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试题 第 1 页 共 11 页
2019年秋九年级期中学业水平检测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1.拿到的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 8 页,“答题卷”
共 6 页。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基础与运用。(22 分。1—8 每题 2 分,9 题 6 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阴晦(huì) 嗤笑(chǐ) 惘然(wǎng) 根深蒂固(d
ì)
B.拮据(jù) 褴褛(lǚ) 煞白(shà) 岸芷汀兰
(dīng)
C.嬉闹(xī) 掺杂(chān) 诓骗(kuāng) 伛偻提携
(xié)
D.停滞(zhì) 豢养(huàn) 灌溉(kài) 雾凇沆砀
(hàng)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2 分)
A.恣雎 应酬 与日具增 毳衣炉火
B.鄙夷 栈桥 走投无路 郑重其事
C.糟塌 端详 宠辱偕忘 前仆后继
九年级语文试题 第 2 页 共 11 页
D.撩逗 虚妄 觥筹交错 不功自破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所谓学习,不一定限于书本或是某种技术,随时随地学习,这是不断提升自我的唯
一的不二法门。
B.先天残疾的他没有选择自暴自弃,没有选择自甘堕落,纵然面临生活、工作的不便
以及企业、社会的歧视,他依然选择坚持,选择与命运顽强抗争。
C.恩阳新区的新老建筑和谐衬托,相得益彰,令人赏心悦目。
D.兵临城下,形势间不容发,我们必须迅速做出决断。
4.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八个企业的领导干部在年底开会,研究 2019 年度如何深化企业改革的问题。
B.随着共享单车的广泛使用,怎样规范停放成为群众谈论热议的话题。
C.来自中国、加拿大和美国的科学家团队首次在琥珀中发现了雏鸟标本。
D.在“一带一路”的推进过程中,中国将同哈萨克斯坦一道圆梦、筑梦、追梦。
5.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要取得成功,首先要学会低头。 。因此,
你再优秀,再有名,也没有人愿意与你合作。
①你瞧不起别人,人家干吗要瞧得起你呢?
②这恰如演奏一支高昂的曲子,起首往往是低调的。
③什么时候都高昂着头,实际上是抬高自己,看低别人。
④低头,既是正确认识自己,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
A.②④③① B.②③④①
C.④①③② D.④②①③
6.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上的景色越发奇丽。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面,像
莲花,像海棠叶,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策……说不定你忘记自己在漓
江上了呢! ——此句运用了多个比喻句,写出漓江两岸石乳的千姿百态,进而表现了漓江景
色的奇丽。
B.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
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 ——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
九年级语文试题 第 3 页 共 11 页
生动地表现了海、山浑然一体的优美意境。
C.黑龙江人常说:这里的土,插根筷子都会发芽。——此句“插根筷子都会发芽”的
说法是在打比方,以写土地的“肥沃”,表现黑龙江人对家乡的热爱,形象鲜明生动。
D.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
的性格。 ——句中用具体而又可感的“骨头”代替实际存在却不可触摸的抽象精神,给人
以形象、深刻的感受。
7、下列有关语法知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悲伤着你的悲伤”中的“悲伤”依次是动词和形容词。
B.遮天蔽日 、袅袅烟云、隐姓埋名、蹑手蹑脚都是并列短语。
C.“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是这个三角形的外心。”这个句子的主
干是“三角形是外心”。
D.“对别人的话,不经过思考,都不打折扣地承认,是思想上的懒惰”一句中画横线
部分的句子成分是主语。
8、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是我国无产阶级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我们曾学过他的小说:《社戏》《故乡》
《藤野先生》等,还学过他的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B.《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其代表作有《羊脂球》《悲惨世界》等,
他与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C.陶行知,教育家,我们学过他的作品《谈创造性思维》。
D.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引用“闻笛赋”的典故,表达对友人的怀
念之情。
9.近期,新华书店准备开展一次以“传播先进文化,培育读书风尚”为主题的读书活动,
请你以志愿者的身份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一个不大的书店,一个安静的角落,一个小小的身影,一脸专注的神情。从孔
子到鲁迅,从散文到诗歌,从连环画到章回体。在一个个平凡的新华书店里,多少儿童尽享
阅读的乐趣,从天真孩童长成热血青年……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初,新华书店发行的图书为扫除数以亿计的文盲(不识字的人)
起着重要的作用;上世纪 70 年代末,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刚恢复,新华书店帮助考生走出知
识荒漠,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今天,新华书店是我们中学生开阔视野、认识世界的窗口。
