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复习专题试题及答案
1 野 望
【名句默写】
1.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
2.相顾无相识,______________。
3.诗中描写一派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句,
来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陶渊明《归园田居》中写道:“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本诗中与其意思相似
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野 望
王 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请从“景”与“情”的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本诗第三、四句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一、[2017·德州]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村 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诗中颔联、颈联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描绘出山野美丽的景象,请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传达诗人情感的词语,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6·滨州]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下列各题。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3.诗人运用白描的手法,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临水的村庄、虚掩的
柴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奔走的儿童……和谐而富有诗意。
4.三、四句中“疑”“急”二字把小童的心理和形象表现得巧妙而富有情趣,请作简
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7·东营]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盆 池①
杜 牧
凿破苍苔地,偷他一片天。
白云生镜里,明月落阶前。[注] ①盆池:挖地成盆或埋盆于地,引水灌注,种养鱼类与水生花草以供观赏。
5.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与答案详析
名句默写
1.山山唯落晖
2.长歌怀采薇
3.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4.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5.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课内精读
1.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
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2.层层树木和重重山岭都染上秋天的色彩,披覆着落日的余晖。
3.抒发了诗人惆怅、孤寂的感情。
4.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这四句诗宛如
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课外阅读
1.示例:晚籁与斜阳,动静对比,沉寂幽静;胭红与雪白,色彩对比,鲜明绚丽;群山万壑与棠梨荞麦,远近高低对比,层次分明。
2.[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中诗人情感的把握。认真研读本诗,诗句中“兴长”“惆怅”
很明显地表达出了诗人的情感。“村桥原树似吾乡”一句,写诗人看到他乡景色与家乡景象
相似,产生了思乡的愁绪,心情自然有了很大的变化。
[答案] 示例:“兴长”“惆怅”。诗人原本游兴正浓,但看到“村桥原树”极像家乡景
物,便触发了对故土亲人的思念之情。
3.[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首先,从诗中找到诗人所描写的事物,如
“篱”“船”“风”“湾”“柴门”等,再根据题干中的前后语境,在这些词前加上修饰成
分,组成并列的短语。一般来说,所加的修饰成分为两个字,多为形容词或动词。
[答案] 疏落的篱笆 流动的溪水 轻柔的春风 漂荡的小船(写出两个即可)
4.[解析] 此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赏析能力。词语的表达效果,可结合诗歌内容及儿童
的年龄特点来分析。“疑”“急”,应从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并结合整
首诗,将儿童当时的心理展现出来。同时,还可从写法特点上,如选择捕捉了怎样的镜头等
角度来分析。
[答案] 诗人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
妙惟肖、十分传神。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天真可爱
的农村儿童形象。
5.[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与归纳能力。“凿破苍苔地”写苍苔满地,绿色
满眼,凸现诗人所居环境之幽雅,写出了诗人淡泊宁静的品质。
[答案] 情感:酷爱自然(或热爱生活或乐享人生)。思想:超尘脱俗(或淡泊宁静或天人
合一)。
6.(示例)构思:总分相承,层次井然。先写凿池,灌水,映天,然后再写天空中的白
云、明月,依序而进。第二句是总写,第三、四句是第二句的分写,条理清晰,颇具章法。
写法一:借助鲜明意象,创造幽淡境界。以碧绿之“苔”、蔚蓝之“天”、雪白之“云”、
清澈之“月”这些淡雅纯净的意象,营造出淡泊雅静之境,体现出诗人超然脱俗的思想情怀。
写法二:融情于景。诗人将酷爱自然(或热爱生活或乐享人生)之情,融于对盆池景物的
描写之中。
写法三:借景寄志。诗人将超尘脱俗的襟怀(或淡泊宁静的精神追求或天人合一的思想
观念)寄寓在对盆池的描写之中。
语言一:平中见奇,凝练传神。如“偷”字,将池水映现天空想象成盆池把一片天空偷
偷纳入自己怀中,可谓奇思妙想,自出机杼。又如“生”“落”两字,化静为动,平中见奇,
情趣盎然,将盆池景象写得栩栩如生,表现了诗人对盆池景色的喜爱之情。
语言二:巧用修辞。如“白云生镜里”,把盆池比作明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云倒映
池中如同从镜中浮出的景象。2 黄鹤楼
【名句默写】
1.[2017·咸宁]__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
2.[2017·南京]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____________。
3.[2017·山西]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
4.[2017·重庆 A 卷]乡愁,是萦绕在诗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情愫。王湾行舟江上,把乡
愁寄予远飞的大雁,轻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崔颢登
楼远眺,把乡愁揉进浩渺的烟波,低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
鹤楼》)。
5 . 诗 中 表 达 诗 人 吊 古 思 乡 情 怀 的 诗 句 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诗 中 表 现 游 子 的 悲 苦 心 情 的 诗 句 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 净 沙 · 秋 思 》 中 与 此 诗 句 有 相 同 意 境 的 句 子 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想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所展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进行
描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歌的前两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7·徐州]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
的邈远。
B.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
C.尾联借景抒情,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乡的凄
苦思乡之情,而自问自答的方式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孤独空寂之情。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
【课外阅读】
一、[2017·荆门]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②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③,天上接行杯④。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⑤。
