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通史模块集训1(Word版附解析)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版通史模块集训1(Word版附解析)

ID:414631

大小:34.98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通史模块集训(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2019·成都二模)中国是古代世界唯一一个能够借助非常有限的基础性条件 就得以将广土众民抟成一体并绵延悠久的国家。西周已具备的“条件”是(  ) A.通用的表意文字系统 B.统一规范的货币制度 C.普及的儒家意识形态 D.完备的道路交通系统 A [西周在商代甲骨文的基础上推行金文,文字上的统一促进了对周文化的 认同,从而将民众聚集在一起,故选 A 项;秦朝以来推行统一的货币,故排除 B 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意识形态逐步普及,故排除 C 项;秦朝 推行五尺道、直道等,建立了完备的道路交通系统,故排除 D 项。] 2.(2019·惠州调研)周文王之子康叔封于殷商故都,继续采用殷商的法律,按 照周的绳索长度计量土地。周成王的同母弟叔虞封于夏朝的中心地带,沿用夏朝 的政治制度进行管理。这说明西周初年统治者(  ) A.严格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B.对被征服地区采取安抚政策 C.加强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意图保护地方文化的独立性 B [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分封制。由“康叔封于殷商故都,继续采用殷商的 法律”“叔虞封于夏朝的中心地带,沿用夏朝的政治制度进行管理”可知,西周 统治者在对被征服地区的管理上,采用了当地原来的法律、制度,以此安抚被征 服地区和维护西周统治,B 项正确;A 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西周实行分 封制,C 项中“直接控制”说法错误;题干材料与保护地方文化独立性关系不大, D 项错误。] 3.(2019·怀化一模)战国后期,儒家、道家、法家都希望以自己的思想统一天 下学术,秦相国吕不韦召集门客集体撰写的《吕氏春秋》另辟蹊径,对先秦诸子 百家的思想进行整合。这反映了(  ) A.吕不韦企图统一各学派 B.政治局势影响学术发展 C.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形成 D.“百家争鸣”局面结束 B [《吕氏春秋》综合各家学说之长,指导秦国统治阶级兼并六国,建立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并实现长治久安,体现政治局势影响学术发展,故选 B 项;《吕 氏春秋》只是体现对先秦诸子百家思想进行整合,主要是吸收其中比较合理、进 步和有利于实现建立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并实现长治久安的内容,而不是统一各学 派,故排除 A 项;“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 的传统文化体系,而不是《吕氏春秋》对先秦诸子百家的整合,故排除 C 项;秦 始皇统一中国后,独尊法家,百家争鸣基本上就结束了,故排除 D 项。] 4.秦朝的《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夹(狭)亦必等”, 还规定由官府有关机构校正衡器的权、斗桶和升,且至少每年应当校正一次。这 些规定(  ) A.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B.体现对商业活动的重视 C.有利于各地区经济交流 D.标志统一国内市场形成 C [秦统一后,统一度量衡,故 A 项错误;统一度量衡,是从经济社会角度 来巩固统一,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夹(狭)亦必 等”可知统一度量衡,打破了春秋战国度量衡的混乱局面,便于各地区的交流、 融合,故 C 项正确;统一度量衡,不能成为统一大市场形成的标志,故 D 项错 误。] 5.中华元典“六经”诞生后,先秦诸子皆从中获取养料,特别是儒家学者强 调“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旨在传承与守护“六经”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这一 现象反映出先秦时期(  ) A.价值观念日益趋同 B.文明发展具有延续性 C.统一成为时代潮流 D.儒学影响力不断增强 B [根据材料“‘六经’诞生后,先秦诸子皆从中获取养料,儒家学者更是 强调‘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旨在传承和守护‘六经’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并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六经”是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由此看出先秦时 期著作所蕴含的价值观仍然得到先秦诸子的重视,所以这一现象反映了文明的发 展具有延续性,故选 B 项。] 6.(2019·昆明一模)与前朝相比,魏晋南北朝时期,历代政府均强化了对民间 手工业者的控制:另立户籍,不许改业,另外还制定了子孙世袭相承等专门制度。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恢复和发展经济的需要 B.官营手工业的畸形发展C.手工业品社会需求扩大 D.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A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政府加强对民间手工业的控制,有利于经济的恢 复,故 A 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官营手工业发展,故 B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政 府对私营手工业管理,并未体现出手工业品的社会需求,故 C 项错误;材料仅仅 对手工业者的户籍进行严格管理,不涉及其人身依附关系,故 D 项错误。] 