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24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
A.怡情(yí) 惆怅(zhàng) 信手拈来(niān)
B.劝诫(jiè) 真挚(zhì) 味同嚼蜡(jué)
C.统筹(chòu) 寂寥(liáo) 诸如此类(zhū)
D.狡黠(xié) 契合(qì) 目不忍睹(dū)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 分) ( )
A.诘难 笼统 吹毛求疵 轻描淡写
B.藻饰 附丽 全神惯注 开卷有益
C.滞碍 谚语 狂妄自大 高谈阔论
D.渲染 苟安 铢两悉称 心旷神怡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 分) ( )
A.《无言之美》中以文学作品为例,说明言不能尽意,也不必尽意的道理。
B.《驱遣我们的想象》用生动的语言,以一诗一文为例,深入浅出地阐明了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
C.《不求甚解》一文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又阐述了自己的主张。
D.《谈读书》一文中运用了比喻说理、排比说理、对比说理等多种论证方法。
4.按顺序排列下面的句子,将其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①人类世界所创造出来的奇异图案浮现在鼎身上,各种图腾以一定的顺序排列着,构成一个无言的小宇宙。
②饕餮的脸孔、凤凰的姿势、龙虎的纹身、鱼兽的混种、牛羊的肢体……幻想的或者写实的、神话中的或
者生活中的。
③沸腾的铜、锡、铅合金按一定的比例构成了青铜器的配方,一旦倒人“陶范”中,就会形成设计者心中
的器物。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
④沸腾后的冷却使溶液成为一个厚重的鼎,在合金形式的锁扣下,鼎身周围凝塑出各式各样的图案。
⑤铜的性格,因为锡与铅的加入而默默改造了,熔点降低而冷却后的硬度增加。
A.⑤④②①③
B.③⑤④②①
C.③⑤②①④
D.⑤①②④③
5.一个 9 岁男孩因写了几首“神奇”小诗,一夜爆红网络。随后,媒体的过度关注与热捧,给“小诗人”
带来了极度的困扰和烦恼,“小诗人”说:“我再也不写诗了。”有关“小神童"的成长问题,再次引发了人
们的热议。有人认为媒体对“小诗人”的过度关注和热捧是“捧杀”,会毁了孩子的前程;也有人说出名要
趁早。对这两种说法,你怎么看?请说明理由。(4 分)
6.请简述在洛伍德学校发生传染病疫情时简·爱与好友海伦·彭斯之间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4 分)
7.随着社会的发展,“锐词”层出不穷。班级开展“走近‘锐词’”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8 分)
(1)以下是同学们搜集的有关“锐词”的材料。根据材料,说说什么是“锐词”。(3 分)
材料一 锐词:乡村振兴战略 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发布,《意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统筹推进农村经济
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做出全面部署。
材料二 锐词:四海八荒体 随着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播出而出现的网络流行文体,句式特
点为:句中要带有“四海八荒”几个字。如“四海八荒中最美的上神”“四海八荒谁敢惹帝君”“四海八荒
中谁比得了太子夜华”等等。比如你想称赞一个姑娘美,只会说倾国倾城就落伍了, 要说“四海八荒第一绝
色”。
材料三 近年来的一些锐词:一带一路 人工智能 共享单车 无人超市 两免一补 厕所革命 二
次元 电竞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
(2)根据下面材料,提炼出一个“锐词”。(2 分)
材料四 在 2017 年底结束的利比里亚总统大选中,51 岁的前 AC 米兰传奇球星乔治·维阿,成为利比
里亚新总统。维阿从小就展露出足球天赋,逐渐成长为世界级球星。他曾囊括世界足球先生、欧洲足球先
生以及非洲足球先生的称号,如今则以首位“球星总统”的荣誉再次创造历史。
(3)就“‘锐词’要不要收入《现代汉语词典》”,班上展开辩论。反方同学认为:不必收入,因为社会发
展很快,“锐词”很快就会过时。如果你是正方同学,你将怎样反驳?(3 分)
二、阅读(46 分)
(一)不求甚解(14 分)
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
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
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
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 ……
③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
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
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
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④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
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
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
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⑤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
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
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
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
作的精神实质。
⑥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
