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复习试题及答案全套
(含 12 套专题试题和 1 套综合试题)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三轮专题复习专题 1《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 15 小题)
1.下列物质的哪些用途与它的物理性质有关:①氮气作灯泡的保护气;②用铝做炊具;③用氧气作助燃剂;
④用碳作燃料;⑤用大理石铺地面。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⑤
C. ②⑤
D. ②④⑤
2.学习化学可以了解日常生活中某些变化的本质,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木柴劈成块
B. 西瓜榨成汁
C. 残雪化成水
D. 高粱酿成酒
3.下列能量转化的例子中不是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
A. 燃起篝火烘烤食物
B. 太阳能热水器烧水
C.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 煤燃烧发电
4.下列实验项目所选择的仪器错误的是( )
A. 少量试剂的反应——试管
B.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胶头滴管C. 较多量液体加热——烧杯
D. 取用粉末状固体——镊子
5.实验室中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
A. 烧杯
B. 试管
C. 蒸发皿
D. 量筒
6.把一根火柴梗平插在酒精灯的灯焰内,待约 1 s 后取出来,可以观察到火柴梗最先炭化的部分是在灯焰的
( )
A. 外焰
B. 内焰
C. 焰心
D. 中上部
7.区别瓶内是人体呼出的气体还是空气,最简便的方法是( )
A.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
B. 把点燃的木条放在瓶口
C. 把点燃的木条伸入瓶中
D. 观察颜色
8.以下生产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石油化工
B. 古井酿酒
C. 有色冶金
D. 水力发电9.小明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 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
C. 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
D. 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10.实验桌上有一包黑色粉末,为验证该粉末是否为铁粉,有同学提出将磁铁放在黑色粉末上方。这属于科
学探究中的( )
A. 猜想假设
B. 收集证据
C. 设计实验
D. 得出结论
1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冰雪融化
B. 胆矾研碎
C. 葡萄酿酒
D. 铁水铸成锅
12.点燃一支蜡烛,把一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如下图所示),过一会后,在冷碟子的底部会收集
到新制的炭黑。这个实验说明了( )
A. 由于氧气不足蜡烛不完全燃烧而生成了炭黑
B. 挥发的蜡烛遇冷后凝结而成炭黑
C. 蜡烛的燃烧可以不需要氧气参与D. 蜡烛中含有炭黑
1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用嘴吹灭酒精灯
B. 实验桌上酒精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C. 为避免浪费,实验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D. 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药匙,取用块状固体药品直接用手拿
1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车胎爆炸
B. 高粱酿酒
C. 酒杯破碎
D. 汽油挥发
15.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你认为下列能量主要是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
A. 电熨斗通电产生的能量
B. 电灯通电发出的光
C. 水电站利用水力产生的电能
D. 液化石油气燃烧放出的能量
二、填空题(共 3 小题)
16.进入化学实验室做实验时,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则和操作规程。请仔细观察下图,找出其中存
在的不安全因素(任写两种):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组装一套实验装置,仪器装配的顺序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
18.取一块木炭做如下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①观察木炭的颜色、状态;②另取一块体积相仿的煤块比较
它们的质量;③点燃木炭并检验生成物是二氧化碳;④把木炭砸碎;⑤把木炭放入水中。上述各项中发
生的变化,只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共 3 小题)
19.小明同学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成分的差异,进行的实验如下:他用玻璃管向盛满水的集气瓶中
吹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将另一集气瓶充满新鲜的空气,将两根燃着的小木条,分别移到两
只集气瓶瓶口处,移开玻璃片,将小木条慢慢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1)人呼出的气体中除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外,还含有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
(2)小明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伸入盛有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小木条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一点即可)。
20.下表是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表: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成分的含量的不同,其主
要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请依据图示将主要实验操作步骤及验证依据填入下表中:
21.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小刚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请你和小刚一起探究下列问题:
(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瓶内的植物进行________作用,对实验产
生干扰。
(2)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会_______(选填“左移”“右移”或“不动”)。揭去广口瓶
外的黑纸,观察到广口瓶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的性质,如用铝做炊具
说明金属铝具有良好的导热性;用大理石铺地面说明大理石硬度大,耐磨;这些用途均与它们的物理性质
有关。氮气作灯泡的保护气,是利用了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用氧气作助燃剂,是利用了氧气能支持燃烧
的化学性质;用碳作燃料,是利用了碳具有可燃性的化学性质。
2.【答案】D
【解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A.木柴劈成块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
理变化;B.西瓜榨成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残雪化成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高粱酿成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答案】B
【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反之,则是物理变化。燃起篝火烘烤食物,是利用燃烧放出的热量,燃烧会生成新物质,属化学变化;太
阳能热水器烧水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物理变化;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将二氧化碳
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生成了新物质属化学变化;煤燃烧发电时,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等,生成了新
物质属化学变化。故选 B。
4.【答案】D
【解析】少量试剂的反应一般用试管;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用胶头滴管;给较多量液体加热通常用烧杯;
故 A、B、C 的实验项目选择的仪器都是正确的。粉末状的药品的取用可以用药匙或者用纸槽,而镊子的
用途是夹取大的块状或者颗粒状的固体的,不能取用粉末。故答案选D
5.【答案】B
【解析】烧杯不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必须垫上石棉网;试管是能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
蒸发皿虽然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但不属于玻璃仪器;量筒不属于能加热的仪器。故答案应选 B。
6.【答案】A
【解析】酒精灯的灯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外焰温度最高。把一根火柴梗平插在酒精灯的灯焰内,待
约 1 s 后取出来,可以观察到火柴梗最先炭化的部分是在灯焰的外焰。所以答案应选 A。7.【答案】C
【解析】根据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
加,氧气含量减少,据此分析物质的性质解答。
A.把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木条都无明显变化,故选项错误;
B.点燃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都无明显变化,故选项错误;
C.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燃烧无明显变化,则是空气;若木条熄灭,则是呼出的气体,故
选项正确;
D.两者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8.【答案】D
【解析】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
能的放出或吸收。石油化工、古井酿酒、有色冶金均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水力发电是把机械
能转化为电能,无化学变化。
9.【答案】B
【解析】对待实验过程出现的现象应抱着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积极的探究,而不应该不予理睬。
故选 B。
10.【答案】C
【解析】实验桌上有一包黑色粉末,为验证该粉末是否为铁粉,有同学提出将磁铁放在黑色粉末上方。这
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 故选择 C。
11.【答案】C
【解析】根据物质变化的本质特征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
成的变化。A.冰雪融化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胆矾研碎是物质
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葡萄酿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铁
水铸成锅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12.【答案】A
【解析】点燃一支蜡烛,把一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过一会后,在冷碟子的底部会收集到新制的
炭黑。这个实验说明了由于氧气不足蜡烛不完全燃烧而生成了炭黑,故选择 A。13.【答案】B
【解析】在使用酒精灯的操作方法中,酒精灯不用时要盖上灯帽,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 实验用剩的药
品既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也不能随意丢弃,应放在指定的容器中;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药匙,取用块状
固体药品一般用镊子夹取,决不能直接用手拿。故 A、C、D 的操作方法均不正确;实验桌上酒精着火用
湿抹布盖灭,所以答案应选 B。
14.【答案】B
【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A.车
胎爆炸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高粱酿酒的过程中,生成了酒精这种新物质,属于
化学变化;C.玻璃破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汽油挥发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
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15.【答案】D
【解析】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
能的放出或吸收。A.电熨斗通电放出的热量,是电能转化为热能问题,属于物理变化中的能量转化;B.电
灯通电发出的光,属于电能向光能的转化,属于物理变化中的能量转化问题;C.水电站利用水力产生的
电能,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属于物理变化中的能量转化问题;D.液化石油气燃烧放出热量,属于化学
能向热能的转化问题,符合题意。
16.【答案】(1)在实验室里打闹;(2)在实验室里吃喝食物。
【解析】仔细观察图中学生的实验情况,有以下错误:
在实验室内打闹;在实验室里吃喝食物(或尝药品的味道);用手直接拿着试管加热;把烧杯直接放在酒
精灯火焰上加热;把废液直接倒入水池中;使用试管夹时,手指不能按在短柄上;用湿手接触电源插座等
(任意写出其中两点即可)。
17.【答案】从下至上,从左到右
【解析】组装一套实验装置,仪器装配的顺序是按照从下至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18.【答案】④ 理由是形状改变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③ 理由是木炭燃烧生成新物质二氧化碳
【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反之,则是物理变化。把木炭砸碎,只是形状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点燃木炭并检验生成物是二氧化碳,说明木炭燃烧生成了新物质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19.【答案】(1)氮气 (2)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低
【解析】解答这类题目时应注意明确实验设计的内容。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又不参与呼吸作用,因此
呼出的气体中还含有较多的氮气;小明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伸入盛有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小木条先
熄灭,其原因可能是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低。
20.【答案】A 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另收集两瓶空气
B 将澄清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 石灰水浑浊程度的不同
C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 木条燃烧情况的不同
D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 玻璃片上水雾的不同
【解析】A 可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另收集两瓶空气以进行对比实验。
B 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可以将澄清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
会观察到石灰水浑浊程度的不同。
C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所以可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会观察到木条燃
烧情况的不同。
D 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时,由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较多,所以玻璃片会出现水雾,
而另一片上不出现。
21.【答案】(1)光合 (2)左移 石灰水变浑浊 植物呼吸作用消耗了广口瓶中的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二氧化碳被石灰水吸收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小于大气压
【解析】(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可使瓶内的植物因接触不到阳光而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以免对实验产生干扰。
(2) 由于植物呼吸作用消耗了广口瓶中的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被石灰水吸收使瓶内气体
减少,压强小于大气压。所以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会左移。瓶内产生了二氧化
碳,使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三轮专题复习专题 2《我们周围的空气》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 15 小题) 1.生活中经常用到下列物质,其中不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医疗用的碘酒
B. 餐饮用的饮料
C. 调味用的食醋
D. 降温用的冰水混合物
2.下列厨房中常见的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水
B. 蔗糖
C. 加碘盐
D. 二氧化碳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二氧化碳
B. 雪碧饮料
C. 洁净的空气
D. 生理盐水
4.节日期间的商场里顾客很多,有人会感觉闷热缺氧,测定出氧气的体积分数可能是( )
A. 1%
B. 19%
C. 25%
D. 78%
5.生活中离不开水,下列各种“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自来水
B. 蒸馏水C. 蓝墨水
D. 矿泉水
6.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 PM2.5 监测指标,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
可吸入颗粒物。下列做法不会改变 PM2.5 检测结果的是( )
A. 海水晒盐
B. 燃放鞭炮
C. 露天焚烧垃圾
D. 工厂排放烟尘
7.下列关于氮气用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制成各种电光源
B. 食品防腐
C. 医疗冷冻麻醉
D. 制化肥的重要原料
8.化学上研究任何一种物质的性质,都必须取用纯净物。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不锈钢
B. 干冰
C. 碘酒
D. 石灰石
9.下列措施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 使用清洁能源
B. 使用无氟冰箱
C. 提倡使用私家车
D. 提倡垃圾分类10.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
B. 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只消耗 O2,生成固态的 P2O5
C. 钟罩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放出热量
D. 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N2、O2、CO2 和稀有气体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污染以后一定要治理
B. 空气质量日报中污染指数越低表示空气质量越好
C.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所以二氧化碳是一种大气污染物
D. 对着一块干冷的玻璃片吹气,玻璃片上有水雾出现可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12.2014 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向污染宣战”。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通过焚烧秸杆为农作物提供养分
B. 通过加高烟囱排放工业废气
C. 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D. 施用大量化肥和农药提高农作物产量
13.下列关于“物质——用途——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氧气——火箭发射——可燃性
B. 干冰——制冷剂——升华吸热
C. 氮气——食品防腐——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D. 稀有气体——霓虹灯——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14.空气是生命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护气
B. 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 1/5
C. 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值越大,说明空气的质量越好
D. 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所以常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15.环境监测中心在公布城市空气质量报告时不需要公布的项目是( )
A. 可吸入颗粒物
B. 二氧化硫
C. 氮氧化物
D. 二氧化碳
二、填空题(共 3 小题)
16.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1)若要将广口瓶的容积(加水后)等分为五等分,你必须选用的仪器是:
__________
(2)在实验操作中,当_________________时,打开弹簧夹方能得出较准确结论。(3)如果实验结果出现
误差,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经常发生雾霾天气,所以治理污染刻不容缓。
(1)PM2.5 是指大气中微粒直径小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你认为下列会形成 PM2.5 的是__________。
A.焚烧秸秆 B.汽车尾气排放 C.太阳能发电
(2)“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下列做法中符合“低碳”要求的是_______A.节约纸张 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提倡使用节约技术和节能产品 D.少乘私家车,尽量乘坐公交车
18.如图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该实验可以证明空气是__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实验时要不断的缓慢的交替推动两注射器内的活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 利 用 该 装 置 进 行 实 验 后 , 如 果 两 位 同 学 的 实 验 结 果 差 别 较 大 , 你 认 为 可 能 的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理解。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纯净物是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降温用的冰水混合物只有水一种物质,所以属于纯净物;而医疗用的碘酒、餐
饮用的饮料、调味用的食醋含有的物质都不止一种,所以属于混合物。故答案应选 D。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理解。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纯净物是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水、蔗糖、二氧化碳均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都属于纯净物;加碘盐中含有氯
化钠、碘酸钾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答案应选 C。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理解。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纯净物是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二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雪碧饮料中含有碳酸、水等物质,
属于混合物;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属于混合物;生理盐水中含有水和氯
化钠,属于混合物。故答案应选 A。
4.【答案】B
【解析】在正常情况下,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氧气占 21%,节日期间的商场里顾客很多,有
人会感觉闷热缺氧,应该是氧气的含量偏低。故答案应选 B。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理解。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纯净物是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蒸馏水中只有水一种物质,所以属于纯净物;而自来水、蓝墨水、矿泉水含有
的物质都不止一种,所以属于混合物。故答案应选 B。
6.【答案】A
【解析】海水晒盐是水分的蒸发,并不会产生可吸入颗粒物;燃放鞭炮、露天焚烧垃圾、工厂排放烟尘都
会产生可吸入颗粒物。故答案应选 A。
7.【答案】A
【解析】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且很难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液态氮气汽化会带走大量的热,氮肥中含有氮元素,所以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医疗冷冻麻醉、制化肥的原料。但氮气不会像稀有气体那样通电后
会呈现不同颜色,所以不能制成电光源。所以答案应选 A。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理解。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纯净物是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不锈钢是铁的合金,属混合物;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属纯净物;碘酒是碘
溶于酒精形成的,属混合物;石灰石的主成分的碳酸钙,属混合物。故答案应选 B。
9.【答案】C
【解析】使用清洁能源、使用无氟冰箱、提倡垃圾分类,这些措施均有利于保护环境;汽车尾气中含有一
氧化碳、二氧化氮等,会污染空气。故选 C。
10.【答案】B
【解析】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必须气密性良好,且最适宜选用的可燃物是能在空
气中燃烧,且不生成新的气体。若将燃烧匙中的红磷换成硫或木炭,燃烧将生成气体二氧化硫或二氧化碳,
它们仍占据气体体积,不会使得装置内气压变小,也就不会引起水进入装置,所以无法测定氧气的含量,
故 A 错误;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可以耗尽 O2,生成固态的 P2O5,故 B 正确;钟罩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
的白烟,而非白雾,放出热量,故 C 是错误的叙述;本实验不可以证明空气含有 N2、O2、CO2 和稀有气
体,燃烧后还有气体剩余,只能说明空气的成分并不全是氧气,还会有其他气体成分,但其他气体成分的
确切组成并不清楚,故答案 D 是错误的。故答案选择 B。
11.【答案】B
【解析】绿色化学指的是无污染的化学,A 错误;空气质量日报中污染指数越低表示空气质量越好,B 正
确;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但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C 错误;对
着一块干冷的玻璃片吹气,玻璃片上有水雾出现说明呼出气体中含有水蒸气,D 错误。故答案应选 B。
12.【答案】C
【解析】A.通过焚烧秸杆可为农作物提供养分,但同时污染了空气;B.通过加高烟囱排放工业废气,没
有明显的根治环境污染的问题;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可节约能源; D.虽然施用
大量化肥和农药能提高农作物产量,但是农药和化肥的使用要适量,过多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故选 C。
13.【答案】A
【解析】氧气用于火箭发射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A 错误;而其他三个选项的物质的用途均体现了相应的性质。所以答案应选 A。
14.【答案】A
【解析】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护气,故 A 正确;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
成的,其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 1/5,而不是质量,故 B 错误;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
别数值越大,说明空气的质量越差,故 C 错误;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常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是利用
了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有色的光,与化学性质很稳定无关,故 D 错误。所以答案应选 A。
15.【答案】D
【解析】空气的污染来源于烟尘等颗粒物质,及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所以这些都是必要的检
测对象,而二氧化碳是不需要公布的项目。故选 D。
16.【答案】(1)量筒;(2)装置冷却至室温;(3)红磷不足(装置漏气、没冷却到室温读数、弹簧夹没
夹紧等)
【解析】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若要将广口瓶的容积(加水后)等分为五等分,你必须选用的仪
器是量筒;在实验操作中,当装置冷却至室温时,打开弹簧夹方能得出较准确结论;如果实验结果出现误
差,原因可能是红磷不足、装置漏气、没冷却到室温读数、弹簧夹没夹紧等。
17.【答案】(1)A B (2)A C D
【解析】(1)PM2.5 是指大气中微粒直径小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焚烧秸秆和汽车尾气排放都产生烟尘,造
成悬浮颗粒;(2)而节约纸张、提倡使用节约技术和节能产品、少乘私家车,尽量乘坐公交车,这些都
是降低污染,环保的做法,符合“低碳”要求。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则不同,会加大污染。则答案为:(1)A
B (2)A C D
18.【答案】(1)混合物;(2)使铜丝充分与氧气接触,氧气反应完全;(3)铜丝的量不足
【解析】用上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该实验细铜丝燃烧,会消耗掉氧气,而燃烧后还有气体剩余,
能说明空气的成分并不全是氧气,还会有其他气体成分,但其他气体成分的确切组成并不清楚,可以证明
空气是混合物。实验时要不断的缓慢的交替推动两注射器内的活塞的原因是使铜丝充分与氧气接触,氧气
反应完全,实验更加准确。利用该装置进行实验后,如果两位同学的实验结果差别较大,可能的原因是铜
丝的量不足、装置的气密性不好等。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三轮专题复习专题 3《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一、单选题(共 15 小题)
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 二氧化锰
B. 高锰酸钾
C. 过氧化氢
D. 液态空气
2.吸烟有害健康,非吸烟者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 )
A.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分子的体积很小
D. 分子的质量很小
3.最近俄罗斯科学家利用第 72 号元素铪和第 74 号元素钨精确测定出月球至少比地球早 700 万年形成。这
里的“72 号”和“74 号”指的是两种元素的( )
A. 核内质子数目
B. 核内中子数目
C. 核外电子数目
D. 相对原子质量
4.下图形象说明了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从图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 碳 12 原子像西瓜一样大
B. 氧原子质量是碳 12 原子的 1.4 倍C. 碳 12 原子质量比氧原子质量大
D. 氧原子的质量与碳 12 原子质量的 1/12 的比值是 16
5.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B. 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中子构成的
C. 分子的质量总比原子质量大
D. 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6.“闻香识茶”意思是通过闻的方法判断出茶的类别。人们能够闻到茶香的原因是( )
A. 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B. 分子质量和体积很小
C.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7.学习知识要真正做到融会贯通,疏而不漏,学习了原子的构成知识后,请你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分子、原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B. 原子中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而原子不显电性
C. 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电子
D.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不可再分的
8.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 分子大、原子小
B. 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
C.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D. 分子在不停运动,原子不运动
9.根据下列有关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它们都是相对稳定结构
B. 它们属于四种不同元素
C. 只有②是原子
D. ③、④都属于阴离子
10.“21 金维他”中含有各种维生素和铁、钾、钙、锌等多种成分,这里的铁、钾、钙是指( )
A. 单质
B. 元素
C. 分子
D. 原子
11.关于相对原子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质量跟一种碳原子质量的比值
B. 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质量
C.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
D. 通常情况下,相对原子质量是以“千克” 为单位
12.紫薯中含有被誉为“抗癌大王”的硒元素。已知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34,中子数为 44,则硒原子的核外
电子数为( )
A. 10B. 44
C. 34
D. 78
13.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锂元素的图例说明,图中没有直接给出的信息是( )
A. 原子序数
B. 元素符号
C. 最外层电子数
D. 相对原子质量
14.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 蔗糖溶解是因为分子很小
B. 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C. 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D. 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很小
15.水受热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水分子运动加快
B. 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C. 水分子数目增多了
D. 水分子没有变成其它分子
二、填空题(共 3 小题)
16.卢瑟福所做的“α 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①绝大多数 α 粒子通过,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一小部分 α 粒子方向发生了偏转,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极少数的 α 粒子被反弹,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氮原子______ ; (2)氧化钠的化学式________ ;(3)铁离子的符号________。
18.用化学用语填空:
(1)2 个氟原子;
(2)硫酸亚铁溶液中的阳离子;
(3)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三、实验与探究(共 2 小题)
19.实验探究: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如下图所示,玻璃管左、右两端分
别放有脱脂棉,注射器中分别装有浓盐酸和浓氨水。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NH3)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
氯化氢气体(HCl)能发生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铵固体。两个注射器同时向脱脂棉靠近里边的部位注入等
体积的液体,过一会,先在 A 处产生大量白烟,然后白烟逐渐充满整个试管。
根据现象回答问题:
(1)A 处形成白烟是因为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同学认为先在 A 处产生白烟是因为氯化氢分子比氨气分子运动速度__________,已知一个氯化氢
分子的质量要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所以可以说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其质量成__________比。(填正或
反)
20.实验探究(1)实验方法:如图所示:在 A 烧杯中盛有浓氨水,在盛有 20mL 水的 B 烧杯中加入 5~6 滴酚酞溶液,
从 B 烧杯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 AB 两个小烧杯。
(2)实验现象:①过一会儿,观察到的现象:试管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B 烧杯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讨论交流: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看法:往装有酚酞溶液的试管中加浓氨水这样操作的
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分子构成。故要含有氧分子,必定要含有氧气,液态空气
中含有氧气,故含有氧分子,故选 D。
2.【答案】A
【解析】分子的三大基本性质:分子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要能利用此知识点去解
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吸烟有害健康,非吸烟者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是因为分子在不断
地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故选 A。
3.【答案】A
【解析】元素为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也就是说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故选 A。
4.【答案】D
【解析】化学上规定,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 12 原子质量的 1/12 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
所得的比。从图中可以看出氧原子的质量与碳 12 原子质量的 1/12 的比值是 16,所以答案选 D.
