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 学年度高二语文寒假检测 2
论述类文本阅读
①唐诗之所以能达到高峰,也有文人们的自觉努力,其中有些因素仍然值得当代文艺工
作者思考。
②唐代经历了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在治乱两种不同的时世中,文学都取得了极高成就。
其中至关重要的原因,是文人们在不同时代条件下都能将个人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具有
为时代而创作的强烈责任感。例如初盛唐是社会走向兴盛的时期,文人们能站在观察宇宙历
史变化规律的高度,对时代和人生进行自觉的思考,将欣逢盛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转化为积
极进取的精神和健康乐观的情怀,创作出能充分体现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从而形成文学繁
荣与社会繁荣相一致的盛况。
③齐梁陈隋时期诗风愈趋浮靡,唐朝为吸取前朝覆亡的教训,从开国之初就将政治革新
和文风革新联系在一起。从初唐到盛唐,诗歌经历过三次重要革新。其主要方向是提倡诗歌
文质兼备,核心内涵是发扬比兴寄托的风雅传统,肃清浮华绮丽的文风。初唐四杰针对唐高
宗龙朔年间“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诗风,明确提出要廓清诗赋的“积年绮碎”,
强调刚健的气骨和宏博的气象。陈子昂标举风雅兴寄和建安气骨,肯定革新诗歌的关键在于
恢复建安文人追求人生远大理想的慷慨意气,批判齐梁诗的“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提
倡“骨气端翔、音情顿挫”的诗风。张说和张九龄更进一步提出作文要风骨和文采并重,典
雅和滋味兼顾,鼓励多样化的内容和风格,并提出盛唐诗歌应当以“天然壮丽”为主的审美
理想。经过这三次革新,建安气骨在开元中为诗人们广泛接受。政治气象的更新又促使诗人
们把共同的时代感受反映到诗里,并意识到他们渴望及时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正是建安气骨
和时代精神的契合点。
④唐代诗人善于提炼具有普遍性的人情,表现人生共同感受,使之达到接近生活哲理的
高度,因而在百代之下犹能引起最广泛的共鸣。人类的社会生活、阶级属性、时代环境虽然
千变万化,但是总有一些共通的至少是本民族共有的情感体验,例如乡情、亲情和节物之感
等。中国古诗为大众接受度最高的多数是盛唐诗,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盛唐诗人既能在日常生
活中捕捉人所共有而未经前人道过的感受,又能以透彻明快的语言将其概括为人类生活中普
遍的体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日落归山、黄河入海的
壮伟景象,激起诗人再上一层、放眼千里的万丈豪情,又蕴含着登高才能望远的人生哲理;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乱之中亲人的平安消息比什么都珍贵,这个道理高度提炼
了人们在同类境遇中共同的体会,因而成为后世常用的诗句。
⑤从学术研究角度来看,唐代文学高峰形成的原因还有很多,但以上这些至关重要。在
登临巅峰的过程中,唐代文人追求完美和高远的精神风貌,可能在当下尤为欠缺,因而对今
后的文艺建设最有启发性。
——摘编自葛晓音《唐代文学高峰的启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人们的自觉努力促使唐诗达到了高峰,其他因素也值得当代文艺工作者思考。
B. 唐代文人能将个人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具有为时代而创作的强烈责任感。
C. 唐朝吸取了前朝覆亡的教训,认识到文风能影响世风,欲革新政治先改革文风。
D. 唐代诗歌革新的核心内容是发扬风雅传统、宏博气象,肃清浮华绮丽的文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一开头就指出了写作重点,然后在主体部分从三个角度论述文章中心论点。
B. 文章第三自然段的论述可分为三层,第二层按时间顺序分别阐述了三次诗歌革新。
C. 文章引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在激发当下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万丈豪情。D. 文章第五自然段总结前文,进一步指明了文艺工作者向唐代文人学习的具体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人对时代和人生进行自觉的思考,对创作出体现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意义重大。
