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的特别
十多年前在美国密植根大学工作的时候,冬天我特别爱去住家附近的大学游泳馆。每次傍晚去,几乎都可以看到一个年轻男子在最外面的游道上来回穿梭。他的游姿特别美丽,自由泳和蝶泳如同舞蹈一般,水波在他的四肢控制下升降,散播着规律的波纹。好长一段时间,我都是一进游泳馆就往那个泳道张望,然后坐在池边观看一会儿,心里想,游泳游到这份儿上,可算是享受,看他游得多快又多轻松啊!仿佛受了他的传染,等到我自己跳进水池游泳的时候,好像锻炼不再是一种体力耐力的支持,而是一种波纹舞姿的共同呼吸了。 一年多以后的一天,我去参加同事的聚会。那同事的朋友在大学生物系读书,领了一帮同学来。我坐定以后,突然觉得一群男青年中有个人很面熟,很像我在游泳馆见到的那人。我向人打听,得到了一个令人大吃一惊的消息:“你说他常去游泳吗?当然啦,他曾经是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游泳冠军!”啊,游泳冠军!难怪他的泳姿那么棒! 那个晚会上,我眼睛老是盯着他。盯了半天,却觉得他不像个世界冠军,就是个普通大学生。竖耳聆听,他们谈笑的都是很普通的事情,生物界新闻、学校晚会、电影、即将开始的美式足球联赛…… 后来我再去游泳馆,对那人的眼光自然多了许多钦佩,可惜这眼光从来没有被世界冠军面对过。再后来,我就见不到他了。我更换了几次游泳时间,还是没再碰见他。那个曾经波纹荡漾的泳道,显得很寂寞。 四年以后,我离开密植根大学时好奇地向同事打听:“那个世界游泳冠军到哪里去了?”同事模糊地告诉我:“好像去了东部一所大学读研究生。”“不做职业游泳家?”说完了又觉得有点不对劲儿,难道他的专业水平不是体现在他的泳姿里了吗?和他做什么都没有关系吧? 等我安定下来也当了“专业人士”以后,开始加入美国人锻炼身体的洪流,起早贪黑地泡在健身房,而且开始注意周围的孩子们的各类运动。周末常看到大片空地上,聚集着一群群穿着团队制服的孩子和家长,为比赛做准备。体育,这个一直在我心中和奖杯、竞争、荣誉相连的东西,在这里成了家常便饭,成了习惯和必须。这时候我才悟出,体育运动的真正意义就在于这种根植于民心的自愿习惯。渐渐地,我听明白了密植根游泳馆的水波回声——它的普通,和它 的特殊。 (选自《新华日报》2005年10月22日,有删节)
1.文章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对于体育运动的意义作者前后曾有过两种不同的理解,这两种观点分别是什么? 3.请说说您对文章标题“普通的特别”中的“特别”与“普通”的理解。
参考答案:1.第一段写十多年前我在游泳馆见到一位游姿特别优美的年轻男子。这一段在结构上对下文起铺垫作用。 2.最初,体育在我心中是和奖杯、竞争、荣誉相连的东西;后来,悟出体育运动的真正意义就在于这种根植于民心的自愿习惯。 3.“特别”是指身份的特别,是世界冠军;“普通”是指在生活中的普通,过普普通通的日子。还有对于体育的近似习惯性的“普通”,这与我们平常对体育的观念形成了一种“特别”的启迪。
为了奥运,请您文明一次
眼下,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似乎连空气里都飘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气息。盖大楼的挂出横幅表决心,为了北京奥运会要把大楼建成精品工程;北京的小吃也被一帮大学生搞出个解读活动“为奥运献礼”;就连公交车的广播里也不断地提醒乘客“为了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请您文明乘车,尊老爱幼,礼貌让座……” 打开电视、翻开报纸,大凡能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沾点边的中国城市都在热火朝天地做着奥运文章,小胡同、四合院统统的不要,宽马路、大建筑才是文明的象征。有了奥运的名头,仿佛一夜之间人们都变得慷慨仁义。某大腕明星,邀请了几十位奥运健儿免费观看其演唱会,美其名曰“为奥运献礼”;某市拍卖行搞了个所谓的义拍电话号码活动,也号称“为奥运献礼”。 这热闹劲简直逼着你博闻强记,不想知道奥运会2008年在北京举行都不行。这当然有好处,显得咱中国人热情,有奥运情怀。