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
期末检测题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20 分)
一、积累与运用(2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2 分)
A.狭隘(ài) 酬劳(chóu) 哺乳(bǔ) 炫耀(xuàn)
B.热忱(chén) 坍塌(tān) 余晖(huī) 呈报(chén)
C.殉职(xùn) 慷慨(kǎng) 怅然(chàng) 掺和(chān)
D.琢磨(zhuó) 恍惚(hū) 叮嘱(shǔ) 庇护(bì)
【解析】B.呈(chéng);C.慷(kāng);D.嘱(zhǔ)。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 分)
A.尽管我们举手投足都那么小心翼翼,但还是惊动了正在弹琴
的蟋蟀。
B.班长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大家随声附和,纷
纷表示赞同。
C.李老师神采奕奕地走上主席台,开始发表演讲。
D.我们不能对弱势群体漠不关心,因为全社会的关心才能使他
们战胜困难。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
【解析】“随声附和”含贬义,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2 分)
A.中山公园里的银杏树、榕树、桃花等树木枝繁叶茂。
B.在昨天的欢送会上,同学们表演了歌曲和舞蹈。
C.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D.李老师认真修改并阅读了小张同学的作文。
【解析】A.去掉“桃花”;B.“演唱了歌曲表演了舞蹈”;D.“认
真阅读并修改”。
4.(2019·黄石)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C )(2 分)
在韩国废除汉字几十年后的今天,韩国、日本等国又对汉字“敬
为上宾”,毕竟汉字在语言表现力、思考能力上的“深思熟虑”高于韩
文、日文,汉字的兴盛 ① 。复旦大学邵毅平认为,汉字的命运不是
由汉字本身决定的而是由国家力量强弱决定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人
学习汉语,或者复兴汉字,根本原因还是 ② 。
A.①不能只看其经济利益,更应注重发扬其精神文化 ②汉字
博大精深
B.①不能只发扬其精神文化,更应注重其经济利益 ②中国强
大了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
C.①不能只看其经济利益,更应注重发扬其精神文化 ②中国
强大了
D.①不能只发扬其精神文化,更应注重其经济利益 ②汉字博
大精深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2 分)
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吕不韦组织编写的小说集,主要记载汉
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B.“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一句中的“怎
样”是代词。
C.黄叶落得满地都是,风把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
群黄蝴蝶飞起来了!”这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春》的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
《踪迹》《背影》等。
【解析】《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小说集。
6.古诗词填空。(5 分)
(1)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曹操《观沧海》)
(2)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
雨大作(其二)》)
(3)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峨眉山月
歌》)
(4)一个漂泊异国他乡的游子,面对落日触景生情,常常会发出这
样的感慨: 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 。(用马致远《天净沙·秋
思》中的句子回答)
7.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按要求答题。(2 分)
忽一日,开炉取丹。那 A 双手捂着眼,正自揉搓流涕,只听
得炉头声响。猛睁睛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唿
喇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慌得那架火、看炉与丁甲一班人来
扯,被他一个个都放倒,好似癫痫的白额虎,疯狂的独角龙。老君赶
上抓一把,被他一捽(zuó),捽了个倒栽葱,脱身走了。即去耳中掣出
如意棒,迎风幌一幌,碗来粗细,依然拿在手中,不分好歹,却又大
乱天宫,打得那九曜(yào)星闭门闭户,四大王无影无踪。
(1)选段中的 A 所指的人物是 孙悟空 。
(2)本名著中,与人物 A 有关的故事还有 孙悟空大闹天宫 (写
出一个即可)。
8.综合性学习。(8 分)
“提倡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已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
经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书香”一词因
