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高考化学考点练系列一
(考点 1-10,共 10 套)
考点 1 物质的量 气体摩尔体积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物质的量”“摩尔”和“摩尔质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物质的摩尔质量等于其相对分子(原子)质量
B.“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单位
C.0.012 kg 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为 NA
D.1 mol 任何物质都含有约 6.02×1023 个原子
答案 C
解析 摩尔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同,A 错误;物质的量是基本物理量,不是单
位,B 错误;1 mol 任何物质都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该物质的微粒,但不一定是原子,D 错
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物质的量的任何物质具有相同数目的微粒
B.同物质的量浓度、同体积的任何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相同
C.含 58.5 g 氯化钠的溶液中含有 6.02×1023 个氯化钠分子
D.无论什么状况下,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含有的分子数是一定的
答案 D
解析 相同物质的量的任何物质具有相同数目的组成微粒,“微粒”包括分子、原子、
离子等,A 错误;应是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相同,B 错误;氯化钠溶液中不存在氯化钠分子,C
错误。
3.下列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6.02×1023 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
B.0.012 kg 12C 含有的碳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C.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个微粒的物质是 1 摩尔
D.1 摩尔氯含有 6.02×1023 个氯分子
答案 B
解析 6.02×1023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不能把 6.02×1023 就叫做阿伏加德罗常
数,A 错误;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的物质不一定是 1 mol,如含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个 O
的 O2 是 0.5 mol,C 错误;用摩尔来表示粒子时应指明具体微粒,如 1 mol Fe、1 mol H+、1
mol e-等,而 1 摩尔氯指代不明,D 错误。4.根据我国统一施行法定计量单位的规定,下列说法比较规范的是( )
A.98 g 硫酸的摩尔数为 1 mol
B.氧的摩尔质量为 32 g/mol
C.某硫酸中 H2SO4 的质量分数为 0.60
D.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 6.02×1023 个
答案 C
解析 98 g 硫酸的物质的量为 1 mol,A 错误;氧气的摩尔质量为 32 g/mol,B 错误;某
硫酸中 H2SO4 的质量分数为 0.60,C 正确;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 6.02×1023 mol-1,D 错误。
5.设 N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4 g 乙烯中含有 3NA 个极性共价键
B.1 L 1 mol/L 醋酸溶液中离子总数为 2NA
C.标准状况下,22.4 L H2 和 O2 的混合气体所含有的分子数为 NA
D.0.1 mol KHSO4 晶体中阳离子总数为 0.2NA
答案 C
解析 1 个乙烯分子中含有 4 个极性共价键,14 g 乙烯的物质的量为 0.5 mol,共含有 2NA
个极性共价键,A 错误;醋酸是弱酸,只能部分电离,B 错误;KHSO4 晶体中存在的离子为 K+
和 HSO-4 ,0.1 mol 该晶体中阳离子总数为 0.1NA,D 错误。
6.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为 NA,若等质量的 H2O 和 D2O 分别与一定质量的金属钾完全
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均为 1
nNA,则下列各化学量不相等的是( )
A.消耗 H2O 和 D2O 的物质的量
B.同温同压下生成气体的体积
C.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参加反应的钾的质量
答案 C
解析 根据反应 2H2O+2K===2KOH+H2↑和 2D2O+2K===2KOD+D2↑,转移相等的电子数,
消耗 H2O 和 D2O 的物质的量相等,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参加反应的 K 的物质的量相
等,故 A、B、D 正确。
7.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气体,若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均
相同,且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分子数比乙的分子数多
B.甲的物质的量比乙的物质的量少
C.甲的摩尔体积比乙的摩尔体积小
D.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乙的相对分子质量小答案 B
解析 两种气体质量相同,但 ρ 甲>ρ 乙,则 V 甲<V 乙,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等于其
物质的量之比,因此 n 甲<n 乙,M=m
n,则 M 甲>M 乙,A、D 错误;气体摩尔体积只取决于气体
的温度和压强,同温同压时,Vm(甲)=Vm(乙),C 错误。
8.下列条件中,两种气体所含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
A.同质量、不同密度的 N2 和 CO
B.同温度、同体积的 H2 和 N2
C.同体积、同密度的 C2H6 和 NO
D.同压强、同体积的 N2O 和 CO2
答案 A
解析 因为 N2 和 CO 具有相同的摩尔质量,所以两者质量相同时物质的量也相同,分子
个数应相同,又两者都是双原子分子,故原子个数也相等,A 正确;同温、同体积时,气体
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B 中没有提到压强,所以分子个数不一定相等,B 错误;体积
相同、密度相等,所以质量相等,C2H6 和 NO 的摩尔质量也相等,所以分子个数相等,但由于
它们的分子组成不同,所以原子个数不相等,C 错误;同压强、同体积时,由于没有说明温
度,所以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不一定相等,D 错误。
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标准状况下,1 L HCl 和 1 L H2O 的物质的量相同
②标准状况下,1 g H2 和 14 g N2 的体积相同
③28 g CO 的体积为 22.4 L
④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它们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也相同
⑤在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越大,则压强越大
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②③⑥ D.④⑤⑥
答案 B
解析 ①标准状况下 H2O 为非气态,因此 1 L HCl 的物质的量远小于 1 L H2O 的物质的量;
②1 g H2 和 14 g N2 的物质的量相同,因此在相同条件下的体积相同;③没有给出温度、压强,
无法确定气体体积;④物质的状态不同,则物质的量相同的两种物质,它们在标准状况下的
体积也不一定相同;⑤由 pV=nRT 可知,在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压强成正
比,即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越大,则压强越大;⑥由 p m
ρ=m
MRT 推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
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B 正确。
10. N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6.25 g FeCl3 水解形成的 Fe(OH)3 胶体粒子数为 0.1NA
B.22.4 L(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 18NAC.92.0 g 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羟基数为 1.0NA
D.1.0 mol CH4 与 Cl2 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 CH3Cl 分子数为 1.0NA
答案 B
解析 16.25 g FeCl3 的物质的量是 16.25 g÷162.5 g/mol=0.1 mol,但水解生成的
Fe(OH)3 胶体粒子数小于 0.1NA,A 错误;标准状况下 22.4 L 氩气的物质的量是 1 mol,氩气是
由单原子分子构成的单质,其中含有的质子数是 18NA,B 正确;1 分子丙三醇含有 3 个羟基,
92.0 g 丙三醇的物质的量是 1 mol,其中含有羟基数是 3NA,C 错误;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
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氯代烃不止一种,因此生成的 CH3Cl 分子数小于 1.0NA,D 错误。
11.N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124 g P4 中所含 P—P 键数目为 4NA
B.100 mL 1 mol·L-1 FeCl3 溶液中所含 Fe3+的数目为 0.1NA
C.标准状况下,11.2 L 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 2NA
D.密闭容器中,2 mol SO2 和 1 mol O2 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 2NA
答案 C
解析 常温常压下,124 g P4 的物质的量是 1 mol,由于白磷是正四面体结构,1 个 P4 分子中
含有 6 个 P—P 键,因此其中所含 P—P 键数目为 6NA,A 错误;铁离子在溶液中水解,所以 100
mL 1 mol·L-1 FeCl3 溶液中所含 Fe3+的数目小于 0.1NA,B 错误;每个甲烷和乙烯分子均含有
4 个氢原子,标准状况下,11.2 L 甲烷和乙烯混合物的物质的量是 0.5 mol,其中含氢原子数
目为 2NA,C 正确;反应 2SO2+O2 2SO3 是可逆反应,因此密闭容器中,2 mol SO2
和 1 mol O2 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大于 2NA,D 错误。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4 g 镁与 27 g 铝中,含有相同的质子数
B.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电子数相同
C.1 mol 重水与 1 mol 水中,中子数之比为 2∶1
D.1 mol 乙烷和 1 mol 乙烯中,化学键数相同
答案 B
解析 1 个 Mg 原子中有 12 个质子,1 个 Al 原子中有 13 个质子。24 g 镁和 27 g 铝物质
的量都是 1 mol,所以 24 g 镁含有的质子数为 12NA,27 g 铝含有的质子数为 13NA,A 错误。设
氧气和臭氧的质量都是 x g,则氧气(O2)的物质的量为 x
32 mol,臭氧(O3)的物质的量为 x
48
mol,所以两者含有的氧原子分别为 x
32×2= x
16 mol 和 x
48×3= x
16 mol,即此时氧气和臭氧中含
有的氧原子是一样多的,而每个氧原子都含有 8 个电子,所以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一定
含有相同的电子数,B 正确。重水为 21H162 8O,其中 21H 含有 1 个中子,168 O 含有 8 个中子,所以
1 个重水分子含有 10 个中子,1 mol 重水含有 10 mol 中子。水为11H162 8O,其中 11H 没有中子,168
O 含有 8 个中子,所以 1 个水分子含有 8 个中子,1 mol 水含有 8 mol 中子。两者的中子数之
比为 10∶8=5∶4,C 错误。乙烷(C2H6)分子中有 6 个 C—H 键和 1 个 C—C 键,所以 1 mol 乙烷有 7 mol 共价键。乙烯(C2H4)分子中有 4 个 C—H 键和 1 个 C===C,所以 1 mol 乙烯有 6 mol 共
价键,D 错误。
13.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10 g 的 2H162 O 中含有的质子数与中子数均为 5NA
B.32 g 硫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转移电子数为 6NA
C.26 g C2H2 与 C6H6 混合气体中含 C—H 键的数目为 2NA
D.120 g NaHSO4 和 KHSO3 的固体混合物中含有的阳离子数为 NA
答案 B
解析 10 g 2H162 O 的物质的量为 0.5 mol,含有的质子数与中子数均为 5NA,A 项正确;因
S+O2 =====点燃
SO2,故 32 g 硫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转移电子数为 4NA,B 项错误;因 C2H2
与 C6H6 的最简式均为 CH,故 26 g 二者的混合气体中含有 2 mol C—H 键,含 C—H 键的数目
为 2NA,C 项正确;因 NaHSO4 和 KHSO3 的摩尔质量均为 120 g·mol-1,故 120 g 二者的固体混
合物中含有的阳离子数为 NA,D 项正确。
14.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 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L 0.1 mol·L-1 NH4Cl 溶液中,NH+4 的数量为 0.1NA
B.2.4 g Mg 与 H2SO4 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0.1NA
C.标准状况下,2.24 L N2 和 O2 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 0.2NA
D.0.1 mol H2 和 0.1 mol I2 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 0.2NA
答案 D
解析 NH4Cl 溶液中,NH+4 易水解生成 NH3·H2O,1 L 0.1 mol·L-1 NH4Cl 溶液中,NH+
4 的数量小于 0.1NA,A 错误;2.4 g Mg 的物质的量为 0.1 mol,与 H2SO4 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
数为 0.2NA,B 错误;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为 22.4 L·mol-1,2.24 L N2 和 O2 的混合
气体中分子数为 0.1NA,C 错误;H2+I22HI,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0.1 mol H2
和 0.1 mol I2 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 0.2NA,D 正确。
15.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1 mol 的 11B 中,含有 0.6NA 个中子
B.pH=1 的 H3PO4 溶液中,含有 0.1NA 个 H+
C.2.24 L(标准状况)苯在 O2 中完全燃烧,得到 0.6NA 个 CO2 分子
D.密闭容器中 1 mol PCl3 与 1 mol Cl2 反应制备 PCl5(g),增加 2NA 个 P—Cl 键
答案 A
解析 11B 中含有 6 个中子,0.1 mol 11B 中含有 0.6NA 个中子,A 正确;溶液体积未知,
