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基础知识和答题技巧例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小升初语文基础知识和答题技巧例析

ID:414453

大小:244 KB

页数:20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和常见题型例析 一、拼音: 1.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Aa Bb Cc Dd Ee Ff Gg Hh Ii Jj Kk Ll Mm Nn Oo Pp  Qq Rr Ss Tt Uu Vv Ww Xx Yy Zz 要点:严格区分字母的大小写,按顺序记忆个字母。主要考核方式为音序排列,拼音查字法。 2.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uan yin yun   ying 例题: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①解释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整体认读音节的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或重于泰山按音序排列,应该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这句话是__________(时期)文学家__________在《__________》说的,他曾写过一本书叫 《_________》 3.标调口诀:看见a母不放过,没有a母找o、e,i、u并列标在后,单个韵母不用说;i上标调不写 点,遇上轻声不标调。(Ü与j,q,x,y相拼时去掉Ü上两点)。 4.隔音符号: 两个音节连在一起,如果后面的音节以“a、o、e”开头,要用隔音符号(’)。隔音符号(’)写 在两个音节之间的中上方。如:piǎo(漂)pí’ǎo(皮袄)。 5.轻声: 句中结构助词:的、地、得、着、了、过;句末语气词;名词后缀:子、么、头、巴,表示复数的 们(后缀一般无意义);单纯词、重叠词第二个音节;用在名词、代词后面的方位词;趋向动词都 读轻声。 6、音变(三声、一、不、啊) 二、汉字: 1.笔画:点、横、竖、撇、捺、提、钩、折 2.查字典:(1)音序查字法:确定音序(读音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再找音节(字的读音),按 页码查字;(2)部首查字法:确定部首,数清除部首外的笔画数,按页码查字。(3)数笔画查字。 3.辨字组词、辨别同音字、改正错别字。 例题:按拼音在括号里写出汉字,在横线上给字注音 (1)2010年1月,天气骤__________变,许多地方大雪( )夜不停飞舞,光秃秃__________的山 上白雪皑皑__________,有的牧民的住zhái( )羊群被积雪覆盖了,解放军战士用铲__________ 车、铁锹__________奋力抢险,无yín( )的雪地上闪烁着他们忙碌的身影。 (2)济__________南的冬天真美,描写美景要真实,不要堆qì( )华丽的辞藻。 (3)我喜欢昙__________花一现的惊艳,喜欢yāng( )苗绿得浓郁。 (4)家长不要偷看我们的日记,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小mìmì( ), (5)牧民们粗犷__________的歌声不断地从草原上传来,méng( )发着对理想的追求。 (6)我做事一向又敷__________衍又粗糙__________,总让妈妈不满意。 (7)春天到了,小草fǎn( )青,竹子开始孕育着bá( )节了。 4.多音多义字口诀: (1)单:单(shàn,姓)老师说,单(chán匈奴族首领)于只会骑马,不会骑单(dān)车。 (2)折:这两批货物都打折(zhé)出售,严重折(shé)本,他再也经不起这样折(zhē)腾了。 (3)喝:武松大喝(hè)一声:"快拿酒来!我要喝(hē)十二碗。”博得众食客一阵喝(hè)彩。 (4)着:你这着(zhāo名词)真绝,让他干着(zháo动词)急,又无法着(zhuó)手应付,心里老 是悬着(zhe)。 (5)蕃:吐蕃(bō藏族的前身)族在青藏高原生活、蕃(fán茂盛、繁多)衍了几千年。 (6)量:有闲心思量(liáng)她,没度量(liàng)宽容她。野外测量(liáng)要量(liàng)力而行。 (7)沓:他把纷至沓(tà)来的想法及时写在一沓(dá)纸上,从不见他有疲沓(ta)之色。 (8)烊:商店晚上也要开门,打烊(yàng晚上关门)过早不好,糖烊(yáng溶化)了都卖不动了。 (9)载:据史书记载(zǎi),王昭君多才多艺,每逢三年五载(zǎi)汉匈首脑聚会,她都要载 (zài)歌载(zài)舞。 (10)曝:陈涛参加体育锻炼缺乏毅力、一曝(pù)十寒的事情在校会上被曝(bào)光,他感到十 分羞愧。 (11)宁:尽管他生活一直没宁(níng)静过,但他宁(nìng)死不屈,也不息事宁(níng)人。 (12)和:天气暖和(huo),小和(hé)在家和(huó动词)泥抹墙;他讲原则性,是非面前从不 和(huò)稀泥,也不随声附和(hè动词)别人,更不会在麻将桌上高喊:"我和(hú)了" (13)省:湖北副省(shěng)长李大强如能早些省(xǐng)悟,就不致于丢官弃职、气得不省 (xǐng)人事了。 (14)拗:这首诗写得太拗(ào)口了,但他执拗(niù)不改,气得我把笔杆都拗(ǎo)断了。 (15)臭:臭气熏天的臭(chòu)是指气味难闻,无声无臭的臭(xiù)是泛指一般气味。 (16)度:度(dù姓)老师宽宏大度(dù名词),一向度(duó动词)德量力,从不以己度(duó动 词)人。 (17)哄:他那像哄(hǒng)小孩似的话,引得人们哄(hāng)堂大笑,大家听了一哄(hòng)而 散。 (18)丧:他穿着丧(sāng)服,为丧(sāng)葬费发愁,神情沮丧(sàng)、垂头丧(sàng)气。 (19)差:他每次出差(chāi)差(chà)不多都要出点差(chā)错。 (20)扎:鱼拼命挣扎(zhá),鱼刺扎(zhā)破了手,他随意包扎(zā)一下。 (21)埋:他自己懒散,却总是埋(mán)怨别人埋(mái)头工作。 (22)盛:盛(shèng)老师盛(shèng)情邀我去她家做客,并帮我盛(chéng)饭。 (23)伧:这个人衣着寒伧(chen),语言伧(cāng)俗。 (24)创:勇于创(chuàng)造的人难免会遭受创(chuāng)伤。 (25)伯:我是她的大伯(bó),不是她的大伯(bǎi)子。 (26)疟:发疟(yāo)子就是患了疟(nǜe)疾。 (27)看:看(kān)守大门的保安也很喜欢看(kàn)小说。 (28)行:银行(háng)发行(xíng)股票,报纸刊登行(háng)情。 (29)艾:他在耆艾(ài)之年得了艾(ài)滋病,整天自怨自艾(yì)。 (30)把:你把(bǎ)水缸把(bà)摔坏了,以后使用没把(bǎ)柄了。 (31)传:《鸿门宴》是汉代传(zhuàn)记而不是唐代传(chuán)奇。 (32)荷:荷(hé)花旁边站着一位荷(hè)枪实弹的战士。 (33)涨:我说她涨(zhǎng)了工资,她就涨(zhàng)红着脸摇头否认。 (34)奇:数学中奇(jī)数是最奇(qí)妙的。 (35)炮:能用打红的炮(pào)筒炮(bāo)羊肉和炮(páo)制药材吗? (36)给:请把这封信交给(gěi)团长,告诉他,前线的供给(jǐ)一定要有保障。 (37)冠:他得了冠(guàn)军后就有点冠(guān)冕堂皇了。 (38)干:穿着干(gān)净的衣服干(gàn)脏活,真有点不协调。 (39)巷:矿下的巷(hàng)道与北京四合院的小巷(xiàng)有点相似。 (40)薄:薄(bò)荷油味不薄(báo),很受欢迎,但要薄(bó)利多销。 (41)拓:拓片、拓本的"拓"读tà,开拓、拓荒的"拓"读tuò。 (42)恶:这条恶(è)狗真可恶(wǜ),满身臭味,让人闻了就恶(ě)心。 (43)便:局长大腹便便(piōn),行动不便(biàn)。 (44)宿:小明在宿(sǜ)舍说了一宿(xiǚ)有关星宿(xiǜ)的常识。 (45)号:受了批评,那几名小号(hà)手都号(háo)啕大哭起来。 (46)藏:西藏(zàng)的布达拉宫是收藏(cáng)大藏(zàng)经的宝藏(zàng)。 (47)轧:轧(zhá)钢车间的工人很团结,没有相互倾轧(yà)的现象。 (48)卡:这辆藏匿毒品的卡(kǎ)车在过关卡(qiǎ)时被截住了。(49)调:出现矛盾要先调(diào)查,然后调(tiáo)解。 (50)模:这两件瓷器模(mǘ)样很相似,像是由一个模(mó)型做出来的。 (51)没:驾车违章,证件被交警没(mò)收了,他仍像没(méi)事一样。 (52)舍:我真舍(shě)不得离开住了这么多年的宿舍(shè)。 (53)殷:老林家境殷(yīn)实,那清一色殷(yān)红的实木家具令人赞叹不已。 (54)还:下课后我还(hái)要去图书馆还(huán)书。 (55)系:你得系(jì)上红领巾去学校联系(xì)少先队员来参加活动。 (56)假:假(jiǎ)如儿童节学校不放假(jià),我们怎么办? (57)降:我们有办法使从空中降(jiàng)落的敌人投降(xiáng)。 (58)脯:胸脯(pú)、果脯(fǔ)不是同一个读音。 (59)间:他们两人之间(jiān)的友谊从来没有间(jiàn)断过。 (60)石:两石(dàn)石(shí)子不够装一卡车。 (61)劲:球场上遇到劲(jìng)敌,倒使他干劲(jìn)更足了。 (62)茄:我不喜欢抽雪茄(jiā)烟,但我喜欢吃番茄(qié)。 (63)刨:我刨(bào推刮)平木头,再去刨(páo挖掘)花生。 (64)弹:这种弹(dān)弓弹(án)力很强。 (65)颤:听到这个噩耗,小刘颤(zhàn)栗,小陈颤(chàn)抖。 (66)扒:他扒(bā)下皮鞋,就去追扒(pá)手。 (67)散:我收集的材料散(sàn)失了,散(sǎn)文没法写了。 (68)数:两岁能数(shǔ)数(shù)的小孩已数(shùo)见不鲜了。 (69)参:人参(shēn)苗长得参(cēn)差不齐,还让人参(ān)观吗。 (70)会:今天召开的会(kuài)计工作会(huì)议一会(huì)儿就要结束了。 (71)簸:他用簸(bò)箕簸(bǒ)米。 (72)吓:敌人的恐吓(hèè)吓(xià)不倒他。 (73)胖:肥胖(pàng)并不都是因为心宽体胖(pán),而是缺少锻炼。 (74)耙:你用梨耙(bà)耙(bà)地,我用钉耙(pá)耙(pá)草。 (75)伺:边伺(cì)候他边窥伺(sì)动静。 (76)好:好(hào)逸恶劳、好(hào)为人师的做法都不好(hǎo)。 (77)咳:咳(haī)!你怎么又咳(ké)起来了? (78)处:教务处(chù)正在处(chǔ)理这个问题。 (79)囤:大囤(dùn)、小囤(dùn),都囤(tún)满了粮食。 (80)缝:这台缝(féng)纫机的台板有裂缝(fèng)。 (81)澄:澄(dèng)清混水易,澄(chéng)清问题难。 (82)扇:他拿着扇(shàn)子却扇(shān)不来风。 (83)得:你得(děi必须)把心得(dé)体会写得(de)具体、详细些。 (84)屏:他屏(bǐng)气凝神躲再屏(píng)风后面。 (85)几:这几(jǐ)张茶几(jī)几(jī)乎都要散架了。 (86)卷:考卷(juàn)被风卷(juǎn)起,飘落到了地上。 (87)乐:教我们音乐(yùe)的老师姓乐(yùe),他乐(lè)于助人。 (88)了:他了(liào)望半天,对地形早已了(liǎo)如指掌了(le)。 (89)吭:小李一声不吭(kēng),小王却引吭(háng)高歌。 (90)粘:胶水不粘(nián)了,书页粘(zhān)不紧。 (91)畜:畜(xù)牧场里牲畜(chù)多。 (92).称:称(chèng同"秤")杆的名称(chēng)、实物要相称(chèn) (93).弄:别在弄(lòng)堂在玩弄(nòng)小鸟。 (94).俩:他兄弟俩(liǎ)耍猴的伎俩(liǎng)不过如此。 (95).露:小杨刚一露(lòu)头,就暴露(lù)了目标。 (96.重:老师很重(zhòng)视这个问题,请重(chóng)说一遍。 (97).率:他办事从不草率(shuài),效率(lǜ)一向很高。(98).空:有空(kòng)闲就好好读书,尽量少说空(kōng)话。 (99).泊:小船漂泊(bó)在湖泊(pō)里。 (100).朝:我朝(zhāo)气蓬勃朝(cháo)前走。 (101).膀:膀(páng)胱炎会使人膀(pāng)肿吗? (102).校:上校(xiào)到校(jiào)场找人校(jiào)对材料。 (103).强:小强(qiáng)很倔强(jiàng),做事别勉强(qiǎng)他。 (104).塞(sài)外并不闭塞(sè),塞(sāi)子塞(sāi)不住漏洞。 (105).辟:随意诬陷人搞封建复辟(bì)可不行,得辟(pì)谣。 (106).倒:瓶子倒(dǎo)了,水倒(dào)了出来。 (107).都:大都(dū名词)市的人口都(dōu副词)很多。 (108).匙:汤匙(chí)、钥匙(shi)都放在桌子上。 4.造字法: 象形:描画事物形状。(日、月、水、火、牛、人、木、车)。指事:用象征性的符号 或在象形字上加上符号。(上、下、本、末、刃、亦、一、二)。会意:用两个或几个字组成一个 字。(从、森、采、牧、苗、友、伐、看)。形声:由表示汉字读音(声旁)和字义(形旁)两部 分组成的字。 三、词语 1.理解(解释)词语的方法: 扩充解释法(分析综合法):欢乐:欢喜、快乐。近义解释法(换词法):关怀:关心。反义解释法: 野蛮:不文明。归类解释法:苹果:一种水果。比喻解释法:褴褛:形容衣衫破烂。描述定义法:学 者:学说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词语的归类:1.按意义归类。如“笔、墨、纸、砚”等属文具;2.按一定顺序归类。如“春、 夏、秋、冬”是按四季时间排列的;3.按词语间的关系。如“汽车—运输”与“钢笔—写字”都属 “事物和作用”关系类的;4.按用途归类。如“汽车、轮船、火车、飞机”都是运输工具类;5.按 感情色彩。如“坚强、美好、高尚、无私”都是褒义词。 3.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词:带有赞扬、喜爱、尊敬、等肯定的感情色彩的词。如博学、辉煌。贬义 词:指带有贬斥、憎恨、厌恶、轻蔑等否定感情色彩的词。如:奸诈、阴毒。中性词:指词语意义 不含褒贬色彩的词。如:地位、判断。 4.词语归类、谚语、歇后语:(见知识集锦) 5.选词填空:辨析近义词的方法: 1、 程度的轻重不同。如:喜爱和酷爱,都有爱好某事某物之意,但酷爱比喜爱的程度重。 2、 感情色彩不同(分清褒义、贬义和中性词) 例:团结----结合----勾结 3、 适用对象不同 例:爱戴(上级)----爱护(小辈) 4、 范围的大小不同。例:辽阔和广阔,都是指面积广大,但辽阔比广阔所指的范围更大。 5、 词性不同:“品位”是名词,“品味”是动词 6、 语体色彩不同:例如:吝啬——小气 7、 词语搭配的习惯不同。如提高水平,改进方法,改善生活等 四、句子 1.句型:按句子的用途和语气来分为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 2.造句:必须按题目规定的内容和范围写句子,句子必须正确、完整,按词语的不同意思造句时, 不能用表示意思的词语去造句,必须用原词。 例:请用骄傲的不同意思造句: 不谦虚: 自豪: 写一个连动句: 3:仿句:必须按给出语句的句式,内容不能完全一样。 仿写观察要点:修辞,句式,句间关系,语体色彩,必须保留的词语和要替换的词语。 例如:“没有蓝天的开阔,可以有白云的悠闲”句子的仿写。 1.要保留“没有… …,可以有… …”2.可以考虑用” 大地、高山、海洋” 等来替换蓝天。3.得出答案“没有海洋的辽阔,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没有河流的奔腾汹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没有高山 的险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气;没有高楼大厦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温馨”等等 4:句式变换: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A.“把”字句与“被”字句互换方法: 互换主语(动作发出者)和宾语(动作承受者)的位置,同时互换“把”字和“被”字。 