[注] ①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乾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
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②迥:渺远的样子。③下榻:指留宿处。④行杯:
传杯饮酒。⑤回:回荡,摆动。
1.诗中第二联“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最妙的当属“引”和“衔”二字,请从修
辞手法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诗意简要分析诗中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
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6·舟山]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江 上
[明] 孙 蕡①
江上青枫初着花,客帆和月宿蒹葭。云过疏雨数千点,临水小村三四家。 风起渔船依钓石,潮回归雁认平沙。秋怀已向南云尽,又是沧洲②阅岁华。
[注] ①孙蕡(fén):字仲衍,号西庵先生,广东南海人。②沧洲:滨水的地方。
3.枫树是不会开花的,诗人却说“青枫初着花”,你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与答案详析
名句默写
1.日暮乡关何处是
2.白云千载空悠悠
3.芳草萋萋鹦鹉洲
4.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5.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6.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课内精读
1.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树木郁郁葱葱,鹦鹉洲上芳草茂
盛,这一切都清晰可见。2.前两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之情,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3.[解析] B 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鉴赏。“萋萋”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不是“凄
清荒芜”的意思。
课外阅读
1.[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雁引愁心”“山衔好月”明显是拟人。
[答案]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大雁、高山以人的情感,把愁心带走,把好月送
来,表现了李白流放遇赦后的高兴心情。
2.[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首先明确指出诗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通过分析句子,可以确定此句运了夸张的手法。注意这两句诗表面上写的是“云”和“天”,
实际上要表现的是岳阳楼的高,从而表现了李白豪迈奔放的情怀。也可以从侧面烘托的角度
进行赏析。
[答案] 身处岳阳楼,仿佛是在云间下榻,天上喝酒。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
岳阳楼的高耸入云,抒发了诗人豪迈奔放的情怀。
3.因为初秋时节,部分青色的枫叶逐渐变红,远远望去,就像是树叶上开出红红的花
儿。(或:诗人这样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初秋时节,江枫一片青色树叶中点缀着红色树叶
的美景。)
4.[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感情。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从
“客帆和月宿蒹葭”可以体会出诗人漂泊他乡,有着淡淡的思乡之情。“云过疏雨数千点,
临水小村三四家。风起渔船依钓石,潮回归雁认平沙”,这些诗句展现了一幅清新幽静的图
画,此时诗人的心境豁然开朗。“秋怀已向南云尽,又是沧洲阅岁华”,此时诗人的愁绪已随
风飘散。
[答案] 诗人既有淡淡的思乡愁绪,又有看到景色后的开朗宽松心境。诗人原本有思乡
的愁绪,尾联“秋怀”一词,即心底的忧愁,流露出诗人离家千里,身在旅途中的这种情感。
但江行所见之景清新幽美,诗人心境也逐渐变得开朗旷达起来。尾联写心底的忧愁已被风吹
尽,在那滨水之处(沧洲)每年也可以欣赏到江上的大好风光,即为明证。
3 使至塞上
【名句默写】
1.[2017·淮安] 盐城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
2.[2017·六盘水]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3.[2016·武威]王维《使至塞上》中以“征蓬”“归雁”自比,写飘零之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017·丽水]西部有大美。罗布淖尔戈壁浩瀚无边,荒凉苍茫,夕阳像勒勒车的轮
子,灿烂热烈,那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的壮美景象,
让我们惊叹不已。
5.[2017·南通]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古
丝绸之路上大漠雄奇壮丽的风光。
【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2016·娄底]“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6·孝感]诗中以“征蓬”和“归雁”喻________,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3.[2017·泰安]对颈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直”与“圆”既在写景形态上形成了鲜明对照,又共同营造出一种荒寂、雄浑、寥
廓的景象。
B.诗人笔下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感而不伤的情感基调,是典型的以壮景写情的手法。
C.该联景物既为下联人物的出场设定了特殊背景,又暗示了诗人孤寂、感伤、前路茫
然的悲观心态。
D.诗人用白描手法,借助对四种景象的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奇异的塞外风光图,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4.“征蓬出汉塞”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一、[2017·扬州]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戏题盘石
王 维
可怜①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
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
[注] ①可怜:可爱。
1.适当想象,描绘一、二两句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三、四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6·沈阳]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汉江①临泛
王 维
楚塞②三湘接,荆门九派③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 ①汉江:即汉水。②楚塞:指古代楚国地界。③九派:长江干流及其支流的统称。
3.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使至塞上》首联写了诗人奉使出征,独当重任,到边疆察看,过居延属国的内容。
B.《汉江临泛》尾联通过具体细腻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也洋溢
着积极乐观的情绪。
C.《使至塞上》用一“直”一“圆”展现了边塞的壮阔;《汉江临泛》用一“浮”一“动”
渲染了水势的磅礴。
D.王维的诗以“诗中有画”著称,这两首诗在意境创造上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参考译文与答案详析
名句默写
1.长河落日圆
2.大漠孤烟直
3.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4.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5.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课内精读
1.[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
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
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本题中,抓住大漠、孤烟、长河、
落日等景物,通过分析“直”“圆”可以得出答案。
[答案] 黄沙茫茫,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行旅断绝。
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笔直地升腾;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
2.[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古诗的写作手法。像“征蓬”一样离开“汉塞”的人是谁呢?
