钉不生锈 C. 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与空气、水直接接触 D. 丁中铁钉生锈最严重 14.以下是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其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①把装置连接好 ②两手紧贴容器外壁 ③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④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 ⑤如果装 置不漏气,里面的空气受热会膨胀 A. ②④①③⑤ B. ③②①④⑤ C. ①③②④⑤ D. ①④②⑤③15.“低碳生活”有望成为新的时尚流行全球。“低碳生活”是指工作生活中所耗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 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不属于“低碳生活”的是 ( ) A. 多用电子邮件、QQ 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传真打印 B. 多用一次性消费品 C. 将普通灯改为节能灯,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D. 购物自带环保布袋,不用塑料袋 二、填空题(共 3 小题) 16.下列化肥中,从外观即可与其他化肥区分的是(  ) A.硝酸钾 B.碳酸钾 C.磷矿粉 D.硫酸铵 17.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 (1)30 ℃时,丙的溶解度是________; (2)50 ℃时,在 100 g 水中放入 50 g 乙物质,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计算结果 保留至 0.1%); (3)若将 20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40 ℃(不考虑水的蒸发),可析出晶体的是________; (4)将 50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降温至 10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__。 18.环境问题是人类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温室效应被列为 21 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之 一,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抑制全球范围内气候持续变暖的《京都 议定书》,已于 2005 年 2 月 16 日正式生效。二氧化碳是大气中的主要温室气体,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为减少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的排放,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只填 2 种):________; ________。 为减缓二氧化碳使全球变暖的趋势,有科学家提出大胆设想:将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压缩使其液化, 然后将其压入到冰冷的深海中。但也有科学家担心海水中富含二氧化碳后酸度会增加,影响海洋生物的生 存。 (1)二氧化碳气体转变为液体时将会________能量(填“释放”或“消耗”); (2)二氧化碳使海水酸度增加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 (3)结合生活中烧开水和打开碳酸饮料瓶盖时观察到的现象,我们可以知道:二氧化碳在深海中的溶解度比 在通常状况下的水中的溶解度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科学家陈乾旺等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在 440 ℃和 800 大气压条件下,二氧化碳和金属钠反应产生金刚 石和碳酸钠,合成的金刚石最大达 1.2 mm,完全可以满足工业用途。 二氧化碳与金属钠反应生成金刚石和碳酸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共 3 小题) 19.实验探究: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如下图所示,玻璃管左、右两端分 别放有脱脂棉,注射器中分别装有浓盐酸和浓氨水。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NH3)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 氯化氢气体(HCl)能发生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铵固体。两个注射器同时向脱脂棉靠近里边的部位注入等 体积的液体,过一会,先在 A 处产生大量白烟,然后白烟逐渐充满整个试管。 根据现象回答问题: (1)A 处形成白烟是因为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同学认为先在 A 处产生白烟是因为氯化氢分子比氨气分子运动速度__________,已知一个氯化氢 分子的质量要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所以可以说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其质量成__________比。(填正或 反)20.小金利用图示装置进行甲、乙对比实验,探究温度对 CO 和 Fe2O3 反应的影响(固定装置略)。 (1) 从 实 验 安 全 角 度 考 虑 , 图 示 装 置 还 应 采 取 的 改 进 措 施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全反应后,两组的生成物均为黑色粉末(纯净物),分别用两组生成物进行以下实验: ①甲组的黑色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金查阅资料后发现 Fe3O4 在常温下不与稀盐酸、CuSO4 溶液反应,故猜想乙组的生成物为 Fe3O4。他 又发现 m2 恰好为________ g ,这可成为支持上述猜想的新证据。 (3)甲、乙两组实验说明温度对 CO 和 Fe2O3 反应有影响,且均体现出 CO 的________(填写化学性质)。 21.用如图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请回答:(1)装置 C 中玻璃管内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时的操作顺序是______(填序号)。 ①先点燃酒精灯,后通入一氧化碳 ②先通入一氧化碳,后点燃酒精灯 (3)试比较实验过程中,装置 B 和 D 中出现的现象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 E 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共 3 小题) 22.某贫血患者,经检验共需补充 1.4 g 铁元素,在服用的药物中相当于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多少克? 23.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用加热 KClO3 和 MnO2 混合物的方法制取 O2,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变化如图所 示,请计算。 (1)制取 O2 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g。 (2)原混合物中 KClO3 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4.我市东部山区盛产石灰石,某校课外活动小组为了解石灰石资源的品质,采用两种方案对当地石材进行 化学分析: 方案一: 取 10 g 石灰石粉末样品置于上图所示装置,充分加热至质量恒定,冷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 8.12 g;方案二:另取 10 g 同质地石灰石颗粒样品,置于烧杯中加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称得混合物的总质量减 少了 4.27 g。 相关资料: 当地石灰石含有的主要杂质为二氧化硅,其化学性质稳定,加热不易分解且不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 计算出两种方案测得的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1)方案一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方案二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确到 0.1%) (3)比较两方案测量的结果,分析两方案误差较大的可能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A 项,硫酸铜溶液只与铁粉反应,与木炭、氧化铜都不反应,所以只能鉴别出铁粉,而不能区分 木炭和氧化铜;B 项,木炭、氧化铜、铁粉都不溶于水,所以用水无法鉴别这三种物质;C 项,稀硫酸不 与木炭反应,无现象,稀硫酸与氧化铜反应,我们会看到黑色粉末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稀硫酸与 铁粉反应,我们会看到黑色粉末逐渐溶解,并且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出现三种不同的实验 现象,可以用来区分这三种黑色粉末;D 项,木炭、氧化铜、铁粉都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以用氢氧 化钠溶液无法鉴别这三种物质。故选 C。 2.【答案】C 【解析】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缺少或不足会得病,但摄入过多也会致病,因此应适量为宜;人体必需元素 中,碳、氢、氧、氮等元素主要是以水、蛋白质、糖类、维生素、油脂的形式存在,故不都是以无机盐的 形式存在;人体内的无机盐主要是通过食物来摄入,而非从食品添加剂中摄入,故 A、B、D 均不正确。 3.【答案】A 【解析】A 项,2Na:“2”表示两个钠原子,错误;B 项,NO2:“2”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 正确;C 项,离子符号前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正确;D 项,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正确。故 选 A。 4.【答案】A 【解析】①用苛性钠稀溶液除去炉具上的油污,正确,因为氢氧化钠溶液能和油污反应,从而把油污除掉; ②用硫酸制作汽车蓄电池,正确; ③用生石灰降低士壤碱性,错误,生石灰遇水生成熟石灰,熟石灰呈碱性,这样会加重土壤的碱性; ④用多喝食醋的方法缓解胃酸过多,错误,缓解胃酸过多应服用呈碱性的物质,和食醋只能加重胃酸过多。 5.【答案】D 【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A.蒸馏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B.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爆炸过程中不一定 有新物质生成,例如锅炉爆炸就属于物理变化;D.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6.【答案】A 【解析】酒精灯的灯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外焰温度最高。把一根火柴梗平插在酒精灯的灯焰内,待 约 1 s 后取出来,可以观察到火柴梗最先炭化的部分是在灯焰的外焰。所以答案应选 A。 7.【答案】D 【解析】A 项,根据图表可知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错误;B 项,20 ℃时,高氯酸钾 的溶解度为 1.68 g,所以 20 ℃时,将 2 g 高氯酸钾溶液于 98 g 水,高氯酸钾有剩余,不可配制 2%的溶液, 错误;C 项,60 ℃时,高氯酸钾的溶解度为 7.3 g,60 ℃时,高氯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6.8%, 错误;D 项,根据图表可知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 80 ℃的高氯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 40 ℃有结晶现象,正确。 8.【答案】A 【解析】A.②中白磷没有燃烧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④中白磷燃烧因为温度达到了着火点,②④ 对比能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B.②中白磷没有燃烧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③中白磷虽然温度 达到了着火点但是没有燃烧,所以②③不能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 C.①中白磷不燃烧有两个原 因: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也没有与氧气接触,③③中白磷也没燃烧,①③不能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 有关; D.①中白磷不燃烧有两个原因: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也没有与氧气接触,①④对比不能充分 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 故选择 A。 