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期末试题及答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期末试题及答案

ID:405953

大小:50.52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期末试题及答案 期中测试卷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其中卷面书写占 3 分)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 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0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②兄女曰:“________________。”公大笑乐。(刘义庆《咏雪》)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④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⑤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__。(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⑥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蕴含着事物发展规律的自然理趣,表达诗人乐观向上、积极 进取精神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曲中直抒胸臆,抒写游子思乡之情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 分) 落叶一般在秋不在春,当西风把天空刷得格外高远,当陌上望断最后一只归 yàn, 当衰草摇曳得株株枯黄,便是落叶飘零的时刻了。然而,有谁留意过春之落叶呢?片 片落叶,在春风中,翩翩起舞。它们的颜色是浓重的苍翠,叶脉间还汪着汁液;但不 待生命熬到尽头,它们便安然地扑向大地,融入春泥,铺育新叶成长。这是令人感动 的大自然新老交替的乐章。春风荡漾飘落叶,生机 àng 然绽新芽。在融融春光中,拾 起一片落叶,你怎能不对它肃然起敬?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3 分) 归 yàn(  )  摇曳(  )  生机 àng(  )然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2 分) (3)根据语境,对“安然”的解释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平安,安安稳稳。   B.没有顾虑,很放心。 (4)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2 分)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回答问题。(4 分) (1)《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在《______________》一文中以饱含深情的笔触,抒写了对 一位潦倒的同乡旧友的深切同情与怀念。他在《琐记》中提到最喜欢看的一本书是 《__________》。 (2)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借动物喻人,表达对资产阶级反动文人的辛辣嘲讽的文章是 《____________》;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情、教坏后人的文章是《____________》。 4.综合性学习。(12 分) 七年级某班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中有些问题,请你来 参与解决。 (1)活动之前,班级出了一期“新同学,新朋友”的黑板报,其中小标题有:相处之道、名 人间的友谊故事、关于友谊的(诗词)警句。请你再拟写一个小标题。(2 分) (2)活动过程中,全班同学分为不同小组,搜集、阅读、整理有关交友的诗词、名句、典故 等。请你举出一个交友的典故,并简要说说典故的内容。(3 分) (3)下面是你所在的城市近期完成的“中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建设”调查中的“中学生结交网 友情况调查表”。请你概括表格所反映的情况。(3 分) 中学生结交网友情况调查表 选择的网友对象 凭感觉交网友 看重才华 看重外表 看重人品 比 例 19% 17% 19% 45% (4)下面是王飞同学对“网络交友”的感受。请你按照要求,完成问题。(4 分) 网络交友为我们的生活开辟了新的空间:可以开阔视野,可以加强对外交流,可 以促进个性化发展,【A】文化成绩得到提高。它让我们超越了现实中交友的局限,网 友间不会有什么利益冲突,更不必担心袒露心灵会带来不良的后果。【B】通过网友间 的互相倾诉,使我们的心理得到调节。 ①画线句【A】句式前后不一致,可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 ②画线句【B】成分残缺,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6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24 分) 又见南山 李汉荣 ①我是山里人。