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
[高考研究]
高频考点总揽 高考命题切入点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运用整体性原理解释自然现象的形成和分布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超重点 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考真题再现】
1.(2018·高考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
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如下图)。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
较浅。
(1)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
关系的变化。
(2)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智慧解题]
[尝试解答] (1)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2)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
和)。
2.(2016·高考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某科考队于 8 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
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
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
察加半岛的地形。
(1)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2)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
[智慧解题]
[尝试解答] (1)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
成气候垂直差异。
(2)河流附近,熊出没的概率大;山地地形,且有森林,便于隐蔽;降水较少,晴天较多,
利于拍摄。
【规律技巧整合】
1. 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题目的思维流程
2. 掌握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三大分析思路
(1)判断地理环境的主导性要素。主要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
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中的主导性因素。(2)“一果多因”的推理。“整体性”是一种分析问题的基本思维模式,在分析、解释一
些地理现象时,往往是“一果多因”,需要根据“果”利用发散性思维推理“因”。例如,副
热带高压控制的大陆西海岸地区的沙漠成因,除大气环流的影响外,还有洋流的影响。
(3)“一因多果”的推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之一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在分
析某一地理环境要素时,一定要抓住“因”,并分析该因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地理因素的变化。
例如,在热带雨林区破坏植被后所引起区域内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方面的变化。
3. 掌握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四大应用
(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常分析某一区域景观的成因,如
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
(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一般结合区域图、景
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对自然
地理环境的影响。
(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常结合某一地区
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
要素,分析与之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过程中的因果关系。
(4)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陆地环境
