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考纲:
1. 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
2. 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 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 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 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6. 理解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7. 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
8. 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9. 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元
素的化合价。
10. 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等表示方法。
把握分类标准 理清物质类别
【专题知识整合】
1.物质的分类2.识记常见混合物的成分与俗名
(1)水煤气:CO、H2。
(2)天然气(沼气):主要成分是 CH4。
(3)液化石油气:以 C3H8、C4H10 为主。
(4)裂解气:以乙烯、丙烯、甲烷为主。
(5)焦炉气:主要成分是 H2、CH4、C2H4、CO。
(6)水玻璃:Na2SiO3 的水溶液。
(7)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体积比 3∶1)。
(8)波尔多液:主要成分是 CuSO4 和 Ca(OH)2。
(9)肥皂: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钠。
(10)碱石灰:NaOH 和 CaO 的混合物。
(11)铝热剂:铝粉和高熔点的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
(12)漂白粉:Ca(ClO)2 和 CaCl2 的混合物。
3.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
(1)胶体区别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1~100 nm)。
(2)胶体的物理特性:①丁达尔效应;②电泳现象;③介稳性;④聚沉等。
(3)胶体微粒一般是离子、分子或难溶物的聚集体,但有些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蛋白
质,因其分子非常大,其相对分子质量通常为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千万,因此一个分
子就是一个胶体微粒,它们溶于水形成胶体。
(4)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最简便的方法是丁达尔效应。
(5)胶体具有介稳性的主要原因是同种胶体粒子带有相同电荷。
(6)胶体的电泳现象反映了胶体粒子带有电荷,但不能说成胶体带有电荷。胶体与溶液一
样是呈电中性的。
(7)在 Fe(OH)3 胶体中,Fe(OH)3 胶体粒子的数目要远远小于原 FeCl3 溶液中 Fe3+的数目。
(8)在 Fe(OH)3 胶体中逐滴加入强酸(如盐酸、硫酸)时,出现的现象为先沉淀后溶解。开始
时出现沉淀是由于胶体中加入了电解质发生了聚沉,后来沉淀消失是由于发生了中和反应。
(9)净水剂及其作用原理
胶体粒子的直径一般在 1~100 nm 之间,它决定了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吸附
力很强,能在水中吸附悬浮固体或色素形成沉淀,这就是胶体净水的原理。能在水中自然形
成胶体,并且对水质无明显副作用的物质有 KAl(SO4)2·12H2O、FeCl3·6H2O 等,这样的物
质被称为净水剂,其形成胶体的化学原理是 Al3+、Fe3+发生水解反应生成 Al(OH)3 胶体、
Fe(OH)3 胶体。
【高考真题再现】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2018·高考全国卷Ⅱ,T8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 )
(2)(2016·高考全国卷Ⅱ,T13A)制备 Fe(OH)3 胶体,可以将 NaOH 浓溶液滴加到饱和 FeCl3
溶液中。( )
(3)(2016·高考浙江卷)纳米铁粉可以高效地去除被污染水体中的 Pb2+、Cu2+、Cd2+、Hg2+
等重金属离子,其本质是纳米铁粉对重金属离子较强的物理吸附。( )
答案:(1)√ (2)× (3)×
2.(2017·高考北京卷)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
A.瓷器 B.丝绸 C.茶叶 D.中草药
解析:选 A。瓷器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属于无机物,A 项正确;丝绸的主要成分为蛋白
质,属于有机物,B 项错误;茶叶的主要成分为茶多酚(属于酚类)、生物碱、氨基酸、有机酸
等,属于有机物,C 项错误;中草药成分复杂,通常含有糖类、氨基酸、蛋白质、油脂、维生
素、有机酸、生物碱等,其主要成分属于有机物,D 项错误。
■易错警示
物质分类认识中的“四个误区”
(1)“名不符实”的现象:纯碱(Na2CO3)是盐;干冰是固态 CO2;冰水共存物是纯净物;
纯净的盐酸是混合物等。
(2)由同种元素组成或组成元素质量比恒定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 O2 与 O3 组成的混
合物中只有氧元素;分子式为 C4H10 的化合物有正丁烷和异丁烷两种物质,可能为混合物;
由 12C 和 13C 组成的石墨则是纯净物。
(3)几元酸是根据一个酸分子最多能电离产生的 H+数目决定的,电离产生几个 H+,该酸