B. 如果唐代没有三次重要的诗歌革新,其诗歌创作可能还会沿袭齐梁陈隋时期的浮靡诗风。
C. 唐代诗歌所表现出的普遍性人情、生活哲理等,是唐诗在后代引起广泛共鸣的重要因素。
D. 只要当下的文人能追求完美和高远的精神风貌,就能创造出一个新的文艺巅峰时代。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老化膨胀引发爆炸之前,面对
重重挑战,人类齐心协力拯救地球家园的故事。新奇的背景设定,感人的故事情节,逼真的
视觉效果,《流浪地球》令观众大呼过瘾,而这一切都少不了主创人员的精心制作与打磨。
相关人员表示,此次《流浪地球》的数字特效大部分都是由中国本土团队完成。
《流浪地球》的出现,源于日渐繁荣的中国科幻文学的支撑。2015 年,刘慈欣凭借《三
体》摘得第 73 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一时间在中国掀起了科幻小说热。亚马逊网站的
图书销售排行榜中,《三体》位列第一,《流浪地球》位列第七。
科幻受众不断增加的背后,有中国科技快速发展的影响,同时也离不开中国民众科学素
养的提高。中国科协 2005 年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仅略高于 1%。
截至 2018 年,这个数字已达到 8.47%,并且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的城乡差距、人群差距不断
缩小。
(摘编自《〈流浪地球〉春节档夺冠,国产科幻作品成热点》,《陕西日报》2019 年 2 月 19
日)
材料二:
与 30 多年前开始的春节联欢晚会、20 多年前出现的元旦“贺岁档”电影一样,“春节
档”电影折射着中国社会、文化、受众心理的变迁。
今年“春节档”电影,文化的本土性得到更多彰显和更具创新性的表达,也得到了更多
观众情感的认同与审美的共鸣,显现出国人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如迥异于西方同类题材影片
设定的电影《流浪地球》,人类选择背负地球家园一同迁徙,用“愚公移山”式的故事与艺
术的手段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其中推崇集体、讲求合作、重视家庭,对故土和家国的热爱
等精神内核和价值观,既具民族性,又胸怀世界。文化内核是科幻文化的基石。一如原著作
者刘慈欣在 20 年前创作同名小说时的表态——“我们不是在流浪,而是依然和我们的古老
文化在一起。”
(摘编自《今年“春节档”电影叫好又叫座》,《人民日报》2019 年 2 月 21 日)
材料三:
“中国电影科幻元年,不是一部电影就能开启的。未来还需要有更多科幻片面世,取得
观众认同,中国科幻电影这个类型才算是真正地立稳脚跟。”《流浪地球》制片人龚格尔说。
中宣部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副主任陆红实指出:“《流浪地球》是中国电影产业转型升级
的标志之作。书写方式、制作方式都做了颠覆性、创新性的表达,体现了大格局、大思维、
大手笔、大主题,标志着国产电影在创作上达到一个新高度。”
《流浪地球》观摩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不盲目使用“流量明星”,而是将资
金投入到场景、道具、特效等制作层面,这是《流浪地球》为电影产业提供的成功启示。
(摘编自《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正走向成熟》,《光明日报》2019 年 2 月 17 日)
材料四:
近年来中国科幻片的投资有所增加,但投入和票房相差悬殊。2009 年《机器侠》投资 1
亿元,票房 5 000 万元,位列国内票房第 32 位,同年国内票房总冠军则被美国科幻片
《2012》占据,《2012》获得 4.66 亿元票房;2010 年中国的合拍片《未来警察》投资 1.5
亿元,票房也只有 5 899.5 万元。由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科幻片不仅无法与好莱坞科
幻片一较高下,它的投入与票房收益之比和同时代我国商业片也无法抗衡。反观美国科幻片
的投资制作,当年以 35 亿美元席卷全球票房的《阿凡达》,实际耗资 3 亿美元,但是卡梅隆
早在 1995 年就写好了长达 82 页的剧本,他用了 14 年构思准备,拍摄过程又花了 4 年时间,可谓十年磨一剑。另外,据统计,好莱坞每年花在剧本开发上的费用高达 9 亿美元,这样的