的整体性特征。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所
牵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
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
[特别提醒]
1.陆生动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生存空间:①面积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显著,环境多样,适宜生存的空间大;②
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③长期与大陆分离,环境封闭,物种独特。
(2)气候:①纬度(海拔)低,水热充足,植物繁茂,食物充足;②纬度(海拔)高,植物生长
缓慢,食物供应量少;③冬季(终年)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
(3)环境:①生态环境发生改变,食物来源减少,饮用水短缺,生存空间减小;②全球气
候变化,草地退化,生存环境改变;③生态良好,环境污染小。
(4)天敌:①缺少,天敌少;②受到天敌威胁。
(5)人类活动:①人烟稀少,人类活动强度小,干扰少;②森林、草原减少,污染加剧,
食物减少,栖息环境遭破坏。
2.水生动物(鱼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生存空间:①湖面(海域)广阔,生存空间大;②跨度大(流程长),水域环境多样,种类繁多;③河湖(海)相连,有利于洄游产卵。
(2)气候:①纬度低,水温高,生长速度快;②纬度高,水温低,生长速度慢;③水温适
宜,利于产卵、繁殖;④水域浅(纬度低),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
(3)水文:①盐度高(低),适宜咸水(淡水)鱼类生存;②纬度(海拔)高,水温低,适宜冷水
性鱼类生长;③结冰期长,存活率低;④水质好。
(4)食物:①多条河流入海(湖)/寒暖流交汇(上升流/水温变化明显)处,底层海水上泛,营
养盐类丰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②水草丰美/其他鱼类为××提供充足饵料。
(5)天敌:缺少天敌制约,繁殖速度快,种群密度大。
(6)人类活动:水质下降,污染加重;过度捕捞。
【模拟演练提能】
(2019·长春质检)白桦是一种落叶乔木,喜光、不耐阴,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在大火烧
毁森林后,首先生长出来的经常是白桦,常形成大片的白桦林,称为次生林的先锋树种。我
国某低山区林场在 1987 年发生过森林火灾,下图为该林场不同火灾等级区目前主要树种所占
面积比重的统计图。据此回答 1~2 题。
1.该林场可能位于我国的( )
A.秦岭 B.武夷山
C.大兴安岭 D.天山
2.该林场目前以白桦为主要树种的原因可能是( )
A.热量充足 B.土壤肥沃
C.水源充足 D.光照充足
解析:第 1 题,根据材料判断该低山区林场植被以落叶林、针叶林为主。秦岭位于温带
落叶阔叶林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的过渡带,A 选项错误;武夷山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主要
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 选项错误;大兴安岭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以针阔叶混交林为
主,C 选项正确;天山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属于高大山脉,D 选项错误。第 2 题,大兴安岭位
于东北地区,纬度高,热量不足,A 选项错误;白桦喜光、不耐阴,对土壤适应性强,土壤肥
沃不是白桦树分布多的主要原因,B 选项错误;与其他树种相比,白桦对水源条件没有更高的
要求,C 选项错误;据图判断该林场火灾过后以白桦林为主,白桦属于落叶乔木,且喜光、不
耐阴,火灾过后植被稀疏,光照充足,D 选项正确。答案:1.C 2.D
(2019·东北三省四市联考)花色素是使秋季枫叶变红的主要因素,其含量越高,枫叶颜色
越浓艳。糖分含量与花色素含量呈正相关。日温差较大时,枫叶光合作用合成的糖分的消耗
量减小,合成的花色素含量增加。入秋降水过少时,枫叶颜色较淡,叶红持续时间短且干瘪、
落叶早。据此回答 3~4 题。
3.入秋后,与枫叶浓艳程度呈正相关的是( )
A.风力 B.光照
C.地形 D.日均温
4.一般情况下,辽宁东部山区的枫叶变红现象可能是( )
A.西北坡变红较早,持续时间较长
B.东北坡颜色更加鲜艳
C.东南坡颜色鲜艳,持续时间较长
D.西南坡枫叶最晚干瘪
解析:第 3 题,结合材料分析,入秋后,天气晴朗,光照条件好,加上日温差较大,枫
叶光合作用合成的糖分的消耗量减少,合成的花色素含量增加,枫叶更浓艳,即光合作用强
度和日温差都与枫叶浓艳程度呈正相关,B 对。风力越大,枫叶蒸腾量越大,加速枫叶枯萎干
瘪,A 错。不同的地形对枫叶浓艳程度的影响不同,C 错。日均温过高,枫树生长旺盛,枫叶
不会变红,日均温过低会导致枫叶枯萎,D 错。第 4 题,辽宁东部山区西北坡和东北坡皆为阴