但是稍微一琢磨,便觉得不是个滋味。不是说对奥运热情了不好,而是我在担心:是不是奥运会结束了,大楼就可以盖成豆腐渣工程?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就可以弃之不顾? 人应该有点独立的精神,一个民族、一座城市也一样。起码的准则与道德规范大可不必成了一项运动的附属品,跟着奔东颠西,辱没了文化尊严。大楼的质量如何,取决于盖楼者的水平和职业道德,倘若是为了奥运才造精品,那奥运就成了噱头,如此的动机不良,实在不敢指望他真的造个精品出来。尊老爱幼乃中华之传统美德,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光大,倘若强调为了迎接北京奥运会请您文明一次,我以为这背后传递的信息是一种严重的文化自卑心理和急功近利的思想。 奥运会只不过是一场体育竞技赛事,在于传递一种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对于主办国而言,最大的实惠不仅在于赛事拉动的经济效益,更在于它能够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活灵活现地展现给世界各国人民。倘若我们“荒芜”于日常而急修一时之功,只能使文明之花随着2008年远去而在空虚中枯萎。这决非“人文奥运”应有之义。 为了奥运,请您文明一次。这像个笑不出来的笑话。(选自《科技日报》2006年5月)
1.文章的第一、二段中,哪一句是作者关注的焦点,请在文章中用横线画出来。 2.作者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理性地面对奥运? 3.你是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 4.奥运以它无穷的魅力感动世界,感动我们。对于即将到来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你认为我们该为它做些什么?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
参考答案:1.为奥运献礼 2.要通过奥运这一平台,在收获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将我们国家的、民族的文明活灵活现地展现给世界各国人民,而并非做做表面工作。 3.第一句中,“一次”表明了那种图一时之利的现象与文明是不和谐的。第二句中,第一个“笑”具有极大的讽刺意味,其实,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它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 4.开放性试题。示例: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会利用北京奥运会这个契机,更好地学习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同时了解更多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通过奥运宣传中华文化,为我国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努力。 中考奥运阅读设计------【神奇的“鸟巢”】
①看过“鸟巢”的人都会被它的设计所征服:用一个树枝般的钢网把一个可容10万人的体育场编织成一个温馨的鸟巢!整个体育场结构的组件相互支撑,形成网格状的构架,外观看上去仿若树枝织成的鸟巢,其灰色矿质般的钢网以透明的膜材料覆盖,内部有一个土红色的碗状体育场看台。在这里,中国传统文化中镂空的手法、陶瓷的纹路、红色的灿烂与热烈,与现代最先进的钢结构设计完美地相融。 ②“鸟巢”的建筑并不是从建筑的外形开始设计的,相反是按照从内到外的顺序进行设计的。因为一个体育场的核心部分就是它的看台。“鸟巢”的看台,东西两个方向高,南北两个方向低,与观众的视线相吻合,从而能营造出赛场内的热烈气氛。而鸟巢的钢结构无非是顺应看台的形式,一个东西方向高、南北方向低的外罩。如何能让看台上的91000名观众在任何一个位置都能够看到和感受到最好的效果才是设计师苦苦思量的问题。 ③大多数体育场馆,并不十分讲究看台的设计,而“鸟巢”的看台,却被设计得像个边缘高低起伏的“碗”,是环抱着赛场的收拢结构,而且上下层看台之间有一部分交错。这样一来,无论观众坐在“鸟巢”的哪个位置,和比赛场地中心点之间的视线距离都在140米左右,也就是说,观众坐在“鸟巢”的各个角落得到的视觉效果都是统一的。 ④ETF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的大名,想必因为“水立方”的原因你早有所闻了。“水立方”采用了世界上最为先进的ETFE膜结构材料。“鸟巢”中同样使用了这种膜结构。其最大功能是吸声。想想看9万多人同时观看比赛,现场的噪音之大可想而知,如果场内没有良好的吸声材料和声学效果,无论运动员还是观众都将很难听清场内的广播。ETFE膜神奇的吸声功能正好在这里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有了它的帮助,再配合钢结构构件上设置的一些吸声材料,以及场内使用的电声扩音系统,便可以保证坐在任何角落的观众都能清晰地听到场内广播。 ⑤除了看和听,还有就是观众舒适度的问题。奥运会举办的8月,正是北京最热的时候,由于不是全封闭的场馆,所以“鸟巢”的温度很难单纯靠空调来解决。“鸟巢”的相关设计师们运用流体力学设计,模拟出91000个人同时观赛的自然通风状况,计算出每个区域的观众能感受到的温度、湿度以及气流速度。依此而设计的通风设施,自然使通风效果达到最大优化,使观众无论坐在上层看台还是下层看台、普通座位还是VIP席,都能感受到同样的自然光和自然通风。 ⑥不仅如此,小到运动员通道的长度、运动员休息室的衣柜,观众厕所坑位的男女比例,都是经过精心考量而来的。(选自《新体育》2007年第3期,有改动)
1.本文是如何体现“鸟巢”的神奇的?采用了何种说明顺序?请分条概述。 2.第三自然段中加点的“左右”一词能否删去?说说你的理由。 3.阅读第四自然段,思考哪些因素可以保证坐在任何角落的观众都能清晰地听到场内广播? 4.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2004年7月30日起,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这座被称为“鸟巢”的建筑已被叫停。据悉,导致停工的原因是4名院士的信件递至国务院负责人的案头。他们就部分奥运工程“崇洋奢华”上书,质疑这些建筑“片面营造视觉冲击”,极大地提高了工程造价,并忽略了安全、环保、实用等建筑基本要义。 材料二:据课题负责人清华大学董聪教授介绍,“鸟巢”初始方案的用钢量估计在13.6万吨左右,将直接造成造价高、施工难度大等不良后果。因此,降低“鸟巢”的结构自重势在必行。经过优化,“鸟巢”结构自重可降低至5.3万吨左右,减重8.3万吨,降幅达60%,将大大降低建筑成本。
参考答案: 1.①每个观众视觉效果都是统一的;②每个观众都能清晰地听到场内广播;③每个观众都会有很好的舒适度;④其他一些细节都经过精心考量。运用的是逻辑顺序。2.“左右”表约数,去掉则表示不多不少正好140米,这就与事实不相吻合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利用ETFE膜结构材料、钢结构构件上一些材料进行吸声;使用电声扩音系统。4.开放性试题。示例:①对国外的设计方案,我们不可完全迷信,也要有自己的理性思考;②“鸟巢”事件反映了我国提倡节俭办奥运的精神。
中考奥运阅读设计------【奥运火炬:闪现“科技之光”】
①4月26日,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通过电视直播展示在全世界面前,这一支具有鲜明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火炬一下子抓住了亿万观众的心。美丽的祥云、火热的漆红、古朴的纸卷轴……北京奥运会火炬有着完美的外表。在美丽的外表下,“祥云”跳动着一颗有力的心脏。 ② ,大风、大雨都将对火炬的燃烧技术进行严峻的考验。“祥云”的燃烧系统包含燃烧器、稳压装置和燃气罐三部分。燃烧器采用了创新的双火焰方案,即预燃室燃烧加主燃。预燃室与主燃室分开的做法在奥运火炬的设计上尚属首次,这样的设计将以预燃室的火焰保证火炬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主燃室衍生出的火焰将使整支火炬的火苗熊熊燃烧,以确保火炬的视觉效果。