山是我的胎盘和摇篮,也是我最初的生存课堂。山里的月是我儿时看 见的最慈祥的脸(仅次于外婆),山里春天早晨的风是最柔软的手(仅次于母亲)。 ②我读第一本书的时候,入迷得像在做梦,每一个字都是那么神奇,它们不声不响非 人非物,但它们却能说出许多意思,这真是太有意思了。忽然书页暗下来,抬起头,才看 见,山一直围在我的四周,山也在看书?其实它们站在书的外面,抿着嘴像要说什么话, 却不说,一直不说。山要是把一句话说出来,要么很好玩,要么很可怕,天底下的话都不 用再说了。但是山不说一句话,不说就不说吧,多少年多少年都不说,就是为了让人去说 各种各样的话。我隐约觉得山是很有涵养的。 ③后来,我逃跑般地离开了山。也许山还记得我对它的埋怨:闭塞、贫困、愚昧,挡 住了我的视线,使我看不见人生的莽原和思想的大海。 ④辗转这么多年,从一本书走进另一本书,我像书签一样浏览了许多语言;从一座城 搬进另一座城,我像钥匙一样认识了许多锁子;从一栋楼爬上另一栋楼,我像门牌一样背 诵了许多号码。然而,走出书,走出城,走下楼,我发现我什么也没有,尽管有时感到自 己似乎拥有很多,学问呀,知识呀,信息呀,成就呀,名声呀,职称呀,职务呀,电脑呀, 银行账户呀,股票呀,房子呀,车子呀,哥们儿呀,见闻呀,已经到来的金色中年呀,可 以预见的安详晚年呀,无疾而终的圆满落日呀……可是,闭起眼睛一想,又觉得空荡荡的, 夜深人静的时候,望着苍白的天花板,感到一种迫人的虚。 ⑤城市只是一个投寄信件的邮箱,而我只是一个寄信人或收信人。寄完信或读完信, 我就走了,而邮箱还挂在那里。说到底,人也是一封信,城市在我们身上盖满各种各样的 邮戳,却找不到投寄的地方。 ⑥是什么使我变成了一封死信?身上邮戳重叠着邮戳,地址重叠着地址,日期重叠着 日期,但是这封信却无处投递,就这样在模糊的邮路上飘来荡去,直至失踪? ⑦这时候我忽然看见我早年逃离的山——南山。它依然凝重,依然苍蓝,依然无言, 不错,还是我祖先般的南山。但是,我心里很深的地方却被它触动了,被它闪电般照亮了。 我何以感到认真走过的岁月却是空荡荡的虚?我何以成为一封无处投递的死信?是因为 我遗忘了你吗,南山?这么多年,我真的像遗忘一堆石头一样遗忘了你吗,南山?而你依 旧站在你地老天荒的沉默里,站在你崇高的孤独里。这时候我看南山,它像是苍老而永远 健在的祖先,像哲人凝眉沉思,像先知欲言又止,像在做一个永远要做下去的手势,看不 清是挥别还是召唤。 ⑧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⑨我好像明白了,我当初那么认真地出走,只是为了更深刻地返回,是这样吗,南山? ⑩我们在命运里走来走去,最终却回到出发的地方,并且第一次真正认识它,是这样 吗,南山?一封盖满邮戳的信终于找到了投递的地址,它正在到达,它将被阅读,它同时 也阅读它的阅读者,阅读一个伟大的旧址——南山。 ⑪去而复返,又见南山,我第一次真正看见南山。 (选自《李汉荣散文选》,有删改) 5.不同时期的“我”对南山的情感态度有所不同,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 分) (1)小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辗转城市多年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在第⑥段中问“是什么使我变成了一封死信”,请结合上下文分析“我变成了一封 死信”的原因。(4 分) 7.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⑦段画线的句子。(4 分) 8.文章第⑦段中,对南山的称呼由“它”转变为“你”,这种变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种称呼的转换有何表达效果?(4 分) 9.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6 分) (二)(21 分) 父爱如山 黄晓波 父亲去世十多年了,我的脑海中常常会浮现父亲的音容笑貌,总感觉父亲并没有离开 我们。 父亲是穷苦人家出身,在参加革命工作前,父亲一直过着十分艰难的日子。在父亲很 小的时候,我爷爷就被侵占家乡的日本兵杀害了。所以,我自小就对日本帝国主义特别痛 恨。我奶奶含辛茹苦地好不容易把我父亲四兄弟姐妹拉扯大。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听姑姑说,父亲从小就很懂事,很勤快,也很要强,十 来岁就帮奶奶干力所能及的力气活,还帮着带弟弟。奶奶省吃俭用送父亲读了几年书。两 个姑姑没有上过一天学,一是供不起,二是奶奶认为家里的男孩应有一个能识文断字的, 以后不受人欺负。父亲很珍惜学习的机会,也很体贴奶奶。父亲到县城读书这几年,发愤 用功,每天省下一顿饭,早餐、中餐常常是并在一起吃,吃的是用自己家的竹筒带来的冷 饭,几乎餐餐都只是就着一点咸菜吃,甚至有时连咸菜都没有。每天早上天还未亮,父亲 就起床,把厨房的水缸挑满水。每天放学回家,父亲顺道还要砍一些柴草回来烧。父亲是 班上为数不多的、破旧的书包里不仅放着课本,还放着一把柴刀和捆柴绳的学生。 我出生的年代正好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父亲在我们几兄弟小的时候常对我们说: “年轻人不要怕吃苦,不要怕累。吃苦是福,勤俭是福,现在的日子比我小时候好多了。” 当时的我听了似懂非懂,心里甚至还有些抵触,________①________?直到长大了,才渐 渐体会到父亲的良苦用心:从小磨砺好的品质和习惯,长大才能更好地报效党和国家。 在旁人的眼中,父亲是不苟言笑的人,也有人说父亲有时过于严肃,我小时的印象中 也是如此。父亲中等个子,浓眉大眼、高鼻梁、目光深邃。小时候,我们几兄弟都比较惧 怕父亲。父亲由于工作忙,除了回家休息和用餐,平时在家时间很少。