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由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部分组成,总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
钟。
2.答卷前务必将答题卡上的项目写清楚,所有答案都必须涂、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
置,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
3.用黑色钢笔或中性笔作答。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30 分)
一、(10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踌躇(chú) 狼籍(jí) 颓唐(tuí) 坦荡如砥(dǐ)
B.蹒跚(pán) 婆娑(suō) 秀颀(qí) 巧妙绝纶(lún)
C.鲜腴(yú) 轩榭(xiè) 遒劲(qiú) 殚精竭虑(dān)
D.嶙峋(xún) 喧嚣(xiāo) 俯瞰(kàn) 惟妙惟肖(xiāo)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传统书信 (承载/承担)了太多的文化内涵,一封信,就是一份沉甸甸的敬
意。
(2)我们经历了灾难的创痛,更在灾难中铸就了不屈的精神, (凝聚/凝结)了
无尽的力量。
(3)即使在老年时,这个为人们爱戴的艺术家也比所有的同龄人, (甚至/尤
其)比许多年轻人更加充满了生命力。
(4)尽管这一“政绩工程”看起来规模庞大,但是由于脱离了现实,财力不堪重负,
弄得劳民伤财,群众不仅没有受益, (而且/反而)加重了负担。
A.承载 凝结 甚至 而且 B.承载 凝聚 甚至 反而
C.承担 凝结 尤其 反而 D.承担 凝聚 尤其 而且
3.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当下,读书越来越成为一种风气。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而朴
素的话:“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
①从个人角度而言,腹有诗书气自华。
②从国家层面来说,倡导全民阅读能够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
③历史证明,全世界一步步从野蛮走向文明,无不是建立在知识的积累之上。
④的确,读书可以明理,阅读铸就灵魂。
A.①④②③ B.③①②④ C.④①②③ D. ④②③①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书信不仅传承文化,而且传递感情,同时也真实地记录了时代的变迁。
B.央视《朗读者》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
缘故。
C.据统计,2017 年第一季度,国内汽油行业销售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大约12.7%左右。
D.多功能电话手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能够准确定位,并具有防水功能的电子设
备。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从句子成分的角度分析“英勇顽强的人民解放军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
令。”这句话的主语中心语是“人民解放军”,“英勇顽强的”是定语,修饰限
制主语中心语。
B.“横跨在洨河上的赵州桥,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这个句子的主干是“赵
州桥是著名的石拱桥。”
C. 一般来说,祈使句有命令、请求、催促、劝说等不同的语气,例如:“我走了,
到那边来信!”就是典型的祈使句;陈述句的句子结尾常用句号或者省略号,例
如:“我感到夜宿卢沟观赏晓月的相宜日子,莫过于正月十五上元节了……”
D.《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一书的作者是卞毓麟,本书属于典型的科普类作品,在介
绍天文知识的同时,也非常注重思维的启迪。既呈现了科学发展的历程,也极大地
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14 分)
6.古诗文填空(8 分)
(1)富贵不能淫, , 。(《孟子·富贵不能淫》)
(2)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陶渊明《饮酒》)
(4)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 。
(杜牧《赤壁》)
(5)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6 分)