此格外引人注目。学校为此拟举行“少年正是读书时”语文综合性学
习活动,现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宣传读书活动】
下列哪一副对联适合作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请简述理由。(3 分)
A.春风吹绿千枝柳,时雨催红万树花。
B.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C.蹉跎莫以韶光老,人生唯因读书好。
D.白发高堂游子梦,青山老屋故园心。
选择:__C__ 理由:这副对联勉励我们要珍惜年少时光,勤奋
读书,与读书活动的宣传主题最为契合。
(2)【调查读书现状】(2 分)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
读书现状调查表
下列对上面这个表格的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随着年级上升,每日自由阅读的时间逐渐减少。
B.经典书籍阅读随年级上升所占比重成倍增加。
C.电子阅读方式随年级的上升呈逐步递减的趋势。
D.随着年级上升,阅读的数量与质量都有了提高。
(3)【总结读书方法】(3 分)
在活动中,同学们认为读书要有好方法,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才
能有收获,请你谈谈你对读书方法的认识。
我觉得读书要像蜜蜂采蜜一样,一是要多读,读各类书;二是要
努力读懂,不能不懂装懂;三是要在读书过程中反复思考,领会汲取
书中的有用知识。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
二、阅读(45 分)
(一)古诗对比阅读(6 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来源:学。科。网]
杨花落 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 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9.这两首诗表达了同样的思想感情,请用一句话概括出来。(2
分)
都表达了对朋友遭受贬谪的同情、关切和惆怅、伤感之情。
10.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同有异,其相同之处是都在开头通过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
写景 营造了一种 悲凉伤感 的气氛。不同之处可以从两首诗的第
三句上看出区别:李白诗 直抒胸臆 ,元稹诗 通过侧面描写(用景
语表现) ,表达了对朋友遭贬事件的强烈反应。(4 分)
(二)狼(13 分)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来源:Z,xx,k.Com]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
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
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意将隧入以攻 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 分)
(1)顾野有麦场 ( 看,视 )
(2)一狼洞其中 ( 挖洞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3
分)
A.以刀劈狼首 投以骨
B.屠乃奔倚其下 屠自后断其股
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又数刀毙之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解析】C 项“而”都表转折,可是,却;A 项,用/把;B 项,
“柴草堆/狼;D 项,指代狼/助词,的。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 分)
(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其中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14.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 怎样的
变化?(4 分)
开始屠户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给狼扔了几块骨头,但未能阻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
止狼的追赶;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奔过去倚靠在
柴草堆下面,拿起屠刀;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跳起来,连
砍几刀杀死了一只狼,又砍断了另一只狼的后腿并杀死了它。
(三)(2019·随州)故乡的风(13 分)
杨俊文
①锦州风大。
②童年记忆里的风,有时在耳际嘶鸣,双眼便旋即做出眯起的
样子,像是担心那风里的尘沙,还会吹进我的眼里。我知道这是瞬间
的幻觉。[来源:Z*xx*k.Com]
③最初,我对风的色彩的识别是黄色。其实,风不该有颜色,
即使有,也是人的赋予,比如,风从海洋上吹过,说风是蓝色;从森
林吹过,就是绿色;从雪山上吹过,就变成了白色。而家乡的风,与
其他地方的风明显不同——它个性十足,生猛异常。那时,还没听过“沙
尘暴”这个词,只知道“刮黄天儿”,风刮起,天空一片昏黄。
④故乡的风之所以气势恢宏,是其中的沙尘充当了风的武器。
那时的风与沙尘,像是从未分开过。风力助推沙尘漫天席卷,掀翻了
街口摆着糖果的摊板,刮跑了老爷爷头上的帽子。偶尔看见骑自行车
的人,在风里歪扭一阵之后,不得不屈尊下驾,吃力地推车前行。有
