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限时集训(七)
(时间:45 分钟)
一、选择题
1.(2019·桂林一模)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分析到:小农经济在中国广泛存
在和发展,而且长期以来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在中国的矛盾斗争和连绵不断的封建
军阀割据混战,使得红色政权的存在获得了缝隙,革命的发展大有回旋余地。毛
泽东意在强调( )
A.坚持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B.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C.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D.工农武装割据的可行性
D [由材料“小农经济在中国,革命的发展大有回旋余地”可知要从中国的
国情出发,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故选 D 项;武装斗争是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的具体内容,故排除 A 项;材料强调的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产生的背景而非
意义,故排除 B 项;依靠农民革命斗争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具体内容,故排除 C
项。]
2.(2019·苏州一模)下图是某一时期我国国家银行发行的一元面值纸币。这一
发行货币的举措( )
A.巩固了苏维埃的政权
B.维护了江浙金融稳定
C.保障抗日战争的胜利
D.抵制了美国经济侵略
A [1931 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颁行纸币,有利于巩固
政权,故选 A 项;该纸币是在根据地内实施的,故排除 B、D 两项;该纸币的发
行不是全国范围的,故排除 C 项。]3.(2019·南通二模)1939 年 3 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增设的鲁苏、冀察两个
战区成立。国民政府派遣三个军的国军兵力分赴山东、河北,以加强游击战兵力,
袭扰、牵制日军,配合正面战场。国民政府的这一举措( )
A.意图贯彻全面抗战路线
B.积极应对抗战战略相持的态势
C.直接推动百团大战开展
D.开创国民党军队敌后游击先例
B [1938 年 10 月武汉广州失守,标志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材料中国民政府
的这一举措是对战略相持的积极应对,故选 B 项;国民政府是执行“片面抗战路
线”,故排除 A 项;百团大战是八路军于 1940 年下半年在华北地区发动的,故排
除 C 项;由“加强游击战兵力”可知,国民党军队敌后游击在这之前就进行了,
故排除 D 项。]
4.(2019·汕尾质检)下表为 1942-1944 年对北岳、太行等五个抗日根据地调
查所得到的数据。据此可知,根据地“减租减息”政策的实施( )
农村各阶层户数及其所占土地的比例(单位:%)
阶层 地主 富农 中农 贫农 雇农 其他
户 抗战前 36 7.2 28.4 54.0 5.0 1.8
数 减租后 2.4 6.7 38.0 47.0 2.5 3.4
土 抗战前 29.5 21.0 29.5 19.0 0.8 0.2
地 减租后 13.5 17.5 42.5 22.5 0.6 3.4
A.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
B.削弱了封建土地剥削
C.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D.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
B [由材料中地主和富农户数、土地减少,中农和贫农户数、土地均有所增
加的数据信息可知减租减息政策削弱了封建地主依靠土地剥削农民的现象,故选
B 项;材料中现象与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并无直接关系,故排除 A 项;材料强调
的是减租减息政策而非土地革命,故排除 C 项;由时间信息可知需要巩固的是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故排除 D 项。]
5.武汉失守后,国民政府声明:“一时之进退变化,绝不能动摇我国抗战之决心”,“任何城市之得失,绝不能影响于抗战之全局”;要“更哀戚、更坚忍、更
踏实、更刻苦、更猛勇奋进”。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国民政府( )
A.不以城池的得失作为胜负依据
B.坚持持久抗战以争取最后胜利
C.准备收复失地并发起战略反攻
D.保持乐观的心态并坚信速胜论
B [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绝不能动摇我国抗战之决心”“更哀戚、更
坚忍、更踏实、更刻苦、更猛勇奋进”可知国民政府决心持久作战,争取抗战胜
利的态度,故选 B 项;材料强调的是对于抗战的态度而非对战争结果的认识,故
排除 A 项;抗日战争 1945 年才开始战略反攻,故排除 C 项;由材料可知国民政
府坚信的是持久战,故排除 D 项。]
6.(2019·济南一模)1928 年,中共六大明确提出“没收外国资本的企业和银
行”,而 1945 年中共七大报告中又指出“在服从中国法令、有益于中国经济的条
件下,外国投资我们是欢迎的”。这一政策的转变( )
A.主要是为了适应民族战争的需要
B.说明党积极探索对外开放的道路
C.主要基于中国革命形势发展变化
D.反映了党的对外经济政策的成熟
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共六大上提出没收外国资本,代表们认识到中
国革命现阶段的性质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中心任务是驱逐帝国主义,
