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六、常见化学实验方法及运用
命题方向点播:高中化学实验分为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实验,其中无机化学实验通常
考察:实验的仪器的应用、反应基本原理、除杂和提纯、物质的检验
等,在高考中多以单项选择题形式和实验探究形式出现,占 18 分左右。
基础知识点回顾
考点一 基本仪器与基本操作
1.识别常见仪器
(1)用作容器或反应器的仪器
①试管 ②蒸发皿 ③坩埚 ④圆底烧瓶 ⑤平底烧瓶
⑥烧杯 ⑦蒸馏烧瓶 ⑧锥形瓶 ⑨集气瓶 ⑩广口瓶 ⑪燃烧匙
(2)用于提纯、分离和干燥的仪器
①漏斗 ②分液漏斗 ③球形干燥管
(3)常用计量仪器①量筒 ②容量瓶 ③滴定管 ④温度计 ⑤托盘天平
(4)其他仪器
①冷凝管 ②表面皿 ③滴瓶 ④胶头滴管
考点二 常见离子的检验及物质鉴别
1.常见阴离子的检验
(1)利用酸碱指示剂检验
(2)利用盐酸和其他试剂检验
CO2-3 :加入 BaCl2 或 CaCl2 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溶解,并放出无色
无味的气体。
SO2-4 :先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沉淀生成,再加入 BaCl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SO2-3 :加入 BaCl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放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且能使
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
(3)利用 AgNO3(HNO3 酸化)溶液检验(4)利用某些特征反应检验
I-:滴入淀粉溶液和氯水,溶液变蓝色(或加入氯水和四氯化碳,四氯化碳层呈紫红色)。
2.常见阳离子的检验
H+―→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色
考点三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1.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基本原理
(1)“四原则”
①不增,不得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尽量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③易分,使被提纯 或分离的物质跟其他物质易分离;④复原,被提纯的物质要易被还原。
(2)“三必须”
①除杂试剂必须过量;②过量试剂必须除尽(除去过量试剂带入的新杂质,同时注意加
入试剂的顺序);③选择最佳的除杂途径。
2.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常用方法
(1)升华法;(2)过滤法;(3)蒸馏法;(4)萃取分液法;(5)洗气法;(6)燃烧法。
考点四 评价型实验题
评价型实验题包括的题型很多,其中比较典型的有物质性质探究型、组成成分探究型、
物质制备和应用探究型等,该类试题一般以实验装置图的形式给出实验的流程,其实
验流程与考查内容一般为
1.常见的气体发生装置
2.常见的净化装置——用于除去气体中的杂质气体专题训练十六、常见化学实验专练 1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装置甲可用于检验有乙烯生成
B.装置乙可用于收集和吸收氨气
C.装置丙可用于除去 Cl2 中混有的 HCl 气体
D.装置丁可分离 CH3COOC2H4 和饱和碳酸钠溶液
2.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
是( )
选项 ①中物质 ②中物质 预测②中的现象
A. 稀盐酸
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
溶液
立即产生气泡
B. 浓硝酸 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 产生红棕色气体
C.
氯化铝溶
液
浓氢氧化钠溶液
产生大量白色沉
淀
D. 草酸溶液 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溶液逐渐褪色
3.某同学将光亮的镁条放入盛有 NH4Cl 溶液的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为探究该反
应原理,该同学做了以下实验并观察到相关现象,由此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及现象 结论
A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试纸变蓝
反应中有 NH3 产生
B
收集产生的气体并点燃,火焰呈淡蓝
色
反应中有 H2 产生
C
收集气体的同时测得溶液的 pH 为
8.6
弱碱性溶液中 Mg 也可
被氧化
D
将光亮的镁条放入 pH 为 8.6 的
NaHCO3 溶液中,有气泡产生
弱碱性溶液中 OH-氧
化了 Mg
4.(双选)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
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分别加热 Na2CO3 和
NaHCO3 固体
试管内壁均有水珠
两种物质均受
热分解
B
向稀的苯酚水溶液滴
加饱和溴水
生成白色沉淀
产物三溴苯酚
不溶于水
C
向含 I-的无色溶液中
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
滴加淀粉溶液
加入淀粉后溶液变
成蓝色
氧化性:Cl2>I2
D
向 FeSO4 溶液中先滴
入 KSCN 溶液,再滴加
H2O2 溶液
加入 H2O2 后溶液变
成血红色
Fe2+既有氧化
性又有还原性
5.(2019 天津卷) 环己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实验室制备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Ⅰ.环己烯的制备与提纯
(1)原料环己醇中若含苯酚杂质,检验试剂为____________,现象
为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 1 的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和夹持装置已略去)。
①烧瓶 A 中进行的可逆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浓硫酸也
可 作 该 反 应 的 催 化 剂 , 选 择 而 不 用 浓 硫 酸 的 原 因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浓硫酸易使原料炭化并产生
