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的:
1.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及其主要思想主张,初步理解这些思想的基本含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分析和灵活运用,批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做到古为今用。
2.创设民主、和谐、热烈的活动气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充分张扬个性,在自由讨论中主动获取知识,感受这一动荡时期文化领域的繁荣气息。进一步学会与社会及自身实际相结合、历史的客观的评价态度与方法,强化合作意识,共同探讨问题。
3.通过活动,形成一种社会变革促进文化繁荣的学术研究氛围,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思想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态度和方法,培养批判继承的学习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及正确对待人类文化遗产的科学态度。
活动准备:
教师:(1)查阅有关书籍、报刊、网页,收集春秋战国时期与诸子百家相关的详实史料,正确把握各学派代表人物生平及主要思想;深入分析该时期政治经济的变革促进了文化领域的繁荣等。
(2)分析学生情况,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特长、个性等,以确立适当的教法与学法。
学生:(1)学习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第九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了解古代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生产力的发展,诸侯争霸,群雄并起,社会制度的变革等因素促进了科技文化的繁荣发展。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思想派别及其思想主张。
(2)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之前,搜集有关资料,并作一定分析,能结合学生实际、社会实际进行联系和简单运用。同时将有关资料包括图片制成幻灯片,适时展示。
活动步骤:
1.教师布置此次活动:说明活动要求,规定各组任务,分别完成;
2.各组准备表演所需道具、收集各派思想主张资料等物品。
3.将学生分成五个组,分别代表诸子百家中某一派别,选派代表发表其主要思想。推选一名学生饰演战国时秦国国王(简称秦王)。
4.教师控制整个活动过程。提出活动话题:各派代表向秦王进谏,陈述治国的主张。可分为五种观点:“仁政“治国论、科教兴国论、改革致富论、依法治国论和军事强国论。
5.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简要总结与评述,评出最佳表演者,适当进行奖励。
活动过程:
活动1:人物篇──角色扮演
由5-8名学生分别扮演一个派别的思想家代表,分别介绍各自的生平及主要事迹
活动2:动手篇──资料展示
分别收集各派治国的主要思想主张、图片,并制成幻灯片进行展示。
活动3:模拟表演篇──“谏秦王”
由学生表演、宣传每一派别的治国思想,其他派别可以反驳。(共分五个镜头,此部分应为本活动的重头戏)
(l)“仁政”治国论──“苛政猛于虎”
由儒家学派学生现场表演,并代表本派向“秦王”陈述“为政以德”、反对暴政的治国思想主张。
(2)“科教兴国”论──“孔子讲学”
通过表演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因材施教及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习惯与方法等方面,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3)“改革致富”论──儒道法论改革
争论焦点:儒家──保守,恢复西周的制度;道家──消极、悲观,“顺其自然”;法家──主张改革,社会是向前进步的。
(4)“依法治国”论──儒法之争
儒家──反对苛政与严酷刑法;法家──主张“法治”,制定严厉刑法镇压人民反抗。
(5)“军事强国”论──墨儒兵论战争
墨家──“兼爱”、“非攻”,反对战争;儒家──“仁爱”,反对任意刑杀;兵家──“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教师总结:肯定各组同学的表现,各派主张都有道理。但作为意在灭六国、一统天下的秦王终究会采纳哪些主张呢,等同学们学完下一课后就自然知晓。
(注:上述表演活动中,表演者应具备一定的表演能力,根据其内容辅以语言、体态等,保证活动过程中既有针锋相对又能长短互补,论争与交融的和谐气氛。活动内容可根据时间需要适当取舍。)
学生天地:
1.利用课余时间,从图书馆、阅览室、网络等查阅、收集与活动相关的资料,制成卡片、幻灯片。
2.根据对各学派思想的理解绘制相关表演角色的脸谱。角色要求可以是:道家──消极、悲观;儒家──仁慈、清高;法家──严肃、远见;墨家──友善、亲近;兵家──威武、信心。
3.有条件的情况下,可设计春秋战国时的传统服装,在表演时使用,增强活动情景的真实感。
4.各组学生以自己的认识分别以“秦王的强国梦”为题,为秦王写一份100字以内的进谏书,以备活动使用。
背景资料:
1、咏孔子
华夏谁人称第一?姓孔名丘字仲尼。
三教九流皆致敬,千秋万代不能移。
自述平生经岁月,时年十五志于学;
三十而立壹心守,四十不惑群疑绝;
五十知命天然具,六十耳顺来不拒;
七十无可无不可,从心所欲不逾矩。
盛年列国好周游,如其用我为东周。
晚岁回归修典籍,诗书礼乐易春秋。
发愤忘食理万事,乐以忘忧知百世。
损益斟酌三代礼,夫子不知老将至。
因材施教学不厌,有教无类诲不倦。
贤人七十尽狂狷,弟子三千少乡愿。
后生登堂且入室,门人学而优则仕。
三军虽可夺其帅,匹夫不可夺其志。
上智下愚不可移,中庸无过无不及。
小子何莫学乎诗?若不学诗无以立!