从首句“单车欲问边”可以看出正是诗人自己。
[答案] 诗人(自己)
3.[解析] C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使至塞上》写诗人奉命出使边塞,虽有寂寞之情,也不失豁达之意,故 C 项中“悲观心态”表述有误。
4.“征蓬”指飘飞的蓬草,比喻远行的旅人,诗人以此自比,写出了自己的飘零之感,
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因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的心情。
课外阅读
1.[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画面的描述。这首诗体现了诗人陶醉于山间盘石的独特意趣。
尤其是诗中的盘石、泉水、垂杨、春风、落花,似通人意,杨柳拂杯,春风送花,各尽其能,
纷纷为诗人的逸乐助兴。自然景物的灵动和谐,使诗意变得活跃跳动。诗的前两句写盘石临
水、杨柳拂杯,可爱之至。而春风更是善解人意,为独酌之人送来落花助兴。
[答案] 清澈的泉水旁,有一块可爱的盘石,清风徐来,婀娜的柳条轻轻拂拭着我手中
的酒杯。
2.[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运用设问和拟人修辞,三、四两句以问答和猜测的
语气抒情遣意,耐人咀嚼回味;春风善解人意,为独自喝酒的诗人送来落花助酒兴。
[答案] 运用反问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出春风善解人意,送来落花(将春几写得如此
多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陶醉,对闲适生活的喜爱。
3.B
4 渡荆门送别
【名句默写】
1.[2017·兰州]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
2.[2017·青岛]____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
3.[2016·包头]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
4.[2017·绍兴]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借江水的依依不舍来表达诗人思乡之情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7·深圳(改编)]山水历来是文人墨客笔下之常物,如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
之浙东》中“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描绘了山水的灵动之貌;李白《渡荆门送别》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山水的壮阔之美。
【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给我们展现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100 字
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6·永州]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由写远游点题开始,既而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意境高远,风格
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
B.诗人这次出游,由水路乘船远行,游览了楚国故地之后,将要前往荆门之外的蜀地。
C.第二联,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一个“入”字写出
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用语贴切。
D.第三联,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水中月明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
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
4.[2017·衡阳]标题中“送别”二字应该怎么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7·黄石]诗的颈联在写景上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一、[2017·嘉兴、舟山]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送人之荆门
[明] 浦 源长江风扬布帆轻,西入荆门感客情。三国已亡遗旧垒,几家犹在住荒城。
云边路绕巴山色,树里河流汉水声。此去郢①中应有赋,千秋白雪②待君赓③。
(选自《明清诗赏析》)
[注] ①郢(yǐn):春秋战国时楚国国都,此处借指朋友去的地方,即荆门。②白雪:
也称“阳春”“阳春白雪”,古代楚国歌曲名,也用以比喻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③赓(ēn):
继续。
1.诗歌的颔联和颈联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来表现荆门的特点。
2.此诗尾联与李白《送友人》诗中的尾联所抒发的情怀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送友人
李 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6·衢州]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金陵酒肆留别
李 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3.本诗与李白的《渡荆门送别》都借水抒写离情,你认为哪一首写得更好?请具体分
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译文与答案详析
名句默写
1.江入大荒流
2.山随平野尽
3.云生结海楼
4.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5.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课内精读
1.[解析] 这道题考查诗句展现的景象。先把诗句翻译出来,然后加入修饰性词语,解
读出诗句的画面美。能清楚地描绘景象,语言通顺即可。
[答案] 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它们在广
阔的原野上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广阔无际的原野,诗人的视野顿
时变得开阔起来。
2. [解析] 这道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赏析。可以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词语所表现出的情
感美。
[答案] “送”字直接点题(扣题), “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此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
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3.[解析] B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的整体的赏析能力。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
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而不是“蜀地”。
4.“送别”是说故乡的水恋恋不舍,满怀深情地一路送诗人远行,从另一角度显现出
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5.[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首先弄清楚颈联就是诗歌的第三联。其次,手法
首先从修辞角度考虑。这两句描写了在夜晚江水平静时,月亮的倒影好像从天而降的镜子。
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亮的倒影比喻成镜子,写出了夜晚的宁静和月光的皎洁。
[答案]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颈联将明月比作天镜,将云霞比作海市蜃楼,描绘出
眼前看到的绮丽景象。课外阅读
1.[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把握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句的意思来回
答。“三国已亡遗旧垒,几家犹在住荒城”写三国时荆门为兵家必争之地,颇为热闹,而今,
三国早已灭亡,只留下旧时的城垒,荆门也成了一座荒城,三国时的遗民还有几家住在这里?