父亲虽然很关注我 们几兄弟的学习和表现,但当着我们的面讲得并不多,表扬的话讲得更少。有时我们某件 事做得不够好,父亲至多问一句,甚至只需用眼睛盯我们一下,我们就知道赶紧把事情做 好,做好赶紧开溜,无须父亲多说。每个学期结束时,学校发的成绩报告单和评语,父亲 必看,需要家长签字的,几乎都是父亲签字。偶尔我们有某门功课考得不太理想,想叫母 亲签字,但母亲总是婉转地说一定要给父亲看的。 那时小学、中学里,每个班级、每个学年都要评几名三好学生,成绩报告单上会注明, 同时还发奖状。如果成绩单里夹着奖状,父亲的嘴角会露出笑容,但很快又像平常一样, 似乎这是应该的。这时往往是我最紧张的时候,巴不得父亲简单问几句就过去了。虽然父 亲平时挺忙的,但每年这个时候,不知父亲怎么有那么多的时间,问得很细、谈得很细。 特别是成绩报告单上列出的缺点,要我们说出原因,然后帮我们分析,________②________。 回想当年,总觉得父亲对我们几兄弟过于严厉。现在,我们自己也早已为人父母。每 每看到孩子的成长,每每回味自己工作和生活的一路走过,心里总会有许多感慨,总会想 到父亲,想到父亲当年那不易察觉的深沉的父爱,体会到什么是父爱如山! 10.根据上下文,将下面的句子分别填入文章①②两处,第①处应填(  ),第②处应填 (  )。(4 分) A.教我们怎样去克服   B.吃苦怎么会是福呢 11.通读全文,概括文章介绍了有关父亲的哪些事情。(6 分) 12.文中的父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4 分) 13.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 分) 14.文中的父亲具有怎样的特点?(3 分) (三)(17 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 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  (2)不逾矩____________ (3)人不堪其忧____________ (4)不舍昼夜____________ 16.文中有很多词句已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两个。(4 分)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 分)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8.曾子在“吾日三省吾身”中提到的“为人谋”“与朋友交”“传不习乎”的内容,在 今天还有意义吗?谈谈你的感想。(3 分) 三、写作(50 分) 19.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家庭中,学校里,你的身边一定发生过许多事。其中有多少事让 你快乐,使你欢笑;有多少事让你伤感,使你落泪;又有多少事让你感动,使你温暖; 有多少事让你感慨,使你深省。 请以《那一次,我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可填:笑了,流泪了等等;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 于 500 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工整、规范、美观。 第一学期 期中测试卷 一、1.(1)①山岛竦峙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③随君直到夜郎西 ④落花时节又逢君   ⑤应傍战场开 ⑥不知何处吹芦管  (2)①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②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2.(1)雁 yè 盎 (2)铺育 哺育 (3)B (4)反问 3.(1)范爱农 天演论 (2)狗·猫·鼠 〈二十四孝图〉 4.(1)示例:同学风采展示 友谊连线  (2)典故示例:伯牙绝弦 割席断交 刎颈之交 管鲍之交 内容解析:将典故里的人物、事件交代清楚即可。 (3)多数中学生交网友更看重对方的人品。 (4)①可以提高文化成绩 ②删去“通过”或“使” 二、(一)5.(1)觉得南山慈祥、温柔、高大、有涵养,让“我”痴迷(热爱)和崇敬。 (2)觉得南山闭塞、贫困、愚昧,阻碍“我”的发展,逃离了南山。 (3)内心深处被南山触动,对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第一次真正认识它),返回南山。 6.因为“我”终日在城市里奔波,为了所获的名声、职称、职务等外在的东西忙碌, 没有时间,也找不到投寄的地方。 7.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把南山比喻为祖先、哲人、先知,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南山的沧桑、深沉和崇高;排比句式的运用,增强了语言气势,强烈地表达出对南山的 崇敬与赞美之情。 8.这种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南山的亲切之感。起初用“它”,是在客观叙述自己对南山 的发现与认识;此后用“你”,将南山拟人化,用呼告手法便于与南山对话,便于抒发感 情。 9.结构上:点题,照应开头,总结全文。内容上:作者经历了城市生活的空虚后再 见南山,对南山赋予自己的人生启迪有了深刻的认识。他认识到,只有那个曾经给予自己 生命、养育自己成长的地方,才能让自己找到归宿感,找到精神的寄托地。点明主旨,深 化中心。 (二)10.B A 点拨:此题考查句子的衔接问题,要联系上下文的语境来选填。①处前 面语句提到父亲对“我们”说“吃苦是福,勤俭是福”,而“我”听了“似懂非懂”。所以 按照上文的语意,应该选 B,“我”心中产生疑问。而②处前文说父亲要“我们”说出产 生成绩报告单上列出的缺点的原因,然后帮“我们”分析。按照这个思路和语境,此处应 该选 A,父亲让“我们”说原因、帮“我们”分析,最后教“我们”克服。 11.①父亲的出身;②父亲小时候的学习和生活情况;③父亲对“我们”的教育和关 爱。 点拨: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文章第二段讲了父亲的出身,第三段写了 父亲小时候学习和生活的情况,而第四段到第六段则用大量篇幅写了父亲对“我们”的教 育和关爱。 12.关注“我们”的学习和表现;帮“我们”分析身上的缺点,并教“我们”怎样去 克服。 13.从侧面说明父亲一直非常关注“我们”的学习和表现,体现了深沉的父爱,突出 了“父爱如山”的主题。 14.勤劳节俭、不苟言笑、善于教育孩子、对孩子严厉而又充满关爱。 (三)15.(1)生气,恼怒 (2)法度 (3)能忍受 (4)舍弃 16.示例:温故知新 择善而从 17.(1)(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 为快乐的人。(2)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18.仍有意义。因为在今天的社会里,仍然需要对人忠诚、讲求信用、善于学习,如 果每天都能够认真反省自己在这几方面做得如何,对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知识水平都有 好处。 三、19.思路点拨:这道半命题作文题要注意抓住“那一次”,写作的重点是补出的词 句。补出的词句要通顺,补充好题目就决定了选材的范围。记叙一定要具体,描写要细致, 不要泛泛概述,要写出波折,切入点要小,从身边小事写起,还要写出这次经历给你带来 的心灵震撼。写散文要结合那次经历的具体细节发表你的多种感悟,从而达到突出中心的 效果。 例文略。 期末测试卷 时间:12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花圃(pǔ) 归省(shěng) 田垄(lǒng) 脑髓(suǐ) B.踌躇(chú) 澎湃(pài) 亘古(gèn) 骊歌(lì) C.絮叨(dɑo) 坍塌(tān) 蜷伏(quán) 感慨(gǎi) D.瞬息(shùn) 嫉妒(jí) 炽痛(chì) 泥泞(nì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修葺  琐屑  畏罪潜逃  前扑后继 B.宽恕  嬉闹  根深蒂固  因地制宜 C.睿智  揩油  味同嚼蜡  害人听闻 D.震撼  赃物  不言而喻  眼花燎乱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听说这家晚报和当地电信部门将联合举办高校招生大型电话咨询会,请有关专家 答疑解惑,考生和家长都喜出望外。 B.我没有思考,也不想思考,有人提出这个观点,我就随声附和了。 C.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问题,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D.读经典名著,不能浮光掠影,否则,对自身提高文化修养没有多少帮助。 4.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①而海呢,你看她没有一刻静止! ② 从天边微波粼粼地直卷到岸边,触着崖石,更欣然地溅跃了起来,开了灿然万朵 的银花! ③山是静的,海是动的。山是呆板的,海是活泼的。 ④昼长人静的时候,天气又热, ⑤凝望着青山,一片黑郁郁的连绵不动,如同病牛一般。 A.②①⑤④③ B.④⑤②③① C.③④⑤①② D.①②⑤③④ 5.仿照下面的句子,再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4 分) 理想如同一幅瑰丽的画卷,它装点了我们飞扬的青春;理想如同一片盛开的鲜花, 它芬芳了我们多彩的人生;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名著阅读。(8 分) 弥勒笑道:“我在这山坡下,设一草庵,种一田瓜果在此,你去与他索战。交战之时, 许败不许胜,引他到我这瓜田里。我别的瓜都是生的,你却变做一个大熟瓜。他来定要瓜 吃,我却将你与他吃。吃下肚中,任你怎么在内摆布他。那时等我取了他的搭包儿,装他 回去。”行者道:“此计虽妙,你却怎么认得变的熟瓜?他怎么就肯跟我来此?”弥勒笑 道:“我为治世之尊,慧眼高明,岂不认得你!凭你变作甚物,我皆知之,但恐那怪不肯 跟来耳。我却教你一个法术。”行者道:“他断然是以搭包儿装我,怎肯跟来!有何法术 可来也?”弥勒笑道:“你伸手来。”行者即舒左手,递将过去。弥勒将右手食指蘸着口 中神水,在行者掌上写了一个“禁”字,教他捏着拳头,见妖精当面放手,他就跟来。 (1)上面文段出自《西游记》中的哪个故事情节? 文中的妖怪“他”是谁?(4 分) (2)孙悟空被“他”吃进肚子里,才最终制服了“他”,此后小说还多次写孙悟空钻进妖精 肚子里降妖的故事,请再列举一例。(4 分) 7.综合性学习。(6 分) 七年级(1)班开展“孝亲敬老”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你所在的班级将参加社区开展的“孝亲敬老”活动,请你设计两项具体的活动内容。(3 分) 活动内容: (2)在学校的网络论坛上,张洁向大家倾诉了她的烦恼:她很想孝敬奶奶,但常常觉得奶奶 太啰唆,管得太多,有时候还会因此而吵架,张洁很苦恼。