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九上人教1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沁园春•雪》九上人教15

ID:41120

大小:41.53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1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沁园春·雪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学习词的相关知识,了解词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⑵ 能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注意重音及停顿。    ⑶ 体会诗词语言的凝练、准确和“诗化”形象的丰富内涵。    ⑷ 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    ⑸ 体会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感受词精练优美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    ⑴ 学生结合文中的注释,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内容。    ⑵ 老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根据词的内容,发挥想象,以小组为单位,描绘出诗人笔下的“北国风雪图”。    ⑶结合几首描绘雪景的诗词,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加深对本阕词主题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 学生能够感受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他作为革命领袖,挥斥方遒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⑵ 学生能够恰当、客观地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教师引导学生树立客观的功过观和正确的历史观。 【重点】   1、学会词的朗诵方法,掌握正确的停顿,能够找出诗歌的重音。   2、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练,理解“诗化”形象的内涵。   3、领会词的意境美和音韵美。 【难点】   1、理解“封、飘、望、舞、驰、惜”等动词和“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   2、理解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评鉴,体会他豪迈的伟人情怀,并树立正确的历史人物观。 【教具】   电脑,投影仪,录音机,自制电脑软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A案 一、导入新课,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1、投影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高亨的《水调歌头·读毛主席诗词》: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     眼底六洲风雨,笔下有雷声。     细检诗坛李杜,词苑苏辛佳什,未有此奇雄。      教师略作解释,请学生发表意见(根据经验,学生会认为是吹捧之词)。   2、投影著名诗人柳亚子赞毛泽东《沁园春·雪》的一段文字:      “余索润之长征诗见惠,乃得其初赴陕北看大雪沁园春词一阕,展读之余,叹为古今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况余子乎!”        教师说明:这段文字决不会是吹捧,因为他写于1945年国民党统治时期,那时吹捧毛泽东,可能有杀身之祸。     下面,我们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 二、学习朗读,整体感知   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齐读一遍。 3、教给学生朗读方法。学生自由朗诵。 三、精读课文,问题探究   1、播放诗歌朗诵录音,然后请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朗读全诗。   2、品读前三句:    ⑴ 这三句在上阕的作用是什么?      要点:总写了—个壮阔雄奇、玉砌银装的冰雪世界。    ⑵ 由此可见上阕的结合特点是什么?      明确:先总写,后分写。    ⑶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两句在情态的描写上有何不同?      明确:前者是静态描写,后者是动态描写。   3、品读分写部分:        ⑴ “望”所管辖的句子是哪些?      要点:由“长城内外”到“欲与天公试比高”。也就是说,诗人把自己想像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站在高山之巅,不畏严寒风雪,远眺北国大地,欣赏北国壮丽雪景。其气势何等豪迈。    ⑵ 品读“长城”、“大河”几句。     ① “惟余莽莽”的意思是什么?       要点: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② 本词写黄河与一般表现黄河的作品在情态描写上有何不同?       要点:一般作品表现黄河的动态,如李白的《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而本词写的却是黄河的静态。     ③ 这样写“长城”、“大河”表现了什么?       要点:描写了一个视野广阔,寒威凛烈的冰雪世界。更显示了作者博大宽阔的胸怀,雄伟旷达的气魄。     ④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要点:对偶。    ⑶ 品读描写群山、高原的几句。     ①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要点:对偶、比喻、拟人。     ② 为什么觉得群山像银蛇在舞动,高原像一只只白象在奔驰?       要点:诗人站在高山之巅极目远眺,被白雪覆盖的群山蜿蜒曲折,伸向远方,仿佛一条银蛇在舞动;一座座披着白衣的高原,仿佛一只只白象在奔驰。前者舒展柔美,后者奔腾扑丽;二者义都有奔放活泼的气势,显得神采飞扬。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就更有一种奋飞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这样浪漫的想像实际上正是以雪压冬云,天地混沌一片的景象为基础的。    ⑷ “长城”、“大河”利群山、高原的描写,情态上有何不同?      要点:前者写静态,后者写动态;塑造了一个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意境。   4、品读最后三句:        ⑴ “须”的意思是什么?      明确:等待。    ⑵ 思考:这几句写的是否眼前所见实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先让学生发挥想像去体会,回答,然后教师明确。)      明确:这儿句是从眼前所见展开的想像,是虚写,展现了一个红白交映生辉的景象,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红日映照下的北国河山比作一个红装素裹的少女一样格外艳丽动人。   四、梳理、总结   总结这首词的思路与写作手法。 (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归纳。)    ⑴ 修辞手法小结:      要点:比喻、拟人、对偶等,使描写更形象生动,更能加强表现效果。    ⑵ 表达方式和内容概括:      要点:描写与抒情相结合,描绘了北国的壮丽雪景,热情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诗人的豪迈情怀。  五、布置作业 1、  背诵、默写全词。 2、带着以下问题预习下阕:    ⑴ 朗读这一部分。    ⑵ 表达方式的特点。    ⑶ 表达诗人的什么思想感情?    ⑷ 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内容 背诵这首词。 二、精读课文,问题探究   幻灯片显示思考题:      1、前两句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不用“赞美”而用“折腰”?   2、“惜”的作用与上阕哪个词相近?   3、“文采”、“风骚”、“弯弓射大雕”各指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4、诗人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对“成吉思汗”的评价态度是否一样?分别体现在哪些词语上?   5、“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怎样理解?   6、这一部分在表态方式上有何特点?“俱往矣”前后有何联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要点:   1、承上启下,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折腰”本来是鞠躬、倾倒的意思,这里有赞颂、赞美的意思,而它比“赞美”程度更深,感情更强烈,更能体现出无数英雄为祖国的壮丽山河而倾倒之情。   2、其作用与上阕的“望”相近,都有领起下文的作用。   3、“文采”、“风骚”指的是文学才华,这里指的是广义的文化,指的是文治;“弯弓射大雕”指的是武功。都用了借代的手法。   4、不同。对前两者并不是一概否定,而对后者的惋惜之情近于嘲讽。这种感情分别体现在“略”、“稍”、“只”等词上。   5、“风流人物”指的是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看今朝”的“今朝”指的是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和广大的人民群众。这不但是一种坚强的信心和伟大的抱负,而且是一种昂扬的斗志。抒发了自己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壮志和抱负。   6、议论与抒情相结合。既谈古,又论今,把古代与今天作比较。热情歌颂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和广大的人民群众。抒发了诗人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壮志和抱负。 三、理解《沁园春·雪》的艺术特色   小组讨论:   1、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     上片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有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片议论,有上片之景而产生感情有祖国的壮丽山河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人物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涵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最后一句由评论落到赞扬,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2、这首词语言上有什麽特点?     这首词语言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     望、看、惜──贯穿全文;飘、舞、驰──动词生动;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方法。 四、阅读课后诗《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并比较两首词的异同点   这两首诗共同点都是写雪景,都有雄壮的气势、豪放的风格。前者是借景抒怀之作,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后者是写景叙事之作,描写行军的一个场面,表现工农红军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前者上片写景下片议论,后者上片写景,下片叙事。 前者写的是北国雪景,壮阔而美好,并有诗人的想象,后者写的是南国雪景,虽有气势而难与前者相比,只是展现眼前的实景。 五、总结,练习 板书:   B案 第一课时 一、第一个环节:情境导入,渲染气氛 借用多媒体手段,将融画面、音乐、朗读为一体的视频材料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既欣赏到北国壮丽的雪景、充满激情的课文朗诵,又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美、作者宽广的胸怀与宏大的气魄,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生朗诵环节,这是对前面环节内容的深化,聆听别人的朗诵是欣赏,而自己有感情朗诵则是对诗词感情的内化过程,更是领会诗词内容、体会诗词感情必不可少的有效途径。 二、第二个环节:整体感知,把握感情   这首词上阕大笔挥洒,写北方雪景;下阕纵横议论,评古今人物。由于有了前面环节的铺垫,整首词的内容和情感学生比较容易把握。因此,本环节设计为直接提问,用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 为了突出诗词教学的特点,也为了在情感上引起学生共鸣,本环节继续设计了有感情朗诵这一小环节,继续渲染气氛。 第二课时 三、第三个环节:研读词句,分析作用   本环节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环节,重点设计了一个问题,即:你认为《沁园春·雪》中哪些词句用得好,为什么?这个问题是贯穿始终的一个问题,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具体途径。这个问题非常宽泛,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学生可以任意选择词句分析;这个问题不求答案唯一,充分尊重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使每位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与学生一起总结出分析词句作用的步骤方法,授之以“渔”,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实实在在得到收获。然后,将方法运用到前面分析的词句中,进行实践练习,这样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就形成了。 四、第四个环节:拓展阅读,迁移训练   这一环节,教学内容由课内过渡到课外,既丰富延伸了学习内容,也是课内所学知识、能力的迁移。   可选择两首词作为阅读材料:《沁园春·长沙》和《卜算子·咏梅》。这两首词,同样是写景抒情的佳作。安排拓展阅读的目的主要是:   1、延伸课内内容,深化教学目标;   2、拓宽学生视野,深入体会一代伟人冠绝古今的气魄。 五、第五个环节: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不是由教师总结本课内容,而是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谈体会,既是对全课内容的回顾和总结,也进一步深化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