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母亲》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
通过多种形式朗读,揣摩、品味诗的语言。感受作者对已故母亲的深深怀念。
过程与方法:
1、理清诗的思路,深入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
2、采用诗歌五步教学法。知诗(知内容)——说诗(说诗意)——解诗(解析诗意)——悟诗(悟情感)——品诗(品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作者由梦幻到现实,从童年到成年的层次来抒发对母亲的深切留恋、怀念之情。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语:
先放一段阎维文唱的《母亲》。
刚刚我们听到的是著名歌手阎维文唱的《母亲》,听到了母爱的声音,是啊!“人的嘴唇所能发出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
那么这堂课,我们将要在舒婷的诗歌里读出对母亲的眷恋和怀念。
二、 初读诗文,理解诗意。
1、作者舒婷,女,原名龚佩瑜,龚舒婷。福建厦门人。朦胧诗代表诗人。已出版的诗集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与诗人顾城合出《舒婷顾城抒情诗选》。
2、解读诗。要求:(1)读准字音
(2读的通顺流畅。
3、谈谈读诗后的整体感受,这首诗写了什么?
诗人怀念已故的母亲。
4、美读全诗。读出语调、语速、重音、节拍、读出情感。
在学生读诗的过程中,教师做如下指导:
(1) 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这首诗诗行较长,语调宜慢,应读的深情、忧伤,与对母亲的绵长思念、怀念相协调。
(2) 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诗歌诵读的语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果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伤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叙的,速度采取中等为宜。
(3) 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诗歌诵读,有轻有重,有音长音短才能将诗歌的情感强调出来,才能将诗歌的韵味体现出来,字词句的轻重及音长音短,要根据诗歌的内容、意境来判断。
(4) 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的停顿。诗歌诵读,需要处理好停顿。节奏自然,诗歌才富有韵律美。
5、师范读,学生放声朗读。
三、 指导朗读,师生互动合作解析诗意。
1、重点指导朗读第一节。
2、指导同学们抓住重点词或句子来理解这首诗。
(1) 为什么不敢睁开眼?“不敢”说明了什么?
说明不愿意相信母亲离去。
希望在梦里和母亲相聚的时间长一点。
(2) 为什么不敢浣洗鲜红的围巾?“鲜红的围巾”是什么?
母亲留给我的回忆。围巾里有妈妈温馨的味道。不敢浣洗,怕妈妈温馨的味道会和红色一样随着岁月的流逝退去颜色,害怕记忆也慢慢地退色。只要一看到鲜红的围巾,就会怀想起往日温馨的画面,母亲的笑脸。
不敢打开围巾,不敢打开令人心碎的画屏,怕甜蜜的回忆后剩下的只是孤独。
(3) 为什么童年的哭泣变成成年后的不敢呻吟?
小时侯,哪怕受到一丁点儿伤害,都要向母亲哭喊,母亲的一句话,母亲的轻轻爱抚,是医治心灵创伤的灵丹妙药。母亲是永远的依靠,是儿女最温暖的地方,母亲是儿女的整个世界。可见如今头顶着荆冠也不敢向你诉说我的痛,我的伤,我的无助,我的无奈,知道要学会独自承担一切。
四、 悟读诗歌,进一步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向较高的理性层次靠近。
朗读最后一节,谈谈你的感想。
作者是诗人,写过许多诗歌,却写不出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不知道怎样表达对母亲的思念,那种情感不是语言可以表达出来的。
我的怀念不是激流那般强烈的碰撞着,激起层层浪花。也不像瀑布般跌落在山崖。
“枯井”是什么?
“枯井”是作者对母亲的独特的怀念方式。
母亲在的时候,天天都有快乐从心底飞出,如往日汩汩的源泉。现在,这里是死角。不会再有动听的歌声了,每一次甜蜜的歌声里都会伴随着锥心的痛,心已经是一眼枯井。
五、 品读全诗,析文章的意境美。
1、找出你认为诗中最深情的一句话,再读一读,品一品。
诗的意境感伤优美,语言深情朴实,浓浓的情贯穿全诗。
2、文中用了许多重复的词语,你发现了吗?找一找,看看有什么作用?
三个“不敢”两个“怎敢”把诗人强烈的感情压抑成失声的哭泣,催人泪下,更感人。
四个“呵,母亲”把诗的感情推倒了一声声的呼唤里。把对母亲的怀念,表达的淋漓尽致。
六、 拓展延伸:
作者舒婷通过她那温婉善良的心,从梦境写到现实、从童年写到成年,在完成整个构思的同时,也完成了对母亲的回忆和怀念。在泯灭情感的时代,以诗歌的方式来怀念母亲,来留恋母爱。我们在坐的每一位同学沉浸在母爱的怀抱里,却还有些不知足。想一想,我们对那份不可多得的母爱给予了怎样的回报呢?现在想对为我们日夜操劳的的妈妈说些什么呢?
七、板书:
梦 幻
珍藏的红围巾
童年——>现在
对母亲的怀念、留恋——>枯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