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
我国某特大城市住宅空间外移,市中心区的人口向外迁移,城郊区人口密度增大,高级
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分化明显,形成许多生活社区。下图为该特大城市住宅租赁价格空间布
局示意图。据此回答 1~2 题。
1.随着城市不断发展,该特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外迁的主要原因是( )
A.环境恶化,交通拥堵
B.市中心就业困难,收入低
C.市中心住宅区全部外迁
D.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功能区调整
2.古北社区的区位特征是( )
A.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
B.距市中心近,环境优美
C.依山傍水,交通便利
D.近高新工业区,付租能力强
解析:第 1 题,根据交通线分布状况可知,人民广场附近是市中心,应为该城市的中心
商务区,C 错;中心商务区第三产业发达,就业机会多,B 错;随着城市不断发展,特大城市
功能分区越来越明显,城市中心商务区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为发挥中心商务区的功能,必然
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同时进行旧城改造,住宅区、工业区外迁,因而导致人口外迁,A 错,D
对。第 2 题,根据图中交通线分布状况可知,人民广场附近是市中心区,A 错;古北社区位于
市中心附近,从住宅租赁价格来看,为高级住宅区,其所处位置除交通便利外,环境还比较
优美,B 对;图中古北社区附近没有标注高新工业区和依山傍水的信息,C、D 错。答案:1.D 2.B
下图为城市规模结构演变示意图。读图回答 3~4 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工业化过程中,不同规模城市的发展速度不同
B.伴随工业化水平提高,城市集聚效应不断增强
C.城市集聚效应决定了城市规模结构
D.超过临界点后,城市规模发展一定会形成都市圈
4.城市集聚效应达临界点后,将可能出现( )
A.农村人口大量进入大城市的郊区,寻找就业机会
B.郊区工商业功能明显增强,逐渐演变为中小型城市
C.城市与农村的分离更加明显,大都市圈逐步形成
D.人口迁移以城市之间的相互迁移为主
解析:第 3 题,读图可知,工业化进程中,首先是小城市迅速发展,之后大城市优先增
长,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大城市郊区化现象,因此在工业化过程中,不同规模城
市的发展速度不同,A 对;城市集聚效应达临界点后开始减弱,但大城市规模则是先增加后减
小,B、C 错;超过临界点后,出现大城市郊区化现象,众多邻近城市规模扩大才有可能形成
都市圈,D 错。第 4 题,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市集聚效应达临界点后开始减弱,一些大
城市人口和工商业迁往郊区,郊区逐渐演变为中小型城市,B 对,A、D 错;随着大城市郊区
及部分小城镇演变为中小型城市,城市与农村的分离变得不明显,C 错。
答案:3.A 4.B
(2019·石家庄质量检测)新加坡被誉为“城市公共交通的典范”,其成功之处在于将城市交
通系统与城市整体规划相结合,制定了环状交通加卫星镇的总体规划。新加坡将全国划分为 5
个人口约 100 万的大区,5 个大区再分为 25 个卫星镇,每个卫星镇依据人口规模建设相应等
级的商业、学校、医疗、公园、交通等公共配套设施,并通过便捷的交通网络将中心城区及
各卫星镇连接,最终发展形成多中心空间体系(如下图所示),这种做法成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的有效方式。据此回答 5~7 题。5.新加坡发展形成多中心空间体系的主要目的是( )
A.分散中心城区人口 B.加强城市管理力度
C.疏解城市中心职能 D.促进关联产业集聚
6.新加坡卫星镇建设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主要是为了( )
A.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加快经济转型发展
B.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减轻城市就业压力
C.就近解决民生需求,减少交通出行压力
D.完善基础服务设施,提升城市化的水平
7.推测位于新加坡卫星镇中心的核心设施主要是( )
A.交通枢纽 B.绿地公园
C.医疗中心 D.批发市场