无法计算氢离子个数,B 错误;标准状况下苯非气态,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 2.24 L 苯完
全燃烧产生的 CO2 分子数,C 错误;PCl3 与 Cl2 生成 PCl5(g)的反应是可逆反应,所以 1 mol
PCl3 与 1 mol Cl2 反应制备 PCl5(g),增加的 P—Cl 键的数目小于 2NA,D 错误。16.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4 g 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 2NA
B.1 mol N2 与 4 mol H2 反应生成的 NH3 分子数为 2NA
C.1 mol Fe 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 2NA
D.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 含有的共价键数为 0.4NA
答案 A
解析 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相同,为CH 2,故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含氢原子数为2 NA,
A 正确;N2 和 H2 的反应为可逆反应,转化率不可能达到 100%,生成的 NH3 分子数小于 2NA,B
错误;Fe 和过量 HNO3 反应生成 Fe3+,电子转移数为 3NA,C 错误;标准状况下,CCl4 呈液态,D
错误。
17.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4 g Mg 在足量 O2 中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 0.1NA
B.标准状况下,5.6 L CO2 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0.5NA
C.氢原子数为 0.4NA 的 CH3OH 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 0.4NA
D.0.1 L 0.5 mol/L CH3COOH 溶液中含有的 H+数为 0.05NA
答案 B
解析 2.4 g 镁的物质的量为 0.1 mol,反应中失去 0.2 mol 电子,A 错误;标准状况下
5.6 L 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 0.25 mol,含有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0.5 mol,B 正确;氢原子
数为 0.4NA 的甲醇分子为 0.1 mol,含有 0.5 mol 共价键,C 错误;醋酸是弱酸,不能完全电
离,含有的氢离子数小于 0.05NA,D 错误。
18.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8 g D2O 和 18 g H2O 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 10NA
B.2 L 0.5 mol·L-1 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 H+离子数为 2NA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 0.1 mol 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 0.2NA
D.密闭容器中 2 mol NO 与 1 mol O2 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 2NA
答案 C
解析 D2O 和 H2O 的摩尔质量不同,18 g D2O 和 18 g H2O 的物质的量不同,含有的质子
数不同,A 错误;亚硫酸是弱酸,不能完全电离,故 2 L 0.5 mol·L-1 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
H+数小于 2NA,B 错误;Na2O2 与水反应生成 O2,氧元素的化合价由-1 升高到 0,故生成
0.1 mol 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 0.2NA,C 正确;2NO+O2===2NO2,2NO2N2O4,故 2 mol NO 与
1 mol O2 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小于 2NA,D 错误。
19. N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60 g 丙醇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 10NA
B.1 L 0.1 mol·L-1 的 NaHCO3 溶液中 HCO -3 和 CO 2-3 离子数之和为 0.1NAC.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23 g 钠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 1NA
D.235 g 核素 23592 U 发生裂变反应:23592 U+10n ― ― →裂变
9038Sr+13654 Xe+1010n,净产生的中子(10
n)数为 10NA
答案 C
解析 1 个丙醇分子中含有 11 个共价键,则 60 g 即 1 mol 丙醇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
11NA,A 错误;根据物料守恒得:c(Na+)=c(HCO-3)+c(CO2-3)+c(H2CO3)=0.1 mol·L-
1,故 HCO-3 和 CO2-3 的离子数之和小于 0.1NA,B 错误;钠在空气中燃烧时,Na 均由 0 价转
化为+1 价,故 23 g 即 1 mol 钠充分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 1NA,C 正确;由裂变反应知,净产
生的中子数为 9NA,D 错误。
20.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3 g Na 与足量 H2O 反应完全后可生成 NA 个 H2 分子
B.1 mol Cu 和足量热浓硫酸反应可生成 NA 个 SO3 分子
C.标准状况下,22.4 L N2 和 H2 混合气体中含 NA 个原子
D.3 mol 单质 Fe 完全转变为 Fe3O4,失去 8NA 个电子
答案 D
解析 Na 与 H2O 反应:2Na+2H2O===2Na++2OH-+H2↑,23 g Na 即 1 mol 可生成1
2NA
个 H2 分子,A 错误;Cu 和足量热浓硫酸反应生成 SO2,B 错误;标准状况下,22.4 L N2 与 H2
混合气体是 1 mol,含 2NA 个原子,C 错误;根据化合价知识可知,3 mol 单质 Fe 完全转变为
Fe3O4,失去 8NA 个电子,D 正确。
21.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46 g NO2 和 N2O4 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 3NA
B.标准状况下,22.4 L CH2Cl2 中含有的氯原子数目为 2NA
C.16 g CH4 与 18 g NH +4 所含质子数相等
D.1 mol Cu 在足量硫蒸气中反应时转移 2NA 个电子
答案 A
解析 46 g NO2 和 N2O4 混合气体相当于 1 mol NO2,含有 3 mol 原子,A 正确;标准状况
下,CH2Cl2 是液体,B 错误;16 g CH4 中含 10 mol 质子,18 g NH +4 中含 11 mol 质子,C 错误;
Cu 与 S 反应生成 Cu2S,1 mol Cu 在足量硫蒸气中反应时转移 NA 个电子,D 错误。
22.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1 mol N2 与 0.3 mol H2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的气体分子数为 0.2NA
B.15 g 冰醋酸和葡萄糖的混合物,含有的原子数为 2NA
C.5.6 g 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产生 2.24 L 气体
D.300 mL 2 mol/L 乙醇水溶液中所含 H 原子数为 3.6NA答案 B
解析 氮气和氢气合成氨 N2+3H22NH3 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所以 0.1 mol N2
与 0.3 mol H2 充分反应后生成 NH3 的分子数小于 0.2NA,A 项错误;冰醋酸和葡萄糖的最简式
相同,均为 CH2O,15 g 冰醋酸和葡萄糖的混合物中含有 CH2O 的物质的量为 15 g
30 g/mol=0.5
mol,含有的原子数为 2NA,B 项正确;未标明温度和压强,不能用 22.4 L/mol 来计算生成的
氢气的体积,C 项错误;水中也含有氢原子,300 mL 2 mol/L 乙醇水溶液中所含氢原子数大于
3.6NA,D 项错误。
23.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由 H2O2 分解制得标准状况下 2.24 L O2,转移电子数为 0.2NA
B.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 36.5 g 氯化氢气体,断裂的共价键总数为 NA
C.44 g 丙烷中含有的极性键为 8NA
D.1 L 0.1 mol·L-1 的 NaHSO3 溶液中 HSO -3 和 SO 2-3 离子数之和为 0.1NA
答案 D
解析 H2O2 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O 元素从-1 价升到 0 价,可以得
出每生成 1 mol 氧气转移电子 2 mol,制得标准状况下 2.24 L O2,物质的量为 0.1 mol,则转
移电子数为 0.2NA,A 项正确;由于 H2+Cl2 =====点燃
2HCl,36.5 g 氯化氢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1
mol,需要消耗氢气和氯气各 0.5 mol,断裂的共价键总数为 NA,B 项正确;丙烷的分子式为
C3H8,含有的极性键为 C—H 键,一个丙烷分子中共含有 8 个极性键,44 g 丙烷的物质的量为
1 mol,则含有的极性键为 8NA,C 项正确;NaHSO3 溶液中含有硫元素的微粒有 HSO-3 、SO 2-3 和
H2SO3,根据物料守恒,HSO-3 、SO 2-3 和 H2SO3 粒子总和为 0.1NA,D 项错误。
24.用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1 mol Na2O2 与水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NA
B.2 mol SO2 与 1 mol O2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 SO3 的分子数为 2NA
C.常温下 10 mL pH=11 的 KOH 溶液中,水电离出的 OH-的数目为 1.0×10-5NA
D.17 g 甲基(—14CH3)中所含中子数为 9NA
答案 A
解析 根据反应 2Na2O2+2H2O===4NaOH+O2↑,可以分析出过氧化钠和电子转移的关系为:
2Na2O2~2e-,故 1 mol Na2O2 与水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NA,A 项正确;SO2 与 O2 反应是一
个可逆反应,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故 2 mol SO2 与 1 mol O2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 SO3 分
子数小于 2NA,B 项错误;KOH 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来自于水和 KOH,氢离子完全来自于水,水
电离的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是相等的,故 pH=11 的 KOH 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 10-11 mol/L,
由水电离产生的氢氧根离子浓度也为 10-11 mol/L,水电离出的 OH-的数目为 10-11×10×10-
3×NA=10-13NA,C 项错误;1 mol —14CH3 含有中子数为(14-6)×NA=8NA,17 g 甲基(—14CH3)
的物质的量为 1 mol,故中子数为 8NA,D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25.(1)H2SO4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它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2)在标准状况下,0.5 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________。
(3)4 g H2 与 22.4 L(标准状况)CO2 相比,所含分子数目较多的是________。
(4)0.01 mol 某气体的质量为 0.28 g,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在标准状况下,该
气体的体积是________。
(5)0.3 mol NH3 分子中所含氢原子数与____________个 H2O 分子中所含氢原子数相等。
(6)含 0.4 mol Al3+的 Al2(SO4)3 中所含的 SO 2-4 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7)已知 16 g A 和 20 g 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0.04 mol C 和 31.76 g D,则 C 的摩尔质
量为______________。
(8)2.3 g Na 中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在跟足量水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的
量为________mol。
答案 (1)98 98 g·mol-1 (2)11.2 L (3)4 g H2
(4)28 g·mol-1 0.224 L (5)2.709×1023
(6)0.6 mol (7)106 g·mol-1 (8)1.1 0.1
解析 (2)在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 L,0.5 mol约为11.2 L。
(3)4 g H2 为 2 mol,22.4 L 标准状况下的 CO2 为 1 mol,故 4 g H2 含分子数目较多。
(4)M=m
n= 0.28 g
0.01 mol=28 g·mol-1,V=n·Vm=0.01 mol×22.4 L·mol-1=0.224 L。
(5)与 0.3 mol NH3 含氢原子数相等的 H2O 的物质的量为0.3 mol × 3
2 =0.45 mol,N=
n·NA=0.45 mol×6.02×1023 mol-1=2.709×1023。
(6)n[Al2(SO4)3]=0.4 mol
2 =0.2 mol,n(SO2-4 )=0.2 mol×3=0.6 mol。
(7)由质量守恒可知 m(C)=16 g+20 g-31.76 g=4.24 g,M(C)=mC
nC= 4.24 g
0.04 mol=
106 g·mol-1。
(8)n(Na)= 2.3 g
23 g·mol-1=0.1 mol,1 mol Na 中含 11 mol 电子,0.1 mol Na 中含 1.1
mol 电子;Na 与 H2O 反应生成 NaOH,Na 的化合价从 0 价升高到+1 价,1 个 Na 原子失去 1 个
电子,0.1 mol Na 失去 0.1 mol 电子。
26.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保护神,臭氧比氧气具有更强的氧化性。实验室可将氧气通过
高压放电管来制取臭氧:3O2 =====放电
2O3。
(1) 若 在 上 述 反 应 中 有 30% 的 氧 气 转 化 为 臭 氧 , 所 得 混 合 气 的 平 均 摩 尔 质 量 为
________g·mol-1(保留一位小数)。
(2)将 8 L 氧气通过放电管后,恢复到原状况,得到气体 6.5 L,其中臭氧为________L。
(3)实验室将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 0.896 L(标准状况)通入盛有 20.0 g 铜粉的反应容器
中,充分加热后,粉末的质量变为 21.6 g。则原混合气中臭氧的体积分数为多少?答案 (1)35.6 (2)3 (3)50%
解析 (1)设有 1 mol O2。
3O2 =====放电
2O3
起始 1 mol 0 mol
转化 0.3 mol 0.2 mol
结束 0.7 mol 0.2 mol
根据:M=m总
n总= 32 g
0.9 mol≈35.6 g·mol-1。
(2)3O2 =====放电
2O3 ΔV
3 体积 2 体积 1 体积
V(L) 8-6.5=1.5 L V=3 L。
(3)加热条件下,O3、O2 都能和铜粉反应,故粉末增加的质量即为 O2 和 O3 的总质量。设
混合气体中含有 O2 x mol,含有 O3 y mol,则有
Error!