就是几元酸,如次磷酸(H3PO2)、CH3COOH 都是一元酸。
(4)酸式盐成分中一定含有氢,但盐中含有氢的不一定是酸式盐,如 NaH2PO2、HCOOK
是正盐。
【题组模拟演练】
题组一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
(2)强碱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盐也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
(3)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
(4)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
(5)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一定不含离子键。( )(6)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电解质,不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非电解质。( )
(7)强电解质的导电性一定强于弱电解质的导电性。( )
(8)盐中一定含金属元素。( )
(9)向浓氨水中滴加 FeCl3 饱和溶液可制得 Fe(OH)3 胶体。( )
(10)明矾溶于水产生 Al(OH)3 胶体:Al3++3H2O===Al(OH)3↓+3H+。( )
(11)向沸水中滴加 FeCl3 饱和溶液制备 Fe(OH)3 胶体的原理是加热促进了 Fe3+水解。( )
(12)将 0.2 mol·L-1FeCl3 溶液滴加到沸水中,然后继续加热并不断搅拌可制得氢氧化铁胶
体。( )
(13)处理废水时可加入明矾作为混凝剂,以吸附水中的杂质。( )
(14)PM2.5(微粒直径约为 2.5×10-6m)分散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
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中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名称
碳纳米管 胆矾 84 消毒液 聚乙烯塑料
分类 高分子化合物 弱电解质 纯净物 混合物
解 析 : 选 D 。 碳 纳 米 管 为 碳 的 单 质 , 不 是 高 分 子 化 合 物 , A 项 错 误 ; 胆 矾 是
CuSO4·5H2O,溶于水能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B 项错误;84 消毒液是 NaClO 的水溶液,
为混合物,C 项错误;聚乙烯塑料为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是混合物,D 项正确。
■名师说法
物质分类的“四注意”
(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或一种分子)组成,但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或分子)不一定是纯净
物(如 O2 和 O3 的混合物、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
(2)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 Mn2O7 为酸性氧
化物,Al2O3 为两性氧化物,Na2O2 为过氧化物)。
(3)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 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如 CO、NO)。
(4)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在 1~100 nm 之间,而不是丁达
尔效应。
题组二 胶体的性质
3.国防科大航天科学与工程学院新型陶瓷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成功研制出一种具有超强吸附能力的新型超轻纳米材料(基本微粒直径为 1~100 nm)。这种材料结构上由一维
氮化硼纳米管和二维氮化硼纳米晶片复合而成,整个材料内部充满气孔。这种材料耐高温,
且用它吸附完有机物后,可以通过点燃的方式实现重复使用。下列关于该材料的说法错误的
是( )
A.将该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具有丁达尔效应
B.该材料的基本微粒既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
C.该材料在 2 000 ℃的高温下,还可以保持结构完整,可正常使用
D.该材料在航空航天高温热防护、有毒化学物质吸附和清除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解析:选 B。该新型超轻纳米材料的微粒直径为 1~100 nm,不能透过半透膜,B 错。
■名师说法
纳米材料本身不是胶体,当它分散到分散剂中时才能形成胶体。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HClO 是弱酸,所以 NaClO 是弱电解质
B.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 FeCl3 溶液,可制得 Fe(OH)3 胶体
C.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分散系可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浊液的分散质粒子大
小介于溶液与胶体之间
D.“血液透析”原理与胶体的性质无关
解析:选 B。HClO 是弱酸,但 NaClO 是盐,NaClO 属于强电解质,故 A 项错误;向沸
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 FeCl3 溶液,加热至出现红褐色液体为止,即可得氢氧化铁胶体,故 B