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
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
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的唱歌,只要钻通柔
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
如果稍许等一下,我们也许就可以看到它遭受到的意外的烦扰。因为邻近很多口渴
的昆虫,立刻发现了蝉的井里流出的浆汁,跑去舔食。这些昆虫大都是黄蜂、苍蝇、蛆
蜕、玫瑰虫等,而最多的却是蚂蚁。身材小的想要到达这个井边,就偷偷从蝉的身底爬
过,而主人却很大方地抬起身子,让它们过去。大的昆虫,抢到一口,就赶紧跑开,走
到邻近的枝头,当它再转回头来时,胆子比从前变大了,它忽然就成了强盗,想把蝉从
井边赶走。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
上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徒,竟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
掉。
(1)上文选自《 》,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 。(2 分)
(2)本书被称为是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4 分)三、(6 分)
8.某校正在开展“好书推荐”活动,很多班级积极推荐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
森的著作《寂静的春天》,请你参加本次好书推荐活动,并完成相关任务。(6 分)
推荐书目 推荐理由 推荐班
级
春天是鲜花盛开、百鸟齐鸣的季节,可是从某一个时候起人
类可能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世界,田野里将会
变得寂静无声了,《寂静的春天》将带领我们探索其中的答
案。
八年级
四班
这本书第一次对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观念提出了质
疑,尖锐地提醒人们关注自然,关注健康,具有非常积极的
现实意义。
八年级
二班
这本书出版后,社会评价很高。其中一条评价是“《寂静的
春天》播下了新行动主义的种子,并且已经深深根植于广大
人民群众心中。”可见本书长远的社会意义,很值得一读。
八年级
一班
《寂静的
春天》
地球从来不需要人类拯救,人类保护地球,是为了保护人类
自己。请大家阅读《寂静的春天》吧。
八年级
九班
(1)某校八年级二班的同学在推荐理由中说“这本书第一次对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
然的观念提出了质疑”,请你根据自己的阅读回答:该书对人类的哪种行为提出了质
疑?(2 分)
(2)请结合你的见闻,简要说明你所了解的人类保护环境的举措,从而印证某校八年
级一班同学在推荐理由中提到的“新行动主义的种子,已经深深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心
中”。(2 分)
(3)该校八年级九班同学的推荐语是“地球从来不需要人类拯救,人类保护地球,是
为了保护人类自己”。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 分)
第二部分 阅 读(40 分)
四、(18 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 9—10 题。(5 分)
早梅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①临村路傍②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③。 【注释】①迥(jiǒng):远。②傍:靠近。③销:通“消”,融化。
9.诗歌第一句中的“白玉条”写出了怎样的景象?请描述。(2 分)
10.请简要分析最后一句中“疑”字的表达效果。(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4 题。(13 分)
程颢,字伯淳,世居中山,后徙河南。举进士,调鄂主簿。鄂民有借兄宅居者,发
地得瘗钱①,兄之子诉曰:“父所藏。”颢问:“几何年?”曰:“四十年。”“彼借
居几时?”曰:“二十年矣。”遣吏取十千视之,谓诉者曰:“今官所铸钱,不五六年
即遍天下,此皆未藏前数十年所铸,何也?”其人不能答。
为晋城令,富人张氏父死,旦有老叟踵门曰:“我,汝父也。”子惊疑莫测,相与
诣县。叟曰:“身为医,远出治疾,而妻生子,贫不能养,以与张。”质其验,取怀中
一书进,其所记曰:“某年月日,抱儿与张三翁家。”颢问:“张是时才四十,安得有
翁称?”叟骇谢。
民税粟②多移近边③,载往则道远,就籴④则价高。颢择富而可任者,预使贮粟以
待,费大省。民以事至县者必告以孝悌忠信入所以事其父兄出所以事其长上。度乡村远
近为伍保,使之力役相助,患难相恤,而奸伪无所容。凡孤寡残废者,责之亲戚乡党,
使亡失所。行旅出于其途者,疾病皆有所养。乡必有校,暇时亲至,召老与之语。儿童
