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验卷
全卷 150 分
第一部 积累与运用 (34 分)
一、 语文基础知识
1、给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攥着(zuàn) 树杈(chà) 捶打(cuí)
B、匿笑(nì) 憔悴(qiáo) 嫩芽(nèng)
B、祷告(dǎo) 脸颊(jiá) 荫蔽(yīn)
D、 攲斜(qī) 姊妹(jiě) 瘫痪(huàn)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委屈 各得奇所 自作主张 B、决别 流转无力 满不在乎
C、分岐 翻来复去 不可抗拒 D、繁衍 水波粼粼 形影不离
3、加点词意思在句子中解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相信)
B.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形容程度深)
C.“我妈妈是婆婆嘴,她要是知道,早晚也会让你妈知道。”(婆婆一样的嘴)
D.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摇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由于受阴雨天气影响,使得部分地区的天文爱好者没能欣赏到“金星凌日”的
奇观。
B.《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可以有效避免校车交通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C.“网络造词”是当前经济发展时期的产物,但它能不能延续下去,还需要时间
的检验。
D.能否真正保护好著作权,关键在于全面树立公众的著作权保护意识。
5、对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但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心理描写)
B.小家伙突然叫了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语
言描写)
C.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动作描写)
D.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环境描写)
6、请你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写一句,表达你对美的感受。(4 分)
例句:老师说:“书声琅琅,专注凝神的课堂就是美,一种充满活力的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默写古诗:(10 分)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逼
有此寄》)
(5)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7)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8)沾衣欲湿杏花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志南和尚《绝句》)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受 降 城 外 月 如 霜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5 分)
(1)尊君在不 ________________ (2)俄而雪骤 ________________
(3)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___________________
(4)撒盐空中差可拟 _________________
(5)与儿女讲论文义 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 (56 分)
二、古诗文词读 (16 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
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
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
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 分)
(1)太丘舍去 _______________ (2)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
(3)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 (4)与友期行 _______________
10.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满天飞舞。
B.“期日中,过中不至”这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C.“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辞,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
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D.《世说新语》是南宋的刘义庆独自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 分)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 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一一___________一
一___________一一___________,诗人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
江行旅图。(2 分)
(2)“思君不见下渝州”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40 分)
(一)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
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
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
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
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
可活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
好儿活……”
②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
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
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
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地喜
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
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
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
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
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
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
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
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
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
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波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
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3、文章主要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作者为什么要以(秋天的怀念》为题?(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结合全文,对第⑥段中画横线句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说明了母亲的病很危险 B.揭示了母亲不幸的命运
C.侧面表现了崇高的母爱 D.揭示了母亲性格形成的主要原因
15、抓住关键词,结合上下文,品味第①段画线句子的作用。(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简要分析文中以下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4 分)
①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
开得烂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发挥合理想象,请以母亲平常时的口吻,补充出第⑥段画线句中省略的内容。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一起去看 (刘心武)
①儿子九岁那年,父亲跟他说:“带你去看球!”儿子高兴得跳起来。
②到了看台,儿子只顾吃冰棍,吃了冰棍又扭着身子要喝汽水,父亲生气了:
“你再这么磨人,下回不带你来了!”父亲教给他如何看球,他知道了什么叫角
球,什么叫点球。
③儿子十六岁了。父亲跟他说:“带你去看球。”儿子不吱声。父亲提高嗓
门说:“带你看球你还哭丧着脸!谁欠你二百块钱还是怎么的!”儿子晃晃肩膀出
门去了。母亲就叹气:“他这阵不知道怎那么大气性。你总恶声恶语训他也不是
个事儿。”
④父亲独自去了赛场,在门口把多余的票退了。球赛不怎么精彩,双方磨来
磨去死不进球。有年轻的球迷乱吹口哨,也不知是跟哪位球员教练裁判生气。中
场休息,父亲去洗手间,半道忽然发现了儿子,跟几个同学在一起喝可口可乐,
嘻哈议论倒也罢了,肢体一刻不停,手舞足蹈地看着实在扎眼,本想过去吆喝几
声,拼力强忍住了。父亲没等散场就回了家。母亲问他谁输了,让他脸那么黑?
他大嚷:“我输了!”儿子很晚才回家,只叫声妈,就回自己那间屋了,还把门
关得紧紧的。父亲要冲进去跟儿子算账,母亲拉住他:“人家自己去看个球怎么
啦?”
