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专题复习(一)
[字音、字形与词语使用]
一、字音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酝酿( yùn niàng ) 黄晕( yùn )
应( yìng )和 抖擞( sǒu )
济( jǐ )南 着( zhuó )落
棱( léng )镜 静谧( mì )
高邈( miǎo ) 莅( lì )临
吝啬( sè ) 池畦( qí )
瘫痪( tān huàn ) 粼( lín )粼
匿( nì )笑 攲( qī )斜
祷( dǎo )告 荫( yīn )蔽
秕( bǐ )谷 蝉蜕( tuì )
倜傥( tì tǎng ) 倘( tǎnɡ )若
绅( shēn )士 尴尬( gān gà )
殉( xùn )职 热忱( chén )
干涸( hé ) 坍( tān )塌
怂恿( sǒng yǒng ) 怅( chàng )然
蜷( quán )伏 麝( shè )香
蹒跚( pán shān ) 余晖( huī )
称( chèn )职 妥当( dàng )
头衔( xián ) 抟( tuán )土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D )
A.乞丐(gài) 叮嘱(zhǔ)
虐(nuè)待 凝(níng)望
B.衔(xián)着 惩(chěng)戒
温驯(xùn) 纯粹(cuì)
C.羞怯(què) 滑翔(xiáng)一缕(lǚ) 缥(piāo)缈
D.孵(fū)化 收敛(liǎn)
柠(níng)檬 派遣(qiǎn)
【解析】A 项中“虐”应读作 nüè。B 项中“惩”应读作 chéng。C 项中“怯”
应读作 qiè。
3.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
A.瞬(shùn)间 呈(chéng)报 赫(hè)赫有名
B.泥潭(tán) 呼啸(xiāo) 踉踉跄(qiàng)跄
C.妥(tuō)当 炫(xuàn)耀 钦(qīn)差大臣
D.滑稽(jī) 袍(páo)子 莽莽榛(zhèn)榛
【解析】B 项中“啸”应读作 xiào。C 项中“妥”应读作 tuǒ。D 项中“榛”应
读作 zhēn。
4.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
A.嬉(xī)戏 风韵(yùn)
慷慨(kǎi) 金窖(jiào)
B.抢劫(jié) 泯(mǐng)灭
禀(bǐng)告 厄(è)运
C.渲(xuàn)染 奢(shē)望
呵(kē)责 猝(cù)然
D.狩(shǒu)猎 湛(zhàn)蓝
犬吠(fèi) 禅(chán)心
【解析】B 项中“泯”应读作 mǐn。C 项中“呵”应读作 hē。D 项中“狩”应读
作 shòu。
5.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B )
A.更加 更新 更正 少不更事
B. 相称 称职 对称 称心如意
C. 和诗 应和 和平 一唱一和
D. 珍藏 蕴藏 宝藏 藏头露尾
【解析】A 项中第一个“更”读作 gèng,其他都读作 gēng。B 项中“称”都读作 chèn。C 项中第三个“和”读作 hé,其他都读作 hè。D 项中第三个“藏”读
作 zàng,其他都读作 cáng。
6.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纤维__B__(A.qiān B.xiān)
(2)刹那__A__ (A.chà B.shà)
(3)不禁__B__ (A.jīng B.jīn )
(4)上乘__A__ (A.chéng B.shèng)
二、字形
7.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
A.取决 委屈 沉寂 喜出忘外
B. 憔悴 敏感 复盖 形影不离
C. 阴影 遮敝 颤动 参差不齐
D. 奇幻 苏醒 愕然 刨根问底
【解析】A 项中“喜出忘外”应写作“喜出望外”。B 项中“复盖”应写作“覆
盖”。C 项中“遮敝”应写作“遮蔽”。
8.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
A.如果说贫穷是罪恶之母,那么愚蟊便是罪恶之父。
B.痛苦,能引起深切的同情,还会使人产生惟恐伤害别人的感情,产生对能够
忍受痛苦的人的崇高敬意。
C.我看着这群蚂蚁,感叹着,惭愧着。我想:米粒大的蚂蚁有时候比人还要坚
强勤劳。
D.青春,百花齐放才是春,我们不变的友谊和詺记在心的约定一定更会像那长
青的松柏。
【解析】A 项中“蟊”应写作“蠢”。B 项中“惟”应写作“唯”。D 项中“詺
”应写作“铭”。
9.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
A.毫无疑问,向导的这番话更坚定了福克和他同伴们杖义救人的决心。
B.某些动物烦躁不安可能是地震临震前的澦兆。
C.面对看似巨大的打击,不要逃避。你将惊讶地发现,恐惧正在节节消退。D.她也不是靠发号施令和争辩,而是靠怏求和规劝来管理的。
【解析】A 项中“杖”应写作“仗”。B 项中“澦”应写作“预”。D 项中“怏
”应写作“央”。
10.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A.不能抗拒诱惑的人必将发生悲剧,不能克制自己的人终会失去自由。
B.让每个日子都翩翩起舞,唯有如此,才不算辜孚生命的馈赠。
C.目前,这一制度虽然在一些地区已具雏型,但大部分地区仍未真正建立起来
。
D.语言得意羊羊地把思想定在适合自己发展的范围内,就像河流与山脉限定着
国家的疆界。
【解析】B 项中“孚”应写作“负”。C 项中“型”应写作“形”。D 项中“羊
羊”应写作“洋洋”或“扬扬”。
11.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
A.他们从童稚时代起就受着训戒,像野兔似的被追来赶去。
B.柏树将整个公园围成了一个正方形,而中心就是茸立在平台上的塑像。
C.家里的小弟弟非常可爱,有客人来了看到都忍俊不禁。
D.学习并不是有兴趣就可以的,它还需要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和持之以桓的毅
力。
【解析】A 项中“戒”应写作“诫”。B 项中“茸”应写作“耸”。D 项中“桓
”应写作“恒”。
三、词语使用
12.读下面这段文字,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读书是一种思维的训练、人格的修炼、内心的历练。所以,爱读书的人,
说话有__(1)__,掷地有声;为人有__(2)__,豁达淡泊;生命有__(3)__,深远厚
重。恰如季羡林先生所言,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A.质量 B.分量 C.雅量
(1)__B__ (2)__C__ (3)__A__
1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阅读优秀作品,________其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不仅可以________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还可以激发________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A.品味 体味 珍爱
B.品评 体验 珍惜
C.品评 体验 珍爱
D.品味 体味 珍惜
1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说话是用语言来表达思想的。凡有________发音器官的人都能说话,人通过
说话表达意思、________感情,以协调人际关系,________社会交往,________
人类文明和进步。
A.健康 交流 促使 推进
B.健全 交换 促使 推动
C.健康 交换 促进 推进
D.健全 交流 促进 推动
1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公益与每个人________。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微公益”,真正实现了
公益的平民化、常态化。________你没有亿万身家,没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________不妨碍你从事公益事业。捐赠一本书,提供一份午餐,甚至转发一条微
博,爱心就在你我之间________。
A.休戚相关 因为 并 传递
B.休戚相关 即使 也 传承
C.息息相关 即使 也 传递
D.息息相关 因为 并 传承
16.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C )
A.她的眼睛忽然蒙上了一层湿润的泪水,从中射出的目光显得咄咄逼人。
B.夜深了,我一个人漫步在寂静的街头,在人声鼎沸中回忆过去。
C.你呀,一点都不知错。横说是这样,竖说是这样,翻来覆去地说,还是这样
。
D.你自己难道就不想自己也能够各得其所,更有价值一点吗?