所读书,亲为正句读,教者不善,则为易置。择子弟之秀者,聚而教之。在县凡三岁,
民爱之如父母。
(选自《宋史·程颢传》,有删改)
【注】①瘗(yì)钱:陪葬的钱币。②税粟:征收粮税。③近边:附近的边地。④籴
(dí):买粮食。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3 分)
(1)子惊疑莫测,相与诣县 诣:
(2)教者不善,则为易置 易:
(3)在县凡三岁 凡: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是( )(3 分)
A.遣吏取十千视之
已而之细柳军 (《周亚夫军细柳》)
B.其人不能答
屠自后断其股 (《聊斋志异·狼》)
C.我,汝父也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孟子·富贵不能淫》)
D.择子弟之秀者,聚而教之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列子·愚公移山》)
13.请为下面的句子标出三处停顿。(3 分)
民 以 事 至 县 者 必 告 以 孝 悌 忠 信 入 所 以 事 其 父 兄 出 所 以 事 其 长 上 。
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颢择富而可任者,预使贮粟以待,费大省。(2 分)
(2)凡孤寡残废者,责之亲戚乡党,使亡失所。(2 分)五、(22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8 小题。(11 分)
桥名谈往
茅以升
①万物皆有名。既然是名,就要起得好。我国近代桥梁题名时,受西方影响,是从
地理观点出发的,只要能指出它的所在地就可以了。然而我国古时桥名,不是这样。它
总要有些文学气息,或是纪事抒情,引起深思遐想;或有诗情画意,为之心旷神怡。这
样,通过慎重题名,一座桥的历史、作用或关系,就立刻表现出来,因而容易流传。现
在来介绍一些桥名,借以窥知我国桥梁文化的丰富。
②先来谈谈单字命名的桥。较著名的有:苏州的“枫桥”,唐张继有《枫桥夜泊》
诗;西湖的“断桥”,明朝莫仲玙有《断桥残雪》词。但单名之桥往往系泛指,而又可
能是专名。有的指明桥的所在,如“山桥”,梁简文帝诗:“卧石藤为缆,山桥树作
梁”。有的指明桥的形状,如“方桥”,唐韩愈诗:“君欲问方桥,方桥如此作”。有
的与桥畔景物有关,如“花桥”,福建宁德县、湖北长阳县及广西桂林都有。
③再来说说双字命名的桥。根据反映内容,一部《桥名录》可分为五类。第一类是
“表扬”。首先是表扬桥的功用。如“赵州桥”,在河北赵县南洨河上,制造奇特,
“隋匠李春之迹也”。第二类是“纪事”,记载关于桥的故事。如“万里桥”,在四川
成都南门外,“昔孔明于此饯费祎聘吴,曰万里之行,始于此矣”。第三类是“抒
情”,通过桥名,来表达思想感情。如“销魂桥”,即“灞桥”,在陕西西安,“东汉
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因“取江淹别赋句,又呼为销魂桥”。第四类是“写
景”,美化桥身及四周景物。如“垂虹桥”,在江苏吴江,桥身环如半月,长若垂虹,
宋王安石《垂虹桥》诗云:“颇夸九州物,壮丽无此敌。” 第五类是“纪念”,多指
名人故事,如“留衣桥”,在江西南城,清咸丰间有知府治郡有功,卸职时郡人饯行,
留衣于此,遂改名留衣桥。
④以上是单字和双字的桥名录。三字、四字或更多字的桥名,当然也有,但为数极
少。因此,在《桥名录》中把这两种搜集齐全,所余就无几了。
⑤ 。比如唐代杜牧诗中的“二十四桥”就是一例。这到
底是一座桥还是说有二十四座桥呢?千年来不少人为这问题作了考证。
⑥杜牧的原诗是《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
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用很少的字,表达出对扬州的繁华消逝、人去楼空之
感。这首诗中,只有二十四桥这几个字指出往事的遗迹,因而这几个字就要能充分反映
出昔日的繁华。如果这只是一座名叫二十四桥的桥,它如何能体现全扬州的繁华呢?扬
州的桥很多,而且从隋朝起,就分布在全城。因此,杜牧诗中的二十四桥定然不只是一
座桥。正因为这个缘故,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才为这二十四桥,考订出它们的名
字,并且指出,在那时(约 1064 年),二十四桥中存在的仅有六座了。
⑦二十四桥逐渐减少,就出现一种传说,认为这仅仅是一座桥的专名。比较有力的
说法,是引南宋姜夔的《扬州慢》词:“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
药,年年知为谁生?”所谓“仍在”“桥边”,似乎应当是指一座桥,否则如是很多
桥,难道每座桥边都有红药吗?尽管沈括所见的是六座桥,经过金人南下,到姜夔时,
也许只剩下一座了。
15.请列举第③段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任选一种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4 分)16.联系上下文,在文中第⑤段的横线处填写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2 分)
