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 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体
性和谐发展。据此回答 1——2 小题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
A《尚书》 B《周易》 C《论语》 D《韩非子》
2、在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观点相左的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是:
A 孟子和荀子 B 墨子和韩非子 C 墨子和荀子 D 荀子和庄子
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进程中,先进的中原文化不断向周边各族传播,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据此回答 3——7 小题
3、班超和张骞出使西域所起的作用不包括:
A 促进了西域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B 有利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友好往来
C 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D 促进西域各族迅速与汉族融合
4、匈奴和西域各族是秦汉时期与汉族中央政权打交道最多的民族,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是:
A 匈奴使用铁器晚于西域,并与汉族关系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B 西域许多物种传入中原,丰富了汉族人民生活
C 中原文化对西域发展影响最大的是铸铁技术
D 当时匈奴对于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起阻碍作用
5、“和亲”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汉与匈奴、唐与吐蕃的“和亲”所产生
的历史作用不包括:
A 缓和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紧张关系 B 促进了中原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传播
C 加强了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政治联系 D 加速了少数民族的汉化进程
6、唐朝对外关系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的根本原因是:
A 对外交通发达 B 经济、文化领先于世界
C 实行开放的外交政策 D 疆域辽阔
7、有人写诗描述唐朝的社会生活:“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这反映了:
⑴中华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边疆各族及外域文明 ⑵唐朝在许多方面曾经落后,但善于学习才最终领先于世界 ⑶边疆各族或一些海外民族,总体虽然落后于唐朝,但文化
的某些方面有可取之处 ⑷唐朝具有开放的社会风气
A⑴⑵⑶⑷ B⑴⑵⑷ C⑴⑶⑷ D⑶⑷
秦汉、隋唐时期,分别属于我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时期和繁荣时期,但政治经
济制度建设都成效显著。回答 8——11 题。
8、下列关于西汉编户齐民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编户齐民制度既是一种税收制度,又是一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B 编户齐民依据资产的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徭役和兵役
C 编户齐民的地税较重,而人口税和更赋相对较轻
D 编户齐民是封建国家赋税、徭役、兵役的主要征发对象
9、下列有关察举制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 西汉时察举注重门第族望
B 察举制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C 察举制的主要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统治阶级的统治基础
D 东汉察举注重孝廉一科
10、唐朝中央机构三省六部制的运作机制是:
A 尚书—中书—门下 B 尚书—门下—中书
C 门下—中书—尚书 D 中书—门下—尚书
11、隋唐时实行的科举制,其作用不包括:
A 强化了封建国家的统治基础 B 禁止了士族地主入朝做官
C 削弱了士族地主的势力 D 调整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关系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孔子被誉为世界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之首,2005 年 9
月 29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设立国际“孔子教育奖”,奖励在教育和文化等方面做出
突出贡献的各国政要和专家。据此回答 12——17 题。
12、孔子创立的儒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下列属于儒家倡导
的思想道德标准是: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C 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D 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13、“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 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 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 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 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14、汉武帝时期,进一步开拓发展大统一事业,他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
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其原因是:
A 儒生董仲舒的建议和汉武帝的决策 B 儒家思想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 儒家思想顺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D 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教育的主要内容
15、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
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
A 反对迷信崇拜 B 主张学以致用 C 维护封建礼教 D 抨击腐朽统治
16、对中国古代儒学发展演变表述不准确的是:
A 孔子创立以“仁”为核心的儒学
B 董仲舒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神化皇权
C 朱熹以“天理、人欲”之说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D 顾炎武继承“仁、义”观念,提倡“经世致用”
17、清朝前期形成的“乾嘉学派”:
A 由程朱理学发展而来 B 反对清朝政府的思想专制
C 关心现实,主张革除弊政 D 专心研究中国古代典籍
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发展的反映,从中我们可以获取很多历史信息。据此回答 18——19
题。
18、右图是《天朝田亩制度》书影,对此评价正确的有:
①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②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③上面一行小字中把“癸丑”改成“癸好”,可见太平
天国与清政府势不两立的斗争决心
④它是农民绝对平均主义的一种空想,无法调动
农民反封建的革命积极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④
19、王安石整顿太学和维新派兴办学堂相比较,其相同目的是:
A 维护封建统治 B 改革科举制度 C 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 D 繁荣文化艺术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主线。回答 20——25 题。
20、“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A《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 B 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朝封建统治
C《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D 拜上帝教吸收了西方文化
21、洋务派对中国近代化的突出贡献是:
A 诱发早期维新思想产生 B 引进机器生产方式
C 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 改革封建教育制度
22、下列各项有利于近代中国新的阶级力量产生和发展的是:
①洋务运动的开展 ②民族资本的产生 ③外国在华企业的建立 ④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
产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3、李鸿章说:“自秦政变而败亡,后世人君遂以守法为心传。自商鞅、王安石变法而诛绝,
后世人臣遂以守法取容悦。今各国一变再变而蒸蒸日上,独中土以守法为兢兢,即败亡灭绝
而不悔。”这表明李鸿章主张:
A 改变传统的守旧思想 B 学习西方的变法图强
C 为人臣必须取悦龙颜 D 坚持中国的守法传统
24、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中国人民的探索与抗争与以前相比有较大
不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民族资产阶级成为运动的领导阶级 B 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畴
C 抗争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 抗争都是在民族危机加深的情况下发生的
25、近代中国从学习西方的“器物”演进到学习其制度,主要是由于
A 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B 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C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西学东渐”局面开始形式
二、非选择题(50 分)
26、(14 分)西汉张骞通西域后,贯穿东西的陆上“丝绸之路”开通,汉武帝后,还开通了
“海上丝绸之路”,它们从此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并在唐朝达到鼎盛。通过
积极的对外交流,使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即历史上的“中华文化圈”),突破有限的
东亚,开始远播欧非,中华文明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它国文明的传入,
也丰富了中华文化。
(1)汉代开通了陆上“丝绸之路”,为什么还要开通海上“丝绸之路”?汉唐时期海上
“丝绸之路”最远分别可到达哪里?(5 分)
(2)请例举两汉时中国经陆上“丝绸之路”传到他国的主要技术(任两例),同时请说明两
汉之际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文化主要是什么?(3 分)
(3)假如今天有位旅行家想沿着唐代海上“丝绸之路”重新走一遍,请给他简要设计一下
他沿途要经过的地方。(2 分)
4)唐代“中华文化圈”逐渐形成,频繁的对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请简要叙述唐代对外交
流发达的原因?(4 分)
27、(13 分)京杭大运河全长 1794 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现已历时一千多
年。它与长城被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从 2004 年起,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历史
文化遗产的工作开始启动。
根据上述背景材料,回答:
(1)大运河和长江交汇处是 (填城市名)(1 分)
(2)简要分析隋朝修建大运河的背景。(3 分)大运河的修建在当时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
(3 分)
(3)这一地区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典型城市是 (1 分)
明清时期,这一地区的全国性贸易城市是 (1 分)
(4)如今,国家启动了南水北调工程,京杭大运河是该工程东线的主要输水线路。从中给
我们哪些启示?(4 分)