【解析】A 项中“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用在此处的语境中不恰当。B 项中“人声鼎沸”指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
喧闹。此处语境为“一个人漫步在寂静的街头”。用在此处不恰当。D 项中“各
得其所”指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用在此处不恰当。
17.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这个观点明明是错误的,真的不明白为什么有这么多人随声附和。
B.这些动物对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并不感到惊慌,有时还站在离我们十几
步远的地方面面相觑。
C.我们要刻苦学习文化知识,不能粗枝大叶,不求甚解。
D.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她一直在暗中帮我。
【解析】B 项中“面面相觑”形容大家因惊惧或不知所措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此处用来形容动物,不恰当,同时也不符合语境。
18.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他们响应国家号召,见异思迁,毅然放弃都市的优越条件,扎根西部建功立
业。
B.淡泊明志的陶渊明先生是中国古代田园诗派的创始人。
C.傍晚时分,探险队员们在不毛之地搭起了帐篷。
D.他干活时拈轻怕重,把难的事推给别人。
【解析】A 项中“见异思迁”意为看到不同的事物就改变主意,指意志不坚定,
喜爱不专一。用在此处不恰当。
19.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她对许多名画的特点,有她自己的见解,这些见解跟拉尔夫的往往大相径庭
。
B.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实验的方法怪诞不经。
C.作为时代的年轻人,必须具有独立判断的能力,遇事能自作主张才能适应社
会的需要。
D.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教育方式,使得这两个学生给出的答案截然不同。
【解析】C 项中“自作主张”指没有经过上级或有关方面同意就擅自处置。为贬
义词,用在此处不恰当。
期末专题复习(二)[名句默写与传统文化]
一、名句默写
(一)识记型默写。
1.课内古诗文默写。
(1)东临碣石,__以观沧海__。水何澹澹,__山岛竦峙__。
(2)客路青山外,__行舟绿水前__。潮平两岸阔,__风正一帆悬__。
(3)杨花落尽子规啼,__闻道龙标过五溪__。我寄愁心与明月,__随君直到夜郎
西__。
(4)夕阳西下,__断肠人在天涯__。
(5)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__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非宁静无以致
远__。
(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有朋自远方来__,不亦乐乎?__人不知而不愠__,
__不亦君子乎__?
(7)吾日三省吾身:__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_?__传不习乎
__?
(8)学而不思则罔,__思而不学则殆__。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__。
(10)“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__撒盐空中差可拟__。”兄女曰:“__
未若柳絮因风起__。”
2.课外古诗文默写。
(1)__峨眉山月半轮秋__,影入平羌江水流。
(2)__正是江南好风景__,落花时节又逢君。
(3)强欲登高去,__无人送酒来__。__遥怜故园菊__,应傍战场开。
(4)回乐烽前沙似雪,__受降城外月如霜__。
(5)__自古逢秋悲寂寥__,我言秋日胜春朝。
(6)__何当共剪西窗烛__,却话巴山夜雨时。
(7)夜阑卧听风吹雨,__铁马冰河入梦来__。
(8)河流大野犹嫌束,__山入潼关不解平__。
(二)理解型默写。3.按要求写出相应的古诗文。
(1)曹操在《观沧海》中用“__日月之行____,__若出其中____;____星汉灿烂__
,__若出其里____”四句诗勾画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雄伟景象。
(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包含“旧事物中孕育新事物”哲理的名句是:__
海日生残夜,__江春入旧年__。
(3)“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
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次北固山下》中与这段话意思相同
的句子是:__乡书何处达__?__归雁洛阳边__。
(4)古时,报效君王、心怀百姓即为忠;今日,爱国爱民、尽职尽责即为忠。《〈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表达作者不顾年迈希望为国尽忠的情怀的句子是
:__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尚思为国戍轮台__。
(5)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道出天涯游子的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夕阳西下__
,__断肠人在天涯__。
(6)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写出了作者想把自己的思念托付
明月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的句子是:__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__
。
(7)《〈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学习和思考要结合起来才有成效,所以他
说:“__学而不思则罔__,__思而不学则殆__。”
(8)《〈论语〉十二章》中道出光阴易逝的句子是:__逝者如斯夫__,__不舍昼
夜__。
二、传统文化
4.下列选项中全都是敬辞的一项是( A )
A.令尊、垂念 B.奉陪、家严
C.鄙人、高就 D.劳驾、舍弟
【解析】A 项都是敬辞;B 项中“家严”指自己的父亲,是谦辞;C 项“鄙人”
是对自己的谦称,是谦辞;D 项中“舍弟”是对自己弟弟的谦称,是谦辞。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表示谦称的一项是( B )
A.令堂身体可好? B.欢迎光临寒舍。
C.特意登门拜访。 D.您老人家高寿?【解析】A 项中“令堂”指对别人的母亲的尊称,敬辞;B 项中“寒舍”就是形
容房屋简陋,谦辞;C 项中“拜访”指亲自上门拜见想要见的人,表示对对方尊
敬的说法;D 项中“高寿”是敬辞,用于问老人的年纪。
6.学习了敬辞与谦辞后,小明同学特别感兴趣并尝试在发给同学的短信中使用。
今天拜读了你的大作之后,我感触很多。相比我的拙作,你的文章更有真情
实感。家父一直教导我要虚心学习,为了进一步向你请教,我想利用周末时间到
寒舍拜访,不知道是否方便?
上面短信中加点的敬辞或谦辞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D )
A.大作 B.拙作 C.家父 D.寒舍
【解析】D 项使用不当,“寒舍”是谦辞,应改为“尊府”。
7.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不
同场合中的措辞正确的一项是( A )
A.新开的超市大门上写着八个大字:“物美价廉,欢迎惠顾。”
B.8 月 12 日是贵校七十年校庆,作为市长我一定光临指导。
C.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我,我将不吝赐教。
D.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特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
【解析】解答此类题时,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第一看场合,根据说话的场合
决定说什么样的话;第二看对象,注意对象,就是要考虑听话人的性别、年龄、
职业、身份、地位、性格、喜欢、禁忌等,尤其要注意谦辞、敬辞的使用是否恰
当;第三看感情,注意所使用的褒贬词语是否得当;第四看语体,有口头语体和
书面语体两种。本题要结合语境来分析。B、C、D 三项中的“光临”“赐教”“
笑纳”都为敬辞,用来搭配“我”不恰当。
8.活动筹划准备过程中,学生和老师进行了商讨与互动。下列师生交流过程中
语言得体的一项是( C )
A.熊老师说:“凡获得一等奖的同学,语文组将惠赠《世说新语》一册。”
B.张老师说:“同学们,有不懂的地方,欢迎垂询。”
C.小宁同学带来自己曾经出版的描写动物的习作,对老师说:“奉上拙作一本
,请您不吝赐教。”
D.小薇同学邀请一位专家到校参观指导,专家说:“届时我有事走不开,改日我一定赏光拜访。”
【解析】C 项正确,“拙作”是谦辞,“不吝赐教”是敬辞;A 项“惠赠”是对
方赠与的敬辞,不得体;B 项“垂询”是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旧称上对下有所
询问,用在这里不恰当;D 项“赏光拜访”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邀请,不得体
。
9.下列关于古人年龄的代称有误的一项是( B )
A.弱冠之年——二十岁
B.豆蔻之年——男孩十三四岁
C.总角之年——童年时代
D.古稀之年——七十岁
【解析】古人有时候说到年龄时,不直接说出某人或者自己多少岁,而是使用与
年龄有关的代称。如“三十岁”称为“而立之年”,“四十岁”称为“不惑之年
”,“五十岁”称为“知命之年”。B 项表述有误,“豆蔻之年”指的是女孩十
三四岁。
10.孔子曾用“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等描述人生的轨迹。“技近
乎道,庶几不惑;名副其实,何虑无闻”与“韦编三绝今知(天)命,黄绢初裁好
著书”两副寿联所体现的寿主当时的年龄分别为( C )
A.20 岁、 30 岁 B.30 岁、40 岁
C.40 岁、50 岁 D.50 岁、60 岁
【解析】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稀,所以选 C。
11.下列各组成语,全是贬义词的一项是( A )
A.狼心狗肺 刚愎自用 蛇蝎心肠
B.凤毛麟角 鹤发童颜 一丘之貉
C.乌合之众 狼狈为奸 汗马功劳
D.狐朋狗友 金鸡独立 牛鬼蛇神
【解析】A 项中,“狼心狗肺”形容心肠狠毒或忘恩负义,贬义;“刚愎自用”
指倔强固执,自以为是,贬义;“蛇蝎心肠”形容人的心肠狠毒,贬义。B 项中
,“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褒义;“鹤发童颜”形容老年人气
色好,有精神,褒义;“一丘之貉”比喻彼此相同,没有差别的坏人,贬义。C项中,“乌合之众”指无组织无纪律的一群人,贬义;“狼狈为奸”比喻互相勾
结做坏事,贬义;“汗马功劳”指战功,后也泛指大的功劳,褒义。D 项中,“
狐朋狗友”指品行不端、不务正业的朋友,贬义;“金鸡独立”指用一条腿站立
的姿势,中性;“牛鬼蛇神”比喻社会上的丑恶事物和形形色色的坏人,贬义。
12.下列神话人物都源于中国的是( A )
A.伏羲 女娲 嫦娥
B.宙斯 赫拉 雅典娜
C.潘多拉 丘比特 普罗米修斯
D.夸父 阿波罗 亚当
【解析】B 项三个是古希腊神;C 项“潘多拉”和“普罗米修斯”是古希腊神,
“丘比特”是罗马神;D 项“夸父”是我国古代神话中的神,“阿波罗”是古希
腊神,“亚当”是圣经中的欧洲之神。
13.下列各组成语,全部来源于寓言故事的一项是( A )
A.拔苗助长 刻舟求剑 滥竽充数
B.杞人忧天 毛遂自荐 功亏一篑
C.得陇望蜀 班门弄斧 车水马龙
D.唇亡齿寒 不耻下问 明察秋毫
【解析】A 项中,“拔苗助长”出自《孟子》中的一则寓言故事,“刻舟求剑”
出自《吕氏春秋》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滥竽充数”出自《韩非子》中的一则寓
言故事;B 项中,“毛遂自荐”出自历史典故;C 项中,“车水马龙”出自《后
汉书》;D 项中,“不耻下问”出自《论语》。
14.宋朝的苏东坡,年轻时就已是知识渊博、人见人夸的青年才俊。日子一久,
不免自满起来。一天苏东坡在书房门上贴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
书。”苏东坡的父亲苏洵看了,担心儿子自大,不知求进,又怕撕下对联伤了儿
子的自尊心,于是提笔在对联上各加了一个词语,苏东坡回来,看见父亲的字,
心中十分惭愧,从此虚心学习,有了非凡的成就。你认为苏东坡父亲加的是( B
)
A.轻松识遍天下字
等闲读尽人间书B.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C.识遍天下字今非昔比