5.【答案】D
【解析】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其中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
粒子,A 错误;并不是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氢原子中没有中子,B 错误;不同分
子跟原子质量无法比较,C 错误。故答案应选 D。
6.【答案】C
【解析】人们能够闻到茶香的原因是茶中含有特殊气味的分子运动到了我们的鼻子之中的缘故.故答案选
择 C。
7.【答案】C
【解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
核上,电子的质量非常小,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中子。故答案应选 C。
8.【答案】C
【解析】分子比构成它的原子更大,但其他的不能进行比较,A 错误;分子和原子间都有间隔,B 错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 正确;分子和
原子均在不停地运动,D 错误。故选 C。
9.【答案】D
【解析】A.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都为 8,都是相对稳定结构,正确;B.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故它们
属于四种不同元素,正确;C.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时,为原子,若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时,为离子,故只
有②是原子,正确;D.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时,为阳离子,③、④都属于阴离子的结论是错误的。故答
案选 D。
10.【答案】B
【解析】这里的铁、钾、钙是指元素,故选 B
11.【答案】C
【解析】化学上规定,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 12 原子质量的 1/12 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
所得的比,无质量单位。所以答案选 C。
12.【答案】C
【解析】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答案选 C。
13.【答案】C
【解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原子序数为 3,元素符号为 Li,相对原子质量为
6.941,不能直接给出最外层电子数信息。所以应选 C 项。
14.【答案】B
【解析】A.蔗糖溶解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而不是分子很小,错误;B.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
断运动,正确;C.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的间隔大小随温度而改变,而不是分子大小,错误;D.气体易被压
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大,故容易压缩,错误。故选 B
15.【答案】C
【解析】水受热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水分子运动加快,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水分子的数目没有改变,
水分子也没有变成其它分子,所以答案选 C。
16.【答案】①原子内有很大的空间;②原子核带正电;③原子核体积小,质量大【解析】卢瑟福所做的“α 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绝大多数 α 粒子通过,说明原子内有很大空间;一小部分 α
粒子方向发生了偏转,说明原子核带正电;极少数的 α 粒子被反弹,说明原子核体积小、质量大。
17.【答案】(1)2N (2)Na2O (3)Fe3+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及化学用书的书写可知两个氮原子表示为 2N;氧化钠的化学式为 Na2O;铁离子的
符号为 Fe3+。
18.【答案】(1)2F(2)Fe2+(3)Al
【解析】(1)2 个氟原子可表示为:2F;(2)硫酸亚铁溶液中的阳离子为亚铁离子,亚铁离子带 2 个单位
的正电荷,可表示为:Fe2+;(3)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为铝,元素符号为 Al。
19.【答案】(1)不停地运动(2)慢 反
【解析】由于浓盐酸中的氯化氢分子和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所以会在 A 处形成白烟。形
成的白烟在 A 处,离浓盐酸较近,离浓氨水较远,这是因为氯化氢分子运动速度比氨气分子运动速度慢。
已知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要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所以可以说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其质量成反比。
20.【答案】(2)①液体变为红色 ;②A无明显变化,B烧杯中酚酞变红;
(3)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4)说明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解析】浓氨水显碱性能够使无色酚酞变红色,A 烧杯中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是不断运动着的,氨气分子
运动到 B 烧杯中,能够使 B 烧杯中的无色酚酞变红,所以可以观察到 B 烧杯中酚酞变红,这一现象从而
也证明了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往装有酚酞溶液的试管中加浓氨水这样操作的目的正是说明浓氨水能使酚酞
变红。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三轮专题复习专题 4《自然界的水》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 15 小题)
1.2014 年以来安徽省“千村百镇示范工程”在稳步推进,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下列选
项中对新农村建设没有起到促进作用的是( )
A. 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
B. 积极推广使用沼气和太阳能C. 农业和园林采用大水漫灌,提高农作物产率
D. 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减少对农产品和水体的污染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氢气是由很多氢气分子构成
B. 氢气具有助燃性
C. 氢气难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D. 点燃氢气前,必须先检验其纯度
3.如图为验证水的组成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极和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 1∶2
B. 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 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组成的
D. 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为氢分子和氧分子
4.下列各选项中,物质的分类均正确的是( )
A. A
B. BC. C
D. D
5.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步骤Ⅰ可除去难溶性杂质
B. X 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 步骤Ⅲ可杀菌、消毒
D. 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
6.某同学通过预习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 2∶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
大于 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
A. 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B. 实验所得数值与理论值相差不大,可以认为实验已成功
C. 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D. 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7.1998 年科学家在南极洲发现大批企鹅死亡,经解剖化验发现其体内含有超量氰化物和大量含铅等有害物
质,下列各项中可能造成此后果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增长、人类用水量加大
B. 食物链被破坏,企鹅食物不足
C. 工厂废水、人类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D. 二氧化碳气体增多,全球气候变暖
8.今年漫长的雨期给人们的出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许多农村饮用的地下水浑浊,下列方法能得到纯水的
是( )
A. 沉淀
B. 过滤C. 蒸馏
D. 吸附
9.农业用水约占全球总用水量的( )
A. 70%
B. 20%
C. 10%
D. 60%
10.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 N2
B. 该反应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
C.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 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质量比为 7∶22
11.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 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一定含氧元素
C. 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所有的微粒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
D. 金属能导电,所以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12.下列操作中,与水净化无关的是( )
A. 过滤
B. 电解
C. 吸附D. 蒸馏
13.区别氢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
A. 将气体分别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 将气体分别通过红热的铜丝
C. 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里
D.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种气体的集气瓶里
14.瘦西湖工人将赤霉酸(C19H22O6)注入柳树,以减少柳絮。下列关于赤霉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C、H 原子个数比为 12∶1
B. 相对分子质量为 47 g
C.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 赤霉酸中含有 47 种元素
15.消耗淡水量最大的是( )
A. 水力发电
B. 农业生产
C. 工业生产
D. 生活用水
二、填空题(共 3 小题)
16.为了探究“水的净化”过程,我校三(5)班实验小组从虹桥公园小河中取了水样,观察到:水样浑浊,悬浮
有固体小颗粒,散发出淡淡的鱼腥味。现对水样进行如下处理:
(1)向水样中加入一种常用的絮凝剂,并进行搅拌,加入的絮凝剂可以是________,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
________(填操作名称),除去水样中固体小颗粒。再向水样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 ________性除去水样中
的颜色和异味,该过程属于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此时得到澄清透明无色无味的水,这种水
是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加入适量的漂白粉杀菌消毒,得到自来水,漂白粉的有效成份是次氯酸钙,化学式为 Ca(ClO)2,请判断Ca(ClO)2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__。
(3)这样得到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请你设计实验进行检验。(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求多少克水中含有 4 克的氢元素?
18.多少克过氧化氢中的氢元素的质量与 72 g 水中的氢元素的质量相等?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农业和园林不宜采用大水漫灌,我国水资源短缺,应节约用水,答案 C 符合题意。
2.【答案】B
【解析】氢气具有可燃性。
3.【答案】B
【解析】A 项,正极和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 1∶2,故说法错误;B 项,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有助
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说法正确;C 项,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说法错误;
D 项,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故此选项错误。故选 B。
4.【答案】C
【解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类别进行分析解答,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
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据此解答。
5.【答案】D
【解析】净化后的水不是纯净物,还含有可溶性的物质。
6.【答案】B
【解析】某同学通过预习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 2∶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
体积比略大于 2∶1。针对这一发现,不可取的做法是实验所得数值与理论值相差不大,可以认为实验已成
功,故选择 B。
7.【答案】C
【解析】A 项,人口增多和人口用水量增大不会产生有害物质。故 A 不是主要原因;B 项,食物链被破坏,
即使企鹅食物不足,也不会解剖后发现有害物质。故 B 不是主要原因;C 项,工厂废水和生活污水中含有
氰化物和含铅物质,所以会导致企鹅中毒死亡。故 C 是主要原因;D 项,二氧化碳气体增多,会导致温室
效应,但不会使企鹅中毒而亡。故 D 不是主要原因。故选 C。
8.【答案】C
【解析】A 项,沉淀除去的是不溶性固体杂质,还含有可溶性固体杂质,故净化的程度不高,故错误;B项,过滤除去的是不溶性固体杂质,还含有可溶性固体杂质,故净化的程度不高,故错误;C 项,蒸馏得
到的是蒸馏水,净化的程度最高,故正确;D 项,吸附除去的是水中的异味,还含有不溶性固体杂质以及
可溶性的杂质,故净化的程度不高,故错误;故选 C。
9.【答案】A
【解析】农业用水是用水的大户,占全球总用水量的 70%左右,故选 A。
10.【答案】C
【解析】A 项,反应中单质只有氮气其化学式为 N2,故 A 正确;B 项,反应前的 CO、NO 都是污染空气
的有害气体,而反应后生成的 N2 和 CO2 为空气中含有的无害气体;故 B 正确;C 项,反应的反应物都是
化合物,不符合单质与化合物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置换反应的特点,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 C 不正确;D
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O+2NO===N2+2CO2,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质量比=28∶(44×2)=7∶22;故 D
正确;故选 C。
11.【答案】B
【解析】A 项,根据空气由不同种元素组成,属于混合物进行解答;B 项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答;C
项根据离子特征进行解答;D 项石墨可以导电。
12.【答案】B
【解析】净化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消毒、蒸馏等。A 项,过滤,是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
可使浑浊的水变得澄清,是净化水常用的措施;B 项,电解,是在通电条件下分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的过
程,该过程并没有净化水,与水的净化过程无关;C 项,吸附,利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除去水中有色、有
毒等杂质,是净化水常用的措施;D 项,蒸馏,是通过蒸发、冷凝使水变成为纯净的水,是净化水的常用
措施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故选 B。
13.【答案】D
【解析】区别氢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最简便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种气体的集气瓶
里,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气体燃烧的是氢气,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
14.【答案】C
【解析】A 选项 C、H 原子个数比为 19∶22;B 选项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46;C 选项根据相对原子质
量的大小关系得到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D 选项赤霉素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答案选择 C。15.【答案】B
【解析】人类消耗淡水量最大的活动是农业生产,其次是工业生产。故选 B。
16.【答案】(1)明矾 过滤 吸附 物理 混合物
(2)+1
(3)取样,加入肥皂水,振荡,若泡沫多则为软水,泡沫少则为硬水。
【解析】(1)净化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沉淀包括静止沉淀和吸附沉淀,吸附沉淀是在水中
加入絮凝剂明矾,目的是使微小的难溶于水的物质沉淀下去;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能吸附颜色和
异味,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得到的水仍是混合物;
(2)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已知钙的化合价为+2 价,O 的化合价为-2 价,
设 Ca(ClO)2 中氯元素化合价为 x,则(+2)+2x+(-2)×2=0,解得 x=+1;
(3)检验是硬水还是软水用肥皂水来检验,可取样,加入肥皂水,振荡,若泡沫多则为软水,泡沫少则为硬
水。
17.【答案】解:设 x 克水中含有 4 克的氢元素
x× ×100%=4
解得:x=36 g
答:36 克水中含有 4 克的氢元素。
【解析】利用物质质量乘以这种元素在此物之中的质量分数解决。
18.【答案】解:设过氧化氢的质量为 x,则 x× ×100%=72 克× ×100%,解得:x=136 克
答:136 克过氧化氢中所含的氢与 72 克水中所含的氢相等。
【解析】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三轮专题复习专题 5《化学方程式》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 15 小题)
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4P + 5O2↑ 2P2O5
B. 4Fe + 3O22Fe2O3
C. 2H2+O2 H2O
D. Mg + 2HCl MgCl2+ H2↑
2.某物质和二氧化碳反应后只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则该物质中( )
A. 只含氧元素
B. 一定含钠元素和氧元素
C. 只含钠元素
D. 一定含钠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3.有关 2H2+O2 点燃 2H2O 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2g 氢气和 1g 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 2g 水
B. 两个氢分子加一个氧分子等于两个水分子
C.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D. 氢气加氧气点燃等于水
4.已知反应 3A+2B→2C+D,A、B 两物质完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 3∶4,若生成 C 和 D 共 140g,则反应消
耗 B 的质量是( )
A. 60g
B. 80g
C. 90g
D. 120g
5.3g 碳和 8g 氧气反应生成 11g 二氧化碳,则 6g 碳和 8g 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 CO2,生成 CO2
的质量为( )
A. 14gB. 11g
C. 7g
D. 10g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
B.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可能会发生变化
C. 化合物至少由两种元素组成,所以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D. 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7.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Mg+O2═MgO2
B. Cu+2HCl═CuCl2+H2↑
C. NaOH+KCl═NaCl+KOH
D. 3H2SO4+Fe2O3═Fe2(SO4)3+3H2O
8.根据乙炔气体完全燃烧时的反应:2C2H2+5O24CO2+2H2O,可以写出如下的符号式: (C2H2): (O2):
(CO2): (H2O)=2:5:4:2。据此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参加反应的乙炔和氧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2:5
B. 参加反应的乙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 1:2
C. 参加反应的乙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 2:5
D. 参加反应的乙炔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体积比为 1:2
9.下列实验现象及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
A.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4Fe+3O2 2F2O3
B.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S+O2 SO2
C. 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固体表面出现红色物质——3CuSO4+2Fe3Cu+Fe2(SO4)3D.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4P+5O2 2P2O5
10.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g 氢气和 8g 氧气充分燃烧可生成水( )
A. 10g
B. 9g
C. 8.5g
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11.氧化汞受热分解成汞和氧气的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是( )
A. 分子种类
B. 原子种类
C. 元素种类
D. 原子数目
12.从电解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是分子的重新组合
B.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增多
C. 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D. 该反应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13.下列叙述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5g 酒精与 5g 水混合得到 10g 酒精溶液
B. 2L 氢气与 18L 氧气反应生成 20L 的水
C. 12g 碳完全反应时只能消耗 32g 氧气,则 12g 碳在 64g 氧气中充分反应生成 76g 二氧化碳
D. 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和氧气的质量之和14.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 4P+5O22P2O5 的读法,错误的是( )
A. 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B. 在点燃的条件下,每 4 体积的磷和 5 体积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C. 在点燃的条件下,每 4 个磷原子和 5 个氧气分子结合生成 2 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D. 在点燃的条件下,每 124 份质量的磷和 160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 284 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15.将 18g 高锰酸钾加热,当产生 1.6g 氧气时,固体剩余物是( )
A. KMnO4MnO2
B. K2MnO4MnO2
C. KMnO4MnO2K2MnO4
D. KMnO4K2MnO4
二、填空题(共 3 小题)
16.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
(1)加热氧化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氧化氢制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硫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元素,硒(Se)的化学性质与硫相似。在加热条件下,硫可与 NaOH 溶液反
应生成硫化钠(Na2S)、亚硫酸钠(Na2SO3)和水,硒也能与 NaOH 溶液发生类似反应。请写出在加热条
件下硒与 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18.在化学反应 2A+B2=2C 中,已知 20gA 和足量 B2 充分反应后,生成 30g C,已知 B2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2,则 C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三、实验与探究(共 3 小题)
19.早在 17 世纪,质量守恒定律被发现之前,英国化学家波义尔曾做过一个实验: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燃
烧金属时,得到了金属灰,然后称量金属灰的质量,发现比原金属质量增加了。
(1)试解释金属灰质量比原金属质量增加的原因。
(2)由于波义尔称量方法上的原因,他错过了发现质量恒定的机会。请你改进他的称量方法,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0.在用白磷(白磷与红磷组成相同,着火点为 40℃)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小明同学利用单孔橡
胶塞塞上细玻璃管,细玻璃管上端用气球密封,将装置放在天平上称量总质量为 M1,将锥形瓶取下,取出
细玻璃管,下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引燃白磷,实验过程如
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观察到 A、C 中气球的大小不同,用理化知识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______;
(2)白磷燃烧过程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想利用该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 C 再次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仍然平衡,在此化学反应中,从微观角度分析天平平衡的原
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同学们进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
验探究.他们使用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所示,现分别以 A、B、C、D 表示如下:
A、B、C、D 四个实验分别由甲、乙、丙、丁四个组的同学来完成,他们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
量和细致的观察。
(1)A 实验:锥形瓶底放层细沙的原因是:______;小气球的作用是:______;白磷刚引燃,立即将锥
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结论是:质量不守恒。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
天平平衡。结论是:质量守恒.你认为结论正确的是______(填“前一种”或“后一种”),而导致另一种结论
错误的原因是:______。(2)丙组同学认为 C 实验说明了质量守恒定律。请你从原子的角度说明为什么?______.