剧本开发费用对于中国来说简直不敢想象。
(摘编自金丹元、张咏絮《一种不该被“忘却”的类型电影》,《艺术百家》2018 年第 1 期)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的获奖在中国掀起了科幻小说热,最突出的证明是《三体》
位列亚马逊图书销售排行榜的第一名。
B.电影《流浪地球》获得观众的认同,说明科幻创作须以古老文化为基石。离开了古老文
化,科幻电影就失去了文化之根。
C.电影《流浪地球》体现了大格局、大思维、大手笔、大主题,其数字特效除由中国本土
团队完成外,还借助了国外相关团队。
D.电影《流浪地球》的热播并不能标志“中国电影科幻元年”的到来,龚格尔持此观点,
认为还需要更多获得观众认可的科幻片。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中国科协的调查结果,2018 年相较于 2005 年,中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提升了
近 8 个百分点,而且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各方面差距在不断缩小。
B.今年“春节档”电影“叫好又叫座”,比今年春节联欢晚会、今年元旦“贺岁档”电影更
能彰显文化的本土性,得到了更多观众的情感认同与审美共鸣。
C.材料一和材料三均认为,电影《流浪地球》之所以令观众大呼过瘾,主要是因为电影有
着新奇的背景设定、感人的故事情节、逼真的场景和数字特效。
D.材料四的系列数据显示,2018 年之前,中国科幻片投入与票房收益之比相差悬殊;无论
是剧本开发,还是票房收入都难以和好莱坞科幻片一较高下。
文学类文本阅读
家(节选)
巴 金
祖父在床上呻吟着,奇怪的药和药引煎在药罐里,成了一碗碗浓黑的苦水。然而祖父服
了药,病反而加重起来。祖父的病并没有给这家庭带来大的骚乱,人们依然在笑,在哭,在
争闹,在争斗。
医药不能够有大的效力,于是人们便开始求助于迷信。这全是由贫弱的脑筋里想出来,
可如今却由陈姨太发起而为那几个所谓“熟读圣贤书”的人所主持而奉行了。一个无知识的
妇人居然成了一种支配的势力,其结果便是一个鬼的世界代替了人的世界。
最初是几个道士在大厅上作法念咒。到了夜深人静时,便由陈姨太一个人在天井里拜菩
萨。“见鬼!”觉慧骂着。“你只配干这些事!”
然而另一个花样来了,这就是克明、克安、克定三弟兄的祭天。三人过于严肃以至成了
滑稽的样子。觉慧的批评也是同样的:“见鬼!”几个钟头以前,克安和克定还在打牌,喝
酒,和女人调笑,现在却跪在这里诵读那愿意代替祖父死的祷告辞。
在觉慧想着“你们的手段不过如此”的时候,新的花样又来了。这一次不是“见鬼”,
却是“捉鬼”。
傍晚,每个房间的门都紧闭着,霎时间全公馆变成一个静寂的世界,显得很凄惨。不知
从什么地方请来了一个尖脸的巫师,在院子里跑来跑去,做出种种凄惨骇人的怪叫和姿势,
把病人骇得用被盖蒙了头而惊叫起来。满屋是浓黑的烟、爆发的火光和松香的气味,地板也
烧焦了两处。
然而花样又来了,据说这公馆里到处都布满着鬼。这说法也有些人不相信,可是没有一
个人敢出来反对。觉慧虽然有这勇气,然而没有人听他的话。于是决定在第二天晚上举行大
扫除,要捉尽每个房间里的鬼,说是这样祖父的病才可以痊愈。于是第二次的滑稽剧又在预
定的时间开演了。有的人躲开了,小孩哭着,女人叹息着。
觉慧心里充满了愤怒。他觉得身子被压得不能动弹,周围尽是黑暗。他想他不能屈服,不能让这样的事在他的眼前出现。
不久那巫师走到了觉慧的房门口敲门。觉慧在里面大声叫着:“我不开。我这里没有
鬼!”
忽然有人在外面猛烈地敲着门。他的愤怒被激动起来了:“你们究竟要做什么!”
“慧侄,快开门”,是三叔克明的声音。“你要明白事理,大家都希望着祖父病好,难道
你一个人就不愿意?”
“我不开!”他烦躁地在房里躺着,觉得头脑快要爆裂了。
“三少爷,你不顾到你爷爷的病吗?你这样不孝顺!”
觉慧注意到了一个熟悉的尖锐女音,这是他平日讨厌听的,这时却挟着一种不可抗拒的
力量向他打来。他的愤怒因此增加了。
“三弟,快开门,我有话和你说。”这是觉新的声音。
觉慧痛苦地想着:“你也这样说!自己做了懦夫还不够!”他觉得他的心也快要炸裂了。
“好,我给你们开罢。”这样自语着,门一开,立刻现出了一张带怒的、涨红的脸,责备的
话语要从这脸上爬出来,像蛇要爬出洞那样。愤怒占有着他,热情鼓舞着他。他完全忘却这
些人是他的长辈。他愤怒地轻视地问道:“你们究竟要做什么?”他憎恨的眼光强烈地在众
人的脸上扫。
众人呆着了。克明、觉新这些人无论如何是没有脸说出“捉鬼”两个字来,他们知道自
己究竟还有一点知识,而且他们根本上就不相信捉鬼的办法。
“给你爷爷捉鬼。”陈姨太究竟勇敢多了,她挺身出来说。
“捉鬼?你倒见鬼!”觉慧把这句话向她的脸上吐去。“你们不是要捉鬼,你们是把祖
父活活地闹死!”