⑤儿子上大学了。暑假在家,有天跟父亲说:“爸,我有两张票,咱们一起
去看球吧。”母亲就看着父亲,父亲想了想,唔了一声。母亲摆出一桌菜,爷俩
喝啤酒。母亲听爷俩侃球,开头客客气气,后来抬起了杠,再后来语速加快,互
相打岔。母亲心里有点紧张。但是最后爷俩一起去看球,一起回了家,回了家又
坐在沙发上喝啤酒,把球场上的角色刻薄了一溜够。晚上母亲见儿子老晚还在弄
电脑,就先敲敲半掩的门,儿子说:“妈,进来!”母亲过去,儿子让她看在电
脑上画的画。闲聊几句后,母亲问:“你上中学的时候,为什么不跟你爸去看球,
还老跟他顶牛?”儿子笑了:“妈,我那是少年反叛期啊!尤其要反叛老爸!您记
得他怎么造句的吗?——带你去看球?……其实那时候您跟老爸也没多大区别,
动不动就‘把手洗干净’,“怎么把衬衫领子竖起来了”……就是不懂我!”母亲
笑了。母子肢体没有拥抱,心是拥抱得紧紧的了。
⑥儿子工作了。有天父亲打他手机:“咱俩一起看球去怎么样?”儿子问是
哪场?父亲告诉了他,儿子直言不讳:“他们能赛出什么味道来?整个儿是鸡肋!”
父亲乐呵呵地回应:“弃之可惜不是?”爷俩约定赛场门外不见不散。
⑦父亲年纪不算太老,却坐上了轮椅。那天儿子回来看望。吃罢饭,儿子说:
“爸,我带你去看场球吧。”母亲好高兴:“是呀,让你爸再乐呵乐呵。看电视
上的球赛,他总乐呵不起来。”父亲却只是淡淡地唔了一声。
⑥那晚儿子开车来接父亲,母亲告诉他:“我拦不住,他自已去了。他说他
不要人带去……我说你不是不方便吗?他说现在到处的设计都考虑到了坐轮椅的
人士,他完全可以自己去看球赛。他揣着你留下的那张球票就自己驾着轮椅坐电
梯下楼了,还死不让我把他送上出租车。我后来从阳台朝下望,他顺利地从咱们
楼门外的轮椅道上到了街边,拦住的出租车司机照顾他坐进了车,轮椅放进了后
备箱……”儿子没听完就跑下楼,赶紧开车前往比赛场地。
⑨儿子在看台上找到了父亲。看台上有为轮椅人士专设的空间。父子俩都若
无其事地微笑着打招呼。
⑩中场休息,儿子过去对父亲说:“一起去洗手间吧。”父亲点头。人们只
见老的自己熟练地操纵着轮椅,少的在一旁同行,俩人分明对共同支持的球队的
表现有所争议,你一句我一句地抬着杠…… (有删改)
18.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填写下面表格。(8 分)
儿子成长阶段 父亲 儿子
九岁 带儿子一起去看球 高兴
十六岁 想带儿子一起去看球
上大学 邀请父亲去看球
约儿子一起去看球工作后
想带坐轮椅的父亲一起看球
19.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6 分)
(1)第④段中父亲为什么大嚷“我输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⑦段中,儿子要带父亲看球,为什么“父亲却只是淡淡地唔了一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加点的“带你去看”与“一起去看”蕴含的意义有什么不同?(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列关于文章的相关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一起去看》通过父子俩看球经历的变化,能够表现出儿子从懵懂、叛逆到懂
得体谅和尊重的成长过程。
B.《一起去看》通过生动的人物描写,塑造出了一位慈爱、宽容、在家庭里时刻
起着协调作用的母亲形象。
C.《一起去看》真实表现了一个孩子的成长以及一位父亲的变化,对彼此的内心
和情感充满人文的关怀。
D.《一起去看》以时间为顺序记录了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片断,主要表现了三口
之家生活的温馨与幸福。
第三部分:写作(共 60 分)
22.请以“那一次,我真 ”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以
记事为主的作文。
要求:
1.这是半命题作文,可以补充一个表示情感或心理活动的词语,如“快乐”“开
心”“感动”“后悔”“失落”等。题目中的“真”,表明这件事带给你的情感
冲击是很强烈的,让你印象深刻,甚至刻骨铭心。
2.要注意有重点地展开叙述,突出事件中触动你情感的部分。
3.卷面整洁,字迹工整,不少于 6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