实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而在中共七大时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恢复
和发展国民经济将是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欢迎外国来投资,故选 C 项。]
7.(2019·永州一模)1938 年八路军总政治部印发的《抗日战士政治课本》中写
道:“中国有四万万五千人口,组成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包括汉、满、蒙、回、
藏、苗、瑶、番、黎、夷等几十个民族……中华民族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之总
称。”这一认识( )
A.反映出全民族抗战局面即将形成
B.扭转了中国在抗战中的不利局面
C.有利于增强中国人民民族认同感
D.推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C [1938 年中国全民族抗战局面已经形成,在此情况下八路军印发的该课本
强调“中华民族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之总称”,这有利于增强中国人民民族认同
感,故选 C 项;1937 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即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与材
料时间不符,故排除 A 项;材料中八路军印发的课本不能起到扭转战局的作用,
故排除 B 项;第二次国共合作于 1937 年正式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 D
项。]
8.(2019·苏州一模)解放战争期间,中共中央指示部队“从本日起的两星期内,
基本原则是围而不打,有些则是隔而不围,以待部署完成之后各个歼敌。”党指挥
下的这一军事行动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C [平津战役采取“先打两头、后取中间、围而不打”,故选 C 项;辽沈战役
采取“关门打狗”“瓮中捉鳖”,故排除 A 项;淮海战役采取“中间突破”“就地
歼灭”,故排除 B 项;渡江战役和题干无关,故排除 D 项。]
9.(2019·株洲一模)据统计,1936 年国家资本与民间资本的占比分别为
49.21%和 50.79%,1947-1948 年分别为 58.43%和 41.57%。导致这一变化的主
要原因是( )
A.官僚资本借战时体制迅速膨胀
B.列强卷土重来使民间资本萎缩
C.国民政府在战后兴办国有企业
D.战争使民族资本主义遭受重创
D [根据题干中两个时间点,即 1936 年、1947-1948 年,我们可以得知是抗
日战争、解放战争这两个历史事件对国家资本与民间资本的比例有较大影响,故
选 D 项;题干没有提及官僚资本,故排除 A 项;材料涉及的是“国家资本与民间
资本的占比”的变化,与列强的参与无关,故排除 B 项;国民政府在战后兴办国
有企业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C 项。]
10.(2019·昆明一模)抗战期间,卢作孚等民族企业家利用川江航线运送了大
批军队及作战物资到前线,并将武汉地区的大批工业装备和人员转移到四川;民
族资本家范旭东在大后方创办化工企业,支援抗战。这表明( )
A.抗战物资主要来自民族资本家B.抗战改变了中国工业布局
C.民族资本家是抗战的重要力量
D.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C [由材料“卢作孚等民族企业家利用川江航线运送了大批军队及作战物资
到前线,并将武汉地区的大批工业装备和人员转移到四川;民族资本家范旭东在
大后方创办化工企业,支援抗战”可知,抗日战争时期民族资本家为抗战做出了
重大贡献,成为抗战的重要力量,故选 C 项;材料强调的是民族资本家对抗战的
贡献而非抗战物资的来源,故排除 A 项;材料中并未提及中国工业布局,故排除 B
项;抗战期间民族工业受到打击并日益萎缩,故排除 D 项。]
11.(2019·武汉调研)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有百分之八
十的人口是农民……因此农民问题就成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的力量是中
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材料中,毛泽东重点论述了( )
A.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
B.中国革命的依靠对象
C.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
D.新民主主义社会蓝图
B [由材料“农民问题就成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的力量是中国革命
的主要力量”可知,毛泽东指出了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依靠对象,故选 B 项;材料
内容是对农民问题与农民革命力量的分析,没有涉及中国的社会性质,故排除 A
项;材料内容是对农民问题与农民革命力量的分析,没有涉及中国革命两步走战
略,故排除 C 项;材料内容是对农民问题与农民革命力量的分析,没有涉及新民
主主义社会蓝图,故排除 D 项。]
12.(2019·无锡一模)20 世纪 30 年代,“上海所谓一般新时代的女子,她必穿
了短旗袍,着了高跟皮鞋和肉色丝袜,烫了水波式的头发,画了笔直细长的眉
毛”。同时期的河南官方则下令:“着绸服则加税,而丝袜缎鞋尤甚,每一只须税
一元。”这些现象表明近代中国习俗变迁的特点是( )
A.全盘西化 B.中西合璧
C.官方主导 D.新旧杂陈
D [由材料可知,上海和河南各是新旧习俗的代表,在对待女性穿衣方面,
上海开放,河南则较为保守,这体现了近代中国习俗变迁中新旧杂陈的特点。]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延安)陕甘宁边区政府政治上力图构建新型的乡村统一战线,理顺
