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含期中期末试题
第一单元测评
(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的)
1.“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记者惊讶地发现,除了是祖国境内最早人类的故乡,它竟然还集中了另外两大世界
级品牌资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石林地质奇观和时空横跨 1 亿多年的恐龙公墓……”你知道这则新闻中
的“这块土地”是哪里吗( )
A.陕西西安 B.浙江河姆渡 C.山东大汶口 D.云南元谋
2.下列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早晨,几十个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
B.下午,一个人在原始森林中用打制的石器打死了一头野兽
C.大家很高兴,马上钻木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
D.晚上,大家住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赶野兽和照明
3.“人们一说起中国发现的远古人类化石,没有不首先提到北京人的。”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他们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B.他们依然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
C.他们已懂得用火烧烤食物 D.他们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4.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许多石块、石片,考古界认为有些是北京人创造的工具,其最有力的依据是( )
A.数量多,有近 10 万件 B.出土集中,可能有意堆放
C.形状多样,有些还有锋刃 D.便于使用,留有打制痕迹
5.下列内容与北京人相符的是( )
①头部带有猿的某些特征 ②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 ③用火取暖,烧烤食物 ④种植水稻,蒸煮米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如果你到西安旅游,除了游览西安古城墙、秦始皇陵兵马俑外,还能参观( )
A.元谋人遗址 B.周口店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7.距今约 6 000 多年前,活动在黄河流域一带的半坡原始居民,最有可能吃到的粮食作物是 ( )
A.玉米 B.小米 C.米饭 D.小麦
8.半坡原始居民过着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半坡遗址的下列发现中最能证明这一点的是( )
A.粟粒遗存 B.家畜遗骨
C.磨制石器 D.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遗存
9.以下文物图片集中反映了我国远古时期( )
A.元谋人的生活状况 B.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C.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 D.半坡人的生活状况
10.1973 年,浙江省余姚市农民在建排涝站挖地基时,意外地发现一处原始时期人类生活遗址。遗址中有稻谷、
稻秆堆积。这处遗址是( )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半坡人遗址 D.河姆渡人遗址
11.贵州黔东南苗家吊脚楼是苗族人民智慧的体现,无独有偶,远古时期人们在建造房屋时便能将气候、地理
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以下原始居民中,建造了利于通风防潮的干栏式房屋建筑的是( )
A.元谋人 B.半坡人 C.河姆渡人 D.北京人
12.能够较典型地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河姆渡聚落 ④半坡聚落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请问已经能够走出洞穴、盖房定居的远古
人类是( )
A.元谋人、北京人 B.北京人、山顶洞人
C.山顶洞人、河姆渡人 D.河姆渡人、半坡人
14.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哪一项不是农耕文化的特点( )
A.会建造房屋,定居生活 B.会种植庄稼,经营原始农业
C.会建造船只,海上活动兴盛 D.会饲养家畜,以备不时之需
15.小刚同学在搜索一次传说时代的战役时,搜到了以下内容:黄帝竖起七面大旗,摆开了星斗七旗战法。炎帝
面对星斗七旗战法,无计可施,一败涂地,躲回营内不敢挑衅。小刚同学搜索的这次战役是( )
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阪泉之战 D.巨鹿之战
16.“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材料中的“神农”是( )
A.炎帝 B.黄帝 C.尧 D.舜
17.传说黄帝时,人们已能够制作衣裳,能挖井,发明舟车,有了文字和乐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这些事物都是黄帝一人发明的
B.这时的文字已经是我国比较成熟的汉字
C.黄帝时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最重要时期
D.有许多考古发现验证了这种传说的真实性
18.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的传说。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
明的核心是( )
A.农耕文明 B.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
C.神话传说 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
19.广西桂林的虞山公园有一座石山,相传远古时代舜帝(史称虞舜)曾南巡到此,故名虞山,后人在此立庙纪念,
今天的虞山公园就是由此得名。请指出舜是通过什么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领袖的( )A.世袭制 B.武力夺取 C.禅让制 D.民主选举制
20.下列有关“禅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禅让是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B.禅让是用战争胜负决定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C.禅让制度下选拔首领的主要依据是贤能和才干
D.舜和禹是通过禅让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
二、非选择题(21 题 10 分,22 题 11 分,23 题 7 分,24 题 12 分,共 40 分)
21.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在思考探索:人类是从哪里来的?仔细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 1 认为人是从哪里来的?你如何看待图 1 反映的观点?(3 分)
(2)如图 2 所示,人类是如何来到这个世界上的?(1 分)
(3)图 3 反映的是我国什么原始人类?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这种原始人类有什么生活特点?(3 分)
(4)除了图 3 反映的原始人,你还了解哪些原始人?(至少举出两种)由此,你有何感想?(3 分)
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材料二 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的种子
等。
材料三 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
材料四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
作。
——《白虎通义》
请回答:
(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为什么?(3 分)
(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3 分)
(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2 分)
(4)材料四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出现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时代相当于我国哪两个远古居民生活的时
代?他们分别主要种植哪两种粮食作物?(3 分)23.体验新情境,回答问题。
(1)请你猜猜“我”是谁
①我是中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我是 。(1 分)
②我是黄河流域禅让制下的最后一位部落联盟首领,我是 。(1 分)
(2)请你教“我”种庄稼
①我是一个河姆渡人,我已经掌握了种植 的技术。(1 分)
②我是一个半坡人,我已经掌握了种植 的技术。(1 分)
(3)请你帮“我”找家
①我是一个河姆渡人,我住的房子是 。(1 分)
②我是一个半坡人,我住的房子是 。(1 分)
③造成图 A 和图 B 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1 分)
A.生产工具 B.生产方式
C.人文环境 D.自然环境
24.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一个友好国家的文化教育考察团要到中国实地考察,请你当一名小导游,带领考察团
参观考察下列地方,并向他们介绍一下祖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吧!