解析:第 5 题,根据材料可知,新加坡在城市中心之外设立了多个区域中心及多个卫星
镇,利于分散中心城区产业、人口,缓解中心城区的“城市病”,A 对,D 错;城市多中心空
间体系,产业、人口分散,会增加管理难度,B 错;城市中心对卫星镇有辐射带动作用,其职
能是卫星镇无法替代的,C 错。第 6 题,新加坡每个卫星镇依据人口规模建设了相应的商业、
学校、医疗、公园、交通等公共配套设施,可就近解决民生需求,减少交通出行压力,C 对;
城市公共配套设施主要为产业、人口等提供服务,对产业结构没有明显影响,提供的就业机
会也较少,A、B 错;在卫星镇建设公共配套设施,有利于加快中心城市人口向卫星镇分散,
与城市化相反,属于逆城市化,D 错。第 7 题,新加坡卫星镇是在“环状交通加卫星镇的总体
规划”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通过便捷的交通网络将中心城区及各卫星镇连接”,说明卫星
镇主要是围绕交通枢纽发展起来的,因而卫星镇中心的核心设施主要为交通枢纽,A 对;卫星
镇中心土地价格高,一般不会规划建设占地面积广的公园或批发市场,B、D 错;医疗中心一
般布局在居民区附近,便于就近为居民提供服务,C 错。
答案:5.A 6.C 7.A
(2019·成都二诊)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般选取人口(非农业户籍人口)、经济(人均
GDP)、土地(市辖区建成区面积)、社会(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四个特征要素来研究城市化
的发展情况。下图示意 1985-2012 年京津冀地区城市化整体年均增长率统计。读图回答 8~10
题。8.此时期,京津冀地区城市( )
A.人均 GDP 波动下降
B.第三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
C.非农业户籍人口呈上升趋势
D.城市建成区面积 2004 年达到最大值
9.京津冀地区城市主要特征要素在某些时段发生突然快速增长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基础设施完善 B.技术水平提高
C.生态环境改善 D.国家政策实施
10.根据四个特征要素的年均增长率差异判断,京津冀地区的城市( )
A.非农劳动力过剩 B.土地供应紧张
C.居民购买力停滞 D.交通快速发展
解析:第 8 题,读图可知,非农业户籍人口年均增长率虽然呈波动趋势,但都大于 0,说
明非农业户籍人口呈上升趋势,C 对;经济(人均 GDP)和土地(市辖区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率
都大于 0,所以人均 GDP 应该是增长的,城市建成区面积也是逐年增长的,2012 年达到最大
值,A、D 错;图中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只能反映商业的情况,不能反映第三产业比重的
变化趋势,B 错。第 9 题,本题解答的关键在于理解“突变”,即图示 1993-1996 年社会、经
济的年均增长率和 2001-2004 年人口、土地的年均增长率突然大幅上升。基础设施完善、技
术水平提高和生态环境改善等需要较长时期,不会引起人口、土地、经济和社会等的年均增
长率突然增加,A、B、C 错;国家政策的实施,会使市辖区建成区面积大幅增加,开发区进
行大规模经济建设,能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吸引人口大量迁入,引起人口、土地、
经济和社会等的年均增长率突然增加,D 对。第 10 题,图示土地年均增长率始终大于 0,说
明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用地量增多,但 2001-2012 年土地年均增长率下降最大,最可能是
因为土地供应紧张,B 对;图中经济年均增长率远大于人口年均增长率,说明经济发展为劳动
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非农劳动力过剩说法错误,A 错;图中社会年均增长率均在 10%
以上,说明居民购买力不断增加,C 错;图中信息并不能直接反映交通发展状况,D 错。
答案:8.C 9.D 10.B(2019·石家庄检测)市郊铁路是连接市区与郊区的轨道交通,除运输功能外,市郊铁路还
有优化城市结构的作用,能够促进大城市市郊新城的建设和车站周边土地的开发。下表示意
英国三座新城市郊铁路车站周边用地功能及占地面积比例演变。据此回答 11~13 题。
H 新城 K 新城 M 新城
年
份
用地
功能
面积比
例(%)
年
份
用地
功能
面积比
例(%)
年
份
用地
功能
面积比
例(%)
居住 24 居住 75 居住 33
仓库 22 工业 22 工业 53