请你说一段话,并用上以下 有关孝顺的名言中恰当的一则,化解张洁的苦恼。(3 分) 丑恶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儿女那样可怕。(莎士比亚) 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 个卑劣的人。(亚米契斯) 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经》) 百善孝为先。(清代王永彬《围炉夜话》) 二、古诗文积累阅读(25 分) (一)8.古诗文积累填空。(共 10 分,每空 1 分) (1)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______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4)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5)秋风萧瑟,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6)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其一)》] (7)《天净沙·秋思》中三个名词性短语连排,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15 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 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 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世说新语》)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      ) (2)太丘舍去(      ) (3)相委而去(      ) (4)下车引之(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 元方入门不顾。 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B.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 不回地走进屋内。 C.“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神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 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D.这个故事表明守信对于立身处世的重要性,劝告人们要做一个守信之人。 12.请结合上文和链接材料的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4 分) 链接材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 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 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选自《龙门子凝道记》)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三、 现代文阅读(40 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3-17 题。(20 分) 故乡的年味 曹含清 ①到了农历的年末,城市的超市里挂满了玲珑华美的红灯笼,玻璃橱窗上也贴上了各 式花样的剪纸,这些都是年的符号,也是年的名片。我内心深藏的年味儿犹如一只脆弱不 堪的老酒坛被这些符号与名片猛然击碎,老酒倾泻满地,浓郁醇厚的味道漫然飘散。 ②我小的时候,盼望着过年。从农历的腊月二十三开始,接下来的每一天似乎都是色 彩斑斓的,都散发着温馨绵厚的香味儿。村里的老婆婆坐在厚厚的蒲团上教我们唱着童谣: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杀只 鸡;二十八,贴画画;二十九,去买酒;年三十,包饺子;大初一,撅着屁股乱作揖。” 这首童谣像是我们村里人的过年指南,千百年来,太阳沿着亘古不变的轨迹东升西落;冬 去春来,人们世世代代遵循着这样的流程过年。 ③腊月二十三是小年,也是鲁湾逢集的日子。集市上人山人海,热闹沸腾。我紧跟着 父母,看到卖灶糖的嚷着买灶糖,看到卖鞭炮的嚷着买鞭炮,看到卖橘子的就嚷着买橘子。 父母都一一应允,还会给我买一套新衣服。他们平时省吃俭用,不肯买蔬菜,不肯买猪肉, 不肯买水果,到过年的时候却显得很大方。赶集回家的时候,我们像一只只袋鼠抱着大包 小包的年货,跌跌撞撞走在回家的路上。 ④我们一群孩子从小卖铺里买来摔炮装在口袋里,在村巷里跑着玩,随手将摔炮摔在 地面上,噼啪一声锐响,吓得鸡飞狗跳。我们跑累了,就在街上挖几个小圆坑,玩弹玻璃 球的游戏。至今我已经忘记了这种游戏的规则,但是记得自己输了就将玻璃球送给赢了这 场游戏的小伙伴。长大了之后,我发现成人的世界有很多充满玄机的游戏,比儿童的这种 游戏更残酷,更深刻。 ⑤除夕那天天黑之前,父亲会用铁锨在院子里撒下一层新挖的沙土。至今我也琢磨不 透其中的奥妙,很可能是除旧迎新的寓意。吃过了饺子,母亲总是烧开一锅热水,一家人 都要洗脚。母亲说除夕洗脚能够洗掉一年的灾病邪祟,来年一定会消灾免祸,添福添寿的。 洗过脚母亲会向我的口袋里塞钱。她说不管成人或孩子,在辞旧迎新的时候都应该口袋里 有钱,人不能穷到年头岁尾。第二天我们孩子们要早早起床,并且要自觉醒来,家长不能 喊醒。