读尽人间书后生可畏
D.耳濡目染识遍天下字
温故知新读尽人间书
【解析】A 项中“轻松”“等闲”没有劝说的作用,反而会使苏东坡更加骄傲;
B 项中“发愤”“立志”就有劝说勉励苏东坡的作用,符合语境;C 项中“今非
昔比”“后生可畏”也是夸耀,不符合要求;D 项中“耳濡目染”“温故知新”
说的是读书氛围和读书方法,不符合要求。
15.“清风细柳,淡月梅花”是一副四字对联。请根据扩展后的下联,在方格中
填写一字,组成一副对仗工整的五字联。
上联:清风( 示例:拂 )细柳
下联:淡月隐梅花
【解析】观察下联可以确定上联对应位置缺个动词,因此,选择一个形象地描写
风吹柳树的动词即可,如“拂”“舞”等。
16.2016 年 11 月 30 日,我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
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
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我国继京剧、珠算等项目之后第三十一个被列入该名
录的项目。下列关于我国二十四节气的先后排序,有误的一项是( A )
A.立春—谷雨—惊蛰—清明
B.立夏—小满—夏至—小暑
C.立秋—处暑—白露—寒露
D.立冬—大雪—冬至—大寒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中的中国传统节气。通过平时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
积累,我们可以知道二十四节气的顺序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
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由此我们可以选出 A 是错误的。
17.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二十四节气不仅归纳了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而且和人类的农活安排、
民俗活动等密切相关。
B.下列节气都属于夏季:夏至、小满、芒种、小暑、大暑。
C.爸爸带小明去给故去的亲人扫墓,小明对爸爸说:“清明节的传统习俗还有
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
D.阅读对方的文章称“拜读”,称自己对别人的重视为“垂青”,请对方批评
指正自己的字画为“雅正”。
【解析】D 项中“垂青”称别人对自己的重视。故“称自己对别人的重视为垂青
”的说法不正确。
期末专题复习(三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一、文学常识
1.《春》的作者__朱自清__,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__
踪迹__》,散文集《__示例:背影__》《欧游杂记》《你我》等。
2.《济南的冬天》的作者__老舍__,原名__舒庆春__,字舍予,作家。主要作
品有小说《__示例:骆驼祥子__》《四世同堂》,话剧《__示例:茶馆__》《龙
须沟》等。
3.《观沧海》的作者__曹操__,字孟德,东汉末__政治家__、军事家、诗人。
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__示例:蒿里行__》《观沧海》《龟虽
寿》《短歌行》等。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__李白__,字太白,号__青莲居士__,
唐代诗人。
5.《金色花》的作者__泰戈尔__,__印度__(国籍)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
集《吉檀迦利》《__示例:新月集__》《园丁集》《飞鸟集》等。曾获 1913 年__
诺贝尔文学奖__。
6.《荷叶·母亲》的作者__冰心__,原名__谢婉莹__,作家、诗人。著有诗集《
__示例:繁星__》《春水》,散文集《__示例:寄小读者__》《樱花赞》等。7.《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__鲁迅__,原名__周树人__,字豫才,__文
学家__、__思想家__和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__示例:呐喊__》《彷徨》《
故事新编》,散文集《__朝花夕拾__》,散文诗集《__野草__》和杂文集《__示
例:热风__》《坟》《且介亭杂文》等。
8.《再塑生命的人》作者__海伦·凯勒____,选自《__假如给我三天光明__》,
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9.《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__孔子__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宋代把
它与《__大学__》《__中庸__》《孟子》合称为“四书”。孔子,名__丘__,字
__仲尼__,鲁国陬邑人,春秋末期__思想__家、政治家、__教育__家。
10.《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所写。毛泽东,字__润之__,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__军事__家、__思想__家。
11.《植树的牧羊人》作者__让·乔诺__,__法__国作家、电影编剧。
12.《走一步,再走一步》选自《心理学与成长》,作者__莫顿·亨特__,__美__
国作家、心理学家。
13.《诫子书》选自《__诸葛亮集__》,作者是诸葛亮,字__孔明__,号卧龙,
三国时期蜀汉__政治__家和__军事__家,题目中的“诫”是告诫、劝勉的意思。
14.《猫》的作者__郑振铎__,现代作家、__翻译__家、文学史家。
15.《狼》的作者__蒲松龄__,字留仙,世称__聊斋先生__,__清__代文学家。
著有文言小说集《__示例:聊斋志异__》等。
16.《皇帝的新装》的作者__安徒生__,__丹麦__(国籍)作家。代表作有童话《
__示例:卖火柴的小女孩__》《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17.《天上的街市》的作者__郭沫若__,原名郭开贞,作家、诗人、历史学家、
古文字学家。代表作有诗集《__示例:女神__》《星空》,历史剧《__示例:屈
原__》《虎符》《棠棣之花》等。
18.伊索,__古希腊__(国籍)作家。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结
集,成为后世流传的《__伊索寓言__》。
二、名著阅读
19.《朝花夕拾》是__鲁迅__于 20 世纪 20 年代所作的回忆性散文集。最初以《
__旧事重提__》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1928 年结集出版,更名为《朝花夕拾》。
20.《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__示例:卧冰求鲤__、__老莱娱亲__、__郭巨埋
儿__等孝道故事,批判了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
“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21.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__天演论__》。
22.《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__鉴略__》,让“我”感到痛苦。
23.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__无常__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
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24.《西游记》的作者是__吴承恩__,字汝忠,号射阳山人,__明__代人。
25.《西游记》中所写的天下四大洲分别是:东胜神洲、西牛贺洲__、__南赡部
洲、__北俱芦洲。
26.孙悟空的第一个师父是__菩提老祖__。
27.猪八戒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__天蓬元帅__,后获罪下凡,误投猪胎。
28.沙僧原为天宫中的__卷帘大将__,被贬下界,在__流沙河__为妖,后保唐僧
取经,修成正果,封为__金身罗汉__。
29.《朝花夕拾》里有不少与读书有关的叙述。请写出下面两段文字所属的篇名
。
①“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
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②“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
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①《__阿长与〈山海经〉__》
②《__五猖会__》
30.阅读《朝花夕拾》中的相关句子写出相应人物的姓名。
【甲】“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乙】“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丙】“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
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
【甲】【乙】【丙】三段话中提到的“她”“他”“他”分别指代什么人?请写
出这三个人物的姓名。
【答案】【甲】阿长(长妈妈) 【乙】藤野先生(藤野严九郎) 【丙】范爱农
31.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
。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
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
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1)上面这段文字选自《朝花夕拾》中的《__五猖会__》。
(2)作者与父亲之间发生了一场什么冲突?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述。
【答案】“我”热切盼望着去看五猖会,父亲却要“我”在走的时候背书,让“
我”感到痛苦。
【解析】(1)题解答本题要在阅读全书的基础上,从阅读文本中获取有提示的信
息,结合自己的阅读来推断其出处。从“搬家”“读书”两个信息可以知道,本
段文字出自《五猖会》。(2)题解答要根据《五猖会》中所写的内容概括作答。《
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却被父亲强迫背诵《
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32.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①猴王只顾苦战七圣,却不知天上坠下这兵器,打中了天灵,立不稳脚,跌
了一跤,爬将起来就跑;被二郎爷爷的细犬赶上,照腿肚子上一口,又扯了一跌
。他睡倒在地,骂道:“这个亡人!你不去妨家长,却来咬老孙!”急翻身爬不
起来,被七圣一拥按住,即将绳索捆绑,使勾刀穿了琵琶骨,再不能变化。
(节选自《西游记》第六回)
②行者仔细观看,乃二郎显圣,领梅山六兄弟,架着鹰犬,挑着狐兔,抬着
獐鹿,一个个腰挎弯刀,手持利刃,纵风雾踊跃而来。行者道:“八戒,那是我
七圣兄弟,倒好留请他们,与我助战。若得成功,倒是一场大机会也。”八戒道
:“既是兄弟,极该留请。”行者道:“但内有显圣大哥,我曾受他降伏,不好见他!你去拦住云头,叫道:‘真君,且略住住,齐天大圣在此进拜。’他若听
见是我,断然住了。待他安下,我却好见。”
(节选自《西游记》第六十三回)
(1)根据提示,选择填空。
①“受他降伏”指的是__B__。
A.二将军宫门镇鬼
B.小圣施威降大圣
C.真行者落伽山诉苦
【解析】孙悟空大闹天宫后,二郎神奉旨捉拿孙悟空,二人大战,孙悟空最终被
二郎神降服。这一情节的章回篇目是《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②“与我助战”说的是在祭赛国,七圣帮助悟空、八戒打死了万圣龙王和__C__
,并帮助祭赛国王收回了佛宝。
A.黑河妖 B.黄狮精 C.九头虫
【解析】九头虫是万圣龙王的驸马,被二郎神的细犬咬掉了头。
(2)根据上面两段文字,分析孙悟空这一形象前后各表现出怎样的特点。
【答案】前:不服输,性子急。后:机智灵活,细心周到。
33.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那怪一闻此言,丢了钉耙,唱个大喏道:“那取经人在哪里?累烦你引见引
见。”行者道:“你要见他怎的?”那怪道:“我本是观音菩萨劝善,受了他的
戒行,这里持斋把素,教我跟随那取经人往西天拜佛求经,将功折罪,还得正果
……今日既是我与他做了徒弟,何不早说取经之事?”