时在教室里正聚精会神地听讲,风猛然用力,让玻璃飞出窗框,在书
桌上和地上“哗”地破碎。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
⑤我和同伴们对风的防御,最早使用的是风镜。顾名思义,风
镜就是防风的眼镜。玻璃镜片镶在细细的钢丝框上,四周有密织的布
罩,两端用皮筋连接,套在头上拉至眼部,风便吹不着眼睛了。每副
风镜五分钱,后来有了塑料的镜片,价格要高出很多。戴风镜并不完
全是为了防风,重点是防风里的沙子。
⑥从上小学的第一天起,我就开始戴风镜了。与书包一样,风
镜是每个学生的“标配”。走进教室,摘下风镜,两眼周围湿湿的,时
间久了,眼部泛出两个浅白的圈圈。在风大的季节,走在上下学的路
上,自然躲不过风的袭扰。风从对面来,尘沙吹打在风镜上,会有“沙
沙”的声响,眼前的路变得模糊不清。不知道何为“能见度”,只觉得
路不在脚下。当我习惯地背过身去,风会把衣襟高高掀起,裤子突然
变得异常肥大。沙粒打在后背上,能听见密密的“啪啪”声,仿佛是
一阵暴雨的吹打。
⑦城南的小凌河岸,是放风筝的去处。小凌河在明朝开始有了
好听的名字,称之为“凌川”“锦水”。童年时听老人说,锦州有“八
景”,其一便是“锦水回纹”。我没看过有回纹的锦水,只看过它在雨
季里咆哮,而雨季一过却干涸得滴水皆无。河的南岸几乎没有人烟,
无水的河道与河岸连在一起,放风筝则视野开阔。我仅放过一次风筝,
地点就在那里。记得那只风筝是用牛皮纸糊成的很大的“鹰”,父亲为
之花费了半天多的时间。放风筝前,我找来好几个伙伴,想在他们面
前炫耀一番。乘着晚秋的偏北风,“鹰”很快飞起来了,飞到河道的上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
空,颇有搏击长空的英姿,伙伴们开始欢呼。
⑧年少不懂气象知识,也不知道其他地方,风是否也是这样的
刮法。故乡在渤海湾处,气候本该沾个湿润才是,但在记忆中,却是
年年风干、风大、风多。冬天刮大北风,能把厚厚的棉衣打透。好不
容易盼来春天,万物复苏之时,却正是大风恣肆之日。夏季虽闷热,
但风小,算是快乐时节。秋天一来,风比春天更甚。那时,没读过清
代学者孙星衍的“莫放春秋佳日过”,要是读过并懂其意,定会说他胡
言乱语。长大后,读“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沾衣欲
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便从心底仰羡江南,忽然觉得自己“生
不逢地”。
⑨原以为,故乡风的大小怕是不易改变了。但故乡人却不甘心,
坚持数年植树造林。上小学时,老师带学生植树,边植树边说,树多
了,长高了,风就跑了。
⑩一种向往久了,便会跑进梦里。我多少次做过江南的梦,虽
然是文字里的江南,但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还有茂林修竹、碧水微
风,着实让我兴奋一阵。当然,故乡是变不了江南的。故乡的人也许
和我一样,少不了做江南的梦。
⑪梦做着做着,故乡竟然有了梦里的轮廓,大概是经过了四十年
的光景,那轮廓渐渐清晰,渐渐现出了树,现出大片大片的密密的林,
覆盖在城的周围,漫过山峦,漫过村庄,一直漫到很远很远的地方。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
⑫数不清的风筝,还在空中飘飞。河岸,确切地说是河的两岸,
已被装点出缤纷的色彩。弯曲的小路,顺着河流蜿蜒伸展,间或有大
片的绿草和好多种树。河水很是平静,像是过去的一切都不曾发生过。
波光微微泛动,明亮而安谧,倒映的绿荫加重了几层水色。看得出来,
流水不再是河道上的匆匆过客。鳞次栉比的高大楼宇,被纵横交错的
黑色路面,分割成鲜亮的组群。
⑬梦里有的,连连飞来眼底;梦里没见过的天鹅,竟也成群飞来,
栖落在城区偏北一座新建水库的上游。因此,那里有一个好听的名字
——天鹅湖。灰鹰、苍鹭、鸥鸟、秋沙鸭、赤麻鸭……追逐着从水库
里流淌出的小凌河的浪花。
⑭故乡的风,依然在四季里行走,从未停歇,但它已失去身披黄
色的凶猛。穿过绿树荫荫,送来阵阵洁净的清爽,露出透明的形态。
记忆中和现实中,故乡的风究竟形态如何,又会带来怎样的回味和感
受,也许,只有故乡人知道……
(选自 2018 年 8 月 4 日《人民 日报》)
15.文章以“故乡的风”为题,有什么作用?(3 分)
①点明文章的写作对象。②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③点明本文的
行文线索。④是作者情感寄托的载体。[来源:学§科§网 Z§X§X§K]
16.删去第④段加点的部分,全句的表达效果会有怎样的变化?(3
分)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
风力助推沙尘漫天席卷,掀翻了街口摆着糖果的摊板,刮跑了老
爷爷头上的帽子。
“漫天”表示风沙范围的广泛,“席卷”展现风势的恢宏,突出了
故乡的风强劲有力的特点。若删除,则不能表现出故乡的风沙个性十
足、生猛异常(大风恣肆、气势恢宏)的特点。(意近即可)
17.联系上下文,从表达方式或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⑫段画线
句子。(3 分)
河水很是平静,像是过去的一切都不曾发生过。波光微微泛动,
明亮而安谧,倒映的绿荫加重了几层水色。
示例:(表达方式)景物描写。本句描写了波光泛动、绿荫倒映的
小凌河河水,反映出故乡的人们通过对风沙的治理,环境发生了惊人
的转变,表达了作者欣喜自豪的心情。(意近即可)
18.概括选文主旨,并探究其中反映的时代精神。(4 分)
(1)主旨:作者通过“风”这一特有的元素,展现出故乡的变化,
歌颂了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巨大成就。(2)“时代精神”要点:①改革
开放带来福祉;②绿 水青山就是(胜过)金山银山;③绿色环境带来幸
福生活;④建设美好家园(抓住任意一点,语意连贯,言之有理即可)
(四)(2019·齐齐哈尔)不老的额头(13 分)
①童年的印象里,母亲的额头是最亲切的。那时的我体质弱,常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