材料三:为响应国家“全民阅读”的倡导,新华书店先后开展了新华大讲堂、爱心阅读、
九年级语文试题 第 4 页 共 11 页
征文比赛等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通过各种公益读书活动,大力推动书香社会建设。
(1)【历史回顾】请探究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几十年来新华书店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
(3 分)
(2)【读书启智】本次活动准备办一期展板,需要设计几个读书栏目。请你仿照示例,
再设计一个栏目。(1 分)
示例:栏目一:读世·人间百态
栏目二:
(3)【爱上阅读】书店将开辟一个阅读体验专区,请你写一小段话,鼓励人们到这里
进行阅读体验。(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2 分)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6 分)
(一)古诗文名句默写 (8 分)
10.按要求默写出古诗文名句。(每空 1 分,共 8 分,错字、漏字均不给分)
(1)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转朱阁, ,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
(3)云横秦岭家何在, 。(韩愈《左迁至南关示侄孙湘》)
(4)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5) 《岳阳楼记》中体现范仲淹远大抱负的句子是: , 。
(6)李白《行路难》(其一)中,借用姜子牙和伊尹的典故,表明自己对从政仍有所
期待的句子是: , 。
(二)古代诗歌阅读 (4 分)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春 雪
韩 愈
九年级语文试题 第 5 页 共 11 页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中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 分)
(2)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2 分)
(三)文言文阅读 (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2-15 题。(14 分)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
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
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欧阳修谪滁州,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遂退于颍州,则又更号“六一居
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①以来金石②遗
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
“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③乎?”居士曰:
“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节选自《诗人玉
屑》)
【注释】①三代:指夏、商、周三代。②金石:指钟鼎文及碑文。③逃名:逃避名声,
不求名声。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 分)
(1)名之者谁____________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__________
(3)是为五一尔__________ (4)吾固知名之不可逃______________
1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醒能述以文者 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
九年级语文试题 第 6 页 共 11 页
B.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吾固知名之不可逃
C.是岂不为六一乎 茅屋为秋风所破
D.既老而衰且病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 2 分,共 4 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15.【甲】【乙】两文都写到欧阳修的“乐”,二者有什么区别?请分别说明。(4 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 34 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6-19 题(13 分)
后生可畏
刘斌立
①我第一次去鉴睿律师楼,就注意到了前台旁边多了一张不怎么和谐的小桌子。一个大
男孩模样的小伙子,睡眼惺忪地在那捧着厚厚的《刑法》,有一页没一页地翻着。
②我问律师楼的合伙人李信,他一脸嬉笑地回答:“这孩子他爸是我们律师楼的大客户,
也是老朋友了。他想让他儿子考律师,非得要我们把这孩子安排在这打杂,一边让他看书备
考。其实我们啥事也没给他安排,让他自己在那天天待着呢。”
③“哦,这孩子看着还挺老实的。”我随口应和道。
④“老实!您可别小瞧这小子,听他爸说,他一心要当摇滚乐手,跟着一个不靠谱的摇
九年级语文试题 第 7 页 共 11 页
滚乐队干了两年的鼓手。”老李边说边摇着头。
⑤后来我再去律师楼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看看这个叫常远的“摇滚”男孩。他今天夹
克上带钉,明天头发又换了一种颜色。
⑥那年律考后没几天,我去律师楼办事,发现常远那桌子没了,人也没了踪影。问老李,
没想到老李苦笑着说:“那小子跑了,据说和一个摇滚乐队跑到青海茫崖矿区那边,在矿区
的一个小镇上的酒吧里演出呢。他爹差点没气背过去,已经发誓不管他了。”
⑦我又惊讶又好笑,随着老李附和道:“现在的年轻人啊……”
⑧一年以后的一天,我突然接到鉴睿律师楼李信律师的微信。“还记得那个玩摇滚乐的
男孩吗?他又回来了!这次主动来求我,要继续准备考律师,还在我这打杂看书。我也是服
了!”