解得Error!
所以混合气体中臭氧的体积分数为 50%。
27.(1)在同温、同压下,实验测得 CO、N2 和 O2 三种气体的混合气体的密度是 H2 的 14.5
倍,其中 O2 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若其中 CO 和 N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则混合气体中
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相同条件下,某 Cl2 与 O2 混合气体 100 mL 恰好与 150 mL H2 化合生成 HCl 和 H2O,则
混合气体中 Cl2 与 O2 的体积比为________,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答案 (1)27.6% 48.3% (2)1∶1 51.5
解析 (1)三种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14.5×2=29,因 CO 与 N2 的相对分子质量相
同,求算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时可一并考虑,设 O2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x,则 CO 和 N2 的物质的
量分数为(1-x),因此有:32x+28(1-x)=29,解得 x=0.25。O2 的质量分数为0.25 × 32
29
×100%≈27.6%。
若 CO 和 N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设混合气体为 1 mol,则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物质的
量为:0.25 mol×2+(0.75 mol÷2)×1=0.875 mol,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0.875 × 16
29 ×100%
=48.3%。
(2)设氯气的体积为 x,氧气的体积为(100 mL-x),则:
Cl2+H2 =====点燃
2HCl 2H2 + O2 =====点燃
2H2Ox x 2(100 mL-x) (100 mL-x)
所以,x+2(100 mL-x)=150 mL,解得:x=50 mL,氧气的体积为 100 mL-50 mL=50
mL,所以,混合气体中 Cl2 和 O2 的体积之比为 50 mL∶50 mL=1∶1,假设氯气和氧气各 1 摩
尔,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71 g+32 g)/2 mol=51.5 g/mol,即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为 51.5。
28.某校化学小组学生进行“气体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的实验。操作如下:用质量和
容积都相等的烧瓶收集气体,称量收集满气体的烧瓶质量。数据见下表(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
的数值)。
气体 A B C D E F
烧瓶和
气体的
总质量(g) 48.4082 48.4082 48.4082 48.3822 48.4342 48.8762
已知标准状况下,烧瓶的容积为 0.293 L,烧瓶和空气的总质量是 48.4212 g。空气的平
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29。A、B、C、D、E、F 是中学常见的气体。
(1)上述六种气体中,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写化学式)________。
(2)E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少量 D 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B、C 可能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SO2 (2)30
(3)CaC2+2H2O―→Ca(OH)2+C2H2↑
(4)N2、CO、C2H4
解析 题目信息“烧瓶的质量和容积都相等”“气体收集满”“标准状况下”。
计算分析:A、B、C 三者相对分子质量相等,且接近空气,推测为 28,气体为 CO、N2、
C2H4。
计算:n(气体)= 0.293 L
22.4 L·mol-1=0.01308 mol,m(空气)=0.01308 mol×29 g·mol-
1=0.3793 g。
m(烧瓶)=48.4212 g-0.3793 g=48.0419 g
则 M(A)=M(B)=M(C)=48.4082 g-48.0419 g
0.01308 mol ≈28 g·mol-1
M(D)=48.3822 g-48.0419 g
0.01308 mol ≈26 g·mol-1,可能是 C2H2。M(E)=48.4342 g-48.0419 g
0.01308 mol ≈30 g·mol-1,可能是 C2H6。
M(F)=48.8762 g-48.0419 g
0.01308 mol ≈64 g·mol-1,可能是 SO2。
考点练 2 物质的量浓度
一、选择题
1.用已准确称量过的氢氧化钠固体配制 0.20 mol·L -1 的氢氧化钠溶液 250 mL,要用到
的仪器是( )
①250 mL 容量瓶 ②托盘天平 ③烧瓶 ④胶头滴管
⑤烧杯 ⑥玻璃棒 ⑦试管 ⑧药匙
A.①④⑤⑥ B.①②④⑤
C.①②④⑤⑥⑧ D.全部
答案 A
解析 由于只需要进行溶解、转移、洗涤和定容操作,故需用的仪器只是①④⑤⑥。
2.下列溶液中的 c(Cl-)与 50 mL 1 mol·L-1 氯化铝溶液中的 c(Cl-)相等的是( )
A.150 mL 1 mol·L-1 氯化钠溶液
B.75 mL 2 mol·L-1 氯化铵溶液
C.150 mL 1 mol·L-1 氯化钾溶液
D.75 mL 1 mol·L-1 氯化铝溶液
答案 D
解析 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取决于溶质的组成和溶质的浓度,与溶液的体积大小无关。
1 mol·L-1 氯化铝溶液中 c(Cl-)为 3 mol·L-1,而选项 A 和 C 的溶液中 c(Cl-)均为 1 mol·L-
1,选项 B 的溶液中的 c(Cl-)为 2 mol·L-1。
3.实验室里需要配制 480 mL0.10 mol·L-1 的硫酸铜溶液,下列实验用品及实验操作正确
的是( )
选项 容量瓶容积 溶质质量 实验操作
A 480 mL 硫酸铜:7.68 g 加入 500 mL 水
B 480 mL 胆矾:12.0 g 配成 500 mL 溶液
C 500 mL 硫酸铜:8.0 g 加入 500 mL 水D 500 mL 胆矾:12.5 g 配成 500 mL 溶液
答案 D
解析 实验室里需要配制 480 mL 0.10 mol·L -1 的硫酸铜溶液,由于没有 480 mL 规格的
容量瓶,所以要选择规格是 500 mL 的容量瓶,溶质若是硫酸铜则需要 8.0 g,若是胆矾则需
要 12.5 g,且是配成 500 mL 溶液,而不是加入 500 mL 水。D 正确。
4.在 t ℃时,将 a g NH3 完全溶于水,得到 V mL 溶液,设该溶液的密度为 ρ g·cm-3,
质量分数为 w,其中含 NH +4 的物质的量为 b mol。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溶质的质量分数 w= a
Vρ-a
×100%
B.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c=1000a
17V mol·L-1
C.溶液中 c(OH-)=1000b
V mol·L-1+c(H+)
D.上述溶液中再加入 V mL 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 0.5w
答案 A
解析 溶质质量分数 w= a
V·ρ
×100%,A 错误;物质的量浓度 c=
a
17
V
1000
mol·L-1=1000a
17V
mol·L-1,B 正确;c(OH-)=c(NH+4 )+c(H+)=1000b
V mol·L-1+c(H+),C 正确;氨水的密度
小于纯水的密度,混合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而溶液的质量大于原溶液的 2 倍,故混合溶液的质
量分数小于原溶液的一半,D 正确。
5.某 CuSO4、Fe2(SO4)3、H2SO4 的混合溶液 100 mL,已知溶液中阳离子的浓度相同(不
考虑水解),SO 2-4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6 mol·L-1,加入足量铁粉充分反应后(忽略溶液体积的
变化),c(Fe2+)为( )
A.4 mol·L-1 B.6 mol·L-1
C.8 mol·L-1 D.10 mol·L-1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意完全反应后,溶液中溶质只有 FeSO4,c(Fe2+)=c(SO2-4 )=6 mol·L-1。
6.下列有关操作或判断正确的是( )
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B.用托盘天平称取 25.20 g NaCl
C.用 100 mL 的量筒量取 5.2 mL 的盐酸
D.用浓盐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盐酸,量取浓盐酸时仰视量筒的刻度线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答案 D
解析 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导致所配溶液的体积偏大,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A 错误;
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是 0.1 g,无法称取 25.20 g NaCl,B 错误;应用 10 mL 量筒量取 5.2 mL 的
盐酸,C 错误;量取浓盐酸时仰视量筒的刻度线,所取的浓盐酸比应取的量多,溶质的物质
的量增加,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D 正确。
7.关于 0.1 mol/L Na2CO3 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0.5 L 该溶液中钠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05 mol/L
B.对该溶液进行稀释,稀释后溶液中所有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都减小
C.从 1 L 该溶液中取出 100 mL,则取出溶液中 Na2CO3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01 mol/L
D.取该溶液 10 mL,加水稀释至 100 mL 后,Na2CO3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01 mol/L
答案 D
解析 溶液的浓度与所取溶液的体积无关,该溶液中钠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2
mol/L;稀释溶液时,水的离子积不变,溶液的碱性减弱,氢离子浓度增大。
8.用质量分数为 98%的浓硫酸(ρ=1.84 g·cm-3)配制 240 mL 1.84 mol·L-1 稀硫酸,下列
操作正确的是( )
A.将蒸馏水缓慢注入盛有一定量浓硫酸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至冷却
B.必需的定量仪器有 50 mL 量筒、250 mL 容量瓶和托盘天平
C.量取浓硫酸的体积为 25.0 mL
D.先在容量瓶中加入适量水,将量好的浓硫酸注入容量瓶,加水定容
答案 C
解析 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缓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A 错误;该实验不需要托
盘 天 平 , B 错 误 ; 根 据 溶 质 质 量 不 变 知 , 配 制 该 稀 硫 酸 需 要 浓 硫 酸 的 体 积 为 V =
250 × 10-3 L × 1.84 mol·L-1 × 98 g·mol-1
1.84 g·cm-3 × 98%
=25.0 mL,C 正确;不能在容量瓶里稀释浓硫
酸,在烧杯里稀释并冷却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最后加水定容,D 错误。
9.下列实验操作会导致实验结果偏低的是( )
①配制 100 g 10%的 CuSO4 溶液,称取 10 g 硫酸铜晶体溶于 90 g 水中 ②测定碳酸钠晶
体中结晶水的百分含量时,所用的晶体已经受潮 ③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药品
与砝码放反了,游码读数为 0.2 g,所得溶液的浓度 ④用酸式滴定管取用 98%、密度为 1.84
g/cm3 的浓硫酸配制 200 mL 2 mol·L-1 的稀硫酸时,先平视后仰视
A.只有① B.只有②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D
解析 ①10 g 硫酸铜晶体中含硫酸铜的质量小于 10 g;②碳酸钠晶体已经受潮时,其中
的含水量增加,结果偏高;③中所称样品的质量比实际所需质量小 0.4 g;④用酸式滴定管量
取液体时,先平视后仰视,则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低。10.V mL Al2(SO4)3 溶液中含有 Al3+m g,取V
4 mL 该溶液用水稀释至 4V mL,则 SO2-4
物质的量浓度为( )
A.125m
36V mol/L B.125m
9V mol/L
C.125m
54V mol/L D.125m
18V mol/L
答案 A
解析 m g Al3+的物质的量为 m g
27 g/mol
=m
27 mol,故V
4 mL 溶液中 n(Al3+)=m
27 mol×
V
4 mL
V mL
= m
108 mol,根据电荷守恒可知 2n(SO2-4)=3n(Al3+),故V
4 mL 溶液中 n(SO2-4)=3
2n(Al3+)=
3
2
× m
108 mol=m
72 mol,稀释后溶液中 c(SO2-4)=
m
72 mol
4V × 10-3 L
=125m
36V mol/L,A 正确。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 5.85 g NaCl 晶体溶入 100 mL 水中,制得 1 mol·L-1NaCl 溶液
B.将 1 体积 c mol·L-1 硫酸用水稀释为 5 体积,得到 0.2c mol·L-1 硫酸
C.将 25 g 无水 CuSO4 溶于水配制成 100 mL 溶液,其浓度为 1 mol·L-1
D.将 w g a% NaCl 溶液蒸发掉 w/2 g 水,得到 4a% NaCl 溶液