这样,即便遇到大风暴雨的天气,埋在火炬顶端下方的预燃室仍不受影响,保证火炬继续燃烧。 ③与往届奥运火炬的混合燃料不同,北京奥运会火炬采用价格低廉的丙烷作为燃料。丙烷燃烧只形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没有其他物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符合绿色奥运的要求。更重要的是,丙烷可以适应比较宽的温度范围,即使在-40℃时仍能产生1个以上饱和蒸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形成燃烧。丙烷产生的火焰零风速下高度25至30厘米,呈亮黄色。这样,火炬手跑动时,飘动的火焰在不同背景下都比较醒目,便于识别和电视转播、新闻拍摄等。 ④北京奥运会火炬高72厘米,重985克,燃烧时间15分钟,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雨量或-6℃到45℃的温度条件下保持燃烧,在燃烧的稳定性与外界环境的适应性方面均达到了新的技术高度。在工艺方面采用高品质薄铝合金和中空塑件设计,十分轻盈。下半部喷涂高触感塑胶漆,握之如与人手相握,手感舒适不易滑落。 (节选自《光明日报》2007年4月27日,有改动)
1.第①段中加点的词“心脏”在文中具体指的是 。 2.对文中横线上空缺的句子,有下面两种不同的说法。试比较一下,哪一种说法更合理?为什么? ①奥运会火炬在传递过程中,将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气候条件 ②奥运会火炬在传递过程中,有可能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气候条件 3.北京奥运会火炬选用丙烷作燃料的原因有哪些?请分条概述。 4.据报道,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活动将于2008年5月经过南通地区。请合理想象奥运火炬进入我市时的情形,以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身份为现场直播配上一段热情洋溢的解说词。(要求:体现南通的特色、北京奥运火炬的特征和传递现场欢快热烈的气氛,语言生动流畅,具有感染力,不少于70字) 观众朋友们, (2007年江苏南通市中考试题)
解题策略: 这是一篇散发着浓郁时代气息的科普美文,从一个特有的侧面展示了我国科技发展过程中的最新成果,洋溢着现代“科技之光”和昂扬向上的民族风采。四道题目紧贴社会热点和中学生的学习实际,分别从几个不同的角度考查其阅读理解和迁移运用能力,考点设置分布合理,对平时的教与学都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第1题考查对文章中关键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时须在理解“心脏”本义及其在生命体中的作用的基础上,读懂原文并理解奥运火炬的主要构成及其作用,从而发现其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即“奥运火炬的燃烧系统”。 第2题考查对文章中关键词语的准确把握和理解表达能力。首先要能够根据原文具体语境和生活积累,准确地发现并判断①②两句在选用词语方面的不同与优劣,在此基础上用清楚明白的语言把自己的理由表达出来,使人信服。 第3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准确地获取并筛选出主要信息的能力,认真仔细地阅读有关文字,用自己的语言进行适当概括和表述即可。 第4题力求打通考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真实的活动情境中考查学生的语文实践与迁移运用能力,激发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热爱家乡的热情。答题得分的关键在于准确地领会奥运火炬的主要特征,对南通(家乡)的区域特色有所了解,想象自己置身于奥运火炬传递的现场情境,解说词的内容符合题目要求和“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身份”。