把字句:甲把乙怎么样 被字句:乙被甲怎么样 例题: (1)一座堤坝被凶猛的洪水冲垮了。改为把字句: (2)雨水淋湿了我的衣服。把字句: 把字句: B.陈述句与反问句改写: (一)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1.肯定改为否定,否定改为肯定。2.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么、难道”等反问语气词。3. 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改好的反问句,要求句子通顺,意思与原句相同。(特别注意反问句后面要有“?”号) 例:这么远,箭射不到。 难道这么远,箭能射得到吗? 这么远,箭怎么能射得到呢?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十万枝箭三天是造不成的。 (二)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1.肯定改为否定,否定改为肯定。2.去掉“怎么、难道”等反问语气词。3.去掉句尾的疑问助词, 问号改为句号。 例:上课时怎么能吃东西呢? 上课时不能吃东西。 这怎么忍受得了呢? 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 C.陈述句改为感叹句。 加上表示强烈感情的副词(太、真等)和表示感叹的语气助词(啊、呀等),并将句号改为感叹号。 例:黄山景色很美。 感叹句:黄山景色真美啊! 花开得鲜艳。 D.陈述句改为拟人句、比喻句。 区分:比喻句包括三部分:被比喻的事物,叫做本体;作比方的事物,叫做喻体;联系本体和喻体 的词语,叫做比喻词。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而且二者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拟人句就是把人的特征赋予事物。 比喻和拟人的区别:比喻是本体和喻体的相似关系,不论何种比喻,喻体必须出现。拟人是把物当 做人来写,二者完全融为一体。拟人句不能有(人)的出现,也不能有比喻词。 例小树在风中摆动。比喻句:小树像舞蹈家一样在风中摆动。 拟人句:小树在迎风起舞。 蜜蜂在采蜜。比喻句:  拟人句   金鱼在游泳。比喻句:  拟人句  E.肯定句和否定句的改写 (一)肯定句改为否定句 肯定句:对事物做肯定判断的句子叫做肯定句。 例:这本书是小明的。 否定句对事物做出否定判断的句子。 单纯否定句:只有一个否定词。例:他不知道问题这样严重。 双重否定句:否定句中有两个否定词。例:他不是不知道问题这样严重。 肯定句改为单纯否定句:可以用否定词原词的反义词的形式替换。 例:街上人真多。否定句:街上人真不少。这次他考得很好。否定句:这次他考得不错。 我 喜 欢 这 本 书 。 否 定 句 这衣 服 真 便 宜 。   (二)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 双重否定句常用否定词:不、无、没有、非等 双重否定词及分类:1、不得不、不能不、不会不、不是不、不敢不;2、无不、无非、没有不、不 是没有、不可能不、未必不;3、不……不……、没有……不……、非……不可等。 陈述句改成双重否定句的方法和步骤: 1、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双重否定词; 2、替换或删去原句中“要、得(děi)、都、应该、只好、一定、必须、肯定”等词语; 3、删去原句中“很、非常、十分、分外、更加”等表示程度深的词语; 4、检查改后的句子是否读得通顺。 例:外国人承认中国人了不起。 双重否定句。外国人不得不承认中国人了不起。 我必须去图书馆看书。 你应该知道这件事。 F.引述句(直接叙述)与转述句(间接叙述)的改写 引述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转述是转达别人说的话。 改写转述句的原则:只改变双引号里的内容,冒号和双引号外面的内容不变。 (一)、改标点 引述句改为转述句,冒号改为逗号,双引号去掉。如果引述内容是疑问句(含反问句)或感叹句, 句末的问号和叹号要改为陈述语气的句号。 二、改代词(人称) 1、第一人称我(我们),一般情况下改为第三人称他(他们)或她(她们)。 例:小明说:“我一定要努力学习。”改:小明说,他一定要努力学习。 2、第二人称你(你们),一般改为第一人称我(我们),或改为具体某个人(事物)的名字。 例:姐姐对我说:“你说得对,我就这样做。”改:姐姐对我说,我说得对,她就这样做。 小张对同桌说:“你不要逗我讲话,这样老师会批评我们的。”改:小张对同桌说,叫他不要逗小 张讲话,这样老师会批评他们的。 老师对王真说:“明天请你代表全班去参加演讲比赛。” 转述句: 妈妈问大力:“你最喜欢什么书,我会买给你的。” 转述句: 妈妈问我:“你最喜欢什么书,我会买给你的。” 转述句: 1.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2.齐白石对毛主席说:“如果您喜欢这种笔墨,我回去以后,再给您重画。” 3.母亲对我说:“你说它是怎么长的?” 4.李明说:“我要努力学习,争取早日赶上大家。” 5.王老师对小军说:“你的生日我知道了。” 5.扩句: 扩句的方法:1、“谁”之前扩,“怎么样”之前扩、“什么”之前扩,“是怎么样”之后扩。 2、保留原来的意思。3、不能改变句子的结构。 4、内容力求丰富具体。 例:(白发苍苍的)老师(认真地)批改(我们的)作业。 ( )列车( )通过( )大桥。 ( )骏马( )奔驰 ( )。 6.缩句: 1、弄清主语 2、分辨句式 基本句式谁(什么)是什么 谁(什么)干什么 谁(什么)怎么样 3、一般情况将名词前的“()的”去掉,将动词前的“()地”去掉将动词后的“得()”去掉。 表示方位的词组(在……上、在……里、在……外、在……中等)起修饰作用时应该完整地去掉。 ( 4、“着、了、过 ”不能去掉,否定句缩句,否定词必须写出来;问句缩句后也是问句。把”字句、 “被”字句中的“把”字和“被”字要保留。 5、保留一些必要的附加成分 例如:“我班先进学生热情地帮助后进学生”。如果缩成:“学生帮助学生”则意思模糊,只能缩成 “先进学生帮助后进学生”。保留了“先进”和“后进”两个附加成分,意思就清楚明确了。 6、复指成分应完整地保留(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短语指同一事物,作同一个句子成分) 例如:“他们自己认真地进行了一年一度的考核”应缩成“他们自己进行了考核”。若缩成“他们进 行了考核”或“自己进行了考核”意思都不完整。 如:“大片大片的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应缩成“雪花落在头发上”。若缩成“雪花落” 则意思不明了。 形容词后面的补语一般删去。如“中奖后的老王高兴得跳起来”,可缩成“老王高兴”。 1.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儿波浪。 2.两山之间往往流动着清可见底的小河。 3.听到这个消息,王明高兴得跳起来。 4.和老师的一次谈话,更加激发了我的想象力。 7.病句 病句修改符号 病句修改原则:病因要查清,修改尽量少(增、删、调、换),原意必保留。 修改方法①先找出句子的主干(主语、谓语等),检查句子是否完整。②检查辅助成分与主干搭配 是否合适;检查句子是否符合逻辑,语序是否合理,指代是否明确,有无逻辑错误等。③改句子、 保原意。常见病因: 成分残缺:看来这个电视剧,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  美丽的公园。    战士们纷纷报名参加   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深受启发。   用词不当:李东和我热烈的握手。   他虽然学习很好,但是经常热情地帮助学习吃力的同学。   搭配不当:随地吐痰的人是一种不文明的习惯。    他穿着大衣和围巾。    词序颠倒:我把胜利的消息已经告诉了大家。    这次考试同学们普遍的成绩提高了。    重复累赘:他经常回忆过去的往事。    