答案 B
解析 NaCl 溶于 100 mL 水后,溶液的体积大于 100 mL,所得溶液中 c(NaCl)小于 1 mol·L
-1,A 错误;CuSO4 的物质的量大于 0.1 mol,则 c(CuSO4)大于 1 mol·L-1,C 错误;若不析
出晶体,得到的是 2a%的 NaCl 溶液,D 错误。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 L 0.05 mol·L-1 乙酸溶液中乙酸分子为 0.1 mol
B.将 5.85 g NaCl 固体溶于 1000 mL 容量瓶中,加水定容后即可制得 0.1 mol·L-1 的 NaCl
溶液
C.分液漏斗、滴定管和容量瓶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用量筒量取浓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所配溶液的
浓度偏低
答案 C
解析 因为乙酸部分电离,所以溶液中乙酸分子小于 0.1 mol,A 错误;不能在容量瓶中
进行溶解,B 错误;量取时,仰视导致量取的量偏多,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D 错误。
13.快速准确称量 8.0 g NaOH 配成 2 L 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室温时,所配溶液中水电离的 c(OH-)为 1.0×10-7 mol·L-1
B.若从原溶液中取出 200 mL,取出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01 mol·L-1
C.室温下,若向所配的溶液中通入适量的氯气,恰好反应时所消耗的氯气的体积为 2.24
L
D.室温下,向所配制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铝粉,充分反应后转移的电子数为 0.6 mol
答案 D
解析 水的电离被抑制,水电离的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均为 10-13 mol·L-1,A 错
误;所取出的溶液与原溶液的浓度相同,均为 0.1 mol·L-1,B 错误;所给条件为非标准状况,
根据方程式 Cl2+2NaOH===NaCl+NaClO+H2O,所消耗的氯气的物质的量为 0.1 mol,但不
一定是 2.24 L,C 错误。
14.某氯化镁溶液的密度为 1.18 g·cm-3,其中镁离子的质量分数为 5.1%,该溶液中氯离
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5 mol·L-1 B.2 mol·L-1
C.2.5 mol·L-1 D.5 mol·L-1
答案 D
解 析 假 设 溶 液 的 体 积 为 1 L , c(Cl - ) = n(Cl-)
V
= 2n(Mg2+)
V
=
1 × 103 × 1.18 × 5.1%
24 × 2
1
≈5 mol·L-1。
15.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 B
解析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因此溶解后需要冷却到室温后再转移至容量瓶中,A 错误;
氯化铁具有氧化性,能被维生素 C 还原为氯化亚铁,从而使溶液颜色发生变化,所以向盛有
2 mL 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 C 溶液,通过观察颜色变化可以探究维生素 C
的还原性,B 正确;向稀盐酸中加入锌粒,生成氢气,由于生成的氢气中含有氯化氢和水蒸
气,因此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 NaOH 溶液、浓硫酸即可,不需要通过 KMnO4 溶液,C 错误;
反应的方程式为 HSO-3 +H2O2===SO2-4 +H++H2O,反应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因此
无法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 错误。
16.下列有关实验的选项正确的是( )
A.配制 0.10 mol·L
-1 NaOH 溶液
B.除去 CO 中的
CO2
C.苯萃取碘水中I 2,
分出水层后的操作
D.记录滴定终点读
数为 12.20 mL答案 B
解析 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 NaOH 固体,A 错误;苯萃取 I2,由于密度小在上层,分出
水层后,应从上口倒出萃取液,C 错误;酸式滴定管的 0 刻度在上方,滴定管中读数是 11.80
mL,D 错误。
1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答案 C
解析 NaOH 易潮解,且有腐蚀性,不能放在滤纸上称量,A 错误;FeCl3 易水解,配制
FeCl3 溶液时,将 FeCl3 固体溶于盐酸并加水稀释,B 错误;检验 NH+4 时,加入 NaOH 溶
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生成的氨气,C 正确;验证铁的吸氧腐蚀,将铁钉放
在试管中,用 NaCl 溶液浸没,若用盐酸浸没,则发生析氢腐蚀,D 错误。
18.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 )答案 B
解析 用重结晶法除去 KNO3中混有的 NaCl 不是因为 KNO3的溶解度大,而是因为 KNO3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 NaCl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A 错误;SO 2-4 的检验,先加
过量盐酸酸化,再加 BaCl2 溶液,利用 BaSO4 难溶于酸,B 正确;NH3 可用于设计喷泉实验
是因为 NH3 极易溶于水,C 错误;Ca(OH)2 微溶于水,不可能得到 2.0 mol·L-1 的 Ca(OH)2 溶
液,D 错误。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现需 480 mL 0.1 mol·L-1 硫酸铜溶液,则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需要 7.68 g 硫酸铜固体
B.配制 1 mol·L-1 NaOH 溶液 100 mL,用托盘天平称量 4 g NaOH 固体放入 100 mL 容
量瓶中溶解
C.制备 Fe(OH)3 胶体,可向沸水中滴加 FeCl3 饱和溶液并继续煮沸至红褐色
D.使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将浓硫酸转移至
烧杯后需用蒸馏水洗涤量筒,并将洗涤液一并转移至烧杯
答案 C
解析 实验室没有 480 mL 的容量瓶,选择大于 480 mL 且相近规格的容量瓶,故应选择
500 mL 容量瓶,配制 500 mL 0.1 mol·L-1 硫酸铜溶液需要硫酸铜的质量为 0.5 L×0.1 mol·L-
1×160 g·mol-1=8.0 g,A 错误;氢氧化钠固体应该在烧杯中溶解,冷却后再转移至容量瓶,B
错误;制备 Fe(OH)3 胶体时,向沸水中滴加 FeCl3 饱和溶液并继续煮沸至红褐色即得到氢氧化
铁胶体,C 正确;量筒是量出式仪器,量取的液体倒出的量就是所读的量,不能洗涤,如果
洗涤并将洗涤液一并转移至烧杯,实际量取浓硫酸的体积偏大,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D 错
误。
20. 25 ℃时,20.00 mL 硫酸和硝酸的混合溶液,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
滤、洗涤、烘干,可得 0.466 g 沉淀。滤液跟 2.00 mol/L 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共用去 10.00 mL
碱液时恰好中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混合液中 c(SO2-4 )=0.20 mol/LB.原混合液中 c(NO-3 )=0.90 mol/L
C.原混合液的 pH=0
D.原混合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H+)=0.10 mol/L
答案 C
解析 原混合溶液中,n(H 2SO4)=n(BaSO4)=0.466 g÷233 g/mol=0.002 mol,n(H +)=
n(NaOH)=2.00 mol/L×0.01 L=0.02 mol,c(H + )=0.02 mol÷0.02 L=1 mol/L,pH=0。
c(SO2-4 )=0.002 mol÷0.02 L=0.10 mol/L;n(HNO 3)=0.02 mol-0.002 mol×2=0.016 mol,
c(NO-3 )=0.80 mol/L;原混合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H+)=1×10-14 mol/L。
2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10 mL 质量分数为 98%的 H2SO4,用 10 mL 水稀释后,H2SO4 的质量分数大于 49%
B.配制 0.1 mol·L-1 Na2CO3 溶液 480 mL,需用 500 mL 容量瓶
C.在标准状况下,将 22.4 L NH3 溶于 1 L 水中,得到 1 mol·L-1 的氨水
D.向 2 等份不饱和的烧碱溶液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 Na2O2 和 Na2O,使溶液均恰好饱和,
则加入的 Na2O2 与 Na2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保持温度不变)
答案 C
解 析 98%H2SO4 溶 液 密 度 为 1.84g·cm - 3 , 稀 释 后 w(H2SO4) = 10 × 1.84 × 98%
10 × 1.84+10 × 1
≈63.5%>49%,A 正确;没有 480 mL 规格的容量瓶,故需使用 500 mL 容量瓶,B 正确;气
体的物质的量是 1 mol,但溶液体积不是 1 L,C 错误;加入的 Na2O2、Na2O 的物质的量相等,
生成相同物质的量的 NaOH,所得两份饱和溶液中 NaOH 的物质的量相同,且反应消耗溶剂
水的物质的量也相同,D 正确。
二、非选择题
22.向 100 mL 1.5 mol/L 稀 H2SO4 中加入过量 Mg 粉,充分反应后,滤去多余 Mg 粉,
滤液在 t ℃下恒温蒸发,当滤液质量为 72.0 g 时开始析出 MgSO4·xH2O 晶体,当析出晶体 12.3
g 时,剩下滤液 48.0 g。通过计算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请写出计算过程)。
(2)开始析出 MgSO4·xH2O 晶体时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MgSO4·xH2O 中的 x=________。
答案 (1)设生成氢气 x L。
H2SO4 → H2
1 mol 22.4 L
0.15 mol x L
x=3.36,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 3.36 L。
(2)25% (3)7
解析 (1)一定量稀H 2SO4与过量Mg反应生成H 2的量根据稀H 2SO4计算,n(H2)=n(H2SO4)=0.15 mol,故 V(H2)=3.36 L。
(2)开始析出晶体时溶液恰好饱和,质量分数为
0.15 mol × 120 g/mol
72.0 g
=25%。
(3)析出 12.3 g 晶体后仍为饱和溶液,则有
0.15 × 120 g-12.3 × 120
120+18x g
48.0 g
×100%=25%,
解得 x=7。
23.标准状况下,1 体积水中能溶解 500 体积的 HCl 气体。若向水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
44.8 L HCl 气体配成 1 L 溶液,假设气体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含 HCl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__________;若所得溶液密度为 1.1 g·cm-3,则溶液中含 HCl 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从
该溶液中取出 10 mL 溶解于水中配制成 250 mL 溶液,配制后的稀溶液中含 HCl 物质的量浓
度为__________。在配制上述稀盐酸时,所用仪器中,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液的仪器有
________;配制过程中,造成浓度偏低的操作可能有________(选填下列操作的序号)。
A.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后未加干燥
B.量筒用蒸馏水洗后未干燥
C.将烧杯中浓盐酸移入容量瓶后,未用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即向容量瓶中加水到刻
度
D.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中加水时,不慎超过刻度线,用另外胶头滴管从瓶中吸出部分
溶液使剩余溶液刚好达刻度线
E.定容时,俯视液面加水至刻度线
答案 2.0 mol·L-1 6.6% 0.08 mol·L-1 容量瓶 BCD
解析 c=n
V
=44.8 L/22.4 L·mol-1
1 L
=2.0 mol·L-1;
w=m(溶质)
m(溶液)= 2 mol × 36.5 g·mol-1
1.1 g·cm-3 × 1 L × 1000 mL·L-1
×100%≈6.6%;
2.0 mol·L-1 × 10 mL
250 mL
=0.08 mol·L-1。
B、C、D 三项均会使所配溶液中 HCl 的量偏小,造成浓度偏低。
24.化学实验是学习理解化学知识的基础,它以其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化学学习中发挥
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实验室欲配制 100 mL 1 mol·L-1 的 Na2CO3 溶液。
(1)配制上述溶液,下列没有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填标号)。
A.烧杯 B.大试管
C.胶头滴管 D.100 mL 容量瓶(2)除上述仪器外,还一定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
(3) 用 托 盘 天 平 称 取 Na2CO3·10H2O 固 体 的 质 量 为 ________g , 从 下 表 中 选 择 称 量
Na2CO3·10H2O 固体所需要的仪器________(填标号)。
(4)下列情况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如何变化?
