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doc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春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doc

ID:407002

大小:50.5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六单元达标检测试卷 满分:120 分 得分: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20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 分)(  ) A.玉帛(bó) 舂谷(chōng) 裨补阙漏(bì) B.未孚(fú) 期年(jī) 斟酌损益(zhēn) C.昳丽(yì) 崩殂(cú) 陟罚臧否(pǐ) D.汉青(hàn) 兜鍪(máo) 门庭若市(tíng)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 分)(  ) A.江南水乡自古就是不毛之地,如今变得更加繁荣富足。 B.许多人一事无成,就是因为他们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妄自菲薄。 C.他一生潜心于科学研究,是个只做学问,不求闻达的学者。 D.为了表示诚意,校长三顾茅庐,邀请王博士来学校执教。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将军宜枉驾顾之 B.忠之属也 神情与苏黄不属 C.又何间焉 时时而间进 D.邹忌修八尺有余 讲信修睦 4.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 分)(  ) A.《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战国策》简称《国策》,为国别体史书, 由汉代刘向整理改编而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B.《左传》相传为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所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记事详备、 文辞优美,《曹刿论战》就是其中的名篇。 C.《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自传。娓娓道来的内心独白、色彩斑斓的景物 描写和引人入胜的悬念设计是其受到广大读者欢迎的重要原因。 D.“表”作为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臣下向帝王陈情言事,言辞往往恭敬、恳切。如 诸葛亮的《出师表》。 5.默写。(8 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3)________________,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4)________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______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6) 《 曹 刿 论 战 》 中 , 曹 刿 认 为 政 治 上 取 信 于 民 的 表 现 是 :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问题。(4 分) 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决赛的舞台上,“外卖小哥”雷海为以 5∶1 的比分战胜了 北大才子彭敏,夺得冠军。董卿为他点赞:“祝贺你,雷海为!你不仅战胜了所有对手,你 更战胜了你自己,更战胜了生活!你是一位生活的强者!” 请写一条不少于 20 字的短信,为雷海为送上你的祝福。(不得署自己的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性学习(10 分) 7.某班拟开展以“漫步古诗苑”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10 分) (1)【古诗分类】班委会准备将教材中出现过的诗句分类编辑,下列诗句不宜放在“思乡” 主题类的一句是(2 分)(  ) ①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②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③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④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⑤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2)【诗人竞猜】班委会举行“诗人竞猜”的猜谜活动,请仿照示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 的语句。(4 分) 示例:(谜面)最恨凡尘世,一生独爱菊。 ——(谜底)陶渊明 (谜面)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谜底)陆游 (3)【新闻撰写】班上还举行了“古诗词诵读比赛”,下面是宣传委员在比赛结束后写的 一则新闻,请你为其拟写一个标题。(4 分) ______________ 为了弘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让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神奇魅力,我班于 4 月 21 日至 23 日开展了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古诗词诵读比赛,本次比赛设置了初赛、复赛、决 赛三个环节,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评出 5 名获奖者。这次诵读比赛,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中 华古典诗词的丰富多彩,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阅读理解(40 分) (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4 分) 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首联写了诗人一生中哪两件大事?(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则文言语段,回答问题。(12 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 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 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 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 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赵且①伐燕,苏代②为燕谓惠王③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④,而鹬啄 其肉,蚌合而拑⑤其喙⑥。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 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⑦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 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熟⑧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释】①且:将要。