7.(2019·德阳一模)据《元和郡县图志》载:“730 年吴郡(江苏苏州)户 6 万 8 千,洪州(江西南昌)户 5 万 5 千。到 810 年,两地分别增加到 10 万户与 9 万户。” 据此可推知(  ) A.南方人口总量超过了北方 B.南方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C.江东地区经济发展最迅速 D.藩镇割据威胁中央权力 B [题干中吴郡和洪州的户数到 810 年即唐朝中后期都猛增,结合所学安史 之乱后经济重心继续南移的知识可知,南方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故 B 项正确;题 干只是提及了吴郡和洪州的户数猛增,未比较南方户数与北方户数情况,故排除 A 项;题干未反映江东经济与其他地区经济发展的对比情况,故排除 C 项;题干提 及的是户数问题,未提及政治问题,故排除 D 项。] 8.(2019·汕头一模)《全唐文》中共计出现 22 条罢市记载,有 21 条表示重要 人物逝世,百姓悲痛,仅 1 条与经济利益有关。北宋时期,因经济利益受损而罢 市的记载在史书中屡见不鲜。这反映出唐宋之际(  ) A.市民阶层逐渐形成 B.拜金逐利之风盛行 C.重农抑商政策强化 D.史学思想发生变化 A [材料“《全唐文》中共计出现 22 条罢市记载……北宋时期……罢市的记 载在史书中屡见不鲜”说明了市民阶层正在形成,通过“罢市”来表达自己的诉 求,故选 A 项;材料的主旨是“罢市”,尤其唐代“仅 1 条与经济利益有关”,不 能体现逐利盛行,故排除 B 项;材料不能体现唐宋政府的态度,故排除 C 项;材 料主要是唐宋经济的反映,与史学思想无直接关联,故排除 D 项。] 9.(2019·德阳二模)两宋时期,山水画家讲究“凡经营下笔,必合天地”,以 主次、远近、大小等类比人伦秩序的概念来作为山水景物布局的方式,山水画逐 步取得画坛主流地位。据此可知,山水画的创作(  )A.反映出士人顺应自然的思想倾向 B.受到了程朱理学义理观念的影响 C.改变了文人画派注重写意的技法 D.满足了民众对艺术多样化的需求 B [两宋时期山水画讲究“凡经营下笔,必合天地”,以主次、远近、大小等 类比人伦秩序的概念来作为山水景物布局的方式,明显以纲常伦理秩序的思想观 念为指导,受到了程朱理学的影响,故选 B 项;山水画被赋予了道德意志与情感 内容而不是顺应自然,故排除 A 项;只是改变了山水景物布局的方式,注重写意 的技法没变,故排除 C 项;材料只是说山水画受程朱理学影响,逐步取得画坛主 流地位,看不出艺术多样化满足了民众需求,故排除 D 项。] 10.(2019·遂宁一模)清代在交通要道芜湖设置户关对过往船只征税,税额按 船的梁头大小和船只宽窄计算,税船不税货。户关的实征税额往往超过预定的“正 额”,如雍正四年征银 26 万两,超过定额 3 万两;雍正九年征银 38 万两,超过定 额 6 万两。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商品流通的频繁 B.苛捐杂税的沉重 C.高产作物的推广 D.交通运输的进步 A [芜湖设置的户关只对过往船只征税,所以实征税额超过预定“正额”只 能说明过往船只增多,由此表明商品流通频繁,因此导致税额增多,故选 A 项; 清代设置的户关是对过往船只征税,所以税额超过预定“正额”并不能说明是苛 捐杂税的沉重,故排除 B 项;材料内容无法体现高产作物的推广和交通运输的进 步,故排除 C、D 两项。] 11.(2019·厦门一模)明代,农工商贩喜好收藏《魏征改诏》《大宋中兴通俗演 义》等书籍,时人亦有“南人喜谈‘杨家将’,北人喜谈《继母大贤》”之说。对 此,“有官者不以为禁,士大夫不以为非”“推波助澜者亦有之”。可见当时(  )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市民阶层迎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C.文学作品真实再现历史 D.世俗文化承载了一定的教化功能 D [材料中的几部通俗文学小说受到民众的欢迎,官府并不禁止这些小说的 流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小说表达了忠君爱国、忠孝节义的思想,具有一定的社会教化功能,所以官府并不禁止,甚至“推波助澜”,故 D 项正确。] 12.(2019·济南一模)明代李时珍撰成的《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清代康熙 年间组织人力对疆土进行全面测量,绘成《皇舆全览图》,至今仍有很大参考价值; 清代修建的圆明园,是我国名园的集锦和缩影,还吸收了西欧园林建筑的风格。 这些成就(  ) A.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受到了西方科技的影响 D.促进了向近代社会转型 B [材料“由朝廷颁行”“康熙年间组织人力”说明得到了国家力量的支持, 故选 B 项;材料“朝廷颁行”说明不是商品经济,故排除 A 项;《本草纲目》是 中医药著作不是西方科技,故排除 C 项;《本草纲目》是对中医药的总结,《皇舆 全览图》是疆土测量,二者都不是近代社会转型,故排除 D 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共 37 分) 13.(2019·“皖南八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 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摘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材料二 亚当·斯密曾说:“中国历来是世界上最富裕,也是一个最肥沃、耕 耘最得法、最勤奋而人口最众多的国家……然而,马可·波罗在 500 年前游历该国 的记述,与今日旅行该国者所说几乎一模一样。可能远在当日之前,这国法律与 组织系统容许她聚集财富的最高程度业已到达。” ——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经济模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特 点。