17.阅读文章第⑦段,分析最后一句加点词语“也许”的表达作用。(3 分)
尽管沈括所见的是六座桥,经过金人南下,到姜夔时,也许只剩下一座了。
18.下面四个选项中,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文章第③段“灞桥折柳”的故事中,“柳”与“留”谐音,古人常借“柳”表达
与亲朋好友离别时的留恋之情。
B.中国古代桥梁的题名,总要借名记事或抒情,而不是简单的用个地名就够了。
C.第③段中的“枫桥”“断桥”的命名即是古时桥名“总要有些文学气息”的证
明。
D.二十四桥是专指一桥还是二十四座桥的全称都是没有确切的证据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9—22 小题。(11 分)
翠湖心影
汪曾祺
①昆明和翠湖分不开。很多城市都有湖,然而这些湖和城的关系都还不是那样密
切。似乎把这些湖挪开,城市也还是城市。翠湖可不能挪开。没有翠湖,昆明就不成其
为昆明了。翠湖在城里,而且几乎就挨着市中心。城中有湖,这在中国,在世界上,都
是不多的。说某某湖是某某城的眼睛,这是一个俗得不能再俗的比喻了。然而说到翠
湖,这个比喻还是躲不开。只能说:翠湖是昆明的眼睛。有什么办法呢,因为它非常贴
切。
②翠湖是一片湖,同时也是一条路。湖之中,有一条很整齐的贯通南北的大路。昆
明人特意来游翠湖的也有,不多。多数人只是从这里穿过。翠湖中游人少而行人多。但
是行人到了翠湖,也就成了游人了。从喧嚣扰攘的闹市和刻板枯燥的机关里,匆匆忙忙
地走过来,一进了翠湖,即刻就会觉得浑身轻松下来;生活的重压、柴米油盐、委屈烦
恼,就会冲淡一些。人们不知不觉地放慢了脚步,甚至可以停下来,在路边的石凳上坐
一坐,抽一支烟,四边看看。即使仍在匆忙地赶路,人在湖光树影中,精神也很不一样
了。翠湖每天每日,给了昆明人多少浮世的安慰和精神的疗养啊。因此,昆明人对翠湖
充满感激。翠湖这个名字起得好!湖不大,也不小,正合适。小了,不够一游;太大
了,游起来怪累。湖的周围和湖中都有堤。堤边密密地栽着树。树都很高大。主要的是
垂柳。“秋尽江南草未凋”,昆明的树好像到了冬天也还是绿的。湖水极清,常年盈
满。我在昆明住了七年,没有看见过翠湖干得见了底。翠湖的水不深。浅处没膝,深处
也不过齐腰。翠湖不种荷花,但是有许多水浮莲。肥厚碧绿的猪耳状的叶子,开着一望
无际的粉紫色的蝶形的花,很热闹。我是在翠湖才认识这种水生植物的。我以后再也没
看到过这样大片大片的水浮莲。湖中多红鱼,很大,都有一尺多长。这些鱼已习惯于人
声脚步,见人不惊,整天只是安安静静地,悠然地浮沉游动着。有时夜晚从湖中大路上
过,会忽然拔剌一声,从湖心跃起一条极大的大鱼,吓你一跳。湖水、柳树、粉紫色的
水浮莲、红鱼,共同组成一个印象:翠。
③一九三九年的夏天,我到昆明来考大学,寄住在同济中学的宿舍里,几乎每天都
要到翠湖。学校已经发了榜,还没有开学,我们除了骑马到黑龙潭、金殿,坐船到大观
楼,就是到翠湖图书馆去看书。这是我这一生去过次数最多的一个图书馆,也是印象极
佳的一个图书馆。图书馆不大,形制有一点像一个道观。非常安静整洁。有一个侧院,
院里种了好多盆白茶花。这些白茶花有时整天没有一个人来看它,就只是安安静静地欣
然地开着。图书馆的管理员是一个奇怪的人。他没有准确的上下班时间。有时我们去得早了,他还没有来,门没有开,我们就在外面等着。他来了,谁也不理,开了门,走进
阅览室,把壁上一个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拉拉”一拨动,拨到八点,这就上班了,开
始借书。这个小图书馆藏书似不少,而且有些善本。我们想看的书大都能够借到。过了
两三个小时,这位干瘦而沉默的图书管理员站起来,把壁上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拉
拉”一拨,拨到十二点:下班!我们对他这种以意为之的计时方法完全没有意见。因为
我们没有一定要看完的书,到这里来只是享受一点安静。我们看书,是没有目的的,从
《南诏国志》到福尔摩斯,逮什么看什么。
④路东伸进湖水有一个半岛,半岛上有一个两层的楼阁,阁上是个茶馆。茶馆的地
势很好,四面有窗,入目都是湖水。夏天,在阁子上喝茶,很凉快。茶馆卖盖碗茶,还
卖炒葵花子、南瓜子、花生米,都装在一个白铁敲成的方碟子里,昆明的茶馆计帐的方
法有点特别:瓜子、花生,都是一个价钱,按碟算。喝完了茶,“收茶钱!”堂倌走过
来,数一数碟子,就报出个钱数。我们的同学有时临窗饮茶,嗑完一碟瓜子,随手把铁
皮碟往外一扔,碟子就落进了水里。堂倌算帐,还是照碟算。这些堂倌们晚上清点时,
自然会发现碟子少了,并且也一定会知道这些碟子上哪里去了。但是从来没有一次收茶
钱时因此和顾客吵起来过;并且在提着大铜壶用“凤凰三点头”手法为客人续水时也从
不拿眼睛“贼”着客人。把瓜子碟扔进水里,自然是不大道德。不过堂倌不那么斤斤计
较的风度却是很可佩服的。
⑤除了到昆明图书馆看书,喝茶,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到翠湖去“穷遛”。这“穷
遛”有两层意思,一是不名一钱地遛,一是无穷无尽地遛。“园日涉以成趣”,我们遛
翠湖没有个够的时候。尤其是晚上,踏着斑驳的月光树影,可以在湖里一遛遛好几圈。
一面走,一面海阔天空,高谈阔论。我们那时都是二十岁上下的人,似乎有很多话要
说,可说,我们都说了些什么呢?我现在一句都记不得了!