(3)如果 A 装置中只是将药品改为少量的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反应前后天平仍不平衡,原因是:
______;结论是:______;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一定______(填“等于”或“不等于”)生成的水和氧
气的质量总和。
四、计算题(共 3 小题)
22.氢化钙(CaH2)是一种重要的制氢剂,与水接触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2+ 2H2O = Ca(OH)2+ 2H2↑。
若制取 8 g 氢气,需要消耗多少克氢化钙?
解:设需要消耗氢化钙的质量为 x 克。
答:需要消耗 84g 氢化钙。
本题在解题过程中格式有什么错误?请指出错误并改正。
23.高温煅烧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以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现有 10t 贝
壳煅烧后质量减少了 2.2t,可制得氧化钙的质量是多少?(假设其它成分不参加反应)
24.家用漂白剂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其制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l2+2NaOH ══ NaCl+NaClO+H2O。
若要制备 149 kg 的次氯酸钠,则理论上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是多少?
试题解析:设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x。答: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138.8kg.
本题在解题过程中格式有什么错误?请指出错误并改正。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书写时要注意:一
写二配三标四查。A 中气体符号不能标在反应物中,错误;B 铁燃烧生成的是四氧化三铁,错误;C 没有
配平,错误。故选 D。
2.【答案】D
【解析】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有钠元素、碳元素和氧元素,故该
物质中一定含有钠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选 D。
3.【答案】C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可知,从宏观上可读作: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从微观
上可读作:一个氢气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个水分子;从质量上可读作:4 份质量
的氢气与 32 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36 份质量的水,故选 C。
4.【答案】B
【解析】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生成物的质量 140g,那么反应物的质量也为
140g,现 A、B 两物质完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 3∶4,即 A 的质量为 60g,B 的质量为 80g。故选 B。
5.【答案】B
【解析】由于 3g 碳和 8g 氧气反应生成 11g 二氧化碳,故 6g 碳和 8g 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应时,碳
会剩余 3g,则生成 CO2 的质量为 3g+8g=11g。
6.【答案】B
【解析】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但分子可能会发生改变;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
D.燃烧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但不是所有发光、放热的现象都是燃烧,例如:电灯发光
7.【答案】D
【解析】A.该化学方程式中氧化镁的化学式书写错误,缺少反应条件点燃,故不正确;B.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故错误;
C.氢氧化钠与氯化钾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错误;
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8.【答案】C
【解析】由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参加反应及生成物之间的粒子(分子或原子)
个数比,A、B 正确;参加反应的乙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 52:160=13:40,C 不正确;参加反应的乙炔和
生成的二氧化碳都是气体,故体积比等于计量数之比,D 正确。故选 C。
9.【答案】D
【解析】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四氧化三铁,反应条件是点燃,A 错误;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的是明
亮的蓝紫色火焰,B 错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的是铜和硫酸亚铁,C 错误;故选 D。
10.【答案】B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氢气与氧气反应的质量比为 1:8,即 2g 氢气和 8g 氧气充分燃烧,只能反应 1g
氢气,生成水的质量为 9g。故选 B。
11.【答案】A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元素的种类和质量、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
发生改变;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发生改变。
12.【答案】C
【解析】将微观示意图转化为化学方程式形式:2H2O2H2↑+ O2↑。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原子的
重新组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符
合“一变多”特点,为分解反应;根据水分子的微观示意图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13.【答案】D
【解析】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化学变化,强调质量守恒,不适用于其他物理量(例如,体积),A、B
不正确;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参加反应”是指真正参与反应的那一部分质量,如果反应物没有全部参加反应,
则剩余部分不能计算在内,C 中氧气没有完全参加反应,C 不正确;D 选项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 正确。
故选 D。
14.【答案】B【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判断,化学方程式有三种读法,化学方程式 4P+5O22P2O5 从物质角度:可
读为在点燃的条件下,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从粒子角度:可读为每 4 个磷原子与 5 个氧分子在
点燃的条件下可生成 2 个五氧化二磷分子;从质量角度:每 124 份质量的磷与 160 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
条件下可生成 284 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15.【答案】C
【解析】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利用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判断高锰
酸钾是否完全反应。
解:设发生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为 x。
答:发生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为 15.8g.
15.8g﹤18g,所以有高锰酸钾剩余。
16.【答案】(1)2HgO2Hg+O2↑、分解反应;(2)2H2O2 2H2O+O2↑、分解反应
【解析】物质的用途反映了物质的性质,根据用途推断反应。另外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根据化学方程式书写
步骤“一写二标三配”,化学方程式必须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17.【答案】3Se+6NaOH 2Na2Se+Na2SeO3+3H2O
【解析】分析题干,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进行解答
18.【答案】48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20gA 和 B2 充分反应生成 30gC 时参加反应的 B2 质量应为 30g-20g=10g;
设 C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x,则19.【答案】(1)金属燃烧是金属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
应的金属与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金属氧化物的质量。生成的金属灰是金属氧化物,所以金属灰的质
量比原来金属的质量增加了。
(2)不打开容器盖,分别称量反应前后密闭容器的质量。
【解析】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
做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中的气体的质量、生成物中气体的质量常因气态物质不易察觉而被忽略,形成质
量不等的错觉。
20.【答案】(1)白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使瓶内压强变小,小于外界气压,在大气压的
作用下,C 中气球变小,A 中压强等于外界气压,所以 A、C 中气球大小不等;
(2)白磷燃烧发出黄光,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
(3)待装置冷却后,将装置放在天平上称量质量为 M2,将 M1 与 M2 进行比较;
(4)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
【解析】(1)当白磷被引燃后,发生的化学反应是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
二磷是固体,使瓶内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但 A 中是反应开始内外压强相等,所以
C 中气球变小;
(2)白磷燃烧的现象为白磷燃烧发出黄光,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
(3)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称量的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和生成的物质的质量。反应前装置与参加
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为 M1,测得反应后生成物以及装置的总质量进行比较即可。操作为:待装置冷却后,
将装置放在天平上称量质量为 M2,将 M1 与 M2 进行比较;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白磷和氧气分别是由磷原子、氧分子构成的,生成物五氧
化二磷是由五氧化二磷分子构成的,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以及质量没有发生改变,即天平仍然平衡。21.【答案】(1)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热量使锥形瓶底部炸裂;缓冲作用;后一种;白磷刚引燃时,装置内
气体受热膨胀将气球胀大,装置受到的浮力增大;
(2)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因此生
成物的质量也不会改变;
(3)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将使气球胀大,装置受到的浮力增大;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一定等
于生成的水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
【解析】(1)为了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热量使锥形瓶底部炸裂,因此锥形瓶底放层细沙;为防止白磷燃烧
产生的热量把橡皮塞冲出,因此加一个小气球,起到缓冲的作用;因为白磷刚引燃时,装置内气体受热膨
胀将气球胀大,装置受到的浮力增大,所以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而待锥形瓶冷却
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故结论正确的是后一种;
(2)C 实验说明了质量守恒定律,因为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反应前后原子
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因此生成物的质量也不会改变;
(3)如果 A 装置中只是将药品改为少量的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反应前后天平仍不平衡,原因是:过氧
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将使气球胀大,装置受到的浮力增大,因此反应前后天平仍不平衡;得到结论是:参
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的水和氧气的质量总和;
22.【答案】解题格式中的解设错了,应改为“解:设需要消耗氢化钙的质量为 x。”
【解析】在化学计算题中,所设的未知数如果是一个有单位的化学量时,那么未知数应该同时包含单位。
23.【答案】解:设可制得氧化钙的质量为 x
答:可制得氧化钙的质量为 2.8t
【解析】根据描述,写出化学方程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贝壳中减少的质量为二氧化碳的质量。确
定已知量为二氧化碳,未知量为氧化钙,求解。解:设可制得氧化钙的质量为 x
答:可制得氧化钙的质量为 2.8t
24.【答案】解题方程式写错了,应改为“80/74.5=x/149kg”答案为“x=160kg”
【解析】在化学计算题中,所列方程式应遵循比例关系,不能写错解题方程式。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三轮专题复习专题 6《碳和碳的氧化物》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 15 小题)
1.下列碳单质的用途中,利用碳的化学性质的是( )
①做电极;②做滤毒剂;③制作固体润滑剂;④做燃料;⑤制作装饰品;⑥冶炼金属;⑦制作染料。
A. ①②③④
B. ⑤⑥⑦
C. ①③⑤⑦
D. ④⑥
2.下列关于一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氧化碳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
B. 在炉子上放一盆水可以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C.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相似
D. 一氧化碳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毒气3.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产物是否是二氧化碳
B. 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二氧化碳
C. 将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
D. 先往试管内放入石灰石,再滴入稀硫酸
4.我省中考理科综合试卷的客观题部分实行计算机阅卷,考生答题时必须用 2B 铅笔填涂答题卡。2B 铅笔
芯的主要成分是( )
A. 木炭
B. 石墨
C. 焦炭
D. 铅
5.用排空气法收集 CO2,下图的装置(左进气右出气)中空气含量最少的是( )
A. A
B. B
C. C
D. D
6.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经检验装置气密性合格后进行实验。下
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鸡蛋壳发生了分解反应
B. Ⅰ中鸡蛋壳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泡
C. Ⅱ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 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但第Ⅲ步是多余的
7.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网络图(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说法错误的是( )
A. “C…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 “CO→CO2”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C. “CO2→CaCO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D. “CO2⇌H2CO3”的反应可用酚酞试剂验证
8.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是( )
A. 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B. 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C. 金刚石、石墨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D. 金刚石、石墨里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9.如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 )①不能燃烧②不能支持燃烧③还原性④密度比空气大⑤密度比空气小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⑤
10.下列关于一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一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 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C. 一氧化碳有毒,污染空气
D. 一氧化碳可用做燃料
11.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氧气或二氧化碳气体所用物质和装置均正确的是( )
A.
B.C.
D.
12.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 0.03%,正常情况下能维持这个含量基本不变是因为自然界存在如图所示的循
环过程,图中 A 处不包括下列哪项( )
A. 发展和利用太阳能
B. 植物的呼吸作用
C. 人和动物的呼吸
D. 含碳燃料的燃烧
13.下列有关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的实验中,只和它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
A.
B.C.
D.
14.石墨纸是高碳磷片石墨经化学处理,高温膨胀轧制而成,如下图所示,其成分以石墨为主,薄如纸片,
比钢要坚硬 10 倍且轻巧,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平板显示器、数码摄像机、移动电话及针对个人的助理设
备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与同体积的钢相比,石墨纸的质量较小
B. 与钢相比,石墨纸的硬度较大
C. 石墨纸是一种环保材料
D. 石墨纸是绝缘体,不易导电
15.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
B.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C.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红色
D. 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二、填空题(共 3 小题)
16.如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一种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生成 CO2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2)为了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可将橡胶管用止水夹夹住,然后通过长颈漏斗向试管内注水,当 ,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3)实验过程中加注的稀盐酸的液面必须浸没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的理由是 。
17.下图是自然界碳的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后回答:
(1)自然界 CO2 的来源途径有(任写一点);
(2)任何物质都有两面性,CO2 对人类的正面影响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等,不利影响有
(任写一点);
(3)人类对降低空气中 CO2 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一是减少 CO2 排放,二是增加 CO2 消耗,请写出一
条你能做到的消耗 CO2 的方式或途径。
18.“南极的冰化了”,说的是南极一块叫“拉伸 B”的冰架发生坍塌,这是大自然又一次发出的警告:地球正
在变暖!温室效应的影响已不容忽视。
(1)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减缓温室效应,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身边做起,比如说双面使用纸张,双面使用纸张与减
缓温室效应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3)举一例你可以做到的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的事情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共 3 小题)
19.实验室里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石灰石和稀盐酸以及下列仪器:(1)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可以制取二氧化碳,你选择的仪器是_________(填序号),药品是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2)若补充一种仪器_________(填仪器名称),再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还可以制取氧气,你选择的仪器
是____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3)确定气体收集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0.如图是实验室的部分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是(填编号) ;其中,发生装置中产
生 CO2 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将适量的 倒入集气瓶中震荡,观察到试剂变浑浊,说明
该气体确实是二氧化碳。
21.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标准状况下,甲烷密度比空气密度小,难溶于
水。
(1)A 装置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甲烷所需的仪器是(选填下列装置图编号)。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做电极是利用了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做滤毒剂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属于物理
性质;制作固体润滑剂是利用了石墨具有滑腻感,属于物理性质;做燃料是利用了碳的可燃性,属于化学
性质;制作装饰品,是利用了金刚石的折射和反射光的能力,属于物理性质;冶炼金属是利用了碳的还原
性,属于化学性质;制作染料是利用了炭黑的颜色,属于物理性质。
2.【答案】A
【解析】一氧化碳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A 说法正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B 说法不正确;一氧化碳
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C 说法不正确;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D 说法不正确。
3.【答案】A
【解析】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A 正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B 不正确;验
满时,必须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C 不正确;制取二氧化碳不能用稀硫酸,D 不正确。
4.【答案】B
【解析】石墨质地软,在纸上划过可以留下黑色的痕迹,故可以用来做铅笔芯。
5.【答案】C
【解析】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为了将空气排净,导管应伸到接近集气瓶的
底部,所以 C 中空气含量最少。
6.【答案】A
【解析】鸡蛋壳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物有两种,不属于分解反应;把鸡蛋壳加
入稀盐酸中,鸡蛋壳会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鸡蛋壳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泡;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
石灰水变浑浊,鸡蛋壳和盐酸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 II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
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 III 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根据所学知识及实验,通过前两步 BC
即可确认鸡蛋壳中含有碳酸钙,所以第Ⅲ步是多余的。
7.【答案】C
【解析】碳和二氧化碳高温下能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是吸热反应,A 不正确;一氧化碳转化成二氧
化碳,与氧气反应是化合反应,B 不正确;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C 正确;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可以互相转化,碳酸显酸性此反应可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D 不正确。
8.【答案】D
【解析】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其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9.【答案】C
【解析】图示实验现象为下面的蜡烛先熄灭,然后上面的蜡烛才熄灭,这一现象证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大
于空气,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但不能证明二氧化碳是否具有还原性。
10.【答案】A
【解析】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一氧化碳有毒,会造成空气污染;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做燃料。
11.【答案】C
【解析】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条件需要加热,试管口应向下倾斜,A 不正确;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
长颈漏斗的下端应伸入液面以下,B 不正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管口略
向下倾斜,C 正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该用稀盐酸,不能用稀硫酸,D 不正确。
12.【答案】A
【解析】由题中图示显示,A 处应是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B、C、D 都符合这一要求。而发展和利用
太阳能既不产生二氧化碳也不消耗氧气。
13.【答案】D
【解析】A 中下面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属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蜡烛熄灭
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属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A 不正确;B 中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
成白色沉淀,属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B 不正确;C 中二氧化碳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
色的石蕊试液变红,属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C 不正确;D 中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对二氧
化碳倾倒,该操作只体现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D 正确。
14.【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知,与同体积的钢相比,石墨纸的质量较小,A 说法正确;与钢相比,石墨纸的硬度较
大,B 说法正确;石墨纸主要由石墨制取,是一种环保材料,C 说法正确;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D 说
法不正确。15.【答案】D
【解析】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常因为生产微溶的硫酸钙附着在石灰石的表面,而使反应物不能充分接触,
导致反应停止,故实验室一般不用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16.【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 (2)长颈漏斗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3)防止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处逸出
【解析】(1)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2)检验图中发生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
用止水夹夹紧胶皮管,从长颈漏斗中加水,至管内形成一段液柱,观察液柱如果不下落,则气密性良好;
(3)长颈漏斗的末端一定要伸入液面以下,为防止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17.【答案】(1)化石燃料燃烧(或动植物呼吸等,合理即可) (2)温室效应(3)植树种草(合理即可)
【解析】(1)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动植物的呼吸。(2)二氧化碳对环境造成
的不利影响主要是温室效应。(3)植树种草、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等都是我们能做到的消耗二氧化碳的方式。
18.【答案】(1)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2)节约纸张,就是节约造纸所消耗的能源,光合作用增强,温室效
应降低 (3)不使用一次性筷子(或其他合理答案)
【解析】(1)由于大量含碳燃料的燃烧造成二氧化碳过多,形成了温室效应;(2)使用双面纸,节约了
纸张,就等于减少树木的使用量,就可以保护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就能使二氧化碳增长的
势头变缓;(3)多种树能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也可以减缓温室效应,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就会减少
木材的砍伐,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也能减缓温室效应。
19.【答案】(1)①②⑦⑧ 石灰石和稀盐酸 CaCO3+2HCl═CaCl2+H2O+CO2↑
(2)试管 ①③④⑤⑥ 2KClO3 2KCl+3O2↑
(3)气体的密度 溶解性或能否与水反应
【解析】(1)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是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应选择的仪器
是集气瓶、双孔橡皮塞、锥形瓶和长颈漏斗,药品是石灰石和稀盐酸,不能选用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2)若再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氧气,应补充盛放药品的试管,
反应还需要集气瓶、单孔橡皮塞和导管、酒精灯、铁架台等,二氧化锰做反应的催化剂,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是 2KClO3 2KCl+3O2↑。(3)收集气体一般采用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故确定气体收集装置应考虑的
因素是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或能否与水反应。20.【答案】(1)BC CaCO3+2HCl═CaCl2+H2O+CO2↑ (2)用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
灭 澄清的石灰水
【解析】实验室用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固体与液体常温下反应的 B 装置,收集二氧化
碳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方法是用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
如果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检验二氧化碳是通入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
21.【答案】(1)酒精灯 (2)AE(或 AC)
【解析】A 装置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酒精灯,主要的用途是给物质加热;因为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
和碱石灰固体混合物制取甲烷,过程中需要加热,所以采用的发生装置是 A,因为甲烷密度比空气密度小,
难溶于水,可用向下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因此制取的装置可以是 AE 或 AC。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三轮专题复习专题 7《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 15 小题)
1.掌握一些安全知识和紧急灭火措施,能减少或避免火灾,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
B. 沼气池清理作业前进行灯火试验
C. 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 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开灯进行检查
2.保护地球、防止环境污染是我们的重要职责,合理利用资源是保护地球的重要途径,下列关于资源利用
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减少煤炭资源的过度开采
B. 为方便出行,提倡多开私家车
C. 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
D. 积极开发太阳能
3.2015 年 5 月 12 日是我国第七个“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 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B. 室内电器着火,先切断电源,再用灭火器灭火
C. 把燃气热水器安装在浴室内
D. 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4.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 煤
B. 石油
C. 天然气
D. 乙醇
5.今年一季度,我市因治霾成效显著获得省治霾奖励。PM2.5 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下列行为不会
增加大气中 PM2.5 的是( )
A. 燃放烟花爆竹
B. 为城市主干道洒水保洁
C. 露天焚烧落叶
D. 燃煤火力发电
6.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错误的是( )
A. 在点燃氢气前先检验其纯度
B. 在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C. 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标志
D. 在天然气燃气罩下方安装报警器
7.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燃烧都是放热的反应
B. 条件是高温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C. 电解水的过程是吸收能量的D. 有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不是很明显
8.上海世博提出“世博会场馆只给节能开绿灯”,广州市提出“绿色亚运”。下列做法不符合“节能减排”的是
( )
A. 拿驾照“换”自行车骑,提倡乘公交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B. 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C. 加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开采力度和用量
D. 上海已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二甲醚天然气商用加气站
9.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A. 氢气
B. 天然气
C. 酒精
D. 汽油
10.我校正在创建“无烟校园”,下列图标与此主题相符的是( )
A.