(1)西安半坡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图 1),请结合所学知识,向我们的客人介绍一下半坡人的生
活生产情况。(5 分)(2)图 2 是某遗址的照片,图中所示房屋为干栏式房屋,设想一下当时先民为什么会创造这种样式的房屋。(5
分)
(3)图 3 是坐落在浙江绍兴的大禹陵,在参观大禹陵时,游客向你提出如下问题:“鲧治水以失败而告终,大禹治
水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你应该做出怎样的回答?(2 分)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D 解答时找出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祖国境内最早人类”。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的人
类。
2.D 北京人时期没有出现原始农业,过着群居生活,会使用天然火。故 A 项中的“小米粥”、B 项中的“一
个人”、C 项中的“钻木取火”均与实际不符。
3.A
4.D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留有打制痕迹”说明这些工具经过了加工,这体现出创造性。故选 D 项。
5.A 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使用
天然火,烧烤食物、取暖御寒,以采集、渔猎为生。北京人不会种植农作物,所以①②③符合北京人的生产生活情况。④与河姆渡原始居民相符。
6.D 半坡遗址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属于西安旅游胜地,故选 D 项。
7.B 半坡原始居民最早种植粟,所以最有可能吃到的粮食作物是小米。
8.D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定居生活”最有力的依据是房屋遗址。
9.D 从图片可以知道这种远古人类会制造陶器、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内,这符合半坡人的生活状
况。
10.D 11.C 12.D
13.D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均居住在山洞里,河姆渡人、半坡人已会建造房屋。
14.C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农耕文化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
化,“会建造船只,海上活动兴盛”不属于农耕文化的特点。
15.C 根据题干中的“黄帝竖起七面大旗,摆开了星斗七旗战法”“炎帝面对星斗七旗战法,无计可施”,可
知这次战役发生在黄帝与炎帝之间,且炎帝大败由此确定是阪泉之战。
16.A 17.D
18.A 题干中的“播种五谷”“养蚕缫丝”都与农业有关,所以中华文明的核心是农耕文明。故选 A 项。
19.C 20.B
二、非选择题
21.参考答案 (1)人是神创造的。古代由于缺乏科学知识,人们只能凭借想象,创造出许多类似于图 1 的
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神话传说并不能代表历史事实。
(2)从图 2 来看,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3)北京人。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生活特点:会制造并使用打制石器;懂得使用火来取暖照明,抵御猛兽侵袭,烧烤兽肉,过着采集和狩猎的
生活。
(4)元谋人、山顶洞人、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等。感想: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
22.参考答案 (1)群居生活。在原始人生活的险恶环境下,野兽出没无常,仅凭个人的力量和简陋的工具
难以生存,因此,北京人只能过着群居的生活。
(2)证明了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并能用火烧烤食物等。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提高了适应自然
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
(3)出现了人工取火。
(4)出现了原始农耕生产。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水稻和粟。
23.答案 (1)①元谋人 ②禹
(2)①水稻 ②粟(3)①图 A ②图 B ③D
24.参考答案 (1)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他们还用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开垦土地,从事农业
生产。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半坡原始居民饲养猪、狗等动物,还用骨制箭头、渔叉、渔钩打猎捕
鱼。食物种类大大丰富了,主食有粟,副食有鱼、肉、蔬菜等。
(2)干栏式房屋上面住人,下面养牲畜,既通风又防潮,这一建筑形式最常见于气候潮湿的地区。
(3)禹总结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最终成功治理了黄河的
水患。启示:人类与环境应和谐相处,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第二单元测评
(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的)
1.据《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从材
料中能得出的准确信息是( )
A.伯益建立夏朝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夏朝建立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的开始 D.启是夏朝第一代君主
2.下表为商代历史简表,其中空缺的一项应是( )
朝代名称 建立时间 开国君主 亡国君主 重要事件
商 约公元前 1600 年 汤 盘庚迁殷 牧野之战
A.桀 B.纣王 C.文王 D.武王
3.从夏、商两朝的覆亡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教训是统治者应该( )
A.重视教育 B.勤政爱民
C.发展经济 D.增强国力
4.夏、商、西周三个王朝都历经数百年,但最终都没有摆脱灭亡的命运,它们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建国者没有打好基础 B.不注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C.后期统治者昏庸暴虐 D.内部发生严重叛乱
5.商周时期,手工业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
A.纺织业 B.制瓷业
C.青铜制造业 D.造纸业
6.河南安阳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关于下列图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图 1 反映了商朝的冶铁业十分发达
B.图 2 说明商朝已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C.图 3 表明安阳曾经是商朝统治的中心
D.上述三幅图支持了安阳是我国著名古都的观点
7.历史悠久的汉语言文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灿烂的文化。若寻找这一文化的源头,最
早可以追溯到(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8.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其使用多种造字方法,对中国文字的形
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其中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勾画出来的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是( )
A.指事 B.象形
C.会意 D.形声
9.“千耦其耘”记载于《诗经》,描述了西周时期大规模二人并耕(人力)的集体耕作场景。此外,春秋时期还可
以看到一种新的耕作场景是( )
A.使用骨耜 B.牛耕
C.使用木制工具 D.使用石制工具10.商朝末年,为了完成父亲传位给弟弟季历的心愿,泰伯、仲雍兄弟避居吴地,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但他
们还不可能做到的是( )
A.传授铸造铁器的方法 B.带来青铜礼器
C.带来精美的彩陶器具 D.传播甲骨文字
11.假如现在要拍摄一部反映“春秋五霸”的历史剧,下列哪一个历史人物不应该出现在该剧中( )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12.史书记载,春秋初年的 170 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就只剩下十几个了。材料所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
A.诸侯国的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加深重
C.历史向着统一的方向发展 D.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起来
13.电影《赵氏孤儿》讲述了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氏因奸臣陷害而惨遭灭门后,医生程婴抚养赵氏孤儿长大
并报仇雪恨的故事。看完电影后,小明查阅了“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发现在“战国形势图”中找不
到晋国,这是由于战国初期发生了( )
A.三家分晋 B.田氏代齐 C.晋楚争霸 D.战国七雄
14.“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商鞅变法的依据。商鞅的下列变法措施,旨在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是( )
A.改革土地制度 B.奖励军功
C.重视农业 D.建立县制
15.右图所示工程修筑于战国时期,至今仍碧水长流。如果想一睹这一古代工程的风采,应该去( )
A.浙江绍兴 B.湖北随州
C.四川成都 D.河南洛阳
1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这种辩证法思
想出自( )A.《孔子》 B.《离骚》 C.《道德经》 D.《孙子兵法》
1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逐步实现“均衡教育”。我国古代思想家、
教育家孔子的言行中最能体现“均衡教育”思想的是( )
A.提出“仁”的学说 B.提出“为政以德”
C.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D.提出学习要“温故而知新”
18.下图为某中学“魅力历史”社团在研究性学习中制作的两张学习卡片。据图,你认为其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最
有可能是( )
A.墨家思想 B.韩非学说 C.老子论道 D.先师孔子
19.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学派林立。其中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的主要主张是( )
A.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B.主张改革,提倡法治
C.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主张“仁政”治国
D.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20.某校七年级(3)班同学举行了一次“班级管理”的主题班会,李怡同学主张“制定严格的班规,对违反班规的同
学严惩”。可能影响李怡同学主张的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是( )
A.庄子 B.孟子 C.墨子 D.韩非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
21.古代政治制度是古代政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既有传承也有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
题。
材料一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材料二 禹传子,家天下。
材料三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1)材料一中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原始社会末期哪种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2 分)
(2)材料二反映出首领产生的办法有了什么变化?(2 分)
(3)材料三描述的是哪个朝代实行的什么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6 分)
22.观察下列漫画,回答问题。
(1)以上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战国时期哪家的思想学说?(3 分)
(2)今天生活中有许多地方仍体现着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请举两例说明。(3 分)
(3)你最欣赏三幅图片中哪一家的治国思想?请说出你的理由(包括这家学派的主要思想和现实意义)。(4 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商鞅