“你——”克明的脸气得变成了青色。
“三弟。”觉新要来阻止觉慧。
“你还好意思说话,你不害羞吗?”觉慧把眼光定在哥哥的脸上。“你也算读了十几年
书,料不到你竟然没有知识到这样程度!呸,你们会孝顺祖父,笑话!我昨晚亲眼看见祖父
被那巫师骇成了那样子。我一定要看你们怎样谋杀祖父,谁敢进这房里来,我就打他的嘴
巴!”
平时这样的话也许会给他招来一些麻烦,这时反而因了语气太重的缘故,他倒占了上风
了。他站在门口,身子立得非常坚定,面貌异常严肃,眼光十分骄傲。他觉得自己理直气壮,
完全不把他们放在眼里。
克明第一个羞愧地低了头,他感到一阵剧烈的痛悔。觉新又是气,又是悔,眼泪流在脸
上也不去揩拭。陈姨太平日总是仗着别人的威势,看见克明一走,便好像失了靠山似的,连
一句话也不敢说了,敷衍般地骂了觉慧几句,就带着满面羞容扭着身子走开了。
陈姨太一走,其余的人也就一哄而散了。虽然娘姨中间有人暗暗发了不满意觉慧的议论,
然而这一次觉慧是大获全胜了,完全出乎他自己的意料之外。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反复说“一个花样又来了”,凸显出荒诞的迷信闹剧逐层加深,最终将情节推至“捉
鬼”的高潮,同时又表现出觉慧强烈的讽刺和愤怒之情。
B.克明教训觉慧“你要明白事理”,将“迷信”和“事理”画上等号,深刻地揭示出克明笃
信封建迷信的糊涂、麻木、可笑,富于讽刺意味。
C.面对理直气壮的觉慧,陈姨太无力反驳,“敷衍般地”“满面羞容”写出她极力维护长辈尊
严的困窘,“扭着身子”传神地刻画出“姨太太”的特点。
D.觉慧怒斥觉新是本文深刻的矛盾冲突,同样接受过新思潮的影响,觉新却怯于反抗,在守旧的长辈与激进的弟弟之间的夹缝中,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古代诗歌鉴赏
秋兴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①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②抗疏③功名薄,刘向④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①信宿:再宿。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②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元帝时位至
丞相。多次上疏陈述自己对朝廷政策的意见。③抗疏:上疏直言。杜甫任左拾遗时,曾上疏
言事,论救房琯。④刘向:汉朝经学家。宣帝时任谏大夫,曾因反对宦官而下狱,免为庶人。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写于秋天,身处秋风萧瑟之时,诗人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B.首联写城里千家万户都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江楼坐拥在青翠的山峰中。
C.颔联写渔人连续在船上过夜,此时正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燕子依然展翅飞来飞去。
D.全诗既有动景,又有静景,诗人以动衬静,对静景的描写看似宁静却并不宁静。
语言文字运用
以圆珠笔笔头生产为镜,我们砥砺苦练内功的自主创新品格。很长一段时间里,圆珠笔
笔头生产技术掌握在少数几个国家手中。中国科研人员攻克技术难关,弯道超车,______,
靠的就是自主创新。从球珠到球座体,从引导沟槽到钢元素配比参数,没有技术,就从国外
引进消化吸收;( )。一步一个台阶,中国圆珠笔企业苦练内功、______,实现了国人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梦想。以圆珠笔笔头生产为镜,我们涵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______,
中国制造面临过这样的尴尬:号称是世界工厂、制造大国,老百姓却______,去国外抢购保
温杯、电饭煲、马桶盖等普通日用品。中国圆珠笔企业凤凰涅槃的过程,为中国制造突围提