这是写荆门的历史兴亡。“云边路绕巴山色,树里河流汉水声”由凭吊历史转为歌咏山水,
诗人突出荆门与巴蜀接壤,描绘了云边小路缭绕巴山,树林里却流动着汉水的奇特景象。故
这两联从历史兴亡、山水奇丽两个方面盛赞荆门。
[答案] 历史兴亡(人文遗迹) 自然风光(山水奇丽)
2.[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解答时,首先要明确两首诗尾联的内容。这首
诗歌的尾联中,诗人对朋友说:您这次到楚地中部去,应当写诗,流传千年的“白雪”还等
待您续写呢。此行心情轻松,荆门既有史迹可游览,自然景观又兼有楚蜀之特色,故表达了
对朋友的安慰、期盼、鼓励之情。李白的《送友人》中,“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描绘
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
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尾联借马鸣之声衬托离情别绪。
[答案] 示例:李诗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来表达惜别之情;此诗通过想象“客人”未
来生活,表达安慰期盼(鼓励、乐观、祝愿)之情。
3.[解析] 本题考查对两首诗歌的比较分析。首先表明自己的看法,然后从诗歌内容、
表现手法、思想情感等角度进行比较,阐明理由。如果认为《金陵酒肆留别》好,可从“请
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两句入手,体会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离情别绪写出了新
意的妙处。如果认为《渡荆门送别》好,可从诗人侧重在景色变化中交代游踪,抒发对故乡
的依依不舍之情入手来阐述理由。
[答案] 示例一:《金陵酒肆留别》更好。诗句由饮酒留客到嘱客问水,场景豁然拓宽,
让人由眼前喧闹热烈的饯别场面,联想到友人此去孤身一人,水路迢迢的未来之景。此句运
用拟人手法赋予水以生命,看似将离情与流水比较短长,实则道出江水不尽离情不断的挂念,
也使得离别之情可视可量,意象变得生动而富有新意。而《渡荆门送别》借水抒情的句子虽
然也用了拟人手法,但不如此诗新颖。
示例二:《渡荆门送别》更好。本诗借景抒情重在情景交融,意境和谐。诗句从出荆门
到楚国,一路景色变化,但相随相伴的一直是江水,因而结句水到“诗”成,借水表达对故
乡的不舍之情,顺理成章,显得自然贴切。且明明是自己思念家乡却主客互换,故意说成是
家乡之水深情款款,不舍游子,显得意味悠长。《金陵酒肆留别》借水寄情则显得有点突兀,
与前几句所描写的饮酒景象略显不符。
5 钱塘湖春行1.[2017·青岛] 广元___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
2.[2016·福州]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
3.[2017·龙东]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借莺歌燕舞表达对早春的喜爱。
4.[2017·荆州(改编)]古人写诗作文,多有讲究。或色彩相杂,如“青山横北郭,白
水 绕 东 城 ” ( 李 白 《 送 友 人 》 ) ; 或 疏 密 相 间 , 如 “ 晴 川 历 历 汉 阳 树 ,
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或浓淡相宜,如“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
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 . [2016· 安 顺 ] 全 诗 以 “ 行 ” 为 线 索 , 从 “ 孤 山 寺 北 贾 亭 西 ” 起 , 到
“__________________”终。以“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自然美景美不胜收,诗人意犹
未尽的感受给读者无穷的回味。(请用诗中的原句作答)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2016·襄阳]本诗通过描写西湖早春明媚的风光,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尤
其是“________”三个字更是直抒胸臆,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诗人流连忘返、陶醉于湖光山色
之中的情景。
2.[2016·安顺]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7·张家界]颔联描绘怎样的画面?请用优美的语言描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7·毕节]对本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精选了如水面初平、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等富有早春特征的景物。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与本诗的意境一致。C.本诗流露出诗人喜爱之中隐含的惋惜之情。
D.尾联中“行不足”说明诗人看不够美景,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一、[2017·岳阳]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春游湖
[宋] 徐 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①水开。
春雨断桥②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注] ①蘸:zhàn。②断桥:指湖水漫过桥面。
1.“夹岸桃花蘸水开”中“蘸”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春泛若耶溪①
[唐] 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②。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③,愿为持竿叟。
[注] ①若耶溪:相传为西施浣纱处。 ②南斗:指天空中的南天斗宿。 ③生事且弥
漫:人生世事如溪水边弥漫的烟雾。
3.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中描写了诗人春花月夜泛舟溪上所见的幽美景色。
B.诗中“晚”字点明泛舟的时间,“花”字切合诗题中的“春”。
C.诗句“潭烟飞溶溶”写出水潭边云雾弥漫、炊烟袅袅的清幽宁静。
D.诗句“愿为持竿叟”表明诗人热爱若耶溪的山水,追慕幽意人生的态度。4.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句“此去随所偶”与《与朱元思书》中的“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有异曲同工之
妙,流露出诗人随遇而安的闲适心情。
B.“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一联运用对偶修辞,写出泛舟时时间的推移和景致的
转换。
C.全诗紧扣“泛”字进行景物描写,移步换景,富有动势。
D.这首诗风格清幽激越,语言清新自然,浑然天成,体现出一种兴味深长的意境。
参考译文与答案详析
名句默写
1.几处早莺争暖树
2.谁家新燕啄春泥
3.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4.芳草萋萋鹦鹉洲 乱花渐欲迷人眼
5.绿杨阴里白沙堤 最爱湖东行不足
课内精读
1.喜悦(对西湖美景热爱) 行不足
2.抒发了诗人观赏西湖早春美景的喜悦之情(或对西湖早春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
3.[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及拓展。结合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
泥”,从“争”“啄”两个字进行联想和想象,并用通顺的语言表述即可。
[答案] 示例:有几只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地飞来向阳的枝头上唱歌啼鸣;不知是哪
家新来的燕子,又在湖边活泼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
4.[解析] C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钱塘湖春行》通过对西湖早春
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诗人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
之美的热爱之情。整首诗洋溢的是愉快、喜悦的气氛,所以,C 项中“惋惜之情”的说法错
误。课外阅读
1.[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品味关键字词的能力。答题时不能把该字词孤立起来,要放在
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还要掌握一些术语,用来回答该字词的作用,如运用
典故的字词,采用“委婉”“含蓄”等词语;描写性的字词,采用“准确”“生动”“清