项正确;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 1 nm 的为溶液,1~100 nm 之间的为胶体,大于 100 nm 的为浊
液,故 C 项错误;血液属于胶体,“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的原理,和胶体的
性质有关,故 D 项错误。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大气中 PM2.5 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能吸附许多有毒有害物质
B.PM2.5 的颗粒大小与分子大小差不多
C.雾霾是一种分散系,分散剂是空气,带活性炭口罩防雾霾的原理是吸附原理
D.“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解析:选 B。PM2.5 的颗粒大小与分子大小不同。
■反思归纳
雾霾,顾名思义是雾和霾。但是雾和霾的区别很大。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
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空气中的灰
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
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 认识物质性质 理解物质变化
【专题知识整合】
1.认识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通常表现为颜色、状态、
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通常表现为金属性、非金属性、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溶液的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理解物质变化的“四个方面”
(1)从宏观上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反之则为物理变化。这里的新物质生
成所能实现的仅是原子与分子(或离子)的相互转化,在整个过程中原子核没有发生改变。一种
原子变为另一种原子涉及原子核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
(2)从微观上看,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同时又有新化学键的形成,但有化
学键断裂的变化未必就是化学变化,如 NaCl 晶体、SiO2 晶体的熔化,分别破坏了离子键、共
价键,但属于物理变化。
(3)从能量上看,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而有能量变化的过程却不一定是化学变
化;物理变化中有的有能量变化,有的无能量变化,如气体与气体之间的扩散等。
(4)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有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过程中未必有化学变化,观察到一定
的实验现象并不一定是发生化学变化造成的。
3.识记易混淆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物质变化过程中的“三馏”“四色”“五解”和“十四化”
变化
比较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三馏
①蒸馏
②分馏
干馏
四色 焰色反应
①显色反应 ②颜色反应
③指示剂变色反应
五解 潮解
①分解 ②电解
③水解 ④裂解
十四化
①熔化
②汽化
③液化
④升华
①氧化 ②风化 ③钝化
④催化 ⑤皂化 ⑥歧化
⑦硝化 ⑧酯化 ⑨裂化
⑩油脂的硬化
①化学变化: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CuSO4·5H2O 的脱水、蛋白质
变性、电解质溶液导电、浓硫酸脱水、煤的气化和液化。②物理变化:金属导电、盐析、活性炭吸附、渗析、胶体的聚沉。③爆炸有的是化学变化引起的,有的是物理变化引起的。
【高考真题再现】
1.(2019·高考天津卷)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事实不涉及化学反应
的是( )
A.利用废弃的秸秆生产生物质燃料乙醇
B.利用石油生产塑料、化纤等高分子材料
C.利用基本的化学原料生产化学合成药物
D.利用反渗透膜从海水中分离出淡水
解析:选 D。利用废弃的秸秆生产乙醇的过程中,秸秆中的纤维素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
糖再转化成乙醇,A 项不符合题意;利用石油生产塑料、化纤等高分子材料的过程中,发生加
聚反应或缩聚反应,B 项不符合题意;利用基本的化学原料生产化学合成药物的过程中,发生
了化学反应,C 项不符合题意;利用反渗透膜从海水中分离出淡水,属于物理变化,D 项符合
题意。
2.(2018·高考北京卷)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 )
A.甲醇低温所制氢
气用于新能源汽车
B.氘、氚用作“人造
太阳”核聚变燃料
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
宫二号”的火箭燃料
D.开采可燃冰,将其
作为能源使用
解析:选 B。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化学变化中不涉及原子种类的改变,故选
B。
3.(2016·高考四川卷)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A.氯气做水的杀菌消毒剂
B.硅胶做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C.二氧化硫做纸浆的漂白剂