坡,光照条件差,枫叶变红晚,加上气温较低,枫叶枯萎较早,枫叶变红现象持续时间较短,
A、B 错。东南坡和西南坡皆为阳坡,光照条件好,积累的糖分多,合成的花色素含量高,枫
叶变红早,持续时间较长,C 对。东南坡受海洋气流影响较西南坡大,气候更湿润,东南坡枫
叶最晚干瘪,D 错。
答案:3.B 4.C
超重点 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高考真题再现】
(2018·高考天津卷)结合图 1 和图 2 中的信息,回答 1~2 题。1.最有可能观察到图 1 中景观的地点,是图 2 中的(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在图 1 所示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应位于( )
A.终年积雪区 B.高山草甸带
C.云杉林带 D.山麓草原
[智慧解题]
[尝试解答] 1.A 2.C
(2018·高考江苏卷)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据该山地海拔 2 500~3
400 m 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460 mm,水量支出中蒸发占
28%,下渗占 2%,不产生地表径流。据此回答 3~4 题。3.该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 )
A.地表蒸发 B.植物截留和蒸腾
C.地下径流 D.转化为固态水
4.甲表示的自然带是( )
A.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B.山地草原带
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D.荒漠带
[智慧解题]
[尝试解答] 3.B 4.B
【规律技巧整合】
1. 掌握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特别提醒]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1)看更替方向:南北方向。
(2)看延伸方向:多东西方向(受地形影响,南、北美洲西海岸自然带南北延伸)。(3)看自然带变化:雨林→常绿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冰原。
(4)看主导因素:热量。
(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特别提醒]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1)看更替方向:东西方向。
(2)看延伸方向:多南北方向。
(3)看自然带变化:森林→草原→荒漠。
(4)看主导因素:水分。
2. 掌握垂直带谱示意图的判读方法
(1)判断阴坡、阳坡
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较高的坡为阳坡,分布海拔较低的坡为阴坡,图中南坡为阳坡,北
坡为阴坡。
(2)判断南、北半球
若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可判断该山位于北半球;若南坡为阴坡、北坡为阳坡,可
判断该山位于南半球。如上图位于北半球。
(3)判断山地位置(或热量带)
根据基带类型确定山地位置,如上图山地位于热带地区,可能位于非洲。
(4)判断迎风坡、背风坡
①迎风坡:雪线较低,自然带数量较多。
②背风坡:雪线较高,自然带数量较少。如上图中南坡为迎风坡,北坡为背风坡。
3. 影响山地林线分布高度的因素【模拟演练提能】
(2019·贵阳高考适应性考试)下图示意自然带与气温、降水量的关系,图中序号代表的自
然带为苔原带、荒漠带、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据此回答 1~2 题。
1.①代表的自然带类型是( )
A.热带雨林带 B.荒漠带
C.针叶林带 D.苔原带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②远离海洋,大陆性较强
B.③受下沉气流控制时间长
C.④在大陆东西两岸均有分布
D.③—④—⑤体现了经度地带性
解析:第 1 题,据图中信息可知,图中五个自然带中,①自然带气温低,降水少,应为
苔原带,故 D 选项正确。②自然带气温高,降水少,应为荒漠带,③自然带气温低,降水多,
为针叶林带,④自然带气温较高,降水较多,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⑤自然带气温高,降水
多,为热带雨林带。第 2 题,根据上题分析结论,②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其形成的原因是
常年被副高控制,降水少,故 A 选项错误;③自然带降水多,说明受下沉气流控制时间短,
故 B 选项错误;④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在大陆东岸的温带季风气候区和大陆西岸的
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均有分布,故 C 选项正确;③—④—⑤自然带变化主要是热量变化导致的,
