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 步》 教学设计
章节名称
七年级上册第22课---《散步》
计划学时
一课时
学习内容分析
《散步》是一篇文字浅显、内容亦不繁杂的文章,但它意蕴丰富,耐人寻味,在600余字的短小篇幅中,情节简单而不乏起伏,人物着墨不多而风貌毕现,看似一泓清浅可人的涓涓细流,却有着悠悠不尽的人生哲理静静地闪着粼光。
学习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水平,通过阅读能读懂课文,通过老师的点拨,将文章的重大主题理解出来。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重点语句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通过圈点阅读法,画出重点语句,讨论句式结构,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以这些语句为脉络联系全文及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爱他人,感受亲情的温暖。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1.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小事中感受亲情的珍贵。
2.揣摩语句的含义,品味对称的句子,学习语言。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1.课文结尾有何深刻的含义?
2.“以小见大”的写法。
教学设计思路
在《散步》教学中,我将学生自己的“悟”贯穿始终。在课堂上既有老师的点拨,又有同伴们之间思想感情的碰撞;既有个性表达,又有探讨论辩;既有对原著的揣摩诵读,又有独局匠心的品评、分析,理解文中的深刻含义,联系全文及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依据的理论
重视朗读,注重感悟。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导语
5分钟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时候和父母一起到郊野散步的情景吗?当路不好走或者你感到累了的时候,父母是怎样做的?还记得你当时的心理感受吗?(2—3名学生回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散步》,看看一个既是儿子又是父亲的中年人,在与一家人散步时,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
学生讲述事例,谈感受。
激发同学带者问题进入阅读状态。
二
整体感悟.默读课文。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字词2.朗读课文。3.整体感受。
20分钟
1.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字词:信服 嫩芽 霎时 拆散 委屈 水波粼粼 各得其所
2.朗读课文。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各自练读。
(2)让2—4名学生示范朗读课文片段。师生共同评价。
3.整体感受。
(1)用圈点法圈出精美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先写散步的理由——“我”劝母亲;再铺写初春景象——全家一起散步;然后写发生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儿子;最后写路不好走——“我”背母亲,妻背儿子。
学生读写以下字词:信服 嫩芽 霎时 拆散 委屈 水波粼粼 各得其所。
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各自练读。
(2)2名学生示范朗读课文片段。师生共同评价。
积累字词,
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理请文章脉络,训练概括能力
三
品味探究: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对文章进行多角度品味探究。鼓励学生敢于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10分钟
1. 结合课文说说“我”这个人怎么样?妻子、母亲、儿子的性情又怎么样?
2. 作者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
3. 从文中找出大词小用的语句,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4. 从文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并思考其作用。
学生四人一
组对文章进
行多角度品
味探究
激发学生思维
感悟体验,语文能力得到落实与提高
四
拓展延伸
8分钟
比较阅读《散步》与《三代》,看看哪个故事更能感动你?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学生阅读《散步》与《三代》,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通过比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
布置作业
2分钟
你和家人的哪一次散步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你能用500—600字把当时的情景写下来吗?不妨也用《散步》作题目。
教
学
反
思
通过朗读、讨论、点拨,让学生自已发现规律并总结规律,再运用规律,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