新”“质朴”“耐人寻味”等词语;动作性词语,采用“生动”“简练”“富有表现力”等
词语。答题格式:含义+修辞+描写的景象+抒发的情感(如没有运用修辞手法就省去“修
辞”这一点)。诗句中的“蘸”字,一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桃花开得繁密,把树枝压弯贴
着水面的景象;另一方面也表明刚下过春雨,桃花是湿的,形象地表现了“桃花带雨”的动
人神态、意趣,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答案] 一个“蘸”字,将桃花鲜艳水灵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进而使人联想到水中
桃花的倒影,和岸上的花枝连成一片,仿佛蘸水而开。
2.[解析] 把握诗人的情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看清题目。②了解诗人。从诗人
的生平、作品的背景资料入手,准确把握诗人的旨趣和作品的情感倾向。③辨析题材。写景
诗,多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田园诗,多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及隐逸思想;别离诗,
多表达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或劝勉安慰;等等。④借助意象。如明月,寄托对家
乡亲人的思念;夕阳、暮色,多给人以失落、凄凉之感;子规、猿啼,常与悲伤之事联系在
一起。答题格式:本诗描写了……景色(或人物形象等),抒发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这首
小诗描写“燕子”“桃花”“春雨”“小舟”等景物,色彩明丽,轻松活泼,流露出诗人轻
松愉快的心情。
[答案] 这首诗以清新的笔意写了江南水乡特有的风光,表达了诗人当时轻松愉快的心
情。
3.[解析] C 这道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感悟等能力。这首诗在描述
春夜泛舟若耶溪所看到的幽美景色中,寄托了诗人闲适隐逸的情怀。“潭烟飞溶溶”一句中
的“潭烟”是溪上的水雾。因此说“潭烟飞溶溶”写了“炊烟袅袅”的景象是不正确的。
4.[解析] D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表现手法、语言特色、意境等方面的理解、分析、
领悟等能力。解答此题要仔细审题。诗歌里的“幽意”一词是本诗的诗眼。诗以抒发随遇而
安的情怀和隐逸之思为主。全诗幽意无限,语言清新自然。“激越”这一风格与全诗的意境
格格不入,不是本诗风格的特点。
6 饮酒(其五)
1.[2017·深圳] 南通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
2.[2017·陕西]______________,而无车马喧。3.[2017·黄冈]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内心清静就能远离喧嚣之意
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7·营口]诗人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描绘傍晚山色秀丽、和谐美好景色的
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7·益阳]《饮酒(其五)》中,描绘黄昏温馨和谐的画面,表达诗人对田园生活
喜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7·宿迁]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最能展现诗人热爱自然、心胸旷达的诗
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饮 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你从“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读出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6·广州]“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各项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出了诗人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状况。
B.尽管没有车马的喧闹嘈杂,但仍有“采菊东篱下”的劳作烦忧。C.诗中四句写景的句子传神地描绘了优美恬静的田园风光。
D.全诗融说理、写景、抒情为一体,表现了诗人细微的内心感受。
5.[2016·海南]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
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尘网”“羁鸟”“池鱼”“樊笼”这些词语各比喻什么?诗人运用这些比喻,表达
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是怎样描绘农村环境和生活的?试进行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说陶渊明是一位完全脱离现实的飘然静穆的典型,而鲁迅先生说:“陶潜正因
为并非浑身静穆,所以他伟大。”你赞成哪种说法呢?请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6·黔南]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4.这首诗从内容上可分为劳动的地点及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层
意思。
5.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五言诗,语言朴素,意境恬淡,体现了诗人悠然的心境。
B.诗人以田园中最寻常的物象人手,营造的却是醇美的诗意。
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的农耕生活,实情实景,生动感人,表现了诗人对理想
生活的追求。
D.诗人沉溺于美好的田园生活,乐于做一个隐士而忘却一切世俗的烦恼。诗的最后两
句表现了诗人无欲无愿的心境。
6.“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译文与答案详析
名句默写
1.悠然见南山2.结庐在人境
3.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4.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5.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课内精读
1.淡泊名利。(意思对即可)
2.[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中重点字词的赏析。“见”是一个动词,诗人在采摘菊花时,
无意中抬头看到了南山的风景,“见”写出了诗人的悠然与欣然之情。
[答案] “见”字写出了诗人采摘菊花时无意中看到南山的欣喜之情,符合诗人“悠然”
的情趣。(意思表达清楚即可)
3.示例:傍晚时分,飞鸟结伴飞返山林,描写了一幅美好宁静的黄昏美景图。表现了
诗人摆脱官场束缚,归隐山林的悠然自在而恬淡闲适的心情。(意对即可)
4.[解析] B B 项表述错误,本诗中诗人并没有“劳作烦忧”,而是喜欢这种隐逸生活,
悠然自得。
5.[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再现诗歌画面的能力。答题时注意要根据诗句展开合理想象,
不能单纯地翻译诗句。
[答案] 示例: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之中,显得非常美丽;外出觅
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
课外阅读
1.“尘网”“樊笼”,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比喻官场生活。用这种比喻,表明诗人
已经看透了官场的污秽黑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极度厌弃。“羁鸟”“池鱼”比喻误入官
场的人,是诗人自比,意在说明自己误入官场,深受束缚,表达了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回归
田园的心志。这里一方面表现了诗人对误入官场的痛心,对黑暗官场的厌弃;一方面表现了
他渴望摆脱官场束缚,回归田园,获得自由的迫切心情。(意对即可)
2.先写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在十几亩的宅基上,有八九间简陋的茅舍,枝高叶
密的榆树柳树,阴影遮住了房子的后檐;一棵棵果树,排列在屋子的前边。接着写远景,远
处的村庄隐约可见,村落里缭绕着一缕缕轻柔的炊烟。深巷里传来了阵阵的狗叫声,树顶上
公鸡正在啼鸣。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从近景转到远景,犹