9.【答案】D 【解析】设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x,因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因此:x+(-2)×2=0,解 得 x=+4。故选 D。 10.【答案】C 【解析】图中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结合选项所涉及的物质,采用带入验证法,进行分析 判断。 11.【答案】B 【解析】A 项,前些年违章乱捕会造成鱼类濒临绝种或产量在大幅度减少,故 A 不符合题意;B 项,长江 汛期水位上升,不会造成鱼类濒临绝种或产量在大幅度减少,故 B 符合题意;C 项,长江沿岸化工厂污水 任意排放,会造成水的污染,会使一些名贵的鱼类濒临绝种或产量在大幅度减少。故 C 不符合题意;D 项,长江沿岸人口增加,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大,会造成水的污染,会使一些名贵的鱼类濒临绝种或产量在大幅 度减少。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 12.【答案】D 【解析】闻气味时不能将鼻孔直接凑到容器口;振荡试管时应用手腕振动,而不是上下震荡;贮存气体应 用集气瓶,不能使用广口瓶。故 A、B、C 的操作方法均不正确。所以答案应选 D。 13.【答案】D 【解析】A 项,观察图像可知,甲、乙、戊中,乙中的铁钉与水和氧气直接接触;甲中的铁钉与水和空气 (含氧量比直接通入氧的量少的多)接触;戊中的铁钉在干燥的空气中,只与氧气接触,不与水接触。所以 甲、乙、戊中铁钉生锈快慢的顺序为乙>甲>戊,正确;B 项,丙中的铁钉浸泡在植物油中,与空气和水 隔绝,没有了生锈的条件,所以不生锈,故正确;C 项,铁钉生锈的主要条件是与氧气(或空气)和水直接 接触,故正确;D 项,丁中的铁钉浸泡在水中,并且与空气隔绝,所以不易生锈,故错误。 14.【答案】D 【解析】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是连接好装置,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两手紧贴容器外壁,如果装 置不漏气,里面的空气受热会膨胀,会看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所以答案应选 D。 15.【答案】B 【解析】多用电子邮件、QQ 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传真打印,减少了含碳物质的排放;多用一次性消费 品,属于浪费资源,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将普通灯改为节能灯,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属于节约资源,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购物自带环保布袋,不用塑料袋,可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属于“低碳生活”方式。 16.【答案】C 【解析】硝酸钾、碳酸钾和硫酸铵都是白色的固体,从外观看均为白色晶体。只有磷矿粉是灰白色粉末, 故与其他化肥从外观看与磷矿粉不同。故选 C。 17.【答案】(1)10 g (2)28.6% (3)丙 (4)乙、甲、丙 【解析】(1)据图可以看出,在 30 ℃时,丙的溶解度是 10 g,故填 10 g; (2)50 ℃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 40 g,在 100 g 水中放入 50 g 乙物质,只能溶解 40 g,故充分搅拌后所 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28.6%,故填 28.6%。(3)若将 20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40 ℃(不考虑水的蒸发),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 而减小,故可析出晶体的是丙,故填丙。 (4)将 50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降温至 10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从大到小的顺序 是乙、甲、丙,故填乙、甲、丙。 18.【答案】开发新能源 减少矿石燃料的使用或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1)释放 (2)CO2+H2O===H2CO3  (3)大 深海中,压强大,温度低 3CO2+4Na C+2Na2CO3 【解析】(1)二氧化碳气体转变为液体时将会释放能量。 (2)二氧化碳使海水酸度增加的原理是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填 CO2+H2O===H2CO3。 (3)因为深海中,压强大,温度低,所以二氧化碳在深海中的溶解度比在通常状况下的水中的溶解度大。 19.【答案】(1)不停地运动(2)慢 反 【解析】由于浓盐酸中的氯化氢分子和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所以会在 A 处形成白烟。形 成的白烟在 A 处,离浓盐酸较近,离浓氨水较远,这是因为氯化氢分子运动速度比氨气分子运动速度慢。 已知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要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所以可以说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其质量成反比。 20.【答案】(1)在装置末端尖嘴导管处,放置一盏燃着的酒精灯 (2)①Fe+2HCl===FeCl2+H2↑ ②4.64 (3)还原性 【解析】(1)从安全角度考虑,一氧化碳有毒,所以要采取的改进措施是补充尾气处理装置。(2)①甲组黑 色粉末能被磁铁吸引,全部溶于盐酸,可判断出是铁粉,铁粉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HCl===FeCl2 +H2↑;②根据实验现象可判断出乙组黑色粉末全为四氧化三铁,利用铁元素质量守恒,4.8 g 氧化铁中有 铁 4.8 g×(112/160)=3.36 g,再算出四氧化三铁的质量 3.36 g/(168/232)=4.64 g。(4)甲、乙两组实验说 明温度对 CO 和 Fe2O3 反应有影响,且均体现出 CO 的还原性。 21.【答案】(1)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2)② (3)B 内无变化 D 内变浑浊 (4)进行尾气处理,避免污 染 【解析】(1)装置 C 中玻璃管内氧化铜与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与二氧化碳,产生的现象是黑色粉 末变成红色;(2)为了避免加热不纯的一氧化碳发生爆炸,实验开始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净空气;(3)B 装置是证明反应前没有二氧化碳,石灰水不变浑浊,D 装置中有二氧化碳生成,石灰水变浑浊;(4)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装置 E 的作用是用排水法收集一氧化碳,进行尾气处理,避免污染。 