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载:本课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发明家爱迪生和他的发明成就,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和使用等基本史实。
(2)通过比较电的发明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3)通过引导思考和探究汽车的发明与使用对人们更有利还是更有害等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课本内容,调动课外学习中得到的相关知识,学会从课本内外多渠道获取信息,学会综合运用多种信息思考和探究问题。
(2)充分利用插图、故事及其他资料,并结合自己已有的亲身体验,直观感受社会历史的变化,形成形象思维和历史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进而培养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教学难点
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进步的理解。
教学手段
多媒体设备
相关网站
历史教学在线 http://www.eduol.net/
中学学科网 http://www.dshistory.com/
教学方法
运用启发式和问题教学法,学科联系法。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8世纪60年代人类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并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100多年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又有一次重大飞跃。我们今天所使用的电灯照明,电话都是在这次变革中被发明出来的,我们把这次变革叫做“第二次工业革命”。
讲授新课:
一、“电气时代”的到来
1)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我们现在的家庭生活里经常使用的电器有哪些?它们有什么作用?让学生感受到电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2)学科知识整合:请你结合物理学科的有关知识说一说电是如何发明的?它又是怎样进入实际生产领域的?同时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了解电力成为新的能源。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早在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电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发明。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这一时期,能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电动机也被发明出来,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随后,电灯、电车、电钻、电焊等电气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电力是一种优良而价廉的新能源。它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跨入了“电气时代”。
3)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电力作为一种能源,比蒸汽动力具有哪些优点?”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明确电能传递速度快,传输损失小,能远距离传送,并按用户需要科学分配能量等。 并引导学生结合物理学科的知识进一步了解发电机: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动机:电能转化成机械能。从而掌握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电力取代蒸汽,进入“电气时代”。
二、“发明大王”爱迪生
师:你知道世界上的发明大王是谁吗?
生:爱迪生。
师:他一生中有哪些成就?
生:1879年发明的耐用炭丝灯泡。留声机、电灯、电影摄影机、碱性电池等。
师:如果没有电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我们的先人采取哪些方法照明?这些方法可能出现什么问题?
生:答略
师:谁能讲讲有关他的故事?
生:讲述(略)
师:人们都说爱迪生是个天才,可你知道他是怎样回答的吗?
生: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师:你对这句话是怎样认识的?
生:答略
让学生感受科学家勇于探索、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教师投影爱迪生的名言,激励学生从现在做起,发奋学习,勇攀科学高峰。
三、 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1、汽车的问世
师:现在世界上有很多种汽车,你能说出一些吗?
生:奔驰、林肯、宝马等等。
师:你知道汽车的动力机器是什么?
生:内燃机。
师:谁能说说有关内燃机的情况?
生:19世纪80年代,卡尔本茨设计出内燃机。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
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应用技术上的一个重大成就。19世纪80年代中期,德国发明家卡尔·本茨提出了轻内燃发动机的设计,这种发动机以汽油为燃料。内燃机的发明,一方面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引起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命性变革。19世纪晚期,新型的交通工具──汽车出现了。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成功地制成了第一辆用汽油内燃机驱动的汽车。1896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制造出他的第一辆四轮汽车。与此同时,许多国家都开始建立汽车工业。随后,以内燃机为动力的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实现了人类翱翔天空的梦想,预告了交通运输新纪元的到来。另一方面,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石油也像电力一样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新能源。1870年,全世界开采的石油只有80万吨,到1900年猛增至2 000万吨。
师:汽车作为交通工具具有哪些优越性?
生:归纳:①汽车有新型的动力;②汽车体积小、速度快等。
讨论:汽车的大量使用给生产、生活方式带来哪些变化?
辩论:正方:汽车的发明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应该积极发展汽车工业。
反方:汽车的大量使用带来了空气污染、交通阻塞、交通事故等许多问题。因此,应该停业发展汽车工业。
教师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辩证地看待汽车工业的发展,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可以补充一些具体事例,以便对汽车工业的负面效应有一个直观生动的了解。
2、飞机的发明。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插图“飞艇”、“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增强直观认识。引导学生回忆中国近代飞机设计师冯如在飞机研究方面的成就,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巩固、小结:师生共同回顾本课内容,作全课小结,投影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