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专题限时训练1-3-2-1解答分析鉴赏性选择题“三大步骤”(Word版带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课时训练] 限时练(九)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海棠花未眠 刘荒田 晨六时,静,连鸟声也不好意思霸占整个郊野,只在栅栏上抛下几声啾啾, 那是小山雀。也许是因为两只虎皮鹦鹉没来的缘故,浑身碧绿的夫妻不必嚷嚷, 单是在桉树丛中起起落落,就搅出一个小规模的雨声簌簌的世界。松鼠照例连表 演空中走电线时也不制造声响。被松鼠一路咯吱的电线反而忍不住,要变作风里 的琴弦。门前的小小风铃闷声不响,风太弱了。 今天是倾倒垃圾日,我把垃圾桶推到马路旁边去,过了中午,垃圾车会开来, 伸出机械臂,把一个个塑料桶清空。我的天!垃圾桶隆隆滚过,我制造了类似于 大型载重汽车碾过的音效! 其实寂静并非从此刻开始。我也早就“自然醒”了,那时才 4 点。随后,静 由尚笼罩鱼肚白的远山蜿蜒而来的。我在灯下读川端康成散文《花未眠》,开头一 段:“昨日一来到热海的旅馆,旅馆的人拿来了与壁龛里的花不同的海棠花。我 太劳顿,早早就入睡了。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于是研究起花的睡 眠来。 按川端康成在此文的界定,花开曰“醒”,海棠之外,“有葫芦花和夜来香, 也有牵牛花和合欢花,这些花差不多都是昼夜绽放的。”那么,何谓“睡眠”? 众所周知的例子是睡莲,睡眠时花瓣向上竖起,闭合。白天盛开,是绝美的娇媚。 查网上资料,川端康成指为“昼夜绽放”的合欢花,作息时间和人类类似,白天“醒” 时叶子上的小叶都舒展平坦,夜里就寝,小叶片成双结对地折合,酷似含羞草。 蒲公英也这般。我愿意加入文学的因素,在川端康成的海棠花瓣洒上凌晨的露珠, 露珠在星光或者晨曦里闪烁,这就是睁得溜圆的璀璨眸子。如此这般,“未眠” 的花就神采奕奕了。当然,上述“睡”态是我们的肉眼可以见到的,如果拿上仪 器做精密的检测,花朵睡与醒,表征肯定更多。据说有的花入睡后叶子的温度不 一样。有的花爱午睡。问题来了,对大多数花而言,开放就是“未眠”,那么,“睡眠”就成为伪命 题。我今天在推垃圾桶之前,特地到后院去查看了。雪白的波斯菊从来没“睡” 过,金黄的满天星,嫣红的虞美人和紫色的芍药也是。扶桑的花信已过,乌黑的 枯瓣不是委地就是粘在枝丫,它们长睡不醒。那么,多情的苏东坡为海棠花而写 的“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红烛照红妆”是多此一举了。而所谓“海棠春睡”,干 脆是形容杨贵妃的惺忪之态的,和花的作息毫无干系。我从网上找出几幅“海棠 春睡图”,连巨匠张大千之作在内,左看右看,找不出睡和醒的区别来。我既缺艺 术的悟性,又没经植物学的专业训练,平庸之眼只及平面和表层。只是,如我这 般归类为“凡俗”的人,也许占了世间多数。川端康成“凌晨四点的海棠花,应 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一句,换为凌晨一点,下午五点,任何钟点,都不成问题, 直到花瓣委地。 我毫无诗意地和垃圾桶打交道时,一脑子依然是花的“睡醒之辩”。从马路旁 边往回走,瞥见左边人家的前院,木樨树下,一朵白色花飘落,如此巨大,吓我 一跳,定睛看,是一只白腹鸟从枝上飞下,姿势过分舒徐,引起我的误会。美丽 的误会!鸟当了一回山寨版木樨花。同理,凭借好风,花也能够冒充飞鸟。如此 说来,过分计较花的“睡眠”,未必不是多事。 (《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散文叙事自然,抒情真诚,议论率真,谈古论今,托物言志,写出了自己 的生活虽没有诗意,却努力追求诗意的过程。 B.文章第一自然段运用比拟、衬托的手法,既凸显了凌晨 6 点郊野的静,又描摹 出寂静之下万物的生趣,笔触细致,富有诗意。 C.文中反复出现的垃圾桶和未眠的海棠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现实生活的 无奈,花的“睡醒之辩”只是艰辛生活的调剂。 D.文章第五自然段列举了波斯菊、满天星、虞美人等一连串从未“睡”过的花, 从科学的角度否定了花“睡眠”这个命题。 【答案】B(A 项,“托物言志”错,“写出了自己的生活虽没有诗意”错,作者 对生活环境的描写是非常有诗意的。C 项,“花的‘睡醒之辩’只是艰辛生活的调 剂”错,文中并未体现生活艰难。D 项,“从科学的角度”错,这只是作者自己 理解的角度。)2.文章结尾写道:“如此说来,过分计较花的‘睡眠’,未必不是多事。”这句 话有怎样的意蕴?请结合文本分析。 【答案】作者认为过分计较花的“睡眠”是多事之举。①花的“睡”与“眠”有 自己的作息规律。川端康成笔下的“花未眠”是一种文学化的表达,与海棠花是 否真的未眠无关。②生活中能否发现“花未眠”之类的现象取决于人是否有诗意, 而不在花本身的“睡”与“眠”。所以,不必过分计较花的“睡眠”。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解题时,要先将句子的表层 含意说出来,再结合文本去分析。这个句子的意思是作者认为过分计较花的“睡 眠”是多事之举。再结合文本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文本中的“睡”与“醒” 有自己的规律,川端康成笔下的“花未眠”与海棠花是否真的未眠无关,而作者 去探究花的睡眠只是因为他对诗意的追求。 3.文章以“海棠花未眠”为题,为什么却用了大量的笔墨写作者探究花的“睡醒 之辩”?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答案】①从结构看,“海棠花未眠”是文章行文的线索,整篇文章围绕作者读 川端康成散文《花未眠》所思所感展开。②从内容看,探究“海棠花未眠”是行 文的重点,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探究花的“睡醒之辩”,表现的是自己对“海棠花未 眠”的理解。③从主旨看,“海棠花未眠”暗含主旨,代表的是对诗意生活的追 寻,作者用大量笔墨探究花的“睡醒之辩”的过程恰是追寻诗意的过程。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仔细阅读文本。文中由读 川端康成的《花未眠》引出了对花的“睡醒之辩”,“海棠花未眠”是文本的线索。 文中用大量的笔墨探究花的“睡醒之辩”,表达自己的理解,整个过程其实是追寻 诗意的过程。理解了这些,从结构、内容、主旨等方面分点作答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流浪的名著 蒋 新 中午的文化市场已经退去沸腾和热闹,人头攒动与淘宝捡漏的各色眼神终于 渐渐收场,给这个季节的清冷腾出许多可以畅快呼吸的空间。冷风重新凝聚,换 挡提速,自由鼓荡,在人们身边进行新一轮穿梭。冷风里的阳光十分柔和,暖暖 灿灿的,宛如尼采的纤细之手,移动着抚摸着地上那些还没有撤走的物品,当然 还有我的感觉。那些醒目的枣红色,宛如一群被冷落被流浪的红鹤,倔强地在那个杂乱的地摊上,无奈而又高贵。 蹲下。捡起。端看。