供了有益借鉴。如今,中国圆珠笔笔头直径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 0.01 毫米以内;为了突破
球珠固着系统关键,我们做了 12 种概念模型,历经近百次试验验证。解码中国圆珠笔笔头
生产的深层次密码,以优取胜的品质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最重要的关键词。
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后发先至 养精蓄锐 毋庸置疑 舍近求远
B. 后发先至 养精蓄锐 毋庸讳言 舍本逐末
C. 后来居上 厚积薄发 毋庸讳言 舍近求远
D. 后来居上 厚积薄发 毋庸置疑 舍本逐末
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B. 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如果外国不愿提供核心技术。
C. 狠下决心奋力攻关外国不愿提供的核心技术。
D. 外国提供了核心技术,就狠下决心奋力攻关。
1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如今,中国圆珠笔笔头直径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约 0.01 毫米左右;为了突破球珠固着系
统,我们做了 12 种概念模型
B. 如今,中国圆珠笔笔头直径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约 0.01 毫米左右;为了突破球珠固着系
统关键技术,我们做了 12 种概念模型C. 如今,中国圆珠笔笔头直径的检验标准精确到了 0.01 毫米:为了突破球珠固着系统关键
技术,我们做了 12 种概念模型
D. 如今,中国圆珠笔笔头直径的检验标准准确到了 0.01 毫米:为了突破球珠固着系统,我
们做了 12 种概念模型
我们为什么要考虑探索其他宜居星球?一个原因是,对我们来说,地球变得太小了。在
过去两百年中,地球人口呈____增长的态势,每四十年世界人口就会翻一番。到 2600 年,
世界将拥挤得“ ”,电力消耗将让地球变成炽热的火球,形势岌岌可危。然而我是个乐
观主义者,我相信我们可以避免这样的世界末日,而最好的方法就是移民到太空,探索人类
在其他星球上生活的可能。但是理由足够充分吗?留在地球上不是更好?在某种程度上,今
天的情况就如同 1492 年前的欧洲。当时的人们很可能坚信,哥伦布的探险注定是徒劳无功。
然而,新世界的发现,给旧世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所以,人类向太空的拓展,将会注定人
类是否还有未来,甚至彻底改变人类的未来。它不会解决地球上任何迫在眉睫的问题,但它
将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全新视角,让我们着眼于更广的空间,而不是拘泥于眼下。希望这能
够让我们团结起来,面对共同的挑战。当我们进入太空时,会有怎样的发现呢?是会找到外
星生命,还是发现我们终将在宇宙中踽踽独行?我们相信,生命在地球上是自然而生的,是
在漫长的 后,实现了与地球资源的高度 。因此,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星球上,生命的
存在也是可能的。( )。
1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现象级 摩肩接踵 衍化 融合
B. 指数级 摩肩接踵 进化 契合
C. 指数级 重足而立 进化 融合
D. 现象级 重足而立 衍化 契合
1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类向太空的拓展,将彻底改变人类的未来,甚至会注定人类是否还有未来。
B. 人类向太空的拓展,将彻底改变人类的未来,甚至会决定人类是否还有未来。
C. 人类向太空的拓展,将会决定人类是否还有未来,甚至彻底改变人类的未来。
D. 人类向太空的拓展,甚至决定人类是否还有未来,这将彻底改变人类的未来。