体现了纬度地带性,故 D 选项错误。答案:1.D 2.C
林线是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有位诗人用“也许是过于执拗了(身躯矮小扭曲)/所以
怎么也不能长得高大;但,却默默地结成一带长城/逶迤数百里,绵延天涯……”来赞扬长白
山的岳桦树。下图是长白山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 3~5 题。
3.岳桦树位于( )
A.甲自然带 B.乙自然带
C.丙自然带 D.丁自然带
4.岳桦树的生长环境为( )
A.温暖、湿润 B.冷湿、大风
C.微风、寒冷 D.干燥、大风
5.丙自然带上界阳坡远高于阴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 B.人类活动
C.风力 D.地形坡度
解析:第 3 题,结合我国长白山所处的纬度位置,甲、乙、丙自然带分别是温带落叶阔
叶林带、温带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丁自然带海拔较高,温度较低,风力较大,环境恶
劣,所以形成了独特的矮小扭曲的高山岳桦林,D 对。第 4 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岳桦树分
布地区海拔较高,环境冷湿;从植株矮小、扭曲分析可知,该地风力较大,B 对。第 5 题,因
为阳坡太阳辐射较为充足,热量条件较阴坡好,湿度较阴坡同海拔地区高,所以同一种植被
在阳坡分布的海拔较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A 对。
答案:3.D 4.B 5.A
[高效演练·知能提升]
读沿某半岛甲、乙两地连线所作的自然环境剖面图,回答 1~3 题。1.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植被类型分别为( )
A.热带季雨林 热带季雨林 热带季雨林
B.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热带季雨林
C.热带季雨林 热带草原 热带雨林
D.热带草原 热带草原 热带草原
2.图中②植被带形成的原因是( )
A.处于东北信风迎风坡,降水较多
B.位于山脉东侧,是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
C.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降水较少
D.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降水较多
3.①植被带所体现的分异规律是( )
A.纬度地域分异规律
B.经度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
解析:第 1 题,①位于低纬地带、距海近且位于山脉西侧,这里是西南季风的迎风坡,
降水比较多,形成热带雨林;②主要位于山脉东侧,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这里降水较少,
形成热带草原;③为印度半岛的典型植被热带季雨林。故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植被类型分别为
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季雨林。选 B。第 2 题,②植被带位于山脉东侧,是西南季风的背
风坡,这里降水较少,形成热带草原。选 B。第 3 题,图中①植被带是非地带性的表现,是由
地势起伏引起的,如果没有山脉,则不会形成热带雨林,也不会形成热带草原。选 D。
答案:1.B 2.B 3.D
小明在我国某地旅游时拍摄了以下美景(见下图):山路的一边是暖黄色的水杉林,另一边
是墨绿色的柳杉林。水杉属落叶乔木,喜温暖湿润,适生土壤为酸性山地土壤或冲积土,多
生长于山谷或山麓附近地势平缓、土层深厚、湿润或稍有积水的地方。柳杉是常绿乔木,喜
欢温暖湿润、云雾弥漫、夏季较凉爽的山区气候,喜深厚肥沃的沙质土壤,忌积水。据此回
答 4~6 题。
4.导致该山路两侧植被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光照 B.气温
C.降水 D.土壤
5.图示季节( )A.罗马街头春意盎然
B.墨累—达令盆地的农民在收割小麦
C.适宜前往北极旅游
D.开普敦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减小
6.该美景最可能出现在( )
A.天山山麓 B.长江三角洲
C.太行山山麓 D.四川盆地东部山地
解析:第 4 题,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水杉属于落叶乔木,适生土壤为酸性山地土壤或冲
积土,而柳杉是常绿乔木,喜深厚肥沃的沙质土壤,所以导致该山路两侧植被差异的主要自
然因素是土壤,D 对。该山路两侧相距不远,光照、气温、降水没有明显差异。第 5 题,根据
题干信息“山路的一边是暖黄色的水杉林”分析,此时应该为北半球秋季。罗马位于北半球,
该地街头春意盎然应为春季,A 错;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收割时间是 10-12 月,B 对;此