B.
C.D.
11.2015 年 3 月 9 日,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 2 号”开始环球飞行,并在名古屋和夏威夷之间创下了 118 小时
不间断飞行的记录,下列有关能源和环保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阳光动力 2 号”所用太阳能是绿色环保新能源
B. 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C. 煤完全燃烧后就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D. 可燃冰具有能量高、燃烧值大等优点,其主要成分是 CH4
12.煤的大量燃烧,不仅浪费能源而且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下列各项可能是因为煤的大量燃烧而产生的
后果是( )(1)温室效应(2)二氧化硫气体产生的酸雨(3)碳氢化合物的排放(4)臭氧空洞.
A. (1)(2)
B. (1)(2)(3)
C. (1)(2)(4)
D. (1)(2)(3)(4)
13.下列能量的转化过程中,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
A. 蓄电池放电
B. 风力发电
C. 水力发电
D. 太阳能发电
14.“珍惜地球资源,改变发展方式”是当今世界的主题。针对这一主题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A. 地球上水含量非常丰富,无需节约,可以任意使用
B.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
C. 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 “西气东输”输送的是 CO,它是一种清洁能源
15.我国发射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其返回舱的表层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特殊物质.返回舱返回时,与大
气剧烈摩擦,会在舱表面产生数千度的高温,此时,烧蚀层汽化燃烧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由此,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返回舱与大气摩擦生热属于物理变化
B. 返回舱返回时,烧蚀层起到了一定的隔热和隔离空气的作用
C. 烧蚀层在汽化燃烧时吸收大量的热
D. 烧蚀层能使返回舱的着火点升高
二、填空题(共 3 小题)
16.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目前人们利用最多的能源是煤、________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充分燃烧 1000 g 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 CO2 和 SO2 气体的质量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___________。
A.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更易导致酸雨
B.该天然气中不含硫元素
C.煤燃烧对环境影响较小
D.煤和天然气的燃烧都有温室气体产生(3)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其他能源,如太阳能、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7.学习化学知识的目的之一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1)甲烷、氢气都是可燃性气体,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都需要。
(2)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有关。
(3)吸烟有害健康。香烟烟气中含有几百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等,其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强的有毒气体是。
(4)用洗涤剂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作用。
18.下表是混有甲烷的空气在有限空间内点火时的现象:
(1)写出甲烷爆炸时的化学表达式;
(2)若在有限空间内甲烷、与空气按 1:6 的体积比混合,点燃时的现象为;
(3)煤矿的矿井中常含有甲烷,你认为煤矿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是。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A.为防止触电,应先切断电源,再灭火,故正确;
B.沼气是可燃性气体,掏空沼气池前进行灯火试验可能会引起爆炸.故错误;
C.室内起火时马上打开门窗通风会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所以室内着火不要着急打开门窗,故错误;
D.液化气具有可燃性,一旦泄漏,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不能开灯。故错误。
2.【答案】B
【解析】防止环境污染,要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或者开发新的能源,提倡多开私家车,会导致化石燃料
的使用增多,汽车尾气排放也造成空气污染,所以 B 是错误的。
3.【答案】C
【解析】燃气热水器安装在浴室内,燃气燃烧容易生成一氧化碳,引起中毒。
4.【答案】D
【解析】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不可再生的,而乙醇是通过化学工艺由果实或种子发酵
酿制的,不属于化石燃料。
5.【答案】B
【解析】燃放烟花爆竹、露天焚烧落叶和燃煤火力发电都会产生大量的烟尘,ACD 三个选项都增加大气中
的 PM2.5,B.为城市主干道洒水保洁,可以减少空气中的烟尘。
6.【答案】D
【解析】A.氢气具有可燃性,因此点燃氢气前,应先检验氢气的纯度,正确;
B.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和嘴,可以避免呼吸到烟尘和有毒的气体,正确;
C.加油站中的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有爆炸的危险,所以加油站要严谨烟火,正确;
D.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泄漏后向上扩散,天然气报警器要安在灶台的上方,故错误。
故选 D。
7.【答案】B【解析】A.燃烧都是放热的反应,正确; B.条件是高温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不一定,也有可能
是放热的,如铝与氧化铁高温下反应,这个反应用来金属焊接;C.电解水需要消耗电能,是吸收能量的,
正确;D.有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不是很明显,是正确的。
8.【答案】C
【解析】A、提倡乘公交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有利于节能环保。故选项错误;
B、节约能源的使用就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错误;
C、加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开采力度和用量会加重环境污染。故选项正确;
D、使用二甲醚天然气作燃料有利于节能环保。故选项错误。
9.【答案】A
【解析】氢气燃烧的产物只有水,无污染。
10.【答案】B
【解析】A 为禁止烟火的标志;B 选项为禁止吸烟的图标;C 选项是氧化物的图标;D 选项是禁止放易燃
物标志,故选 B。
11.【答案】C
【解析】煤主要含有 C 元素,还含有少量的 H、S 等元素,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硫等污染性气体,造成酸
雨。煤完全燃烧后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 C 是错误的。
12.【答案】A
【解析】煤燃烧能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碳能够引起温室效应,二氧化硫气体是形
成酸雨的重要物质。碳氢化合物的排放是汽油等燃烧的不完全造成。碳氢化合物的排放与煤的大量燃烧无
关,臭氧空洞的形成也与煤的燃烧无关。
13.【答案】A
【解析】蓄电池就是将化学能转化电能的装置。风力发电是将风的动能转化为电能,水力发电是将水的势
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发电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14.【答案】B
【解析】A.地球上水含量虽然丰富,但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紧张,要爱护水资源,不能任意使用,更不能随意浪费,A 是错误的;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B 正确的;煤、石油、天然气
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这些化石燃料都是有限的,C 是错误的;“西气东输”输送的是 CH4,D 是错误的。
15.【答案】D
【解析】A、返回舱与大气摩擦生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
B、烧蚀层可以起到一定的隔热和隔离空气的作用,正确;
C、“烧蚀层“的物质在遇到高温时会发生熔化和汽化现象,在熔化和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故可以保证
飞船温度不至于太高,正确;
D、物质的着火点一般是不能改变的,烧蚀层不能使返回舱的着火点升高,故错误。
16.【答案】(1)石油 (2)AD (3)风能、氢能(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通过对比 1000 g 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 CO2 和 SO2 气体,二者
产生的二氧化碳相同,天然气产生的二氧化硫比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要少得多可得出 AD 是正确的。新
能源包含太阳能、风能、水能、氢能等。
17.【答案】(1)检验纯度 (2)温度 (3)一氧化碳 (4)乳化
【解析】(1)所有可燃性气体、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到明火、高温甚至火星,都有可能发生爆炸,故
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都需要检验纯度;
(2)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
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
(3)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强的有毒气体是一氧化碳;
(4)用洗涤剂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作用。
18.【答案】(1)CH4+O2 CO2+2H2O (2)爆炸 (3)保持通风(或严禁烟火等)
【解析】(1)甲烷爆炸即甲烷燃烧,故化学表达式为:CH4+O2 CO2+2H2O;
(2)若在有限空间内甲烷、与空气按 1:6 的体积比混合,则混合气体中甲烷的体积分数= ×100%=14.3%
在 10%~15%之间,故点燃时的现象为爆炸;
(3)煤矿的矿井中常含有甲烷,故煤矿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是:保持通风(或严禁烟火等)。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三轮专题复习专题 8《金属与金属材料》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 15 小题)
1.等质量的 AB 两种金属,分别与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已知,AB 在生成物中均为+2 价),
生成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金属活动性顺序:A>B
B. 相对原子质量:A>B
C. 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质量:A>B
D. 反应结束后,生成氢气质量:A>B
2.硅芯片是各种计算机、微电子产品的核心,工业上通过以下反应将自然界的二氧化硅(SiO2)转化为硅(SiO2
+2C Si+2CO↑),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硅发生了氧化反应
B. 碳发生了还原反应
C.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3.某校化学活动小组为探究 X、Y、Z 三种金属与酸的反应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取等质量的 X、Y、Z
粉末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都生成+2 价金属的硫酸盐,反应情况用下图来表示。
下列顺序正确的是( )A. 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Z>X>Y
B. 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X>Y>Z
C. 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X>Y>Z
D. 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Z>Y>X
4.对比实验是重要的探究方法,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A. 甲可探究燃烧物燃烧是否需要氧气、温度是否要达到着火点
B. 甲实验中水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未接触氧气
C. 乙可探究铁生锈是否与空气中的氧气、水都有关系
D. 乙实验中①②对比可探究铁生锈是否与水有关
5.某种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丝,当玻璃被击碎时,产生电信号,与金属
丝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即报警,这是利用了金属的( )
A. 延展性
B. 导电性
C. 导热性
D. 可燃性
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B.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
C. 镁和盐酸反应,放出热量
D. 铁和稀硫酸反应,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7.2016 年 4 月 22 日是世界第 4 个地球日,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保护金属资源
B. 推广无纸化办公,使用可再生纸且双面打印
C. 大力发展新资源,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D. 洗菜的水用来浇花
8.把金属 X 放入 AgNO3 溶液中,X 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若放入 FeSO4 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则 X、
Ag、Fe 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 Fe、X、Ag
B. X、Fe、Ag
C. Fe、Ag、X
D. Ag、X、Fe
9.夏天防雷电,应远离金属。这是因为金属具有( )
A. 导电性
B. 导热性
C. 延展性
D. 金属光泽
10.如图所示,放置 1~2 周时间后,装置中能出现的现象是( )
A. 铁丝不变化
B. 试管中的液面不变化
C. 铁丝逐渐消失D. 试管中的液面上升
11.在氯化铜和氯化锌的混合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物质有( )
A. 铜
B. 铜、锌
C. 铁、铜
D. 铜、锌、铁
12.将金属 Cu 投入金属 X 的盐溶液中,观察到 Cu 的表面出现银白色物质;金属 Y 投入稀硫酸中,观察到
Y 的表面有气泡产生。下列关于金属 X、Y、Cu 活动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Y>Cu>X
B. X>Cu>Y
C. Y>X>Cu
D. X>Y>Cu
13.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 高温加热木炭与氧化铜的混合物
B. 氧化钙与水反应
C. 氢氧化钾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
D. 高温煅烧石灰石
14.向一定质量的 FeSO4 和 CuSO4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 M 和滤渣 N。
向滤渣 N 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滤液 M 中一定存在 Zn2+
B. 滤液 M 的颜色呈蓝色
C. 滤渣 N 中一定含有 Fe 和 Cu
D. 滤渣 N 的质量小于加入锌粉的质量
15.工业上把铁划为黑色金属,纯铁片呈( )A. 黑色
B. 银白色
C. 金黄色
D. 紫红色
二、填空题(共 3 小题)
16.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从实验室收集到一桶含有硫酸亚铁、硫酸铜的废液,他们想从中回收金属铜和硫酸亚
铁晶体,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结合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金属 X 是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甲同学为了探究铝、铁、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他用铜丝、铁丝、铝丝和盐酸四种物质,设计了以下
只用一只试管,取一次盐酸的探究方案。
(1)请你帮助甲同学完善表中的探究方案。
结论:金属活动性顺序 Al >Fe>Cu。写出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将铝丝插入溶液前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看到甲同学的方案后,认为只要再补充一个实验,还能得出活动性 Al >Fe>H>Cu 的结论,乙
同学要补充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认为要得到活动性 Al >Fe>H>Cu 的结论,不必补充实验,只要将甲同学方案中插入的顺序调
整即可,调整后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我国第四套人民币硬币中含有金属镍(Ni),镍及其化合物能发生下列反应:
①Ni+2HCl===NiCl2+H2↑ ②NiO+2HCl===NiCl2+H2O ③NiO2+4HCl===NiCl2+Cl2↑+2H2O
分析化学方程式,回答以下问题:
(1)金属镍((Ni)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②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反应。
(3)反应③中 Ni 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________(填“不变”“升高”或“降低”)。
三、实验与探究(共 3 小题)
19.某化学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
探究过程如下:
Ⅰ.连接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Ⅱ.向 B 中加入质量为 m 的铜锌合金粉末,由注射器 A 向 B 缓缓加入稀硫酸,待 B 中不再有气体产生气体
时,夹紧弹簧夹,立即移出 D 中导管,准确读取并记录量筒内水的体积;
Ⅲ.经过滤等操作,准确称量并记录 B 中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
Ⅳ.该小组的甲同学根据反应前后 B 中固体物质的质量计算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乙同学认定量筒内测得
水的体积即为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并利用该气体在常温下的密度,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计算,得到
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Ⅲ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过滤、________、________、称量。(3)通过误差分析,化学小组发现乙同学所用数据不可靠。造成该数据不可靠的原因及其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Ⅱ中,移出 D 中的导管内留存有水,导致计算结果偏________(填“大”或“小”或“无法确定”)。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计算结果偏大。
20.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测定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探究过程如下:
①连接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向装置Ⅰ中的锥形瓶加入 2.0 g 的铜锌合金样品粉末,由注射器缓缓注入稀硫酸,待到锥形瓶中不再
产生气体时,准确读取注射器内读数,减少 10.5 mL 稀硫酸,同时立即夹紧弹簧夹,移出装置Ⅲ中的导管,
准确读取量筒内水的体积为 214.0 mL(注: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
③装置Ⅰ中剩余固体物质经过适当处理后,准确称量其质量为 1.4 g
④该小组的三位同学利用实验过程测得不同数据,计算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甲同学利用装置Ⅰ中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进行计算;
乙同学利用装置Ⅰ中加入稀硫酸的量进行计算;
丙同学利用装置Ⅲ中量取水的体积进行计算,并查得:在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为 0.09 g·L-1。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过程中须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体,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中称量剩余固体之前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洗涤、干燥。(3)根据实验测定的数据,上述三位同学中________(填“甲”、“乙”或“丙”)同学无法进行计算样品中锌的质
量分数。
(4)化学小组同学发现:按照丙同学的方案进行计算,致使实验结果出现较大偏差。以下因素可能造成偏差
的有________(填标号)。
A.移出装置Ⅲ时,导管内留存了一部分水
B.实验测量前,没有排除装置Ⅰ中的空气
C.数据处理时,未排除加入稀硫酸所占的体积
21.小明对铁的锈蚀进行如下探究,室温时,将包有样品的滤纸包用大头针固定在橡胶塞上,迅速塞紧,装
置如图,观察到量筒内水沿导管慢慢进入广口瓶(净容积为 146 mL)。当温度恢复至室温,且量筒内水面高
度不变时读数(此时瓶内氧气含量近似为零)。记录起始和最终量筒的读数以及所需时间如表
(1)实验①和②说明 NaCl 可以________铁锈蚀的速率。
(2)实验开始后,广口瓶内温度有所上升,说明铁的锈蚀过程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过程。
(3)实验结束后取出滤纸包,观察到有红棕色物质生成,该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4)已知碳能够加快铁的生锈速度,小明想通过实验①和③是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请在表格空白
处填写实验③的样品组成。
(5)该装置还可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根据上述数据计算氧气的体积含量是________(小数点后保留 1
位)。
四、计算题(共 3 小题)
22.钢铁厂购进含氧化铁 80%的赤铁矿 1 000 t,可以炼取含杂质 4%的生铁多少?
23.用 1000 t 含氧化铁为 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 96%的生铁的质量是多少?