材料二 商鞅把小的乡邑合并为县,全国共设 31 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挖掉土地上原有的标志、疆界,
向土地所有者征收赋税,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
材料三 (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居五
年,秦人富强。
——《史记》
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商鞅的什么精神?说说商鞅代表哪个群体的利益。(2 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哪两项措施?(2 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商鞅变法有何影响。(4 分)
(4)通过学习这段历史,你有何启发?(2 分)
24.某中学的学校广播站正在播送长篇小说《东周列国志》,为了对这段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某校七年级同
学在网络上搜集了一些这一时期的图片,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进来,和同学们一起完
成相关问题,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图片展示】
(1)变化的形势
(2)时代的智者
(3)先民的创造【图中学史】
(1)举出图 1 所示时期出现的三位霸主,图 2 所示时期诸侯国有什么变化?(3 分)
(2)这两个时期都出现了混战的局面,这些战争是西周哪一制度埋下的祸根?(1 分)
(3)图 3 所示人物是谁?以他为代表的这些智者开启了什么样的文化局面?他们的学术争论起到了什么作用?(2
分)
(4)图 8 记录了谁的伟大功绩?你怎样评价该工程?(2 分)
(5)结合以上图片,总结一下这一时期我国历史发展呈现的显著趋势。(2 分)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题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根据“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父亲的位置”等信息,
可知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由此判断 B 项正确。
2.B 商朝的末代君主是纣王。桀是夏朝的暴君,武王是西周的建立者,故排除 A、D 两项。C 项亦不符
合题意,排除。
3.B 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桀和商朝最后一个王纣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实行暴政,尽失民心,导致国家
灭亡,由此得到的教训是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
4.C 5.C
6.A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 B、C、D 三项的解读都是正确的,均不符合题意。A 项错误,司母戊鼎反
映的是商朝青铜铸造业的最高水平,不是冶铁业。故选 A 项。7.B 8.B 9.B
10.A 本题中的关键词是“商朝末年”。铸造铁器的方法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商朝时期不可能做到 A
项。
11.A 周武王是西周的建立者,不可能出现在东周时期。
12.C 春秋时期,较大的诸侯国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而争当霸主;而战国时期,大国兼并小国,
使国家趋于统一,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国家向统一的方向发展。因此 C 项符合题意。
13.A 战国初期,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
并立的局面。
14.B 解答本题应明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提高军队战斗力”。商鞅变法规定: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
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这一措施提高了士兵的战斗积极性,使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
故选 B 项。
15.C 结合题干“战国时期”和图片,可以判断出这是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筑的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
16.C 本题考查辨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的含义,“难易相成”“长短相形”正是老子《道德
经》中所体现的辩证法思想。
17.C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均衡教育”。A、B 两项是孔子的政治思想;D 项是学习方法;创办私学,广收
门徒,主张“有教无类”体现了“均衡教育”思想,故选 C 项。
18.D “治理国家要以德来感化人民”反映了孔子“为政以德”的主张;“学习要反复温习”反映的是孔子“学
而时习之”的思想。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主张实行法治;老子主张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
方可以互相转化,三者都不符合题意。故选 D 项。
19.C 20.D
二、非选择题
21.参考答案 (1)禅让制。
(2)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3)西周;分封制。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2.参考答案 (1)图 1 反映了道家思想;图 2 反映了法家思想;图 3 反映了儒家思想。
(2)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对人要团结友爱;不要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坏事变好事,好事变坏事;用和平方
式,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保护环境等。(言之有理即可)
(3)任意选择三家中的一家即可。比如:喜欢儒家思想,因为儒家主张“仁”,可以使我们懂得尊重别人,
理解别人,体贴别人,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社会和谐发展。又比如:喜欢道家思想,因为道家主张“无为而
治”,顺其自然,可以化解压力,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还比如:喜欢法家思想,因为法家主张历史进
步、法治和中央集权,可以使我们明确社会发展的趋势,积极向上,同时学会依法办事。
23.参考答案 (1)创新精神(不墨守成规、不守旧、敢作敢为、与时俱进等均可)。地主阶级。
(2)建立县制,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国家承认土地私有。(3)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的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
建国家。
(4)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在当时能够富国强兵,实现霸业。今天的中国要坚持改革的方针和政策;
人才能够推动社会的改革与进步,要珍惜人才、培养人才。(答出其他要点,言之成理即可)
24.参考答案 (1)春秋时期先后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著名霸主(任意三位即可)。
战国时期出现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称雄的局面。
(2)分封制。
(3)孔子。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4)李冰。是闻名世界的综合性防洪灌溉工程。
(5)社会剧烈动荡,经济迅速发展,思想空前活跃,文学艺术繁荣,逐步向封建社会过渡。
第三单元测评
(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的)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右图所示历史人物建立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名称和时间是( )
A.秦朝 公元前 770 年
B.秦朝 公元前 221 年
C.西汉 公元前 202 年
D.隋朝 公元 589 年
2.右图所示为“秦朝行政系统简表”,它直观地展示了秦朝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之间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秦
朝政治体制的本质。这一政治体制是( )
A.皇帝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中央集权制
3.《史记·秦本纪》记载:“初置丞相, 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秦始皇时期丞相的主要职责是掌管( )
A.刑狱 B.军事 C.行政 D.监察
4.战国时期,各国“车途异轨……文字异形”,秦兼并六国,实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后,下列不存在的情况是( )
A.“车同轨”,车辆通行无阻 B.商人交易使用圆形方孔钱
C.各地官员均用小篆体写告示 D.农民纳税用的“斗”容量不同
5.右图是小明设计的某朝代“疆域四至”示意图,这个朝代是(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6.认识图片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途径,右面的图片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A.秦王扫六合的磅礴气势
B.陈胜、吴广振臂一呼百应
C.项羽气吞山河的霸气
D.卫青、霍去病千里追匈奴
7.“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所涉及的历
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
A.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B.秦末和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和三国时期 D.秦初和汉初
8.“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 )
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 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
心农桑 ③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④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 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用儒家思想进行统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9.据史书记载:“公元前 127 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
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 )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分封制
C.派张骞出使西域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0.他采纳董仲舒的主张,任用精通儒家学问的人为官,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他”是 (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11.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他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 2 世纪,孔子的学
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是从哪一位皇帝开始的 (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文帝 D.唐太宗12.下列与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相关的描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公元 25 年建都于长安 B.利用农民起义重建汉朝政权
C.惩治贪官污吏,重振朝纲 D.他统治时期史称“光武中兴”
13.东汉末年,张角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里的“甲子”年是( )
A.120 年 B.164 年
C.184 年 D.220 年
14.近几十年来,我国新疆地区陆续出土了许多汉代的丝织品,这主要反映出( )
A.西汉开始出现丝织品 B.丝绸之路的开通
C.新疆在汉代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D.汉代新疆人主要穿丝绸衣服
15.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物种,哪一种不是从西域传入的