如电影镜头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入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很淡,味道却
很浓,令人心旷神怡。
3.示例一:同意第一种观点。陶渊明有真诚率真的本性。有诗为证:“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他向往淳朴的乡村生活。有诗为证:“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的
思想以“老庄哲学”为核心,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一种“自然”的社会,这在他的《桃
花源记》里也有体现。
示例二:同意鲁迅的观点。陶渊明反复多次出仕,但始终与官场生活不相容,厌烦官场,
最终选择归隐。有诗为证:“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陶渊明淡泊名利,不随波逐流,
憎恶黑暗,坚守自己的尊严和人格。这在他的《咏荆轲》中有所体现。他缺乏应酬官场的气
质和情操。这从他的《归去来兮辞》中可以看出。(言之有理即可)
4.劳作的艰辛 诗人的志趣
5.D
6.月下的诗人,肩扛一把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
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怡然自得之情。
7 春 望
【名句阅读】
1.[2017·福建 天津 重庆 A 卷]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
2.[2017·眉山]______________,城春草木深。
3.[2016·海南]__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
4.[2017·呼和浩特]在《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
亲之情,即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7·日照]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这首诗的题目为“春望”,请细读一、二两联,说说杜甫望见了哪些景象,运用了什
么抒情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6·陕西]说说你对诗歌尾联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6·雅安]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感情强烈,情景兼具,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
诗人的无限感慨;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C.这首诗的颈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欣喜愉悦之情,尾联则写
出了诗人的忧愤之深。
D.全诗表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保家卫国的感情。
【课外阅读】
一、2017·黄冈阅读下面杜甫的两首诗,回答问题。
[甲]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 ①剑外: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②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
1.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
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
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悟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
的艺术风格。
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2.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
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
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登 高
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①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②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 ①渚:水中的小块陆地。②百年:暮年。
4.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三联从多角度写出了诗人的悲苦,请简要说出其中的两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最后一联抒发的情感与《春望》有何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译文与答案详析
名句默写
1.恨别鸟惊心
2.国破山河在
3.烽火连三月
4.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5.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课内精读
1.[解析] 这道题考查对诗句的分析。先根据要求,结合诗句,概括出所描写的景物及
其特点;然后根据其特点,明确其所运用的抒情手法。
[答案] 望见了长安城的荒凉残破和春天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运用了借景抒情
的手法。
2.尾联形象地写出了诗人的苍老之态、苍老之快,进一步表现了诗人的忧国、伤时、
思家、悲己之情。
3.[解析] D 全诗表现了诗人感时恨别、忧国思家的感情。
课外阅读
1.[解析] B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要针对每一项对诗歌的分析,结合诗歌内
容仔细比对,找出错误之处。B 项错误在于,这种愁情不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
人所致”,因为前面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句”。诗人的愁情是因忧国思亲所致。
2.[解析] 此题考查对词语作用的赏析。先要看到这四个地方本来相距遥远,然后要明
确这几个连接词的意思。这几个连接词表现的动作连贯性很强,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内心的喜
悦和迫切归乡之情。
[答案] 用四个连接词将四个本来相距很远的地方贯穿在一起,写出了诗人听闻喜讯后
的喜悦心情以及迫切希望回到故乡(归心似箭)的思想感情。
3.[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分析。分析其情感,要从造成流泪的各
自不同的原因入手。甲诗中诗人流泪是对战乱造成的国势衰败、人民流离失所的痛惜;乙诗
中的泪,是诗人听闻官军取得战争胜利,国家局势有望恢复安定,人民有望定居乐业而产生
的喜悦之情。这者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答案] 甲诗中的“泪”是因为诗人看到国家沦丧,城池破败,百姓离散,到处一片衰
朽景象,内心无比伤痛悲愤而伤心垂泪,这“泪”是伤心之泪。乙诗中的“泪”是因为诗人
听到官军取得战争胜利消息后,内心无比激动和喜悦而落泪,这“泪”是欣喜之泪。
4.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而
来。
5.示例:客居他乡,离家万里,多病缠身,孤独登高,漂泊无依。
6.示例:都抒发了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情怀。
8 雁门太守行
【名句默写】
1.[2017·江西] 日照半卷红旗临易水,__________________。
2.[2017·西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
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3.[2017·遵义]《雁门太守行》中体现敌军来势汹汹,守城将士雄姿英发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7·河南(改编)]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
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勾勒出英雄驭马挽弓、冲锋陷阵的场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显示出英雄仗剑杀敌、
报效朝廷的气概。
【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这是一首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突出了将士的高昂士气和__________。诗歌运用