选段中“那怪”指__猪八戒__,请写出以他为主角的一个故事名称:__示例
:猪八戒大战流沙河、高老庄娶亲等__。
期末专题复习(四)
[文言词语与文言文对比阅读]
一、文言词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__急__(2)元方入门不顾__回头看__
(3)吾日三省吾身__自我检查、反省__
(4)非宁静无以致远__达到__
(5)缀行甚远__连接、紧跟__
(6)国人道之__讲述__
(7)因往晓之__告知,开导__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尊君在不__不,同“否”__
(2)不亦说乎__说,同“悦”,愉快__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__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__
(4)其人舍然大喜__舍,同“释”,解除、消除__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与儿女将论文义
古义:__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__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相委而去
古义:__离开__ 今义:跟“来”相对
(3)饭疏食,饮水
古义:__冷水__ 今义:包括冷水和热水
(4)淫慢则不能励精
古义:__懈怠__ 今义:与“快”相对
(5)弛担持刀
古义:__解除,卸下__ 今义:放松、松懈
4.下列加点的词属于词类活用,解释其在句中的意思。
(1)友人惭__感到惭愧__
(2)学而时习之__按时__
(3)传不习乎__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__
(4)温故而知新__学过的知识__
(5)恐前后受其敌__攻击__(6)狼不敢前__上前__
(7)其一犬坐于前__像狗一样__
5.解释下列多义词。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
可以为师矣 做,当
(2)意{意暇甚 神情、态度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打算、企图
(3)而{人不知而不愠 表转折,但,却
相委而去 表顺承
博学而笃志 表并列
(4)以{投以骨 把
以刀劈狼首 用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来
二、文言文对比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
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
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__聚集__
(2)未若柳絮因风起__趁、乘__
(3)天雨墙坏__下雨__
(4)不筑__修补__
【解析】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拟”,今义:打算;初步设计编制或起草。所
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7.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限标两处)
其家/甚智/其子
【解析】此题要注意把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谓语部分与宾语部分划开。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撒盐空中差可拟。
【答案】跟把盐撒在天空中大体可以相比。(2)暮而果大亡其财。
【答案】晚上(富人家)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
【解析】注意题中的“差可拟”“果”“亡”等词语的翻译,同时注意一些特殊
的文言现象,如“撒盐空中”省略句的翻译。
9.两篇文章都交代了故事的背景,【甲】文是__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
论文义__。【乙】文则是__宋有富人,天雨墙坏__。(用原文的句子填空)
【参考译文】
【乙】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
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他们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
量财物,这家人认为儿子很聪明,却怀疑偷盗的是隔壁那个老人。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
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
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
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乙】宾客诣①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②,二人进
火③,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箄④,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⑤?”元方、季
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箄饭今成糜⑥。”太丘曰:“尔颇有所
识不?”对曰:“仿佛志⑦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⑧,言无遗失。太丘曰:“
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诣:拜访。②论议:这里指谈论玄理。③进火:烧火。④箅(bì):蒸
饭的器具,使米不至于落入水中。著箅,放竹箅。⑤馏:蒸饭。⑥糜:粥。⑦志
:记、记住。⑧更相易夺:互相改正错误。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陈太丘与友期行__约定__
(2)太丘舍去__舍弃__
(3)俱委而窃听__偷偷地__1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箄/饭今成糜
【解析】本句中的“乃”为连词,意为于是、就,其前应断开。根据前文提到的
“炊忘著箄”,我们可知这是一句意思独立的话,其前后也应断开。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答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2)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答案】既然这样,只喝粥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要蒸饭呢!
【解析】本题要注意“日中”“对”“但”“何必“等词语的翻译,同时注意一
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判断句的
翻译,“何必”古今异义词语,注意翻译的准确性。
13.“读文品人”,请通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题。
(1)【乙】文中,陈元方兄弟俩为什么会蒸饭成粥?(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答案】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箄,饭今成糜。
(2)结合【甲】【乙】两文,简要分析元方从小就如此聪明善辩的原因。
【答案】元方自身具有善于抓住机会学习的刻苦好学精神。一是父亲陈太丘的言
传身教(陈太丘在元方兄弟做错事时,没有指责,而是以提问所听谈话的内容的
方式来考验他们,对待他们的过错,用宽容来原谅。这种教育方法,让他们最终
成为博学多才的人)。二是元方自己聪明好学。
【参考译文】
【乙】有客人在陈太丘(陈寔)家留宿,太丘让元方(陈纪)、季方(陈谌)兄弟
二人做饭。客人和太丘在谈论玄理,兄弟二人正在烧火,都停下来偷听。做饭时
忘了放箅子,米都落进锅里。太丘问:“为什么没蒸饭呢?”元方、季方跪在地
上说:“您和客人谈话,我们俩都在偷听,结果忘了放箅子,饭都成了粥了。”
太丘说:“你们还记得我们说了什么吗?”(兄弟二人)回答道:“大概还记得。
” 于是兄弟二人跪在地上一块儿叙说,互相修正,大人说的话一点都没有遗漏。
太丘说:“既然这样,只喝粥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要蒸饭呢!”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
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
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①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
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蚤
②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③往取肉,遥望
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④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
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⑤之,是可笑也!
(选自《聊斋志异·狼三则》)
【注释】①欻(xū):忽然,突然。②蚤:同“早”。③昧爽:拂晓,黎明。④逡
(qūn)巡:有顾虑而徘徊不前。⑤罹(lí):遭遇祸患。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一狼洞其中__挖洞__
(2)有屠人货肉归__卖__
(3)少却 __后退__
(4)及走,又从之__跟随__
【解析】本句中“狼”为主语,“瞰”为谓语动词,“肉”为宾语,据此再结合
翻译即可断句
1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答案】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2)不如悬诸树而蚤取之。
【答案】不如把肉挂在树上到第二天早上来取。
【解析】此题要注意“变诈”“止”“耳”“悬”等字词的翻译。17.【甲】【乙】两文中的两只狼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答案】相同点:贪婪。不同点:【甲】文中的狼狡猾阴险;【乙】文中的狼愚
蠢。
【解析】【甲】文写屠户不断地把骨头扔给狼,但狼仍然跟着,写出狼的贪婪,
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面前,另一只狼想从背后攻击屠户,写出狼的狡猾。
【乙】文狼本来想吃肉,结果把自己给吊死了,写出狼的贪婪和愚蠢。
【参考译文】
【乙】有个屠户卖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突然来了一匹狼,窥视屠户担子
里的肉,口水似乎都要流出来了,跟着屠夫走了几里路。屠户很害怕,就拿出刀
来给狼看,狼稍微后退了几步;等到屠户要跑的时候,狼又跟上来了。屠户心想
狼想要的是担子里的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到第二天早上来取。于是把肉挂在钩
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狼才停下来。屠
户随即回家。第二天黎明,屠户前去取肉,远远地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
,就像人吊死的样子,大吃一惊。他小心地走近,原来是一匹死狼。抬头来仔细
一看,只见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刺穿了狼的上颚,就像鱼咬住了鱼饵一
样。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贵,这张狼皮能值十几两银子,屠户的生活略微宽裕
了。
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狼本来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
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
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诫子书
羊 祜
吾少受先君之教。能言之年,便召以典文①。年九岁,便诲以《诗》《书》
,然尚犹无乡人之称,无清异之名②。今之职位,谬恩之回③耳,非吾力所能致也。恭为德首,慎为行基。愿汝等④言则忠信,行则笃敬⑤。无口许人以财无传
不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闻人之过,耳可得受,口不得宣,思而后动。
(有删改)
【注释】①典文:可以作为典范的重要书籍。②清异之名:特别的才能。③谬恩
之回:误把恩惠赐给我。④汝等:你们。⑤笃:忠诚、厚道。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险躁则不能治性__修养__
(2)非吾力所能致也__到,达到__
(3)愿汝等言则忠信__诚信__
(4)闻人之过__听到__
19.下列句中加点词“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D )
A.夫君子之行
B.能言之年
C.闻人之过
D.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解析】A、B、C 三项中“之”都是结构助词“的”的意思,D 项“之”是“
语气助词”,故选 D。
20.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
【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可随便口头答应给人财物,不可传播荒谬无据的话
,不要听信议论是非长短的言语。根据意思给句子断句即可。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恭为德首,慎为行基。
【答案】恭敬是道德中最重要的,谨慎做人是行为的根基。
22.【甲】【乙】两文从学习与做人方面对子女进行劝诫。你从中得到学习做人
的哪些启发?