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成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
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⑦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要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
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⑧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
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有删改)
1.根据语境,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 分)
(1)好读书,不求甚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文,分析第①段的作用。(4 分)
3.文章第⑤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手法?有何作用?(4 分)
4.宋代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这种读书法与文章中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法
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阐述理由。(4 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
(二)让每朵玫瑰都能向阳生长(16 分)
陈 凌
①1919 年 10 月,由李大钊等人创办的《少年中国》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作者感慨,现代女子受压迫“已
到极点了”,“凡有觉悟的女子,切不可再藏名隐姓、含羞怕辱,不敢出来与黑暗势力奋斗”。近百年过去了,
作者的感慨也随着时间齿轮的转动,成为历史。女性“离不开锅台,上不了讲台,登不上舞台”的状况早已
改变,取而代之的,是“妇女能顶半边天”的信念与实践。
②____A____不妨把目光转向正在召开的两会。从用一个个“沾着泥土芳香”的议案提案传递百姓呼声
的女性代表委员,到以认真负责态度赢得各方礼赞的警花,再到为“抓新闻活鱼”而敬业奔跑的女记者,会
场内外,一道道亮丽的“两会风景线”,生动注解着时代的进步、文明水准的提升。
③____B____去年的今天,一张照片在国际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一个双手叉腰、眼神无畏的小女孩铜
像,被放在华尔街著名的铜牛雕塑前,小女孩脚前刻写着这样的说明:“了解女性领导的力量。她创造不同。”
男女平等,并不是要抹杀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而是要让社会理性正视这一差异,并让女性拥有同男性一样
公平的机会。从这个角度看,照片引发如此大反响的原因,并不在于瘦小的女孩与健硕的铜牛两相对比,所
形成的戏谑感和强烈视觉冲击,而在于小女孩身上所体现的女性“自作主宰”的价值观,得到更多人的认同。
④____C____马克思曾深刻地指出:“没有女性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我们期待玫瑰自
由绽放,绝不是因为她们的美丽能够点缀世界,而是因为女性始终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人
民小酒”的“代言人”余留芬,带领群众与贫困较劲,以“不惜命”的奋斗精神彻底改变了当地“一年种粮
半年饱,有女不嫁岩博郎”的贫困局面;“只要坚持就一定能走下去”的“北斗女神”王淑芳,用 20 多年
的青春奉献让更多国人用上了“自己的导航系统”;“宝贝回家”公益活动的志愿者夏雪,帮助 80 多个家庭
重获团圆……如果把国家发展比喻为一部奏鸣曲,那女性的作用,绝对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旋律。
⑤然而,要让每一朵玫瑰都能“自如地”向阳生长,并非易事。就在不久前,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令人
喜忧参半的《2017 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喜的是,全球性别差距呈现出缓慢缩小趋势, 且越来越多的人认
识到,改善性别平等状况可带来巨大经济红利;忧的是,女性在经济机会和政治参与上,仍与男性有不小差距。
报告甚至略带无奈地预测,按照目前的进展速度,实现完全的男女平等还需再花 100 年。这也从一个侧面警
示我们,整个社会都需要更好地倾听女性的声音,重视她们的诉求,保障女同胞的权益。
⑥梁启超对女性抱有这样的期待,“从知识能力上力争上游,务求与男子立于同等地位”。进入新时代的
中国,每一步向前都离不开“她们”的参与,也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呼唤“她力量”和“她智慧”。打破落后观
念和陈规旧俗、,培育更深厚的社会土壤,筑牢完善的制度根基,“她们”必能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绽放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
出属于自己的芳华。
(选自《人民日报》2018 年 03 月 08 日 04 版)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 分)
2.根据文意,请在第④段的省略号处再补写一个事例。(3 分)
3.分析第④段画波浪线语句的作用。(3 分)
4.第⑤段中,“这也从一个侧面警示我们”中的“这”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5.“今天的女性,不仅有‘男女都一样’的自信,更有‘握住自己的命运’的自觉。”这句话应还原到 A、
B、C 中的哪一处?理由是什么? (4 分)
(三)爆款文章的另一种打开方式(16 分)
①“爆款文章”是近几年兴起的名词,但若要追溯源头,我首先想到的是“洛阳纸贵”的典故。左思一
篇《三都赋》,令众人争相传抄,与“不转不是中国人”的热度颇有几分相似。就在一百年前,以《新青年》
为阵地的新文学和以鸳蝴派为代表的旧派小说齐头并进,各自在读者市场上占据了半壁江山。
②但我们并不会用“爆款文章”去形容上述作品,为什么?