前后矛盾:老师都下班了,只有李老师还在办公室批改作业。     归类不当:我爱吃苹果、香蕉、黄瓜等水果。   概念模糊:昨天上午刮了一天的风。  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  修辞不当:八名运动员像脱缰的野马,潮水般地涌向终点。   天空蓝得像蓝墨水一样。    褒贬不分:我们李老师像狐狸一样聪明。    改病句练习。 (1)每个小学生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2)“六一”联欢会上,我们班表演了文娱节目和大合唱。 (3)我们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效率。 (4)周爷爷爱戴我们小朋友,我们热爱周爷爷。 (5)这本书对我很感兴趣。 (6)黄继光不但壮烈牺牲了,而且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7)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保障。 (8)《繁星》的作者是巴金写的。 (9)我们要积极响应“人人动手,绿化祖国”。 (10)美丽的大草原一碧千里,到处都是绿色。 (11)我们开会通过并讨论了他的建议。 (12)《小学生语文报》和《少年文艺》这两种报纸我都很爱看。 (13)联欢会开始了,整个会场充满了热闹的气氛。 (14)战士们冒着大雨和泥泞的小路快步前进。 (15)下午,全校师生和少先队员去参观画展。 (16)我估计他今天一定不会来参加会议了。 (17)这篇作文层次和语句都很通顺。 (18)在美术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使我的素描画进步很快。 (19)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善于发现学习上的毛病。 (20)上课时,始终专心听讲,因此,成绩很好。 (21)菜园里种着西红柿、西瓜、黄瓜、毛豆、红豆、扁豆等蔬菜。 (22)经过教育,我明确了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 (23)墙上的挂钟走了一圈,一个小时又过去了。 (24)我们要热爱公共财产。 (25)草原把夕阳照得五彩缤纷。 (26)黄河、长江、万里长城、古运河都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 (27)王老师被光荣地评为“模范班主任”的光荣称号。 (28)我们大摇大摆地走在山间小道上。 (29)我们要不断改善缺点,发挥优点,取答得更大的成绩。 (30)经过努力,王小明的错别字大大进步了。把词语排列成通顺的句子先弄清这句话说的是谁,干什么或怎么样,再找出修饰限 制成分。 一般回荡教诲亲切的老师像 暖流在我心中     全国人民的深受和周总理 爱戴尊敬     排列句子: 整理错乱的句子的关键在于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确定应按什么结构排列。 (1)把要排列的几句话默读一两遍,看看主要意思是什么。(2)用“排除法”找出首句。 (3)再读剩下的句子,思考整篇文章的写作顺序和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事情发展先后顺序、地点空间转换、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等)(4).通读整个句子,看是否通顺。 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几句话,按一定的顺序重新排列。 ( )1.她想:这是谁丢的,真不讲卫生。 ( )2.她看见地上有一团白白的东西。 ( )3.忽然,他看见有几个小同学在打扫操场,学习雷锋争做好事。 ( )4.她连忙回头,不好意思地拾起了刚才看到的那一团废纸。 ( )5.想着她就若无其事地走了。 ( )6.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团白纸。 10.关联词语的运用: ():并列关系 几个分句分别叙述或描写几件事情、几种情况,或者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这种关系的复句叫 并列复句。 常 见 的 关 联 词 : 既  又  ; 一 方 面  ( 另 ) 一 方 面 ;一边一边;不是而是;是 不是;一会儿一会儿;也、又、还、同时、 同样。 ():递进关系 递进关系指在句子的两个分句中,后一分句所表达的意思比前一分句或语意更进一层,或范围 更广,或程度更深,或情况更甚。 常 见 的 关 联 词 : 不 但  而 且  ; 不 仅  还 ( 也 ) ;不但不反而;尚且何况;除 了还;而且、并且、甚至。 ():选择关系 选择关系指句子的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几件事情或几种情况,表示要从中选择其中的一件事情或 一种情况。 常见的关联词:或者或者;是还是;要 么要么;不是就是;与其不如 ;宁可也不(取舍关系) ():转折关系 前一个分句提出一种情况,后一个分句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意思说下去,而是转到相反的意思 上去,这种关系的复句叫转折复句。常见的关联词:虽然但是;尽管可是; 却、然而、只是 ():假设关系 假设关系是指一个分句提出假设,另一个分句说明假设的情况实现后出现的结果。 常见的关联词:如果(假若、倘若、若、要是、要)就(那么、那、便)  ; 即 使  也  ; 要 是  就  ; 就 算 也;哪怕也。 ():条件关系 条件关系指句子中一个分句提出条件,另一个分句说明在这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常见的关联词:只有才;除非才;只要  就  ; 无 论  都  ; 不 管  总 。 ():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指句子中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个分句说明这个原因所产生的结果。这个结果可以 是事实也可以是说话人所做的论断。 常见的关联词:因为所以;由于因此; 所以;之所以是因为;既然就 。 ():承接关系 几个分句依次说出连续发生的行动或事情,这种关系的复句叫承接复句。 首先接着然后;又; 就;就、才、于是。 加上适当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使句子更简洁。 ①小华的字写得很快。 小华的字写得很好。 ②革命的道路上有千难万险。 千难万险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③我们多赶几里路。 我们要去看一看精彩的武术表演。 ④你没有告诉我。 我知道了。 ⑤我们发动群众。 我们很好地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 五、修辞: .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本体。、喻体。、比喻词。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 特点 本体 比喻词 喻体 例句 明喻 甲像乙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 如、好比、犹如 出现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 花一样。 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成为 出现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 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 甲代乙 不出现 无 出现 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 落下万千条瀑布。 .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朱自清 .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例: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例: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例: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 果)。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 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设问: 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反问: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 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两种。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明引(直接引用)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 暗引间接引用 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 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 ①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 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 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 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 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 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双关: 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或音近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 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例如: 父亲现在躺在殡仪馆的冰库里,那地方很冷。(何继青《哭歌》) 那地方很冷的冷是双关辞格,既指冰库里温度低,又指那里让人心寒。 六、标点符号: 常用标点符号儿歌 句号(。)是个小圆点,用它表示说话完。逗号(,)小点带尾巴,句内停顿要用它。 顿号(、)像个芝麻点并列词语点中间。分号(;)两点拖条尾,并列分句中间点。 冒号(:)小小两圆点,要说话儿写后边。问号好像耳朵样,表示一句 问话完。 叹号像个小炸弹,表示惊喜和感叹。引号好像小蝌蚪,内放 引文或对话。 话里套话分单双,里单外双要记牢。省略号()六个点,表示意思还没完。 破折号()短横线,表示解说、话题转。书名号(《》)两头尖,书、刊名称放中间。 圆括号(),方括号,注解文字放里边。 其他标点符号 着重号()   着重号表示要强调的字、词、句,加着重号的部分要重读。  间隔号()   又叫音界号或分读号,主要用在略写的月份和日期,书名和篇名,诗体名(词牌名)和题目, 某些民族的人名内各部分间,以及其它需要隔开的词语的正中间。 连接号(-)   连接号的作用是把意义密切相关的事连接成一个整体。 专名号(-)   专名号表示人名、地名、朝代名、种族名等等。例如:项羽,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人。   专名号只用在古籍或某些文史著作里。为了和专名号配合,这类著作里书名号可以用浪线 (~)。 标点符号使用技巧: 人物对话的几种方式 说在前用:语文老师说:王鹏鹏是个好孩子。 说在中间用,语文作业要按时完成,语文老师说,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说在结尾用。例子语文作业一定要按时完成,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语文老师说。 引号的几种使用方法 、凡是把引用的话独立使用,末尾的标点放在引号的里边。 示例:陆游诗云: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凡是把引用的话作为作者自己话的一部分,标点放在引号外。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许多评论家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问号及其用法 选择疑问句:选择问中间用逗号,只在句末用问号。 示例:你喜欢吃苹果,还是香蕉呢? 连续问,各句后均用问号 你叫什么名字?你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 注意有疑而无问的的句子的句末标点不用问号。有些句子,形似疑问句,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语 气,句末不能用问号。 示例:我不知道她到底姓什么。 成分倒装的疑问句,语气词之后不用问号。主谓倒装句,问号应用在全句的末尾,句中表疑问的语 气词后应用逗号。 示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 顿号与逗号的区别 顿号用在句子中,表示并列词语间的短暂停顿,逗号是句子内部的停顿。 例子 这里的山、水、树、草,都是我从小就非常熟悉的。 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非常熟悉的。 (如果句内并列的各项都带有啊、啦等语气词的话,由于这些词语的使用延长了停顿的时 间,使得这些并列成分之间的停顿加长,因此应用逗号表示停顿,而不能用顿号。) 同一层次的简单的名词性词语的并列,应用顿号。不同层次的用逗号 示例:董文卿、王鹏、小李是一班的学生,尚金波、郭松、花金阳是二班的学生,小王、李六、 王二是三班的学生。 改正: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湖北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C 表示一个约数两数字之间不用顿号。 示例:那时候,他还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 D 表示一个确数两数字之间用顿号 今天三、四组值日。 分号的基本用法 分号主要表示复句中并列成分之间的停顿,其中一个已经用到逗号,并列分局之间一般用分号。 例子: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自然美有两种:“骏马秋风冀北,这是阳刚美;杏花春雨江南,这是阴柔美。 冒号用法:提示语的后面,表示提示下文,冒号起提示作用,一管到底。 总括语的前面,表示总括上文。 北京紫荆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总括语的前面,表示总括上文。 例如: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北京申奥成功;上海也将召开世博会:我们的国家一天比一天昌盛。 注意 冒号起提示作用,一管到底。 判断对错:画面上的几个人:华盛顿、杰斐逊、富兰克林,都是美国的开国元勋。 同一句中不能两个冒号。 