( )
A.核桃 B.水稻 C.石榴 D.葡萄
16.下图是丝绸之路线路示意图,图中的第一个方框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它是( )
→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欧洲
A.长安 B.洛阳 C.成都 D.杭州
17.工艺流程与生产水平密切相关。观察右图,它反映了我国汉代哪一生产活动的工艺流程( )
A.造纸
B.炼铁
C.纺织D.制瓷
18.河南省南阳市举办文化节时打出了这样的横幅:“借来医圣千秋名,添得药都万般彩。”你知道该地举办的
文化节与下列哪一位历史人物有关吗( )
A.华佗 B.扁鹊 C.张仲景 D.张衡
19.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他创作的史书被认为是后世纪传体
史书的典范。这里的“他”是( )
A.孔子 B.司马迁 C.杜甫 D.司马光
20.按照存在时间由长到短排列下列历史时期,正确的是( )
①春秋时期 ②战国时期 ③秦 ④西汉 ⑤东汉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③ C.⑤④③②① D.③④⑤②①
二、非选择题(21 题 7 分,22 题 13 分,23 题 8 分,24 题 12 分,共 40 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丝绸之路的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 西汉疆域图
请回答:
(1)仔细阅读材料一,你能否将图中所标序号代表丝绸之路经过的地区名称填在下列括号中?(3 分)
①( ) ②( ) ③( )
(2)对开通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谁?(1 分)
(3)对材料二中斜线覆盖区域,西汉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这一措施有何历史意义?(2 分)(4)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中两幅图,你认为丝绸之路对西汉疆域的形成产生了什么影响?(1 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始皇……意在维护统一的集权政治,进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见解,但并未收到预期的效
果……并且手法残忍、残暴。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
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
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概述的是哪一事件?(2 分)
(2)材料二中“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的是哪家学派?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4 分)
(3)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和材料二有什么联系?(3 分)(4)结合对以上问题的回答,试比较材料一、材料二所采取措施的异同点。(4 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宛闻汉之饶财(非常富庶),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堵塞
道路),今亡(从匈奴逃出来),唯(希望)王使人道送我。诚得至,反(返)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汉书·张骞李广利传》
材料二 中国的铸铁、凿井、开渠等技术传到西方;西域的良种马、葡萄、苜蓿、石榴等也传入中国。西汉
王朝的影响直到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骞”是谁?他生活在哪一时期?(2 分)
(2)材料一中的“骞”对我国历史做出了什么贡献?我们应学习他的哪些精神?(2 分)
(3)根据材料二,你能看出西汉与西域的经济交流有什么特点?这说明了什么?(2 分)
(4)根据材料一、材料二,说明开辟丝绸之路的伟大历史意义。(2 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时有人称赞秦始皇:“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
有,五帝所不及。”
(1)根据材料一,请你谈谈秦朝人“称赞”秦始皇的理由。(4 分)材料二 汉朝时有人这样评价秦始皇:“秦王贪狼暴虐……穷困万民,以适其欲也……劳罢者不得休息,饥寒
者不得衣食,亡(逃跑)罪而死刑者无所告诉,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天下坏也。”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归纳汉朝人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4 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评价秦始皇?(4 分)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B 由图片可知该人物是秦始皇,他于公元前 221 年统一全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
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2.D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在中央设三公:丞相、
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3.C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秦朝统一全国后,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丞相、太尉、
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故答案为 C 项。
4.D 5.A
6.B 图片描绘的是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的场景,所以正确答案为 B 项。
7.B 利用关键字词,回顾所学知识,可知上联与巨鹿之战有关,下联与吴越争霸有关,分别发生在秦末与
春秋时期。
8.A9.A 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削弱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加强中
央集权,故选 A 项。
10.B
11.B 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12.A 公元 25 年,刘秀利用农民起义重建汉朝政权,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他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
督,惩治贪官污吏,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13.C 14.B 15.B 16.A 17.A
18.C 张仲景的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人誉为“医
圣”。
19.B
20.B 春秋时期是公元前 770—前 476 年;战国时期是公元前 475—前 221 年;秦是公元前 221—前 207
年;西汉是公元前 202 年至公元 9 年;东汉是公元 25—220 年。
二、非选择题
21.参考答案 (1)①长安 ②新疆 ③西亚
(2)张骞。
(3)公元前 60 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新疆成为我
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西域各国与西汉的联系,汉朝与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西域各国也
纷纷归附汉朝。
22.参考答案 (1)“焚书坑儒”。
(2)儒家学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汉武帝为倡导儒学,兴办太学,进一步巩固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4)不同点:秦始皇压制儒学,汉武帝推崇儒学。相同点:性质相同,都是一种文化专制现象;根本目的
相同,都是巩固统治。
23.参考答案 (1)张骞。西汉(或汉武帝时期)。
(2)贡献:他了解到西域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情况,使汉朝与西域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为汉朝经
营西域打下了良好基础;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精神:学习张骞
不畏艰险、报效祖国、勇于开拓的精神。
(3)特点:从西域输入的都是农产品、畜牧产品,而西汉输出的则为手工业生产技术。说明我国的科
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意思相近即可)
(4)丝绸之路作为重要的商业通道,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古代东西方的桥梁,对于中国同其他国
家和地区的贸易和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4.参考答案 (1)秦始皇统一中国;采取了巩固统一的措施。(2)秦始皇实行暴政,徭役、赋税繁重,刑罚残酷,导致人民起义。
(3)评价秦始皇,应结合时代背景,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一方面,他统一了中国,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度,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另一方面,他推行暴政,激化了社会矛盾,
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第四单元测评
(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的)
1.《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连环计”等故事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
有关,这场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2.以下是中国古代史上四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参与了两次,切身体验了“胜负乃兵家常事”的说法。
这两次战役是( )
①巨鹿之战 ②淝水之战 ③官渡之战 ④赤壁之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三国志》中说:诸葛亮在临死前,吩咐在他下葬时只需要挖洞一个,棺木能够放进去便足够,自己则穿着平
常的服装即可,不需要其他陪葬物。这表明诸葛亮( )
A.赏罚分明,突出法制 B.为国捐躯,忠心耿耿
C.生活腐化,挥霍一空 D.为官清廉,严于律己
4.我国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
( )
A.公元前 3 世纪初期 B.公元 3 世纪 20 年代
C.公元前 2 世纪初期 D.公元 2 世纪 20 年代5.三国时期哪国造船业发达,其船队曾经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
A.魏国 B.吴国 C.蜀国 D.东晋
6.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
A.商朝、秦朝、三国 B.秦朝、隋朝、唐朝
C.商朝、秦朝、隋朝 D.隋朝、宋朝、明朝
7.三国鼎立局面结束后,下列政权中,曾实现过短暂统一的是( )
A.东晋 B.西晋 C.北魏 D.前秦
8.“八王之乱”的出现与西晋初年实行的什么措施有直接的关系( )
A.实行世袭制 B.分封诸王
C.政治腐化 D.“五胡”内迁
9.下列少数民族中,不属于魏晋时期内迁的“五胡”是( )
A.女真 B.鲜卑 C.匈奴 D.羌
10.南朝四个朝代的先后顺序依次为( )
A.齐宋梁陈 B.陈齐梁宋 C.梁宋陈齐 D.宋齐梁陈
11.右图(魏晋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中历史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A.江南经济发展
B.北方文化繁荣
C.专制统治加强
D.国家统一完成
12.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
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南迁和民族交融的影响 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南方人口增多
13.公元 383 年,哪一场战争之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 )
A.官渡之战 B.淝水之战
C.赤壁之战 D.巨鹿之战
14.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 a 政权的建立者是( )
A.匈奴族 B.鲜卑族
C.氐族 D.女真族
15.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他力排众议,把都城迁到了( )
A.开封 B.北京
C.洛阳 D.建康
16.和下边的历史短剧台词(片段)相关联的是( )
小明:众爱卿,鲜卑语为北语,汉语乃为正道。今日始,朝廷一律废北语,一从正音,违者降爵罢官。
小华:陛下英明!臣等谨遵圣旨!