③“爆款”一词原指商品市场上供不应求的情景,强调的是其人气之高。当用“爆款文章”时,已经默
认了文章的商品属性,但对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人来说文章的价值不局限于此。曹丕曾豪情万丈地说过: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创
作不仅是文人参与社会治理的一种途径,更是他们扬名后世的方式。古有忧国忧民的屈原、杜甫,今有以笔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
为武器的鲁迅。这些熠熠生辉的文人,定义了国人对“文章”的印象。但资本主义的大工业生产让“一切
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如若文化产业以利益为导向,就势必要遵循商业市场的原则。作为爆款商品,
某种程度上营销推广销售数量比产品质量、售后反馈更重要。爆款文章中也不乏内容有深度的作品,但即便
再深刻,也无法掩盖其商品的本质。反观屈原、杜甫和鲁迅的创作,与当今争夺阅读量和广告位的爆款文章
一对比,差异显而易见。
④爆款文章的诞生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信息时代的到来,尤其是因特网与智能手机的出现,让文章发
表不必完全依赖于出版行业,申请一个微博或微信公众账号,就可以发文章。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使“写”
的门槛已经低到几无筛选功能。而二十世纪初执笔为文的作家们,要么经过严格的旧学训练,要么深受西方
思想的影响。鲁迅曾自嘲,其母亲对张恨水小说的偏爱甚至超过了自家儿子的文章,但即使是作为旧派文学
代表的张氏小说,其实也是非常漂亮严谨的章回体,在今人看来依然有其审美价值。另一方面,读者的需求也
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九年义务教育的推行使文盲率大幅下降,但教育水平的参差不齐依然形成了受众市场
的趣味分层,爆款文章面向的恰好是基数较大的群体层,夺人眼球的标题、标新立异的观点、反主流的态度,
也成了爆款文章的创作原则。它挑战的是读者价值观的极限,这种“挑战”也正是其备受诟病的原因之一。
⑤常有人问:如何才能写出 10W+的爆款文章?似乎没见过谁问如何才能成为乔布斯、马云或莫言。难
道爆款文章真的门槛很低,是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
(选自 2017 年 12 月 7 日《南方周末》,有删改)
1.本文讨论的是“爆款文章”,作者为什么却先从《三都赋》等文章说起?(4 分)
2.“爆款文章”诞生的因素有哪些?结合文章进行分析。(4 分)
3.文章第③段画线句主要采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 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
4.认真阅读文章,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4 分)
三、作文(50 分)
任选一题作文。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三种令我充满感激的记忆:一个装满书籍的家,一个在外省乡村度过的童年,一位可以倾诉衷肠的导师。
——选自英国著名诗人奥登《染匠之手》
亲爱的同学,毕业在即,回眸往事,令你充满感激的记忆又是什么呢?请用你的生花妙笔,书写出来
吧。
请以“令我充满感激的记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有德的人自有伙伴,有德的家庭会有芳邻,有德的国家必有友邦……
凡有德者,都不会孤单,一定有亲近的朋友。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不少于 600 字。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
校名、地名。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
第四单元测试
答案解析
一、
1.【答案】C
【解析】A.“怅”应读作 chàng;B.“嚼”是多音字,此处应读作 jiáo;D.“黠”应读作 xiá。
2.【答案】B
【解析】全神惯注—全神贯注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B.“生动的语言”说法有误,应为“平实的语言”。
4.【答案】B
【解析】从内容上看,③句是语段的统领句,⑤句紧跟着继续阐述铜、锡、铅的融合;⑤句的结尾“熔点
降低而冷却后的硬度增加”与④句的开头“沸腾后的冷却使溶液成为一个厚重的鼎”相承,故④句应在⑤
句后。①句属于总结性内容,可见①句应排在最后。故选 B。
5.【答案】示例一:媒体对“小诗人”的过度关注和热捧是“捧杀”,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神童方仲永五岁
能“指物作诗立就”,受到同县的人的热捧。方仲永忙于“环谒于邑人”,疏于学习,最后“泯然众人矣”,
这就是教训。媒体对“小诗人”们的关注要适度,应给他们个安静、健康的成长环境。 示例二:“出名
要趁早”也是可以的。因为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人若有一技之长 ,尽早抓住人生发展的机遇,提前站稳脚跟,