⑥我是一九四六年离开昆明的。一别翠湖,已经三十八年了,时间过得真快!
⑦我是很想念翠湖的。
⑧前几年,听说因为搞什么“建设”,挖断了水脉,翠湖没有水了。我听了,觉得
怅然,而且愤怒了。这是怎么搞的!谁搞的?翠湖会成了什么样子呢?那些树呢?那些水浮
莲呢?那些鱼呢?最近听说翠湖又有水了,我高兴!我当然会想到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带
来的好处,这是拨乱反正。
⑨但是我又听说,翠湖现在很热闹,经常举办“蛇展”什么的,我又有点儿担心。
这又会成了什么样子呢?我不反对翠湖游人多,甚至可以有游艇,甚至可以设立摊篷卖
酥包子、焖鸡米线、冰淇凌、雪糕,但是最好不要搞“蛇展”。我希望还我一个明爽安
静的翠湖。我想这也是很多昆明人的希望。
(原载一九八四年第八期《滇池》,有删改)
19.请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①⑨两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 分)
(1)翠湖是昆明的眼睛。(2 分)
(2)我希望还我一个明爽安静的翠湖。(2 分)
20.请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子。(2 分)
这些鱼已习惯于人声脚步,见人不惊,整天只是安安静静地,悠然地浮沉游动着。
有时夜晚从湖中大路上过,会忽然拔剌一声,从湖心跃起一条极大的大鱼,吓你一跳。
21.第④段写湖中半岛上喝茶的情景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2 分)22.作者在第⑦段说“我是很想念翠湖的”,请结合全文分条概述其原因。(3 分)
第三部分 写作(50 分)
六、(50 分)
23.请以“与 牵手”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记叙文。
要求:
①补全标题,结合个人生活经历,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悟;
②叙事具体清楚,内容充实;
③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
④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等信息。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客观性试题有错别字不得分;主观性试题除特别要求外,只要言之有理、符合题
意即可得分。)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30 分)
一、(10 分,每小题 2 分)
1.C(A 项:藉;B 项:伦;D 项:xiào)
2. B(承担是把事情、责任承受下来,担当的意思;承载是承受、支撑物体;承受或担
负重量;根据句意表达和前后搭配判断应该选用“承载”;凝结常用于比喻,指血、
汗、思想、感情等凝结成新的东西。凝聚常比喻思想、感情等聚集在一起,根据句意表
达应该选用“凝聚”;“甚至”连接的是前一个分句的意义延伸;“尤其”连接的是前
一个分句意义的具体点,根据句意和逻辑关系应选择“甚至”;“不仅……而且”表示
顺向递进关系,“不仅……反而”表示反向递进关系。)
3.C(首先确定与“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语意关联最为密切的是第④句;①②两句
从个人到国家层面依次展开,按照逻辑顺序先①后②;第③句是总结)4.D(A 项:不仅而且表示递进关系,而“传承文化”与“传递感情”从内容涵盖与高
度来讲需要互换;B 项:“是因为”与“缘故”矛盾;C 项:“大约”与“左右”矛
盾。)
5.B(赵州桥是石拱桥。 )
二、(14 分)
6.(8 分)
(1)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入则无法家拂士
(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庭下如积水空明(每句 1 分,错字、别字、添字、漏字不得分)
7.(6 分)
(1)(2 分)昆虫记;法布尔
(2)(4 分)示例:①从上文中我们了解了蝉和众多昆虫的活习性,获得了丰富的科