农民与地主之间的关系,以参议会为载体,调动起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同时也为
乡村建设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民主政治基础。经济上成立了劳动互助的村庄,
农民已不是一户一户各不相关的各自劳动,而是为着一个确定的生产任务而奋斗;
另一方面互助合作运动对于克服众所周知的乡村个人主义的思想起了很大作用。
文化上对于乡村教育,赋予了中共政治社会化的内涵与目标。这不仅体现在高等
教育、中等教育和社会教育方面,即便在小学教育中亦是如此。在陇东分区,各
完小均以 《群众报》《解放报》《陇东周报》作为教材,选择了大量报上的文章,
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生产展览会的意义在哪里”“打倒国民党的特
务政策”等等。
——摘编自《乡村建设的延安道路》
材料二 1933 年山东省政府决定在山东进行县政建设实验,由梁漱溟主持的
研究院进行改革。首先,裁局设科,科长多由研究院毕业生充任。此外,县政府
增设了户籍室、农村金融流通处等机构。其次,乡设乡学、村设村学以代替原来
的区、乡、镇公所。实质是实行“政教合一”的自治制度,即以“村学”“乡学”
作为乡村的自治组织。在建立的村学中,设有小学部、成人部、妇女部。村里还
为失学儿童设有共学处,因陋就简,随处施教。在乡学中,一般设有高级小学部
或职业训练部等,供村学学众进一步学习。通过这些措施到 1937 年,邹平已接近
扫除文盲的边缘。另外研究院大力兴办农业合作社,到 1936 年底,已经成立了棉
花运销、蚕业产销、林业生产、信用、购买、机织等多种合作社,计 307 所,社
员 8 828 户,已收股金 12 422 元。七七事变后,日本进攻山东,梁漱溟离开,邹
平乡村建设实验至此结束。
——摘编自《梁漱溟与邹平乡村建设》
(1)根据以上两则材料,概括陕甘宁边区与山东地区乡村建设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乡村建设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的三个层次,即政治、经济、文化
三个方面可知其措施为:在政治上,建立基层民主制度;在经济上,开展互助合
作;在教育上,使乡村教育政治社会化;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裁局设科,科长多由研究院毕业生充任……县政府增设了户籍室、农村金融流通处等机构”可
知精简了行政机构;根据材料二“乡设乡学、村设村学以代替原来的区、乡、镇
公所。实质是实行‘政教合一’的自治制度”可知推行“政教合一”自治制度;
根据材料二“研究院大力兴办农业合作社”可知,兴办农业合作社;根据材料二“在
建立的村学中,设有小学部、成人部、妇女部”可知,在农村普及教育。 第(2)问,
根据材料一中进行经济建设的措施可知,西方列强的经济入侵及近代民族资本主
义工业化的冲击;根据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的时间及材料二提供的时间 1933 年可
知,军阀割据带来的动荡;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中都有关于教育的内容可知,新
文化运动的推动,形成平民教育思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共两党政府对乡村
问题的关注。
答案:(1)陕甘宁边区:建立基层民主制度;开展互助合作;乡村教育政治社
会化;山东地区:精简行政机构;推行“政教合一”自治制度;兴办农业合作社;
普及教育。
(2)西方列强的经济入侵;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冲击;军阀割据带来的
动荡;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形成平民教育思潮;国共两党政府对乡村问题的关注。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8 年底,南京国民政府完成了名义上的统一,但是新政府面临着
一系列极为困难的国际、国内、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的问题。而当时的货币状
况急需解决,“我国货币之紊乱,今日已达极点,内为商民所诟病,外为列邦所嘲
笑,追溯原因,历史甚远。盖我国历代政府,从无统一全国货币之整个计划,实
无币制之可言”。
——摘编自刘娜《南京国民党政府货币改革研究》
材料二 1933 年 3 月 1 日,国民政府财政部宣布实施“废两改元”,并决定先
从上海开始实施。规定自 3 月 10 日起各业交易改用银元计算,以规元银七钱一分
五厘为法定银元价格,所有公私款项的收付、债权债务之清算以及各种税收应折
合银元收付。同年 4 月 5 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通过决议:从 4 月 6 日起,所
有公私款项之收付与订立契约票据及一切交易,须一律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
1935 年发行的法币,即是国民政府实行的一种与“废两改元”相互配套的旨在改
革辅币制度的货币政策。
——摘编自任荣《南京国民政府历次重要的币制改革》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933 年南京国民政府货币改革的原
因及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933 年南京国民政府货币改革的作
用。
答案:(1)原因:南京国民政府实现名义上的统一,需要有稳定的经济为基础;
货币流通混乱不利于经济发展;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
内容:废除银两,以银元为正式本位货币(或“废两改元”)。
(2)作用:起了统一货币、发展经济和便利人民的作用;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一定程度上起了稳定金融、安定社会的作用;有利于中央政府纸币的推行,为实
行法币政策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