D.肥皂水做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
解析:选 B。氯气做水的杀菌消毒剂是利用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的强氧化性,发生
了化学变化;硅胶做袋装食品的干燥剂,是因为硅胶疏松多孔,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没有
发生化学变化;二氧化硫做纸浆的漂白剂是因为二氧化硫可与某些有色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
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肥皂的主要成分为高级脂肪酸钠,肥皂水做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是利
用高级脂肪酸钠在水中发生水解反应使溶液呈碱性的性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方法点拨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常结合物质的用途来考查,解答此类试题的方法是结合物质的应用目
的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分析物质表现出的性质,如还原性(在食品保存过程中防氧化)、吸水性
(用作干燥剂)、弱碱性(用于中和胃酸)等,并利用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是否发生化学
变化。
【题组模拟演练】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里的异味
B.用明矾溶液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
C.用一定比例的生石灰、硫黄和水共煮制石硫合剂农药(棕红色)
D.古代用银针检验食品中是否含有剧毒粗砒霜(含硫化物杂质的 As2O3)
解析:选 A。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可除去冰箱里的异味,此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故 A
项 符 合 题 意 ; 明 矾 的 化 学 式 为 KAl(SO4)2 · 12H2O , 明 矾 溶 于 水 发 生 水 解 Al3 + +
3H2OAl(OH)3+3H+,溶液显酸性,铜锈与 H+发生反应,可达到清除铜锈的目的,此过程
发生化学反应,故 B 项不符合题意;用一定比例的生石灰、硫黄和水共煮得到石硫合剂,发
生化学反应,故 C 项不符合题意;粗砒霜中含有硫化物杂质,硫化物与银反应生成黑色的 Ag2S,
属于化学变化,故 D 项不符合题意。
2.中华民族有着灿烂的文化积淀。在下列古代发明和工艺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孔明灯 B.用树皮、棉、麻造纸
C.烧制彩陶 D.淘黄金
解析:选 D。孔明灯是利用物质燃烧产生的热能将灯放入高空,发生了化学变化,A 项不
符合题意。造纸的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B 项不符合题意。陶瓷烧制过程中有
机物逐渐被除去,无机氧化物之间进行反应生成硅酸盐类物质,涉及化学变化,C 项不符合题
意。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形式存在,打捞起河里或湖里的淤泥后,用淘
盘将淤泥洗去,可以得到金,没有发生化学变化,D 项符合题意。
化学用语
【专题知识整合】
1.明确常用的七种图式
结构示意图
电子式球棍模型
甲烷: 乙烯:
比例模型
结构式 CO2:O==C==O HClO:H—O—Cl
结构简式 乙烯:CH2==CH2 乙酸:CH3COOH
分子式或化学式 臭氧:O3 明矾:KAl(SO4)2·12H2O
2.正确书写六种表示物质变化的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如 2FeCl2+Cl2===2FeCl3。
(2)离子方程式,如 2Fe2++Cl2===2Fe3++2Cl-。
(3)热化学方程式,如 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
(4)电离方程式,如 CH3COOHH++CH3COO-。
(5)电极反应式,如钢铁的吸氧腐蚀,负极:2Fe-4e -===2Fe2+ ;正极:O2+4e -+
2H2O===4OH-。
(6)电解方程式,如 2NaCl+2H2O =====电解
2NaOH+Cl2↑+H2↑。
3.化学用语使用“四注意”
(1)书写电子式时要注意:①明确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②切勿漏掉未成键电子
对;③理清原子的排列顺序,如 ;④离子(或根)带电荷,基团不显电性,如 OH-
为 ,—OH 为 。
(2)结构简式需保留官能团,如 CH2==CH2,不能写成 CH2CH2,还要注意有机物中原子的
连接情况,如—NO2,不能写成—O2N。
(3)各“式”切勿张冠李戴:是名称还是化学式,是分子式还是实验式,是结构式还是结
构简式,是原子结构示意图还是离子结构示意图,是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等。
(4)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要遵守质量守恒,化学计量数要最简,注明反应条件并注意
“↑”“↓”“ ”“===”“―→”符号的使用。
【高考真题再现】
1.(2019·高考天津卷)下列离子方程式能用来解释相应实验现象的是( )
实验现象 离子方程式
A
向氢氧化镁悬浊液中滴加氯化铵溶
液,沉淀溶解
Mg(OH)2+2NH+4 ===Mg2++2NH3·H2O
B
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得到
红褐色液体
Fe3++3H2O===Fe(OH)3↓+3H+