了__________的手法,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首句用黑云暗喻敌军,一个“压”
字,把敌军____________的情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请你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曲名,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了守
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
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
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并誓死报国的精神。
【课外阅读】
一、[2017·湖州]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从军行
[唐] 陈 羽
海①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注] ①海:湖泊。
1.请从内容、情感角度,在下面三首诗中选择与《从军行》相近的一首,并简述你选
择的理由。
山中杂诗
[南朝] 吴 均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归园田居(其三)
[东晋]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塞下曲六首(其三)
[唐] 卢 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6·黄冈]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送魏大①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②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③。
雁山横代④北,狐塞⑤接云中⑥。勿使燕然⑦上,惟留汉将功。
[注] ①魏大:陈子昂的友人。 ②魏绛: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以和戎政策消除了边患。③
六郡雄:汉代名将赵充国,号称“六郡雄杰”。④代:代州。⑤狐塞:飞狐塞,边境驻军重
地。⑥云中:云中郡,边塞重镇。 ⑦燕然:燕然山。东汉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乘胜追
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
2.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
任的豪情。
B.颔联“怅别”一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激昂慷慨
转为分手时的儿女缠绵、凄苦悲切。C.颈联中的“横”“接”二字写出了雁山、飞狐塞等地地理位置的重要,它们是中原
地区的屏障。这两句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句作了铺垫。
D. 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的思想情怀。 感情豪
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有气壮山河之势。
3.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译文与答案详析
名句默写
1.霜重鼓寒声不起
2.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3.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4.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课内精读
1.爱国热情 夸张 人马众多(“来势凶猛”或“交战双方力量悬殊”)
2.示例一:意境雄浑。运用“黑云”和“日光”来营造意境,色彩浓烈,想象奇特。
示例二:巧用修辞。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渲染紧张气氛,突出形势危急;运用对
偶的修辞手法,音韵和谐。
3.C
课外阅读
1.选择《塞下曲六首(其三)》。理由:①两首诗都以战争为题材(或“都是边塞诗”);②两首诗都写出了环境的恶劣;③两首诗都有“雪”这个意象;④两首诗都表现了将士们无所
畏惧、昂扬坚定的精神风貌;⑤两首诗都表现了将士们必胜的英雄气概。
2.[解析] B 这道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理解。“怅别三河道”中,一个“怅”字,写
出了分别时的忧伤;下一句一转,“言追六郡雄”,表达要像汉代名将赵充国一样,诗歌的情
感应该是由离别的伤感转为激昂慷慨。
3.[解析] 这道题考查对诗歌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及表达的情感的分析。尾联“勿使燕然
上,惟留汉将功”,从注释可知“燕然”运用了东汉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刻石燕然记功而返
的典故。尾联的意思是不要让燕然山上只留下汉朝将领的名字;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朋友
的激励与期待之情。诗人希望友人出征,能像汉将一样立下丰功伟绩,记功而回。
[答案] 用典寓意。激励友人建功立业,希望他扬名塞外,让燕然山上也留下大唐将士
的赫赫战功。
9 赤 壁
【名句默写】
1.[2017·郴州]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
2.[2017·黔东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2016·南京]__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
4.[2017·山西]杜牧在《赤壁》一诗中,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的诗
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6·娄底]杜牧在《赤壁》中以东吴两位美女的命运,来间接反映政治军事情势
变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6·常德]赏析诗歌后两句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诗中的“周郎”指______________;“前朝”在
这里指______________;诗人杜牧和______________合称“小李杜”。
4.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一、[2017·兰州]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金城北楼①
高 适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②,体道③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④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注] ①此诗作于诗人赴边途中经过金城时。金城,在现今的兰州。②磻(pán)溪老:
指姜太公吕尚。③体道:是指体悟道理。④更:经历。
1.诗歌前四句写了晴空万里、____________、湍上急流、____________的金城美景。
2.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前两联以景入诗,融情于景;后两联借用典故,抒写情怀。
B.“声若箭”,以呼啸而过的利箭作比,写出了黄河急流的非凡声势。
C.颈联借姜太公钓鱼和塞翁失马的典故,抒发能一展雄才的豪迈之情。
D.尾联写对边关形势的担忧,体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安危的深沉情感。
二、[2016·武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题乌江亭①
杜 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 ①乌江亭:在今安徽省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
3.从题材上看,这首诗与杜牧的《赤壁》同属于________诗。
4.在《赤壁》一诗中,诗人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果不是东
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很可能赤壁之战是曹操取得胜利。在本诗中,诗人也对已有结局的战争
做了假设性推想——如果________________,也有可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译文与答案详析
名句默写
1.铜雀春深锁二乔