22.【答案】解:设补充 1.4 g 铁元素相当于药物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x 克 1.4 g=x× ×100% 解得 x≈6.95 g 答:补充 1.4 g 铁元素相当于服用药物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6.95 g。 【解析】根据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23.【答案】(1)19.2; (2)解:设原混合物中 KClO3 的质量为 x 答:原混合物中 KClO3 的质量为 49g。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量,反应前固体总质量为 60g,反应后为 40.8g,能够推出生成的氧气的质量。能 够确定已知量为氧气,质量为 60g﹣40.8g=19.2g,未知量为氯酸钾,根据化学方程式 2KClO32KCl+3O2↑计 算。 24.【答案】(1)42.7% (2)97% (3)①中石灰石可能没有反应完全;②石灰石中可能含有少量耐高温但能 和稀盐酸反应的物质 【解析】(1)高温加热碳酸钙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 CaO+CO2↑,物质减少的质量为 CO2,根据题意 和提供的化学方程式找到 CO2 的质量(10-8.12)和 CaCO3 的质量关系求解得 CaCO3 为 4.27 g,其质量分数 为 42.7%。(2)同理根据 CaCO3+2HCl===CaCl2+H2O+CO2↑求得方案二中 CaCO3 为 9.7 g,其质量分数 为 97%。(3)两个方案存在较大误差的原因可能是:①中石灰石可能没有反应完全;②石灰石中可能含有 少量耐高温但能和稀盐酸反应的物质。2018-2019 学年人教版初中化学冲刺复习综合测试卷 II 一、单选题(共 15 小题) 1.下列有关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的是(  ) A. 不能用金属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B. 银的导电性强于铜 C. 镁和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D. 铜能将银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来 2.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碘、钙”应理解为( ) A. 分子 B. 原子 C. 离子 D. 元素 3.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依次为甲>乙>丙 B. 若乙中含有少量杂质甲,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 C. 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液,由 t2℃降到 t1℃时,析出甲的质量多 D. 三种不饱和溶液都可以通过增加其溶质的方法变成饱和溶液 4.如图所示,将密闭的相互连通的装置放在天平上,调节天平使之平衡,经过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叙述 正确的是(  )A. 指针偏左,食盐溶液一定变稀,烧碱潮解 B. 指针偏右,食盐溶液一定饱和,烧碱潮解 C. 指针偏左,食盐溶液一定变浓,烧碱潮解 D. 指针偏右,食盐溶液一定变浓,烧碱潮解 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闻气味 B. 振荡试管 C. 贮存氧气 D. 倾倒液体 6.下列对某一主题知识归纳全部正确的是(  )A. 选项 A B. 选项 B C. 选项 C D. 选项 D 7.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空气中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 A. 氮气 B. 氧气 C. 稀有气体 D. 二氧化碳 8.洗涤在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 A. 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B. 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C. 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D. 汽油可洗去衣服上的油渍 9.化学课上,老师在滤纸上用石蕊溶液画漫画,然后再喷洒某种液体 X,滤纸上立即显示出红色图像,则 X 可能是(  ) A. 稀盐酸 B. 蒸馏水 C. 石灰水 D. 食盐水 10.人们在工作、生活中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B. 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  C. 在煤矿中采煤用火把照明  D. 厨房内煤气泄漏开启排气扇通风 11.人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各种材料。下列材料中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 A. 不锈钢 B. 水泥 C. 涤纶 D. 羊毛 12.整理与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对某一主题的知识归纳,有错误的是(  )A. 选项 A B. 选项 B C. 选项 C D. 选项 D 13.某同学不小心被黄蜂蜇了一下(黄蜂毒液呈碱性),为了减轻疼痛可以涂抹(  ) A. 浓硫酸 B. 食醋(pH=3) C. 食盐水(pH=7) D. 苏打或肥皂水(pH=9~10) 14.在以下四种金属中,有一种金属的盐溶液与其他三种金属都能发生置换反应,这种金属是(  ) A. Fe B. Cu C. Zn D. Ag 15.下列四幅元素含量示意图中,能表示地壳中元素含量分布的是( )A. 图 A B. 图 B C. 图 C D. 图 D 二、填空题(共 3 小题) 16.如图为 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A、B、C 析出晶体时均不含结晶水),根据曲线图回答 下列题。 (1)t1℃时,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________。 (2)若将 M 点处 C 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选择的方法是________(填序号)。 ①降低温度 ②增加溶质 ③蒸发溶剂 (3)t2℃时,将等质量的 A、B、C 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 t3℃,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忽略水的挥 发)________。 