A.商鞅变法 B.张骞出使西域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甘英出使大秦17.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相比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除旧
布新”主要体现在( )
A.废分封行县制 B.实行盐铁专营
C.废旧俗兴汉化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8.小明的爸爸想要带领全村人民致富,为选择适合本村所在的北方地区自然规律的项目,他想查阅总结我国
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介绍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和方法的我国古代农业科学著作,正
在就读七年级的小明到书店为爸爸购买了这部著作。小明为父亲购买的农学著作是( )
A.《齐民要术》 B.《水经注》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19.为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 )
①曹操 ②刘备 ③孙权 ④北魏孝文帝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④ D.③④
20.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特征概括不正确的是( )
A.社会发展陷入停滞倒退 B.科学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
C.南方经济有了较快发展 D.民族交融的趋势不断加强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
21.《三国演义》开篇写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秦汉统一之后的一次
大分裂,而分裂中又有统一。下图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示意图。认真观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以
下几个问题。
(1)请在图中填出这一时期曾经统一黄河流域的四个政权名称。(4 分)
(2)这一时期发生了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和一次少数民族改革。请列出这次战役的名称和这次少数民族改革
的名称。(2 分)(3)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次短暂的统一。说出这个政权的名称及其短暂而亡的原因。(4 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述了战国时的一次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1)材料一中的“商君”在当时哪个国家实行变法?这次变法中有关土地制度方面的内容是什么?(3 分)
材料二 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赋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
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3 分)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
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
(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4 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赵钱孙的家世:世世代代生活在北方,是黄河流域的务农家庭。
太祖父,曾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先是在 A 之战夜袭乌巢中立下战功,后在 B 之战中侥幸逃生,返回
家乡务农。他为人精明,善于持家,精通农活,逐渐发家致富,成为当地小有声望的殷实人家。
曾祖父,在西晋“八王之乱”中被抓去当兵,不知所终。
祖父,在与新迁入本地的氐族人的冲突中被杀,赵钱孙家道中落,日益穷困。
父亲,被前秦皇帝苻坚强征入伍去攻打东晋, C 之战后不知下落。
时局纷扰,兵荒马乱,赵钱孙觉得实在没有办法在老家待下去了,他想到了搬家。
(1)上文中 A、B、C 分别指哪三次战役?赵钱孙如果一定要搬家,往哪儿搬?为什么?(6 分)
材料二 李富世世代代生活在江南,是长江下游的务农家庭。东汉时他的太祖父以种稻为生,种稻方法为“火
耕水耨”。虽辛勤耕作,但家里仍然没有什么积蓄,只是勉强不饿肚子。李富也是务农,精通农活,用二牛抬杠
耕田,深耕细作,懂得积粪肥种田技术。每年粮食都有好的收成,生活较为殷实。
(2)从东汉到东晋十六国,李富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有哪些?(4 分)24.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频繁的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这一时期中国
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让我们一起探究这段非凡的历史,了解这段历史的文化发展。
(1)小明同学总结了这一时期文化成就的特点,请给他总结的特点加以举例说明:
①科学技术成就突出: 、 。(2 分)
②精湛而辉煌的石窟艺术: 、 。(2 分)
(2)北魏孝文帝崇信佛教,他在位时大力开凿石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佛教广为传播的原因有哪些。(3 分)
(3)这一时期政权割据,战争连绵,但在文化上却取得了巨大成就,请归纳原因。(3 分)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C 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巨鹿之战是公元前 207 年秦军与楚军展开的一场大战。
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淝水之战是前秦与东晋之间的战争。
2.C 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中曹军被孙刘联军打败,故
答案为 C 项。
3.D
4.B 本题考查魏、蜀、吴的建立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220 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
帝,改国号为魏,定都洛阳。221 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9 年,孙权称王,国号吴,三国鼎
立局面形成。229 年,是公元 3 世纪 20 年代。故选 B 项。
5.B 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230 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
的联系。
6.A
7.B 280 年,西晋灭吴,结束分裂局面。316 年,西晋灭亡。西晋曾实现了短暂的统一。8.B
9.A 西晋时,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是匈奴、鲜卑、羯、氐、羌,没有女真族。
10.D 420—589 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城都在建康,史称“南朝”。
11.A 根据“北方民族迁往中原”“中原汉族迁往江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方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了
先进的技术和工具、大量劳动力等,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12.A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本题应明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南方出现“北方面食”。魏晋南北朝
时期,为躲避战乱,北方人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故选 A 项。
13.B 淝水之战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
14.B 本题考查根据图片信息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观察示意图,与 a 政权并立的是宋、齐、梁,a 政权
分裂为东魏、西魏,由此判断 a 政权是北魏,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建立北魏政权的是鲜卑族,故选 B 项。
15.C
16.C 根据材料中“鲜卑语为北语”“汉语乃为正道”“朝廷一律废北语,一从正音”,链接所学知识,可知材
料记载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17.C 为了革除鲜卑族的旧俗,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巩固北魏统治,孝文帝首先迁都洛阳,然后革除鲜
卑族的旧俗,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故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除旧布新”主要体现在废旧俗兴汉化方面。
18.A 《齐民要术》是北朝农学家贾思勰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书中介绍了北方地
区关于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和方法。
19.C 解答本题时需抓住限制词“北方”。
20.A
二、非选择题
21.参考答案 (1)(如下图)
(2)淝水之战,孝文帝改革。
(3)西晋。原因:①统治集团腐朽。②内部争夺皇位,削弱了西晋的国力。③内迁各族趁西晋内乱起
兵反晋。
22.参考答案 (1)秦国。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统治者采取了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江南地区相对和平稳定;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劳动力
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环境比较优越。(答出三条即可)
(3)迁都洛阳。使用汉语,穿汉服,采用汉姓,与汉人贵族联姻。
23.参考答案 (1)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可以往江南搬。因为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
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等。