(13 分) (2)材料二中亚当·斯密认为中国传统经济存在什么现象,试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12 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中国古代的经济模式,根据材料一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知是自然经济;第二 小问特点,结合材料一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 通,鸡犬相闻”“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及 所学知识可知,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规模较小、相对封闭。 第(2)问, 第一小问现象,根据材料二中“马可·波罗在 500 年前游历该国的记述,与今日旅 行该国者所说几乎一模一样”可知,中国传统经济处于停滞状态;第二小问原因, 可以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方面进行作答,农业方面,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 位,农业工具与生产技术没有重大改进;手工业方面仍以手工作坊为主,经营方 式陈旧;商业方面对外贸易渐趋萎缩等。 答案:(1)经济模式:自然经济(或小农经济)。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精耕细作、规模较小、相对封闭等。(任答 4 点即可) (2)现象:中国传统经济处于停滞状态。原因:农业,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农业工具与生产技术没有重大改进;手工业,仍以手工作坊为主,经营方式陈旧; 商业,对外贸易渐趋萎缩等。(其他言之有理表述亦可酌情赋分) 14.(2019·海门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生参政带来的“以德取人”因素,使察举制因而成立,但这并不 是唯一制约察举选官的因素。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 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 阳嘉元年又建立“诸生试家法”制度,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环节,构成了察举制向 科举制演进的初阶。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在察举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举荐;在科举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考试成绩。所以举人可以“投牒自进”,不必非得他人举荐不可。到了北宋,封弥 成为贡举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考试官在评定试卷时,看不到举人的姓名、乡 贯等,也就很难作弊了。隋唐以来,科举出身的官员在高级官员中的比例,逐渐 增加,到宋代已占有绝对优势。 ——摘编自张希清《中国科举考试制度》 材料三 宋廷对于在任官员的课绩,以对德行、才能、劳效的综合检验为主 要内容。“德行”的考核被置于重要地位,但不易操作;对于才能的核验,宋廷 要求官员申报时填写非常具体的“实迹”“实绩”,以便日后核对。在宋代,课绩与监察各为独立系统,但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关系密切。宋廷对官吏的考察方式多 样:有课绩定等、有廉访会问等,考察结果向本人公开,以求得多种信息来源的 相互印证。 ——摘编自袁行霖《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察举制出现的原因。概括东汉察举制的 新发展。(4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科举制的发展趋势。科举制的发展是古代选官制度的一 大进步,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4 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宋代对官吏的课绩和考察分别有何侧重点。综合上述材 料,说明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历史借鉴价值。(4 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以德取人”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 料一信息“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 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得出注重培养官员的实际能力,增加 了考试的环节。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在科举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考 试成绩。……封弥成为贡举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得出更加公开,注重公平公 正;第二小问,结合科举制的意义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申报时 填写非常具体的‘实迹’‘实绩’,以便日后核对”得出课绩考核侧重实绩,根据 材料三“宋廷对官吏的考察方式多样……考察结果向本人公开,以求得多种信息 来源的相互印证”得出考察方式多样,结果公开,力求准确;第二小问,结合所 学知识得出注重选贤任能,追求公平公正,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 答案:(1)原因:汉武帝的推行;儒生参政重视品德。(2 分)新发展:注重培养 官员的实际能力;增加了考试的环节。(2 分) (2)发展趋势:公开性;严密性(更公平公正)。(2 分)理由:扩大了官吏的人才 来源;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2 分) (3)侧重点:课绩侧重实绩;考察力求准确。(2 分)价值:注重选贤任能;追求 公平公正;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任答其中两点即可,2 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