①未洗涤溶解 Na2CO3·10H2O 的烧杯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后同)。
②容量瓶使用前用蒸馏水洗过,内壁附有水珠________。
③定容时加蒸馏水超过了刻度线,将多出的液体吸出________。
④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________。
Ⅱ.已知化合物甲和乙都不溶于水,甲可溶于质量分数大于或等于 98%的浓硫酸,而乙不
溶。现有一份甲和乙的混合物样品,通过实验进行分离,可得到固体甲(实验中使用的过滤器
是用于过滤强酸性液体的耐酸过滤器,甲与硫酸不发生化学反应)。请填写下列空白,完成由
上述混合物得到固体甲的实验设计。答案 Ⅰ.(1)B (2)玻璃棒 (3)28.6 abe
(4)①偏小 ②不变 ③偏小 ④偏大
Ⅱ.①充分搅拌,直至固体不再溶解 ②过滤 ③将②中所得滤液沿玻璃棒慢慢注入足量
蒸馏水中,并不断搅拌,直至析出全部固体 ⑤洗涤沉淀 ⑥用小试管从⑤的过滤器下口取
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入 BaCl2 溶液,若没有沉淀,说明沉淀已洗净
解析 Ⅰ.(1)操作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一般用托
盘天平称量,用药匙取用药品,在烧杯中溶解(可用量筒量取水加入烧杯),并用玻璃棒搅拌,
加速溶解,冷却后转移至 100 mL 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烧杯、玻璃棒 2~3 次,
并将洗涤液转移至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 1~2 cm 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
最后定容、摇匀,所以所需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100 mL 容量瓶、胶头滴
管,没有用到的仪器是大试管,故选 B。
(2)除上述仪器外,还一定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
(3)用托盘天平称取 Na2CO3·10H2O 固体的质量为 m(Na2CO3·10H2O)=100×10 -3 L×1
mol·L-1×286 g·mol-1=28.6 g;称量 Na2CO3·10H2O 固体所需要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
药匙,故选 a、b、e。
(4)①没有洗涤烧杯,会导致溶质损失,则浓度偏小。②若容量瓶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
对溶液浓度无影响。③定容时加蒸馏水超过了刻度线,将多出的液体吸出,吸出液体的同时
溶质的量减少,浓度偏小。④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则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大。Ⅱ.实验步骤为①溶解,将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加入 98%的浓硫酸,充分搅拌直至固体不
再溶解;②过滤分离不溶物和可溶物,将烧杯中的混合液沿玻璃棒缓慢倒入过滤器中过滤;③
将②中的滤液沿玻璃棒缓慢倒入一盛有大量蒸馏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④将③中稀释后
的混合液沿玻璃棒缓慢倒入过滤器中过滤;⑤直接向过滤器中加入蒸馏水洗涤沉淀,重复 2~
3 次;⑥收集最后一次洗涤的滤液,加入几滴 BaCl2 溶液,看有无沉淀生成,如果无沉淀生成,
则表明已经洗净,否则,还要继续洗涤。
25.现有 48.4 g 碱式碳酸镁样品(化学式:xMgCO3·yMg(OH)2·zH2O,x、y、z 为正整数),
将其分为二等份,一份样品充分灼烧至恒重进行热重分析,结果如图所示。另一份投入 150 mL
某浓度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后生成 CO2 4.48 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所得溶液稀释至 250
mL,测得溶液中 c(H+)=0.100 mol·L-1。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c(HCl)=________mol·L-1。
(2)x∶y∶z=________。
答案 (1)3.50 (2)4∶1∶5
解析 24.2 g 碱式碳酸镁 xMgCO3·yMg(OH)2·zH2O 与盐酸反应放出 4.48 L CO2(标准状况
下),则 n(MgCO3)=0.200 mol,24.2 g 样品充分灼烧,剩余的 10.0 g 固体为 MgO,则 n(Mg)=
0.250 mol,根据 Mg 元素守恒知,n[Mg(OH)2]=0.0500 mol,故 24.2 g 样品中 m(H2O)=24.2 g
- (0.200×84) g - (0.0500×58) g = 4.5 g , n(H2O) = 0.250 mol , 故 x ∶ y ∶ z =
0.200∶0.0500∶0.250=4∶1∶5。由题意知,最后所得溶液为 MgCl2 和 HCl 的混合溶液,根
据氯元素守恒知,加入的 n(HCl)=2n(MgCl2)+n(H+)=2×0.250 mol+0.100 mol·L-1×0.250 L
=0.525 mol,故 c(HCl)=0.525 mol÷0.150 L=3.50 mol·L-1。
26.在 0.2 L 由 NaCl、MgCl2、CaCl2 组成的混合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大小如图所示,回
答下列问题:(1)该混合液中,NaCl 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含溶质 MgCl2 的质量为________g。
(2)该混合液中 CaCl2 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将该混合液加水稀释至体积为 1 L,稀
释后溶液中 Ca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mol·L-1。
答案 (1)0.2 9.5 (2)0.1 0.1
解析 读图可知,n(Na+)=0.2 mol,n(Mg2+)=0.1 mol,n(Cl-)=0.6 mol,则 n(NaCl)=
0.2 mol,n(MgCl2)=0.1 mol,m(MgCl2)=9.5 g,所以由 CaCl2 提供的 n(Cl-)=0.6 mol-0.2 mol
-0.1 mol×2=0.2 mol,则 n(CaCl2)=0.1 mol,c(CaCl2)=0.1 mol
1 L
=0.1 mol·L-1。
考点 3 物质的分类 分散系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组合是( )
混合物 纯净物 单质 电解质
A 盐酸 NaOH 石墨 K2SO4 溶液
B 空气 Fe(OH)3 胶体 铁 Na2CO3
C CuSO4·5H2O CaCl2 水银 铜
D 氯水 KNO3 晶体 O3 NaCl
答案 D
解析 K2SO4 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A 错误;胶体是混合物,B 错误;CuSO4·5H2O
是纯净物,铜是单质,其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C 错误。
2.不能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的是( )
A.生成一种新离子 B.生成一种新分子
C.生成一种新原子 D.生成一种新物质
答案 C
解析 通过化学变化不能生成一种新原子,应通过核变化来实现。
3.Na2O、NaOH、Na2CO3、NaCl、Na2SO4 可按某种标准划分为同一类物质,下列分类
标准正确的是( )
①钠的化合物 ②能与硝酸反应的物质 ③电解质 ④钠盐 ⑤钠的含氧化合物
A.①④ B.③④ C.②⑤ D.①③
答案 D解析 题给五种化合物均属于钠的化合物,①正确;NaCl 和 Na2SO4 均不能与硝酸反应,②
错误;题给五种化合物均属于电解质,③正确;Na2O 属于钠的氧化物,不属于盐,NaOH 属
于碱,不属于盐,④错误;NaCl 不属于钠的含氧化合物,⑤错误。综上所述,故选 D。
4.关于一些重要的化学概念有下列说法:①Fe(OH)3 胶体和 CuSO4 溶液都是混合物;
②BaSO4 是一种难溶于水的强电解质;③冰醋酸、纯碱、小苏打分别属于酸、碱、盐;④煤
的干馏、煤的气化和液化都属于化学变化;⑤置换反应都属于离子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答案 B
解析 溶液和胶体都属于分散系,由分散剂和分散质组成,都属于混合物,①正确;电
解质的强弱与物质的溶解性无关,BaSO4 虽然难溶于水,但是溶于水的部分全部电离,属于
强电解质,②正确;纯碱是 Na2CO3 的俗名,属于盐类物质,③错误;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
加强热,可得到多种物质,这个过程叫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煤通过某些化学反应,得
到 CO、H2 等可燃性气体的过程,叫煤的气化,属于化学变化,煤气化生成的合成气(CO+H2)
在不同的催化剂作用下,可以合成甲醇、乙醇、汽油等液态燃料,叫煤的液化,属于化学变
化,④正确;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进行的置换反应属于离子反应,如 CuO+H2 =====
△
Cu
+H2O 不是在该条件下进行的,不属于离子反应,⑤错误。B 正确。
5.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①混合物:氯水、氨水、水玻璃、水银、福尔马林、淀粉 ②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
化物'③CO2、NO2、P2O5 均为酸性氧化物,Na2O、Na2O2 为碱性氧化物'④同素异形体:
C60、C70、金刚石、石墨'⑤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⑥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为离子化合物 ⑦有单质参加的反应或有单质产生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A.全部正确 B.①②⑤⑦
C.②③⑥ D.④⑥
答案 D
解析 ①水银是金属汞,属于纯净物,故错误;②只含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
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故错误;③NO2 不属于酸性氧化物,Na2O2 不是碱性氧化物,故错误;
④C60、C70、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故正确;⑤强电
解质的稀溶液由于离子浓度小,导电能力很弱,故错误;⑥共价化合物在熔化状态下不导电,
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正确;⑦有单质参加的反应或有单质产生的反
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故错误。D 正确。
6.下列物质按照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顺序排列的是( )
A.盐酸、水煤气、醋酸、干冰
B.冰醋酸、福尔马林、硫酸钠、乙醇
C.单甘油酯、混甘油酯、苛性钾、石灰石
D.胆矾、漂白粉、氯化钾、氯气
答案 B
解析 盐酸是混合物,A 错误;石灰石为电解质,C 错误;氯气是单质,它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必须是化合物,D 错误。
7.已知有三种溶液:FeCl3 的浓溶液、Na2SiO3 溶液、稀盐酸,现有下列说法:①将 FeCl3
溶液滴入冷水中,边滴边振荡,便可制得 Fe(OH)3 胶体;②向稀盐酸中滴加硅酸钠溶液可制
得硅酸胶体,胶体微粒直径大小在 1~100 nm 之间;③用光照射硅酸胶体时,胶体微粒会使
光发生散射;④FeCl3 溶液和 Fe(OH)3 胶体都能透过滤纸;⑤胶体、溶液和浊液属于不同的分
散系,其中胶体最稳定;⑥往 Fe(OH)3 胶体中加入盐酸,先沉淀后消失。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 C
解析 制备 Fe(OH)3 胶体是将 FeCl3 的浓溶液(或饱和 FeCl3 溶液)滴入沸水中,①错误;
胶体微粒直径大小介于 1~100 nm 之间,②正确;丁达尔效应是胶体具有的性质之一,是由
于胶体微粒使光发生散射形成的,是鉴别溶液和胶体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③正确;溶液和
胶体都能透过滤纸,④正确;溶液是最稳定的分散系,⑤错误;Fe(OH)3 胶体中加入盐酸,电
解质使胶体先聚沉,后溶解,⑥正确。C 正确。
8.下列逻辑关系图示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分散系、胶体、气溶胶属于包含关系,A 错误;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不一定是氧
化还原反应,B 错误;钠盐、钾盐和碳酸盐属于交叉关系,C 错误;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均为
化合物,它们与单质属于纯净物,D 正确。
9.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
A.根据纯净物的元素组成,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
B.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的程度,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C.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D.根据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分解、复分解、置换”四类
答案 B
解析 氧化物属于化合物,A 错误;分散系分类的依据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而不
是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C 错误;根据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
反应,D 错误。
10.某同学对胶体的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向饱和 FeCl3 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可制取 Fe(OH)3 胶体