13. 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们还是可以假设,生命会在某处存在,虽然这种可能性极小,但是宇宙是无限的
B. 由于宇宙是无限的,我们还是可以假设,生命会在某处存在,虽然这种可能性极小
C. 虽然这种可能性极小,但宇宙是无限的,我们还是可以假设,生命会在某处存在
D. 因为宇宙是无限的,所以尽管生命在某处存在的可能性极小,但我们还是可以假设
文言文阅读
张策,字少逸,敦煌人。父同仕唐官至容管经略使策少聪警好学尤乐章句。居洛阳敦化
里,尝浚甘泉井,得古鼎,耳有篆字曰“魏黄初元年春二月,匠吉千”,且又制作奇巧,同
甚宝之。策时在父旁,徐言曰:“建安二十五年,曹公薨,改年为延康,其年十月,文帝受
汉禅,始号黄初,则是黄初元年无二月明矣。鼎文何谬欤!”同大惊,亟遣启书室,取《魏
志》展读,一不失所启,宗族奇之,时年十三。未弱冠,落发为僧,居雍之慈恩精庐,颇有
高致。唐广明末,大盗犯阙,策遂返初服,奉父母逃难,君子多之。及丁家艰,以孝闻。服
满,自屏郊薮,一无干进意,若是者十余载,方出为广文博士,改秘书郎。王行瑜帅邠州,
辟为观察支使,带水曹员外郎,赐绯。及行瑜反,太原节度使李克用奉诏讨伐,行瑜败死,
邠州平。策与婢肩舆其亲,南出邠境,属边寨积雪,为行者所哀。太祖闻而嘉之,奏为郑滑支使,寻以内忧去职。制阕,除国子博士,迁膳部员外郎。不一岁,华帅韩建辟为判官,及
建领许州,又为掌记。天复中,策奉其主书币来聘,太祖见而喜曰:“张夫子且至矣。”即
奏为掌记,兼赐金紫。天祐初,表其才,拜职方郎中,兼史馆修撰,俄召入为翰林学士,转
兵部郎中,知制诰,依前修史。未几,迁中书舍人,职如故。太祖受禅,改工部侍郎,加承
旨。其年冬,转礼部侍郎。明年,从征至泽州,拜刑部侍郎、平章事,仍判户部,寻迁中书
侍郎。以风恙拜章乞骸,改刑部尚书致仕,即日肩舆归洛,居于福善里,修篁嘉木,图书琴
酒,以自适焉。乾化二年秋,卒。所著《典议》三卷、制词歌诗二十卷、笺表三十卷,存于
其家。
(节选自《旧五代史·张策传》)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父同/仕唐/官至容管经略/使策少聪警好学/尤乐章句
B. 父同仕唐/官至容管经略使/策少聪警好学/尤乐章句
C. 父同/仕唐/官至容管经略使/策少聪警好学/尤乐章句
D. 父同仕唐/官至容管经略使/策少聪警好学/尤乐章句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篆字,篆书字体,是汉字字体之一,分为大篆和小篆,大篆又称籀文,小篆又称秦篆。
B. 弱冠,古时男子汉族 20 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
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后世泛指二十左右的年纪,也可用于女子。
C. 广文,唐朝设广文馆,设博士、助教等职,主持国学。明清时因称教官为“广文”,亦作
“广文先生”。
D. 乞骸,即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策聪明好学,博闻强识。他十三岁时根据历史事实指出古鼎上文字内容的谬误,父亲
查阅史书后证实了他的说法,族人们对此感到十分惊奇。
B. 张策孝顺父母,至情至性。母亲去世,他在守丧期满后隐居郊野,十多年都无心功名;
出任郑滑支使不久,又因父亲去世而辞去官职,为父亲守丧。
C. 张策仕途顺畅,屡受提拔。他出仕后先在地方任广文博士、秘书郎等官职;后又在兵部、
工部、礼部等多个部门任职。
D. 张策情致高尚,著述丰厚。他年轻时在雍州慈恩精庐修行,退休后过着情趣高雅的生活;
他曾编写国史,平生著有《典议》、诗词、笺表等作品多卷。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大盗犯阙,策遂返初服,奉父母逃难,君子多之。(5 分)
译文:
(2)策与婢肩舆其亲,南出邠境,属边寨积雪,为行者所哀。(5 分)
译文: 参考答案与解析
1. B 【解析】A. 原文第一段中的“其中有些因素”指文人自觉努力中的有些因素,不是除“文人
们自觉努力”外的“其他因素”;C. “认识到文风能影响世风,欲革新政治先改革文风”错。原文
第三段“唐朝为吸取前朝覆亡的教训,从开国之初就将政治革新和文风革新联系在一起”;D.