b. 污染小、可循环使用,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c.同等条件下,用 比浓硫酸的平衡转化率高
②仪器 B 的作用为____________。
(3)操作 2 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
(4)将操作 3(蒸馏)的步骤补齐:安装蒸馏装置,加入待蒸馏的物质和沸石,
____________,弃去前馏分,收集 83℃的馏分。
Ⅱ.环己烯含量的测定
在一定条件下,向 环己烯样品中加入定量制得的 ,与环己烯充分
反应后,剩余的 与足量 作用生成 ,用 的 标准溶液滴定,终
点时消耗 标准溶液 (以上数据均已扣除干扰因素)。
测定过程中,发生的反应如下:
3 2FeCl 6H O⋅
2SO
3 2FeCl 6H O⋅
3 2FeCl 6H O⋅
ga 2mol Brb
2Br KI 2I 1mol Lc −⋅ 2 2 3Na S O
2 2 3Na S O mLv①
② ②
③
(5)滴定所用指示剂为 。样品中环己烯的质量分数为 (用字母表示)。
(6)下列情况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样品中含有苯酚杂质
b.在测定过程中部分环己烯挥发
c. 标准溶液部分被氧化
6.(2019 北京卷)化学小组实验探究 SO2 与 AgNO3 溶液的反应。
(1)实验一:用如下装置(夹持、加热仪器略)制备 SO2,将足量 SO2 通入 AgNO3 溶
液中,迅速反应,得到无色溶液 A 和白色沉淀 B。
①浓 H2SO4 与 Cu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剂 a 是____________。
(2)对体系中有关物质性质分析得出:沉淀 B 可能为 Ag2SO3、Ag2SO4 或二者混合物。
(资料:Ag2SO4 微溶于水;Ag2SO3 难溶于水)
实验二:验证 B 的成分
写出Ag2SO3溶于氨水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2 2Br 2KI I 2KBr+ +
2 2 2 3 2 4 6I 2Na S O 2NaI Na S O+ +
2 2 3Na S O②加入盐酸后沉淀 D 大部分溶解,剩余少量沉淀 F。推断 D 中主要是 BaSO3,进而推
断 B 中含有 Ag2SO3。向滤液 E 中加入一种试剂,可进一步证实 B 中含有 Ag2SO3。
所用试剂及现象是__________。
(3)根据沉淀 F 的存在,推测 的产生有两个途径:
途径 1:实验一中,SO2 在 AgNO3 溶液中被氧化生成 Ag2SO4,随沉淀 B 进入 D。
途径 2:实验二中, 被氧化为 进入 D。
实验三:探究 的产生途径
①向溶液 A 中滴入过量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含有________:取上层
清液继续滴加 BaCl2 溶液,未出现白色沉淀,可判断 B 中不含 Ag2SO4。做出判断的理
由:_______。
②实验三的结论:__________。
(4)实验一中 SO2 与 AgNO3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物质性质分析,SO2 与 AgNO3 溶液应该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实验一所
得混合物放置一段时间,有 Ag 和 生成。
(6)根据上述实验所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2-
4SO
2-
3SO 2-
4SO
2-
4SO
2-
4SO专题训练十六、常见化学实验专练 1
参考答案:
1、解析:根据物质的化学、物理性质可对其检验、收集、除杂、分离等有关问题做出
判断。由乙醇和浓硫酸共热制乙烯时往往会发生碳化,碳与浓硫酸又会反应生成 SO2 而
混在乙烯中,同时乙醇易挥发,SO2 和乙醇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装置甲
不能用于检验有乙烯生成,A 错误;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即导气管短进长出,B 错误;氯气也能与碳酸氢钠反应,应该用饱和食盐水,C 错误;
乙酸乙酯不溶于水,与饱和碳酸钠溶液混合后静置分液即可分离,D 正确。答案:D
2、解析:稀盐酸滴入 Na2CO3 和 NaOH 的混合溶液中,NaOH 优先发生反应,不会立即产
生气泡,A 项错误;常温下,铝遇浓硝酸发生钝化,不会产生红棕色气体,B 项错误;
AlCl3 溶液滴加到 NaOH 溶液中发生反应:Al3++4OH-===AlO-2 +2H2O,不会产生沉淀,
C 项错误;H2C2O4 与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 KMnO4 溶液褪色,D 项正
确。
答案:D
3、解析:NH4Cl 溶液中存在平衡:NH+4 +H2ONH3·H2O+H+,镁条与 H+反应生成 H2,
同时平衡正向移动,溶液由弱酸性渐变为弱碱性,NH3·H2O 浓度变大,分解产生 NH3,
A、B、C 项均合理;pH=8.6 的 NaHCO3 溶液中存在 HCO-3 CO2-3 +H+,Mg 与 H+仍可反
应产生 H2,D 项不合理。答案:D
4、解析:A 项,Na2CO3 受热不分解、现象、结论均不正确;B 项,苯酚水溶液能和饱和
溴 水 发 生 取 代 反 应 生 成 三 溴 苯 酚 白 色 沉 淀 , 有 关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C 项,I -与少量新制氯水可发生反应:2I -+
Cl2===I2+2Cl-,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氧化性 Cl2>I2;D
项,FeSO4 与 H2O2 反应时,Fe2+被氧化为 Fe3+,故 Fe2+只表现出还原性,无法得出 Fe2
+有氧化性的结论。答案:BC
5、(1) 溶液 溶液显紫色3FeCl(2)① a、b ②减少环己醇蒸出
(3)分液漏斗、烧杯
(4)通冷凝水,加热
(5)淀粉溶液
(6)b、c
6、(1)①Cu+ 2H2SO4(浓) CuSO4+SO2↑+2H2O ②饱和 NaHSO3 溶液
(2)①Ag2SO3+4NH3·H2O=2Ag(NH3)2+ + +4H2O
②H2O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3)①Ag+ Ag2SO4 溶解度大于 BaSO4,没有 BaSO4 沉淀时,必定没有 Ag2SO4
②途径 1 不产生 ,途径 2 产生
(4)2Ag++SO2+H2O= Ag2SO3↓+2H+
(6)实验条件下:SO2 与 AgNO3 溶液生成 Ag2SO3 的速率大于生成 Ag 和 的速率 碱
性溶液中 更易被氧化为
822000
cvb
a
− ×
2
3SO −
2
4SO − 2
4SO −
2
4SO −
2
3SO − 2
4S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