C 二氧化硫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3SO2+2MnO-4 +4H+===3SO2-4 +2Mn2++2H2O
D 氧化亚铁溶于稀硝酸 FeO+2H+===Fe2++H2O
解析:选 A。氢氧化镁悬浊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Mg(OH)2Mg2++2OH-,滴加氯化
铵溶液,NH +4 与 OH-结合生成 NH3·H2O,Mg(OH)2 的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动,离子方程式
为 Mg(OH)2+2NH+4 ===Mg2++2NH3·H2O,A 项正确;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得到
红褐色 Fe(OH)3 胶体而不是沉淀,B 项错误;二氧化硫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反应
5SO2+2MnO-4 +2H2O===5SO2-4 +2Mn2++4H+,C 项错误;氧化亚铁与稀硝酸发生氧化还原
反应 3FeO+10H++NO-3 ===3Fe3++NO↑+5H2O,D 项错误。
2.(2018·高考江苏卷)用化学用语表示 NH3+HCl===NH4Cl 中的相关微粒,其中正确的是
( )
A.中子数为 8 的氮原子:87N
B.HCl 的电子式:
C.NH3 的结构式:
D.Cl-的结构示意图:
解析:选C。中子数为 8 的 N 原子,其质量数为 15,故应写成 157 N,A 项错误;HCl 为共
价化合物,电子式应为 ,B 项错误;NH3 的结构中一个 N 原子与三个 H 原子以共价键
相连,C 项正确;Cl-的最外层为 8 个 e-,应写成 ,D 项错误。
3.(2018·高考北京卷)下列化学用语对事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硬脂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C17H35COOH+C2H185 OH浓硫酸
△ C17H35COOC2H5+H182 O
B.常温时,0.1 mol·L-1 氨水的 pH=11.1:NH3·H2ONH+4 +OH-
C.由 Na 和 Cl 形成离子键的过程:
D.电解精炼铜的阴极反应:Cu2++2e-===Cu
解析:选A。羧酸与醇发生酯化反应的历程是酸脱去羟基而醇脱去羟基上的氢原子生成水,
所以硬脂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酯为 C17H35CO18OC2H5,水为H2O,A 项错误;常温时,
0.1 mol·L-1 氨水的 pH 为 11.1 而不是 13,说明 NH3·H2O 是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
离,即其电离方程式为 NH3·H2ONH+4 +OH-,B 项正确;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其离子
键的形成过程为 ,C 项正确;电解时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解精炼铜时
阴极发生的反应为 Cu2++2e-===Cu,D 项正确。
【题组模拟演练】
1.(2019·试题调研)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达正确的是( )A.O2F2 的电子式
B.Cl-的结构示意图:
C.中子数为 45 的溴原子:8035Br
D.Na2HPO4 溶液显碱性:HPO2-4 +H2OPO3-4 +H3O+
解析:选 C。由于 F、O 最外层电子数与 8 电子稳定结构分别相差 1、2,因此成键时 O
应该在中间(一般需要补充电子多的原子在中间),所以电子式为 ,A 错误;
Cl 为 17 号元素,Cl-的结构示意图为 ,B 错误;Br 为 35 号元素,中子数为 45 的溴
原子为 8035Br,C 正确;磷酸一氢钠显碱性的主要原因为 H2PO -4 水解:HPO2-4 +H2OH2PO-4
+OH-,D 错误。
2.(2019·试题调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H2==CHF 和 NH2—NHCl 的球棍模型均为
B.CO2 或 H2O 的比例模型均为
C.对二甲苯的结构简式为
D.S2Cl2 的结构式为 Cl—S—S—Cl
解析:选 D。F 的原子半径比 C 小,且 CH2==CHF 中存在碳碳双键,所以该模型不能表
示 CH2==CHF 的结构,A 错误;CO2 为直线形分子,B 错误; 为间二甲苯,对二
甲苯的结构简式应为 ,C 错误;S2Cl2 中 S、Cl 原子分别需要得到 2、1 个电
子达到 8 电子稳定结构,因此分别需要形成 2、1 个共价键,D 正确。
3.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含有 80 个中子的碘的核素符号:13353 I。( )
(2)第四周期第ⅤA 族元素 As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
(3)NH4Cl 的电子式: 。( )
(4)H2O2 的电子式: 。( )
(5)乙酸的分子式:CH3COOH。( )(6)乙醛的结构简式:CH3COH。( )
(7)硝基苯的结构简式: 。( )
(8)氯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Cl。( )
(9)甲酸甲酯的实验式:CH2O。( )
(10) 和 代表同种微粒。( )
(11)丙烷分子的比例模型: 。( )
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1)32 号元素 Ge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
(2)质子数为 92,中子数为 143 的铀(U)的核素符号:________。
(3)联氨(N2H4)分子的电子式:________;H2O2 分子的电子式:________;离子化合物 NH5
的电子式:____________。