温故知新一反三,侍于君子有三愆。
巧言令色鲜矣仁,意必固我太主观。
至圣先师称素王,全凭道德及文章。
博施于民能济众,述而不作自流芳。
父子君臣子称许,怪力乱神子不语。
不过祭神如神在,敬而远之最可取。
君子三畏须知晓,获罪于天无所祷。
父子之间是天伦,君臣之际亦人道。
颜渊曾问何谓仁?夫子答曰能爱人:
仁者能爱亦能恶,克己复礼即为仁。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礼乐不兴善不劝,刑罚不中恶不惩。
君子小人可分辨,性相近也习相远:
求生害仁岂有德?杀身成仁义无反!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仁者无忧诚坦荡,勇者不惧且弦歌。
歌咏而归吾与点,直道而行人与天。
四时行焉谁做主?百物生焉天何言!
圣人之道与谁共?夫子之言有何用?
熟读儒经二十篇,何须佛典三千颂!
原载网址http://www.siwen.org(作者:黄玉顺)
2、孔子文化节:祭孔──千余名海内外华人参拜万世师表
2002年9月28日,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诞辰2553周年纪念日,孔子故里──山东省曲阜市举行了规模盛大的祭孔大典。这是自9月26日开幕的第十九届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中的重头戏。上午8时,祭孔大典正式开始。首先进行的是开庙仪式。金声玉振坊前,锣鼓声响,醒狮舞起,接着,天空中响起古朴、悠远的音乐。在音乐声中,身着红黄清代皇室祭孔礼服的祭孔队,孔子后裔参拜团、加拿大参拜团、日本参拜团、马来西亚参拜团、国内百座城市参拜团、学生参拜团等依次来到至圣门前。千百年来,无论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还是平民百姓,无数朝拜者来到孔庙,无不文官下轿,武官下马,虔诚朝圣。今天,1000多名来宾纷纷整理衣冠,庄严肃立。在神圣的音乐中,庙门徐徐开启。祭孔大典的第二板块是祭孔巡游。进入孔庙,一种庄严的气氛扑面而来。大红地毯沿孔庙中轴线,直铺至壁水桥。孔门72贤弟子模样的人结发、着长袍、手持书简肃立两侧相迎。在以古琴、箫和坚琴为主的典雅音乐声中,祭孔的人们一一行至孔庙内的九进院落。生动地再现出“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的历史盛景。接下来,在大成门以内至大成殿举行的祭孔活动,是祭孔大典的第三板块。大成殿正门前,摆放着全猪全牛全羊三牲祭品。72弟子在杏坛周边席坐蒲团,手持竹简,高声诵咏孔子《论语》片段。在钟磬声中,仪仗队进行了神圣古朴的祭孔乐舞表演。64个舞生分纵八横八排列,随着乐歌节拍,俯仰旋转,舞姿舒缓,庄重肃穆。舞蹈完毕,仪仗队分列东西两侧,中间形成祭孔区间。身着红黄清代皇室祭孔礼服的队伍首先行礼参拜。随后,曲阜市官员向孔子像三鞠躬。孔子第77代嫡孙女孔德懋女士代表最后一代衍圣公、在台湾的孔子第77代孙孔德成先生行了鞠躬礼。其后孔子后裔参拜团、加拿大参拜团、日本参拜团、马来西亚参拜团、国内百座城市参拜团、学生参拜团和社会各界人士也先后行礼。祭孔大典在古代被称作“国之大典”。自唐玄宗于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封孔子为“文宣王”后,祭祀孔子的活动开始升格。宋代后祭祀制度扶摇直上,明代已达到帝王规格。至清代,祭祀孔子更是隆重盛大,达到了顶峰。
摘自《新华网》
3、望洋兴叹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选自《庄子·秋水》
主要参考书籍及相关网站:
《中华百杰图传·华夏先哲·孔子》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
《中华百杰图传·一代亚圣·孟子》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
《中华百杰图传·道家始祖·老子》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
《中华百杰图传·致富先哲·荀子》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
《中国史画卷·上古卷》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
《文史知识辞典》延边人民出版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第一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指导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第一版
《历史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
http://www.pep.com.cn 人民教育出版社
http://www.k12.com.cn 中小学教师资源网
http://www.confucius2000:com/ 诸子百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