17.2004 年 2 月中旬,福州市茶亭街东西河下游七公里长的内河,河面上漂浮着大量死鱼。小亮闻讯后, 取回水样与同学们一起探究。 (1)观察水质的能见度,然后过滤。过滤时不需要用到以下仪器中的________(用序号表示); A.漏斗 B.烧杯C.玻璃棒 D.铁架台 E.酒精灯 (2)取过滤后的水样,用两种方法检验该水样是否呈酸性,他们采用的方法可能是:________。 请任选一种方法进行实验,并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3)面对内河严重污染,有人建议:①对排入内河的污水预先进行处理;②将闽江水引入,把内河的污水 及污泥冲走,使死水变活;③用不产生二次污染的生物酶技术治理内河。以上建议中你不同意的是 ___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硫酸铵和氯化钾是化工生产的副产品,直接作为肥料使用会使土壤酸化或影响作物的生长,工业上往往 将氯化钾转化为无氯化肥。下图是硫酸铵等几种盐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归纳硫酸铵等物质溶解度——温度曲线变化规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温度相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氯化钾转化为无氯钾肥的流程如下: ③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产品(无氯钾肥)的化学式是________。 ④操作Ⅰ主要是趁热过滤,过滤后的产品中________(NH4)2SO4 晶体析出(填“有”或“没有”)。 (3)苯甲酸(C6H5COOH)通常用作定香剂或防腐剂,也用作果汁饮料的保香剂。合成苯甲酸晶体常伴随有氯化钾等副产品生成,某同学加热分离氯化钾后的白色固体 A,并测定其熔点,发现其在 115 ℃开始熔化, 达到 130 ℃时仍有少量不熔。 资料苯甲酸熔点 122.4 ℃,纯净固体一般都有固定熔点;在常温时苯甲酸溶解度很小,小于 0.4 g。 [提出问题]分离氯化钾后的白色固体 A 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猜想 1:苯甲酸;猜想 2:氯化钾,猜想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限选试剂:蒸馏水、AgNO3 溶液、稀硝酸 三、实验与探究(共 3 小题) 19.CO 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可燃气体污染物,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其 具有还原性,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请回答以下有关问题: (1)CO 气体能使人中毒,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时,先通入 CO 一段时间后,再加热,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 实 验 中 图 A 处 玻 璃 管 中 发 生 的 现 象 是 _______________ , 其 化 学 反 应 方 程 式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存在一处不足之处请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20.甲同学利用如下图装置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验证。 (1)打开 K,反应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装置Ⅲ中烧杯下层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 是,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2)关闭 K,装置Ⅰ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装置Ⅰ的优点是。 (3)将插入石灰水溶液的管子的下端改成具有多孔的球泡,有利于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同学利用下图装置验证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为说明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 碳,应该采取的实验操作顺序是(填序号,可重复选用)。 ①从 b 端通氮气 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③从 a 端通二氧化碳 ④将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 21.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小刚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请你和小刚一起探究下列问题:(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瓶内的植物进行________作用,对实验产 生干扰。 (2)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会_______(选填“左移”“右移”或“不动”)。揭去广口瓶 外的黑纸,观察到广口瓶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共 3 小题) 22.高温煅烧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以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现有 10t 贝 壳煅烧后质量减少了 2.2t,可制得氧化钙的质量是多少?(假设其它成分不参加反应) 2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一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取 13.25 g 碳酸钠样 品(杂质既不溶于酸也不溶于水)放入烧杯中,加入 95.8 g 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向其中加入稀盐酸,测得反 应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当加入 212 g 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加入 106 g 稀盐酸(即 A 点)时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4.某贫血患者,经检验共需补充 1.4 g 铁元素,在服用的药物中相当于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多少克?