普知识(2 分);②作者观察细致,运用了细节描写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
出了蚂蚁的凶悍和霸道。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2 分)。
三、(6 分)
8.(6 分)
(1)(2 分)示例一:指出农药的使用严重污染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构
成了极大的威胁。
示例二:杀虫剂的使用不加选择地杀死了各种昆虫,毒素停留在土壤和水里,通过食物
链进入人的身体,增加了人们患上慢性白血球增多症和各种癌症的风险,极大的危害了
公众健康。
(2)(2 分)示例一:水果或者蔬菜施肥开始重视无污染的有机肥料为主,人们的无
公害意识越来越强。
示例二:国家不断出台有关环保的法令法规,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越来越强,保护环境
越来越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示例三:世界各国限制使用“DDT”农药。
(3)(2 分)示例:地球本身是绿色、无污染的,是人类在开发的过程中破坏了生态
环境,现在人们增强环保意识,就是为了更好地改善自身的生存环境,就是为了更好地
保护自己。
第二部分 阅 读(40 分)
四、(18 分)
(一)(5 分)
9.(2 分)一树梅花凌寒盛开、压满枝头,远远望去洁白的枝条就像是晶莹洁白的玉
条。
10.(3 分)“疑”字,写诗人怀疑看到的不是梅花,而是未融化的冬雪(1 分)。用惊
叹的口吻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看到梅花盛开的惊喜、赞美之情(2 分)。
(二)(13 分)
11.(3 分)(1)到,来到 ;(2)交换,换 ;(3)共,总共。(每字 1 分)
12.(3 分)C(C 项的两个“也”字都是表示判断的语气助词;A 项:代词,钱/动
词,到、往;B 项:指示代词,那个、那/代词,狼,狼的;D 项:连词,承接关系/连
词,修饰关系)13.(3 分)民以事至县者/必告以孝悌忠信/入所以事其父兄/出所以事其长上。
(每处 1 分)
14.(4 分)
(1)程颢选择可以任用的富户人家,预先令他们贮藏粮粟做好准备,费用大量节省。
(2 分)
(2)凡是孤寡残废的人,责令他的亲戚朋友或乡邻帮助他,使他们不至于流离失所。
(2 分)
五、(22 分)
(一)(11 分)
15.(4 分)参考示例:
说明方法:分类别、举例子、引用、打比方。(2 分,答出两种即可)
表达作用:示例一: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把双字命名的桥,根据反映的内容分为五
类,使纷繁复杂的桥梁名字分门别类、眉目清晰(1 分),更加便于认识我国的桥梁文
化(1 分)。
示例二: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举“江苏吴江垂虹桥环如半月、长若垂虹”的例
子(1 分),具体形象地说明了古桥在命名时具有“美化桥身及四周景物”的作用(1
分)。
示例三: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垂虹桥的桥身”,比作“半月”“垂虹”(1
分),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垂虹桥的壮丽,从而说明了古桥在命名时具有“美化桥身及四
周景物”的作用(1 分)。
16.(2 分)示例一:为桥题名本来是好事,但有时也会因此而引起误会。
示例二:为桥取名字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但有时也会出现误解。(承上句 1 分,
启下句 1 分,意思对即可)
17.(3 分)示例:“也许”,是“大概、可能”的意思,表示推测(1 分),说明根据
姜夔词作《扬州慢》的描述判断,有可能经过战乱,二十四桥中存在的桥梁只剩一座
(1 分)。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1 分)。
18.(2 分)B(中国古代桥梁的命名方式,种类繁多,灵活多样,也有“写景”或“纪