(4)甲醛的结构简式:________;甲酸乙酯的实验式:________;1,3丁二烯的键线式:
________。
(5)分子式为 C5H12 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Li2Ti5O15 中 Ti 的化合价为+4,1 mol Li2Ti5O15 中过氧键的数目为________。
答案:(1) (2)23592 U
(3)
(4)HCHO C3H6O2
(5)CH3(CH2)3CH3、 、C(CH3)4
(6)4NA
5.写出符合要求的方程式。
(1)NaHCO3 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S-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HS-的水解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l2 与 NaOH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gCl 在溶液中达到溶解平衡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甲烷的燃烧热为 890.3 kJ·mol-1,则甲烷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答案:(1)NaHCO3===Na++HCO-3
(2)HS-H++S2-(或 HS-+H2OH3O++S2-)
(3)HS-+H2OH2S+OH-
(4)Cl2+2OH-===Cl-+ClO-+H2O
(5)AgCl(s)Ag+(aq)+Cl-(aq)
(6)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 kJ·mol-1
[专题针对训练]
1.化学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盐既可做调味品,又可做防腐剂
B.去皮苹果在空气中久置变黄与纸张久置变黄原理相似
C.高纯硅广泛用作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遇强碱会“断路”
D.光化学烟雾的形成通常与硫的含氧化合物有关
解析:选 A。纸张久置变黄是因为纸张纤维间的空隙中会渗入霉菌等或 SO2 的漂白失效,
苹果久置变黄是因为所含酚类物质被氧化,二者原理不相同,故 B 错误;二氧化硅用于制作
光导纤维,二氧化硅能与强碱反应,光导纤维遇强碱会“断路”,故 C 错误;氮氧化物是形成
“光化学烟雾”的一个重要原因,故 D 错误。
2.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以制备非金属单质为主要目的的是( )
A B C D
低温制备 H2
成功开采可燃冰
(CH4·nH2O)
研制出超高强钢
合成五氮阴离子盐
(N5)6(H3O)3(NH4)4Cl
解析:选 A。氢气属于非金属单质;B 项,可燃冰主要成分是 CH4·nH2O,不属于非金
属单质;C 项,超高强钢属于合金,不是非金属单质;D 项,五氮阴离子盐(N5)6(H3O)3(NH4)4Cl
不是单质。
3.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环氧乙烷的结构简式为
B.N2 的电子式为 N⋮⋮N
C.C2H2 的比例模型为
D. 的分子式为 C5H7O2解析:选 A。环氧乙烷的结构简式为 ,A 项正确;N2 的电子式为 ··N⋮⋮N··,B
项错误;题目所示为 C2H2 的球棍模型,C2H2 的比例模型为 ,C 项错误;题给
有机物的分子式为 C5H8O2,D 项错误。
4.(新题预测)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和
美好追求。下列贸易商品中,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
A.中国丝绸 B.捷克水晶 C.埃及长绒棉 D.乌克兰葵花籽油
解析:选 B。水晶的主要成分为 SiO2,属于无机物。其余选项涉及的物质主要成分均为
有机物。
5.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酸性氧化物:SO2、NO、CO2、SiO2
②铝热剂、盐酸、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③明矾、小苏打、次氯酸均为电解质
④碘酒、牛奶、豆浆、漂白粉均为胶体
⑤液氨、液氯、干冰、碘化银均为化合物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⑤
解析:选 B。①NO 不是酸性氧化物,错误;④碘酒、漂白粉不是胶体,错误;⑤液氯为
单质,错误。
6.下列解释与胶体无关的是( )
A.向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烧碱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B.豆制品厂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
C.水泥厂用先进的电除尘技术除去空气中的粉尘
D.洪灾发生地的农民用明矾净化河水作为生活用水
解析:选 A。A 项,向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烧碱溶液,会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氢氧
化铁红褐色沉淀,不涉及胶体性质,正确;B 项,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利用的是胶体聚沉
形成凝胶,涉及胶体性质,错误;C 项,水泥厂用先进的电除尘技术除去空气中的粉尘,利用
的是电泳现象,涉及胶体性质,错误;D 项,用明矾净化河水,是利用铝离子水解生成的氢氧
化铝胶体具有吸附作用,与胶体性质有关,错误。
7.下列诗句中的内容基本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刘禹锡的《浪淘沙》:“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江中浪底来”