会议刚开始,王校长大声宣布:今天有两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一是我校德育工作受到剩里表扬,二 是(冒号一管到底,一句话只能有一个。本句大家后用逗号) 感叹号的使用 倒装句中,叹号只能用在句末,叹词之后只能用逗号。 示例:歌唱吧,为了祖国的胜利! 主语后带有语气词之后不用叹号,用逗号。因为主语之后的语气词,只用来强调主语,使主语和 谓语之间的停顿延长而已,并没有强烈的感叹语气。 祖国壮丽的大自然啊,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游子的心。 语气很弱的祈使句中,语气词后用句号。示例你躺着吧!现在时间还早,你休息一会儿。 区别句内括号与句外括号。 括号里的内容如果是解释句中某一部分的,叫句内括号,应紧贴被注释的内容之后,正文此处如有 标点应置于括号之后。如果括号里的内容是对全句的注释,叫句外括号,要放在句末。 9、书名号。 书名号一般用于书名、篇名、报刊名、歌曲名、电视名、电影名等。 注意:相邻两个书名号之间无需用顿号隔开。 例题: (1)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很喜欢读《石灰吟》《墨梅》这两首诗。 标点符号的位置 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居右偏下,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破折号和省略号都占两个字的位置,中间不能断开。连接号和间隔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这四种 符号居中。 着重号、专名号标在字的下边,可以随字移行。 11.省略号。 省略号的作用:表示引文的省略; 表示列举的省略; 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 表示话未说完; 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 例题: (1)、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A (2)、王强对老师说“《石灰吟》我会背了。千锤万击出深山……” B (3)、小鹰急促地喘着气,对老鹰说:“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 C 练习: (1)、漂亮的螺壳、来回穿梭的游鱼、五彩缤纷的蠕虫…… (  ) (2)、他气喘吁吁的跑来说:“你……你们……快……快去看看。” (  ) (3)、她轻轻地哼起《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  ) (4)、花开花落,候鸟迁徙,四季轮回,潮汐涨落……自然界的周期重演现象可曾引起过你的注意?  (  ) 4.引号。 1.表示直接引用。(语言、歌曲等) 2.表示特殊含义。(具体环境中新生的意思) 3.表示着重强调(着重论述的对象)。 4.表示特定称谓。(指给事物起一个别名,特殊的名称/专业术语/简称/纪念日等。) 5.表示否定和讽刺(也属特殊含义一类) 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例题: (1)歌中唱道:“太湖美,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2)贝加尔湖曾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 但现在正被沿岸工厂排放的废水“吞噬”着。(3)它们呆呆的站在那里,瞧着这位“破冰勇士”。   练习: (1)试验者用黄色光照射水面,鲨鱼便索性躺在水底“绝食”,一动不动。 (  ) (2)他的画室里,挂着他用以自勉的条幅:“不教一日闲过。” (  ) (3)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 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  ) (4)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拣那些“没用的玩意儿”。 (  ) (5)、正像一首诗所说的那样,“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有计划 地读书,还能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 (  ) (6)太湖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  ) (7)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所有的舰船都震动起来。 (  )5.破折号。 破折号的作用:表示解释说明(补充说明); 表示意思的递进; 表示意思的转折; 表示声音的停顿和延长。 表示话题的突然转变; 表示提示和总结全文。 例题: (1)只听到“嚓——嚓——”冰层裂开了一条小缝。  (2)爷爷想用手搓洗一下,可是腰弯不下去,只好两只脚互相帮助——左脚搓一下右脚,右脚搓一 下左脚。 (3)“卖香烟喽——明天敌人要扫荡。”老人悄悄地对交通员说。 (4)根据同学们的需要,我 们年级开设了以下三个兴趣小组: ——摄影组; ——合唱团; ——读书社。 练习: (1)这时,从远处传来一阵清脆的啼叫声:“克噜——克哩!” (  ) (2)李白随即吟咏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 (3)“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 (  ) (4)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 (  ) (5)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环境热学; ——环境电磁学; ——环境空气动力学。 (  ) 七、积累与运用:(知识集锦) 八、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 ①与人交流能分清角色、身份,学会尊重,理解对方。在交际中要诚恳相待,文明交谈。 乐于参与表达,讨论(对话),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把话说清楚、明白,有一定顺序。 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细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单转述,能联系前后的话语推测出中间合理的话语。 口语交际题的解答准则 ①应根据特定的情景采用得体的用语。 答题时要满足试题要求,把话说清楚、明白、简洁,字数适中,标点恰当。 说话有合理的顺序。要注意事物内在联系及因果关系,力求意明句畅。 九、阅读题。 (一)做题流程 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快速浏览全文,重视标题(中心)、开头段(观点)、结尾段(结论)及各 段落的首句,不管生词难句。 2、浏览考项,细读答题。浏览题目,然后带着问题仔细的阅读(能用原文回答的尽量用原文回答), 判断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分析答题,尽量做到结合文章和考虑全面。 做题时也可以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目中找出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阅读具有明确 的目标) 3、检查答题是否按要求,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回答是否全面。 (二)主要题型和常用解答方法 1、基础知识:包括拼音、词语、成语、标点符号、句子(造句、仿句、句式变换、缩句、修改病 句)。 词语解释:结合语境(上下文)揣摩分析。 