C.葡萄糖注射液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属于胶体
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
答案 D
解析 胶体本身不带电,只是胶体中胶粒表面积较大,吸附了溶液中的离子才带电荷,A
错误;将饱和 FeCl3 溶液逐滴滴入沸水中,并加热至呈红褐色,可制取 Fe(OH)3 胶体,向饱
和 FeCl3 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产生的是 Fe(OH)3 沉淀,B 错误;葡萄糖注射液不属于胶体,
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 错误;丁达尔效应可以用来区分溶液和胶体,D 正确。
11.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利用。下列垃圾归类不合理的是( )
答案 B
解析 废塑料瓶可以回收再利用,在垃圾分类中属于可回收物。
12.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
①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 H 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
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根据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能否
完全电离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④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
为金属和非金属 ⑤根据反应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A.②③ B.②⑤
C.①②④ D.②③④⑤
答案 B
解析 根据酸分子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电离出的 H+数目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①错误;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有电子的转移,②正确;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将其分
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③错误;根据元素原子的得失电子能力将其分为非金属和金属,④
错误;⑤正确。B 正确。
13.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B.“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D.向豆浆中加入盐卤(主要成分为 MgCl2)可制作豆腐,利用了胶体聚沉的性质
答案 A
解析 题述青蒿素的提取属于物理变化,A 项错误;雾霾形成的气溶胶属于胶体,具有
丁达尔效应,B 项正确;该过程中发生反应:CuSO4+Fe =====
△
Cu+FeSO4,该反应为置换反
应,C 项正确;豆浆是胶体,加入盐卤后,胶体发生聚沉析出,进而制成豆腐,D 项正确。
14.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
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合物与电解质属于重叠关系
B.化合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
C.溶液与胶体属于并列关系
D.离子化合物和电解质属于重叠关系
答案 C
解析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A 项中二者属于包含关系;化合物与碱性氧化物
也属于包含关系;溶液与胶体同属于分散系,是并列关系;电解质和离子化合物属于包含关
系。
15.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
B.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
C.NH3 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
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
答案 C
解析 雾的分散剂是空气,分散质是水。霾的分散剂是空气,分散质是固体颗粒。因此
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A 正确;由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转化为铵盐形成无机颗粒物,因此
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B 正确;NH3 作为反应物参加反应转化为铵盐,因此 NH3 不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C 错误;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
由于氮肥会释放出氨气,因此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D 正确。
16.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 )
A.尼龙绳 B.宣纸
C.羊绒衫 D.棉衬衣
答案 A
解析 尼龙绳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宣纸和棉衬衣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天然纤维;
羊绒衫主要由羊绒制造,其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属于天然纤维。
1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
B.维生素 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C.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D.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答案 C
解析 糖类化合物可称为碳水化合物,A 正确;维生素 D 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B 正
确;蛋白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氮元素,有些蛋白质还含硫、磷等元素,C 错误;硒是
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是微量元素的摄取不宜过多,D 正确。
18.(2017·北京高考)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
A.瓷器 B.丝绸 C.茶叶 D.中草药
答案 A
解析 瓷器是由高岭土、石灰石等经高温烧制而成的,其主要成分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
材料,A 正确;丝绸是用蚕丝织造的纺织品,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属于有机物,B 错误;
茶叶是由茶树的叶子和芽制成的,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有机物,C 错误;中草药是由
植物的根、茎、叶及动物的骨骼等制成的,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蛋白质等,属于有机物,D
错误。
19.根据所给的信息和标志,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答案 B
解析 麻黄具有平喘功能,常常用于治疗气喘咳嗽,A 正确;醋酸能够与碳酸氢钠反应,
降低药效,B 错误;C 图示标志为放射性标志,对人体伤害较大,看到有该标志的丢弃物,
应远离并报警,C 正确;D 标志为可回收标志,D 正确。
20.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A.火药使用 B.粮食酿酒 C.转轮排字 D.铁的冶炼
答案 C
解析 A 选项火药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国早期化学使用的经典案例;B 选项粮食
酿酒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C 选项转轮排字的过程中不存在化学变化过程;D
选项铁的冶炼过程中涉及将化合态的铁转变为游离态的铁,涉及化学反应。
21.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加碘盐要在菜准备出锅时添加的目的是防止食盐中的碘受热升华而流失
B.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的目的是防止水果中的葡萄糖被氧化
C.向燃煤中加入生石灰的目的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D.光线透过密林中树叶间的缝隙产生一道道光柱的现象是气溶胶产生的丁达尔效应
答案 D
解析 加碘盐中的碘以 KIO3 的形式存在,不是碘单质。加碘盐要在菜准备出锅时添加的目的是防止食盐中的 KIO3 受热分解,A 项错误;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的
目的是吸收乙烯,延长水果的保鲜期,B 项错误;向燃煤中加入生石灰的目的是减少 SO2 气
体的排放,C 项错误。
22.化学中基本概念多,化学反应类型复杂,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①CO2、NO2、P2O5 均为酸性氧化物 ②盐一定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 ③FeCl2、
FeCl3、Fe(OH)3 均可由化合反应制得 ④需要通电才可进行的有电离、电解、电泳、电镀、
电化学腐蚀 ⑤碘晶体分散到酒精中、氯化钠晶体分散到酒精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分别为溶液、
胶体 ⑥按照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顺序排列:液氯、漂白粉、苛性钠、氯化
银 ⑦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能通过滤纸,蒸干、灼烧后都有氧化铁
生成 ⑧灼热的炭与 CO2 的反应、Ba(OH)2·8H2O 与 NH4Cl 的反应均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又属于吸热反应
A.3 个 B.4 个 C.5 个 D.6 个
答案 A
解析 NO2 和碱反应生成硝酸盐、亚硝酸盐,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二氧化氮不符合酸
性氧化物的定义,①错误;盐不一定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例如铵盐等,②错误;
根据 2FeCl3+Fe===3FeCl2、2Fe+3Cl2 =====
点燃
2FeCl3、4Fe(OH)2+O2+2H2O===4Fe(OH)3 可知
FeCl2、FeCl3、Fe(OH)3 均可由化合反应制得,③正确;电解、电泳、电镀需通电,电离是在
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进行的,电化学腐蚀是形成原电池而发生的腐蚀,不需要通电,④错
误;碘晶体、氯化钠晶体分散到酒精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分别为溶液、胶体,⑤正确;氯化
银是电解质,⑥错误;溶液和胶体能通过滤纸,加热氯化铁溶液时,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
铁,蒸干、灼烧时氢氧化铁分解生成氧化铁和水,氢氧化铁胶体加热时聚沉生成沉淀,蒸干、
灼烧时氢氧化铁分解生成氧化铁和水,⑦正确;Ba(OH)2·8H2O 与 NH4Cl 的反应中元素化合价
不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⑧错误。选 A。
二、非选择题
23 . 取 少 量 Fe2O3 粉 末 ( 红 棕 色 ) 加 入 适 量 盐 酸 , 发 生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
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得到的溶液呈________色。用此溶液分别做如下实验:
(1)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几滴 NaOH 溶液,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属于________(填反应类型)。
(2)在小烧杯中加入 20 mL 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饱和 FeCl3 溶液,
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_______色,即制得 Fe(OH)3 胶体。
(3)取另一只小烧杯也加入 20 mL 蒸馏水,向烧杯中加入 1 mL FeCl3 溶液,振荡均匀后,
将此烧杯(编号甲)与盛有 Fe(OH)3 胶体的烧杯(编号乙)一起放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烧
杯中的液体,可以看到________烧杯中的液体产生丁达尔效应。这个实验可以用来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 Fe(OH)3 胶体进行下列实验:
①将其装入 U 形管中,用石墨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
加 深 , 这 说 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这 种 现 象 称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其中加入饱和(NH4)2SO4 溶液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提 纯 此 分 散 系 常 用 的 方 法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Fe2O3+6HCl===2FeCl3+3H2O (棕)黄
(1)FeCl3+3NaOH===3NaCl+Fe(OH)3↓ 复分解反应