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A 项,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铜,铜与稀硫酸不反应,不能制取氢气。B 项,银的导电性比 铜强,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无关。C 项,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镁比铝活泼,与稀盐酸反应时,越活泼,反 应越快。D 项,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银,排在前边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 出来,铜能将银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来。故选 B。 2.【答案】D 【解析】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碘、钙”应理解为元素,故选 D 3.【答案】C 【解析】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A 选项,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依次为甲>乙>丙是正确的叙述;B 选项,若乙中含有少量杂质甲,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是正确的叙述;因为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 的影响不大;C 选项,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液,由 t2℃降到 t1℃时,析出甲的质量多是错误的叙述,没 有说明溶液是否饱和;D 选项,三种不饱和溶液都可以通过增加其溶质的方法变成饱和溶液是正确的。故 选 C。 4.【答案】D 【解析】由于烧碱具有吸水性,导致天平右边质量增加;左边不饱和食盐水溶剂水减少,溶液变浓,质量 减少;所以天平指针一段时间后偏右,故选 D。 5.【答案】D 【解析】闻气味时不能将鼻孔直接凑到容器口;振荡试管时应用手腕振动,而不是上下震荡;贮存气体应 用集气瓶,不能使用广口瓶。故 A、B、C 的操作方法均不正确。所以答案应选 D。 6.【答案】B 【解析】A 项,铜具有导电性,一般用来做导线,错误;B 项,正确;C 项,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是甲烷, 最轻的气体是氢气,错误;D 项,三种常见的化学肥料:氮肥、磷肥、钾肥,错误。故选 B。 7.【答案】B 【解析】空气中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的气体是氧气,所以答案应选 B。 8.【答案】A【解析】A 项洗洁精的作用是乳化作用,B、C、D 三项都是溶解现象。 9.【答案】A 【解析】石蕊遇酸性溶液会变红色,可以据此结合题中所给物质的酸碱性来解答即可。A 项,稀盐酸呈酸 性,所以能使石蕊变红,正确;B 项,蒸馏水呈中性,不能使酚酞变红,错误;C 项,石灰水呈碱性,可 以使酚酞变红,错误;D 项,食盐水呈中性,不能使酚酞变红,错误。 10.【答案】A 【解析】A.油锅中的油着火可盖上锅盖,使油隔绝氧气而熄灭,故 A 正确; B.煤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使人中毒,因此冬天用煤取暖时不能封闭门窗,故 B 错误; C.小煤窑里常常含有一定量的甲烷,如果甲烷的浓度达到了甲烷的爆炸极限,遇明火会发生爆炸,从而 导致安全事故,故 C 错误; D.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煤气有可燃性,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会产生电火花引 爆可燃性气体,故 D 错误. 11.【答案】D 【解析】天然高分子材料即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而非人工合成,四个选项中只有羊毛为天然存在的物质, C 为人工合成,A 属金属合金,B 属无机混合物,故选 D。 12.【答案】D 【解析】A 项,化学与安全是正确的叙述;B 项,化学与材料是正确的叙述;C 项,化学与生活是正确的 叙述;D 项,化学与健康是错误的叙述,食用新鲜黄瓜可补充大量的维生素。 13.【答案】B 【解析】利用酸碱中和可以涂弱酸性但没有强腐蚀性的物质。 14.【答案】D 【解析】Ag、Cu、Fe、Zn 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Zn>Fe>Cu>Ag。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 表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的规律,可知 Ag 的活动性最弱;所 以只有银的盐溶液与其他三种金属都能发生置换反应。故选 D。 15.【答案】A【解析】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顺序依次为氧、硅、铝、铁、钙等。故答案应选 A。 16.【答案】(1)C (2)②③ (3)B>A=C 【解析】(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 C。(2)若将 M 点处 C 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 溶液,可以选择的方法是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3)t2℃时,等质量的 A、B、C 的饱和溶液中溶 剂质量关系是 B>A=C,都升温到 t3℃,溶剂的质量没有变化,因此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还是 B> A=C。 17.【答案】(1)E (2)用紫色石蕊溶液检验,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的 pH (3)② 会产生二次污染 【解析】(1)过滤操作需要使用漏斗、玻璃棒、铁架台、烧杯; (2)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可以用酸碱指示剂也可以用 pH 试纸测试; (3)污水应进行处理而不是冲走,应避免产生二次污染。 18.【答案】(1)①大部分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②各物质的解度不一定相同 (2)③K2SO4 ④没有 (3)[猜想]苯甲酸、氯化钾 [实验探究] 【解析】根据盐的基本知识回答即可。 19.【答案】(1)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了携氧能力,造成人体内缺氧 (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阻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3)粉末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 CO+CuO Cu+CO2(4)C 处少 了尾气处理装置 【解析】(1)一氧化碳气体能使人中毒,原因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 力高 200~300 倍,所以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能力和 作用,造成组织窒息。