2、分段分层:包括给文章分段落,给自然段分层次。 分段的方法按事情发展顺序分(起因、经过、结果),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找时间词),按空间位置的变化(找 地点变化的词),按事物的不同方面分,按文章的特定结构分(总分总、分总、总分)。 文章段落之间的逻辑联系基本类型有:总分关系、并列关系、时间关系、因果关系、转折关系、承 接关系、补充关系。 3、归纳概括:包括归纳段落大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归纳中心思想以及其他指定要求的概括。 段意的归纳 摘录原句、改写原句、合并内容、归纳总结(用自己的话说) 记叙文:(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说明文:说明对象有什么样的特点 议论文: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用什么方法证明了什么观点。 概括段意的要求: 要从内容角度概括,而不要从思想角度概括。即不能写成这一段说明了什么。 不要写成提纲式。如原因、经过、结果。 应该是完整的陈述句,不能是词组或疑问句。 怎样概括中心思想? 分析题目,弄清题目的意思,找出中心词。分析中心句,理解中心句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主 要情节,理解主要情节中包含的思想感情。分析主要人物,理解主要人物有什么思想品质和精神。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 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 抒发了作者的 ……的感情。 怎样给文章加标题?加标题前要读懂想清楚,标题要体现文章的什么内容。文章标题有这几种类型: 以时间为题,以地点为题,以事件为题,以中心为题,以景物为题,以文章中人物的言行为题。 概括文章内容题: 依据中心句进行概述总括。通过结构分析归纳中心意思。把文章的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 合概括。(谁干什么,谁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注意语句只写主要内容保证简 明扼要,但又具有完整性。 4、信息查索:从文章中查找出指定的内容,比如中心句、过渡句、呼应句、拟人句、比喻句、排比 句等,找出文中或某段中找出反义词或近义词。 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怎么找中心句? 观察那句话是讲全文的主要意思,整篇文章围绕那句话来写。 怎么找过渡句?往往出现在段落开头有时也独立成一段。内容上,这样的句子和上下两段都有联 系。常见的过渡句通常伴有关联词(不仅……还……、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然 而等)。所以,如果段的开头出现上述的关联词,这个句子一般是过渡句。 怎么找呼应句?相互呼应的两个句子应该有相同或意思相近的中心词,两句话的意思差不多。 5、表达方法:包括句子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问、对比、夸张等),表现手法(托物言 志、先抑后扬、寓情于景、以小见大等),叙事方式(顺叙、插叙、倒叙、补叙),说明方法(列数 字、举例子、打比方、引用) 文章线索: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 文章写作特色:可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要结合该文写作的手法。 1、选材:材料典型、真实,详略得当,表现、突出了中心 2、结构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结构严谨、前后照应文章的写作顺序(顺叙、倒叙和插叙)、(时间 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3、语言:朴实或生动、形象、准确;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或流畅,修辞的 运用等。 4 立意: 思想深刻、新颖,以小见大、富有哲理等,表现方法分析(象征法、对比法、托物言志 法)。 6、语境分析:结合文章,理解词语、一句话的意思以及在文章中的作用。 理解句子的含义主要包括;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句话所要说明或揭示的道 理;它与全文思想内容的联系;这句话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等。 方法:结合时代背景,抓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思考言外之意,分析修辞手法。这句话通过……表达了……意思 某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 一从结构上,文章开头:开篇点题,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全文。文中:承上 启下(过渡);总领下文,总结上文。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二从写作手法上,常有 A 开篇点题,B 为后文设伏笔、C 作铺垫、D 深化中心、E 点明主旨(画龙点睛) F、衬托 G、渲染 H 呼应、照应 I 对比 J 象征 K 先抑后扬, L 预示性作用等特点。 三从内容上(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 , 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 点明全文思想意义) 修辞手法的作用: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的(什么特点)。 排比:增强了气势,强调了(对象)的(什么特性) 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点)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加强了语气强调了…… 对比:通过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象征:通过……象征事物某种精神(品质、思想) 写作手法和作用 ①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作用: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自然环境作用:交代时间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某性格、烘托人物某 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 深化主题 ②人物描写:(语言 动作 外貌 神态 心理)表现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 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某句话中某个词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 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不符合逻辑,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 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 互换。 7、主观题:写自己的启发、感想和主张等。 找到文章的中心思想,围绕中心思想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感受。 