得到社会的认可,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面对媒体的关注与热情,应该保持冷静和清醒,积极学习,为
将来的稳步发展打下基础。
6.【答案】在好友海伦·彭斯生命垂危之际,简·爱冒着被传染病传染的危险,与她推心置腹,倾心交谈,
相拥而眠。第二天,海伦·彭斯安然离世。
7.【答案】(1)“锐词”是当下比较流行的对热点事件或重大事件浓缩概括的关键词。(或:“锐词”是人
们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的浓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一种值得关注的网络文化现象。)
(2)球星总统
(3)示例:应该收入。因为“锐词”反映了新时代涌现的新事物、新概念,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人们的新
观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
【解析】(1)本题考查材料探究能力。细读三则材料,根据各具体材料与“锐词”之间的关系进行概括归
纳。
(2)本题考查要点概括能力。首先明确这则材料的主要内容:2017 年利比里亚总统大选中,51 岁的前 AC
米兰传奇球星乔治·维阿成为利比里亚新总统。然后联系“锐词”的特点,把这句话压缩成几个字即可。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材料给出了反方观点,要求根据反方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首先要亮明正方
观点——应该收入, 然后针对反方观点据理反驳。针对反方观点中的“‘锐词’很快就会过时”进行反驳,
可以从“锐词”的时代性或其他意义角度解说。理由要充分,要能自圆其说;理由和观点要一致。
二、
(一)
1.【答案】(1)深刻了解 (2)停止,停顿
【解析】解释词语要结合语境。(1)句中“甚”是副词,有“很、非常、深刻”的意思;“解”有“了解、
理解”的意思。(2)句中的“滞”有“凝积,不流通,不灵活”之义,根据语境,应解释为“停止、停顿”。
2.【答案】内容上:开篇点明作者批驳的观点——“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为下文蓄足了势;
并且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观点,“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结构上:总领全文。
【解析】本题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本题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内容上:第一句“对任何问
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是一般人的错误观点,这是作者要批驳的,开篇便提出,是为了树立一个批驳靶
子;第二句“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是作者的观点,也是下文重点论述的内容。
结构上:下文重点论述本段中提出的作者的观点“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所以
该段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
3.【答案】举例论证。以普列汉诺夫为例论证了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
精神实质的观点。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阅读本段,可以找到“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
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一句,这是举的普列汉诺夫学习马克思
主义的例子,因而论证方法容易判断;而作用可以从“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
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一句中归纳得出,这是所举事例论证的观
点。
4.【答案】示例:我喜欢《不求甚解》一文中的读书法。因为在作者看来,“不求甚解”有两层意思:一是
表示虚心;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所以我们在读书
时也应该虚心,不要固执一点,要学会前后融会贯通,并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掌握书本知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
【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既可以选择第一种读书法,也可以选择第二种读书法。具体答题时,首先选
择喜欢的读书法,然后解释所选读书法具体的内容,最后阐述理由。
(二)
1.【答案】让女性在新时代的广阔舞台上,绽放出属于自己的芳华。
【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心论点的把握能力。通读全文,首先基本了解作者的观点;然后关注文章标题、开