(2)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若混有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点 燃时应该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尽装置内的空气,才能防止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爆炸。(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 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氧化铜是黑色粉末,铜是红色固体。(4)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入 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所以 C 处少了一个尾气处理装置。 20.【答案】(1)密度比空气大 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 (2)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中,固液分离,反应停止 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3)可以增大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使气体被充分吸收 Ca(OH)2+CO2═CaCO3↓+H2O (4)④③①②③ 【解析】(1)装置Ⅲ中烧杯下层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大,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的 性质。(2)关闭 K,由于生成的二氧化碳使装置内的气体压强增大,会使液体压入长颈漏斗中,固液分离, 从而使反应停止,该装置的优点是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3)将插入石灰水溶液的管子的下端 改成具有多孔的球泡,可以增大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使气体被充分吸收,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 成碳酸钙沉淀与水。(4)本题是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所以将石蕊溶液染成紫色 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从 a 端通二氧化碳,此时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不变色;然后再从 b 端通氮气将广口瓶中的二氧化碳排出,接着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纸花仍不变色;最后再从 a 端通入 二氧化碳,此时被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变红。 21.【答案】(1)光合 (2)左移 石灰水变浑浊 植物呼吸作用消耗了广口瓶中的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二氧化碳被石灰水吸收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小于大气压 【解析】(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可使瓶内的植物因接触不到阳光而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以免对实验产生干扰。 (2) 由于植物呼吸作用消耗了广口瓶中的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被石灰水吸收使瓶内气体 减少,压强小于大气压。所以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会左移。瓶内产生了二氧化 碳,使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22.【答案】解:设可制得氧化钙的质量为 x 答:可制得氧化钙的质量为 2.8t 【解析】根据描述,写出化学方程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贝壳中减少的质量为二氧化碳的质量。确 定已知量为二氧化碳,未知量为氧化钙,求解。 解:设可制得氧化钙的质量为 x 答:可制得氧化钙的质量为 2.8t 23.【答案】(1)4.4 (2)80% (3)5.6% 【解析】(1)根据图像,可以看出当加入 106 g 稀盐酸的时候,反应就结束,产生气体质量为 4.4 g,所以 当加入 212 g 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质量仍然为 4.4 g。 (2)发生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根据方程式中碳酸钠与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可算出 碳酸钠的质量,进而可以计算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反应后得到的是 NaCl 溶液,所以也可根 据方程式中 NaCl 与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求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解:设碳酸钠的质量为 x,生成的 NaCl 质量为 y100∶44=x∶4.4 g,x=10.6 g (2)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117∶44=y∶4.4 g,y=11.7 g。 又由于反应后溶液质量=10.6 g+95.8 g+106 g-4.4 g=208 g。 (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24.【答案】解:设补充 1.4 g 铁元素相当于药物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x 克 1.4 g=x× ×100% 解得 x≈6.95 g 答:补充 1.4 g 铁元素相当于服用药物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6.95 g。 【解析】根据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