(2)从没有什么积蓄、勉强不饿肚子到每年粮食都有好的收成,生活较为殷实(或者从贫穷到比较富裕等)。变化原因:北方人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劳动力;南方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统治者
的重视等。
24.参考答案 (1)①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计算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②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2)统治者推崇佛教,愚昧人民,以维护其统治。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长期动荡不安、战乱频繁、百
姓颠沛流离,他们希望在精神上得以解脱;而佛教宣扬生死轮回,使人们能在虚幻中得到一点慰藉,消除
面对死亡威胁和流亡的痛苦等。(言之有理即可)
(3)民族的大交融,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南方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佛教的传入,继承
和发扬秦汉时期文化的特点等。(答出其中任意二点即可)
期中测评
(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的)
1.五一期间,小明在北京周口店参观了一处距今大约 70 万—20 万年的早期人类遗址。由此可以推断,他参观
的这处早期人类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人遗址 D.河姆渡人遗址
2.“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据考古发现,下列使用磨制石器,处于新石器时代的远古居民是
( )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半坡居民 ④河姆渡居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老师在介绍某处原始文化遗址时出示了下面几幅图片,此文化遗址最有可能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4.“涿鹿茫茫白草秋,轩辕曾此破蚩尤。丹霞遥映祠前水,疑是成川血尚流。”诗句描写了距今四五千年前的一
次战争,其交战双方是( )
A.黄帝、蚩尤对炎帝 B.黄帝、炎帝对蚩尤
C.蚩尤、炎帝对黄帝 D.黄帝、大禹对炎帝
5.他以治水造福于民而名扬天下,又以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而名垂青史。“他”是 ( )
A.黄帝 B.禹 C.舜 D.启
6.“以酒为池尽作乐,炮烙之刑极淫威。”这副对联描绘的是商朝最后一位君王的暴政,他是( )
A.桀 B.纣 C.汤 D.周武王
7.《诗经》云:“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一现象与我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有关(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中央集权制
8.下列各项中,最能反映我国古代青铜工艺水平和成就的是( )
A.甲骨文 B.司母戊鼎 C.兵马俑 D.敦煌莫高窟
9.甲骨文的造字方法有很多种,下面的文字的造字方法是(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10.我国的历史学家一般通过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来研究历史,你能否告诉历史学家下面哪段的历史能通过
文献进行研究( )
A.黄帝 B.尧舜禹 C.夏朝 D.商朝
11.归纳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的是
( )A.西周、春秋 B.春秋、战国 C.西周、东周 D.东周、战国
12.下列属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变化的是( )
①磨制石器取代打制石器 ②青铜工具的发明与应用 ③铁农具的出现和推广 ④牛耕技术的出现与推广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3.修筑于战国时期,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长城
14.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时,排练了形象生动的历史课本剧。下面是四位同学模拟发布的
告示,其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
A.小华:出身贵族的人,爵位保持世袭 B.小丽:努力种田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C.小红:土地属于私有,可以自由买卖 D.小强:军功卓著的人,授予爵位田宅
15.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牧野之战 ②盘庚迁殷 ③商鞅变法 ④平王东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④③ D.③②①④
16.下列哪一观点体现了老子的思想主张( )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B.“无为而治”
C.“民贵君轻” D.“法治”
17.秦朝开始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的规制。这反映出秦朝政制的本质是( )
A.皇权专制 B.任免官吏 C.思想控制 D.言即法律
18.《史记·商君列传》载:“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共)三十一县。”材料反映了当时 ( )
A.实行分封制 B.建立县制
C.确立行省制 D.推行郡国并行制19.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框架。下列一组秦始皇措施图示体现的中心主题
是( )
A.加强文化控制 B.加强经济管理
C.加速国家统一进程 D.巩固国家统一
20.下列关于秦末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B.推翻了秦朝的统治,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
C.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建立了西汉政权D.发生于秦始皇在位时期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
21.小马同学是一位诗歌爱好者,下面是他写的一首关于夏、商、西周三代的诗歌,但是其中有五处错误,请你
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你秉承着远古的神话传说,在无纸的时代,我从甲骨与铁器上读你,依旧璀璨。
远古的英魂逝去,家天下,从禹开始,延续几千年,历史之河,越发明晰。
商纣迁都于殷,文王千里征伐,在昙花一现后,都成为朝代衰败前的注脚。
于是,在厉王烽火戏诸侯中,我们开始流传,祸水红颜。
我们一次次,从无声的尸骨与陪葬品中,解读出信息,连缀成了夏商周。
(1)错误: ;改正: 。(2 分)
(2)错误: ;改正: 。(2 分)
(3)错误: ;改正: 。(2 分)
(4)错误: ;改正: 。(2 分)
(5)错误: ;改正: 。(2 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材料二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材料三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材料四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说的?生活在什么时代?用一句话来评价此人。(4 分)
(2)材料二是谁的名言?请举出他的一项思想主张。(2 分)
(3)材料三是韩非说的,他的什么理论后来被秦始皇所采用?(2 分)
(4)材料四是谁的名言?他的主要思想是什么?(2 分)
23.小虎同学在一本课外书籍中看到了下列两段材料:
材料一 咸阳人李良 20 岁时去南方,由于各诸侯国战争连绵不断,局势混乱,各地的文字、货币、度量衡都和
咸阳的不一样,一路上给他带来很多不便。
材料二 李良 40 岁时又去南方,这次一路上他发现各地的文字、货币、度量衡都和咸阳的一样了,战争也基
本平息,旅途方便多了。
请你根据上述两段材料做出推断:
(1)李良 20 岁时中国处于 时期,请写出这个时期的两个著名的战役名称。这种战争连绵不断,局势混
乱的局面结束是在 年。(4 分) (2)结合你所了解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是秦国统一了六国,结束了几百年的纷争局面。(3 分)
(3)李良 40 岁时中国处于 时期。(1 分)
(4)李良 40 岁时中国各地通用的文字是 。(1 分)
(5)李良 40 岁时全国通用货币的标准样式是下图中的 。(1 分)
24.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学习。
(一)走进人与自然和谐历史
(1)图 1 和图 2 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居住在图 2 房屋的原始居民叫什么?(2 分)
(二)认识人与自然和谐事例
(2)远古时期,人类为了生存而改造自然的成功事例有哪些?战国时期,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成功典范又
有哪些?(各答出一点即可)(2 分)
(3)春秋时期,谁提出了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他是诸子百家中哪一派别的代表?(2 分)(三)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4)有和谐就有不和谐。试举出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发展的两个事例。(2 分)
(5)反思古人的做法与主张,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上,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应该怎么做?(2 分)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B
2.D 元谋人和北京人使用的是打制石器,属于旧石器时代;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使用的是磨制石器,
处于新石器时代,故选 D 项。
3.D 观察图片并结合文字提示“黄河”“半地穴”“粟”等信息,可以判断该文化遗址是半坡遗址。
4.B 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涿鹿”“轩辕”“破蚩尤”“四五千年前”等,可判断这是发生在炎帝和黄帝组成的
部落联盟与蚩尤部落之间的涿鹿之战。
5.B 6.B
7.B 题干材料的含义是普天之下,皆是王土;四海之内,皆是王臣。联系所学知识,周天子把京畿以外的