以偏概全,原文第三段中说的三次重要革新是从初唐到盛唐时期,且其“主要方向是提倡诗歌
文质兼备,核心内涵是发扬比兴寄托的风雅传统,肃清浮华绮丽的文风”,选项中的“宏博气象”
只是初唐四杰的诗歌革新所强调的。
2. C 【解析】C. 文章引述是为证明“盛唐诗人既能在日常生活中捕捉人所共有而未经前人道
过的感受,又能以透彻明快的语言将其概括为人类生活中普遍的体验”。
3. D 【解析】D. “只要……就”说法绝对,“创造出一个新的文艺巅峰时代”需要很多因素与条
件,“追求完美和高远的精神风貌”只是其中之一。最后一段“从学术研究角度来看,唐代文学
高峰形成的原因还有很多”。
4、B【解析】B 项,“须以古老文化为基石”说法错误。科幻创作应突出“文化的本土性”,强调
以民族文化为基石。
5、D【解析】A 项,以偏概全,“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各方面差距在不断缩小”说法错误,原文
只谈到了“城乡差距”和“人群差距”在缩小。B 项,原文没有强调今年“春节档”电影和春节联欢
晚会、元旦“贺岁档”电影之间的比较。C 项,“新奇的背景设定、感人的故事情节……”无中生
有。也没有提及“令观众大呼过瘾”。
6.B【解析】克明并非“笃信封建迷信”,他是个有知识的人,实际上并不相信捉鬼的办法。
7.B【解析】B 项“江楼坐拥在清脆的山峰中”错,应该是诗人在江楼中坐看青翠山峰。首联的
意思是白帝城里千家万户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我天天去江边的楼上,坐着看对面青
翠的山峰。
8. C
【详解】
第一空处:“后发先至”指的是后出手但是先碰到对方;“后来居上”指后来的超过先前的;根据
语境应是中国科研人员攻克技术难关,弯道超车,即超过了其他国家,所以应该用成语“后来
居上”。
第二空处:“养精蓄锐”指养好精神准备战斗,侧重于休养;“厚积薄发”是指准备充分而获得大
的成功,侧重在“发”字上;根据语境应是中国圆珠笔企业苦练内功,通过充分的准备而获得很
大的成功,所以应该用成语“厚积薄发”。
第三空处:“毋庸讳言”是指用不着隐讳,可以直说的内容;“毋庸置疑”指完全不需要怀疑,侧
重指事情的确定性;根据语境是指用不着隐讳,可以直说中国制造曾经面临过这样的尴尬,
所以应该用成语“毋庸讳言”。
第四空处:“舍本逐末”指放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舍近求远”指放着
近的去求远的;文中说放弃国内的而去抢购国外的,所以用“舍近求远”。
故选 C。
9. A 【详解】本题要注意,此处宜与上句“没有技术,就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句式相似,另
外,以“外国”开头照应上句的“国外”,所以只有 A 项符合题意。
10. C
【详解】
A 项,成分赘余,滥用介词,滥用表约数的词语,“约”与“左右”都表示约数,应删去一个。“为
了突破球珠固着系统”成分残缺,“突破”缺宾语中心语“关键技术”。B 项,成分赘余,滥用介词,滥用表约数的词语,“约”与“左右”都表示约数,应删去一个。D
项,“为了突破球珠固着系统”成分残缺,“突破”缺宾语中心语“关键技术”。
11. B【详解】
第一处,“现象级”,指超级天才的意思;“指数级”指某人或物以极快的速度增长;根据上下文,
这里没有强调天才,而是强调增长速度之快,因此用“指数级”。
第二处,“摩肩接踵”,指肩碰肩,脚碰脚,形容来往的人很多,很拥挤;“重足而立”指两脚叠
起,不敢迈步,形容十分恐惧的样子;根据上下文,这里形容人多,不是恐惧,因此用“摩肩
接踵”。
第三处,“进化”指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白低级到高级、种类由少到多的逐渐发展变化;“衍化”
指事物的发展变化;根据语境,这里说的是“生命”的逐渐发展,应用“进化”。
第四处,“契合”,指符合的意思;“融合”,指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根据语境,文中是说
“生命”与地球资源的关系,这里用“契合”。
12. B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
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
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
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
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
不变的。
“人类向太空的拓展,将会注定人类是否还有未来,甚至彻底改变人类的未来”,第一个问题是
“注定人类是否还有未来”不合逻辑或搭配不当,第二个问题“注定人类是否还有未来,甚至彻
底改变人类的未来”语序不当。