1947
公园
绿地
54
1956
学校 3
1967
商业 14
居住 28 居住 53
餐饮
购物
48
公园 39 商业 1 金融 11
工业
零售
9 工业 38 球场 14
商务
办公
8
隔离
绿地
5 宾馆 9
商业 4
2015
游船
码头
12
2015
公共
服务
3
2015
汽车
站
18
11.三座新城市郊铁路车站周边用地的变化趋势是( )
A.面积可能增大,种类增多
B.面积可能减小,种类单一
C.居住功能增强,工业发展减弱
D.居住功能减弱,工业发展增强
12.市郊铁路车站周边用地功能演变最显著的新城是( )
A.H 新城 B.K 新城
C.M 新城 D.三座新城均显著
13.目前三座新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H 新城人口增加大量占用公园绿地
B.K 新城工业发展对服务业带动不足
C.M 新城商业发展和消费能力滞后
D.三座新城的市郊铁路运载能力阻碍新城发展
解析:第 11 题,据表中不同年份数据对比可知,三座新城市郊铁路车站周边用地种类明显多样化,说明市郊铁路车站周边用地面积可能大幅增加,A 对,B 错;1967 年至 2015 年,
M 新城市郊铁路车站周边居住面积占比由 33%下降为 0,说明该新城居住功能明显减弱,C 错;
1947 年至 2015 年,H 新城市郊铁路车站周边居住面积占比由 24%上升为 28%,说明该新城居
住功能增强,D 错。第 12 题,由表可知,1947 年至 2015 年,H 新城市郊铁路车站周边居住
和公园用地一直占较大比重;1956 年至 2015 年,K 新城市郊铁路车站周边居住和工业用地一
直占较大比重;M 新城市郊铁路车站周边 1967 年的居住、工业和商业用地到了 2015 年都不
存在了,是三座新城市郊铁路车站周边用地功能演变最显著的。故选 C。第 13 题,1947 年至
2015 年,H 新城用地面积可能大幅扩大,虽然公园用地占比从 54%下降为 39%,但公园绿地
不一定会被大量占用,A 错;1956 年至 2015 年,K 新城市郊铁路车站周边商业用地占比由 0
变为 1%,说明该新城工业发展对服务业带动不足,B 对;1967 年至 2015 年,M 新城市郊铁
路车站周边商业用地虽然减少,但餐饮购物、宾馆占比大幅增加,说明该新城消费能力增强,
C 错;三座新城的市郊铁路方便车站周边工业原料、产品和商品的运输,促进了新城的发展,
D 错。
答案:11.A 12.C 13.B
二、非选择题
14.(2020·山东模考真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族先民在苍山脚下、洱海湖畔修建的太和城、大厘城、羊苴咩城三座古城曾先后作为
我国古“南诏国”的王都(如图),持续长达 515 年。其中,太和城 40 年,大厘城 25 年,羊苴
咩城则长达 450 年。羊苴咩城自八世纪中叶已被称为“大理城”,古城西侧有村曰“水碓村”
(水碓即水磨),曾是加工米的地方。三座古城附近溪流流量数据见下表。
(1)分析太和城、大厘城、羊苴咩城便于防卫的条件。
(2)分析与羊苴咩城相比,溪流对太和城、大厘城的不利影响。
(3 )指出“水碓村”选址在大理古城西侧的有利条件。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建设的区位条件。古代城池选址既要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
便于农业生产,又要考虑城市的安全,能够防御外敌入侵,减少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2)河
流的净流量尤其是旱季流量大小是城镇选址的重要条件,水量过小不能满足生产生活需求,
水量过大则会带来洪涝等自然灾害。河流的数量和空间布局也影响水资源利用的便利性。水
环境是南诏迁都和羊苴咩城长期为都的重要原因。(3)水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指在加工的过程中通常加入水状的切削液,所以俗称水磨。磨是把米、麦、豆等粮食加工成
粉、浆的一种机器。开始用人力和畜力,到了晋代,中国发明了用水作动力的水磨。水磨的
动力部分是一个卧式水轮,在轮的主轴上安装磨的上扇,流水冲动水轮带动磨转动。随着机
械制造技术的进步,人们发明了一种构造比较复杂的水磨,一个水轮能带动几个磨转动,这
种水磨叫做水转连机磨。
答案:(1)西有高山、东有湖泊的阻挡,形成天然屏障,易守难攻;南北两端山地与洱海
距离近,便于修建防御工事,工程量小。
(2)流经太和城附近的两条溪流年径流量小,枯水季节流量小,为城市提供的水资源量少;
流经大厘城附近的一条溪流洪峰流量大,容易发生洪水等灾害,威胁城市安全。
(3)坡度大,水流动能大;位于河流上游,水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