24.用 1 000 t 含氧化铁 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冶炼出含铁 96%的生铁多少?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观察图像可知,与酸反应,B 比 A 快,故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B>A,选项 A 错误。生成物中,两
种金属均显示+2 价,根据关系可知,相对原子质量越大,产生的氢气越少,由图可知,产生氢气的质量
关系:A>B,选项 D 正确;故相对原子质量关系为 B>A,选项 C 错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
所得溶液的质量=稀盐酸的质量+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氢气的质量,由题干可知,稀盐酸的质量相等,
参加反应的金属质量相等,产生氢气的质量 A>B,故所的溶液质量关系为 B>A,选项 C 错误。选 D。
2.【答案】C
【解析】观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在该反应中,反应物二氧化硅失氧,发生还原反应,碳得氧,发生
氧化反应;还可知这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故选 C。
3.【答案】D
【解析】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X>Z>Y,A、B 两项错误。同为+2 价的金属,产生氢气的质量与相对
原子质量成反比,故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Z>Y>X。选 D。
4.【答案】D
【解析】乙实验中①②中的铁钉都与水接触,变量是氧气,可探究铁生锈是否与氧气有关。故选 D。
5.【答案】B
【解析】与金属丝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即报警,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所以答案选 B。
6.【答案】C
【解析】A 项,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B 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固体由红色变成黑色;C
项,镁和盐酸反应,放出热量,并产生大量气泡;D 项,铁和稀硫酸反应,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故选
C。
7.【答案】C
【解析】大力发展新资源,应该合理使用化石燃料。故选 C。
8.【答案】A
【解析】把金属 X 放入 AgNO3 溶液中,X 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可判断出 X>Ag;金属 X 放入 Fe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可判断出 Fe>X。综上分析,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Fe、X、Ag。故
选 A。
9.【答案】A
【解析】夏天防雷电,应远离金属,这是因为金属具有导电性,故选项 A 正确。
10.【答案】D
【解析】处于潮湿空气中的铁丝,既与水接触又与氧气接触,满足了锈蚀条件,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锈
蚀,铁丝表现出现红褐色铁锈;由于该过程消耗试管内的氧气,而使管内气体减少,从而造成水进入试管,
试管内液面应该上升;铁丝锈蚀生成的铁锈仍为固体,所以判断“铁丝逐渐消失”也与事实不符。故选 D。
11.【答案】C
【解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边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中置换出来。所以过
量的铁粉只能与氯化铜反应,置换出其中的铜,过量的铁粉亦留在滤纸上。故选 C。
12.【答案】A
【解析】将金属 Cu 投入金属 X 的盐溶液中,观察到 Cu 的表面出现银白色物质,可判断 Cu>X;金属 Y
投入稀硫酸中,观察到 Y 的表面有气泡产生,可判断 Y>H;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 H>Cu。综上分析,
可知 Y>Cu>X。故选 A。
13.【答案】A
【解析】A 项,高温加热木炭与氧化铜的混合物,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属于置换反应;B 项,氧化钙与水
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合反应;C 项,氢氧化钾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
钾,属于复分解反应;D 项,高温煅烧石灰石,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故选 A。
14.【答案】B
【解析】在活动性顺序中,锌的位于铁和铜的前面,因此,如果加入的锌足量的话,能将铜和铁都置换出
来。根据向滤渣中加盐酸有气泡产生可知,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和铁,可能含有锌,C 正确;滤液中一定存
在 Zn2+,A 正确;根据三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及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
固体质量减小,因此 D 正确;向混合溶液中加入 Zn 时,Zn 先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反应完后再与硫酸
亚铁反应,因为滤渣中一定有铁,因此滤液中一定没有硫酸铜,即滤液一定不是蓝色的,B 错误。
15.【答案】B【解析】四氧化三铁和铁粉是黑色的,黄金是金黄色,铜和氧化铁是红色,其他金属,包括纯铁片都是银
白色的。所以答案选 B。
16.【答案】(1)铁 Fe+CuSO4===Cu+FeSO4 (2)除去铜中混有的铁
【解析】(1)在不引入新杂质的前提下,要想回收金属铜,需要加入的过量金属铁,发生的反应是 Fe+
CuSO4===Cu+FeSO4。
(2)由于加入的铁是过量的,所以得到的金属混合物中有铜和铁,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除去这些铁。
17.【答案】(1)①铁丝表面有气泡冒出,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②铜丝 ③铝丝 表面附着黑色固体,
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无色 Fe+2HCl===FeCl2+H2↑ 砂纸打磨去掉其表面的氧化膜
(2)将铜丝插入硫酸溶液中,充分作用
(3)②①③
【解析】(1)①铁丝插入盐酸中,可观察到铁丝表面有气泡冒出,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①所得的溶液
为氯化亚铁溶液,加入某种金属丝无现象,说明该金属活动性比铁弱,在这里应该是铜丝;②所得的溶液
仍为氯化亚铁溶液,加入铝丝之后,铝会置换出其中的铁,观察到铝丝表面附着黑色固体,溶液由浅绿色
变为无色,铝丝在插入之前要先打磨去掉其表面的氧化膜。(2)①可判断 Fe>H,②可判断 Fe>Cu,③可判
断 Al>Fe,若要得出活动性 Al >Fe>H>Cu 的结论,还需补充判断 Cu>H,可做实验将铜丝插入硫酸溶
液中,充分作用。(3)要得到活动性 Al >Fe>H>Cu 的结论,只需调整①②顺序即可。
18.【答案】(1) Ni+2AgNO3===Ni(NO3)2+2Ag (2)复分解 (3)降低
【解析】由反应①可知,Ni 的活动性应在氢元素的前面,故 Ni 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时可生成银和硝酸镍,
其中镍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反应②是氧化镍与盐酸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③中反应前镍元素
的化合价为+4 价,反应后化合价降低为+2 价。
19.【答案】(1)Zn+H2SO4===ZnSO4+H2↑(2)洗涤 干燥 (3)小 未冷却到室温就夹紧弹簧夹
【解析】(1)由于铜排在了氢的后面,所以与酸不反应,反应物是锌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
H2SO4===ZnSO4+H2↑。(2)从铜和硫酸锌溶液的混合物中得到铜,先进行过滤,得到带有硫酸锌溶液的铜,
进行洗涤除去表面的硫酸锌,再进行干燥除去水即可称量。(3)移出 D 中的导管内留存有水,那么从量筒中
读出的示数就应该是由于生成氢气而排出的水再减去导管中留存的水,所以会误认为得到的氢气少,导致
计算结果偏小;由于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时,放出热量,如果没等冷却到室温,根据热涨冷缩
的原理可知进入量筒中水偏多,所以误认为得到的氢气多,计算的结果就偏大。20.【答案】(1)Zn+H2SO4===ZnSO4+H2↑ 使样品中的锌完全反应 (2)过滤 (3)乙 (4)AC
【解析】(1)由于铜排在了氢的后面,所以与酸不反应,反应物是锌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
H2SO4===ZnSO4+H2↑;实验过程中须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体,目的是使样品中的锌完全反应。(2)从
铜和硫酸锌溶液的混合物中得到铜,先进行过滤,得到带有硫酸锌溶液的铜,再进行洗涤除去表面的硫酸
锌,再进行干燥除去水即可称量。(3)根据加入稀硫酸的量进行计算需要知道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而题
中没有告知。(4)由于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时,放出热量,如果没等冷却到室温,根据热涨冷缩
的原理可知进入量筒中水偏多,所以误认为得到的氢气多,再就是数据处理时,未排除加入稀硫酸所占的
体积,计算的结果就偏大。
21.【答案】(1)加快 (2)放热 (3)Fe2O3·xH2O (4)1 g 铁粉、10 滴水 (5)20.5%
【解析】(1)实验①和②之间唯一的变量为是否有 NaCl,根据含有 NaCl 的②组实验,反应所需的时间较
短,得到 NaCl 能加快铁锈蚀的速率。(2)通过温度升高,可以直接得出铁锈蚀的过程是放热的过程。(3)根
据题干“小明对铁的锈蚀进行如下探究”及“红棕色物质生成”,我们可以判定此物质为铁锈,主要成分为
Fe2O3·xH2O。(4)“实验①和③是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所以该对照组间唯一的变量应为是否含有
碳,因为实验①含有碳,则实验③不含碳,而其他的因素应完全相同,所以实验③的样品组成为 1 g 铁粉、
10 滴水。(5)因为量筒内液体减少的体积即为广口瓶内所含有的全部氧气的体积,所以氧气的体积含量:30
mL/146 mL×100%≈20.5%。
22.【答案】解:氧化铁的质量为 1 000 t×80%=800 t
设炼出纯铁的质量为 x
=
解得 x=560 t
生铁的质量为 560 t÷(1-4%)≈583 t
答:理论上可以冶炼出含铁 96%的生铁 583 t。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求解,要注意用的是纯净物的质量。23.【答案】解: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为 1 000 t×80%=800 t
设可炼出铁的质量为 x
=x=560 t
生铁的质量为 560 t÷96%≈583 t
答:可以炼出生铁的质量为 583 t。
【解析】首先要找到有关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 Fe2O3+3CO 2Fe+3CO2)、已知量(即 1 000 t、80%、
96%)、未知量(生铁的质量);然后,要弄清楚不纯物质与纯物质之间的联系(即赤铁矿~氧化铁~铁~生
铁);最后,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24.【答案】解:氧化铁的质量为 1 000 t×80%=800 t
设需要纯铁的质量为 x
=
解得 x=560 t
生铁的质量为 560 t÷96%≈583 t
答:理论上可以冶炼出含铁 96%的生铁 583 t。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求解,要注意用的是纯净物的质量。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三轮专题复习专题 9《溶液》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 15 小题) 1.小军用下图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其中甲包含乙、丙、丁…下列关系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答案 A
B. 答案 B
C. 答案 C
D. 答案 D
2.关于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溶质
B. 硝酸铵溶于水的过程中,溶液温度下降
C. 75%的医用酒精中,C2H5OH 与 H2O 的质量比为 3∶1
D. 在 25 ℃时,KNO3 溶液蒸发 5 g 水,析出 ag 晶体,再蒸发 5 g 水,又析出 bg 晶体,则 a 与 b 的质量
不一定相等
3.如图是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b>c
B. P 点表示 t1℃时,a、c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 将 c 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t2℃时,将 30 g a 物质加入到 50 g 水中充分搅拌,得到 80 g a 的饱和溶液
4.如图为配制 5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下列有关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是
( )
A. 选项 A
B. 选项 B
C. 选项 C
D. 选项 D
5.下列暴露在空气中质量明显增加,溶于水温度明显降低的物质分别是( )
①氧化钙 ②硝酸铵 ③浓盐酸 ④氯化钠
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④
D. ④②6.下图为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20 ℃时,100 g 甲溶液中含甲物质的质量小于 25 g
B. 20 ℃时,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C. 3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D. 50 ℃时,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 20 ℃ 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7.20 ℃时,将等质量的 a、b 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 100 g 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升温
到 50 ℃时,现象如图乙,a、b 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丙中 M 表示 b 的溶解度曲线
B. 图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a 大于 b
C. 图乙中 a、b 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 30 ℃时 a、b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8.如图所示,甲图表示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乙图表示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 由甲图可知,氯化钠在 40 ℃时的溶解度为 36.6 g
B. 由乙可知,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 比较甲乙可知,可采用蒸发结晶来提纯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晶体
D. 比较甲乙可知,相同温度下影响固体溶质溶解度的因素是溶质的性质
9.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t1℃时,60 g 甲加入到 100 g 水中,充分溶解,得到 160 g 溶液
D. 甲、乙的饱和溶液从 t2℃降温到 t1℃,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小于乙
10.三种固体物质 a、b、c 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为 b>a=c
B.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 t2℃降温到 t1℃时都有晶体析出
C.t2℃时,将 50 g a 物质加入到 100 g 水中完全溶解形成饱和溶液D. a 中混有少量 b 时可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得到 a
11.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t1℃时,A、C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t2℃时,把 50 g A 放入 50 g 水中能得到 A 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 1∶3
C. 将 t2℃时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B>C=
A
D. 将 C 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12.把 10 mL 溶质质量分数为 35%的浓盐酸稀释 100 倍,则稀释后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 )
A. 减少 99%
B. 增大 100 倍
C. 增大 1 倍
D. 不变
1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浓度越大,则化学反应速率越快,现有 5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30%的硫酸溶液与
过量的锌粉反应,为了减缓反应速率,而又不影响生成 H2 的总质量,可向该硫酸中加入适量的( )
A. 碳酸钾溶液
B. 稀盐酸
C. 氧化铁
D. 水
14.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依次为甲>乙>丙
B. 若乙中含有少量杂质甲,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
C. 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液,由 t2℃降到 t1℃时,析出甲的质量多
D. 三种不饱和溶液都可以通过增加其溶质的方法变成饱和溶液
15.将硝酸钾不饱和溶液 Wg,恒温蒸发至有一定量的晶体析出。下图能正确表示该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A%)与蒸发时间(t)的关系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共 3 小题)
16.以下是化学实验室常用的仪器:(1)用以上仪器名称填空:溶液蒸发、结晶应选用的容器是________;量取液体药品应选用________;制取
O2、H2 和 CO2 都可选用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
(2)用以上仪器来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 NaCl 溶液,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实验步骤是计算、
________和________。
17.2010 年 4 月 14 日晨青海省玉树县发生 7.1 级大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拯救生命是第一位的”,中国国际救援队的队员们带着搜救犬、设备,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当地投入救
援工作,搜救犬的生物学特性是犬的嗅觉发达,对人体或尸体气味的敏感程度相当于人的 100 万倍,对灾
害现场的幸存者和遇难者进行搜救,就是对犬这一特性的运用。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
的原因是________(选填序号)。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的体积很小
C.分子是不停运动的
D.分之间有间隔
(2)地震中许多原有的水源被破坏,新水源需检测和处理后才能成为饮用水。我国规定水质必须在感官性指
标、化学指标、病理学指标等方面均达标方可成为生活饮用水。
①感官性指标中有一项要求为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水应澄清透明。为达到此要求,净化水时,可以通过
加入絮凝剂凝聚、沉降,然后通过________(填操作名称)而实现。
②化学指标中含有水源的 pH 和硬度两项。
测定液体 pH 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常生活中如何区分硬水与软水?请简述实验步骤与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病理学指标中对细菌的含量有严格的限制。要杀灭细菌可以向水中加入__________等消毒剂,也可以通过__________操作,既杀灭细菌,又能得到几乎纯净的水。
(3)为防止灾后疫情的发生,某医疗小分队用溶质质量分数为 0.5%的过氧乙酸溶液对灾民的居住环境进行
消毒。现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 0.5%的过氧乙酸溶液 300 kg,需溶质质量分数为 15%的过氧乙酸溶液
________kg,配制的主要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
(1)20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
(2)50 ℃时,50 g 乙物质加入到 100 g 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精确到
0.1%);
(3)50 ℃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 0 ℃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__,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___。
三、计算题(共 3 小题)
19.某品牌纯碱中含有杂质 NaCl,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称取 12 g 样品放入烧杯中,
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并绘制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
(1)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 CO2 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g。
(2)计算该样品中含杂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下同)
(3)计算当盐酸与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20.生理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约为 0.9%的氯化钠溶液。现用 500 克生理盐水给患者输液,进入患者体内的氯化钠的质量约为多少克?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 18%的氯化钠溶液配制 500 克溶质质量分数为 0.9%的生
理盐水,需 18%的氯化钠溶液多少克?需水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2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一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取 13.25 g 碳酸钠样
品(杂质既不溶于酸也不溶于水)放入烧杯中,加入 95.8 g 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向其中加入稀盐酸,测得反
应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当加入 212 g 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加入 106 g 稀盐酸(即 A 点)时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A 项,食盐、纯碱、高锰酸钾从组成上看都是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都属于盐,说法正确,
不符合题意;B 项,不锈钢、生铁都是铁的合金,焊锡一般是铅锡合金,则它们都是合金,说法正确,不
符合题意;C 项,碘酒、糖水、生理盐水都是一种物质溶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属于溶液,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 项,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生石灰易吸水,则可作干燥剂,而石灰石
不具有吸水性,不能作干燥剂,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2.【答案】C
【解析】A 项,在溶液中,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也可以是气体,正确;B 项,硝酸铵溶于水的过程中
要吸收热量,所以溶液温度下降,正确;C 项,75%的医用酒精,3∶1 是指体积比,故说法错误;D 项,
在 25 ℃时,KNO3 溶液蒸发 5 g 水,析出 ag 晶体,再蒸发 5 g 水,又析出 bg 晶体,这里的温度没有变化,
但没说明最初是否是饱和溶液,所以 a 和 b 有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正确,故选 D。
3.【答案】D
【解析】A 项,据图可以看出,t2℃时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b>c,正确;B 项,
P 点时 a、c 的溶解度交于一点,表示 t1℃时,a、c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正确;C 项,c 的溶解度随温
度的降低而增大,将 c 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正确;D 项,t2℃时,a 的溶解度
为 50 g,将 30 g a 物质加入到 50 g 水中充分搅拌,只能溶解 25 g,得到 75 g a 的饱和溶液,错误。
4.【答案】C
【解析】A 项,对化学实验中的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以免污染试剂,错误;B 项,天平调平后在左、
右托盘中各垫一张相同的纸,并不是为了保证称取的食盐质量更准确,而是为了防止污染天平,错误;C
项,用 50 mL 量筒替代天平量取所需的水,更加简便,正确;D 项,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是为了加速食
盐的溶解速率,而不是增加食盐的溶解能力,错误。故选 C。
5.【答案】B
【解析】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而质量增加;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
6.【答案】D
【解析】A 项,观察溶解度曲线,2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25 g,含义为 20 ℃时,125 g 甲溶液里最多能容纳甲物质 25 g,所以 100 g 甲溶液中含甲物质的质量小于 25 g,正确;B 项,20 ℃时,甲和乙的溶
解度相等,所以 20 ℃时等质量的两种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正确;C 项,30 ℃时,甲物质的
溶解度曲线位于乙溶解度曲线的上方,所以 3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正确;D 项,
由于没有指明 50 ℃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质量相同,降低温度至 20 ℃时,无法比较析出晶体的多少,
错误。故选 D。
7.【答案】C
【解析】A 项,据图可以看出,a 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故 M 表示的是 a 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错误;B 项,图甲中,a 中溶解的固体质量小于 b 中溶解的固体质量,故 a 的质量分数小于 b,错误;C 项,
图乙中,a、b 全部溶解,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正确;D 项,30 ℃时,a、b 的溶解度相等,若是饱和
溶液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错误。故选 C。
8.【答案】C
【解析】A 项,由甲图可知,氯化钠在 40 ℃时的溶解度为 36.6 g,正确;B 项,由乙可知,硝酸钾在水中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确;C 项,比较甲乙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硝酸钾
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因此可采用降温结晶来提纯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晶体,错误;D 项,比
较甲乙可知,相同温度下影响固体溶质溶解度的因素是溶质的性质,正确。
9.【答案】B
【解析】A 项,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错误;B 项,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两种物
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确;C 项,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30 g,60 g 甲加入到 100 g
水中,充分溶解,得到 130 g 溶液,错误;D 项,甲、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从 t2℃降温到
t1℃,析出晶体的质量不确定,错误。
10.【答案】B
【解析】A 项,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为 b>a=c 正确,因为在该温度下它
们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 b>a=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错误;B 项,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 t2℃
降温到 t1℃时都有晶体析出错误,因为 c 没有晶体析出,错误符合题意,正确;C 项,t2℃时,将 50 g a 物
质加入到 100 g 水中完全溶解形成饱和溶液正确,因为该温度下 a 的溶解度是 50 g,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错误;D 项,a 中混有少量 b 时可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得到 a 正确,因为 a 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