A 项,“注定”与“是否有未来”不能搭配,因此 A 项排除。
C 项,语序不当,“甚至”代表的递进关系,“将会决定人类是否还有未来”和“彻底改变人类的
未来”颠倒。
D 项,“人类向太空的拓展”和“决定人类是否还有未来”之间不存在递进关系,因此不能用“甚
至”,另外“这”指代前者也不正确。
13. C
【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
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
要求选出“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
C 项,“虽然这种可能性极小”与前文“生命的存在也是可能的”最为衔接。另外从整体含义上强
调宇宙中的某处(地球外)会存在生命。
A 项,“但是宇宙是无限的”放在最后强调,不合语境。
B 项,“虽然这种可能性极小”放在最后,强调可能性极小,不合语境。
D 项,强调我们还是可以假设也与语境不符。
14、C.本句意思:父亲张同,在唐朝做官,官位到了容管经略使。张策从小聪明机警爱好学
习,尤其喜好章句之学。
15.【答案】B,弱冠只能用于男子
16.【答案】B 项,先是父亲去世、后来才是母亲去世,文中内忧指母丧,遭遇母亲丧事,故
选 B。17.(10 分)【答案】⑴大盗入犯京城,张策就恢复俗人的身份,侍奉父母一起逃难,君子们
都称赞他。(“阙”,借指宫殿或京城;“初服”,直译为当初的衣服,可引申为俗衣;“多”认为
他做得好,或称赞、赞许。各 1 分,句意 2 分)
(2)张策和婢女用轿子抬着自己的母亲,从南面逃出邠州地界,恰好遇上边寨积雪,他们被
路人怜悯。(“肩舆”,名词作动词,即轿子抬;“南”,名词作状语,从南面;“哀”,怜悯;
“为……所”,表被动各 1 分,句意 1 分)
译文:
张策,字少逸,敦煌人。父亲张同,在唐朝做官,官位到了容管经略使。张策从小聪明
机警爱好学习,尤其喜好章句之学。住在洛阳敦化里,家人曾经在疏通甜水井时,挖出了一
只古鼎,鼎耳上刻有篆字“魏黄初元年春二月,匠吉千”,古鼎制作新奇精巧,张同十分喜爱,
视为宝贝,张策当时在父亲身旁,慢慢地说道:“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汉献帝改年号为
延康,这年十月,魏文帝接受汉帝让位,才改年号为黄初,那么黄初元年没有二月就很清楚
了。鼎上的文字多荒谬啊!”张同大吃一惊,急忙让人打开书房,取出《魏志》翻阅,果然与
张策说的一点不差,族人们对此感到十分惊奇,当时张策年仅十三岁,不到二十岁,他就削
发为僧,住在雍州的慈恩精庐,颇有高致。唐广明末年,大盗入犯朝延,张策就恢复俗人的
身份,侍奉父母一起逃难,君子们都称赞他。到为父亲守丧时,以孝行闻名。丧期结束,他
隐居郊野,毫无谋求仕进的打算,像这样有十多年,才出任广文博士,改任秘书郎。王行瑜
任邠州帅后,征召他为观察支使,兼任水曹元外郎,并赐给他红色官服。到王行瑜反叛时,
太原节度使李克用奉诏讨伐,王行瑜战败而死,邠州被平定,张策和婢女用轿子抬着自己的
母亲,从南面逃出邠州地界,恰好遇上边寨积雪,他们被路人怜悯。梁太祖知道这件事情之
后赞扬了他,奏请(当朝皇帝)让他担任郑滑支使,不久后他因母亲去世离职,服丧期满后,
被授予国子博士,调任膳部员外郎。不到一年,华帅韩建征召他为判官,到韩建治理许州时,
又任他为掌记。天复年间,张策带着唐朝皇帝的书信和礼物来访,梁太祖见了他高兴地说:“张
夫子到了。”就上奏任他为掌记,并给他赐金鱼袋及紫衣。天佑初年,又上表奏报他的才能,
皇帝任命他为职方郎中,兼史馆修撰,不久召入朝廷任翰林学士,后转任兵部郎中、知制诰,
像以前一样编修史书。不久,调任中书舍人,职位依旧。梁太祖接受让位后,改任他为工部
符印,加封承旨官。这年冬天,转任礼部侍郎,第二年,跟随梁太祖出征到泽州,被任命为
刑部侍郎,平章事,仍兼管户部事务,不久调任中书侍郎。他因风症上奏章请求退休,改任
刑部尚书退休,当天坐轿子回洛阳,住在福善里,高竹大树,图书琴酒,籍以自乐。乾化二
年秋,去世。所著《典议》三卷,制词歌诗二十卷、笺表三十卷,保存在家中。
15.①被迫寄情山水的无奈。首联与颔联看似诗人悠闲自在,实则是诗人不被重用后的无奈
之举;②追慕前贤、事不遂心的苦闷。颈联用典,以匡衡、刘向自比,自己不减匡衡敢于上
疏直言却因此被贬,故只能违背心志退而讲经;③功业无成的愤懑和颓伤。尾联使用反衬与
对比手法,借“同学少年”的农马轻肥,凸现诗人功业无成的愤懑与颓伤。(每点 2 分,意思对
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给分。)
【解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勒”“忳”“侘傺”“锱铢”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
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