天蒙蒙亮的时候村里的鞭炮声如同雷震,我惊醒之后一骨碌从被窝里爬起来,揉揉 眼挑起一挂鞭炮,用火柴点燃,随后一阵噼里啪啦的响声,烟雾腾起,在院子里弥漫。我 吃过饭就去找小伙伴们玩,口袋里母亲给的钱到小卖铺全部换成了玻璃球、泡泡糖和鞭 炮…… ⑥我独坐在沙发上回味着被岁月冲淡的年味儿,那时候过年似乎是一种生命与生活的 仪式。我似乎闻到了灶糖的甜香,闻到了枣花馒头的香味儿,闻到了煮猪肉的浓香,闻到 了猪肉白菜馅饺子的美味儿,闻到了鞭炮的气味儿……(选自《美文网》,有删改) 13.仔细阅读文章第⑤段,简要概括作者童年故乡的除夕有哪些习俗。(4 分) 14.文章结尾说“我似乎闻到了灶糖的甜香,闻到了枣花馒头的香味儿,闻到了煮猪肉的 浓香,闻到了猪肉白菜馅饺子的美味儿,闻到了鞭炮的气味儿……”说说这样写在结 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4 分) 15.根据提示要求,分析下列词句的表达效果。(4 分) (1)分析“赶集回家的时候,我们像一只只袋鼠抱着大包小包的年货,跌跌撞撞走在回家的 路上”一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我内心深藏的年味儿犹如一只脆弱不堪的老酒坛被这些符号与名片猛然击碎,老酒倾 泻满地,浓郁醇厚的味道漫然飘散。 16.结合全文,重点根据第②段,谈谈你对“那时候过年似乎是一种生命与生活的仪式” 的理解。(4 分) 17.如今的年仍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仍有许多传统的年的符号。想必你的家乡过年 时也有许多习俗,请举一例,并说说这种习俗的寓意是什么。(4 分)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8-22 题。(20 分) 【材料一】文人书画家以印代款,或在自己所藏书画上钤印的习惯由来已久,一方面 以钤印宣示其所有权,留下自己的踪迹;另一方面,印章本身也是文人艺术领域的一分子。 姓名印、斋馆印、书简印、鉴藏印,印章的种类多样,功用各自有别,但就如同文房四宝 一般,既是工具,亦是艺术品,既可用来书写钤印,亦可把弄赏玩,是古代文人书斋生活、 鸿雁往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这从大型书画收藏爱好者乾隆对印章的喜好中就可见一斑,据《乾隆宝薮》记录,乾 隆共有一千余方印玺,其中最为重要的当数“乾隆五玺”,印文分别是“乾隆御览之宝” “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乾隆鉴赏”“宜子孙”。乾隆根据自己的喜好偏爱,将宫中 所藏画作古书一一赏阅,并留下了各式钤章,甚至喧宾夺主、不顾对书画本身的损害,足 见这些小小的印章有时也是身份与权力的象征。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印、玺、节具有同等含义,不论是王公贵族或是平民百姓 都有使用的权利。秦朝,玺印的等级制度建立,使印章的使用出现了严格的等级划分,开 始成为权力和个人地位的象征。这一制度延续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到了强盛平和的唐朝, 随着官员人数的扩张,官制的复杂化,官印体制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 这段时间,印章的发展吸收了魏晋时期的艺术文化成果,文人开始正式进入印章领域, 公印与私印的分流于是愈发明显:一支继续着过去实用主义的道路前行,今天我们常能在 各机关部门中看到印章的身影;另一支则开始了艺术道路的转化,我们开始在珍贵的书法、 画幅上看到那些格局各异的朱墨钤印,端凝方正或是快凿写意,融入熏黄纸张,成为美的 角色之一。 私印自古即有,但一直以来限于姓名吉语等实用内容,至唐宋,开始被应用于书画鉴 藏、代为名款上,也出现了完全脱离实用而纯粹表达文学志趣、哲理心得的闲章,使印章 的艺术性大为增强。至宋元,文人印真正产生并走向成熟。文人用印在元代以后非常普遍, 并开始了自篆自刻,成为印章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给明清崛起的印章流派、篆刻学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材料三】印章以小巧之身,蕴藏了包括中国工艺、美术、文学等诸多领域之精华, 绵延衍化数千年的智慧与美,都浓缩在这几寸见方的小小石材中,其材温润坚实,可历百 年兴衰;其工佶屈可爱,屈伸变化而有龙德。如今,大量现代简易印章仍然在无数的单位 中作为凭证、证明而被使用;另一方面,传统手作印章也因其审美价值不断地在人们手中 流传,被欣赏、被赞叹。清代文人杨复吉曾作《论印绝句》道:“莫言此印才方寸。”方 寸之间就可见真章。 1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印章根据功用的不同分为多种类型,如:姓名印、斋馆印、书简印、鉴藏印等。 B.印章是古代文人书斋生活、鸿雁往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印章的工具性淡化了, 而更多的是把弄赏玩其艺术性。 C.小小的印章在某个时期,有时也是身份与权力的象征。 D.现在极具审美价值,不断在人们手中流传,被欣赏、被赞叹的印章仍然是传统手 作印章。 19.根据本文资料,写出文人印走向成熟的大致发展历程。(4 分) 20.结合本文内容,理解【材料三】中画线的句子“方寸之间就可见真章”的含义。(4 分) 21.【材料二】中加点的词语“之一”能否删去?为什么?(4 分) 22.