较大,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错误。故选 B。
11.【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t1℃时,A、C 溶解度相同,所以其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但是,不确定
A、C 溶液的质量关系,故也无法确定两者溶质的质量关系,A 错误;由图可知,t2℃时,A 的溶解度为 50
g,所以将 50 g A 放入 50 g 水中能得到饱和溶液,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 1∶3,B 正确;降温时,A、B 析
出晶体,得 t1℃时饱和溶液,t1℃时 B 的溶解度大于 A 的,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B>A,C 降温时
溶质质量不变,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是 B>A>C,C 错误;C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升温使 C
的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D 错误。
12.【答案】D
【解析】把 10 mL 溶质质量分数为 35%的浓盐酸稀释 100 倍,是向浓溶液中加入水进行稀释,溶液稀释
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把 10 mL 溶质质量分数为 35%的浓盐酸稀释 100 倍,是向浓溶液中加入水进行稀释,溶液稀释前后,溶质
的质量不变,故稀释后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不变。故选 D。
13.【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浓度越大,则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减缓反应速率,而又不影响
生成氢气总质量,要求所加入的物质不能改变溶液中硫酸的质量,可采取减小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
方法。A 项,碳酸钾溶液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水和二氧化碳,使硫酸质量减少,生成氢气的量减少,
错误;B 项,加入稀盐酸,会使溶液中酸性物质的质量增加,生成氢气的量增加,错误;C 项,氧化铁能
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使硫酸质量减少,生成氢气的量减少,错误;D 项,加水稀释,使硫酸的质
量分数减小,减缓了反应速率,生成氢气的量不变,正确。故选 D。
14.【答案】C
【解析】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A 选项,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依次为甲>乙>丙是正确的叙述;B
选项,若乙中含有少量杂质甲,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是正确的叙述;因为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
的影响不大;C 选项,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液,由 t2℃降到 t1℃时,析出甲的质量多是错误的叙述,没
有说明溶液是否饱和;D 选项,三种不饱和溶液都可以通过增加其溶质的方法变成饱和溶液是正确的。故
选 C。
15.【答案】C
【解析】A 项,硝酸钾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能为 0,故起点不对,且一旦饱和溶质质量分数保持
不变,最终应是水平线,错误;B 项,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一旦饱和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最终应是水平
线,错误;C 项,硝酸钾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能为 0,恒温蒸发至有一定量晶体析出的过程中,溶液由同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变成了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大,但达到饱和后溶质质量分数
保持不变,正确;D 项,恒温蒸发至有一定量晶体析出的过程中,溶液由同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变成了饱
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大,错误。
16.【答案】(1)蒸发皿 量筒、胶头滴管 试管或广口瓶 (2)玻璃棒 称量 溶解
【解析】(1)蒸发所用的仪器有铁架台、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图中有的是蒸发皿,量取液体药品要用
量筒和胶头滴管,制取 O2、H2 和 CO2 都可选用的玻璃仪器是试管或广口瓶。
(2)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 NaCl 溶液,要用烧杯和玻璃棒,图中缺少的是玻璃棒;用固体物质配制一定质量
分数的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
17.【答案】(1)C (2)①过滤 ②把 pH 试纸放于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纯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体
滴到 pH 试纸上,再与比色卡对照 加肥皂水振荡,若出现较多泡沫为软水,否则为硬水 ③漂白粉(或氯
气、二氧化氯和臭氧等,一种即可) 蒸馏 (3)10 计算 称量(量取) 溶解(稀释)
【解析】(1)因为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所以搜救犬能够闻到特殊的气味。故填 C。
(2)①过滤可以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故填过滤。
②可以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故填把 pH 试纸放于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纯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
待测液体滴到 pH 试纸上,再与比色卡对照。
③向水中加入消毒剂,或加热蒸馏都可以消毒。故填漂白粉(或氯气、二氧化氯和臭氧等,一种即可);蒸
馏。
(3)设需溶质质量分数为 15%的过氧乙酸溶液的质量为 X,则:300 kg×0.5%=X×15%
X=10 kg。
配制溶液时的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稀释)。
18.【答案】(1)乙>甲>丙 (2)28.6% (3)甲 丙
【解析】(1)从 20 ℃向上做垂线,与曲线的交点在上面的溶解度大,所以 20 ℃时它们的溶解度大小顺序
是乙>甲>丙;
(2)50 ℃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 40 g,即 100 g 水中最多溶解 40 g,所以 50 ℃时,50 g 乙物质加入到 100
g 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3)50 ℃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 0 ℃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溶解度减小
的最多的,只有甲,而丙不会析出晶体;由于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大小有关,降温至 0 ℃
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所以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乙的,丙降温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再比较一下 0 ℃
时甲的溶解度与 50 ℃时丙的溶解度大小即可,通过比较丙最小,所以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丙。
19.【答案】(1)4.4 (2)11.7% (3)16.3%
【解析】(1)纯碱样品中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钠,可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根据图示可知:当加入 73
g 稀盐酸时,生成气体的质量达到了最大值,即此时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所以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二氧
化碳的质量为 4.4 g。
(2)解:设样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为 x,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 y
106∶44=x∶4.4g
x=10.6 g
117∶44=y∶4.4 g
y=11.7 g
样品中含杂质的质量分数为 。
(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20.【答案】4.5 g 475 g
【解析】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⑴ 500 g×0.9%=4.5 g
⑵在稀释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设需 18%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X;X×18%=500 g×0.9%或 X×18%=4.5 g
解之得:X=25 g
需加水质量:500 g-25 g=475 g
21.【答案】(1)4.4 (2)80% (3)5.6%
【解析】(1)根据图像,可以看出当加入 106 g 稀盐酸的时候,反应就结束,产生气体质量为 4.4 g,所以
当加入 212 g 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质量仍然为 4.4 g。
(2)发生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根据方程式中碳酸钠与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可算出
碳酸钠的质量,进而可以计算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反应后得到的是 NaCl 溶液,所以也可根
据方程式中 NaCl 与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求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解:设碳酸钠的质量为 x,生成的 NaCl 质量为 y
100∶44=x∶4.4 g,x=10.6 g
(2)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117∶44=y∶4.4 g,y=11.7 g。
又由于反应后溶液质量=10.6 g+95.8 g+106 g-4.4 g=208 g。
(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三轮专题复习专题 10《酸和碱》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 15 小题)
1.长期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加的物质是( )
A. 生石灰
B. 硫粉C. 浓盐酸
D. 碳酸氢铵
2.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酚酞无现象,则溶液一定呈中性
B.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核中都含有质子和中子
C. 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 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3.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后不显色的溶液,若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定显红色
B. 可能为紫色
C. 可能显蓝色
D. 一定显无色
4.向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蒸馏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呈( )
A. 无色
B. 紫色
C. 红色
D. 蓝色
5.如图所示,将密闭的相互连通的装置放在天平上,调节天平使之平衡,经过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叙述
正确的是( )
A. 指针偏左,食盐溶液一定变稀,烧碱潮解B. 指针偏右,食盐溶液一定饱和,烧碱潮解
C. 指针偏左,食盐溶液一定变浓,烧碱潮解
D. 指针偏右,食盐溶液一定变浓,烧碱潮解
6.某同学在探究“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时,用稀 NaOH 溶液、稀盐酸和酸碱指示剂进行实验的过程见下图。
下图所加试剂①②③分别是( )
A. 稀 NaOH 溶液、石蕊溶液、稀盐酸
B. 稀盐酸、石蕊溶液、稀 NaOH 溶液
C. 稀 NaOH 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
D. 稀盐酸、酚酞溶液、稀 NaOH 溶液
7.用酒精和水浸泡蝴蝶兰花可得到紫色溶液,该溶液遇到酸溶液显红色,遇到碱溶液显黄色。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 )
A. 蝴蝶兰花的溶液与酸作用显红色是物理变化
B. 能使蝴蝶兰花的溶液显黄色的一定是碱性溶液
C. 将氯化钠溶液滴入蝴蝶兰花的溶液后,溶液仍为紫色
D. 蝴蝶兰花的溶液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8.下列实验现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氨气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B. 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C. 加热“铜绿”时,绿色固体变成黑色固体,管壁出现小水珠
D. 向氯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9.某环保监测站取刚降下的雨水,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其 pH,数据如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雨水酸性逐渐减弱
B. 雨水的酸性一段时间后趋于稳定
C. 酸雨会腐蚀机械设备和建筑物
D. 硫和氮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因素
10.下列质量增加的变化有一种与其它三种存在本质的区别,这种变化是( )
A. 久置的生石灰质量增加
B. 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
C. 久置的铁钉生锈质量增加
D. 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质量增加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向酸性土壤里撒熟石灰,可调节土壤的 pH
B. 推广加碘盐是为了预防胃酸过多
C. 钢铁在干燥的环境中比在潮湿的环境中更容易被腐蚀
D. 玻璃钢、光导纤维和合成纤维都是有机合成材料
12.下列物质能跟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
A. 锌粒
B. 氢氧化钠溶液
C. 氧化铜
D. 碳酸钠溶液
13.下列各组气体中均能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的一组是( )A. H2、O2、HCl
B. H2、O2、CO
C. H2、SO2、CO
D. O2、CO,CO2
14.某同学错题本中记录的下列内容,合理的是( )
A. 盐酸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B. 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C. Al(OH)3、NaOH 都能治疗胃酸过多症
D. 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蓝
15.氢氧化钙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其俗称是( )
A. 小苏打
B. 熟石灰
C. 生石灰
D. 纯碱
二、填空题(共 3 小题)
16.数字化装备正逐步进入宜昌市的各个校园。在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过程中,下图是利用数字化传感器
得到的溶液 pH 变化图像。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溶液呈中性时,所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________mL;
(3)图中 b 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小红同学在学习盐酸的化学性质时,归纳出了盐酸与其它物质相互反应的关系,如图(图中“-”表示相
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1)若 X 是与其它三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 X 可以是________(填化学式,只填一种即可)。
(2)根据如图所示物质间的关系,写出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 X 是单质时,请写出 X 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写出一个即可)。
18.酸雨的危害很大,硫酸型酸雨的形成有以下两种途径:
(1)正常雨水略显酸性,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pH<5.6 的降水称为酸雨,它会使土壤酸化,施用适量________可改良土壤酸性。
(3)SO2 通入碘水(I2 的水溶液)会生成硫酸(H2SO4)和氢碘酸(HI),我们可利用此原理来测定空气中 SO2 的含
量,SO2 的变化过程可表示为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共 3 小题)
19.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表面有________产
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现问题]为了再次观察上述反应现象,小林同学用较长的镁条重做上述实验,但发现了异常现象,试管
中出现了白色沉淀。[实验验证 1]小林同学针对两次实验的不同,设计对比实验方案,探究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
[得出结论]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________有关。
[追问]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①20 ℃时,100 g 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 54.8 g;
②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氢气;
③氯化银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做出猜想]猜想一:镁;猜想二:氯化镁;猜想三:氢氧化镁,猜想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验证 2]将白色沉淀洗涤干净,分别取少量沉淀于 A、B、C 试管中,进行如表实验:
20.在一次化学实验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对两个实验进行探究。实验一: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哪一种粒子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猜想]可能是水分子、钠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实验]
(1)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 2 mL 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溶液不变色;
(2)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 2 mL 氯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 2 mL 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用注射器向充满某种气体的软塑料瓶中注入一种液体(如图),振荡,发现塑料瓶变瘪,探究气体
和液体可能是什么物质?
[猜想]气体和液体可能是________(写一组即可)。
[实验]用试管取少量实验后塑料瓶中的溶液,加入试剂________,产生相应的现象,其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上述实验完成后,能否验证你的猜想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
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的溶液的酸碱性进行了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________性,还可能呈________性。
[实验验证][分析与思考]
(1)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______(填写微粒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亮
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________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然后过滤,把滤
液 倒 入 蒸 发 皿 中 加 热 , 得 到 氯 化 钠 晶 体 , 该 过 程 涉 及 的 化 学 反 应 的 方 程 式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以下方案:
方案一: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二: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气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四、计算题(共 1 小题)
22.某化学活动小组用稀盐酸对赤铁矿中 Fe2O3 含量进行测定(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且不溶于水),得到一黄色
残液。为防止直接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对其进行了处理,过滤该残液,取 100 g 滤液,向其中不断加入某
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得
实验数据如下表:(资料:FeCl3+3NaOH===Fe(OH)3↓+3NaCl)
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选择合理的数据,计算所加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生石灰露置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质量会增加;硫粉在空气中不与其它物质
发生反应,质量不变;浓盐酸在空气中易挥发导致质量减少;碳酸氢铵在空气中易发生分解,质量会减少。
2.【答案】B
【解析】A 项,酚酞溶液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不变色,错误;B 项,氢原子中不含有中子,正确;C 项,
在化合物中,非金属元素显正价或负价,例如硫酸铜中,硫元素显+6 价,错误;D 项,生成盐和水的反
应不一定是酸和碱的作用,例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不是中和反应,错误。故选 B。
3.【答案】B
【解析】滴入无色酚酞不显色的溶液可能为中性,也可能为酸性,所以滴入石蕊后可能为紫色或红色。
4.【答案】C
【解析】酸性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碱性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二氧化碳溶于水后一部分和水生
成碳酸,碳酸可以使石蕊变红。
5.【答案】D
【解析】由于烧碱具有吸水性,导致天平右边质量增加;左边不饱和食盐水溶剂水减少,溶液变浓,质量
减少;所以天平指针一段时间后偏右,故选 D。
6.【答案】C
【解析】A 项,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可使石蕊溶液变蓝。不符合题目中成为红色溶液的要求,错误;B
项,稀盐酸呈酸性,可使石蕊溶液变红。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如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不能将盐酸完全
反应,则溶液为酸性,呈红色;如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溶液为中性,呈紫色;如
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过量,则溶液为碱性,呈蓝色。不符合最终为无色溶液的要求,错误;C 项,氢氧化
钠溶液呈碱性,可使酚酞溶液变红。当加入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将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或盐酸过量时,溶液均
呈无色。符合题目要求,正确;D 项,稀盐酸呈酸性,再加入酚酞呈无色。不符合题目中成为红色溶液的
要求,错误。
7.【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蝴蝶兰花的溶液可以做指示剂,指示剂的变色是化学变化。8.【答案】A
【解析】氨气溶于水,所得溶液显碱性,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9.【答案】A
【解析】A 项,随着时间的进行,pH 逐渐减小,酸性增强,错误;B 项,雨水的酸性一段时间后趋于稳定,
正确;C 项,酸雨会腐蚀机械设备和建筑物,正确;D 项,硫和氮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因素,正确。
故选 A。
10.【答案】B
【解析】A 项,生石灰和空气中的水分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 项,浓
硫酸具有吸水性,长期敞口放置质量增加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 项,铁钉生锈质量增
加的过程中铁生锈,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 项,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
酸钠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B 质量增加的变化与其它三种存在本质的区别。故选 B。
11.【答案】A
【解析】A 项,熟石灰是碱性物质,可改良酸性土壤,改变土壤的 pH,正确;B 项,碘元素可以预防甲状
腺肿大,错误;C 项,钢铁生锈的条件是氧气和水并存,因此在潮湿的环境更容易生锈,错误;D 项,玻
璃钢是复合材料,光导纤维是无机非金属材料,错误。
12.【答案】B
【解析】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
是中和反应。如金属氧化物跟酸的反应,非金属氧化物跟碱的反应,都不是中和反应。
13.【答案】B
【解析】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水,可以用作干燥剂,所干燥的气体不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酸性氧化
物和酸性气体都能和氢氧化钠反应.所以氢氧化钠能干燥的是碱性和中性气体,酸性气体不能用氢氧化钠
来干燥,SO2、CO2 是酸性氧化物,HCl 是酸性气体,它们都能与碱生成盐和水,所以不能用氢氧化钠来
干燥,而 H2、O2、CO 是中性气体,能用碱来干燥,故选 B。
14.【答案】A
【解析】A 项,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盐酸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正确;B 项,室内
起火时,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错误;C 项,Al(OH)3 能治疗胃酸过多症,NaOH 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错误;D 项,
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错误;故选 A。
15.【答案】B
【解析】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
16.【答案】(1)NaOH+HCl===NaCl+H2O (2)10
(3)NaCl、NaOH(或氯化钠、氢氧化钠)
【解析】根据题中的叙述可知,(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OH+HCl===NaCl+H2O;(2)当溶液呈中性时,
及溶液的 pH 值为 7 时,所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 10 mL;(3)图中 b 点所示溶液中,pH 值大于 7 溶液
显碱性,故含有的溶质是 NaCl、NaOH。
17.【答案】(1)CuO (2)NaOH+HCl===NaCl+H2O (3)Fe+2HCl===FeCl2+H2↑
【解析】(1)因为我们学过酸的化学性质,酸能与碱反应,酸能与盐反应,酸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又因为
氢氧化钠属于碱,碳酸钠属于盐,就少了碱性氧化物反应这种类型,所以我们可以选择学过的最常见的碱
性氧化物氧化铁、氧化铜等;(2)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NaOH+HCl===NaCl
+H2O;(3)酸能与活泼金属单质反应,当 X 是单质时,可以是铁、锌或铝等,化学方程式为 Fe+
2HCl===FeCl2+H2↑。
18.【答案】(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的溶液显酸性 (2)熟石灰 (3)SO2+2H2O+I2===H2SO4+
2HI
【解析】(1)正常的雨水因为含有碳酸而显酸性。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的溶液显酸性;(2)酸雨
的危害很大,如土壤酸化、腐蚀建筑物等,农业上常用熟石灰来调节酸性土壤;(3)SO2 通入碘水(I2 的水溶
液)会生成硫酸(H2SO4)和氢碘酸(HI),化学方程式为 SO2+2H2O+I2===H2SO4+2HI。
19.【答案】气泡 Mg+H2SO4===MgSO4+H2↑
[得出结论]镁条长度
[做出猜想]Mg+2H2O===Mg(OH)2+H2↑