2.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3.东风不与周郎便
4.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5.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课内精读
1.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
2.①这两句以两个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巧妙自然。②诗人未从正
面去评论这次战争胜败的原因,而是提出了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从而抒发了对历史的感
慨,角度新颖,思路奇特。
3.周瑜 赤壁之战的时代 李商隐
4.不好。以二乔的命运代表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
课外阅读
1.[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的提取及理解。能确定诗歌中意象出现的位置,并根据自
己的理解进行描述即可。前四句诗每句都有一个意象,即“晴空”“积水连山”“湍上急
流”“城头残月”。
[答案] 积水连山 城头残月
2.[解析] C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C 项,诗句中的“塞上翁”指塞上的老翁,
不是“塞翁失马”。
3.[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题材的识别。本诗以“项羽乌江自刎”这一历史事件为
题材,饱含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之情,也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
不善于得人、用人。诗人借古讽今,因此同《赤壁》一样,也是一首咏史诗。
[答案] 咏史(怀古咏史)
4.[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项羽兵败之后不忍被俘之辱,在乌江自刎,“包
羞忍耻是男儿”,诗人委婉地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因此第一空可填“包
羞忍耻”。第二空填写结果,最后一句诗点明答案:如果能够招纳贤才,重整人马,就有可
能打败刘邦,改写历史。
[答案] 项羽能“包羞忍耻” 渡过江去重整人马卷土重来,甚至打败刘邦(或:楚汉之
争是项羽取得胜利)10 渔家傲
【名句默写】
1.[]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3.《渔家傲》上下片之间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渔 家 傲 》 中 展 现 了 辽 阔 、 壮 美 的 海 天 相 接 图 景 的 句 子 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上片一、二句所写的梦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片哪一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词作内容,分析词人所表达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一、[2017·乐山]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摊破浣溪沙①
李清照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②,太鲜明③。 梅蕊重重何俗
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注] ①这是一首咏桂花词。②彦辅:晋代名士乐广的字,以风流清高被人推崇。③太
鲜明:《晋书·刘隗传》载刘纳语:“王夷甫(王衍)太鲜明,乐彦辅我所敬。”
1.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所作,词的上片前两句都运用了________的
修辞手法来写桂花的________和________。
2.请分析词的下片写“梅花”和“丁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这首词的作者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号________,________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4.宋朝胡仔称:“绿肥红瘦,此语甚新。”请简要赏析“绿肥红瘦”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译文与答案详析
名句默写
1.蓬舟吹取三山去
2.九万里风鹏正举
3.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4.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课内精读1.[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画面的想象与表达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句的内容,
想象要合理,语言表达要简洁流畅。“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
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风浪
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
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船只在风浪中飞舞前
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
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答案] 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
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帆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2.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表达了词人晚年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
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不满。
3.[解析] 此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解答时,要结合句子的语境,从用词、用典、情感
等方面入手去分析。
[答案] 示例:词人把自己比作大鹏,乘万里风高飞远举,叫风不要停止,把她的轻快
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上那自由自在的生活。表现了词人的大鹏高飞之志、对现实的不满、
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4.隐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如写梦中海天溟蒙的
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如着一“谩”字,流露出对
现实的强烈不满。
课外阅读
1.[解析]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赏析及内容理解。首先根据注释①,明确本词咏的是桂
花,从而明确上片前两句写的是桂花。然后理解前两句的大意:“桂花那金光灿烂的色彩和
碧玉一般如刀裁似的层层绿叶。”最后明确词人将“桂花”比作“黄金”,写出了桂花的色
彩金黄;又将桂花的叶子比作“碧玉”,写出了叶子碧绿、繁多、茂密的特点。
[答案] 比喻 颜色 叶子(进一步答出“颜色金黄”和“叶子碧绿、茂密、繁多”也可)
2.[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写作手法的鉴赏。本词是一首咏桂花词,抓住彦辅“以风流
清高被人推崇”,以及下片中对“梅花”和“丁香”的评价“何俗甚”“苦粗生”,理解词人
写“梅花”和“丁香”采用的是抑彼而扬此的对比、反衬手法,明贬梅与丁香的“俗”和
“粗”,暗誉桂花之清、雅,从而抒发个人情怀——思慕、追求桂花(彦辅)的风度精神。
[答案] 词人分别用“梅花”和“丁香的“俗”和“粗”,来反衬(对比)桂花清雅不俗,
表达词人对高尚品行的向往与追求。
3.易安居士 婉约
4.运用拟人手法,构成反义对举,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来用以
形容绿叶的繁茂与红花的凋谢,暗示春天逐渐消逝。(意对即可)
5.表达了词人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或:以花自喻,表达了对青春易逝的慨叹。)(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