⑨“您就当浪子回头吧,兴许真考上了,您也是积德了。”我回复了微信,也不忘调侃
地加了几个坏笑的表情。
⑩之后,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离开了那座城市,也与律师楼和老李少了很多的交集。
⑪青海茫崖的矿难,突然成为了这个国家的头条新闻。部分矿务局领导受贿私自外包
矿坑,私人小矿主违规野蛮开采,导致了一次灭顶的矿难。在矿难中死去的矿工遗孀,因为
没有基本的合同和安全保险凭据,无法获得赔偿,更无人愿意替他们去争取权利。
⑫就当矿难的悲哀正在褪去的时候,媒体上一个很不起眼的报道终于被我看到了。一
个名叫常远的律师,带领着自己的小团队义务承揽下了所有死难矿工的索赔事务。这条很小
的信息,却因为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而让我震惊。
⑬我立刻致电李信律师,他确认道:“没错,就是他,我也很佩服这小子。”
⑭“您觉得他接这个案子是为了出名吗?”我问道。
⑮“还真不是。你记得他曾经在青海一个矿区的酒吧演出过一段时间吧?”老李继续
说道,“那地方就在茫崖。听常远的爸说,常远在那生活的一段时间,很了解矿工们的生活
状况。他自己后来跑回来要继续考律师时就跟他爸说,以后要帮请不起律师的穷人打官司。”
⑯我听老李说完这些,沉默了许久,最后,我发自内心地说了一句:“后生可畏啊!”
⑰电话那头老李肯定地重复道:“后生可畏!”
16.文中写到常远的哪些经历?请按顺序补充完整。(3 分)
——被迫备考律师—— —— ——帮助穷人打官司
17.简析第①段中画线句子的描写手法及其表达效果。(3 分)
九年级语文试题 第 8 页 共 11 页
18.第⑫段中画线句子为什么说“我”对常远的名字熟悉而又陌生?(4 分)
19.联系内容分析,常远的哪些品质让“我”和老李觉得“后生可畏”?(3 分)
(二)论说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20-23 题(12 分)
好奇是成才的催化剂
①远古的某一天,一个猿人由树顶俯瞰大地,出于强烈的好奇心,他尝试着离开了一直居
住的大树,来到了地面。这一小小的好奇,完成了人类进化史上的一大壮举。
②又是遥远的某一天,一位法国画家在多次描绘了一种果子之后,出于强烈的好奇,冒着
中毒的危险品尝了一下,发现它无比甜美可口。这一小小的好奇,使人们的餐桌上多了一道佳
肴——西红柿。
③明代的中国,一个叫万户的人远眺苍穹,出于强烈的好奇心,他坐在椅子上,在椅子周
围绑上自制的“火箭炮”想倚其“飞天”。虽然他以失败告终,但这一小小的好奇,成就了人
类航天探索第一人。
④无数的事例彰显着一个道理:好奇心对于人的成长、成才有着巨大的作用。好奇,或许
是最为神秘而有趣的人类心态之一。它来自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与求知欲,好奇心常与
创造力挂钩。出于对一个崭新领域的好奇,于是开始逐步地深入其中,探索、发现、创造,最
终完成壮丽的事业,这是许多科学家成才的轨迹。
⑤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人最完美和最强烈的情感来自面对不解之谜。”好奇心助
人成才,不仅仅因为它能激发人的创造力,更重要的是能催生人对探寻研究、获取知识的热情
与信心。正是出于对物质构成的好奇,才有了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正是出于对生物进化的好奇,
才有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正是出于对大地资源的好奇,才有了李四光的油田发现。
⑥好奇不仅仅对人,甚至对动物的生活成长也有巨大作用。有研究表明,狼是一种好奇心
很强的动物,它们对生活环境充满了好奇,因而不断探索,在探索中积累生存经验,最终成为
了草原上的强者。
⑦当然,好奇心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我们不懂得控制自己,任好奇心泛滥,那就是在任欲
望泛滥。灯红酒绿的世界,有太多太多事物让我们好奇。而那炫目的糖衣,掩藏着无数未知的
危险。所以,我们一方面要珍惜好奇,珍惜每一瞬诞生的探索欲与创造欲;另一方面又要慎待
好奇,有选择地分辨哪些是值得探索的,哪些是不能涉足的。只有这样,我们才不致卷入好奇
的黑色旋涡,而是使其成为我们成长成才的催化剂。
2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分)
九年级语文试题 第 9 页 共 11 页
21.第④段中“好奇,或许是最为神秘而有趣的人类心态之一”一句,加点词“或许”能否删
去?为什么?(3 分)
22.第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 分)
2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3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24-26 题(9 分)
关于“方言和普通话”的主题阅读
一、民间的声音
关于“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帖:
1 楼:昨天跟 5 岁的侄子一起吃饭,居然发现这个土生土长的孩子不会讲本地话。侄子
还说,他的同学和他也差不多。记得我们小时候,连学校老师上课都是方言,如能说一口流
利的普通话,那简直就是一门绝活。现在的孩子倒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甚至还能说流利的
英语,但会说地道方言的却成了稀罕品种,方言还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存活多久呢?