土地和平民、奴隶分封给宗亲、功臣,建立诸侯国。诸侯听从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缴纳贡赋,平时镇守疆
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可知选 B 项。
8.B A 项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C 项属于雕塑方面的成就,D 项属于建筑和
艺术方面的代表,所以正确答案为 B 项。
9.A10.D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11.C 12.B 13.A
14.A 商鞅变法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所以 A 项不符合史实。
15.C 16.B
17.A 解答本题时,需注意题干中材料的含义:天下的事情无论大小,都要取决于皇帝的决断,即皇权专
制。故选 A 项。
18.B
19.D 题干中的图示反映的是秦始皇统一文字、货币的措施,这两项措施的实施,对各地经济文化的交
流与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故选 D 项。
20.A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 (1)铁器上 青铜器上
(2)从禹开始 从启开始
(3)商纣迁都 盘庚迁都
(4)文王千里征伐 武王千里征伐
(5)厉王烽火戏诸侯 幽王烽火戏诸侯
22.参考答案 (1)儒家学派。春秋后期。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孟子。“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任选一个即可)
(3)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的封建国家理论。
(4)老子。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23.参考答案 (1)战国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任答两项) 公元前 221
(2)商鞅变法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六国之间的不团结和策略失误;秦国人才多;秦王嬴政的雄才大
略。
(3)秦朝
(4)小篆
(5)C
24.参考答案 (1)河姆渡原始居民。
(2)大禹治水。修建都江堰。(言之有理即可)
(3)老子。道家。(4)沙尘暴、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环境污染等。(符合题意的任意两个事例即可)
(5)应该树立环保意识,尽自己的一份力,去保护大自然,让大自然为人类造福。
期末测评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的)
1.历史课上,老师让大家想象一下北京人一天的生活。下面是小聪同学的描述,其中有一项不符合历史事实。
这一项是( )
A.一大群人在呐喊着追逐一只野兽
B.几个人围着火堆在烧烤捕到的野兽
C.十几个人坐在一块吃着香喷喷的米饭和烤肉
D.晚上,大家住在洞穴中,洞口燃着火堆来照明和驱赶野兽
2.考古人员在半坡遗址发掘范围内发现了一处半坡原始部落居住者举行“祭天礼地”活动的场所。如果半坡
原始居民用“祭天礼地”的方式庆祝粮食丰收,你知道他们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吗( )
A.水稻 B.玉米 C.粟 D.红薯
3.“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这是毛泽东和朱德
在 1937 年共同谱写的一篇祭文。其祭奠的人物是( )
A.黄帝 B.尧 C.秦始皇 D.孔子
4.许仲琳在其所著的《封神演义》中塑造了姜尚、文王姬昌、武王姬发等人物形象,那么这部作品中故事发
生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
A.商汤灭夏 B.武王伐纣
C.大禹治水 D.黄帝大战蚩尤
5.我国的夏、商、西周时期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以下哪一项不符合对“青铜文明”的表述 ( )
A.农业、畜牧业发展B.商业比较繁荣
C.农民是青铜文明的创造者
D.手工业中青铜铸造业工艺高超
6.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时期的是( )
A.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 B.周天子地位不如强大的诸侯
C.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 D.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多
7.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徭役,最好的办法是( )
A.投靠县令 B.逃亡以逃避劳役
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8.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 1691 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的前言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
请问这位哲学家思想的核心是( )
A.“仁” B.“无为而治” C.“兼爱”“非攻” D.“法治”
9.李白在《古风》中写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诗中李白描绘秦王( )
A.自称皇帝,君临天下 B.十年征战,统一全国
C.任免官员,中央集权 D.焚书坑儒,思想专制
10.“斩蛇起义草莽雄,推翻暴秦社稷功。约法三章千载颂,帅拜韩信称英明。逐鹿中原操胜券,鏖战垓下伏苍
龙。大风歌唱云飞涌,龙腾凤翥是古丰。”这首诗中盛赞的这位“推翻暴秦”的历史人物是( )
A.汉高祖刘邦 B.汉武帝刘彻 C.汉光武帝刘秀 D.汉献帝刘协
11.某校七年级(1)班学生开展“阅读史学经典,品悟汗青墨韵”的读书活动。下图出自推荐书目中一本书的章
节目录(节选)。据此判断,该书介绍的历史人物是( )
第二章 消灭项羽 建立汉朝
第三章 确立典章 设立制度
第四章 休养生息 发展经济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12.“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得分户邑,以封子弟。”文中“推恩之令”在当时的最大作用是( )
A.削弱了王国势力 B.促成了“文景之治”
C.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D.促进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13.《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公元 184 年)某次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
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这次起义是( )
A.国人暴动 B.陈胜、吴广起义
C.刘邦、项羽起义 D.黄巾起义
14.“丝绸之路经济带”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
A.长安 B.洛阳 C.成都 D.杭州
15.中央电视台曾有一则广告语:“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四川依然美丽。”这反映了四川人民在灾后重建家
园、发展经济的美好愿望。广告中提到的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青城山则被誉为中国道教的发
源地。据此推断,这两处人文景观分别最早形成于( )
A.春秋时期、战国时期 B.春秋时期、秦朝
C.战国时期、西汉 D.战国时期、东汉
16.三国故事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在三国鼎立形成过程中发生过两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即官渡之
战和赤壁之战。这两次战役与相关人物搭配正确的是( )
①官渡之战——刘备 ②赤壁之战——曹操 ③官渡之战——袁绍 ④赤壁之战——孙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7.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从西晋开始到北魏建立,内迁各族中,曾经统一了黄河流域
的有( )
①匈奴 ②鲜卑 ③氐 ④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龙门石窟中的宾阳洞建于北魏迁都洛阳后,洞中主佛服饰已明显具有汉族服饰的特点。造成这一现象的
原因是( )A.张骞出使西域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班超经营西域 D.江南经济的开发
19. —战国— —西汉— —三国— —东晋— ,框中朝代顺序正确的是( )
A.秦、春秋、西晋、南北朝、东汉
B.春秋、秦、南北朝、西晋、东汉
C.春秋、秦、东汉、西晋、南北朝
D.春秋、秦、东汉、南北朝、西晋
20.“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
A.祖冲之 B.贾思勰
C.顾恺之 D.王羲之
二、非选择题(21 题 7 分,22 题 9 分,23 题 8 分,24 题 8 分,25 题 8 分,共 40 分)
21.某校七年级(1)班针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大自然的馈赠】
(1)以上农作物中,有一种是河姆渡居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它是 (填字母序号);有两种是西汉时从西
域传到中原的,它们是 (填字母序号)。(2 分)
【政策的推动】
(2)战国时商鞅变法中重视农业生产的是哪一项法令?(1 分)(3)西汉时,刘邦减轻田租,还采取什么措施增加农业劳动力?(2 分)
【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
(4)战国时期,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是什么?(1 分)
【活动总结】
(5)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 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材料二 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
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摘编自《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
材料三 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
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