②苏代:人名。③惠王:赵惠王。他将要攻打燕国。④曝:曝晒。 ⑤拑:同“钳”,夹住。⑥喙:鸟兽的嘴。⑦禽:同“擒”,捉住。⑧熟:仔细。 10.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例句: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A.何陋之有 B.吾妻之美我者 C.故愿王熟计之也 D.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1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 分)(  )A.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 B.臣之妻私臣(私下) C.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担心) D.明日不雨,即有死蚌(下雨) 12.下列对【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甲】文中画线的句子朗读节奏应为:今齐/地方千里。 B.【甲】文中的邹忌讽谏齐威王时,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注重细节和对话描写, 人物形象生动。 C.《战国策》中文章大都短小精悍,富有哲理,很多成语都出自其中。如【甲】文中的 “门庭若市”,【乙】文中的“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D.【甲】、【乙】两文的论证方法略有不同,【甲】文用生活小事类比国家大事来论证, 【乙】文用寓言设喻来论证。 13.把【乙】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甲】、【乙】两文讲的都是成功进谏国君的故事。结合【乙】文,请具体说明苏代向 赵惠王进谏时所用的方法,并简要分析这样进谏的好处。(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3 分) 开在心里的橘子花 徐光惠 ①周日的清晨,穿上运动装前往郊外的南山。山风徐徐,吹拂着脸庞。突然,隐隐闻到 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四处张望,并没有看见有花啊。我循着花香一路寻去,转过一座小山坡, 顿觉眼前一亮,满眼缤纷,这里竟是一片翠绿的橘林。 ②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 可爱的小精灵。真香啊!它静静地开着,不张扬,不喧哗,自然开放在荒郊僻野。一阵风吹 过,几朵小花飘落于掌心,花瓣虽已渐渐枯落,却仍可嗅到淡淡余香,我的心里充盈着感动。 ③小时候,故乡很多人都会栽种橘树,父亲在老屋后也种了两棵。用不着精心打理,经 过阳光雨露的沐浴,橘树很快长得高大茂盛,绿意盎然。每年清明几场春雨后,初夏的某天, 似乎只一夜之间,你家的橘子花开了,他家的橘子花开了,全村的橘子花都开了,整个村子 浸透在醉人的花香里。我和小伙伴们常常跑到树下玩耍,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披着满身 的花香,欢天喜地满村子疯跑。这时,父亲看着满树橘花,脸上露出笑容。“看这花开得多 好,今年橘子收成一定不错啊!”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④橘子成熟了,我们几兄妹帮着父母采摘橘子,分享着收获的喜悦。橘子圆溜溜、黄澄 澄的,酸甜可口。父母每年都会送些给亲戚、乡邻,自家也留一些。有一年,橘子遭了虫害, 收成很少,母亲把橘子锁在柜子里,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招待,我们才能分到几瓣吃,让 人觉得心里欠欠的。 ⑤一次放学回家路上,我和同伴路过一片橘林,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 红灯笼,刺激着我的味蕾。我咽了咽口水,瞄了一眼身边的同伴。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 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的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掰开橘子 一阵狼吞虎咽,酸甜的滋味让我们开心不已。我舍不得全部吃掉,便留下几瓣放书包里。 ⑥晚上,我悄悄拿出剩下的几瓣橘子,不巧被进屋的父亲发现。他沉着脸问:“小惠, 哪来的橘子?”“我,我,别人给的……”我支支吾吾地,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脸。“是不 是在村头树上摘的?听说下午有人偷摘橘子了。”我的脸唰地红了:“爸,我,我错了!” ⑦“你记住了,别人家的东西,咱千万不能拿,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我点点头,为 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父亲的声音不大,却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牢记一生,时刻提 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⑧橘子花开了一年又一年,父亲已过世多年,不知道那老屋后的橘子花开了吗?——于 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 (摘自《中国电视报》2018 年 4 月 19 日,有删改) 15.文章以《开在心里的橘子花》为标题,有何作用?(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从记叙顺序的角度看,删掉第①、②段将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请说明理由。(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结合语境,品味第②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 分) 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怎样理解第⑧段画线句“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 一天”的含义?(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1 分) 古诗文背诵:是负担,还是捷径? ①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增加了古诗文的背诵篇目,由过去的 14 篇增至 72 篇。 有论者认为,这给学生增加了很大负担。其实,概览之前的语文教育经验,背诵并不能以负担论之,反而有审美享受的作用,甚至可以算一种学习的捷径。 ②58 篇的增加数量确实较多,但与传统中国语文教育的要求相比,要求背诵的篇目仍然 是很少的。在传统语文教育中,学子需要背诵数十万字。唐宋以来,为参加科举考试,考生 必须将《论语》《孟子》《左传》等 40 多万字的典籍全部精读熟背。有些人背诵得更多,如顾 炎武、戴震能够将十三经全文背诵,甚至连“注”都能背诵下来。民国时期的一些学者接受 的是传统教育,也有出色的背诵功夫。国学大师姜亮夫曾说,他在清华国学院时,同乐会上 梁启超、王国维即兴表演节目是背诵古代文学作品,梁启超背诵一大段《桃花扇》,王国维则 背诵了《西京赋》。 ③传统教育在背诵方面有数千年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④多感官能够帮助背诵。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朗读本身就是多感官参加的活动,需要同 时动用眼、口、耳、脑,甚至加上头、身体的动作,这有助于提高背诵的效率。