【答案】学习上:①明确志向;②珍惜时间;③刻苦努力。做人上:①要诚信忠
厚;②不以讹传讹;③不妄议他人。
【解析】围绕“珍惜时间、树立志向、诚信做人”等角度来谈启示即可。【参考译文】
【乙】我从小接受父亲的教诲。到能开口说话时,就将我叫到跟前告诉我典
章制度。九岁时,就要我学习《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但是那时还没有受
到乡邻们的赞誉,还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之所以能有今日的职位,那只是皇上
误把恩惠赐给我罢了,并不是凭我的能力所能达到的。恭敬是道德中最重要的,
谨慎做人是行为的根基。希望你们言语忠信,行为厚道。不可随便口头答应给人
财物,不可传播荒谬无据的话,不要听信议论是非长短的言语。听到别人的过失
,可以听,但不可宣扬,(事情)考虑好了再去做。
期末专题复习(五)
[诗词鉴赏]
(一)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春游湖
徐 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1.“夹岸桃花蘸水开”中的“蘸”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答案】运用拟人的手法,一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多);另一方面
也写出了春雨过后桃花娇艳欲滴的美丽。
【解析】“蘸”是沾着水面。但桃花不同于柳树,它的枝叶不是丝丝下垂的,是
不蘸水的。因为春天多雨,湖水上升,距花枝更近了,桃花倒影映在水中,波光
荡漾,岸上水中的花枝连成一片,远处望见,仿佛蘸水而开。这里采用了拟人的
手法,写出了桃花娇艳欲滴的特点。
2.“小舟撑出柳阴来”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案】表现了诗人看见小船撑出时的喜悦心情。(意对即可)
【解析】解答此类分析诗歌思想情感的题目,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
思想情感。本诗通过春雨断桥、小舟摆渡来突出湖水上涨的特点,表现了作者的
惊喜之情。
(二)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送友人
薛 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①如关塞长。
【注释】①杳:远得看不见踪影。
3.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秋天月夜__苍凉(悲凉、凄凉、凄清)__的景象。
【解析】由题干设问可知横线上应该填入秋天月夜景色的特点,回答这样的问题
,可以先翻译诗句,再概括作答。这两句的意思是:水国之夜是笼罩在凄寒的月
色之中的,寒冷的月色与夜幕笼罩中的山色浑为一色,苍苍茫茫。
4.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忧伤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执着的思念之情)。
【解析】本诗中“离梦杳如关塞长”一句可见作者的感情,离别之梦遥远得如同
边塞那么长。把“离梦杳”比作“关塞长”,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
的忧伤之情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三)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5.这首诗勾画了一幅恬静、平和的水乡春景图,临水的村庄,疏落的篱笆,__
飘荡的小船__,__流动的溪水__,虚掩的柴门,奔走的儿童……和谐而富有诗意
。
6.三四句中“疑”“急”二字,描绘出一个怎样的农村儿童形象?
【答案】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结合字所在的诗句来理解)
(四)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除夜①作
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①除夜:除夕之夜。
7.第一句诗中的“寒灯”渲染了除夕之夜旅馆中怎样的氛围?
【答案】凄清(孤寂、凄凉、清冷)。
【解析】除夕之夜,诗人眼看着外面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欢聚一堂,而他却远离
家人,身居客舍。两相对照,诗人触景生情,连眼前那盏同样有着光和热的灯,
也变得“寒”气袭人了。“寒灯”二字,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凄寂。
8.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一是除夕之夜独自一人寄居旅馆;二是对故乡亲人无比的思念;三是感
慨年华易逝。
【解析】“转凄然”的意思是:变得凄凉悲伤。除夕之夜,寒灯只影,诗人难于
入眠,而“独不眠”又会想到一家团聚、其乐融融的守岁景象,这更让诗人内心
难耐。所以诗人心境变得凄凉的原因是自己一人客居旅馆,又是除夕,由此产生
了思乡思亲之情。“霜鬓明朝又一年”还有对年华易逝的感慨。
(五)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赋得暮雨送李曹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①深不见,浦树②远含滋③。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④。
【注释】①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②浦树:水边的树。③含滋
:湿润,带着水汽。④散丝:雨丝,这里比喻流泪。
9.全诗描写了暮雨中的哪些景物?
【答案】楚江、帆、鸟、海门、浦树。
10.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
(六)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兰溪棹歌①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释】①棹(zhào)歌:船歌。
11.“越中山色镜中看”中的“镜中看”三字极富韵味,它启发读者去想象兰溪
山水的美妙景致,请简要描述。
【答案】溪水平静清澈,倒映着月光山色,摇曳生姿,朦胧缥缈。
【解析】“越中山色镜中看”,此句写水色山影。“镜中看”一词启发读者去想
象那幽雅的兰溪山色,在溪水的倒映中,摇曳生姿,朦胧而缥缈,使人如坠入仙
境一般。
12.“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精彩传神,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请简要赏析。
【答案】描述了鱼抢春水,涌上溪滩,啪啪蹦跳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内心荡漾起
的欢乐之情。
【解析】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正确翻译指定的句子,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
赏析作者的情感即可。这两句诗描绘出了充满蓬勃生机的兰溪美景,表现了作者
内心的欢乐之情。
(七)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从军行(其五)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13.诗的前两句用“日色昏”和“红旗”构成了一幅怎样的边塞军旅图?请简要
分析。
【答案】“日色昏”极言大漠风沙遮天蔽日,也烘托了军事形势的紧张;“红旗
”既突出了色彩的明丽,也写出了军队的强劲凌厉。由此构成了一幅在大漠苍苍
、天昏地暗之中,一支大军半卷红旗,卷尘挟风,奋勇挺进的画面。
14.作为边塞诗,本诗洋溢着怎样的感情基调?为什么?请简要回答。
【答案】全诗洋溢着轻快振奋的感情基调。因为军队骁勇奋进,捷报喜人。
【解析】根据诗中内容,体会情感。这首诗描写的是奔赴前线的戍边将士听到前方部队首战告捷的消息时的欣喜心情,歌颂了他们奋勇杀敌、忘我报国的英雄主
义精神。将士的步伐愈快,就愈显示出他们那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急行军途中,忽然传来前方部队报捷的喜讯。从诗歌结尾的捷报中,我们可以
听出后续部队将士乍闻喜讯、喜出望外的纵情欢呼声,敌酋垂头丧气的抽泣声,
先头部队在浴血奋战时惊心动魄的呐喊声,同时也更能体会出先头部队将士们大
智大勇、有我无敌的英雄气概。
(八)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
望江南
李 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渌①,满城飞絮辊②轻尘。忙杀看花人!