C.刘琨的《重赠卢谌》:“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D.李商隐的《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解析:选 B。A 项,爆竹的爆炸属于化学变化,错误;B 项,黄金在自然界中存在游离态
的单质,黄金通过浪沙淘尽获得,属于物理变化,正确;C 项,铁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的形式
存在,炼铁是把化合态的铁转变成游离态,涉及化学变化,错误;D 项,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
化,错误。
8.央视栏目《国家宝藏》不仅彰显民族自信、文化自信,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战国·“曾侯乙编钟”属于青铜制品,青铜是一种铜锡合金
B.宋·《莲塘乳鸭图》缂丝中使用的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C.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中的绿色颜料铜绿,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
D.清·乾隆“瓷母”是指各种釉彩大瓶,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解析:选 D。青铜是铜锡合金,故 A 正确;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 B 正确;铜绿的
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故 C 正确;陶瓷是传统的硅酸盐产品,其主要成分是硅酸盐,而不
是二氧化硅,故 D 错误。
9.解释下列过程的方程式正确的是( )
A.氯化钠溶于水发生电离,电离方程式:NaCl =====电解
Na++Cl-
B.用过量氨水吸收烟道气中的 SO2:SO2+2NH3·H2O===SO2-3 +2NH+4 +H2O
C.工业冶炼金属铝:2AlCl3(熔融) =====电解
2Al+3Cl2↑
D.向物质的量之比为 1∶1 的 NaOH 和 Na2CO3 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稀盐酸:OH-+CO2-3 +
2H+===HCO-3 +H2O
解析:选 B。A.氯化钠溶于水发生电离不需要通电,A 错误;B.用过量氨水吸收烟道气中
的 SO2:SO2+2NH3·H2O===SO2-3 +2NH+4 +H2O,B 正确;C.工业冶炼金属铝为电解熔融氧
化铝,AlCl3 为共价化合物,其熔融态不导电,C 错误;D.过量稀盐酸与 NaOH、Na2CO3 反应
生成水、二氧化碳:OH-+CO2-3 +3H+===CO2↑+2H2O,D 错误。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Na2O、Na2O2 为相同元素组成的金属氧化物,都属于碱性氧化物
B.SiO2、CO2 均为酸性氧化物,均能与 NaOH 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C.FeO、Fe2O3 均为碱性氧化物,与氢碘酸反应均只发生复分解反应
D.将 Fe(OH)3 胶体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分散质均不能通过滤纸孔隙
解析:选 B。A.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Na2O、Na2O2 为相同元素组成的金属氧化物,前者属于碱性氧化物,后者不属于,A 错误;B.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
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SiO2、CO2 均为酸性氧化物,均能与 NaOH 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B 正
确;C.FeO、Fe2O3 均为碱性氧化物,铁离子具有氧化性,碘离子具有还原性,与氢碘酸反应
时前者只发生复分解反应,后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 错误;D.将 Fe(OH)3 胶体和泥水分别进
行过滤,胶体分散质能通过滤纸孔隙,浊液中分散质不能,D 错误。
11.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可采用多种分类方法。下列(2)中
的物质不能按照对应的分类标准与(1)中的物质归为一类的是( )
选项 (1) (2) 分类标准
A 盐酸、漂白粉、水玻璃、双氧水 氯水 混合物
B CH3COOH、H2CO3、HClO、NH3·H2O HF 弱电解质
C 原电池反应、盐的水解、煤的干馏、石油裂解 钢铁生锈 化学变化
D CO2、SO3、P2O5、SiO2 Al2O3 酸性氧化物
解析:选 D。A.氯水是混合物,(1)中物质都属于混合物,能把氯水划分到(1)中,故说法
正确;B.HF 是弱酸,(1)中物质都是弱电解质,能把 HF 划分到(1)中,故说法正确;C.钢铁
生锈属于化学变化,(1)中变化都是化学变化,能把钢铁生锈划分到(1)中,故说法正确;D.Al2O3
属于两性氧化物,(1)中物质都属于酸性氧化物,不能把 Al2O3 划分到(1)中,故说法错误。
12.中国炼丹家约在唐代或五代时期掌握了以炉甘石点化鍮石(即鍮石金)的技艺:将炉甘
石(ZnCO3)、赤铜矿(主要成分 Cu2O)和木炭粉混合加热至 800 ℃左右可制得与黄金相似的鍮石
金。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鍮石金是铜锌合金
B.炉甘石点化鍮石过程包含分解反应、置换反应
C.可用稀盐酸鉴别鍮石金和黄金
D.炉甘石点化鍮石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选 D。