[实验验证 2]没有气泡产生 消失 不消失 Ag+
【解析】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溶液和氢气,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
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Mg+H2SO4===MgSO4+H2↑。
[做出猜想]由小林同学的实验,镁条长度越长,产生白色沉淀越多,则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镁
条长度有关。
由题意,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氢气,即镁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氢气,猜想三为氢氧化
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2H2O===Mg(OH)2+H2↑。
[实验验证 2]A 项,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由实验结论,猜想一不正确,但这种白色沉淀能溶
于盐酸,则没有气泡产生,白色沉淀消失。
B 项,20 ℃时,100 g 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 54.8 g,易溶于水,由实验结论,猜想二不正确,则加入足
量水,白色沉淀不消失。
C 项,加入适量稀硝酸,白色沉淀消失,说明白色沉淀能与酸反应;继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出现大量
白色沉淀,说明生成了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次沉淀应为氯化银沉淀,则原白色沉淀中含有的离子是:
Mg2+、Ag+。
20.【答案】实验一:(2)溶液不变色 (3)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NaOH 溶液中是 OH-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
红色
实验二:CO2 和 NaOH 溶液(合理均可) 盐酸 Na2CO3+2HCl===2NaCl+CO2↑+H2O 不能,因上述实验
只能验证气体可能是 CO2,而不能确定是何碱液
【解析】实验一:(1)蒸馏水中只含有水分子,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说明水分子不能使酚
酞溶液变红。
(2)用试管取约 2 mL 氯化钠溶液,滴入 1~2 滴无色酚酞溶液,会观察到溶液不变色,说明钠离子不能使
酚酞溶液变红。
(3)用试管取约 2 mL 氢氧化钠溶液,滴入 1~2 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会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说明 NaOH 溶液中是 OH-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实验二: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从而造成瓶内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
的作用下塑料瓶变瘪。
取少量实验后塑料瓶中的溶液是碳酸钠溶液,滴加稀盐酸,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
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CO2↑+H2O;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塑料瓶重新鼓起
来。上述实验完成后,由于只能验证气体可能是 CO2,而不能确定是何碱液,故不能验证猜想说法正确。
21.【答案】酸 中 红 酸性或中性
(1)OH- CuCl2(答案合理即可) 2NaOH+CuCl2===Cu(OH)2↓+2NaCl(答案合理即可)
(2)产生气泡 Zn+2HCl===ZnCl2+H2↑
【解析】酸、碱中和反应时有三种可能:①酸和碱恰好中和,pH=7,②酸有剩余,pH7;使溶液呈酸性的离子是 H+,使溶液呈碱性的离子是 OH-;呈酸性的溶液加入活泼金属,可产生氢
气或加入 Na2CO3 溶液可产生 CO2 进行检验。
22.【答案】设与生成 2.14 g-1.07 g 氢氧化铁所消耗的 20 g 溶液中 NaOH 溶质的质量为 x。
答: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6%。
【解析】从表中加入的氢氧化钠可以看出 40 g 以前没有生成沉淀,是在中和盐酸,140 g 和 160 g 氢氧
化钠都是生成沉淀 5.35 g,由于无法判断是否是 60 g 才开始沉淀,和 140 才完全沉淀,所以不能利用以上
数值。但是从 60 到 80,可以判定 20 g 氢氧化钠一定对应 2.14 g-1.07 g 沉淀氢氧化铁沉淀。所以以此为
计算依据。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三轮专题复习专题 11《盐 化肥》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 15 小题)
1.如图是小莫家使用的化肥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该化肥属于( )A. 氮肥
B. 磷肥
C. 钾肥
D. 复合肥
2.用括号中的试剂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所用药品错误的是( )
A. NaOH 溶液中混有 Na2CO3(稀硫酸)
B. NaNO3 溶液中混有 AgNO3(NaCl 溶液)
C. KCl 溶液中混有 K2CO3(稀盐酸)
D. CO 中混有 CO2(NaOH 溶液)
3.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 FeCl3 溶液显黄色不是 Cl-造成的,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 )
A. 观察 KCl 溶液没有颜色
B. 向 FeCl3 溶液中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消失
C. FeCl3 溶液中滴加适量无色硝酸银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未消失
D. 加水稀释后 FeCl3 溶液黄色变浅
4.下列各组常见的固体物质中,用水不能区分的是( )
A. NaOH 和 NH4NO3
B. CuSO4 和 Na2SO4
C. Na2CO3 和 CaCO3
D. NaCl 和 KCl
5.合理施用化肥可提高农作物产量,但过多化肥如尿素[CO(NH2)2]等进入水体也会引起水体污染。尿素属于( )
A. 复合肥
B. 磷肥
C. 钾肥
D. 氮肥
6.下列关于化肥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NH4)2SO4 属于复合肥料
B. 从外观即可把 NH4NO3 与 KCl 区别开
C. 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只有氮、磷和钾三种
D. NH4Cl 与熟石灰混合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
7.在化学实验中关注“气泡”情况很重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复分解反应条件之一:生成物中有气体(气泡)产生
B. 排水集气法:当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还不能收集气体
C. 有气体产生的化学反应:反应后质量减少,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 检查装置气密性:导气管伸入水中,手握容器外壁,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良好
8.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不完全正确的是( )
A. 选项 AB. 选项 B
C. 选项 C
D. 选项 D
9.列物质中,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KNO3
B. NaCl
C. CuSO4
D. Mg(OH)2
10.下列常见的盐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不合理的是( )
A. 用亚硝酸钠腌制食品
B. 碳酸钠广泛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
C. 用纯碱消耗面粉发酵生成的酸
D. 天安门前的华表是用大理石做的,碳酸钙还可用作补钙剂
11.蒸馒头、炸油条时常用到一种白色物质,它既能中和面粉发酵过程产生的酸,又能起发泡作用,这种白
色物质是( )
A. NaOH
B. Ca(OH)2
C. NaHCO3
D. NaCl
12.下列各组内的物质相互混合后,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
A. 氧化锌和稀硝酸
B. 烧碱溶液和稀硫酸
C. 碳酸钡和稀硝酸D. 硝酸钾溶液和硫酸镁溶液
13.氮肥能促进植物茎、叶生长旺盛,提高植物蛋白质的含量,下列化肥中属于氮肥的是( )
A. CO(NH2)2
B. Ca3(PO4)2
C. NH4H2PO4
D. K2SO4
14.下列物质能够反应,且没有明显现象的是( )
A. Na2CO3 溶液加入澄清石灰水中
B. Fe2O3 加入 NaOH 溶液中
C. 稀 HCl 滴入 Ba(OH)2 溶液中
D. CO2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15.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完成的是( )
A. Fe→Cu
B. KNO3→NaNO3
C. Mg→MgO
D. H2SO4→HCl
二、填空题(共 3 小题)
16.化学肥料对农业的高产丰收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化肥中,从外观即可与其他化肥相区别的是( )
A.氯化钾 B.尿素
C.磷矿粉 D.硫酸铵
17.有一种固体混合物质 M,其中只可能含有 Na2CO3、NaNO3、Na2SO4、CuCl2、BaCl2 中的一种或几种。
请根据以下实验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操作①取少量 M 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过滤。操作②向滤出的沉
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此时所得溶液仍为无色。(1)M 中一定不含的物质是________,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
(2)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操作①后所得的无色溶液中滴加溶液 AgNO3 溶液,一定能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用石灰乳与硫酸铜溶液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B.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C.用食盐水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D.施用复合肥硝酸钾能使作物枝叶繁茂,并增加抗倒伏能力
三、计算题(共 1 小题)
19.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 NaCl,小丽同学取该样品 23 g 全部溶解于 150 g 水中,再逐滴加入 160 g 稀盐酸,
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的质量与盐酸的用量关系如图所示。(提示:相关反应为 Na2CO3+2HCl===2NaCl+H2O
+CO2↑)
计算当恰好完全反应时:
(1)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_克。
(2)此时所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 0.1%)。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
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从说明书可以看出,该化肥是硝酸钾,含有
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 D。
2.【答案】A
【解析】除杂质的要求:要把杂质除去,但不能除去需要的物质,更不能带入新的杂质。A 项,加入稀硫
酸,带入了新的杂质,错误,可用氢氧化钙除去碳酸钠;B 项,氯化钠会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
硝酸钠,正确;C 项,碳酸钾会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二氧化碳,正确;D 项,二氧化碳能与氢
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正确。故选 A。
3.【答案】D
【解析】A 项,氯化钾中含有氯离子,观察 KCl 溶液没有颜色证明 FeCl3 溶液显黄色不是氯离子造成的,
错误;B 项,FeCl3 溶液中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由于溶液中的铁离子生成
氢氧化铁沉淀,溶液中只有氯离子和钠离子,所以溶液黄色消失,实验能证明 FeCl3 溶液显黄色不是氯离
子造成的而是由铁离子造成的,错误;C 项,FeCl3 溶液中滴加适量无色硝酸银溶液生成硝酸铁和氯化银沉
淀,溶液中含有铁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溶液黄色未消失,实验能证明 FeCl3 溶液显黄色不是氯离子造成的
而是由铁离子造成的,错误;D 项,加水稀释后 FeCl3 溶液浓度变浅所以黄色变浅不能说明 FeCl3 溶液显黄
色不是氯离子造成的,正确。
4.【答案】D
【解析】用水作为试剂鉴别,根据物质的溶解性、溶于水的温度变化、溶于水后溶液呈现不同的颜色,进
行分析判断即可。
5.【答案】D
【解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
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6.【答案】D
【解析】A 项,复合肥料中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NH4)2SO4 中只含氮元素,属于氮肥;B 项,NH4NO3 与 KCl 均是白色固体,不能从外观区分;C 项,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共有 16 种,
也就是农民常说的化肥。它们是碳、氢、氧、氮、磷、硫、铁、硼、锰、铜、锌、钼和氯等;D 项,铵盐
和碱反应生成氨气有刺激性气味。
7.【答案】C
【解析】A 项,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有气体、沉淀或水生成,产生气体是其中的一个条件,正确;B 项,
排水法收集气体时,要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再收集,如果开始有气泡冒出就收集,会导致收集的气体不纯,
正确;C 项,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错误;D 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要将导管一端伸入水中,
用手握容器外壁,若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良好,正确。
8.【答案】A
【解析】A 项,苏打是碳酸钠,小苏打是碳酸氢钠,两者都为白色,方法一不可行;加热时,小苏打会产
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而苏打不会产生,方法二可行,错误;B 项,氧气具有助燃性,二氧化
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方法一可行;氧气能与铜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方法二可行,正确;C
项,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加热时铜会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氧化铜,金不与氧气反应,方法一可行;黄
铜中的锌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而金不与稀盐酸反应,方法二可行,正确;D 项,碳酸氢铵为白色,
磷矿粉为灰白色粉末,方法一可行;碳酸氢铵有强烈的氨味,而磷矿粉没有,方法二可行,正确。故选
A。
9.【答案】A
【解析】A 项,由与钾盐、硝酸盐都易溶于水,硝酸钾与其他物质不能形成沉淀、气体或水,一般不会与
其他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正确;B 项,NaCl 与硝酸银溶液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能发
生复分解反应,错误;C 项,CuSO4 能与氢氧化钡或可溶性钡盐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硫酸钡沉淀,能发生复
分解反应,错误;D 项,氢氧化镁能与酸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错误。故选 A。
10.【答案】A
【解析】亚硝酸钠有毒,不能用于食品工业;一般来说作发酵粉的是小苏打碳酸氢钠,其实碳酸钠也可以
代替小苏打,除去面粉发酵时产生的酸。
11.【答案】C
【解析】本题内容非常贴近实际生活。关键是要明确各选项物质的性质。能和酸反应的为 A、B、C 选项
物质,但前两项物质具有腐蚀性,故选 C。12.【答案】D
【解析】A 项,氧化锌和稀硝酸,二者反应有水生成,故符合复分解反应条件;B 项,烧碱溶液和稀硫酸,
二者反应有水生成,故符合复分解反应条件;C 项,碳酸钡和稀硝酸,二者反应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故
符合复分解反应条件;D 项,硝酸钾溶液和硫酸镁溶液,二者不反应,因为无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故不
符合复分解反应条件。故选 D。
13.【答案】A
【解析】A 项,CO(NH2)2 中含农作物生成需要的营养元素 N,属于氮肥,正确;B 项,Ca3(PO4)2 中含农
作物生成需要的营养元素 P,属于磷肥,错误;C 项,NH4H2PO4 中含农作物生成需要的营养元素 N、P,
属于复合肥,错误;D 项,K2SO4 中含农作物生成需要的营养元素 K,属于钾肥,错误。所以应选 A 项。
14.【答案】C
【解析】A 项,Na2CO3 溶液加入澄清石灰水中会生成白色沉淀,错误;B 项,Fe2O3 加入 NaOH 溶液中,
二者不发生反应,错误;C 项,稀 HCl 滴入 Ba(OH)2 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但没有沉淀和气体产生,没
有明显现象,正确;D 项,CO2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会变浑浊,错误。故选 C。
15.【答案】B
【解析】A 项,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转化能一步完成,错误;B 项,由 KNO3 转
化为 NaNO3,假设能反应,对应的是硝酸盐和钾盐,而硝酸盐和钾盐均是可溶性盐,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
条件,该反应不能实现,正确;C 项,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转化能一步完成,错误;D 项,硫酸
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转化能一步完成,错误。故选 B。
16.【答案】C
【解析】根据磷矿粉是灰白色的,硝酸钾、尿素和硫酸铵都是白色的晶体,进行分析判断。
17.【答案】(1)氯化铜、硫酸钠 硝酸钠
(2)Na2CO3+BaCl2===BaCO3↓+2NaCl BaCO3+2HCl===BaCl2+H2O+CO2↑
(3)NaCl+AgNO3===NaNO3+AgCl↓
【解析】根据氯化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碳酸钠和氯化钡会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钠和氯化钡会生
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等知识进行分析。
18.【答案】C【解析】A 项,石灰乳和硫酸铜都具有杀菌作用,用石灰乳与硫酸铜溶液可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正确;B
项,盐酸能与氧化铁反应,可以用于清除铁器表面的铁锈,正确;C 项,食盐氯化钠与水垢不反应,不能
用于清除水垢,错误;D 项,氮元素能促进枝叶繁茂,钾元素能使茎秆粗壮,故用复合肥硝酸钾能使作物
枝叶繁茂,并增加抗倒伏能力,正确。
19.【答案】(1)8.8
(2)解:设参加反应的的质量为 x,反应生成的 NaCl 的质量为 y
x=21.2 g,y=23.4 g
反应后所得 NaCl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 NaCl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8.4%。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三轮专题复习专题 12《化学与生活》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 15 小题)
1.了解安全知识,可以更好的保护自己。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以延长保质期
B. 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以增加猪肉的瘦肉含量
C. 高层住房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D. 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到,立即用湿布盖灭
2.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陶瓷茶杯
B. 塑料凉鞋
C. 纯棉 T 恤
D. 不锈钢饭盒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人体缺少必需的微量元素会得病,因此应该尽可能多吃含有这些元素的营养补剂
B. 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化学元素都是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的
C. 微量元素摄入量不足、过多均不利于人体健康
D. 人体中的无机盐主要靠食品添加剂来摄入
4.2014 年 7 月起,乒乓球国际比赛启用一种新型塑料球,生产这种乒乓球的塑料属于( )
A. 无机材料
B. 合成材料
C. 复合材料
D. 天然材料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工业废水要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B. 人体中缺铁元素易得贫血病
C. 变质食品中常含有霉菌毒素,不可食用
D. 石油是可再生能源,可任意利用
6.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有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食用用甲醛溶液浸泡的海鲜对人体无害
B. 食用酒精和工业酒精的主要成分相同,都可以饮用
C. 发生火灾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D. 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
7.下列关于营养与健康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人体内的脂肪储备着丰富的热能
B. 若摄取维生素不足,不会患营养缺乏症
C. 如果蛋白质摄入量不足,会使人发育迟缓
D. 低血糖的人会出现乏力、疲倦等症状,需尽快补充葡萄糖
8.下表中对化学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
A. 答案 A
B. 答案 B
C. 答案 C
D. 答案 D
9.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A. 玻璃水杯
B. 不锈钢餐具
C. 塑料薄膜
D. 羊毛绒衣10.下列有关营养与健康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
A. 人体缺铁可能引起贫血
B. 瘦肉和蛋清中都富含蛋白质
C. 食用甲醛浸泡过的海产品,会危害人体健康
D. 油脂是人体重要的供能物质,摄入越多越好
11.人体健康离不开化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铁、钴、锌、钛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B. 健康人体内血浆的 pH 范围是 7.35~7.45
C. 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
D. 人体中缺乏碘元素或碘元素过量都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12.老年人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骨折等问题。这里的“钙”指的是( )
A. 钙这种金属
B. 钙原子
C. 钙离子
D. 钙元素
13.下列有关营养成分与人体健康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人体缺铁易患贫血病
B. 蛋白质、油脂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C. 食用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D. 青少年预防佝偻病,应适量补锌
14.了解安全知识,可以更好地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发现燃气泄漏应立即开窗通风关阀门
B. 用亚硝酸钠腌制鱼肉和蔬菜C. 霉变的大米、瓜子、花生等不能食用
D. 室内起火应压低身体逃离火场
15.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物品:①“飞火流星”足球 ②铝合金门窗 ③橡皮塞 ④大理石地板 ⑤羊毛衫
⑥铅笔芯 ⑦保鲜膜,主要是由有机高分子材料制成的是( )
A. ①②③⑤
B. ①③⑤⑦
C. ②③④⑤⑦
D. ①③⑥⑦
二、填空题(共 3 小题)
16.下表是某食品包装说明中的部分内容,请你从配料中选择物质填空。
(1)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__;
(2)________是人体重要的功能物质,并能在人体内储存起来,成为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
17.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填入答题卷相应的横线上。
a.碘 b.铁 c.石墨 d.金刚石 e.钙
①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________,②有优良导电性能的非金属单质是________,③人体缺少的元素可
能引起的疾病:缺________患贫血,缺________患甲状腺肿大,缺________患佝偻病、易骨折。
18.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何杜绝下列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谈谈你的一种看法或应采取
的一种措施。
(1)“毒蔬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沟油进入餐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害元素严重超标的大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共 2 小题)
19.人体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以体重为 60 kg 的缺钙病人除每天从食物中获取钙之外,还要从药物中补
钙 0.5 g,如医生确定此人每天至少吃“钙中钙”钙片 6.26 g,已知“钙中钙”钙片中有效成分为葡萄糖酸钙
[(C6H11O7)2Ca]。试求此钙片中葡萄糖酸钙的质量分数。
20.某贫血患者,经检验共需补充 1.4 g 铁元素,在服用的药物中相当于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多少克?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A 项,甲醛对人体有害,不能用甲醛浸泡海产品,错误;B 项,瘦肉精对人体有害,错误;C 项,
高层住房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会增大氧气的浓度,促进燃烧,错误;D 项,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到,
立即用湿布盖灭,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且起到降低温度的作用,可以灭火,正确。故选 D。
2.【答案】B
【解析】A 项,陶瓷茶杯是用泥土烧制而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错误;B 项,塑料凉鞋是用塑料制
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正确;C 项,纯棉 T 恤是用纯棉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错误;D 项,
不锈钢饭盒是用不锈钢制成的,不锈钢是钢的一种,属于金属材料,错误。故选 B。
3.【答案】C
【解析】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缺少或不足会得病,但摄入过多也会致病,因此应适量为宜;人体必需元素
中,碳、氢、氧、氮等元素主要是以水、蛋白质、糖类、维生素、油脂的形式存在,故不都是以无机盐的
形式存在;人体内的无机盐主要是通过食物来摄入,而非从食品添加剂中摄入,故 A、B、D 均不正确。
4.【答案】B
【解析】三大有机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5.【答案】D
【解析】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不会对生命活动造成危害。铁是合成血红蛋白必不可少的成分,缺铁就
会造成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或不能合成。霉菌毒素会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石油是不可再生的能源。
6.【答案】C
【解析】A 项,由于甲醛能和蛋白质反应,使蛋白质分解,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质,且甲醛有毒,
不能浸泡海鲜,错误;B 项,工业酒精中含有一定量的甲醇,对人体有害,错误;C 项,由于发生火灾时,
有害气体漂在上面,所以要匍匐前进,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利用吸收一部分有害气体,正确;D 项,发
现煤气泄漏时,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时产生的明火会点燃煤气,错误。故答案为 C。
7.【答案】B
【解析】维生素虽少,但可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且大多不能在人体内合成。8.【答案】D
【解析】A 项,甲醛能使蛋白质发生分解,破坏蛋白质的结构,并能诱发癌变,不能浸泡海产品保鲜;明
矾溶于水产生的胶状物可以吸附水中不溶性的杂质,所以可用于净水,错误;B 项,混有空气的可燃性气
体,点燃可能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需验纯;浓硫酸不慎沾在皮肤上,应用大量的水冲洗,再