根据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5 分) 材料链接:在 2017 年西泠印社春季拍卖会上,篆刻印石三大专场共交出了成交额近 7 000 万元的骄人成绩,其中“文房清玩·田黄及名家钮工专场”就囊括了 3 320 万元的成交 额。据报道,此次春拍呈拍田黄品质为近年较高,其中素方章就征得五方。清朝奕自用 田黄素方章,以 320 万元起拍,经过多轮竞价后,以 690 万元成交。 看了这则新闻,小明认为,这些印章离我们的实际生活太远,价格高又不实用,几百 万元买回家干什么?不过就是商业炒作罢了,没必要那么关注。针对小明的认识,请结合 材料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四、作文(55 分) 23.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 500 字;④凡涉 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 A、B、C 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1)岁月匆匆,走进了中学,也走进了花一样的季节。站在进入中学的门槛上,清点行囊, 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幼稚;多了一份思考,少了一份盲从;多了一 份宽容,少了一份偏激;多了一份行动,少了一份幻想……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我 们的道路正向未来延伸。 请以《七年级,我多了一份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2)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叙述经历,可抒发 情感,可发表议论。 一只蜗牛在慢慢地爬着。一个人说,它本来是短跑冠军,可总怕别人不知道,背 着个大大的奖杯到处炫耀,于是连走路也极为困难了。另一个人说,看呀,它本是一 个弱小者,可总是不卑不亢,知难而上,给自己适当的压力,时刻鞭策自己,于是小 小的生命绽放出动人的魅力。蜗牛听了,笑了笑说,蜗牛就是蜗牛。说完,它依然不 紧不慢地爬着…… 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 一、1.D 点拨:A.“归省”的“省”应读“xǐng”;B.“骊歌”的“骊”应读“lí”; C.“感慨”的“慨”应读“kǎi”。 2.B 点拨:A.“前扑后继”应为“前仆后继”;C.“害人听闻”应为“骇人听闻”; D.“眼花燎乱”应为“眼花缭乱”。 3.C 点拨:不耻下问: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学识和地位都不及自己的人请教。 4.C 5.示例:理想如同一团耀眼的火焰 它点燃了我们澎湃的激情 理想如同一束明亮 的灯光 它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6.(1)诸神遭毒手 弥勒缚妖魔(或概括写出情节也可)。“他”是小雷音,弥勒司磬的 一个黄眉童儿。 (2)示例:①七绝山大战红鳞莽时,孙悟空见莽精张开巨口要吞八戒,迎上去钻进肚内 耍弄金箍棒。②狮驼岭孙悟空大战老魔,被老魔吞下肚内。③陷空山无底洞孙悟空大战金 鼻白毛老鼠精时,变作红桃儿钻进妖精肚内,施展本领。(若答为之前的“孙悟空一调芭蕉 扇时,他变作蟭蟟虫,钻到铁扇公主肚子里”等故事则不得分) 7.(1)①走进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组织老人们开展文体活动,如书画、剪纸、棋牌类 等,丰富老人们的文化生活。②陪老人们聊天,增进老人们对晚辈、对社会的了解。 (2)示例:张洁,你好,清代王永彬《围炉夜话》中说“百善孝为先”,所有的善行中, 孝敬长辈是首要的。如果奶奶有不对的地方,你可以与她好好沟通,千万别跟她吵。要知 道,奶奶那样做是关心你呀,你跟她吵架,她会很伤心的,你说对不对? 二、(一)8.(1)江春入旧年 (2)博学而笃志 (3)非淡泊无以明志 (4)思君不见下渝州 (5)洪波涌起 (6)便引诗情到碧霄 (7)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8)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二)9.(1) 约定。 (2)舍弃。 (3)舍弃。 (4)拉,牵拉。 10.(1)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来,太丘不再等候,自己先离开了,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2)陈元方头也不回就走进了自己家的大门。 11.B 点拨:陈元方并没有表现出喜不自禁。 12.示例:守信,是为人之道。守信之人,可使三军信服;不守信之人,则连七岁小 儿都瞧不起他。 【链接材料译文】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饭。老友说:“好,等我返程 时再回来吃饭。”吴起说:“(我)等您一起吃饭。”老友到了夜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等着 他。第二天早晨,(吴起)让人去找老友,老友来了,才同他一起吃饭。吴起不吃饭而等老 友,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啊。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原因吧?要 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三、(一)13.