13.《证类本草》中记载:“鸡屎矾(碱式碳酸铜)不入药用,惟堪镀作,以合熟铜;投苦
酒(醋)中,涂铁皆作铜色,外虽铜色,内质不变。”下列关于该描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入药用”的主要原因是鸡屎矾难溶于酸
B.“惟堪镀作,以合熟铜”指的是电镀铜技术
C.“投苦酒(醋)中,涂铁皆作铜色”涉及两个化学反应
D.“外虽铜色,内质不变”描述的是铁钝化的过程解析:选 C。A 项是由于碱式碳酸铜溶于胃酸,产生重金属离子 Cu2+,故“不入药用”;B
项应是湿法炼铜,与电镀无关;C 项涉及的两个反应分别是碱式碳酸铜溶于醋酸和 Fe 与 Cu2+
的置换反应;D 项是铜保护了铁,不是铁的钝化。
14.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Na2CO3 溶液处理水垢中的 CaSO4:Ca2++CO2-3 === CaCO3↓
B.Na2O2 做呼吸面具的供氧剂:2Na2O2+2CO2 ===2Na2CO3+O2
C.稀 HNO3 洗涤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Ag+2H++NO-3 === Ag++NO2↑+H2O
D.FeCl3 溶液腐蚀铜制电路板:Fe3++Cu === Fe2++Cu2+
解析:选 B。A.Na2CO3 溶液处理水垢中的 CaSO4,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aSO4+CO
2-3 ===CaCO3+SO2-4 ,选项 A 错误;B.Na2O2 做呼吸面具的供氧剂,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2CO2===2Na2CO3+O2,选项 B 正确;C.稀 HNO3 洗涤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发生反
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Ag+4H++NO-3 ===3Ag++NO↑+2H2O,选项 C 错误;D.FeCl3 溶液腐
蚀铜制电路板,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3++Cu===2Fe2++Cu2+,选项 D 错误。
15.下面的“诗”“情”“化”“意”,分析正确的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B.“日照澄洲江雾开”中伴有丁达尔效应
C.杜康用高粱酿酒的原理是通过蒸馏法将高粱中的乙醇分离出来
D.“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新醅酒”即新酿的酒,在酿酒过程中,葡萄糖发生了
水解反应
解析:选 B。诗中涉及了石灰石的分解,属于化学变化,A 错误;雾是气溶胶,因此当其
受阳光照射时会发生丁达尔效应,B 正确;高粱中不含乙醇,用高粱酿酒是高粱中的淀粉在酒
曲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乙醇,然后用蒸馏法将乙醇分离出来,C 错误;酿酒过程中,葡萄糖氧化
分解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葡萄糖是单糖,不能水解,D 错误。
16.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代材料,一代飞机”,国产大飞机 C919 中使用了素有“现代工业骨骼”之称的碳
纤维,碳纤维是一种新型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B.离子交换膜在工业上应用广泛,如氯碱工业中使用阴离子交换膜
C.获得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女士用乙醚提取出了青蒿素,该技术应
用了萃取原理
D.酸碱指示剂变色、煤的液化、蛋白质的颜色反应、海水提取溴、焰色反应都涉及化学
变化
解析:选 C。碳纤维不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A 不正确;氯碱工业中使用的是阳离子交换
膜,B 不正确;焰色反应属于物理变化,D 不正确。
17.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勤劳智慧在中国人民探索认知世界,创造美好生活的过程贯穿始终。以下说法从化学视角理解,错误的是( )
A 雷蟠电掣云滔滔,夜半载雨输亭皋(宋) 诗中涉及化学变化
B 高奴出脂水,颇似淳漆,燃之如麻(宋) 文中提到的“脂水”是指油脂
C 水银乃至阴毒物,因火煅丹砂而出(明) 这段记载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D 百宝都从海舶来,玻璃大镜比门排(清) 制玻璃的某成分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解析:选 B。A 项,打雷时会发生 N2+O2 =====雷电
2NO,涉及了化学变化,正确;B 项,
根据描述可知,“脂水”指的是石油,错误;C 项,丹砂的主要成分是 HgS,由丹砂煅烧制水
银(Hg),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正确;D 项,制玻璃的成分二氧化硅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正确。
18.(新题预测)一种高品质的磷矿石——鸟粪石的化学式为 NH4MgPO4,下列关于该物质
的结构和性质的推测中不合理的是( )
A.鸟粪石既属于镁盐又属于磷酸盐
B.鸟粪石既能和强酸反应又能和强碱反应
C.鸟粪石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
D.鸟粪石中两种阳离子的电子式分别为 、
解析:选 D。Mg2+是镁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后形成的,其电子式为 Mg2+,D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