【注释】①渌(lù):水清澈的样子。②辊(gǔn):翻滚,滚动,转动。
15.词中体现“芳春”的意象有__江面渌__、__飞絮__。
【解析】该题虽切入角度小,但以对全词的理解为基础,且离不开景、情、境的
分析。《望江南》这首词描写了南国的春光,从“江面渌”“飞絮”的典型意象
可以判断出来。
16.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忙杀看花人”所表现的景象。
【答案】示例:南国正是春光明媚的时候,百花盛开,游人如织,群花美丽动人
,争相斗艳,使看花人目不暇接。一个“忙杀”,则百花之美,看花人兴致之高
,人之多,场面之大,尽在其中。
【解析】回答此类题目应抓住词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
一要忠实于原文,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此题不
能直译词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本题作答时应该抓住“花”的特点
和“游人”的特点。
(九)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
春光好
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
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17.作者笔下的初春有什么特点?【答案】阳光(天气)温暖,花儿芬芳,万物充满勃勃生机。
【解析】从“天初暖”“竞芬芳”等词,可见作者在词中写了天气初暖,阳光和
煦,各处花儿竞相开放,天地万物都充满了勃勃生机的春的景色。据此作答即可
。
18.此词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表达了词人对春天自然万物的热爱和欣喜之情。
【解析】本词描绘的是成都的风光和生活。词中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
向荣的特点,并使描写的物象有机地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
从而表现出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欢和内心的愉快之情。
(十)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谢亭送别
许 浑
劳歌①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释】①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19.诗的前两句中__红叶__(景物)点明了诗人送别友人的季节是在__深秋或秋季
__。
【解析】第二句写友人乘舟出发后所见江上景色。两岸青山,霜林尽染,满目红
叶丹枫,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显得色彩格外鲜艳。诗中“红叶”一词即可以
看出是深秋。
20.诗中后两句有两处环境描写,找出并分析其有何作用。
【答案】“日暮”“满天风雨”,既写出了当时的实际场景又烘托渲染了诗人伤
感惆怅的离别之情。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再对诗句进行赏析,并体
会古诗抒发的感情。“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抓住“日暮”和“
满天风雨”,可知这是一幅凄凉景象,从而可以想到是因“人已远”而产生的忧
伤之情。
(十一)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杨柳枝词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21.“嫩于金色软于丝”这一句富有表现力,试进行赏析。
【答案】用“金色”和“丝”来作比较,写尽了早春新柳又嫩又软的娇态和生机
,抒发了作者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解析】注意从诗句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入手进行分析,这里用“金色”的嫩
与“丝”的细和软来与柳枝相比较,写出了新柳的情态,也表达了作者对其的欣
赏和赞美之情。
22.这首咏物言志诗的三四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抒发了诗人对永丰柳美姿无人赏识的痛惜和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被埋
没的感慨之情。
【解析】“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意思是:永丰坊西角的荒园里,
整日都没有人,这柳枝属于谁?作者运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了对
无人赏识永丰柳美姿的痛惜和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被埋没的感慨之情。白居易
生活的时期,由于朋党斗争激烈,不少有才能的人都受到排挤。诗人自己也为避
朋党倾轧,自请外放,长期远离京城。此诗所写,亦当含有诗人自己的身世感慨
。
(十二)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山 雨
翁 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23.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一夜满林星月白”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示例:整整一夜,星月交辉,清光满林。(意思对即可)
24.同样表现雨的猛烈,本诗和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在写法上有何相同之处?
作用上有何不同之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写法:都是侧面描写。本诗通过雨后湍急的溪流从侧面衬托山雨的猛烈,李诗通过池塘涨满了水从侧面衬托山雨的大。
作用:翁诗寓情于景,通过写山中一霎雨过的奇异景象,抒写了诗人对山雨奇景
的惊异之情;李诗借凄凉的秋夜雨景抒写客愁旅况(或离人的愁思,对妻子的相
思,自己的孤寂凄凉)。
期末专题复习(六)
[文学类作品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 题。
春之怀古
张晓风
①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
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
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
的棉被的春泥。
②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
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会吟出一则则
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
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
③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
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
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郭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
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
④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
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放
风筝时猛然感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的舒适,千千万万双素手
在溪畔在塘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
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撅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音来为这季节
命名——“春”。
⑤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
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⑥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
,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⑦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
①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②在湮远③年代中的春天。
(选自《张晓风散文集》)
【注】①烟囱:文中指工厂向空中排放工业废气的管道。②踯躅(zhí zhú):停留。
③湮远:久远。
1.对于春天的美景,作者展开了丰富奇特而又自然贴切的想象。请仿照下面的
示例,在文章第②段中找出一处来赏析。
示例:在文章第①段中,作者把春雪消融,流水淙淙,想象成白雪像人一样忍俊
不禁,出声朗笑,一路欢歌,把春雪融化的景象写活了。
【答案】示例一:第②段中作者把春雷、杜鹃和柳树想象成调皮的孩子,他们惹
哭满天的云,斗急了一城杜鹃花,吟出一则则飞絮,把春天的景色写得富有生机
,充满童趣。
示例二:第②段中作者把柳树想象成一个多情的诗人,那纷飞的柳絮仿佛是他吟
出的诗句,把春天写得情意盎然。
【解析】此题考查对散文的赏析。赏析的角度可以是词语的运用、修辞手法和表
现手法。
2.文章第⑤段中,把“鸟”比喻为“数学家”,去丈量天空,却不敢宣布统计
数字,这里写出了远古春天里天空的哪三个特点?请加以概括。
【答案】蔚蓝、澄净、空旷。
3.按照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郭都攻陷了。(从加点词运用的角度赏析)
【答案】“攻陷”一般指在战争中某个地方被敌军占领,桃花“攻陷”山村水郭
,就把曾经的春天桃花开遍山村水郭的景象写活了。
(2)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
交给风去纵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答案】运用了排比和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蜂蝶翩飞、春花烂漫、春
意盎然的景象;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愉悦之感。
【解析】(1)句描写的是冬天过后春天忽然到来的情景。文句运用拟人手法,将
桃花开遍山村表述为桃花“攻陷”了山村,从而更加形象地突出了春天来临的迅
速,以及桃花的丰盛艳美。(2)句采用三个连续的相同句式相互衔接,运用了排
比的手法,同时“数”“编册”“纵宠”运用了拟人手法,从而形象生动地写出
了鸟语花香、春意盎然的景象,且音韵和谐,让人身临其境。
4.仔细阅读文章第⑦段,联系题目和全文,说说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作者笔下唯美的春天都是作者所怀想的“必然曾经是这样”的古典的春
天,是“春之怀古”;而现实则多是“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表达了作者对现
代文明对自然环境带来了不良影响的遗憾,以及对美好的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向往
。
【解析】文章题目为“春之怀古”,即对远古春天的某种怀念和想象。而文中不
断出现这样的句子:“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亊”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这都说明了文中所描写的美好春天其实只是作者自己
完美的构想罢了。当最后一段作者回望现实,看到“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时,
她知道那样的春天在现代文明之下已经不复存在了。但作者仍心怀希望,保持着
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5~8 题。
七颗钻石
列夫·托尔斯泰
①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
,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
②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
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
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
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她匆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
有一条狗,一下子绊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小
姑娘赶紧去捡水罐。③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
的水还满满的。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水,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
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小姑娘把水罐带回家,交给
了母亲。母亲说:“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
。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
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
沫,把水罐递给了这过路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
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④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
的大熊星座。
5.小姑娘两次都准备喝水,但两次都没有喝。请你分别说说这两次没喝水的原
因。
【答案】第一次没有喝是想到要给生病的妈妈喝;第二次没有喝是门外进来了一
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就让给了他。
6.小姑娘的水罐是神奇的,神奇在哪里?作者为什么要把水罐写得这样神奇?
【答案】水罐自己会变,共变了五次。第一次变出了水,第二次掉在地上却放得
端端正正,第三次由木的变成银的,第四次由银的变成金的,第五次变出了七颗
大钻石和一股巨大的水流,那七颗大钻石又升到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意对即
可)增加了童话的神秘色彩,引起了读者的兴趣和美好的想象。
7.体会下面这个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美好愿望。
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
星座。
【答案】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的精神世界的向往。
【解析】这个句子中的“七颗钻石”是从水罐中升出的,表现了姑娘的高尚行为
是会得到回报的,作者又将这“七颗钻石”升高,升入空中,变为明星,从教育
的目的来看,是想借此告诉读者,美好的心灵会如星星般照亮黑暗的夜空,令人
敬仰,表达了作者对这种高贵精神的赞美。
8.这则故事给人什么启示?