涂上 3%~5%的碳酸氢钠溶液,错误;C 项,农业上要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否则多余的农药和化肥会造
成水的污染;由于可降解塑料能够降解,所以使用可降解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错误;D 项,幼儿及青
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老年人缺钙会发生骨质疏松,容易骨折;黄曲霉毒素在高温下仍能存活,
进入人体后能够危害肝脏健康,甚至诱发肝癌,正确。故答案为 D。
9.【答案】C
【解析】有机合成材料必须具备三个特征:人工合成、有机物、高分子。A 项,玻璃杯子是玻璃烧制而成
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错误;B 项,不锈钢餐具是用不锈钢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错误;C 项,塑
料薄膜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正确;D 项,羊毛绒衣是用羊毛制成的,属于天然
材料,错误。故选 C。
10.【答案】D
【解析】A 项,铁元素是血红蛋白的主要组成元素,人体缺铁可能引起贫血,正确;B 项,瘦肉和蛋清中
都富含蛋白质,正确;C 项,甲醛有毒,食用甲醛浸泡过的海产品,会危害人体健康,正确;D 项,油脂
是人体重要的供能物质,摄入过多会影响身体健康,错误。故选 D。
11.【答案】A
【解析】A 项,人体中的常量元素主要有: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镁;微量元素主
要有:铁、钴、铜、锌、铬、锰、钼、氟、碘、硒;铁、钴、锌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错误;B 项,健
康人体内血浆的 pH 范围为 7.35~7.45,正确;C 项,钙能使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幼儿及青少
年缺钙会得佝偻病和发育不良,正确;D 项,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或摄入过多都会患甲
状腺肿大,正确。故选 A。
12.【答案】D
【解析】老年人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骨折等问题。这里的“钙”指的是钙元素,而不是指原子、离子等微
粒,也不是指金属单质,故选 D。
13.【答案】D【解析】A 项,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贫血,正确;B 项,糖类、蛋白质和油脂是人体
的三大供能物质,正确;C 项,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食用水果和蔬菜能给人体补充维生素,
正确;D 项,青少年缺钙易患佝偻病,应适量补钙,而不是补锌,错误。故选 D。
14.【答案】B
【解析】A 项,开窗可以使空气流通,降低室内燃气的浓度,正确;B 项,亚硝酸钠有毒,不能食用,错
误;C 项,霉变的花生产生了黄曲霉素,黄曲霉素有毒,不能食用,正确;D 项,发生火灾时,室内的上
方有大量的烟尘和有毒的气体,需要匍匐前进,正确。故选 B。
15.【答案】B
【解析】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物品:①“飞火流星”足球是合成橡胶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②铝合金门窗
属于金属材料;③橡皮塞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④大理石地板属于天然材料;⑤羊毛衫属于有机高
分子材料;⑥铅笔芯是石墨;⑦保鲜膜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故由有机高分子材料制成的是①③⑤⑦,
选 B。
16.【答案】(1)鲜鸡蛋 (2)精炼植物油
【解析】鸡蛋含有蛋白质;油脂能够储存能量。
17.【答案】①d ②c ③b a e
【解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①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②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作
电极,是优良导电性能的非金属单质;③人体缺少的元素可能引起的疾病:缺铁患贫血;缺碘容易患甲状
腺肿大;缺钙患佝偻病、易骨折。
18.【答案】(1)禁止对蔬菜使用剧毒农药(适时使用低毒农药)
(2)餐厨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成化工用油或生物柴油(严厉打击不法生产者或销售者)
(3)治理被有害元素污染的土壤(不用被有害元素污染的水灌溉)
【解析】(1)毒蔬菜是过量使用农药造成的,因此在蔬菜种植中要减少农药的使用;(2)地沟油中含有对人体
有害的物质,严禁使用地沟油炒菜;(3)有害元素严重超标的大米是使用工业用水浇灌的结果,因此工业用
水需要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19.【答案】解:葡萄糖酸钙中钙的质量分数: ×100%≈9.3%,
该病人从药物中补葡萄糖酸钙的质量:0.5 g÷9.3%≈5.376 g,此钙片中葡萄糖酸钙的质量分数: ×100%≈85.9%。
答:此钙片中葡萄糖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85.9%。
【解析】欲求此钙片中葡萄糖酸钙的质量分数,须知该病人从药物中补葡萄糖酸钙的质量,可先求出葡萄
糖酸钙中钙的质量分数,又知还要从药物中补钙 0.5 g,即可计算出须知该病人从药物中补葡萄糖酸钙的质
量,进而求出葡萄糖酸钙的质量分数。
20.【答案】解:设补充 1.4 g 铁元素相当于药物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x 克
1.4 g=x× ×100%
解得 x≈6.95 g
答:补充 1.4 g 铁元素相当于服用药物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6.95 g。
【解析】根据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三轮专题复习综合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 15 小题)
1.天天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
①用果汁、小苏打、柠檬酸、凉开水等自制汽水;
②用食盐水浸泡菜刀以除去表面的锈斑;
③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过量的 CO2,以解决温室效应;
④用活性炭可除去硬水中的氯化钙杂质;
⑤厨房天然气管道漏气,应立即关闭阀门并轻轻打开门窗通风;
⑥为了增强肥效,应将铵态氮肥和草木灰混合使用;
⑦最外层电子数为 8 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⑤⑦B. ①②⑤⑦
C. ②④⑥
D. ①⑤⑥⑦
2.“雪碧”等碳酸型饮料的 pH 小于 7,晃动后打开瓶盖,其 pH 将(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3.下列认识或做法错误的是( )
A. “低碳经济”的含义是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控制“温室效应”
B. “纳米技术”可以实现直接用原子制造分子,使物质资源的利用达到最高水平
C. “白色污染”可以通过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加以控制
D. “绿色食品”是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
4.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铁锈
B. 生铁
C. 铁矿石
D. 铁
5.自来水生产中通常使用少量的氯气进行杀菌消毒,氯气与水的反应产物之一是盐酸,市场上有些不法商
贩为牟取暴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蒸馏水)出售。为了鉴别真伪,可以用下列一种化学反应试剂来鉴别,
该试剂是( )
A. 酚酞溶液
B. 石灰水
C. 氢氧化钠溶液D. 硝酸银溶液
6.下表是人体内或排出液体的正常 pH 范围。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有关说法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酸性最强的是尿液 ②唾液和乳汁呈弱酸性或中性或弱碱性 ③胆汁的碱性比血浆的碱性稍强 ④胃
酸过多可服用含 Al(OH)3 或 NaHCO3 的药片
A. ①④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
7.下列防锈措施不合理的是( )
A. 铁制品表面涂上一层油漆
B. 保持菜刀的干燥洁净
C. 自行车常放到雨中淋湿
D. 在铁管表面镀上一层不易生锈的金属
8.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Cu2+、NH 、NO 、OH-
B. H+、Na+、HCO 、Cl-
C. Ba2+、Ag+、Cl-、CO
D. K+、Mg2+、NO 、SO
9.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做溶质B. NH4NO3 溶解过程中吸热,溶液温度降低
C. 欲使 100 g KNO3 溶液的质量分数由 5%变成 10%,可向其中加入 5 g KNO3 固体
D. 25 ℃时,将某 KNO3 溶液蒸发 10 g 水析出 ag 晶体,再蒸发 10 g 水析出 bg 晶体,a 与 b 的质量不一
定相等
10.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加入到足量的水中,最终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 NaOH NaCl KNO3 MgCl2
B. NaOH Na2CO3 NaCl H2SO4
C. NaCl Na2SO4 AgNO3 HNO3
D. FeSO4 NaNO3 KCl HCl
11.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 CO2+2NaOH===Na2CO3+H2O
B. CuO+H2SO4===CuSO4+H2O
C. Fe+2HCl===FeCl2+H2↑
D. KOH+HNO3===KNO3+H2O
12.向硫酸亚铁、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投入一些锌粉,完全反应后得到一些固体沉淀。向滤出的沉淀中加入
少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下列对固体沉淀成分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一定含有锌 ②一定含有铁 ③一定含有铜 ④可能含有锌 ⑤可能含有铁 ⑥可能含有铜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④
13.下列常见的盐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不合理的是( )
A. 用亚硝酸钠腌制食品
B. 碳酸钠广泛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C. 用纯碱消耗面粉发酵生成的酸
D. 天安门前的华表是用大理石做的,碳酸钙还可用作补钙剂
14.橡胶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它具有良好的弹性,但强度较差。为了增强某些橡胶
制品的强度,往往需要进行硫化处理,橡胶制品中硫化程度越好,强度越大,弹性越差。请分析下列橡胶
制品中硫化程度最高的是( )
A. 橡皮筋
B. 汽车外胎
C. 普通气球
D. 医用乳胶手套
15.下图为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B 物质的溶解度为 40 g
B.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A>B>C
C. 要将 C 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降温的方法
D. 要使 A 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二、填空题(共 3 小题)
16.________和________生成________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电离的________与
碱电离的________生成水。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中的一种反应,大多数酸是可溶的,它跟可溶性碱或不
溶性碱都能发生中和反应。
17.中考前,妈妈为小明补充营养,准备的午餐食谱如图所示:(1)食谱中含有的营养素有________(任填两种)。
(2)从合理膳食出发,你认为他的午餐应增加________(填一种食物的具体名称)。
18.经测定,某溶液的 pH=1,取少量该溶液滴入紫色石蕊,溶液________,则该溶液中不可能存在
NaNO3、NaOH、Na2SO4 中的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共 3 小题)
19.小金利用图示装置进行甲、乙对比实验,探究温度对 CO 和 Fe2O3 反应的影响(固定装置略)。
(1) 从 实 验 安 全 角 度 考 虑 , 图 示 装 置 还 应 采 取 的 改 进 措 施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全反应后,两组的生成物均为黑色粉末(纯净物),分别用两组生成物进行以下实验:
①甲组的黑色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小金查阅资料后发现 Fe3O4 在常温下不与稀盐酸、CuSO4 溶液反应,故猜想乙组的生成物为 Fe3O4。他
又发现 m2 恰好为________ g ,这可成为支持上述猜想的新证据。
(3)甲、乙两组实验说明温度对 CO 和 Fe2O3 反应有影响,且均体现出 CO 的________(填写化学性质)。
20.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表面有________产
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现问题]为了再次观察上述反应现象,小林同学用较长的镁条重做上述实验,但发现了异常现象,试管
中出现了白色沉淀。
[实验验证 1]小林同学针对两次实验的不同,设计对比实验方案,探究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
[得出结论]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________有关。
[追问]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①20 ℃时,100 g 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 54.8 g;
②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氢气;
③氯化银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做出猜想]猜想一:镁;猜想二:氯化镁;猜想三:氢氧化镁,猜想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验证 2]将白色沉淀洗涤干净,分别取少量沉淀于 A、B、C 试管中,进行如表实验:21.下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实验。
(1)上述实验中,有气泡生成的是________(填写装置序号)。
(2)试管 F 中出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上 述 实 验 能 否 证 明 镁 、 锌 、 铁 、 铜 、 银 五 种 金 属 的 活 动 性 强 弱 ? __________ 请 说 明 理 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我 国 古 代 “ 湿 法 炼 铜 ” 就 是 利 用 了 试 管 D 中 的 反 应 原 理 , 请 写 出 该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共 3 小题)
22.人体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以体重为 60 kg 的缺钙病人除每天从食物中获取钙之外,还要从药物中补
钙 0.5 g,如医生确定此人每天至少吃“钙中钙”钙片 6.26 g,已知“钙中钙”钙片中有效成分为葡萄糖酸钙
[(C6H11O7)2Ca]。试求此钙片中葡萄糖酸钙的质量分数。
2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一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取 13.25 g 碳酸钠样
品(杂质既不溶于酸也不溶于水)放入烧杯中,加入 95.8 g 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向其中加入稀盐酸,测得反
应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1)当加入 212 g 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加入 106 g 稀盐酸(即 A 点)时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24.某品牌纯碱中含有杂质 NaCl,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称取 12 g 样品放入烧杯中,
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并绘制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
(1)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 CO2 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g。
(2)计算该样品中含杂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下同)
(3)计算当盐酸与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①柠檬酸能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可用果汁、小苏打、柠檬酸、凉开水等自制汽水,
正确;②食盐水的主要成分氯化钠与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不反应,故盐水不能除锈,反而加速铁制品生
锈,错误;③氢氧化钙的生产过程会产生 CO2,用氢氧化钙无法解决温室效应,错误;④活性炭可吸附色
素和异味,不能吸附氯化钙,从而改变水的硬度,错误;⑤若厨房天然气管道漏气,应立即关闭阀门并轻
轻打开门窗通风,正确;⑥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其水溶液呈碱性,所以不能与铵态氮肥混用,会
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降低肥效,错误;⑦最外层电子数为 8 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
子,还可能是离子,正确。
2.【答案】A
【解析】碳酸不稳定,晃动后打开瓶盖会有部分分解,酸性减弱,所以 pH 变大。
3.【答案】D
【解析】A 项,“低碳经济”的含义是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控制“温室效应”,正确;B 项,“纳
米技术”可以实现直接用原子制造分子,使物质资源的利用达到最高水平,正确;C 项,“纳米技术”可以实
现直接用原子制造分子,使物质资源的利用达到最高水平,正确;D 项,“绿色食品”是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的食品是错误的叙述,因为“绿色食品”是不含任何污染物的食品。
4.【答案】D
【解析】铁锈的成分除了主要的 Fe2O3,还有其他一些杂质。生铁是铁和碳的合金。铁矿石也属于混合物。
故选 D。
5.【答案】D
【解析】A 项,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自来水里有盐酸,盐酸显酸性,遇酚
酞溶液不变色,不能鉴别真伪,错误;B 项,自来水里有盐酸,盐酸与石灰水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但无
明显变化,不能鉴别真伪,错误;C 项,自来水里有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但
无明显变化,不能鉴别真伪,错误;D 项,自来水里有盐酸,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
和硝酸,可以用硝酸银溶液来检验到底是自来水还是纯净水,正确。
6.【答案】B【解析】根据 pH 大于 7 显碱性值越大碱性越强、小于 7 显酸性值越小酸性越强可知:①酸性最强的是尿
液,错误;②唾液和乳汁呈弱酸性或中性或弱碱性,正确;③胆汁的碱性比血浆的碱性稍强,错误;④
胃酸过多可服用含 Al(OH)3 或 NaHCO3 的药片,正确;故正确的选择②④。
7.【答案】C
【解析】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分同时接触,温度、湿度、溶液的酸碱性都能加速铁的锈蚀。所以自
行车常放到雨中淋湿更易生锈。故选 C。
8.【答案】D
【解析】A 项,NH 、Cu2+与 OH-能结合成氨气和水、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错误;B 项,H+、
HCO 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错误;C 项,Ag+、Cl-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氯化银
沉淀,Ba2+、CO 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碳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错误;D 项,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
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正确。
9.【答案】C
【解析】HCl、CH3CH2OH、NaCl 均可以溶于水形成溶液,因此 A 正确;NH4NO3 溶于水吸热,温度降
低,B 正确;加入 5 g KNO3 固体会使溶液变为 105 g,溶质变为 10 g,二者相除不等于 10%,因此 C 错
误;D 中并没有说 KNO3 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若为不饱和溶液则 a 不等于 b,若为饱和溶液,则 a=b,
因此 D 正确。
10.【答案】B
【解析】A 项,氢氧化钠能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不透明,错误;B 项,NaOH 与 H2SO4 反应,
但最终得到的溶液为无色透明溶液,正确;C 项,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不透明,错误;D
项,各物质之间不反应,但硫酸亚铁溶于水呈浅绿色,错误。故选 B。
11.【答案】D
【解析】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A 选项中没有酸的参与;B 选项没有碱的参与;C 选项没
有碱的参与,生成物中没有水;D 选项符合定义,故答案选择 D。
12.【答案】B
【解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锌、铁的活动性顺序为锌>铁>铜,所以向 FeSO4 和 CuSO4 的混合溶
液中投入一些锌粉,能发生锌与硫酸铜的反应,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还能发生锌与硫酸亚铁
的反应,锌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生成的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滤出的固体中一定有铜,③正确,⑥错误;向滤出的不溶物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说明固体中一定含
有铁,②正确,⑤错误;可能含有锌,①错误,④正确。故选 B。
13.【答案】A
【解析】亚硝酸钠有毒,不能用于食品工业;一般来说作发酵粉的是小苏打碳酸氢钠,其实碳酸钠也可以
代替小苏打,除去面粉发酵时产生的酸。
14.【答案】B
【解析】A 项,橡皮筋需要较好的弹性,硫化程度不宜过高,错误;B 项,汽车外胎需要较高的硬度与强
度,弹性不用太好,硫化程度较高时符合要求,正确;C 项,气球需要较高的弹性,硫化程度不宜过高,
错误;D 项,医用乳胶手套需要较高的弹性,硫化程度不宜过高,错误。故选 B。
15.【答案】C
【解析】C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要将 C 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升温的方法,C
错误。故选 C。
16.【答案】酸 碱 盐 H+ OH-
【解析】根据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H++OH-===H2O,据此进行
分析解答。
17.【答案】(1)蛋白质、油脂、糖类、水、无机盐(任填两种) (2)油菜
【解析】
18.【答案】变红色 NaOH
【解析】溶液的 pH=1,小于 7,故为酸性,石蕊遇酸性溶液显红色;在酸性环境下,氢氧根离子不存在,
故氢氧化钠不能存在于酸性环境里。
19.【答案】(1)在装置末端尖嘴导管处,放置一盏燃着的酒精灯
(2)①Fe+2HCl===FeCl2+H2↑ ②4.64
(3)还原性
【解析】(1)从安全角度考虑,一氧化碳有毒,所以要采取的改进措施是补充尾气处理装置。(2)①甲组黑
色粉末能被磁铁吸引,全部溶于盐酸,可判断出是铁粉,铁粉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HCl===FeCl2+H2↑;②根据实验现象可判断出乙组黑色粉末全为四氧化三铁,利用铁元素质量守恒,4.8 g 氧化铁中有
铁 4.8 g×(112/160)=3.36 g,再算出四氧化三铁的质量 3.36 g/(168/232)=4.64 g。(4)甲、乙两组实验说
明温度对 CO 和 Fe2O3 反应有影响,且均体现出 CO 的还原性。
20.【答案】气泡 Mg+H2SO4===MgSO4+H2↑
[得出结论]镁条长度
[做出猜想]Mg+2H2O===Mg(OH)2+H2↑
[实验验证 2]没有气泡产生 消失 不消失 Ag+
【解析】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溶液和氢气,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
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Mg+H2SO4===MgSO4+H2↑。
[做出猜想]由小林同学的实验,镁条长度越长,产生白色沉淀越多,则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镁
条长度有关。
由题意,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氢气,即镁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氢气,猜想三为氢氧化
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2H2O===Mg(OH)2+H2↑。
[实验验证 2]A 项,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由实验结论,猜想一不正确,但这种白色沉淀能溶
于盐酸,则没有气泡产生,白色沉淀消失。
B 项,20 ℃时,100 g 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 54.8 g,易溶于水,由实验结论,猜想二不正确,则加入足
量水,白色沉淀不消失。
C 项,加入适量稀硝酸,白色沉淀消失,说明白色沉淀能与酸反应;继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出现大量
白色沉淀,说明生成了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次沉淀应为氯化银沉淀,则原白色沉淀中含有的离子是:
Mg2+、Ag+。
21.【答案】(1)A 和 C
(2)铜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3)不能判断 只能判断出镁>铁>铜>银,锌>铜,而无法确定锌与镁和铁的活动性顺序
(4)Fe+CuSO4===Cu+FeSO4【解析】(1)只有氢之前的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才会产生气泡,所以有气泡生成的是 A 和 C。(2)F 试管中可以
看到铜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3)A 可判断:铁>氢。B 可判断:铜氢。D 可判断:铁>铜。E 可判断:锌>铜。F 可判断:铜>银。综上分析,不能判断五种金属的活动性,
只能判断出镁>铁>铜>银,锌>铜,而无法确定锌与镁和铁的活动性顺序。(4)D 试管的化学方程式为 Fe+
CuSO4===Cu+FeSO4。
22.【答案】解:葡萄糖酸钙中钙的质量分数: ×100%≈9.3%,
该病人从药物中补葡萄糖酸钙的质量:0.5 g÷9.3%≈5.376 g,
此钙片中葡萄糖酸钙的质量分数: ×100%≈85.9%。
答:此钙片中葡萄糖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85.9%。
【解析】欲求此钙片中葡萄糖酸钙的质量分数,须知该病人从药物中补葡萄糖酸钙的质量,可先求出葡萄
糖酸钙中钙的质量分数,又知还要从药物中补钙 0.5 g,即可计算出须知该病人从药物中补葡萄糖酸钙的质
量,进而求出葡萄糖酸钙的质量分数。
23.【答案】(1)4.4 (2)80% (3)5.6%
【解析】(1)根据图像,可以看出当加入 106 g 稀盐酸的时候,反应就结束,产生气体质量为 4.4 g,所以
当加入 212 g 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质量仍然为 4.4 g。
(2)发生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根据方程式中碳酸钠与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可算出
碳酸钠的质量,进而可以计算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反应后得到的是 NaCl 溶液,所以也可根
据方程式中 NaCl 与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求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解:设碳酸钠的质量为 x,生成的 NaCl 质量为 y
100∶44=x∶4.4 g,x=10.6 g
(2)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117∶44=y∶4.4 g,y=11.7 g。
又由于反应后溶液质量=10.6 g+95.8 g+106 g-4.4 g=208 g。
(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24.【答案】(1)4.4 (2)11.7% (3)16.3%
【解析】(1)纯碱样品中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钠,可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根据图示可知:当加入 73
g 稀盐酸时,生成气体的质量达到了最大值,即此时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所以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二氧
化碳的质量为 4.4 g。
(2)解:设样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为 x,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 y
106∶44=x∶4.4g
x=10.6 g
117∶44=y∶4.4 g
y=11.7 g
样品中含杂质的质量分数为 。
(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