眼睛一碰触精装书面上的烫金书名,周身像被灌了一瓶 六十二度二锅头似的,顿时热乎起来——原来诺贝尔文学奖书籍悄无声息地集结 在这冬季里! 封面:《诺贝尔文学奖全集·41》,主编:陈映真。获奖年度:1966 年。获得 者:以色列作家约瑟夫·阿格农;瑞典作家、诗人奈丽·沙克丝……我呆了,瞬间把 自己雕塑在冷风里。 书籍之“书龄”已经超越而立之年,开始在不惑之路上行走,可书们为什么 会来到这里? 我蹲在为阳光抚摸、为冷风扫射的地摊边,迅速将散放的枣红色书一本一本 收集到跟前,一共十五本。 从书的编码看,十五本只是这套诺贝尔文学全集的一部分,后边有无不敢断 定,前面应该还有确凿的四十部——因为摆在面前的最小截止书目号是“41”。 “那些书呢?”我抬头问那人,直言不讳。 “哪些书?没有了,就这些。”黑瘦矮的摊主似乎有些不耐烦。地上那些落 满一层尘土的书已被收集在无序的纸箱里。摊主准备走,把空间让给清冷的风。 摊主见我还在翻看,便跺着脚催问买不买。他急着要走,因为冷,因为要吃 饭,因为到了散摊的正午时光。于是询价,掏钱,打包,在柔和清冷的阳光抚摸 中,我把那摞枣红色书籍带回了家。 用白菜价格买来的那排枣红色,宛如钱塘江涌出的一线潮,整齐醒目地摆在 书橱中央。然而,望着捡漏得来的书籍和由它们簇成的风景,我却怎么也高兴不 起来。 文化和市场一接轨,就成为买卖文化的市场,一切与文化沾边的东西,比如 青铜、陶瓷、字画、家具、钱币、刺绣、木雕等等,都贴着文化的标签,以古董 的身份在不同的位置出现和交易。至于真假,新旧,年代,那就考验淘宝者的眼 力、胆识和运气。书,自然是文化的,可是,在这交易文化的市场里,除了古籍 和稀有版本受到收藏者淘宝者的青睐外,其他都白菜萝卜般地拥挤在地摊上。一 堆一堆任人翻,任人找,任人看的书,在这里成为真正的落魄者和流浪者,既失 去了“书中自有黄金屋”和“书中自有颜如玉”的高贵价值,也失去了可以归属 的身份证。它们的高贵去哪儿了呢?寻找被遗失被冷落的那些高贵书籍,常成为我周末的主题。 在不同城市的文化市场和相同模样的地摊书摊上,我寻找到许多高贵的书籍, 如四卷本《柳宗元集》,四卷本《乐府诗集》,三卷本《白居易集》等;八十年代 初影印的《详解聊斋志异图咏》让我高兴了许多个夜晚,书中那些绘于光绪十二 年的上百幅精致插图,是那样惟妙惟肖,清晰可人。稀有的图画,让蒲松龄笔下 的聂小倩、崂山道士、席方平都有了可以直视的生命画像。还有四十年代末、五 十年代初标着金圆券价格的鲁迅的、巴金的、吕叔湘的书籍;还有六十年代山东 师范学院研究老舍、夏衍、郭沫若的书籍,在那些跳跃着细小草根显露的纸面上, 尽管造纸的师傅想用绿色黄色淡青色来掩饰,依然如劳作者的皮肤那样粗糙。凹 凸不平的汉字们倔强地排在那里,一言不发地留着自然灾害年代的苦涩和艰辛。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版的鲁迅著作单行本竟也在地摊上一一买齐。这些绝对正版, 品相绝对在九品以上的不同思想的高贵者,各自在书橱的上上下下站位,摇曳着 厚重如山的独有风采。 坚强人格让我敬仰,倔强书格让我生出无边的敬意。 淘来的书群既有卓然自尊的高贵身份,又有正版合法的身份证和居住证。书 中一枚枚不同模样不同规格的印章,还有不同方式的图书编码,都载着岁月痕迹 与书一同存在,成为书无法分离的命运共同体。这些后来附加在书中的手写体和 深深浅浅的印泥,证明这些书们曾经驻留的基地或者居住的地址。有的书中还有 硬硬的或白或黄的借书卡,卡上还有借书人书写的潦草姓名和时间。这一切都成 为书的正统履历。 好玩和好奇心曾促使我按图索骥,为书籍寻找曾经的家门,结果出奇一致, 你寻找的单位不存在。 书大概在破产、改组、或者拍卖过程中,被迫卖掉的,或者任意让人拿走的。 我见过无数书们被秤钩子称过以后,被塞进麻袋的狼狈和无奈。