【答案】美好的心灵必将得到应有的回报。【解析】文章主要讲述了小姑娘几次让水给别人的故事,表现了小姑娘心灵的美
好与纯真,以此来告诉人们:美好的心灵,无私的付出,是一定会得到回报的。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9~12 题。
墨与砚
最好的朋友往往也会闹点别扭,墨与砚从来就是一对配合得很好的伙伴。假
说,他们也有过一次矛盾。
有一天,黑墨忽然长叹一声,对砚台说:“老兄啊!我不想跟你厮守下去了
。就凭我这副乌黑硬朗的身骨,到哪儿不受欢迎,干嘛要在你这小天地里转一辈
子呢?”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砚台翻了翻眼皮,瞪着黑墨问。
黑墨昂着头,傲慢地答道:“你这点小肚子,岂能容纳我这块大料?你瞧我
稍微转动一下身子,就碰到你的腹壁;再一转身,就要顶穿你的肚皮了。要是让
我出去,在桌面上或是地面上打转转,保证可以磨出更多的墨汁来。”
“我劝你别好高骛远了,”砚台笑了笑对黑墨说,“实践证明,我们只有密
切配合,才能发挥作用,否则将一事无成。”
“哼!你压制我的才能这么多年了,难道还想压我一辈子吗?”黑墨拉长了
他那副黑面孔,气势汹汹地质问砚台。
“我这是好心劝你,听不听由你。”
“不管你怎么说,我也要离开你!”说完,黑墨腾地跳出砚台,在桌面上呼
呼啦啦地转动起来,一边转一边高声对砚台说:“今天,我要让你看看我的能耐
!瞧我转得多灵活,多带劲,简直就像在溜冰场上进行滑冰表演一样!”
黑墨转啊,转啊!转得头昏眼花,猛一跤跌在桌面上,腰也扭了,腿也折了
,可是瞧瞧桌面上,却一点墨汁也没有。
砚台诚恳地说:“你不听忠告,才吃了这个大亏。你把自己的能耐估计得太
高了,其实,离开了水和我,你又有什么作为呢?快回来吧!”
黑墨重新跳进砚台,转上几圈,脚下就涌出了香喷喷的墨汁。
从此以后,黑墨就安心地在观台里转磨,再也不想跳出去了。
9.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主要道理是什么?
【答案】只有密切配合,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解析】本文叙述的故事主角是黑墨,它看不起砚,想脱离砚的束缚,但最终无
法发挥自己的作用,结合文中砚的语言“离开了水和我,你又有什么作为呢”,
可以看出本文着重突出的是“合作”的重要性。
10.分别找出能表现黑墨骄傲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
【答案】语言:你这点小肚子,岂能容纳我这块大料?动作:在桌面上呼呼啦啦
地转动起来。神态:黑墨昂着头,傲慢地答道。
11.文中“腰也扭了,腿也折了”实际上是黑墨__摔损了、断了__情形的拟人化
。
【解析】寓言故事多采用拟人手法写作,所以理解句意要结合事物本身的特点来
分析。“腰也扭了,腿也折了”,其实黑墨只是个长条形的物体,它没有腰也没
有腿,这里就是说它摔断了。
12.你能从这则寓言故事中受到哪些启示?
【答案】示例:由黑墨的经历,我明白了个体的能力是有限的,我们要注意合作
,在团体中发挥自己的特长。
期末专题复习(七)
[非文学类作品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 题。
善借者赢天下
王 飙
①人生有涯,事业无疆。怎样才能利用有涯的人生岁月,在无疆的事业中纵
横驰骋成为英雄呢?聪明的犹太人有一句名言:借别人的鞋子比打赤脚跑得快!
他们在世界多个领域里一直都是领跑者,占尽了先机和风流。因为他们懂得:一
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仅靠自己的单打独斗,也许自食其力不成问题,但若想获
得突破性的发展,恐怕就力不从心了。所以,唯有善借者,才能从平凡走向卓越
,从贫穷走向富贵,从卑微走向伟大。
②丹尼尔·洛维洛是美国有名的亿万富翁。其实,他孤身奋斗拼搏到了近 40
岁的时候还是个穷人,成为船主的梦想还是镜花水月,前途一片暗淡。然而,有
一天他突然来了灵感:何不借银行的钱筑自己的梦呢?当时正有一艘旧货船出售,他成功地说服了一家银行,以这艘旧货船作抵押贷款,买下后将之改为油轮包
租出去。随后,他又到银行借到另一笔贷款,买了第二艘货船,将之改成油轮出
租。几年之后,他靠“借”字拥有了自己的船队;也是靠这个“借”字,他获得
了滚雪球式的发展,最终登上了世界船王的宝座。丹尼尔以“借”来成就自己梦
想的智慧,连奥纳西斯和尼亚斯这两位大名鼎鼎的希腊船王也自叹不如。
③其实,借的艺术和智慧,在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里,可谓花开烂漫,果实
累累。先秦时期的荀子就写道:“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假”的意思便是“借”。纵观世界,我们可以看到,
凡是能取得天下者,莫不是善借之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应该是刘邦。一个
白手起家的亭长,最终登上了皇位,之后他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夫运筹策
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
,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刘邦正是借助这
三人超凡卓绝的智慧,最终取得了天下,“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
所以取天下也。”试想:仅靠刘邦一人之力,他是项羽的对手吗?而此三子虽为
人中豪杰,但若不借助刘邦宏伟远大的理想抱负、宽广如海的气度胸怀和高妙超
逸的用人智慧,那么,在中国的历史上他们也很难成就自己不朽的宏业伟绩。
④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借薛宝钗之口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人生在世,谁不渴望像丹尼尔那样成就自己的梦想?谁不渴望像刘邦那样铸就辉
煌的人生?成功的港湾是美丽的,也是人人向往的。你要善于借助外在的力量,
让自己理想的航船到达成功的彼岸。庄子有言:“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意思是说,大鹏鸟往南方的大海迁
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
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因此,不管你是“借鸡生蛋”,还是“借风腾云
”;也不管你是“借水行舟”,还是“借力打力”;更不管你是“猛虎借山”,
还是“蛟龙借海”,只要你借得巧妙,借得聪明,自然就能借来人生事业的风生
水起,借来平生抱负的宏图大展。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6 年第 6 期,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案】善借者赢天下(唯有善借者,才能从平凡走向卓越,从贫穷走向富贵,从卑微走向伟大)。
2.第②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举例论证。文章借丹尼尔从银行借贷成就自己事业这一事例,具体而充
分地论证了“善借者赢天下”这一中心论点,具有说服力。
【解析】第②段“丹尼尔·洛维洛是美国有名的亿万富翁。其实……”这使用了
举例论证的方法。丹尼尔以“借”来成就自己梦想的智慧,证明了“善借者赢天
下”这一中心论点。议论文的论据的作用就是用来证明观点的。
3.第④段中画线的两个问句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答案】不能。画线句先说丹尼尔因善借成就自己的梦想,后说刘邦因善借铸就
辉煌的人生,与第②③段的顺序一致,它们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所以不能调换顺
序。
【解析】解答此题主要是读好上下文,特别是上文的②③段。②段是以丹尼尔作
论据,③段是以刘邦作论据。两句话的顺序正好与②③段内容的顺序相对应,因
此不能调换顺序。
4.请为本文中心论点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答案】示例:项羽刚愎自用,骄傲自大,不善于借助范增的谋略,被刘邦击败
,落得“四面楚歌,自刎乌江”的悲剧下场;刘备三顾茅庐,任用诸葛亮联吴伐
魏,才有三国鼎立之势;周杰伦因为有方文山为他写歌,他的音乐事业才得以迅
速发展,而方文山也因为有周杰伦这样出色的歌手演唱他写的歌曲,他的创作事
业才能如日中天。(正、反面事例均可)
5.“借”是门大学问。结合选文及下列材料,说说你对“善借”二字的理解。
材料一 张先生急于用钱,向地下钱庄借了高利贷,结果落入对方陷阱,差点就
家破人亡。
材料二 某企业照搬国外营销模式,意在大展宏图,却因人员素质、市场环境等
方面的问题而卡壳,不仅没有获得预期效益,反而造成巨大浪费。
【答案】示例:从文章来看,“善借”就要积极借助外物和他人的力量,并让他
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从材料来看,“善借”应当知道,有的东西不能借,如
高利贷;有些东西要借得巧妙,借得聪明,不能不顾实际情况而照搬。
【解析】解答此题目,首先要理解好原文内容,把握中心论点,然后阅读所给的两个材料,看看与原文内容上的异同。从文章来看,“善借”就要积极借助外物
和他人的力量。从材料来看,“善借”时,有的东西不能借;有些东西要巧妙借。
所以说文章与材料在内容上的侧重点是有一定差异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6~9 题。
昆虫的“鼻子”——触角
①古代流传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秦朝灭亡后,楚汉相争,刘邦节节胜利
,项羽步步败退,一直被逼到乌江边,项羽在江边看到由无数蚂蚁麋集而成的六
个大字:“霸王自刎乌江”,以为蚂蚁代表了天意,于是拔剑自刎身亡。
②其实哪有什么天意啊,这只不过是刘邦手下足智多谋的军师张良所施的小
计!张良算计着项羽必定要退到乌江,便事先派人用蜜糖水在江边写了六个大字
,引来了无数的蚂蚁在字迹上吃糖,鲁莽的项羽果然上了当。
③蚂蚁怎么会知道江边有蜜糖吃呢?这全凭着它头上长的两个小“犄角”
——触角!我们知道,昆虫头上都长着触角,只是不同种类的昆虫有着不同形态
的触角而已。就拿我们常见的昆虫触角的形态来说吧:蟋蟀的触角像一簇小胡子
;蝴蝶的触角像两个小鼓槌;白蚁的触角像一串念珠;苍蝇的触角像多芒的小麦
穗;而蛾子的触角则像一片小小小的羽毛。
④形形色色的昆虫触角虽然很不起眼,却在昆虫的生活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
用。例如蝴蝶的聚会、蜜蜂的采蜜、蚂蚁的麇集、苍蝇的逐臭等现象,无一不是
依靠触角的作用。触角就是昆虫灵敏的“鼻子”。
⑤触角为什么能闻到气味呢?原来触角上分布着许许多多能辨别气味的嗅
觉器。据动物学家研究,蜂王的每个触角上有 2 000 多个嗅觉器,工蜂有 6 000
多个,雄蜂有 3 000 多个;雄金龟子的每个触角上有 40 000 多个嗅觉器……昆虫
的嗅觉器如此之多,难怪昆虫的触角要比人的鼻子灵敏亿万倍啊!