谈谈自己对人物的认识 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 性格 思想 个性)。 在文中某一具体情境下你的感受、体验、做法。 指出这一具体情境下蕴含着的思想意义,道理; 结合文中具体的事例谈你的感受、体验、做法,并 说明理由。 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 可以结合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阐明理由我们应该怎么做(学习什么 品质、精神)。 (三)基本常识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2、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 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3、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4、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5、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6、记叙线索: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 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 7、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8、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9、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10、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11、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移 步换景 12、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思想 13、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1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六种形式:1一般—个别2现象—本质3原 因—结果4概括—具体5部分—整体6主要—次要) 15、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16、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17、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列 图表 18、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9、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20、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称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引用论证。 21、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22、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23、结构形式: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24、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5、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29、体裁分文章体裁和文学体裁。其中文章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学体裁:诗歌、小 说、戏剧、散文。 十、作文: (一)应用文 应用文题目都需写在第一行中间,称呼顶格,正文段落首行空两格,文后右下角必须有单位、个人 姓名和日期。 书信——格式。 信封。信封的左上方写收信人所在地的邮政编码,上方写收信人的地址,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姓 名要写的大一些。信封的右下方写寄信人的地址和寄信人所在地的邮政编码。 书信正文写完后,另起一行写祝语 请假条:必须写清请假事由、期限。 留言条:实际上就是一封简短的信,格式与书信基本相同。 通知:写清通知的内容,交代清楚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注意事项、准备要求。 表扬稿:写表扬的内容,结尾一般要提出一种号召。 借条:写清楚所借物品和归还时间。 启事:写清楚事物的特点。 (二)如何进行构思? 1.审题: (1)审清题材 记叙文。主要包括写人、记事、写景和状物四类。审题要先找出题目的中心词、重点词,进而确定 要写的重点对象或侧重点。比如《伙伴》要求写人,《一件的往事》要求记事,《晨雾》要求写景, 《我的储蓄罐》要求状物。还有如《感动》、《难忘的》这类题目,既可写人,也以记事,要根据 自己确定的主题和掌握的材料来灵活掌握。 (2)审清范围 一些作文题目或者要求通常从写作对象、时间、处所来确定文章的内容范围。比如:要明确文章的 人称要求,如《我的爱好》,要用第一人称;《他没有错》要用第三人称;《献给您》应该用第二 人称写。有的题目规定了文章内容的时间范围,比如《童年事》,要求写过去的事,《我的理想》要写将来的事情。另外,有的题目或要求对文章中的人和事都作了空间限制,有的题目对数量也有 限制,如:《家乡新变化》、《竞选班长二三事》等。 (3)审清重点 习作中,抓住了写作重点“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中心。审题中要善于抓住题目或要求 中的重点词语,进行体会。通常来讲,一个完整句子的题目,作文的重点内容往往是在谓语上,如: 《妈妈笑了》,这个题目的重点内容,就是在“笑了”这个词语上;不完整句子的题目,应该抓住 那些限制性、修饰性的词语上,如:《醉人的秋色》,这个题目的重点内容,就是在“醉人”上; 一个词语的题目,往往是象征性的,把事物的象征意义写出来就对了,如:《温暖》、《青松》、 等。 (4)审清要求 习作中,有的题目会附带说明与要求,还有的规定了写作范围和条件,或要求自拟文题。比如“写 一封书信。”“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根据题意作文”等。在审题的时候,都不能忽视。 2.立意: 立意就是确定中心思想。文章要突出表达且紧紧围绕的意思。 3.选材: 在题目规定的范围内,看哪个材料更合适,对表达中心思想最有利。选择具有鲜明特点的材料,相 关的典型材料,多角度、多层次,选择角度要小,达到以小见大的目的。 开头:要统领全文、引人入胜、简洁、明快(开门见山、交代要素、比喻开篇、设问开头、设置悬 念、抒情开头、情景交融、引用开篇)。 结尾:要体现主题、言简意赅、耐人寻味、因文而异。(自然式、点睛式、抒情式、写景式、引用式、 象征式、鼓动式、照应式。 详略:依据文章题目、中心、内容处理好详略。 在作前构思的阶段里一般还会在审题、立意、选材、组织材料的基础上,列写写作提纲,安排文章 的详略等,为写作活动做好准备。 十一、答卷的主观失分原因: 从大量的试卷分析看,造成考试失分的原因主要体现在:①书写不够工整,卷面不整洁。答错后改 正的格式不规范,不是用三条横线。②粗心漏题。③审题不认真,造成答所非问。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