错答探因: 第1题有不少考生答成了“燃烧器”或“预燃室与主燃室”等。发生失误的主要原因是,考生对奥运火炬的结构及其燃烧系统在整个火炬传递过程中的重要性理解不到位,阅读原文走马观花不仔细,主要信息点采集不准确。 第3题答题的要点不全,根据原文内容提取信息不准确。有的回答了三点,有的仅写了两点,还有的考生不会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大段地照抄原文。平时加强朗读思维训练,培养自己根据文章内容简明扼要地表达概述的能力,是确保今后准确回答此类题目的主要途径。 第4题主要失误在于忽略了题目的有关要求:“体现南通的特色、北京奥运火炬的特征和传递现场欢快热烈的气氛,语言生动流畅,具有感染力,不少于70字”。有的考生对北京奥运火炬的特征把握不准,答案中无从体现;有的考生对火炬传递现场欢快热烈的气氛缺乏渲染,感染力不够;还有少数考生的答案无视题目中的字数要求,不仅字数不足,同时也影响了表达效果,失分自然在所难免。
参考答案: 1.火炬的燃烧系统(答“燃烧器、稳压装置和燃气罐”也对) 2.第②种说法更合理。“有可能”表示推测,有“也许”“或许”的意思,这更符合奥运会火炬传递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而“将”有“将要”的意思,有肯定意味,即奥运会火炬在传递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气候条件,这不一定符合实际情况。(意思对即可) 3.①价格低廉;②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③适合比较宽的温度范围;④燃烧的火焰明亮醒目,便于识别和电视转播、新闻拍摄等。 4.不设统一答案。(要求:内容体现南通特色、北京奥运火炬的特征和传递现场欢快热烈的气氛,语言生动流畅,具有感染力,不少于70字)示例:闪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和现代科技之光的奥运火炬向我们走来了,熊熊燃烧的火炬必将进一步点燃南通人民建设家乡的热情,把“中国近代第一城”的长寿之道、和谐之光及其对未来的美好向往传遍祖国的四面八方。
新题演练 这篇选文还可以这样来命题: 1.内容探究。北京奥运火炬的“心脏”包括 、和 ,与以往的奥运会火炬相比,“祥云”的“心脏”在设计上的创新主要体现在 。 2.写法理解。最后一段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是什么?突出了“祥云”的哪些特点? 3.文意解读。文章说北京奥运会火炬“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雨量或-6℃到45℃的温度条件下保持燃烧”,作者如此自信的依据是什么?
【链接材料】
迷人的水立方
北京奥运会诸多新建和更新场馆中,水立方是最为特殊的一个:一是她的惊艳之美在体育场馆中艳压群芳,夜幕下美轮美奂的身影简直令人痴醉;二来,她是唯一使用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游子捐款建造的奥运场馆,其所承受之爱也无出其右者。 白天站在东广场中央看水立方,她更像是一位婀娜的少女,因为在她的东面,钢结构的鸟巢显得雄武有力而又深沉。 采用ETFE膜结构的水立方,是目前国际上建筑面积最大、功能要求最复杂的膜结构系统。2008年1月21日晚,水立方第一次大范围试灯——水立方开建以来首次连续点亮自己的八种色彩。先是淡淡的蓝,这让水立方突然晶莹起来,让人宛如看见了海底世界。灯光不停变换着,深蓝渐渐弥漫着水立方周身,橘黄色也突然在另外一个区域亮了起来,随后颜色又浅了下来,让人想起初秋。淡紫和深紫也都先后闪亮登场,这让水立方周围突然梦幻起来,红色和绿色也在部分区域亮了起来,周围的建筑也跟着变了颜色,变幻多彩,美不胜收。
中考奥运阅读设计------【成功就是翻越远方的大山】