念”的,如“垂虹桥”等,并非每座桥都要借名记事或抒情。)
(二)(11 分)
19.(4 分)
(1)(2 分)眼睛是人的心灵之窗,文中把翠湖比作昆明的眼睛,正符合翠湖明亮、
充满生机的特点(1 分);同时这个比喻也形象地写出了两者密不可分的关系(1
分)。
(2)(2 分)作者回忆翠湖的过去,更关注翠湖的现在(1 分),为翠湖遭受人为破坏
而担忧,期望翠湖能永远保持明爽安静(1 分)。
20.(2 分)运用拟人手法(1 分),以鱼儿的“安静”“悠然”形象地体现出人与环境
的和谐以及作者宁静悠闲的心境(1 分)。
21.(2 分)半岛上喝茶的情景突出了翠湖明爽、安静的氛围(1 分);这里远离浮躁和喧
嚣,充满了宁静、和谐和人情温暖,这也正是作者赞美翠湖、怀念翠湖的重要原因(1
分)。
22.(3 分)
①翠湖美丽安静的环境给人以宁静、闲适的心境。
②翠湖独特、淳朴的民风令人怀念。
③在翠湖经历的美好时光,镌刻着作者关于青春和友情的美好回忆。(每点 1 分)第三部分 写作(50 分)
六、(50 分)
23.(50 分)参考下列标准计分。
项目 评分细则
基
础
分
一类文
(30~40 分)
思想健康,切合题意,中心突出,感情真挚,内容充实,思路
清晰,谋篇布局合理,语言通畅,符合文体要求。
二类文
(20~29 分)
思想健康,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感情真实,内容比较充实,
层次比较清晰,语言通顺,有少量语病,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三类文
(0~l9 分)
思想健康,偏离题意,中心不够明确,内容比较空泛;条理不
够清晰,语病较多;书写潦草,卷面不整洁,文体有杂糅。
思想深刻 构思新颖 语言生动
创
新
分
(1~10 分)
(1)见解新颖;(2)透
过 现 象 深 入 本 质 ;
(3)能揭示问题产生
的原因;(4)材料丰
富。
(5)构思精巧;(6)推
理 、 想 像 有 独 到 之
处;(7)形象丰富;
(8)有个性。
(9) 词 语 丰 富 ; (10)
句式灵活;(11)善于
运用修辞手法;(12)
文句有意蕴。
加
分
书写
(1~5 分)
书写整洁、美观,可视情况加 l~5 分。
无题目 扣 2 分。
错别字、标点 每个字扣 1 分,最多扣 5 分。错别字重复的不计。
减
分
字数不足 每 50 字扣 1 分。
附:课外文言文翻译:
程颢,字伯淳,世代定居中山,后来从开封府迁到河南府。程颢被录取为进士,奉
调为鄂县主簿。鄂县有一平民借住兄弟的房子,挖开地下发现了埋藏的钱币,兄弟的儿
子上诉说:“是我父亲藏的。”程颢问:“是哪一年藏的?”回答说:“藏了四十
年。”“他们什么时候借住的呢?”回答说:“借住二十年了。”派遣官吏拿来十千钱
仔细观察,对上诉的人说:“现在官府所铸的钱,不超过五六年就已经流通至天下各
地,这都是没有埋藏前数十年所铸的钱,是什么原因呢?”上诉的人不能答出这个道
理。
程颢担任晋城县令时,富户人家张氏的父亲死了,清早有一年迈的老人,到他的门
前说:“我,就是你父亲。”那个人的儿子惊疑不已,不知所措,同他一起到晋城县
衙。那个老人说:“我身为医生,因远出为别人治病,而妻子生了儿子,因为贫穷不能
抚养,就送给了富人张氏。”程颢对他们进行质问、检查验证。老人取出怀中的一封书信进呈送上,这封书信上记载说:“某年,某月,某日,抱儿子送给了张三翁家里。”
程颢问:“张氏当时才四十岁,哪有称他为翁的道理呢?”那个老人惊骇不已,辞谢走
了。
老百姓交粟为税,多送到附近边地,装载前往则道路远,就近买则价格高。程颢选
择可以任用的富户人家,预先令他们贮藏粮粟做好准备,费用大量节省。百姓因事到县
衙,程颢必然会把孝悌忠信的道义告诉他们,在家里就要服侍听从父亲、兄长的,在外
面就要服侍听从年长与上辈的。计划按乡村的远近建立伍保,使他们相互之间在财力、
劳役上相互帮助,患难之时互相抚恤,从而使邪恶势力和欺诈行为没有容身的场所。凡
是孤寡残废的人,责令他的亲戚朋友或乡邻们帮助他,使他们不至于流离失所。而在外
面旅行的人,患了疾病都有人帮助照料。乡里一定要有学校,闲暇的时候亲自去讲学,
召集父老乡亲与他们交谈。儿童读的书,程颢亲自给他们校正句读。教育不好的人,就
改换另外安置。选择民间优秀的子弟,聚集一起进行教育。在晋城县总共三年,老百姓
爱戴他就像父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