28、(13 分)城市的发展水平往往是一个社会发展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在中国,无论是隋唐
时期还是明清时期,城市的发展,代表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及至近代,城市的发展
与国家的命运更是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下面三副图分别是唐朝、明朝及洋务运动时期主要手
工业、工业城市分布示意图。
隋唐时期手工业分布和大都会 明朝手工业分布图 洋务运动企业分布图
回答:
(1)在唐朝和明朝时期,除当时的都城外,还出现了一些商业繁荣的城市,这些城市发展
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反映了怎样的经济发展趋势?(3 分)
(2)明朝城市发展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明中后期城市发展又增加了什么新因素?它对当时
思想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 分)
(3)洋务运动时期企业分布有什么特点?形成此特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 分)
(4)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是什么?请你对洋务运动进行简要评价。(4 分)
29、阅读下列材料:(10 分)
材料一:近代中国棉制品进口及棉花出口统计表
时间 进口棉纱(万担) 进口棉布(万匹)
1872 年 5 1224.1
1890 年 108.2 1556.1
时间 出口棉花(万公担)
1871 年——1873 年 0.8486
1891 年——1893 年 29.0417
材料二: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进口棉纱的价格逐渐下降,1872~1890 年间,最低时,曾
下跌三分之一以上。这就使得洋纱的价格远远低于土纱。如 1887 年牛庄三百斤的洋纱售银
五十七两,而同是土纱却要售银八十七两左右。
材料三:琼州附近的文昌,在 1882 年,由于廉价的印度棉纱的大量进口,使得本地的手工
纺织业破产了。“文昌女工既失其纺纱职业便转入织布”了。又据 1893 年《益闻录》记载:
江苏睢宁县,也由于“洋纱盛行,村人均有抱布之乐,户户织棉,轧轧机声”。
材料四:棉花价格提高……刺激了棉花种植面积的逐渐扩大。如上海、南汇两县以及浦东西,
“均栽种棉花,禾稻仅十中之二”。如皋、通州、海门三县,“三望皆种棉花,并无杂树”。
不仅原来的产棉区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了就是许多原来不种棉花的地区,也开始大规模种植
棉花了。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 19 世纪 70 年代——90 年代中国棉制品进口及棉花出口的变化情况。
(3 分)
(2)综合材料一、二、三,分析说明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4 分)
(3)结合材料二、三、四,分析说明这种变化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3 分)
20xx—20xx 学年度上学期历史(参考答案)
1B 2D 3D 4A 5D 6B 7C 8C 9A 10D 11B 12A 13B 14C 15A 16B 17D 18B
19C
20B 21B 22D 23A 24C 25A
26、⑴(5 分)因为陆上丝绸之路沿途山高路险,风沙大,气候干燥,加之战争经常发生,
甚至完全受阻。
汉代最远到达印度半岛南端,唐代到达波斯湾。
⑵(3 分,任 2 点均可)养蚕缫丝技术、铸铁技术、造纸术、井渠法。 佛教文化
⑶(2 分)广州——东南亚——印度半岛南端——波斯湾
⑷(4 分,任 4 点均可)唐对外交通发达。唐政府鼓励外商来华贸易,允许他们在中国居住、
任官,和中国人通婚。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造船航海技术先进。唐周边国家正向封
建社会过渡,主动向唐学习唐政治、文化。
27、(1)扬州(江都)、镇江(一个城市即可得 1 分)
(2)背景:国家的统一;经济的发展;江南地区的日益重要。(一个要点 1 分,共 3 分)
意义: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加强对江南的统治,
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带动了沿线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各水路交汇处商业的繁荣。(一个要点 1 分,共 3 分)
(3)苏州、南京(2 分)
(4)启示:重大工程建设需要繁荣的经济和强盛的国力作基础;京杭大运河是造福千秋的
伟大工程,至今我们仍然受益于它;自隋至今的“南粮北调”和“南水北调”历史说明,南
方的经济环境和生态环境要优于北方;社会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需要政府合理调配资源。
(答对 2 点即可得 4 分)
28、(1)原因:当时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2 分)
趋势:南方经济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1 分)
(2)特点:生产性和商业性突出,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减弱。(1 分)
新因素:出现手工工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1 分)
影响:出现了一批具有早期民主思想的思想家。(1 分)
(3)特点: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大中城市。(1 分)
原因:这些城市大都是两次鸦片战争后开辟的通商口岸,自然经济解体早,有劳动
力和消费市场。交通发达。(2 分)
(4)目的:维护清朝统治。(1 分)
简评: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客观上引进了西方科学技术,培养了人才,刺激了资本
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3 分)
29、(1)棉纱进口大幅度增加。棉布进口增幅不大,趋于平稳。棉花出口大幅度增加。(3
分)
(2)西方国家的先进纺纱技术,使其棉纱价格低廉,并得以利用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倾销,
使棉纱的进口量急剧增加。廉价的棉纱使中国的手工织布得以生存,抵制了棉布的进口。世
界棉纺织业的发展,对棉花的需求增加,促进了中国棉花的出口。(4 分)
(3)加速了中国传统手工业的破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商品化,使中国经济日益陷入资本
主义世界市场。(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