书的高贵身份瞬 间被秤钩子剥夺,从高高的书架沦为不值钱的“废品”,然后到地摊上去流浪。 名著,尽管流浪过,也是流浪者中的高贵者。 每次抚摸,阅读这些血统正宗、出身名门的流浪书,感觉面对的似乎已经不 是简简单单的书本,而是一位位经过生命体验的长者。当手指划过,眼光走过, 书籍也默默收藏起你的体温、感知和眼神,就像收藏每天的阳光那样,把发生的 一切悄悄地融注在经过岁月沧桑洗礼的纸面里,成为你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出现的最好朋友与知己。 每一部书,特别是那些经过书摊地摊流浪后的书,都会成为一座有秘密有故 事的房子,无论横版竖版精装简装简体繁体。书的一个钤印,一个刻本,一个年 份,一行字迹,都在文化字面的脊梁上,留下烧不掉、丢不了、碾不碎、化不去 的文化记忆。 1.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蹲下。捡起。端看。”这三句描写了“我”发现那几本高贵的书时的动作, 短促的句式表现了“我”内心的激动。 B.这几本名著已经出版了三十多年且已不成套,对于书贩来说已经没有太大的价 值,这是他显得那么的不耐烦并急于出手的原因。 C.文中写了书的种种遭遇,比如“白菜萝卜般地拥挤在地摊上”“被秤钩子称过 以后,被塞进麻袋”,隐含着作者的痛心。 D.本文记述了“我”发现散落的名著进而收集名著并寻找这些名著“身份”的经 历,表达了对名著经久不衰的价值的崇敬之情。 【答案】B(“急于出手”错,书贩只是显得不耐烦,因为“他急着要走,因为冷, 因为要吃饭,因为到了散摊的正午时光”。) 2.文章开头写出了环境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环境特点:热闹退去,凉风清冷,阳光柔和。作用:①为名著的处境及 其出现营造背景。②烘托名著出现时作者内心的激动以及名著的魅力。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找出有关环境描写的句 子,“已经退去沸腾和热闹”“冷风重新凝聚,换挡提速,自由鼓荡”“冷风里 的阳光十分柔和,暖暖灿灿的”,据此可以分析环境特征:热闹过后归于安静,有 冷风暖阳。至于环境描写的作用,从环境本身的角度看,这是作者有意为下文名 著的出现营造背景,并以市场此时的冷清暗示名著的处境。从人物的角度看,为 下文抒发情感做铺垫,烘托出发现名著时作者内心的激动,凸显名著的魅力。 3.文中写到:“坚强人格让我敬仰,倔强书格让我生出无边的敬意。”结合全文, 谈谈你对“倔强书格”的理解。 【答案】①不因所处环境的不利而改变自己的高贵。虽然用来印制书籍的纸张粗 糙,但是名著却有着厚重如山的独有风采。②经历的磨难越多,越彰显出更高的 价值。流浪过的名著成为经过生命体验的长者和读者最好的朋友与知己,成为内涵丰富而不可磨灭的文化记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文中提到“倔强书格”,“倔” 是指名著对自身品质的坚持,即使材料粗糙,即使沦落到旧市场,成为“商品” 被人贩卖,却始终坚持自身的高贵。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作者发现的“四十年代 末、五十年代初……六十年代山东师范学院研究老舍、夏衍、郭沫若的书籍”,虽 然纸张粗糙,但“摇曳着厚重如山的独有风采”;而那些流浪过的书,正如饱受磨 难、经过生命体验的长者,成为读者最好的朋友和知己,成为内涵丰富而不可磨 灭的文化记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