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必修一
加入VIP免费下载

《赤壁赋》必修一

ID:41437

大小:14.2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1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华侨中学 王海珠 陈永凤     【教学目标】   1、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2、感悟语言运用的妙处。   3、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   4、熟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   2、体会景、情、理三者内在的联系。   3、了解作者运笔自然,文辞优美的写作特色。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情理交融,汪洋恣肆,当时就有“苏氏文章擅天下”的美誉。他还称得上是一位高级厨师。“东坡肉”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中国古代楷书有“颜、柳、欧、苏”四大流派,这里的“苏”,就是苏轼,可见他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之高。所以说苏轼是位少见的旷世奇才。我们今天又来学习他的流传千古的佳作──《赤壁赋》   二、作者背景及文体简介    三、教师配乐朗诵全文   (要求听准字音,听出节奏,找出文中押韵的韵脚,听教师对文章感情变化的处理)   四、朗读课文,疏通字词,注意特殊用法及句式  五、整体感知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是如何转化的?   1、苏轼力图排遣政治打击而带来的苦闷从而听任自然,乐观旷达,作者力图从消极中超脱出来,其实是含蓄地向他的政敌暗示,我虽然遭贬,但我却超然世外,飘然欲仙,寄情山水,尽得其乐,不寂寞不烦恼,反而积极向上。   2、感情变化过程:乐──悲──乐先写月夜泛舟,饮酒赋诗,沉浸在美好景色中而忘怀世俗的快乐心情;再从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变化无常,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最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表现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六、学习第一段   (先诵读,再思考,有所理解后再读,力争课内背诵。后面的段落同。)   1、文章第一段的景物描写美在何处?为什么写得赛似仙境?     明确:苏子泛舟赤壁之下,上面是一轮皓月,下面是万顷碧水,月光如烟雾般笼罩江面,清风徐徐吹拂,一叶扁舟如一片苇叶,轻浮水面,任意左右东西。景象澄沏,又似朦胧,如梦境一般。作者仿佛觉得在浩荡的太空中乘风飞行,毫无阻碍简直就要远离人世,悠悠忽忽升入仙界里去了,令人陶醉其中,赏心悦目。   2、本段展示了一种与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确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超然物外的境界。本段的感情色彩以喜悦为主。   七、学习第二段   1、文章第二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悲从何来?     明确:    ⑴ 来自作者遭受贬谪后的苦闷,触景生情,见茫茫月色江水,产生知音天各一方之叹,在“扣舷而歌”中,已包含淡淡的哀愁。    ⑵ 来自客人幽怨悲凉催人泪下的洞箫声。   2、歌词中的“美人”指代什么?歌词代表了主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代表一种理想的追求。它表现了作者的政治感慨,是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著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3、作者是怎样描写萧声之悲的?     明确:作者借助夸张、想像,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洞萧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4、本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明确:转折过渡。   八、学习第三段   1、本段主要写了什么?感情色彩如何?“客”是如何阐发当时的情怀的?     明确:     本段写“客”的回答,阐发了怀古伤时之情,感情色彩甚为悲伤。“客”之所以“悲”,在于触景伤怀。眼前之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曹操的诗句,进而联想到曹操兵败赤壁的惨状。这么个“一世之雄”尚且随着“大江东去”,而销声匿迹,有为者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生命短暂、有志而无为者,羡慕长江永恒,哀叹人生短暂,表现出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客之三悲一由古(一世之雄)今(而今安在)历史对比生悲,一由人生短暂(寄蜉蝣、哀吾生)感触生悲,一由理想(挟飞仙,抱明月)现实(不可骤得)矛盾生悲。   2、本段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     明确:     通过“客曰”,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     再由他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议论。     引出曾、周两人,更见己身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是抒情。   九、学习第四段   1、本段主要写什么内容?感情色彩如何?     明确:     本段的感情变为喜悦。主要写苏子批评客的观点,阐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   2、作者是怎样劝慰客人,使他从悲情中解脱出来?     明确:    ⑴ 从“变与不变”的角度,从变的角度说,天地宇宙也是瞬息万变的,就如水和月亮一样,江水日夜不停地流、月从亏到盈不断地变化;从不变的角度,作为个体的人,生命是短促的,但人参与了整个人类的生命活动,而作为整个人类,又同宇宙一样是永恒存在的。    ⑵ 从“取与不取”的角度,大自然是个无穷宝藏,可以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摒弃(不取)禄禄官位蜗角虚名,而取无穷的自然万物(明月清风)为“吾生”所享用,从中得到乐趣。   3、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     明确:     作者的某些语言容易被误解为及时行乐,但这种思想并未从文章中直接反映出来,作者表明的观点是不要去追求那种看似超脱尘世其实并不现实防幻想境界;而应适应现实,在目前这种宁静恬适的环境中不妨陶醉于大自然的怀抱。作者的这种观点包含一定的合理性,因为作者不同意看问题绝对化,注意到事物相反相成的辩证关系。但这种观点并非科学,因为作者沿袭了庄子的相对主义观点,否认衡量事物的客观标准,抹杀事物质与量的实际界限。总之,在当时的背景下,表现了作者平静超然的心态和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还是积极的。   十、学习第五段    1、本段感情色彩如何?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     本段感情色彩为“喜”,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主要写客人听了苏子的话,身心释然,主客开怀畅饮,兴尽酣睡。   2、这样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     这样结尾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贬滴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不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   十一、梳理文章结构   十二、讨论:文中吹洞箫的客人是谁?   1、见老教材152页《〈赤壁赋〉中吹箫人》   2、客人的话也是苏轼自己心境的表达,主客问答是苏轼自己贬谪黄州后,内心苦闷迷惘又不甘消沉落寞的矛盾思想。“主”“客”实为一体,分别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积极和消极的心态。   十三、作业   1、整理文有生命力的四字短主,明确其意义: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遗世独立 羽化登仙 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正襟危坐 月明星稀 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一世之雄 一叶扁舟 沧海一粟 逝者如斯 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 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 东方既白     (《赤壁赋》名句长短交错,短句变化较多。大部分短语为四字两个节奏。设计这一练习的目的,是熟悉文中有生命力的四字短主,古籍文章加深印象,为背诵全赋打下坚实基础。)   2、根据文赋对仗特点填写《赤壁赋》中的句子:    ⑴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____;____,羽化而登仙。       ⑵ 其声呜呜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⑷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____,____,____,____,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设计这一练习的目的:这篇名赋对仗形式多样化,有工对,也有宽对,有当句对,还有隔句对。在填空过程中,既可感受苏轼赋遣词造句的出神入化,也可体会苏赋对仗艺术的精妙绝伦。)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