很早就知道阿兰·约翰逊的名字了,我想每一个练跨栏的人,都知道他的名字,就像踢足球的人知道贝利,打篮球的人知道乔丹那样。 刚练跨栏那会儿,根本就不敢奢望有朝一日能亲眼看到约翰逊。必须承认,他已经成为我的一个偶像。在我看来,他就是一座远方的大山,我到山脚下的那一天都遥不可及,更别提要翻越这座大山了。 2001年,在埃德蒙顿举行的国家田径锦标赛上,我清楚地记得,那是我和约翰逊的第一次碰面。 很遗憾,那时的我还略显稚嫩,虽然说跑了13秒51,基本发挥了自己的水平,但这个成绩摆到世界的范围来看,就显得太普通了。也正因如此,我没有进入决赛,只能作为观众,在一旁感受约翰逊那风驰电chè( )般的速度。那次他得了冠军,成绩是13秒04。我暗暗地问自己:“刘翔,你将来能和他跑得一样快吗?” 2002年,我参加了希腊雅典举行的国际室内田径锦标赛。那是我第一次和约翰逊肩并肩地站在跑道上,是我和他第一次同场竞技。但真的是很遗憾,那次比赛,我在跨越第二个栏的时候摔倒了,没有完成比赛,我所能看到的,只是约翰逊的背影。 随着我的成绩渐渐提高,出国比赛的机会也多了起来,进入决赛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从而使得我和约翰逊面对面“过招”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有时候,回首那段经历,我自己也禁不住有些气něi( ),整个2003年,我和约翰逊大大小小比了近十次,我全军fù( )没,没有一场胜利。但可以看到的是,我的成绩,从原来徘徊在第四五名慢慢进步到了jī( )身前三名。更多的时候,我一直拿第二名,而约翰逊一直是第一名。 毫无疑问,那时候,约翰逊仍然像一座大山那样横在我的面前,但我隐隐感觉到,这座大山已经不像当初那样遥不可及了,我甚至觉得我站在了山脚下,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翻越它。 2004年5月8日,在日本大阪举行的国际田联大奖赛上,我等的那一天,终于到来了。 我跑了13秒06,而约翰逊的成绩是13秒13。我第一次面对面地战胜了约翰逊。此前在瑞士的洛桑,我曾跑出了13秒12战胜过他的13秒17。但那时我们并不是在一个组,称不上是面对面,我也丝毫没有战胜他的感觉。 然而,当我第一个冲过终点,第一次让约翰逊看到我的背影的时候,很奇怪,我并没有特别的兴奋。尽管,我跑出了13秒06的成绩,打破了自己当初创造的13秒12的亚洲纪录,而这个成绩也是当年的世界最好成绩。 但在数万观众的呐喊声中,我还是有点迷糊:我打败了约翰逊?是真的吗?是约翰逊让我意识到,这是真的。比赛完,他第一个走向我,同样是那个友好的微笑,他拍拍我的肩膀,说了一句:“干得漂亮,祝贺你!” 那一刹那,我才回过神来,这一切都是真的,我击败了世界“跨栏王”!
基础层级演练: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气něi( ) jī( )身前三名 风驰电chè( ) 全军fù( )没 2.文章中“翻越远方的大山”有哪几层意思? 3.文中有一句话,表示刘翔找到了挑战自我的新起点,这句话是
发展层级演练: 4.整理下面刘翔“翻阅大山”的时间表,填写2003、2004年度的空格。你从下列时间表中悟出什么道理?
阶段
刚练跨栏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表现
他成为我的偶像
没有进入决赛
和他第一次同场竞技,我摔倒了,没有完成比赛
从中悟出的道理: 5.下面文字记叙了比赛胜利的热烈场景,你从中感受到哪些奥林匹克精神? 但在数万观众的呐喊声中,我还是有点迷糊:我打败了约翰逊?是真的吗?是约翰逊让我意识到,这是真的。比赛完,他第一个走向我,同样是那个友好的微笑,他拍拍我的肩膀,说了一句:“干得漂亮,祝贺你!” 6.仿照题目写一句话,表达你对成功的理解。 成功就是
写作拓展延伸: 7.古往今来,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成功的原因,寻找成功的奥秘。有人说,成功来自崇高的目的与不懈的努力;有人说,成功须不畏艰难险阻;有人说,锲而不舍,水滴石穿,才是成功的秘诀;也有人说,只有在大量错误的台阶上,才能登上成功的殿堂……你的看法如何?请结合你的阅历和所认识的道理,以“成功在于 ”为题,写一篇文章,字数在60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