常生病发烧。每次见到我一脸绯红的样子,母亲就觉得不对劲,然后
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
出我的健康状况。
②母亲的额头,很多时间都被汗水占据着,劳动着的母亲就是美
丽的。那时候,年轻的母亲,以光洁而温馨的额头为纸,为这个家,
抒写着人生的喜怒哀乐。跟我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日子,母亲是开
心的,幸福的,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当
我们遇到挫折和磨难时,母亲的额头上则会写满忧虑和郁闷。我一度
怀疑,多年以后,母亲额头上那一条条清晰的纹路,该是多年担忧留
下的记忆档案。
③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了无数次病痛,而她自己生病的时候,总
是悄悄瞒着。好些回,当看见母亲浑身无力地躺在床上,父亲用湿毛
巾捂着她的额头时,我才知道母亲已被病魔折腾多时。每一次,母亲
从疲惫中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揉拍前额,好让自己保持一份清醒,
第一时间理清生活的烦琐,解开心头的愁结,为家的未来精打细算。
韶华流转中,母亲老了,无论记忆力还是动作气力,已经大不如前,
唯一不改的,依然是拍额头的习惯性动作,那手掌拍在额头上发出的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
声音,于我而言,成了一种带着淡淡咏叹的生活乐章。
④母亲是爱美的,然而岁月匆匆,雨霜重重,谁也无法阻拦青春
急切的脚步。一道道皱纹,在一个个不经意的夜晚,悄悄爬上了母亲
的额头。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她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
圈满了昨日的记忆。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
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
⑤母亲七十大寿那天,女儿忽然说头晕,母亲的额头又习惯性地
跟她贴在一起。那是怎样的两张额头啊,一张沧桑遍布,饱经风霜;
一张青春饱满,一如母亲当年。母亲仔细端详着孙女,不由感慨万千:
“奶奶老了,瞧这额头上的皱纹,多深!”我伸过手,轻抚母亲的额
头:“妈,谁说您老呀。瞧您的额头,还是当年那样温暖。在我心里,
您有一张永远年轻的脸。”
⑥是啊,母亲的额头是不老的,那里面,写满了永恒的母爱。
(有删改)
19.请分析文章以“不老的额头”为题目的作用。(3 分)
①“额头”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条理清晰。②“不
老”写出了在“我”心里母亲永远是年轻的,既表达了母亲对子女永
恒的爱又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恩之情。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
20.结合语境,理解第②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 分)[来源:Z,xx,k.Com]
“记忆档案”指保留在记忆中的文件和材料。在句中意思是指多
年来,母亲为我们担忧而在额头上刻下的深深皱纹。表现了母亲为我
们、为家庭的辛苦操劳。
21.结合文章内容,赏析第③段画线的句子。(3 分)
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手掌拍在额头上发出的声音”
比作“一种带着淡淡咏叹的生活乐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拍额头
的声音吟咏着生活的苦乐忧愁。流露出“我”对母亲因为家庭操劳而
渐渐衰老的淡淡的忧伤之情。
22.文章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感人的力量,这主要来自那些不事
渲染、本色呈现的细节。文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请结合文章内容
举一例分析。(4 分)
示例:“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了无数次病痛,而她自己生病的时
候,总是悄悄瞒着。”分析:母亲在“我”生病的时候总能马上为我
判断病情,而在自己生病的时候总是“悄悄”瞒着。“悄悄”这一细
节可以看出母亲不想儿女为自己担忧,表现了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
三、作文(50 分)
23.在青春路上,你不愿意言听计从,不愿意唯唯诺诺。你有自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
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个性;不想长大,是因为不想过早失去童年的那
份纯真;不想哭,是因为不想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脆弱;不想回头,
是因为不想让自己丢掉了前行的信心与勇气……青春的你,一定在自
己的心底里有很多的“不想”,那就请你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展现出思
想的美丽吧!
请以“我不想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②恰当运用描写、
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实感受;③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