⑥触角除了有嗅觉功能外,有的还具有触觉、听觉等功能。像蟑螂,如果你
在它探头探脑觅食时,轻轻地碰一下它那细长的触角,它便会立即逃掉;雄蚊子
凭着触角,能听到雌蚊子发出的营营声,找到雌蚊子在哪里呼唤;水中生活的仰
泳蜻蜓用触角来平衡身体;水龟虫则用触角来帮助呼吸……
⑦仿生学家们也因此受到启迪。他们模拟触角的特点,制造出现代化的精密
仪器。如装置在宇宙飞船座舱里的一种仪器,能及时发出警报,以避免事故的发生。看来,昆虫小小的触角里大有学问啊!
6.本文开头为什么要讲述“霸王自刎乌江”的故事?
【答案】激发读者的兴趣(增强趣味性);引出说明对象——昆虫的触角(引出蚂蚁
从而对昆虫触角说明)。
【解析】说明文中常引用故事或是诗句,作用有二:一是为了增加文章的趣味性
和文学色彩;二是为文章提供有力的佐证。本文开头讲述“霸王自刎乌江”的故
事,可以激发读者的兴趣,引出说明对象——昆虫的触角。
7.文章主要介绍了昆虫触角两个方面的特点:
第③段介绍了昆虫触角__形态各异__的特点。
第④~⑥段介绍了昆虫触角__功能多样__的特点。
【解析】解答这类题目首先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
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第②段和第④~⑥段分
别介绍了昆虫的触角形态各异和功能多样的特点。
8.第⑤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答案】举例子、列数据。具体说明了有的昆虫触角的嗅觉灵敏。
【解析】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必须要
结合文段的内容来分析说明方法,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
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
9.本文语言非常形象生动,请找出两个不同的例子简要分析。
【答案】开篇用小故事引出说明的对象,如“霸王自刎乌江”的故事;题目和第
③段的比喻形象生动,如昆虫的“鼻子”“蟋蟀的触角像一簇小胡子”等;第⑥
段的描写形象生动,如“像蟑螂,如果你在它探头探脑觅食时,轻轻地碰一下它
那细长的触角,它便会立即逃掉”。
【解析】分析生动性多是以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或生动的字、词、短语、句子有
何表达作用的形式出现。结合文章开头的故事和第③段中比喻修辞方法的运用来
分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 10~13 题。
关于“我们该怎么吃饭”的主题阅读
【材料一】老鼠为什么爱大米人类问老鼠:“你为什么爱大米?”老鼠说:“它能填饱肚子,还能让我变
得更聪明。”
这并非异想天开——日本名古屋明治大学的药理学家在老鼠身上进行了细
致的实验。实验显示出大米至今鲜为人知的神奇功能:老鼠喜爱的大米具有许多
有益的特性,特别是能提高动物的智力。随着实验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人员发现
,未被淘洗过的米对运动的中枢神经系统有着非常有益的作用。吃这种米饭的老
鼠,不易受β-淀粉状朊蛋白的影响(这种蛋白能杀死脑细胞,诱发早老性痴呆
症。这种疾病多发于人的老年阶段,最终会导致患者智力的完全丧失)。同时,
大米可谓容易发胖的人们的福音,它富含维生素,用它做成的食品不会刺激胃液
分泌。它所含的黏性淀粉能在胃里形成保护膜,让我们远离胃病。
【材料二】主食不可偏废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主食在膳食中的比例应占 70%。目前,我们过分依赖高
脂肪、高蛋白食物,使体内碳水化合物缺失,易引起一些慢性疼痛和多发病。甚
至有关专家指出,降低主食比例可能会直接影响人的寿命。
【材料三】相关的调查
①上海市儿童保健所的一项调查表明,84 名 2~6 岁营养不良小儿中,粮食
摄入量只占需要量的 66%,严重不足的患儿粮食摄入量只占膳食总热量的
40.48%。换句话说,这些营养不良患儿中,主要原因不是膳食中少鱼、少肉,而
是主食没吃够。
②上海市疾控中心的调查报告称:有 24.08%~30.23%的上海市大中小学生
处于营养不良状态。在上海市的一项调查中,1 305 名小学生和 1 277 名中学生
中,分别约有 10%的小学生和中学生,早餐不吃主食,只吃牛奶、鸡蛋。中餐、
晚餐粮食摄入量也不足。作为主食的饭不够,孩子血糖水平低,大脑的工作效率
自然高不了。孩子肚子虽然不饿,可是学习紧张,大脑却缺少能量,难免头晕、
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影响到学习质量。
③目前在少年儿童中普遍存在着吃饭过快的现象,尤其是早餐和午餐。营养
学家认为,一般来说,孩子吃每顿饭的时间最好不要少于 20 分钟。进食过快不
利于身心健康。吃得过快,使吃饭只起到填饱肚子的作用,既起不到激发和培养
饮食乐趣的作用,也不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④近二十年来,我国居民中营养膳食结构不合理的人数持续上升,米、面、
粗粮等主食摄入量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其中城市居民每天平均摄入量从 459 克下
降到 366 克,减少了五分之一。有专家呼吁,树立平衡膳食结构的理念在我国已
迫在眉睫。
⑤常有孩子以零食代替主食。他们的胃里常有食物进入,总不能被排空。这
样,在吃主食时,他们就会缺乏食欲,吃得很少甚至根本不吃。由于正餐进食太
少,很快又会出现饥饿,他们就要再吃零食。久而久之,人体消化系统正常的消
化功能会被破坏,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
10.从【材料二】【材料三】中可以看到我们在“吃饭”上存在哪些问题?请用
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
【答案】①过分依赖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②早餐不吃主食,只吃牛奶、鸡蛋
,中餐、晚餐粮食摄入量也低于需要量;③吃饭过快;④以零食代替主食。
11.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目前在少年儿童中普遍存在着吃饭过快的现象,尤其是早餐和午餐。(句中
的“目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案】不能删去。“目前”是当前、现在的意思,从时间上加以限制,说明当
前在少年儿童中普遍存在着吃饭过快的现象,尤其是早餐和午餐,并不代表将来
也这样。如果删去,与事实不相符。“目前”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先说明词语的意思,说明该词在句子中的意思,再说
明删去此词后句子的意思,最后强调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12.【材料三】第④段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而准确地说明了我国居民营养膳食结构
中主食摄入量呈明显下降趋势,突出了树立平衡膳食结构的观念的迫切性。(意
对即可)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
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
。从句子内容来看,主要给出了一组数据,来说明我国居民营养膳食结构中主食
摄入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可以判定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13.在我们身边,常有同学午餐、晚餐时不喜欢吃饭而喜欢到小店买零食吃。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对这类同学进行规劝。
【答案】示例:同学,吃零食未尝不可,但是没有正常主食的摄入,我们的消化
系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身体健康也会受影响,还是在主食不受影响的情况
下,再吃一点点的零食吧。
【解析】劝说的基本要求是讲明道理,消除顾虑,语气委婉。首先要看清劝说对
象,语境设置是要求你劝说同学;其次针对情况,同学午餐、晚餐时不喜欢吃饭
而喜欢到小店买零食吃;然后根据文章内容组织语言进行劝说。本题要注意从文
章中提取出只吃零食不吃主食的坏处,来达到劝说的效果,另外劝说时要注意有
称呼语,说话得体有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