正如俄罗斯 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的:“参与接受某种印象或是一组印象的感觉器官越多,那么,这些印 象就会越牢固地在我们的机械的和神经的记忆中扎根,同时也就会越真实地保存在记忆之中, 以后回忆起来也会更加容易。” ⑤少年时发挥听觉记忆的作用,能够帮助背诵。少年的一个特点是对声音非常敏感,这 使他们能够通过“听”轻松地记住那些语言优美的古诗文。语言学家赵元任回忆儿时的学习 情景时也说:“晚上念诗我们都觉得比白天念书轻松一点儿,我觉着也好玩一点儿。我念的 是《唐诗三百首》。我哥哥跟姊妹们另外还念《千家诗》跟别的诗集。他们念的诗,我就是没 念也渐渐地背得出来了。”他们都是通过“听”,记住了这些作品。 ⑥重视最初的记忆,能够帮助背诵。在中国传统语文教学中,背诵量是逐渐加大的。最 初的记忆量很小,而且要求学生必须做到滚瓜烂熟,能够不假思索地背诵出来。这些内容在 学生的记忆中深深扎根,成为后来背诵相关内容的基础。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对此早有研究, 如乌申斯基就说:“儿童在学习中所学到的这些最早的形象在他们的记忆中扎根越深,那么, 以后的形象也就能够越容易和越巩固地为他们所记住,自然,如果在最早的和以后的形象之 间有联系的话。”传统语文教学也是如此。每一次都是要求学生扎扎实实地背诵下来一些句 子,这些句子作为“最早的形象”,“在他们的记忆中扎根”,成为后来背诵的基础。中国传 统语文教育的一大特点就在这里:老师对学生最初的背诵要求非常严格,必须是记得非常牢 靠,这些内容记得牢靠了,以后的记忆就容易了。 ⑦从这个视角看新修订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更能明白,增加古诗文背诵恰恰是为了 长远的“轻松”打基础。 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面的材料放在文章哪一段最合适?为什么?(2 分)美学家朱光潜回忆自己的学习经历时说:“‘五经’之中,我幼时全读的是《书经》《左 传》。《诗经》我没正式地读,家塾里有人常在读,我听了多遍,就能成诵大半。于今我记得 最熟的经书,除《论语》外,就是听会的一套《诗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本文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请简述第⑥段的论证思路。(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50 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推心置腹的谈话就是心灵的展示。 耳朵是通向心灵的路。 读了上面的两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结合你的经历和体验,自拟题目,写一篇 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文体特征鲜明。③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④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参考答案 一、1.D 点拨:汉—汗,鍪 móu。 2.A 点拨:不合语境,“不毛之地”指贫瘠、荒 凉的土地或地带。 3.A 点拨:A.都是“拜访”的意思;B.类/相似;C.参与/间或、偶然; D.长,这里指身高/培养。 4.C 点拨:《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 5.(1)不求闻达 于诸侯 (2)不尽长江滚滚流 (3)峰峦如聚 (4)忽如一夜春风来 (5)山河破碎风飘絮 (6)小 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6.示例:雷海为,祝贺你夺得本次《中国诗词大会》冠军,你的才华、你的生活态度令 人钦佩,我也为你点赞! 二、7.(1)③ 点拨:③句表现的是清幽宁静的环境。 (2)示例:生梦铁马冰河,死悲九州未同。 (3)古诗词诵读比赛圆满结束 三、(一)8.①寒窗苦读,进入仕途;②烽烟四起,艰苦抗元。 9.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的柳絮,把自己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的 浮萍,形象地抒发了国破家亡的悲哀;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二)10.C 点拨:例句中的“之”是代词,指这件事。A.宾语前置的标志;B.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代词,这件事;D.助词,的。 11.B 点拨:私,偏爱。 12.A  点拨:今/齐地/方千里。 13.(我)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 14.运用寓言故事 来喻事明理,生动形象、直白明了。寓言不仅增强了辩词的说服力,而且使行文别出心裁, 让赵惠王能够清楚地明白当前的形势和自己国家所处的境地,从而比较容易接受苏代的劝谏, 放弃攻打燕国。 参考译文: 【乙】赵国准备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劝说赵惠王,说:“我这次来,经过易水,看 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喙。鹬 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成了死蚌。’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 放你,你就成了死鹬。’它们俩都不肯放开彼此,一个渔夫走过来,把它们俩一起捉住了。 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就会使老百姓处在劳苦贫困的境地,我担 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渔夫了。所以希望大王仔细考虑出兵这件事。”赵惠王说:“好 吧。”于是就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三)15.橘子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同时暗示文章主旨,饱含对父 亲的热爱和感激。 16.前两段运用倒叙手法;交代发现橘林的过程,自然引出下文;有悬念 效果。 点拨:本题考查记叙顺序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分析标志性的句子“我的心里充盈 着感动”,可知下文要进行回忆。 17.都是叠词,语言亲切、灵动,富有音韵美;形象地写 出了花蕊多而密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18.对于“我”来说,橘子花的香味使 “我”想起了父亲的教导,它一直留在“我”的心中影响着“我”;抒发了“我”对父亲的感 激与怀念之情。 (四)19.古诗文背诵有审美享受的作用,是一种学习的捷径。 20.第⑤段。 材料写朱光潜回忆幼时读《诗经》,听了多遍后就能成诵大半的事例,能够论证第⑤段“少年 时发挥听觉记忆的作用,能够帮助背诵”的观点。 21.举例论证,举唐宋以来参加科举的考 生精读熟背典籍和民国时期学者背诵古代文学作品的例子,具体论证了“与传统中国语文教 育的要求相比,《课标》要求背诵的篇目仍然是很少的”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22. 首先提出“重视最初的记忆,能够帮助背诵”的分论点;然后论述中国传统语文教学中,学 生的背诵量是逐渐加大的,最初小量但熟练的背诵是后面背诵的基础;接着举乌申斯基的言 论和传统语文教学的例子,论证本分论点;最后论述老师对学生背诵要求严格是中国传统语 文教育的一大特点,更进一步论证了本段分论点。 四、23.略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