示例:在院子里撒下新挖的沙土,吃过饺子要用热水洗脚,母亲给我们的 口袋里塞钱,第二天要自然早醒起床放鞭炮。 点拨:仔细阅读文章第⑤段,根据记叙的内容提炼概括作答。先写父亲在院子里撒下 新挖的沙土,寓意辞旧迎新;再写吃过饺子要用热水洗脚,消灾免祸,添福添寿;接着写 母亲给我们的口袋里塞钱,不能穷到年头岁尾;最后写第二天要自然早醒起床放鞭炮,迎 接新年。 14.结构上首尾呼应,照应开头;内容上点明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故乡年味的怀 念之情。 点拨:仔细阅读文章,结合全文的内容和主题来分析,最后一段由回忆转到现 实,结构上照应文章开头一段,形成首尾呼应;内容上表达作者对童年故乡年味的怀念, 起点明主题的作用。 15.(1)“跌跌撞撞”原指走路摇晃不稳的样子,文中指小孩子欢蹦乱跳、不按规矩走 路,既写出了过年所购的年货比较多,又突出了孩子们过年购物回家时高兴快乐的情形。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因现实中年的到来掩不住对深藏在心 底的儿时故乡的年味儿的回忆,也表现了作者对儿时故乡年味儿的深深怀念之情。 点拨:(1)中“跌跌撞撞”本义是走路摇晃不稳的样子,结合文句意思理解,指小孩子 过年购物满载而归时高兴快乐的情形。(2)把“内心深藏的年味儿”比作“一只脆弱不堪的 老酒坛”,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对儿时故乡年味儿的回忆,表达了对故乡年 味儿的怀念和珍惜之情。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6.既写出了那时过年是人们最重要的节日,是人们生命和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家家户户都特别重视;又突出了那时作者故乡的年有既定的仪式,是人们世世代代必须遵 循着的传统流程。 点拨:仔细阅读第②段,从老婆婆教的童谣内容可以看出,故乡的年是人们最重要的 节日,从节日的习俗可以看出人们对年的重视。这些既定的仪式,是人们世世代代必须遵 循着的传统流程,是对生活的一份热爱和尊重。 17.示例:倒贴“福”字,寓意为福会到来;贴春联,寓意为象征吉祥、增加喜庆气 氛和表达人们美好的愿望;贴门神,寓意为避邪除灾,迎祥纳福;给压岁钱,寓意为能压 住邪祟;燃放爆竹,寓意为增加喜庆气氛和辞旧迎新;拜年,寓意为祝福来年大吉大 利…… (二)18.B 点拨:本题中通过比较发现,B 项中“印章的工具性淡化了,而更多的是 把弄赏玩其艺术性”与原文“既是工具,亦是艺术品,既可用来书写钤印,亦可把弄赏玩” 表达的意思不一致。 19.①私印最初限于姓名吉语等实用内容;②至唐宋,开始被应用于书画鉴藏、代为 名款上,出现了完全脱离实用而纯粹表达文学志趣、哲理心得的闲章;③至宋元,文人印 真正产生并走向成熟。 20.“方寸”强调了印章的外形“小巧”,“ 真章”一词突出了印章所包含的内在的 艺术精华,这句话表明小小的印章“蕴藏了包括中国工艺、美术、文学等诸多领域之精华, 绵延衍化数千年的智慧与美”,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1.不能删去。“之一”是“其中一种”的意思。“之一”用在句子中表明“在珍贵 的书法、画幅上”“成为美的角色”因素,印章只是其中的一个。若删去,句子表达的意 思就发生改变,所以不能去掉,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2.我认为小明的认识太片面。印章经历数千年的发展,已成为印章艺术,小小的印 章“蕴藏了包括中国工艺、美术、文学等诸多领域之精华,绵延衍化数千年的智慧与美”, 能上拍卖会并被拍出几百万元的高价,它一定是得到大家公认的艺术珍品,值得收藏。另 一方面,印章艺术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需要一代代传承下去,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更要 重视并传承这些中华艺术瑰宝。 四、23.思路点拨:(1)作文标题《七年级,我多了一份________》。前面的提示材料可 为我们提供好几个写作思路:可以补充成熟、自信、理智、担当等,我们可以围绕这几个 思路来写。作文可以表达我们对现实的把握,对未来的憧憬,对美好的肯定和珍惜,对生 活的憧憬和热爱。我们补充的词语应该是充满正能量的词语。写记叙文时,可以以叙事为 主,但要用议论来点睛;写议论文时,要善于举出相应的事例来证明论点。本文适合写成 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表达自己的观点。 (2)这是一篇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全面把握材料的中心内涵。材料作文一方面 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 行写作,切不可偏题。这则材料可从“做人要谦虚谨慎、勇于拼搏,正确认识自己,才能 成功”“给自己一个适当的压力,鞭策自己,于是小小的生命就会绽放出动人的魅力”“人 生就如蜗牛一样,只有像蜗牛那样坚持不懈,遇到坎坷仍能坦然面对,正视自己,那样, 才算是一个没有遗憾的人生”等角度立意。这样审题后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写作能力(擅 长写的文体),选择自己最易写的、最好把握的、有话可说的、有事可写的、有情可抒的角 度入手。 例文略。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