(2)红褐 (3)乙 胶体和溶液
(4)①Fe(OH)3 胶体粒子带正电荷 电泳 ②产生红褐色沉淀 电解质溶液使胶体发生了
聚沉 ③渗析法
解析 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即 Fe2O3+6HCl===2FeCl3+3H2O,FeCl3 溶液
呈棕黄色。
(4)①阴极附近颜色加深,说明阴极附近 Fe(OH)3 胶体粒子浓度变大,胶粒向阴极移动,
说明 Fe(OH)3 胶体粒子带正电荷;②加入电解质(NH4)2SO4 饱和溶液后,胶体发生聚沉生成了
红褐色沉淀;③胶粒不能通过半透膜,而小分子、离子等可以通过半透膜,因此可用渗析法
提纯胶体。
24.我们通常利用某些物质共有的组成或性质给物质归类。
(1)下列含碳元素的物质:①石墨;②一氧化碳;③干冰;④碳酸;⑤碳酸钙;⑥乙醇;
⑦C60;⑧甲烷;⑨纯碱。其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属于酸的是________;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
(2)下列各组均有四种物质,其中有一种物质与其他三种物质的类别不同,请将该物质的
化学式或名称填写在横线上。
①CuO、NO2、NaOH、Fe2O3:________。
②O2、N2、Al、C:________。
③空气、氢气、碘酒、盐酸:________。
④食盐、蔗糖、酒精、醋酸:________。
答案 (1)①⑦ ③ ⑤⑨ ④ ⑥⑧
(2)①NaOH(或 NO2) ②Al ③氢气 ④食盐
解析 (2)①中,只有 NaOH 不属于氧化物,或者选 NO2,在常温下为气态,其余为固态;
②中,Al 为金属单质,其他都为非金属单质;③中,氢气为纯净物,其他都为混合物;④中,
食盐为无机物,其他都为有机物。
25.化学基本概念是化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1)在“盐析”“升华”“蒸馏”“干馏”这四个概念中,与化学变化有关联的是
________。
(2)在①氯水、②七水硫酸锌、③水玻璃、④王水这四种与“水”相关的物质中,属于纯
净物的是________(填序号)。
(3)“胶体”是化学基本概念之一。向 0.1 mol·L-1 的(CH3COO)2Cu 溶液中加入 0.02 mol·L
-1 的 N2H4 的水溶液,常温下,控制 pH 为 7~8,得到红色透明液体,能说明该分散系属于胶体的简单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制备过程中有 N2 放出,制备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介质”等也是化学中常用的基本概念。重铬酸钾(K2Cr2O7)是
一种比较强的氧化剂,但用它的水溶液在常温及酸性介质中与双氧水混合制备蓝色晶态 CrO5
的 反 应 却 是 一 个 非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 请 写 出 该 反 应 的 离 子 方 程 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rO5 的名称是过氧化铬,则每个 CrO5 分子中含有的
过氧键数目为________。
答案 (1)干馏 (2)② (3)用激光笔照射,观察到丁达尔现象 4(CH3COO)2Cu+N2H4+
2H2O===2Cu2O(胶体)+N2↑+8CH3COOH
(4)Cr2O2-7 +4H2O2+2H+===2CrO5↓+5H2O 2
解析 (1)在“盐析”“升华”“蒸馏”“干馏”这四个概念中,干馏发生分解反应等,
所以与化学变化有关联的是干馏。
(2)在①氯水、②七水硫酸锌、③水玻璃、④王水这四种与“水”相关的物质中,①③④
是溶液,属于混合物,属于纯净物的是②。
(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只要用激光笔照射,观察是否有丁达尔效应,就能说明该分散
系是否属于胶体;0.1 mol·L -1 的(CH3COO)2Cu 溶液中加入 0.02 mol·L-1 的 N2H4 的水溶液,
常温下控制 pH 为 7~8,反应生成氮气,说明 N2H4 为还原剂,则(CH3COO)2Cu 为氧化剂,
结果生成红色透明胶体,该胶体为 Cu2O(胶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CH3COO)2Cu+N2H4+
2H2O===2Cu2O(胶体)+N2↑+8CH3COOH。
(4)CrO5 分子中 Cr 元素的化合价为+6,为了满足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每
个 CrO5 分子中含有的过氧键数目为 2。
考点 4 离子反应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aCl 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 Na+与 Cl-
B.溶于水后能电离出 H+的化合物都是酸
C.氯化氢溶于水能导电,但液态氯化氢不导电
D.导电性强的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性弱的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数
目多
答案 C
解析 电离的条件是溶于水或熔融,不是通电,一定要分清溶液导电与电离的区别与联
系,A 错误;酸的定义中强调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 H+,B 错误;HCl 溶于水能电离出自由
移动的 H+与 Cl-,故能导电,但液态 HCl 由分子组成,无离子,不能导电,C 正确;溶液的
导电性主要由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决定,即单位体积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数目决定,D
错误。
2.已知甲、乙、丙、丁分别是 HCl、BaCl2、AgNO3、K2CO3 四种溶液中的一种,现将它们两两混合,现象如下表所示:
由上述现象可推知甲、乙、丙、丁依次是( )
A.HCl、BaCl2、AgNO3、K2CO3
B.AgNO3、HCl、K2CO3、BaCl2
C.BaCl2、K2CO3、AgNO3、HCl
D.AgNO3、HCl、BaCl2、K2CO3
答案 D
解析 由表中现象可知,甲与另外三个溶液相混均有白色沉淀生成,可知甲为 AgNO3 溶
液。HCl 和 K2CO3 反应产生气体,BaCl2 和 K2CO3 反应产生沉淀,可推知甲、乙、丙、丁依
次是 AgNO3、HCl、BaCl2、K2CO3。
3.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中:Na+、Al3+、SO2-4、Cl-
B. Kw
c(H+)=1×10-13 mol·L-1 的溶液中:NH+4、Ca2+、Cl-、NO-3
C.与 Al 反应能放出 H2 的溶液中:Fe2+、K+、NO-3、SO2-4
D.水电离的 c(H+)=1×10-13 mol·L-1 的溶液中:K+、Na+、AlO-2、CO2-3
答案 B
解析 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显碱性,Al3+与 OH-不能大量共存,A 错误; Kw
c(H+)=1×10
-13 mol·L-1 的溶液显酸性,NH+4 、Ca2+、Cl-、NO-3 都能与 H+大量共存,B 正确;与 Al
反应放出 H2 的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酸性条件下 HNO3 易氧化 Fe2+,HNO3 与 Al
反应不能生成 H2;碱性条件下 Fe2+与 OH-不能大量共存,C 错误;由水电离的 c(H+)=1×10
-13 mol·L-1 的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酸性溶液中,AlO-2、CO2-3 不能大量共存,D
错误。
4.已知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 H+、SO2-4 、NO-3 ,则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
A.Al3+、CH3COO-、Cl- B.Na+、NH+4 、Cl-
C.Mg2+、Cl-、Fe2+ D.Mg2+、Ba2+、Br-
答案 B
解析 从已知溶液中含有 H+、NO-3 、SO 2-4 可知该溶液具有酸性(H+)、强氧化性(HNO3)及将 Ba2+沉淀的性质(因有 SO2-4 ),所以 A 中 CH3COO-、C 中 Fe2+、D 中 Ba2+都不能大量
共存于此溶液,B 正确。
5.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 Cl-、CO2-3 、OH-三种阴离子,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够
分别将这三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①滴加 Mg(NO3)2 溶液 ②过滤 ③滴加 AgNO3 溶液
④滴加 Ba(NO3)2 溶液
A.①②④②③ B.④②①②③
C.①②③②④ D.④②③②①
答案 B
解析 首先滴加足量 Ba(NO 3)2 溶液,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证明有 CO 2-3 ,同时除去
CO2-3 ;过滤后,在滤液中加入足量 Mg(NO3)2 溶液,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证明有 OH-,同时
除去 OH-;过滤后,滴加 AgNO3 溶液,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证明有 Cl-。
6.下列离子或分子组中能大量共存,且满足相应要求的是( )
答案 C
解析 不符合溶液电中性原理,A 错误;由于 Fe3+能够氧化 SO2-3 ,两种离子不能大量
共存,B 错误;滴加氨水,立即产生 Mg(OH)2 沉淀,C 正确;NaOH 会先和醋酸反应,不会
立刻产生气体,D 错误。
7.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钠与水反应:Na+2H2O===Na++2OH-+H2↑
B.硅酸钠溶液与醋酸溶液混合:SiO2-3 +2H+===H2SiO3↓
C.0.01 mol·L-1 NH4Al(SO4)2 溶液与 0.02 mol·L-1 Ba(OH)2 溶液等体积混合:NH+4 +Al3+
+2SO2-4 +2Ba2++4OH-===2BaSO4↓+Al(OH)3↓+NH3·H2OD.浓硝酸中加入过量铁粉并加热:Fe+3NO-3 +6H+ =====
△
Fe3++3NO2↑+3H2O
答案 C
解析 A 项反应的电荷不守恒,A 错误;醋酸是弱酸,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开,B
错误;C 中 NH4Al(SO4)2 与 Ba(OH)2 以物质的量之比为 1∶2 混合,OH-恰好与 NH+4 、Al3+
完全反应,C 正确;硝酸与过量铁粉反应得到的是 Fe2+,D 错误。
8.某溶液中含有 NH+4、Mg2+、Fe2+、Al3+和 SO2-4 五种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
Ba(OH)2 溶液,微热并搅拌,再加入过量的氢碘酸,原溶液中大量减少的离子有( )
A.4 种 B.3 种 C.2 种 D.1 种
答案 C
解析 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并加热时,反应生成的氨气逸出,并同时生成
BaSO4、Mg(OH)2、Fe(OH)2 沉淀和 Ba(AlO2)2,Fe(OH)2 沉淀在空气中不稳定,迅速被氧化
生成 Fe(OH)3,再向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的氢碘酸,则 Mg(OH)2、Fe(OH)3 和 Ba(AlO2)2 与过
量 HI 作用分别生成 MgI2、FeI2、AlI3,所以减少的离子主要有 NH+4 和 SO2-4 两种,C 正
确。
9.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CuCl2 溶液中加入少量氨水:Cu2++2OH-===Cu(OH)2↓
B.向酸性 KMnO4 溶液中通入 SO2:3SO2+2MnO-4+4OH-===2MnO2↓+3SO2-4+
2H2O
C.向小苏打溶液中加足量澄清石灰水:HCO-3+Ca2++OH-===CaCO3↓+H2O
D.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Al+2OH-+H2O===AlO-2+2H2↑
答案 C
解析 CuCl2 溶液中加入少量氨水的离子反应为 Cu2++2NH3·H2O===Cu(OH)2↓+2NH
+4,A 错误;向酸性 KMnO4 溶液中通入 SO2 的离子反应为 5SO2+2MnO-4+2H2O===2Mn2
++5SO2-4+4H+,B 错误;向小苏打溶液中加足量澄清石灰水的离子反应为 HCO-3+Ca2
++OH-===CaCO3↓+H2O,C 正确;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的离子反应为 2Al+2OH-+
2H2O===2AlO-2+3H2↑,D 错误。
10.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0.1 mol·L-1 KI 溶液:Na+、K+、ClO-、OH-
B.0.1 mol·L-1 Fe2(SO4)3 溶液:Cu2+、NH+4 、NO-3 、SO2-4
C.0.1 mol·L-1 HCl 溶液:Ba2+、K+、CH3COO-、NO-3
D.0.1 mol·L-1 NaOH 溶液:Mg2+、Na+、SO2-4 、HCO-3
答案 B
解析 A 项,I-具有强还原性,ClO-具有强氧化性,I-与 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
能大量共存;B 项,在 Fe2(SO4)3 溶液中离子相互不反应,能大量共存;C 项,CH3COO-能
与 H+反应生成 CH3COOH,在 HCl 溶液中 CH3COO-不能大量存在;D 项,Mg2+、HCO -3都能与 OH-反应,所以不能大量共存。
11.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饱和 Na2CO3 溶液与 CaSO4 固体反应:CO2-3 +CaSO4CaCO3+SO2-4
B.酸化 NaIO3 和 NaI 的混合溶液:I-+IO-3 +6H+===I2+3H2O
C.KClO 碱性溶液与 Fe(OH)3 反应:3ClO-+2Fe(OH)3===2FeO2-4 +3Cl-+4H++H2O
D.电解饱和食盐水:2Cl-+2H+ =====
通电
Cl2↑+H2↑
答案 A
解析 饱和 Na2CO3 溶液与 CaSO4 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更难溶于水的 CaCO3,反应的离
子方程式为 CO2-3 +CaSO4CaCO3+SO2-4 ,A 正确;B 项电荷不守恒,得失电子不守恒,
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5I-+IO-3 +6H+===3I2+3H2O;在碱性溶液中不可能生成 H+,正确的