头、结尾,找到能概括作者观点的最佳语句,直接摘取作答即可。
2.【答案】示例:药学家屠呦呦,经过上百次实验,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于 2015 年获诺贝尔生
理学或医学奖。
【解析】本题考查补写事实论据的能力。通读第④段,首先明确该段所举事例证明的观点是“女性始终是
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然后围绕这一观点选择事例,采用“何人+何事+结果”的基本模式组织
语言作答。
3.【答案】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将“国家发展”比喻成“奏鸣曲”,把“女性的作用”比喻成“不可或
缺的旋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女性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的道理。
【解析】本题考查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根据“把国家发展比喻为一部奏鸣曲”“女性的作用,
绝对是……的旋律”可确定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分析作用,一要指出比喻论证方法的基本作用(生动
形象地证明了……)二要答出所证明的观点或道理(即本段论点)
4.【答案】按照目前的进展速度,实现完全的男女平等还需再花 100 年。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指示代词的能力。通读全段,尤其注意加点词前后的语句。根据后面语句“整个社
会都需要更好地倾听女性的声音,重视她们的诉求,保障女同胞的权益”中的“需要”“倾听”“重视”“保
障”等词语,可确定“这”指代的内应该是包含对女性不平等之意的句子。据此分析,关注加点词之前的
语句可确定答案。
5.【答案】放在 B 处,因为第③段交代瘦小的女孩与健硕的铜牛两相对比图引发如此大反响的原因在于小
女孩身上所体现的女性“自作主宰”的价值观,与所给句子相互印证。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语句的理解能力。通读第②③④段从各段内容与题干中语句的证明与被证明的关
系角度思考,选择最恰当的位置,并结合对语段内容的概述阐明理由。
(三)
1.【答案】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对“爆款文章”特质的论述;与当今所谓的“爆款文章”形成
对比,突出强调了真正的好文章应该不仅仅在当时有着超高的人气,而且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能够扬名
于后世。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题
【解析】本题考查对议论文开头段作用的分析能力。首先明确这一开头段写了什么——《三都赋》令众人
争相传抄,新文学和旧派小说齐头并进。然后思考该段与下文内容(论述“爆款文章”特质)、作者在文中
要表达的中心观点(真正的好文章应该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有什么关系。最后组织语言简洁作答。
2.【答案】爆款文章的诞生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信息时代的到来,尤其是因特网与智能手机的出现,让
文章发表不必完全依赖于出版行业,导致爆款文章的门槛很低。读者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虽然九年
义务教育的推行使文盲率大幅下降,但教育水平的参差不齐依然形成了受众市场的趣味分层,爆款文章面
向的恰好是基数较大的群体层。
【解析】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根据第④段的内容,提炼相关语句即可。
3.【答案】举例论证。列举屈原、杜甫、鲁迅等文人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创作不仅是文人参与社会
治理的一种途径,更是他们扬名后世的方式。
【解析】根据画线句列举了屈原、杜甫、鲁迅等文人的例子,确定为举例论证。分析作用要采用“列
举……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证明了……这一观点”这样的模式。所证明的“这一观点”大多可从文中摘取。
4.【答案】首先提出“爆款文章”这一话题,列举左思等人的作品,指出这些作品虽然人人传诵但人们不
会用爆款形容它们这一事实,引发读者思考;然后采用摆事实、讲道理、引用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等方法
指出了爆款文章的特征——具有商品属性;接着从时代与读者两方面着手分析爆款文章诞生的原因;最后
用反问的句式总结全文,表达作者对爆款文章的态度。
【解析】回顾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理清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
“首先、然后、接着、最后”这一类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进行表述即可。
三、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