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正向南移动,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且极夜范围持续增大,
不适宜前往北极旅游,C 错;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开普敦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增大,D 错。
第 6 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区域气候温暖湿润,有酸性土壤和常绿林分布,所以该美景
应出现在南方亚热带地区,A、C 不符合;由“山路”推测该美景出现在多山的地区,排除
B;四川盆地东部山地地处亚热带地区,有可能出现该美景,D 对。
答案:4.D 5.B 6.D
(2019·武汉调研测试)伊勒呼里山(如下图)以北林区的群落结构可分为乔木、灌木(根深)、
草本(根浅)和苔藓(无根)四个层次,土壤呈酸性。该林区曾多次发生火灾。据此回答 7~9 题。
7.伊勒呼里山以北林区典型的自然植被是( )
A.常绿硬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8.伊勒呼里山以北林区发生火灾后,短期内林下植被生长条件受到的影响是( )
A.光照条件改善 B.养分短时骤减
C.土壤酸性增强 D.地表夏温降低
9.推测高度强度火灾后能快速生长成为优势物种的是( )A.乔木 B.灌木
C.草本 D.苔藓
解析:第 7 题,根据经纬度可知,伊勒呼里山以北林区位于我国大兴安岭北端,处于寒
温带,气温低,以亚寒带针叶林为主,D 对;常绿硬叶林属于地中海气候区的典型植被,A 错;
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区的典型植被,B 错;落叶阔叶林是温带季风
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典型植被,C 错。第 8 题,林区发生火灾后,林木枝叶多被火烧
毁,遮挡光照的枝叶减少,短期内林下植被生长的光照条件改善,地表夏温相应升高,A 对,
D 错;草木燃烧产生的灰烬堆积在地表,养分短时会上升,B 错;草木灰烬多呈碱性,因而土
壤酸性会减弱,C 错。第 9 题,灌木由于根深,高强度火灾后根部仍能保存,加上遮挡光照的
枝叶减少,所以能快速生长成为优势物种,B 对。高强度火灾后,乔木受火灾影响大,短期内
难以恢复,A 错;根浅草木和无根苔藓几乎燃烧殆尽,短期内也很难恢复,C、D 错。
答案:7.D 8.A 9.B
[专题针对训练]
一、选择题
(2019·惠州调研)杞麓湖位于滇中高原,为封闭型断层陷落湖,无明显地表径流出口。沿
湖平原是当地重要的农耕区。下图为杞麓湖某采样点部分时段沉积物中值粒径、有机碳及碳
酸盐含量的变化曲线图。该湖泊沉积物的碳酸盐含量大体上与湖泊水位呈负相关。据此回答 1~
3 题。
1.杞麓湖为淡水湖,其原因最可能是该湖区( )
A.气温低,蒸发弱 B.降水量多于蒸发量
C.有泄水暗河 D.多冰雪融水
2.Ⅰ时期,湖区气候相对( )
A.冷湿 B.冷干
C.湿热 D.干热
3.研究发现,Ⅲ时期降水丰富,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却波动上升,原因最可能是( )A.气温显著下降 B.入湖泥沙减少
C.农业引湖水灌溉 D.径流汇入增加
解析:第 1 题,杞麓湖虽然“无明显地表径流出口”,但位于滇中高原,有喀斯特地貌发
育,地下多暗河供湖泊泄水,C 对。滇中高原纬度较低,气温较高,A 错;杞麓湖是否为淡水
湖,与其所在流域的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密切相关,与杞麓湖湖区的降水量和蒸发量
的对比关系关系较小,B 错;滇中高原缺少高山,杞麓湖不可能多冰雪融水汇入,D 错。第 2
题,Ⅰ时期杞麓湖沉积物的碳酸盐含量是三个阶段中最低的,结合“该湖泊沉积物的碳酸盐
含量大体上与湖泊水位呈负相关”可知,Ⅰ时期湖泊水位较高,湖泊所在流域内降水偏多,
气候比较湿润,B、D 错;Ⅰ时期杞麓湖有机碳含量总体偏低,说明有机碳生产力低,说明当
时气温较低,A 对、C 错。第 3 题,Ⅲ时期,降水丰富,湖泊水位应该上升,根据“该湖泊沉
积物的碳酸盐含量大体上与湖泊水位呈负相关”分析,碳酸盐含量应该减少,但受农业引湖
水灌溉的影响,湖泊水位下降,碳酸盐含量波动上升,C 对。Ⅲ时期杞麓湖有机碳含量较高,
说明有机碳生产力高,气候较暖,A 错;入湖泥沙减少和径流汇入增加不会引起沉积物中碳酸
盐含量波动上升,B、D 错。
答案:1.C 2.A 3.C
(2019·绵阳一诊)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东缘过渡的地带,山体南北延伸,山前
平原海拔 551 m,山顶海拔 3 099 m。下图示意乔木、灌木、草本及藤本植物在峨眉山 5 个垂
直植被带内的物种数量和所占比例。据此回答 4~6 题。
4.下列海拔植被带内,草本植物物种所占比最大的是( )
A.600~1 099 m B.1 100~1 899 m
C.1 900~2 800 m D.>2 800 m
5.海拔2 800 m 植被带内总物
种数量大约为 400 个,其中草本植物物种大约为 300 个,草本植物物种在该植被带内占比约
为 75%。所以海拔>2 800 m 植被带内草本植物物种占比最大,D 选项正确。第 5 题,海拔