理念和奋斗目标。
——摘编自《“大一统”之梦——秦汉政治文化的时代精神》
请回答:
(1)材料一示意图中的①②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时期)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西周的建立者是谁?根据材料
二,归纳西周实行“封建”的作用。(4 分)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秦朝统治者用以“规范、整齐”思想的措施是什么?汉武帝选择的“统治思想”是什
么?举两例说明“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4 分)(3)综上所述,概括指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1 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17 年 4 月 2 日,尼山春季祭孔大典在孔子诞生地曲阜尼山隆重举行。尼山春季祭孔大典自 2008 年
曲阜恢复春季祭孔以来,已经成为一场内涵丰富的儒家文化盛宴,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又是对祭孔
大典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与完善,极大地丰富了中外游客在曲阜的文化体验和精神感受,引起
了海内外强烈反响和广泛关注。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此次祭孔活动对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
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1)将相应的内容填在下列示意图的横线上。(5 分)
(2)结合对孔子核心思想的理解,谈谈为构建和谐社会你应该怎样做。(3 分)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 356 年,商君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废除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
所有权。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作为奖励。禁止弃农经商。凡是在战场上杀
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全国设 31 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君”是谁,并概括“商君”变法的主要措施。变法的措施中,反映中央集权思想的措施是
哪一项?遭到贵族强烈反对的是哪一项?(2 分)
材料二 皇帝说:“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位皇帝是谁。(1 分)
材料三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贺兰 贺
丘穆陵 穆 独孤 刘
步六孤 陆 贺楼 楼
(3)根据材料三,概括材料二中的皇帝采取了哪两项改革措施。(2 分)(4)简要指出以上两次改革(变法)的历史作用分别是什么。(2 分)
(5)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以上两次改革(变法)对我国当今的改革开放有什么启示。(1 分)25.连环画是绘画的一种,是指用多幅画面连续叙述一个故事或事件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应称“连续画”,兴起于
20 世纪初的上海。现代风行的连环画,俗称“小人书”或“小书”,许多连环画的主要内容涉及众多历史人物和
历史事件,对普及历史知识起到了重要作用。请结合下列连环画,回答相关问题。
【人物类】
【战役类】
(1)请为第一组【人物类】中两本小人书中的主人公分别写一份简介。(要求:交代出人物的生活年代及其主
要成就或贡献)(3 分)
(2)请结合第二组【战役类】中的小人书的书名,联系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图表。(4 分)
小人书 交战双方 时 间 结 果 影 响
C
D
(3)阅读小人书,一方面增长了我们的历史知识,另一方面也让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请你分别结合两组小人
书,说一说你从中得到的启示。(1 分)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C 北京人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的生活,以采集和狩猎谋生,故 A、B、D 三项是正确
的;北京人不会种庄稼,吃着香喷喷的米饭应是农耕时代的居民。
2.C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的是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是
粟,所以正确答案为 C 项。
3.A 4.B 5.C 6.D
7.D 此题实际考查商鞅变法的内容,商鞅变法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所以正确答
案为 D 项。
8.A 由《论语》判断出该哲学家是孔子,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
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9.B 本题考查的是秦朝的统一,考查正确理解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秦王扫六合”“诸侯尽西
来”反映了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史实。
10.A 公元前 207 年,刘邦率兵直逼咸阳,推翻秦朝统治。
11.A 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打败项羽后,统一全国,于公元前 202 年建立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汉高祖吸
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恢复发展生产。
12.D 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的大一统,考查理解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注意把握限定词“最
大作用”。B 项与“主父之册”无关;C 项是汉武帝实施思想方面措施所产生的作用;题干材料中汉武帝要
求诸侯王将部分封地分给其子弟,其直接作用是削弱了王国势力,最大作用是促进了政治上的大一统,D
项正确。
13.D 公元 184 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
14.A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丝绸之路开通。丝绸之路的起点为当时的都城长安。故选 A 项。
15.D 都江堰修建于战国时期,道教兴起于东汉。
16.D 官渡之战的交战双方为曹操和袁绍,故①错误。
17.B 题干所提供的四个组合项都是内迁的少数民族。4 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统一黄河流域后,
南下进攻东晋,结果在淝水之战中大败,不久前秦瓦解,北方再度陷入了混战之中。439 年,鲜卑族建立的
北魏再次统一黄河流域,所以正确答案为 B 项。
18.B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本题应明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服饰已明显具有汉族服饰的特点”,
由此可判断这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交融的结果。
19.C 20.A
二、非选择题21.参考答案 (1)E D、F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
(4)都江堰。
(5)对外交流、国家政策的扶植、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等。(言之有理即可)
22.参考答案 (1)①东周;②战国。周武王。使周王朝紧密地联为一体;巩固了周天子的统治。
(2)“焚书坑儒”。儒家思想。西晋统一;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等。
(3)追求大一统。
23.参考答案 (1)孔子;“仁”;战国;“焚书坑儒”;独尊儒术。
(2)围绕孔子的思想核心“仁”,回答出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爱自己的同时也要尊重、理解、体贴、
爱护他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生态的和谐;自身也要约束自己,提升自己,坚持自己的理想等。(答出
其中任意一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24.参考答案 (1)商鞅。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建立县制。建立县制。奖励军功。
(2)孝文帝。
(3)以汉服代替鲜卑服;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
(4)商鞅变法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得到加强,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交融。
(5)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只有改革,国家才能富强;学习改革家顺应潮流、勇于改革、不断创新的
精神等。(言之有理即可)
25.参考答案 (1)A《大探险家张骞》:张骞生活在汉武帝时期,曾在公元前 138 年和公元前 119 年两次出
使西域,历经千辛万苦,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B 《华佗》:华佗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他精通针灸和外科手术,创制了“麻沸散”,是世界上最
早用全身麻醉方法做手术的医生。他还编成“五禽戏”,帮助锻炼身体。
(2)
小 人
书
交战双方 时间 结 果 影 响
C 曹操和袁绍 200 年 曹操打败袁绍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D
孙 刘 联 军 和 曹
军 208 年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
军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
础
(3)通过了解第一组图片中两位历史人物的事迹,我们懂得要想取得成功,就要有坚强的毅力,要不怕艰
难险阻,要勇于创新。通过第二组战役中的胜负得失,我们懂得骄兵必败的道理。(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