离子方程式为 3ClO-+2Fe(OH)3+4OH-===3Cl-+2FeO2-4 +5H2O,C 错误;电解饱和食盐
水生成 NaOH、H2 和 Cl2,离子方程式为 2Cl-+2H2O =====
通电
Cl2↑+H2↑+2OH-,D 错误。
12.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钠与水反应:Na+2H2O===Na++2OH-+H2↑
B.电解饱和食盐水获取烧碱和氯气:2Cl-+2H2O =====
通电
H2↑+Cl2↑+2OH-
C.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稀硫酸:Ba2++OH-+H++SO2-4 ===BaSO4↓+H2O
D.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石灰水:Ca2++HCO-3 +OH-===CaCO3↓+H2O
答案 B
解析 离子方程式未配平,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2Na+2H2O===2Na++2OH-+H2↑,A
错误;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Ba2++2OH-+2H++SO2-4 ===BaSO4↓+2H2O,C 错误;向碳酸
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石灰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NH +4 +HCO -3 +Ca 2 + +2OH -
===NH3·H2O+CaCO3↓+H2O,D 错误。
13.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无色透明的溶液中:Fe3+、Mg2+、SCN-、Cl-
B. c(H+)
c(OH-)=1×10-12 的溶液中:K+、Na+、CO2-3 、NO-3
C.c(Fe2+)=1 mol·L-1 的溶液中:K+、NH+4 、MnO-4 、SO2-4
D.能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Na+、NH+4 、SO2-4 、HCO-3
答案 B
解析 Fe3+显黄色且 Fe3+与 SCN-不能大量共存,A 错误; c(H+)
c(OH-)=1.0×10-12 的溶液
显碱性,四种离子可以大量共存,B 正确;Fe2+有还原性,MnO -4 有氧化性,二者不能大量
共存,C 错误;能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呈酸性,HCO -3 不能大量存在,D 错误。14.在两份相同的 Ba(OH)2 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 H2SO4、NaHSO4 溶液,
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代表滴加 H2SO4 溶液的变化曲线
B.b 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Na+、OH-
C.c 点,两溶液中含有相同量的 OH-
D.a、d 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
答案 C
解析 两个反应的方程式为:①Ba(OH) 2+H2SO4===BaSO4↓+2H 2O;②Ba(OH) 2+
NaHSO4===NaOH+BaSO4↓+H2O;③NaOH+NaHSO4===Na2SO4+H2O。从方程式分析,
当 Ba(OH)2 恰好和 H2SO4 完全反应时,溶液的导电能力最小,故①代表滴加硫酸时的变化曲
线,A 正确;b 点代表反应②恰好完成,溶液中含有 NaOH,B 正确;c 点时,①曲线溶质为
H2SO4,②曲线溶质为 NaOH 和 Na2SO4,所以溶液中的 OH-浓度不相同,C 错误;a 点时,Ba2
+和 SO 2-4 完全沉淀,d 为 Na2SO4 溶液,溶液都显中性,D 正确。
15.下列实验的反应原理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正确的是( )
A.室温下,测得氯化铵溶液 pHBrO-3 >IO-3 >Cl2
B.BrO-3 >Cl2>ClO-3 >IO-3
C.BrO-3 >ClO-3 >Cl2>IO-3
D.Cl2>BrO-3 >ClO-3 >IO-3
答案 C
解析 反应①中 BrO -3 为氧化剂,ClO -3 为氧化产物,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所
以氧化性 BrO-3 >ClO-3 ;②中 Cl2 为氧化剂,HIO3 为氧化产物,氧化性 Cl2>IO-3 ;③中 ClO -3
为氧化剂,Cl2 为氧化产物,氧化性 ClO-3 >Cl2,综上氧化性:BrO-3 >ClO-3 >Cl2>IO-3 。
4.下列有关反应 SiO2(g)+3C(s)===SiC(s)+2CO(g) ΔH>0 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氧化剂是 SiO2
B.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2
C.碳在反应中只作还原剂
D.若生成 1 mol SiC,则转移电子为 2 mol
答案 B
解析 该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都是碳,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2,A、C
错误,B 正确;生成 1 mol SiC 转移电子为 4 mol,D 错误。
5.东晋炼丹家葛洪的《抱朴子》里记载“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其中丹
砂指 HgS,这句话里没有涉及的反应类型为( )
A.氧化还原反应 B.化合反应
C.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
答案 D
解析 “丹砂烧之成水银”,这句话包含的化学反应是 HgS 受热分解生成了 Hg 和 S,该
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也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积变又还成丹砂”,这句话包含的化学反应是 Hg
和 S 化合生成了 HgS,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也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没有涉及的反应类型是
置换反应,本题选 D。
6.Cl2 是纺织工业常用的漂白剂,Na2S2O3 可作为漂白布匹后的“脱氯剂”。S2O 2-3 和 Cl2
反应的产物之一为 SO2-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还原剂是 S2O2-3
B.H2O 参与该反应,且做氧化剂C.根据该反应可判断氧化性:Cl2>SO2-4
D.上述反应中,每生成 1 mol SO2-4 ,可脱去 2 mol Cl2
答案 B
解 析 根 据 S2O 2-3 和 Cl2 反 应 的 产 物 之 一 为 SO2-4 , 离 子 方 程 式 为 S2O2-3 + 4Cl2 +
5H2O===2SO2-4 +8Cl-+10H+,B 错误。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
B.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
C.得到电子越多的氧化剂,其氧化性就越强
D.要实现 Fe2+→Fe3+的转化,必须加入氧化剂
答案 D
解析 中间价态的阳离子有还原性,如 Fe2+,有些阴离子具有氧化性,如 ClO-,A 错
误;稀有气体既难得电子,又难失电子,B 错误;氧化性强弱的依据是得电子的能力强弱,
而不是得电子数的多少,C 错误。
8.24 mL 浓度为 0.05 mol·L -1 的 Na2SO3 溶液恰好与 20 mL 浓度为 0.02 mol·L -1 的
K2Cr2O7 溶液完全反应。已知 Na2SO3 被 K2Cr2O7 氧化为 Na2SO4,则元素 Cr 在还原产物中的
化合价为( )
A.+2 价 B.+3 价 C.+4 价 D.+5 价
答案 B
解析 设还原产物中 Cr 的化合价为 x。
Na2SO3
+4
― ― →失去 2e-
Na2SO4
+6
,失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0.024 L×0.05 mol·L-1×2=0.0024 mol;
K2Cr2O7
+6
― ― →得到[2 × (6-x)e-]
2Cr
x
,得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2 L×0.02 mol·L-1×(6-x)×2,
氧化剂与还原剂恰好完全反应,得失电子数相等,所以有 0.02 L×0.02 mol·L-1×(6-x)×2=
0.0024 mol,解得 x=3。
9.NaNO2 是一种食品添加剂,过量摄入能致癌。酸性 KMnO4 溶液与 NaNO2 反应的方
程式是 MnO-4 +NO-2 +''―→Mn2++NO-3 +H2O。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 NO -2 被还原
B.反应过程中溶液的 pH 减小
C.生成 1 mol NaNO3 需消耗 0.4 mol KMnO4
D. 中的粒子是 OH-
答案 C解析 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2MnO-4 +5NO-2 +6H+===2Mn2++5NO-3 +3H2O,D 错误;反
应中 NO -2 被氧化,A 错误;反应过程中消耗 H+,溶液的 pH 增大,B 错误。
10.已知铅+2 价稳定,6 种物质:H2O、PbO2、Pb(NO3)2、HMnO4、HNO3 和 Mn(NO3)2
可以组成一个化学方程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 PbO2
B.被还原的元素是 Mn(NO3)2 中的 Mn
C.反应中 1 mol 氧化剂得到 5 mol 电子
D.将化学反应方程式配平后的 PbO2 与 Mn(NO3)2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5∶2
答案 D
解析 铅+2 价稳定,说明该反应是发生 PbO2→Pb(NO3)2 的过程,则发生的反应为 5PbO2
+6HNO3+2Mn(NO3)2===5Pb(NO3)2+2HMnO4+2H2O,D 正确;反应方程式中,PbO2 是氧
化剂,被还原,1 mol PbO2 得到 2 mol 电子生成 Pb2+,故 A、B、C 均错误。
11.实验室为监测空气中汞蒸气的含量,往往悬挂涂有 CuI 的滤纸,根据滤纸是否变色
或颜色发生变化所用去的时间来判断空气中的含汞量,其反应为 4CuI+Hg===Cu2HgI4+2Cu。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氧化剂为 CuI,氧化产物为 Cu
B.产物 Cu2HgI4 中,Cu 元素的化合价为+2
C.当有 2 mol CuI 参与反应时,转移电子为 1 mol
D.由 Cu2+与 I-直接反应制得 CuI 的离子方程式为 Cu2++I-===CuI
答案 C
解析 4CuI+Hg===Cu2H 失 2e-gI4+2Cu 得 2e-,氧化剂为 CuI,还原产物为 Cu,A 错
误;Cu2HgI4 中 Cu 元素的化合价为+1,B 错误;Cu2+有氧化性,I-有还原性,二者应发生
氧化还原反应,D 错误。
12.将 NH4CuSO3 加入足量稀硫酸溶液微热,有红色固体和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溶
液变蓝色。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中硫酸只表现酸性
B.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氨气
C.红色固体是金属铜
D.1 mol NH4CuSO3 完全反应时转移 0.5 mol 电子
答案 B
解析 反应中硫酸只提供酸性环境,不参加氧化还原反应,A 正确;酸性条件下不生成
氨气,由离子方程式可知生成的气体为二氧化硫,B 错误;生成的红色固体为铜,C 正确;
反应只有 Cu 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分别由+1→+2,+1→0,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NH4CuSO3+4H+===Cu+Cu2++2SO2↑+2H2O+2NH+4 ,每 2 mol NH4CuSO3 参加反应转移
1 mol 电子,则 1 mol NH4CuSO3 完全反应转移 0.5 mol 电子,D 正确。13.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
A B C D
实
验
NaOH 溶液滴入
FeSO4 溶液中
石蕊溶液滴入氯
水中
Na2S 溶液滴入
AgCl 浊液中
热铜丝插入稀硝
酸中
现
象
产生白色沉淀,
随后变为红褐色
溶液变红,随后
迅速褪色
沉淀由白色逐渐
变为黑色
产生无色气体,
随后变为红棕色
答案 C
解析 A 项,NaOH 溶液滴入 FeSO4 溶液中产生白色 Fe(OH)2 沉淀,白色沉淀变为红褐
色沉淀时的反应为 4Fe(OH)2+O2+2H2O===4Fe(OH)3,该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升降,为氧
化还原反应;B 项,氯水中存在反应 Cl2+H2OHCl+HClO,由于氯水呈酸性,石蕊溶液
滴入后溶液先变红,红色褪色是 HClO 表现强氧化性,与有色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 项,
白色沉淀变为黑色时的反应为 2AgCl+Na2S===Ag2S+2NaCl,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不
是氧化还原反应;D 项,Cu 与稀 HNO3 反应生成 Cu(NO3)2、NO 气体和 H2O,气体由无色变
为红棕色时的反应为 2NO+O2===2NO2,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升降,为氧化还原反应。
14.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答案 C
解析 发生的反应为 2FeCl3+Fe===3FeCl2,Fe 将 Fe3+还原为 Fe2+,所以还原性:Fe>Fe2
+,A 选项能推出相应结论;发生的反应为 4Na+CO2 =====
点燃
C+2Na2O,CO2 中 C 元素化合
价降低,被还原,所以 CO2 有氧化性,B 选项能推出相应结论;发生的反应为 NH4HCO3 =====
△
NH3↑+H2O+CO2↑,由于 NH3 与水反应生成 NH3·H2O,NH3·H2O 显碱性,所以石蕊试纸
变 蓝 , C 选 项 不 能 推 出 相 应 结 论 ; 生 成 了 AgI 沉 淀 , 没 有 生 成 AgCl 沉 淀 , 所 以
Ksp(A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