2 楼:我女儿在学校讲普通话,在家里也讲普通话,现在很多本地方言她连听都听不懂了。
3 楼:方言还能活多久? 那要看我们还能活多久!
4 楼:不知道,也许有一天,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但也没什么可惜的,语言失去交流沟
通功能,离消亡也就不远了,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
5 楼:城市越来越开放,外来人口越来越多,本地方言太土,他们听不懂,还是说普通
话好。
6 楼:“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用方言交流,听着多亲切啊。
7 楼:方言里有文化,我想有文化的东西是不会消亡的。
8 楼:文物也有文化价值,但是现在不是只能欣赏吗?甲骨文更有文化价值,难道现在
还用甲骨文写字吗?(摘自某论坛,有删改)
二、学者的言论
1.“方言里有比普通话丰富得多的生活、情感用语,在动作的细微区分、事物的性状
九年级语文试题 第 10 页 共 11 页
描绘等方面都更具体。这是方言比普通话往往要生动幽默、有趣传神、在文艺表达里更受欢
迎的原因。” ——钱乃荣(著名语言专家)
2.“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以普通话沟通不成问题,但你若选择这个城市,却不会讲
这里的方言,犹如你爱上一个人,却读不懂他(她)的内心世界,要融入其中,谈何容易!”
——程乃珊(著名作家)
3.“没有方言的城市是可耻的。” ——封新城(《新周刊》执行总编)
4.“新时代的曙光照进了方言。方言不是时代的对手。其实,谁又不在时代面前被揍
得鼻青脸肿呢?”“方言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语言和语言之间较量的结果。全球化的年
代,必须要有一种公共语言交流。” ——敬文东(文学博士)
5.“我们的态度是大力推广普通话,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积极保护方言。”——陈章
太(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引自互联网)
24.第一则材料关于“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是由什么现象引发的?网友们认为造成这
个现象的原因有哪些?(3 分)
答:
25.统观一、二两则材料,我们可以看到方言具有哪些价值?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
(3 分)
答:
26.如何走出“方言困境”,正确处理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的关系?有人提出先学方
言,再学普通话;有人提出让方言作为教学内容进入课堂;有人提出工作普通话,生活方言
话话。说说你的想法,并运用以上阅读材料的有关内容作适当阐述。(3 分)
答:
四、名著阅读(8 分)
27.阅读下面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1)①A 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A 把
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②B 放下朴刀,胯边掣出腰刀。那母大虫到洞口,先把尾去窝里一剪,便把后半截身躯
九年级语文试题 第 11 页 共 11 页
坐将入去。B 在窝内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大虫粪
门。
上面两个片段都是《水浒传》中精彩的打虎场面,请你根据描述,说出其中 A、B 两个
打虎英雄分别是谁。(2 分)
A:_________ B:_________
(2)“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
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
这首诗赞美的是哪位好汉?请你用简洁的文字写出一个与他有关的情节。(2 分)
人物: 情节:
(3)C 相了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扳住上
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是
凡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
这段文字中的 C 的姓名是 ;在名著中这个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是 ;请你用简洁的语句写出关于 C 的另两个故
事 、 。(4 分)
五、作文(60 分)
28.人的成长需要丰富的物质养料,更需要丰厚的精神养料。物质养料强健我们的体格,精
神养料强健我们的灵魂——挫败让我们坚强,批评让我们成熟,艰难让我们上进,感动让我
们珍惜,阳光让我们温暖……
请寻找生活中那些曾给你精神滋养的东西,以“________也是一种养料”为题,写一篇
文章。
要求: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
袭;③不少于 600 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